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362-2019 煤矿低浓度瓦斯氧化利用工程设计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NB/T 10362-2019 煤矿低浓度瓦斯氧化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4.3.5氧化装置布置位置应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并应考虑主导风向。 4.3.6工程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划分爆炸危险区和非爆炸危险区。扩散塔、瓦斯输送管路及附属设备设 施、氧化装置区域为爆炸危险区,广区内其他建筑和非建筑区域为非爆炸危险区。扩散塔、瓦斯输送管 路及附属设备设施、氧化装置区域划分为2区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保护级别应为Ga、Gb或Gc。 分级及要求应符合GB50058的规定。 4.3.7场区建筑应采用不燃性材料,耐火等级应为一级或二级。
5.1.1瓦斯氧化利用工程应本着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原则,并考虑节能、安全、操作简便,来 确定主要工艺流程。 5.1.2进入氧化装置的甲烷体积浓度不宜小于0.8%,且应不大于1.2%,在3min内的体积百分比浓 度变化范围不宜超出士0.2%。 5.1.3氧化装置甲烷氧化率不应低于90%。 5.1.4烟窗设计应满足GB50051的规定。 5.1.5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低于一4℃的地区,应对气体管道、水管、管道设备采取保温措施。当使用空 气与抽采瓦斯混配时,应设计防冻措施,保证混配后进入氧化装置的气体温度高于2℃。
5.2.1瓦斯气源混配方式宜根据抽采瓦斯浓度、流量、风排瓦斯浓度、扩散塔与抽采泵站的相对位置等 因素综合分析,在抽采瓦斯与风排瓦斯混配、抽采瓦斯与空气混配两种方式中选择更为经济合理的 方式。 5.2.2瓦斯氧化利用工程宜选用瓦斯蓄热氧化工艺。当瓦斯气源中含硫时,不宜选用瓦斯催化氧化 工艺。 5.2.3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3271的规定
5.3.1风排瓦斯收集系统
5.3.1.1当使用抽采瓦斯与风排瓦斯混配时,应设置风排瓦斯收集系统。风排瓦斯收集系统应能在两 个扩散塔之间切换。 5.3.1.2风排瓦斯收集系统不宜与煤矿扩散塔发生物理接触,宜采用移动式收集系统收集风排瓦斯 也可参照NB/T51013选择其他收集方式。 5.3.1.3收集罩的罩口及高度应有利于风排瓦斯的收集及流动,应使罩口呈微负压状态。 5.3.1.4收集罩的吸气方向宜与风排瓦斯的风流方向一致。 5.3.1.5风排瓦斯收集系统运行时混凝土结构,对矿井主要通风机产生的阻力损失不应大于100Pa。 5.3.1.6风排瓦斯输送管道宜采用具有阻燃、抗静电性能的非金属材料管道。使用金属材料管道时, 应进行内外防腐处理,并满足抗静电要求
5.3.2抽采瓦斯输送系
5.3.2.1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保障设施设置应符合AQ1076一2009中5.1的规定;安全保险
5.3.2.1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保障设施设置应符合AQ1076一2009中5.1的规定;安全保障设施性
能应满足AQ1072、AQ1073、AQ1076—2009、AQ1078、AQ1079、AQ/T1104的要求。 5.3.2.2在抽采泵站放空管与瓦斯输送安全设施之间应安装湿式稳压放散罐。当管道中瓦斯压力升 至设定放散压力时,瓦斯可通过湿式稳压放散罐排至大气中。湿式稳压放散罐瓦斯排放管径应不小于 瓦斯输送管路总管直径,排放口高度应不小于10m,且25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应高出建筑物3m。 5.3.2.3抽采瓦斯输送管道末端应安装脱水装置,脱水装置内应无机械运动零部件和电气部件。 5.3.2.4抽采瓦斯输送系统阻力损失不应大于8kPa
5.3.3瓦斯混配系统
5.3.3.1瓦斯混配系统主要由快速切断阀、瓦斯调节阀、空气/风排瓦斯调节阀、配气装置等组成,如图 所示。
图3瓦斯混配系统示意图
5.3.3.2快速切断阀应采用闭环控制。当测得混配后甲烷浓度大于1.2%时,快速切断阀应在1.5s 内关闭;在停电或仪表空气失压情况下快速切断阀应能自动关闭。 5.3.3.3瓦斯调节阀宜采用自动控制。当测得混配后甲烷浓度与设定值偏差大于0.1%(绝对值)时, 能在3min内自动调节抽采瓦斯进气流量。 5.3.3.4配气装置应无机械运动零部件。 5.3.3.5混配后气源总管中设计气体流速不应高于15m/s。
式中: 一一均匀度,单位为%; c:—第i=1,2,3,,n)个测点的甲烷浓度,单位为%; C i个测点的甲烷浓度平均值,单位为%,
5.3.4.1蓄热氧化装置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NB/T51012的要求,催化氧化装置技术性能指 HJ/T389的要求。
NB/T 10362—2019
5.3.4.4氧化装置应设置泄爆口,设计应符合GB50160的要求。 5.3.4.5氧化装置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压力损失不应大于3kPa。 5.3.4.6氧化装置的风机运行应采用变频控制。 5.3.4.7氧化装置应进行整体保温,外表面温度高于60℃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3.4.8 设计工况下氧化装置内蓄热体的使用寿命应大于2.4×10*h。 5.3.4.9 催化氧化装置中,催化剂的工作温度应低于700℃,并能够承受900℃短时间高温冲击。设 计工况下催化剂使用寿命应大于8.5×103h。 5.3.4.10氧化装置宜采用露天安装方式,可搭建简易遮雨设施。 5.3.4.11运行噪声不应大于85dB(A)
5.3.4.4氧化装置应设置泄爆口,设计应符合GB50160的要求。 5.3.4.5氧化装置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压力损失不应大于3kPa。 5.3.4.6氧化装置的风机运行应采用变频控制。 5.3.4.7氧化装置应进行整体保温,外表面温度高于60℃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3.4.8 设计工况下氧化装置内蓄热体的使用寿命应大于2.4×10*h。 5.3.4.9催化氧化装置中,催化剂的工作温度应低于700℃,并能够承受900℃短时间高温冲击。设 计工况下催化剂使用寿命应大于8.5×103h。 5.3.4.10氧化装置宜采用露天安装方式,可搭建简易遮雨设施。 5.3.4.11运行噪声不应大于85dB(A)。
5.3.5热能利用系统
5.3.5.1应根据瓦斯气源条件及用能需求,合理选择经济高效热能利用方式。 5.3.5.2在氧化装置与热能利用设备之间宜设置高温调节阀门,根据需求调节氧化装置输出高温烟气 流量。
5.3.5.1应根据瓦斯气源条件及用能需求医院建设标准,合理选择经济高效热能利用方式。
系统的监测、控制设计应满足装置安全、经济、环保运行,以及系统安全启停、顺利切换及运行稳 、维护保养方便的要求,
6.2.1氧化装置应设置永久性采样口,采样口的设置应符合HJ/T1的要求,采样方法应满足GB/T 16157的要求。采样频次和检测项目应根据工艺控制要求确定。 6.2.2在抽采瓦斯输送管路起始端、风排瓦斯收集点后5m范围内分别设置甲烧浓度测量点;突出矿 井进行风排瓦斯利用时,还应在距离扩散塔出口不少于400m的井下巷道设置一处甲烷浓度测量点。 甲烷浓度传感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0s,测量绝对误差小于土0.05%。 6.2.3混配后进气甲烷浓度测量点应设置在配气装置出口后3m5m范围内,且与氧化装置切换阀 之间距离不应小于60m。该测量点应设置2台或2台以上甲烷浓度传感器,甲烷浓度传感器响应时间 不大于1S,测量绝对误差小于±0.05%。 6.2.4抽采瓦斯输送管道、混配后气源总管上分别设置气体流量测量点,流量传感器精度不低于1.0级。 6.2.5使用氧化装置产生的高温烟气作为间壁式换热器的热源加热新鲜空气用于井筒防冻时,应在换 热器热空气出口侧设置一氧化碳浓度测点,检测加热后的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6.2.6氧化装置蜂窝陶瓷蓄热体区域应设置不少于3个温度测点,用于氧化装置启炉和运行时的过程 控制。氧化装置炉应设置不少于1个温度测点,用于炉膛超温保护控制。氧化装置出口侧应设置温 度测点,用于排烟温度超限保护控制。 6.2.7氧化装置主风机进口前1m处和出口后1m处应各设置1个压力测点。主风机前阻力损失宜 小于2kPa或主风机后阻力损失宜小于4kPa。 6.2.8应在线监测氧化装置主风机和生产仪表空气的空气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装置完成启炉操作后,在通人瓦斯气源时,应逐划
7.3防雷、防静电和接
装修标准规范范本7.3.4抽采瓦斯输送管路、混配后气体输送管路接地应符合GB50471、AQ1076—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