DB63/T 1803-2020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一地质、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质、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防水标准规范范本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DB63/T18032020
5.2.3.1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 险源辨识。 5.2.3.2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填写辨识分析记录(参见附录B中表B.2《工作危害分析(JHA) 评价记录表》)。 5.2.3.3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 识别,填写辨识分析记录(参见附录C中表C.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表》) 5.2.3.4作业活动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区域划分 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 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S
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 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目的或性质上相对独立
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宜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参见附录D)评价其风险程度,并 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E)或其它评价方法。
5.3.2风险判定原则
3.2.1企业在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时,应结合矿山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判定风险等级。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 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 外大 设计文件; 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企业按照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后,将各级别风险划分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5.3.4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另
5.4.1风险管控的策略性方法
风险管控的策略性方法有预防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等
5.4.2风险管控的技术性方法
5.4.3风险管控措施的选择
5.4.3.1在选择风险管控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
DB63/T18032020
方法按如下顺序选择消除、预防、减弱、隔离、
在制定管控措施时,按如下顺序选择管控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从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现有管控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风险时,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管控措施。 一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管控,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时,应采取较高级的风险管控方法。需通过工程技 术措施和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对重大风险以外的风险,企业应在符合安全有效性原则的情况下,重点对人为失误的控制、固 有危险的控制而制定管控措施。 5.4.3.2设备设施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限位、过卷等工艺设备固有的管 空措施和检查、检测、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4.3.3作业活动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 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 级侦管控的时风微,下一 一级应同时负责管 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 应重点进行管控。 风险管控层级宜分为公司(矿)级、部门(车间、科室)级、班组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 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具体管控如下: 重大风险(红色风险)管控层级为公司(矿)级,由主要负责人管控; 一一较大风险(橙色风险)管控层级为部门(车间、科室)级,由科室(车间)负责人管控; 般风险(黄色风险)管控层级为班组级,由班组负贡人管控; 低风险(蓝色风险)管控层级为岗位级,由岗位人员负贵管控。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 统计表(参见附录F),绘制矿山“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按规定及时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信息 ,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牌,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导致事故隐患类型和后果、管控措施、责
DB63/T18032020
位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至少产生以下成果: 风险点排查台账; 设备设施与作业活动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告知牌板;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手册等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 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使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更有针对性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另外应当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新开采区域、新设备设施的要求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或公布。
7.2.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更新频次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 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备设施等适时开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系统性
7.2.2风险信息的更新
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升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完善风险 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一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一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采选工艺发生较大改变时;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DB63/T18032020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 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公示或公布并 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企业应完整保存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成立组织机构文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排查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责任考核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持续更新制度等: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各层级风险管控排查表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年度和专项评估记录等; 全员教育培训相关记录等。
A. 1. 1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DB63/T18032020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 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 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A. 1.2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错误 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A.2.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耐腐蚀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 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
防护、防护装置或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部位裸露、漏电、静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其
A.2. 6 信号缺陷
A. 2.7 标志缺陷
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A.3.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A.3.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DB63/T18032020
露天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场地杂乱、作业场地不平、 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作业场所的安全距离不足、作业区域照明不足、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门和围 栏缺陷、边坡失稳、安全通道不足、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地涌水、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其他 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A.3.3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矿并顶面缺陷、矿并正面或侧壁缺陷 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 下水、地层异常高温高压、地层含有硫化氢、 地质情况复杂、其他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DB63/T18032020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分析,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从 从事某项活动的人员、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损害。
工作危害分析法的主要步骤为: 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见表B.1); 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应按实际作业划分,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 宜。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极大部分,每部分为一个大步骤,再将 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表》(参见表B.2)
作业活动清单见表B.1
表B.1作业活动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THA)评价记录表见表B.2
(记录受控号)单位或风险点:
DB63/T18032020
表B.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表
注: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DB63/T18032020
安全检查表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出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 、有害因素、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处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然后以提问的 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进行检查或评审。
C.2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包括: 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包括: 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安全检查表法的主要步骤为: 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见表C.1); 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班组长、技术员、设备员、安全员等; 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设施; 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V 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 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表》(参见表C.2)
DB63/T1803—2020C.4分析记录表格设备设施清单见表C.1。表C.1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No :是否特种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备注设备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注:1.设备类别:采掘设备、提升设备、运输设备、排水设备、通风设备、空压设备、起重设备、电气设备设施、锅炉、压力容器、钻井设备、作业设备、井控设备、采油气设备、油气处理设备、储罐、集输管道、通用机械类、其他设备类。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根据上述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表见表C.2。表C.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表(记录受控号)单位(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No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风险评价建议改进(新现有控制措施增)措施培个应管培个应序不符合标准程管训体急评管控控程管11训体急检查项目标准亚急可风技备注情况及后果技理教防处频价级别层教图防能险处重术措育护次级级术#措育#护置性值措施措措 措别措方措措措施施施施施施1施注: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13
DB63/T18032020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且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 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D=LXEX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见表D.1~表D.4。
表D.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DB63/T18032020
表D.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
表D.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DB63/T18032020
表D.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DB63/T18032020
(规范性附录)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 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E.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 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 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 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
E.3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 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 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 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E.1。
表E.1控制措施的状态(M)判定准则
.4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整程度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 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 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E.2。
DB63/T18032020
于危险状态的频整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E.5事故的可能后果S
表E.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表E.3事故的可能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E.6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
DB63/T18032020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 二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 合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E.4。
表E.4风险程度的分级判定准则(R)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统计表见表F.1~表F.4。
DB63/T18032020
海绵城市标准规范范本表F.1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
表F.1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
1.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措施”,内容 细和具体。 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4.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矿)级、部门(车间、科室、管 基层队)级、班组(站)和岗位级
1.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建议改进措施 内容必须详 细和具体。 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4.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矿)级、部门(车间、科室、管理区 基层队)级、班组(站)和岗位级
DB63/T18032020
铆钉标准表F.2设备设施风险分级控制清单
细和具体。 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4.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矿)级、部门(车间、科室、管理区, 基层队)级、班组(站)和岗位级。
....- 生产标准
- 相关专题: 煤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