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295-2019 保水采煤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最小允许埋深minimumallowabledepthtogroundwater 为了减少地下水蒸发,煤层开采使地下水位上升时,采用毛细上升高度确定的水位埋深。
5水资源保护目标层(体)
陕北侏罗纪煤田开采1、2(榆横矿区为3号煤层)、3、4"、5号煤层时,包括但不限于: a)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含水层: b)烧变岩含水层; c)地表水体(湖泊、水库)
黄陇保罗纪煤田开采3、4号煤层时沥青路面标准规范范本,包括但不限于: a)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 b)地表水体(湖泊、水库)
5.3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DB61/T 12952019
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开采5、10、11号煤层时,包括但不限于奥陶系岩溶含水层。
6.1.1查明矿区煤炭地质条件、可采煤层及其赋存特征。 6.1.2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及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6.1.3查明矿区及周边饮用水源地及其它生态保护地。 6.1.4 查明矿区植被特征,分析地下水与植被关系,评价含水层的供水、生态价值 6.1.5分析预测煤层开采将会对含水层、地表水体产生的影响,划分保水采煤分区
6.1.1查明矿区煤炭地质条件、可采煤层及其赋存特征。 6.1.2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及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6.1.3 查明矿区及周边饮用水源地及其它生态保护地。 0.1.4 查明矿区植被特征,分析地下水与植被关系,评价含水层的供水、生态价值 6.1.5分析预测煤层开采将会对含水层、地表水体产生的影响,划分保水采煤分区
6.2.1收集、分析区域地质、煤层、含水层、地表水体、隔水层及其地质特征。 6.2.2收集、分析矿区内及临近矿区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问题。 6.2.3收集、分析矿区煤炭开采可能引起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 6.2.4确定水资源保护目标层(体),分析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地与煤层开采区的关系,开展专题 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6.2.5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煤炭科学开采规划方案,确定矿井井田划分方案和开采顺序,提出采 煤技术措施等。
6.3矿并可行性研究阶段
6.3.1收集、利用矿井勘查阶段取得的全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他有关资料。 6.3.2依据井田开拓方案,分析煤层开采对含水层、地表水体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论证减轻采煤 对含水层及地表水体影响的采煤技术方法,提出优化的开采顺序、采煤技术方法。 6.3.3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地下水流场变化,相关技术按DZ/T0201执行。 6.3.4划分煤层开采对含水层、地表水体的影响程度分区,确定各盘区(工作面)采煤技术方法
6.4.1按照DB61/T1247监测煤炭开采区及周围地下水水位、泉及河流流量。 6.4.2采用MODIS数据监测矿区范围的植被盖度。按照《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2007年版) 设置样地样方,分析长期的监测样地实测值与时相接近的MODIS数据的相关性,判断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6.4.3每个盘区、每个煤层开采结束后,分析长期监测的地下水位、河流流量与植被盖度的变化规律 分析煤层开采对地下水和植被的影响程度
7.1.1在采空区上方或巷道中,利用钻探的方法,通过观测钻孔不同深度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来确定 导水裂隙带高度。 7.1.2钻孔探测法,每个煤矿应在不同开采水平或煤层、不同采煤技术方法的工作面分别施工不少于 3个钻孔,且注意钻孔在工作面内分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DB61/T 12952019
a)钻孔冲洗液消耗量法,是通过钻孔冲洗液漏失量的观测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项目、钻孔 布置、钻孔施工、钻孔测量段要求、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按DZ/T0148、MT/T865、MT/T1042 执行; 孔内窥视法,是利用钻孔智能全景成像测并,将钻孔内的岩壁形成360°数码图像,通过观察 图像识别岩层中裂隙的发育情况判定导水裂隙带顶界面位置; 地球物理测井,是选用三侧向电阻率、自然电位、密度(长短源距伽玛)、自然伽玛、声波时 差等测并参数进行综合解释,从而确定导水裂隙带顶界面位置。地球物理测并相关技术要求按 DZ/T0080执行。
7.1.4其他被证实有效的探测方法
在榆神府矿区,导水裂隙带高度可选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采高小于3.0m时,采用GB12719、安监总煤装(2017)66号推荐的经验公式; 采高3.0~6.0m时,导水裂隙带高度可采用如下经验公式
, =(22~28)M
式中: H,一导水裂隙带高度(m); M一一采煤工作面一次开采高度(m); c)采高大于6.0m或重复采动时,应在探测数据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确定。 7.2.2其它矿区可参考使用GB12719、安监总煤装(2017)66号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或采用当地实 际探测数据。
用专业软件模拟开采条件,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
8.1自然保水采煤技术
8.2充填保水采煤技术
8.2.1生态敏感区应采用充填开采技术。
DB61/T 12952019
8.2.3目标含水层与设计开采煤层之间的煤(岩)柱厚度小于导水裂隙带高度,宜采用充填保水采煤 技术。 8.2.4开采方法与工艺应符合《煤矿充填开采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8.3分层保水采煤技术
8.3.1分层开采可以保护目标含水层时,应采用分层保水采煤技术。 8.3.2煤矿开采方法与工艺按GB50215的规定执行。
8.4短壁保水采煤技术
3.4.1生态敏感区和水体下(含水层或地表水库等)采煤区域,宜采用短壁保水采煤技术。 8.4.2煤矿开采方法与工艺应符合GB50215的规定。
8.5注浆保水采煤技术
8.5.1保护烧变岩目标含水层时,应采用惟幕注浆保水采煤技术。 8.5.2露天开采影响目标含水层时,应采用雌幕注浆保水采煤技术。 8.5.3地表水体受开采影响时,应采用惟幕注浆保水采煤技术。 8.5.4保护煤层底板目标含水层的开采区,应采用底板加固注浆保水采煤技术。 8.5.5煤矿开采方法与工艺按GB50197和《煤矿防治水细则》的规定执行。
论证煤层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划分影响程度分区,提出分区适宜的保水采煤技术方
某层开采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评价方法,见DZ/T0223附录E。
煤层开采对含水层影响程度分区方法,见附录
.1矿区规划阶段应开展保水采煤技术论证,具体如下: a 确定矿区内需要保护的目标含水层(体): b 论证矿区内各煤层开采实行保水采煤必要性和可行性; 阐明含水层、隔水层、煤层特征及其空间赋存状态,研究煤层开采对含水层(体)的影响程度 划分保水采煤分区,提交论证报告(按照附录C编写)。 矿井设计阶段应开展保水采煤技术论证,具体要求如下: a) 应在9.3.1a和b条的基础上开展详细论证工作 b) 阐明选用采煤方法对含水层破坏情况,预测地下水流场变化规律; C 提出适宜的保水开采技术方法,提交论证报告(按照附录D编写)
4.1矿区规划阶段应开展保水采煤技术论证,具体如下: 确定矿区内需要保护的目标含水层(体): 论证矿区内各煤层开采实行保水采煤必要性和可行性; 阐明含水层、隔水层、煤层特征及其空间赋存状态,研究煤层开采对含水层(体)的影响程度 划分保水采煤分区,提交论证报告(按照附录C编写)。 矿井设计阶段应开展保水采煤技术论证,具体要求如下: a 应在9.3.1a和b条的基础上开展详细论证工作: 阐明选用采煤方法对含水层破坏情况,预测地下水流场变化规律; )提出适宜的保水开采技术方法,提交论证报告(按照附录D编写)
DB61/T 1295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不同士壤对应的允许水位埋深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不同士壤对应的允许水位埋深表
表A.1不同土壤对应的最大允许水位埋深表
表A.2不同土壤对应的最小允许水位埋深表
DB61/T 12952019
层开采对含税层影响程度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煤层开采对含水层影响程度分区方法
基带上,偿带制日标管求层的富求性分文图 b)根据钻孔资料,采用综合法确定高水裂隙带高度: c)利用导水裂隙带高度与覆岩厚度之差(8)绘制隔水层稳定性分区图,分级标准见表B.1。
表B.1隔水层稳定性分级标准表
d)将富水性分区图与隔水层稳定性分区图进行叠加,并按照表B.2进行分级,确定煤层开采对含 水层影响程度分区
将富水性分区图与隔水层稳定性分区图进行叠加,并按照表B.2进行分级,确定煤层开采对 水层影响程度分区
表B.2采煤对含水层影响程度分级对照表
C.1文字说明书包括:
C. 1.2 矿区开发
C.1.3矿区地质条件
.1.4地下水资源影响
C.1.5保水采煤分区
C. 1. 6 结论与建议
DB61/T1295201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矿区规划阶段保水采煤技术论证提纲
DB61/T12952019
附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含(隔)水层厚度等值线图; b)主采煤层上覆隔水层厚度等值线图; c)地下水位等值线图; d)导水裂隙带高度与有效隔水层厚度叠加图; 保水采煤分区图(自然条件下,采煤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分区划分) f) 保水采煤适用技术方法分区图(各种保水采煤技术适宜区域划分)
附表包括但不限于: a)钻孔成果统计表; b)井、泉调查统计表; c)含水层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d)隔水层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统计表; e)地表植被调查成果统计表,
D.1文字说明书包括:
D. 1. 2 矿并基本情况
矿井基本情况具体如下: a) 地理位置; b) 矿井开采历史及现状; c 开发方案概述(含采煤方法及工艺)。 D. 1. 3 矿井地质条件 矿井地质条件具体如下: a) 自然地理; b) 地形地貌; c) 地层与构造; d) 水文地质条件: e 工程地质条件; f) 煤层。
.1.4地下水动态及成
地下水动态及成因具体如下; a)监测孔基本情况; b)区域地下水动态类型; c)矿并地下水动态及影响因素。
D.1.5矿并涌水量预测
矿并涌水量预测具体如下: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 b)充水因素分析; c)涌水量预测。
D.1.6地下水影响预测
岩土工程地下水影响预测具体如下:
DB61/T12952019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矿井设计阶段保水采煤技术论证报告提纲
DB61/T12952019
a)水资源评价; b) 地下水影响预测
D.1.7保水采煤方案合理性评价
装修工艺、技术a 技术合理性评价; b) 经济合理性评价; c) 环境及社会效益合理性评价。 1. 1.8 矿井地下水监测 a) 监测点布置; b) 监测方案。 9.1.9 结论与建议 纯论
附图包括但不限于: a)含(隔)水层厚度等值线图; b)主采煤层上覆隔水层厚度等值线图; c)地下水位等值线图; 导水裂隙带高度与有效隔水层厚度叠加图; 保水采煤技术方法分区图; f)地下水及井泉监测站点部署图
附表包括但不限于: a)钻孔成果统计表; b)井、泉调查统计表; c)含水层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d)隔水层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统计表; e)地下水及井泉、河流监测站点统计表。
....- 相关专题: 采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