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771-2012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GB 50771-2012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在敞露的地表采场进行有用矿物的采剥作业。
2.1.2露天开采境界
2. 1. 3 剥采比
汤的底面和边帮限定的可采空
工程造价标准规范范本stripping ratio
露天开采境界内剥离物的体积或质量与采出矿石的体积或质 之比,
用安装设置采选联合机组设施的船只,从事水下砂矿开采的 业。
2. 1.5 地下开采
从地表向地下掘进一系列井巷工程通达矿体,建立完整的提 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供气、供水等生产系统及其辅助生产系 统,并进行有用矿物的采矿工作的总称。
2. 1. 6 矿床开拓
deposit development
从地表掘进一系列井巷工程通达矿体,以形成提升、运输、通 风、排水、供水、供电等完整系统,
2.1.7 空场采矿法
open stoping
在回采过程中,主要依靠采场围岩自身的稳固性或少量矿柱 支撑能力,维护采空区稳定的一类采矿方法。
filling method
随着回采工作面推进到一定距离后,用充填材料充填采空区 控制采场地压的一类采矿方法。
2. 1. 9崩落采矿法
随着回采工作的进行,强制或自然崩落矿体上部覆盖岩石和 顶、底盘围岩充填采空区,以控制采场地压和处理采空区的一类采 矿方法。
2.1.12斜并(坡)提升
在倾斜巷道或露天斜坡中采用钢丝绳牵引提升容器进 的方式。
2.1.13提升钢丝绳
2. 1. 14 首绳
2. 1. 15 尾绳
摩擦提升中悬挂在两提升容器底部作平衡用的钢丝绳
ov 垂直应力; OH 水平应力; Jn 节理组数系数; J. 节理粗糙度系数; Ja 节理蚀变或蜕变影响系数; Jw 节理水折减系数; SRF 应力折减系数。
2. 2. 2生产能力
2. 2. 3长度、距离、高度、射科
3.0.1有色金属矿山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应根据矿山资 源条件和外部建设条件、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可能采取的开采技 术及装备条件、资金筹措及投资效果等,全面分析研究矿山建设的 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
条件和经济效益好的矿床。在矿床总体开采方案的指导下,在技 术条件充许和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宜先期开采基建工程量小、投产 快和品位较高的地段。
.0.6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必须有监测监控、并下人员定位、紧
3.0.7有色金属矿山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持续采用行之有效的采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 材料。 2应广泛吸收各学科的高新技术,开拓更先进的、非传统的 采矿技术,不断提高矿山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3应不断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 4应采取防止资源损失和生态破坏的措施。 5应体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有色矿山企业的设 计理念,促进有色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 3.0.8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依据经评审、备案的详查或勘探地质 报告编制。初步设计应依据经评审、备案的勘探地质报告编制;水 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小型矿山和改建、扩建矿山,初步设计可依据经 评审、备案的详查地质报告编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对勘 查方法、勘查工作质量、勘查程度、资源可靠程度、开采和加工技术 条件等进行评价。 3.0.9因工业指标变更、矿业权变动、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以 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矿区,设计应依据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 核实报告。 3.0.10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和设计可采储量,应按下列规定估算: 1依据资源储量主要类型为探明、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和内 蕴经济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可部分使用。 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可信度系数应根据矿床赋存特征 和勘探工程控制程度选取,可取0.5~0.8。
告编制。初步设计应依据经评审、备案的勘探地质报告编制;水 地质条件简单的小型矿山和改建、扩建矿山,初步设计可依据经 审、备案的详查地质报告编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对勘 方法、勘查工作质量、勘查程度、资源可靠程度、开采和加工技术 件等进行评价。
3.0.9因工业指标变更、矿业权变动、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以 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矿区,设计应依据经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 核实报告。
1依据资源储量主要类型为探明、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和内 蕴经济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可部分使用。 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可信度系数应根据矿床赋存特征 和勘探工程控制程度选取,可取0.5~0.8。 3设计损失量应包括露天开采设计不能回收的挂帮矿量,地 下开采设计的工业场地、井筒及永久建筑物、构筑物等需留设的永 久性保护矿柱的矿量,以及因法律、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不 得开米的矿量。 4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可按下式估算:
14有色金属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续表 3. 0. 14
3.0.15新建矿山的设计合理服务年限宜符合表3.0.15的规定。 改建、扩建矿山的设计合理服务年限不宜低于相同开采方式新建 矿山设计合理服务年限的50%
0.15新建矿山的设计合理服务年
0.16有色金属矿山的建设工期不宜超过表3.0.16的规定。 表3.0.16建设工期(月)
3.0.17有色金属采矿设计涉及的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 业病防护等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 产和使用。
符合表3.0.19的规定。
表3.0.19投产时的年产量与设计年产量的比例(%)
注:小型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小时取大值,生产建设规模大时取小值。 .0.20矿山生产贮备矿量保有期宜符合表3.0.20的
注:小型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小时取大值,生产建设规模大时取小值
小型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小时取大值,生产建设规模天时取小值。 矿山生产贮备矿量保有期宜符合表3.0.20的规定
表3.0.20生产贴备矿量保有期
3.0.21矿山工作制度宜采用连续工作制。矿山年工作天数宜为 300d或330d,每天宜为3班,每班宜为8h。特殊气候地区需季节 性工作或有特殊要求的露天矿、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粉尘、气 体、放射性物质的地下矿山,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工 作制度。 3.0.22有色金属矿山采矿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 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
3.0.22有色金属矿山采矿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
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 规定
4.1.1矿床工业指标的制定,应有顾客的委托书和地质勘查单位 提供的工业指标建议书及相关资料,
4.1.1矿床工业指标的制定,应有顾客的委托书和地质勘
位、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的指标体系制定。必要时,可增 加剥采比、米百分值、含矿率、伴生有用组分含量、有害组分允许含 量、品级划分标准、氧化率、铝硅比等针对性指标项;对有多种有用 组分共生的矿床,可制定综合工业指标。
月于单工程或样品段,也可用于小块段;最小可采厚度和夹石剔 复度应为工程中矿体的真厚度。
。条件不具备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勘探程度较高的主矿 资源储量集中地段试算,试算范围的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比 宜低于60%。
4.2选矿试样采取设计
4.2.1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的选矿试样 采取应进行专项设计。采样设计应根据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初 步确定的矿山建设方案及选矿试样要求进行编制。
应采取前期生产不少于5年的代表性试样
4.2.3试样的主要和伴生有用组分含量、矿物组成、
4.2.4当矿床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品级的矿石,
2.4当矿床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品级的矿石,且可能分
采时,应分别采样进行试验
4.2.5采样设计内容应包括矿样的种类、数量、采样点布置、采样 方法、采样施工、样品制备、配样和矿样包装等。
4.3.1设计应对地质资源储量进行检验估算,估算方法宜采用地 质统计学法。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应与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进行 对比,其充许相对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矿石量允许相对误差3%~5%,铝土矿矿石量允许相对 误差不大于7%。 2主要有用组分的品位充许相对误差3%~5%,金属量充 许相对误差不大于5%。 3估算方法相同时,应取下限;估算方法不同时,应取上限; 超过本条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时,应分析说明理由。 4.3.2阶段或台阶、露天境界内和境界外的保有和设计利用资源 诸量,应按确定的开采范围、阶段或台阶标高进行估算。
1当伴生有用组分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且有系统的基本分 析资料时,应按与主要组分相同的方法,计算阶段或台阶的平均品 位和金属量。当仅有组合分析资料时,可按矿体平均品位计算,相 应得出阶段或台阶的金属量,但伴生有用组分含量在不同矿石类 型中有明显差别时,应根据阶段或台阶不同类型的矿石量加权,计 算平均品位。 2伴生有用组分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在主要组分的矿物中, 且仅有单矿物分析或组合分析结果时,可不计算阶段或台阶的品 位和金属量。 4.3.4采用几何图形法估算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宜采用分配法。
估算的各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总和与相同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允 许的相对误差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4.3.5分配法估算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应以地质报告划分的块 段为基本单元进行矿石量分配。阶段或台阶内各块段的矿石平均 品位宜根据所切取的样品段重新组合计算。各阶段或台阶的矿石 平均品位应采用矿石量加权求取。 4.3.6在技术条件允许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可在先期开采 地段通过详细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合理指标,分别圈定富矿和贫矿, 估算阶段或台阶相应的资源储量。
4.3.5分配法估算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应以地质报告划分 段为基本单元进行矿石量分配。阶段或台阶内各块段的矿石 品位宜根据所切取的样品段重新组合计算。各阶段或台阶的 平均品位应采用矿石量加权求取。
4.4.1下列情况应进行基建勘探: 1探明的基础储量保有量不能满足先期开采要求。 2矿床地质条件复杂,采用较密的工程间距仍未获得探明的 基础储量。 3位于主矿体上、下盘,对先期开采有重要影响的小矿体,工 程控制和研究程度不足。 4先期开采地段不同类型、品级矿石的空间分布和数量未能 详细查明。 5采空区或断层规模较大,其分布范围及特征尚未详细圈定 和评价。
.4.2基建勘探范围宜符合下
.4.3露天开采矿山,探手段宜采用地面岩芯钻探或槽、开探 宜辅以平台沟槽取样。生产勘探应辅以采矿爆破孔取样。钻 二程布置宜采用方格网法
4.4.4地下开采矿山,缓倾斜单一矿层宜采用坑
1矿体形态复杂、产状变化大,宜以坑内钻探代替穿脉进行 加密控制。 2主矿体上、下盘存在平行小矿体,其规模、形态、空间位置 不明,宜以坑内钻探指导掘进。
4.4.5基建和生产勘探工程间距,应根据矿床勘探类型、块
查阶段采用的工程间距及其控制效果,结合基建采场布置具体 定,宜在控制的工程间距基础上加密1倍~2倍
4.4.7生产探矿工程量计算应取1.1~1.3的地质变
数。边部加密控制及探寻盲矿体的探矿工程量应另行计算,宜按 正常探矿工程量的20%~30%估算。
4.4.8开采取样工作量应根据矿块尺寸、采准切割工程布置等 计算。
4.4.8开采取样工作量应根据矿块尺寸、采准切割工程不
5.1.1地下开采矿山应计算最低开拓阶段及以上排水阶段的 涌水量。涌水量计算应包括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矿体 采动后导水裂隙带波及地面时,还应计算错动区降雨径流渗 人量。
5.1.2矿并正常涌水量计算,地下水位应取矿区范围P
含水层的钻孔静止水位平均值;矿井最大涌水量计算,地下水位应 取矿区范围内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中的最高值,裸露型岩溶发育 矿区或岩溶塌陷严重矿区,还应计入降雨和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 影响量。
5.1.3矿井涌水量计算宜根据矿区水
计算方法对比后确定。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复杂、矿井涌水量较大 的矿区,宜选择矿区地下水位降深较大,影响半径扩展较广的抽 放水试验资料,并应用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改建、扩建矿山矿井 涌水量计算宜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
5.1.4错动区正常降雨径流渗入量计算,其正常降雨量应招
实际降雨日的日平均降雨量选取。当无雨季降雨量及降雨天数 时,年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000mm地区,正常降雨径流渗人量应 取设计频率24h暴雨渗入量的10%;年降雨量小于1000mm地 区,宜取5%~8%。 计算开采错动区暴雨渗入量时,其渗人率可采用本矿山或相 以条件矿山的实测资料,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采动后地面破坏情 况和覆岩特征,按表5.1.4选用
表 5. 1. 4 暴雨渗入率
注:1塑性岩石指页岩、泥灰岩、泥质砂岩、凝灰岩、千枚岩等;脆性岩石指石灰 岩、白云岩、大理岩、花岗岩、片麻岩、闪长岩等;塑性隔水土层指第四系黏 土、亚黏土和严重风化成土状物的基岩; 2对表中暴雨渗人率波动值,当深厚比大时取最小值,深厚比小、导水裂隙或 冒落带波及地表时取大值。
大型矿山可取5%。 2 中型矿山可取10%。 3小型矿山可取20%
4塌陷特别严重、雨量大的地区,应适当提高暴雨频率标准 取值。 5.1.6露天开采矿山涌水量应包括地下水涌水量和露天坑大气 降雨径流量,且应计算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5.1.7露天坑正常降雨径流量应根据历年雨季实际降雨日的日 平均降雨量计算;露天坑暴雨径流量计算,宜计算不大于24h短历 时和与露天坑允许没时间相对应的24h~168h长历时的暴雨 径流量。暴雨地表径流系数应采用当地实测资料,当条件不具备 时,宜按表5.1.7选用
平均降雨量计算;露天坑暴雨径流量计算,宜计算不大于241 时和与露天坑充许淹没时间相对应的24h~168h长历时的 径流量。暴雨地表径流系数应采用当地实测资料,当条件不 时,宜按表 5. 1. 7 选用。
表 5.1.7暴雨地表径流系数
注:1对正常降雨径流量,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2 当岩石有少量裂隙时,表中数值应减少0.1~0.2,中等裂隙时减0.2,裂隙 发育时减0.3~0.4; 3当腐殖土、黏性土壤中含砂时,表中数值应减0.10.2。
5. 2 地面和并下防水
5.2.1存在地表径流危害的矿山,应在露天境界、采矿
5.2.1存在地表径流危害的矿山,应在露天境界、采矿错动区、岩 溶集中塌陷区之外设置截水沟或修筑防洪堤。 5下列情况应进栏河溢改道
5.2.2下列情况应进行河流改
1河流流经矿体上方的地下开采矿山,采用保护顶板的采矿 方法或留设矿柱仍不能保证安全或经济上不合理, 2河流穿越设计的露天境界。 3河床地处岩溶塌陷区,对河床作渗漏处理仍不能保证矿山 开采安全。
开采安全。 5.2.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当采用矿床疏干、排水、防渗惟 幕等措施技术经济不合理时,应留设防水矿柱。留设的防水矿柱 应具有隔水性,其规格应经计算确定。
5.2.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当采用矿床疏干、排
幕等措施技术经济不合理时,应留设防水矿柱。留设的防水矿柱 应具有隔水性,其规格应经计算确定。
5.2.4存在突水危害的地下矿山,必须采用超前探水或其他防水
司一矿区的水文条件复杂程度明显不同时,在通往强含水带、积水 区和有大重突然涌水危险区域的巷道,以及专用的截水、放水巷道 内也应设置防水门。防水门应设置在岩石稳固的地点。
2.6防水门水压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开采矿山设计水压应大于所防含水层的静止水位至 防水门设置阶段标高差的水柱压力。 2使用井巷排水方式的露大开采矿山,设计水压应大于防水 丁设置标高至设计频率暴雨时露天坑最高允许淹没标高的水柱压 力值。
5.3.1下列情况宜采取预先疏
1矿体或直接顶、底板为富水性较强、水头较高的含水层, 在采掘过程中可能出现突然涌水,不能保证矿并正常掘进和生产 安全。 2矿体间接顶板存在含水丰富、水头高的含水层,采动后可 能导通含水层。 3矿体间接底板存在含水丰富、水头高的含水层,采掘过程
中可能引起底鼓和突水。 4矿体直接顶板或位于开采错动范围内的间接顶板为流砂 层,采掘过程中可能出现涌水、涌砂。 5地下水影响露天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改变,稳定性降 低,边坡可能发生严重崩塌或滑坡,不能保证正常生产。 5.3.2矿床疏干应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降落曲线应低 于相应时期被保护地段采掘工作面标高。 5.3.3矿床疏于方案应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选择两个或两个 以上可往的士安并经技术经汶比林三确宝
5.3.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采用地面深并疏干:
1含水性较强、岩溶裂隙发育的岩溶含水层,裂隙特别发育 的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砂砾含水层,渗透性好,有良好的补给条件。 2无有效隔水层或弱含水层可供地下疏干开拓利用的地下 矿山。 3开采深度不大的露天矿山。 4矿层及其顶、底板均为含水丰富、渗透性强的含水层。 5.3.5地面深井疏于系统的位置宜布置在地下开采错动范围或 露天开采最终境界以外20m~50m,矿体分布范围广时可分期布 置。深并系统移设的距离应满足相应时期对疏干的要求。 5.3.6深井孔位宜选择在含水性相对较强、含水层厚度较大、隔 水底板低洼部位。对非均质的岩溶或裂隙含水层,每个深井宜布 置2个~4个井位选择孔。 5.3.7深并系统水泵备用及检修台数宜为工作台数的25%~ 30%;当正常工作台数小于10台时,备用和检修台数宜为工作台
5.3.7深并系统水泵备用及检修台数宜为工作台数的25%~ 30%;当正常工作台数小于10台时,备用和检修台数宜为工作台 数的50%
5.3.7深并系统水泵备用及检修台数宜为工作台数的1
5.3.8下列情况宜采用地下政
1 可用平隆自流排水疏蔬干的矿山。 2 需疏干的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含水性很不均一或疏干深度 较大。
3露大开采矿山,上部存在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含水层 地表水强烈补给
地表水强烈补给。 5.3.9地下疏蔬干的矿山应超前于一个生产阶段。疏干巷道的布 置应与开拓、采准巷道相结合。采用一段疏干方式时,疏干阶段的 标高不应低于强含水带的下部界限
3.10专用的疏干巷道应布置在岩石比较稳固的隔水或弱含水
5.3.11存在突水危害的矿山应设计地下水位观测孔,观测
孔直径应大于91mm,终孔直径不得小于75mm。水文地质条件 复杂,采用预先疏干或防渗雌幕的矿山,应设计系统的地下水观测 网,观测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网应由2条以上部面组成,每条部面上的观测孔不应 少于3个。 2重点观测区应为采掘范围,最远的观测孔不宜超过预计的 疏干漏斗边缘。 3应能控制对矿坑充水有影响的含水层和地表水体附近地 下水的动态变化。 4岩溶塌陷矿区,应兼顾重要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地 下水动态变化的观测。 5采用防渗惟幕的矿山,应在惟幕内、外布置观测孔
5.4.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采用防
5.4.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采用防 渗惟幕: 1采用疏干措施难以保证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范本,宜采用防 采用疏干措施难以保证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1采用疏于措施难以保证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2矿区附近存在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城镇等大型居民集 中点,采用疏干措施不能保证安全。 3覆盖型岩溶塌陷矿区,含水层厚度大、分布广,渗透性、含 水性强,采用疏干措施形成的降落漏斗半径大,塌陷范围广。 4大量排水影响附近城镇供水和地下水资源保护要求。 5.4.2采用防渗雌幕宜具备下列水文地质基础条件: 1 地下水进入矿坑的通道比较狭窄。 2进水通道两端和底部均有可靠和连续分布的隔水层或相 对隔水层。 3含水层必须具备良好的灌注条件,受灌注的含水层全段埋 深较浅。
不历 1地下水进人矿坑的通道比较狭窄。 2 进水通道两端和底部均有可靠和连续分布的隔水层或相 对隔水层。 3含水层必须具备良好的灌注条件,受灌注的含水层全段埋 深较浅。
1应布置在地下开采错动界线或露天开采最终境界外不小 于20m的地段。 2应垂直地下水进水方向。 3宜布置在受灌层底板理埋藏浅、过水断面窄、边界条件可靠 的部位。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惟幕注浆试验。
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范本岩体质量分类和地应力计算
安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划分岩
RQD Q= X X SRF
....- 有色金属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