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46-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页岩、石煤、泥炭.pdf

  • DZT 0346-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页岩、石煤、泥炭.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2-28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初步查明油页岩、右煤、泥炭的有机组分及其含量、无机组分”及其含量,结构构造特征,物理性 质3;初步查明油页岩、石煤、泥炭的工业分析项目组分、有害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共(伴)生有用组分 的种类、赋存状态及其含量;初步查明油页岩、石煤、泥炭的工艺性能;初步确定油页岩、石煤、泥炭的工 业利用方向和油页岩矿石的有机成因类型。油页岩有机成因类型参见附录B。有机组分、无机组分、物 理性质、工业分析项目组分、工艺性能的具体研究内容参见附录C(下同)

    5.2.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对油页岩,若邻区有具备类比条件的同类 成了勘查评价且进行了矿右加工误

    1)有机组分:油页岩的有机组分指油页岩所含的干酪根、镜质组、壳质组、氯仿沥青A、族组分等;石煤的有机组分 指石煤所含的镜质组、壳质组、情质组等;泥炭的有机组分指泥炭所含的总腐殖酸、黄腐酸、棕十黑腐酸、沥青A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2) 无机组分:油页岩的无机组分指无机矿物成分、碎屑和胶结物成分等;右煤和泥炭的无机组分指无机矿物质成 分。 3) 物理性质:油页岩的物理性质指油页岩的颜色、光泽、硬度、可燃性,密度和容重、镜质组反射率等;石煤的物理性 质指石煤的条痕、光泽、断口、视密度、镜质组反射率等;泥炭的物理性质指泥炭的颜色、pH(水浸、盐浸)、干容量 等。 4) 工业分析项目组分:是油贡岩、右煤和泥炭作为燃料用时研究的重要内容。油页岩和右煤的工业分析项目组分 指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泥炭的工业分析项目组分指水分(自然含水量、吸湿水)、粗灰分、有机质等。 5) 工艺性能:油页岩的工艺性能指发热量(燃料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含油率、半焦产率、气体损失率和热稳定性;石 煤的工艺性能指发热量、可磨性等:泥炭的工艺性能指发热量(做燃料用研究的内容)等。

    型矿床,可只进行类比研究;对不具备类比条件的和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可选性试验医疗器械标准,必要时进行实 望试验。初步查明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

    5.2.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2. 6. 1水文地质

    在全面收集、研究区域历年水文气象、物探、遥感、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调查区域地形地貌、地下水 的天然和人工露头、第四系松散层及地表水体的分布范围,调查区域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对具备类比条件且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与邻区同类型矿山类比评价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 对不具备类比条件的矿床,应投人适量的勘查工作,了解勘查区主要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 体分布范围,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初步查明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

    5. 2. 6. 2 工程地质

    解勘查区构造、岩石风化程度及软 弱层分布情况;了解矿层及其顶底 工程地质条件

    5.2.6.3环境地质

    收集区域地震及新构造活动资料,对区域稳定性做出初步评价;调查普查区地质环境现状;收集地温 资料或进行简易测温;进行放射性检查,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油页岩、石煤与煤层共生时,应了解影 向油页岩、石煤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初步评价勘查区环境地质条件

    5. 2.7普查成果要求

    是出是否可以转人详查的结论性意见。对可转入详查的,应确定详查范围,并采用一般工业指标 县,选用合适的方法估算推断资源量,

    5.3.1成矿地质条件

    在普查的基础上,对详查区进行比例尺1:10000~1:5000的地质填图(正测),必要时可进行比例 尺为1:2000的地质填图(正测)。结合已施工的取样工程,查明详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 对矿层赋存层位进行对比研究,划分到组或岩性段(层),基本查明其分布规律、地层层序、岩性、厚度及含 矿性:基本查明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特征、沉积盆地特征

    按照确定的勘查工程间距,利用取样工程系统控制矿层,达到控制程度的地段应尽量选择在矿右质 量及资源量最优、开采技术条件最佳的地段。依据取样工程及有效的物探工作成果,基本查明勘查区的 造形态,对矿层有较大破坏和影响的构造、岩浆岩特征及对矿层的破环与影响程度。通过取样工程控 制,基本查明连接对比条件和空间分布范围;基本查明矿层的层数、规模、形态、产状、厚度、结构、赋存规 律、分布范围及可采范围;基本查明夹石、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分布范围;基本查明风化带、氧化带分布 范围;了解古隆起、冲刷带、剥蚀区、陷落柱等特征,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对矿层的影响程度。

    基本查明油页岩、右煤、泥炭的不 石煤、泥炭的工业分析项目组分(燃料用)、 微量元素的含量,结合5.1.5要求,基本查

    DZ/T03462020

    (伴)生有用组分的种类、赋存状态及其含量;基本查明油页岩、石煤、泥炭的工艺性能;确定油页 、泥炭的工业利用方向。研究划分油页岩的矿石类型和品级及其分布规律。基本查明油页岩矿石 成因类型。

    5.3.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对于油页岩,若邻区 行可选性试验;对不具备类比条 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基本查明矿石的加工技 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 的需要

    5.3.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3.5.1水文地质

    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已施工的探矿工程,了解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层的岩性、分布规律、 理藏条件、富水性,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收集邻区同类型矿山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类比研究;确定水文地质边界;确定当地侵蚀基准面标 高;基本查明勘查区含(隔)水层、风化裂隙带、构造破碎带分布规律及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岩溶发育情况 及其分布规律;基本查明矿层项底板隔水层的隔水性和稳定性;基本查明勘查区内地表水体的分布范围 和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及其动态变化,历史上最高洪水位标高、洪峰流量、淹没范围 及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评价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调查老密采空区位置及积水情况;基本 查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基本查明矿床充水因素;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的矿床,应选择有代 表性的地段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预测计算矿坑涌水量;评价地表 水、地下水的水质、水量,查明勘查区内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基本确定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评价水文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5.3. 5. 2工程地质

    进行勘查区工程地质勘查,基本查明勘查区内的岩性,划分工程地质岩组;基本查明影响矿床开采的 沟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软弱夹层的发育程度、性质、产状及分布;调查老隆采空区的范围,查明其塌陷 清况和稳固性;结合已施工的探矿工程,在有代表性的矿层、顶底板及露关开采边坡采取岩右物理力学试 检样品,测定岩(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对露天采场边坡或井巷围岩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基本确定矿床工 程地质勘查类型,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5.3.5.3环境地质

    全面收集区域地震及新构造活动资料,评价勘查区稳定性;调查勘查区环境地质现状(如崩塌、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岩(矿)石中对人身健康、自然环境有害的物质成分、含量及放射性核素辐射强 度,评价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区内存在地温异常区或矿层埋藏深度大于500m时,应进行地温 测量,查明地温梯度;若油页岩、石煤与煤层共生,煤层瓦斯可能构成矿山开采安全隐患时,应加强煤层瓦 斯的采样测试工作,测定煤层的瓦斯成分及含量。预测矿山开采可能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 措施建议。

    5.3.6详查成果要求

    依据确定的矿床工业指标圈定矿层,选用适宜的方法估算主矿产及共(伴)生矿产的资源量。可 探的,控制资源量占总查明资源量的比例 一般不少于30%

    5.4.1成矿地质条件

    在详查的基础上,对勘探区进行比例尺为, 2000的地质填图(正测)。根据加密工程对 矿层的控制和揭露情况,详细查明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

    在详查工作的基础上,来 星应布置在矿右质量及资源量 最优、开采技术条件最佳的地段。依据取样工程及有效的物探工作成果,详细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内对矿 层有较大破坏和影响的构造、岩浆岩特征及对矿层的破坏与影响程度。通过取样工程控制,详细查明连 态、产状、厚度、结构、赋存规律及可采范围 详细查明夹石、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和分布范围;详细查明风化带、氧化带分布范围;对先期开采地段的古 规律,评价其对矿层的影响程度

    详细查明油页岩、右煤、泥炭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及其含量,物理性质,结构构造特征;详细查明油 页岩、石煤、泥炭的工业分析项目组分(燃料用)、有害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结合5.1.5要求,查明共 伴)生有用组分的种类、赋存状态及其含量;详细查明油页岩、右煤、泥炭的工艺性能;必要时详细查明油 页岩的矿石类型和品级,并研究其所占的比例及分布范围。详细查明油页岩矿石的有机成因类型,

    5.4.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对于油页岩,结合未来矿山建设设计要求,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详细查明矿右加工技术性能。 有具备类比条件的同类型生产矿山,可只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对不具备类比条件的,应进行实验 连续试验,必要时进行半工业试验

    5.4.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4.5.1水文地质

    在详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区域水文地质测绘,圈定汇水边界,结合系统的探矿工程,调查区 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富水性,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及补给、径 流、排泄条件。 详细查明查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及理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各含水 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隔水层的隔水性和稳定性;详细查明风化裂隙带、构造破碎带的分布规律及富水性, 重点查明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详细调查岩溶的富水性、导水性;详细查明勘查区地表水体的水 文特征、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详细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详细查明矿床主要充水因素;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的矿床,应在先期开采地段, 针对影响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必要时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进行多孔或群孔 抽水试验,获取精确的水文地质参数,预测计算先期开采地段(首采区或第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水 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小型矿床,可以预测计算全区最低开采水平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评价其对矿 床开发的影响程度;确定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5. 4. 5. 2工程地质

    和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详细查明各级结构面的分布、产状、发育程度及组合特 征,确定结构面的级别;在矿层项板以上(70m)及底板以下(50m)范围内及露关开采边坡系统采取岩 (矿)右物理力学试验样品,测定各岩(矿)右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矿层及围岩岩体质量,评价矿层及其顶 底板岩层的稳固性、露关采场边坡的稳定性;在矿层埋深大、构造活动强烈易形成高地应力地区进行地应 力测量;确定矿床工程地质勘查类型,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预测矿床开采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 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5.4.5.3环境地质

    详细调查勘查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岩(矿)石中有害物质 的成分、含量及放射性核素含量,详细评价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并预测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及破 坏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在地温异常区,应详细调查不同深度以及各构造部位的地温变化和地温梯 度,圈定高温区范围;若油页岩、石煤与煤层共生,煤层瓦斯可能构成矿山开采安全隐患时,应详细调查煤 层的瓦斯含量,评价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全面预测矿山开采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土地的占用 及破坏,水土流失,有毒有害物质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采空区地表塌陷、地面沉降,疏干排水导致的 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凋,矿山废水、尾矿库渗漏对水体及土壤的污染,露天开采所造成的边坡失稳及岩

    5. 4. 6勘探成果要求

    依据有关规定确定矿床工业指标,圈定矿层,选用适宜的方法估算主矿产及共(伴)生矿产的资源量。 探明资源量一般应占总查明资源量的20%左右,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之和一般应占总查明资源量的 50%以上。可按照“保证首采区还本付息,矿山建设风险可控”的原则,通过论证,合理确定各级资源量的 比例。

    [6. 1矿产助查测量

    6.1.1凡与资源量估算相关的各种地质剖面、探矿工程、矿层等均应进行定位测量。测量工作的要求及 精度按GB/T18341执行。 6.1.2矿产勘查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 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2.1地质填图前,应实测1条~2条基本穿越全区的地质面或地质物探综合剖面,统一岩石命名, 确定填图单位、内容、要求与方法。地质部面尽量选择在岩石出露好、地层出露相对齐全、接触关系及标 志层清楚、构造较清楚或相对简单、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普查阶段地质剖面可以简测,详查阶段、勘 探阶段地质面应为精测,地质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以满足相应地质填图的精度为准。 6.2.2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主要考虑矿层规模、矿层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等因 素,最终以满足各勘查阶段的勘查程度要求为准。 6.2.3地质填图应采用该区域的同比例尺或高于填图精度比例尺的地形底图。当没有同比例尺或高于 真图精度比例尺的地形底图时,可用比例尺为填图比例尺1/2的正测地形图放大,再经过数学化处理后 使用;简测的地形底图要用三角点、图根点控制,或者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建立独立的坐标系统。地质草 测也可以用半仪器法测制同比例尺地形草图

    DZ/T 0346—2020

    6.2.4覆盖区内矿层的地质界线应采用槽探、井探或浅钻工程进行揭露控制。对于大 盖的矿床,还应编制基岩地质图。

    覆盖区内矿层的地质界线应采用槽探、井探或浅钻工程进行揭露控制。对于大部分被第四系 矿床,还应编制基岩地质图, 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应充分利用物探、遥感等相关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及填图质量, 地质填图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及精度按GB/T33444执行

    6.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技术方法及质量要求按GB/T12719执行;若与煤层共 MT/T1091执行

    在具备物探工作条件的勘查区,进行相关物性参数测定,开展相应的方法试验。在确定方法手段有 效后,根据需要开展地面物探或并中物探,以指导探矿工程布设,并配合其他勘查手段,研究了解矿层的 赋存位置、形态、产状、连接关系,确定覆盖层、风化层、破碎带及岩脉的分布,解决地质构造和某些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间题。物探工作精度及质量应符合现行专业规范和规程要求

    6.5.1应根据助查工作目的、矿床地质特征布置探矿工程。普查阶段工程布置主要以地质找矿为目的; 详查阶段根据普查取得的资料,与已知矿床类比,按初步确定的基本工程间距系统布置探矿工程,并在施 工中不断研究、调整,最终确定基本工程间距;勘探阶段一般是在详查确定基本工程间距的基础上,系统 加密布置探矿工程。 6.5.2探矿工程布置应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地形条件、环境保护因素和技术经济因素,遵循.T程布置 原则。控制矿层的槽探、穿脉坑道等探矿工程应尽量垂直矿层走向布设并尽可能置于勘探线上,所有见 矿工程应揭穿矿层至一定范围的顶底板岩层。 6.5.3采用的探矿工程应尽可能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施工中道路选线、物料堆存 等应合理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地段,尽量少占地、少揭露、少毁坏植被;勘查工程完工后应及时采用合理的 方式有效修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地以最小的环境影响代价取得最佳的勘查效果。 6.5.4应用槽探、剥土、浅井、浅钻等地表山地工程控制地表矿层,揭露地表构造和重要地质界线,控制 矿层的工程要揭露全部矿层及顶底板3m~5m。用浅钻控制缓倾斜或覆盖层厚、风化带及氧化带深的 铲层;若浅钻也达不到控制地表矿层目的时,应采用钻探工程控制。 6.5.5应用钻探工程控制深部矿层和重要的断裂构造。钻孔孔径以能满足地质编录、测井和采样需要, 达到预期探矿目的为准。岩芯分层采取率不得低于70%,矿芯采取率及矿层项底板3m5m采取率不 得低于80%。厚大矿层,矿芯采取率低于80%的连续长度不能超过5m。矿芯应保证岩层结构清楚,不 污染,不燃烧变质,不浸泡,不氧化,不混人杂物。 6.5.6当地形对于施工坑探工程有利或采集选矿大样时,可选择采用坑探工程,坑探工程尽量布置在矿 床的上部或首采区。各探矿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要求按GB/T33444、DZ0141、DZ/T0227及MT/T1042 执行。

    6.6样品的采集及测试

    6. 6. 1样品采集

    6. 6. 1. 1采样方法

    曹探、井探、坑探等工程通 般为10cm×(3cm~5cm)。钻探工程 用切芯法采样,对直径较小的钻孔可采用全芯法采样;不同回次岩芯直径或采取率相差较大时要

    6. 6. 1.2 基本要求

    DZ/T 03462020

    采集的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油负岩基本样品长度一般1m~2m,当矿层厚度天且含油率稳定 时,采样长度可适当放宽,刻槽样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的误差应不大于10%。矿石类型不同、品级不 同,应分别采样。样品的采取及分析项目参见附录C确定。油页岩样品的制备和测试分析按SY/T6294 和GB/T29173执行。石煤、泥炭样品的采集、制备和测试分析按煤炭样品的采集、制备和测试分析要求 执行。

    6.6.1.3包装与送样

    6. 6. 2样品测试

    6.6.2.1定性半定量全分析

    应进行岩(矿)石的定性半定量分析,了解岩(矿)石中元素(组分)组成及其大致含量。样品采集一般 在普查阶段进行,详查阶段和勘探阶段矿层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有较大变化时,也应采取代表性的样品 进行定性半定量全分析

    6.6.2.2化学全分析

    一般在定性半定量全分析的基础上,在主要矿层中,分矿右类型或品级采取样品,每种矿右类型或品 级一般采集1件~2件。样品可以单独采取,也可以从组合分析副样中抽取。分析测试项目根据定性半 定量全分析结果确定。

    6.6.2.3油页岩低温干馏测试

    对于炼油用油页岩,应进行低温干馏测试矿右的含油率。分析项目一般为含油率(T)、水分( 焦产率(CRa)、气体损失率(Ga)。油页岩含油率测定通常采用铝低温干馏法。具体要求按S 08执行。

    6.6.2.4工业分析及其他

    适时采集工业分析、发热量、全硫、各种硫、有害元素、灰熔融性、热稳定性、灰成分等样品,以评 用油页岩、石煤、泥炭的质量特征和工艺性能。样品采取及分析项目参见附录C。

    6.6.2.5组合分析

    应接矿层,分矿右类型或品 一般应按工程,也可视情况按块段、剖面、中段,甚至矿层,依样长所代表的真厚度比例组合。样 一般为200g~400g。伴生组分分析测试项目根据定性半定量全分析、矿石化学全分析结果确定

    6.6.2.6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经作者要求,全书保

    族组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沥青质、 总收率分析 、干酪根分析(镜检或元素分析)、镜质组 则定(R。)、有机碳含量和岩石热解高温热解峰温、可溶烃量(S,)、热解烃潜量(S2)、有机二氧化 析等。样品应在主要矿层中采取,其中岩石热解分析样应使用取样瓶密封包装,其样品质量应不 0mg;其他样品包装应使用布袋或塑料袋等,质量应不少于1 000 g。

    6.6.3油页岩低温干馏测试分析质量检查

    6.6.3.1凡参加矿层圈定、资源量估算的低温十留测试分析结果,均需做内部质量检查分析(简称内检) 和外部质量检查分析(简称外检)。 6.6.3.2需做内检的分析结果应分期、分批进行内检。内检样品由送样单位从原低温干馏测试分析副 样中抽取,编密码送原测试单位进行内检分析。内检数量按边界含油率及以上样品数量不少于10%抽 取;分析样品较少时,可适当提高内检抽查比例至30%;当分析样品数量较多(2000个样品以上)或大量 则试结果证明测试方法与样品制备方法均符合质量要求时,内检比例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手5%。组 合分析内检样品数量不应少于组合分析样品总数的5%。各期(批)次的内检合格率不得低于90%。 6.6.3.3外检样品由送样单位通知原测试单位从内检合格样品的正余样中抽取,编明码送至有资质的 则试单位进行验证分析。低温干馏测试分析外检样品的数量为参加资源量估算的原分析样品总数的 5%;若低温干馏测试分析数量较少,可适当提高外检抽取比例,最高可至30%。当参加资源量估算的样 品数量较多(2000个样品以上)时,外检比例可适当减少,但不能少于3%。各期(批)次的外检合格率不 得低于90%

    6.6.4油页岩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6.6.4.1应根据试验目的和不同勘查阶段研究程度的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矿石加工试验。 6.6.4.2应委托有资质的或具有油页岩矿石加工、研究经验的单位完成矿石加工试验研究工作 6.6.4.3样品采集前矿产勘查单位应与承担试验单位共同协商编制采样设计书;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 矿床,应征求矿山设计部门意见。 6.6.4.4试验样可在探槽、探井、坑道或钻孔中,视情况采用剥层法、全巷法、切芯法等采取。样品的重 量应根据试验阶段、试验目的和要求而定。 6.6.4.5加工试验样品的采集应充分考虑矿右类型、品级和空间分布的代表性,并应考惠开采时废右混 人导致矿石贫化的影响。当有必要且具备分类型或品级采样的条件时,应分类型采样,分别进行试验,

    6. 6. 5 岩矿鉴定

    主要用于了解矿石、夹石及围岩的岩石类型、结构构造、成岩次生作用,以及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相 从而进一步研究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应按不同类型的矿石和岩石采取有代表性的岩矿鉴定 规格应符合鉴定要求,数量视实际需要而定

    6.6.6岩(矿)石物理性能测试

    6.6.7原始地质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6.6.7.1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探矿工程、采样编录等)要在现场完成,应及时、准确、 真实、客观、完整,重要地质现象除文字记录外,应有大比例尺素描图和施工采取的样品、岩(矿)芯等影像 资料,并编号说明,制成光盘,作为原始资料加以保存;凡能用计算机成图、成表的资料,应按标准化要求 进行;原始地质编录资料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利用。原始地质编录具体工作要求按DZ/T0078 执行。 6.6.7.2地质勘查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在整理中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地质资料, 特别应加强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的研究,客观反映矿床地质特征,正确指导矿产勘查评价工作;提倡 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工作。综合整理成果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作为报告编写 的依据。地质勘查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具体要求按DZ/T0079执行。 6.6.7.3地质勘查报告编制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简练、重点突出、附图及附表齐全、数据准确。地质勘查 报告编制具体要求按DZ/T0033、DZ/T0131执行。

    可行性研究。概略研究可由勘查单位完

    通过分析矿产开发项目的地质、采矿、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简略研究,做出矿山开发是否可能,是否可转人下一勘查阶段工作的 结论。概略研究在勘查工作的各阶段 出上均可进行。具体按DZ/T0336执行

    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初步研究,做出矿山建设是否可行的基本评价,为是否转人勘探、矿山 建设立项提供决策依据。预可行性研究应在详查或勘探工作程度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分析矿产开发项目的地质、采矿、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 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详细研究,做出矿山建设是否可行的详细评价,为矿山建设投资 定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和编制矿山建设初步设计等提供依据。可行性研究应在勘探工作程度的基 行。

    1.1普查阶段可采用一般工业指标。若附近有成因和矿 资源情况、矿山生产建设条 的可类比的生产矿山时,可参考其工业指标。一般工业指标参见附录D。详查阶段、勘探阶段应 证制定的工业指标。具体按DZ/T0339执行。 1.2若有共(伴)生矿产时,应同时论证其工业指标。

    8.2资源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8.3储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考虑采矿、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简称转换因素),通过预可行 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认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允许 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应扣除设计损失和采矿损失后转为储量

    原储量类型确定及估算结

    8.4.1资源储量类型确定

    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的深度及结论,确定资源储量类型。具体按GB/T17766执行。

    8.4.2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炼油用油页岩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主要有矿石量、含油率、油页岩油量。矿石量单位为万吨(10*t)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含油率数值用“%”表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油页岩油量单位为干 吨(kt)。其他用途的油页岩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述及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石煤、泥炭资源储量估算单位为万吨(10°t),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其他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单位,按相应矿种的规范和要求执行。

    A.1.1构造复杂程度类别及参考基本勘查工程间距

    A.1.1.1构造复杂程度类别划分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勘查类型划分及参考勘查工程间距

    根据油页岩矿层产状变化程度、断层和岩浆岩对油页岩矿层形态影响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划分如下三类: a)简单类:油页岩矿层产状平缓,褶皱不发育或发育有宽缓褶皱,断层和岩浆岩对油页岩矿层形态 影响很小。 b) 中等类:油页岩矿层褶皱或断层较发育。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构造和岩浆岩对油页 岩矿层形态影响较明显。 c 复杂类:油页岩矿层褶皱或断层发育。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大;构造和岩浆岩对油页岩矿层 形态影响严重。

    购造复杂程度的参考基本勘查工程间距见表A.1

    1.1构造复杂程度各类别的参考基本勘查工程门

    A.1.2.1矿层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划分

    油页岩矿层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分为如下三种: a)简单:油页岩矿层为层状,连续性好,边缘形态规整,夹石少。 b)中等:油页岩矿层为层状,连续性较好,边缘形态较规整,夹石较少。 c)复杂,油页岩矿层为层状、似层状,连续性较差,边缘形态不规整,夹石较多

    A.1.2.2矿层厚度稳定程度划分

    外墙标准规范范本油页岩矿层厚度稳定程度根据油页岩 层厚度变化系数划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

    表A.2油页岩矿层厚度稳定程度及厚度变化系

    A.1.2.3矿层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划分

    油页岩矿层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根据含油率变化系数划分为均匀、较均匀和不均匀三种产品质量标准,见 表A.3。

    A.1.2.4矿层稳定程度型别划分

    根据油页岩矿层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矿层稳定程 度划分如下三种: a)稳定型:油页岩矿层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简单,厚度稳定,变化规律明显,主要有用组分分 布均匀。 b) 较稳定型:油页岩矿层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中等,厚度较稳定,变化规律较明显,主要有用 组分分布较均匀。 c)不稳定型:油页岩矿层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复杂,厚度不稳定或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

    ....
  • 矿产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