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873-2021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查规程.pdf

  • GBT 40873-2021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查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7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40873—2021

    浮球个数效不少于4个),确认通信讯号连接止常,继续放缆,放缆速度为50m/min,直到距海底20m, 放缆速度降至10m/min坐底。坐底时注意钻机倾斜角度小于25°,钻机坐底成功后,多放4m~5m 览,严密注视张力变化情况。离底50m前打开灯、摄像头,进行选址。坐底后,测绝缘值,绝缘值不应 低于20MQ。绝缘正常后,启动钻机作业。通过视频和位移传感器判断是否作业完成。完成后将钻机 回收,起拨的速度为12m/min~15m/min,持续观察张力变化情况,待确认离底之后便可按照正常速 度回收采样器。浅钻离底200m以上位置时可停止动力定位,离水面100m视现场海况要求开启动力 定位,将其安全回收至甲板

    4.3.1海上现场观测和测试

    园林设计图纸、效果图4.3.1.1试样的采集

    现场试样的采集要求如下。 a)航次报告所需的样品,包括结壳样、基岩样和沉积物样以及水样等均要求现场采集,以备室内 测试。 b)每个拖网测站的结壳试样应包含不同类型的结壳,应保证每一类型的试样在厚度与品位上能 代表全部现场样品,具有真实代表性,不应主观随意捡样,且需要根据不同分析用途区分大、 中、小样品,并对每个试样均应按4.3.1.2.3的规定进行样品描述。具体操作为: 1)板状结壳若为单一构造,试样应包括壳层的顶底层,即垂直板面刻取,不应平行板面刻取; 若为二层和三层构造,除取全样外,每个构造层也应取样,每种试样要垂直构造层面刻取, 全样应包含间断面物质。 2) 砾状结壳要垂直壳层面刻取试样,全样应包括过轴心的纵、横切面的样品,试样不能剔除 层间物质。如果为多构造层结壳,也要分层取样 3)钻结核要求全样采集,但试样应包括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的样品在内。 c)严格按试样制备程序,采用四分法进行样品缩分,缩分掉的部分,可以另作他用。所有分析品 位的样品(含现场分析和岸上室内分析),均应从保留的副样中提取。分析试样用于资源量估 算的,应是全样分析。分层样用于地质分析和科研,不参与资源量计算。 d)基岩的样品尽量采集未经风化的新鲜岩样,粉末化之前的碎块(碳酸盐岩除外)应用稀盐酸 处理

    4.3.1.2.1分类

    按形态划分为板状结壳、砾状结壳、钻结核三大类,具体要求按照GB/T35572执行

    4.3.1.2.2结壳壳层厚度现场统计

    对于拖网采获样品,样品量小于20kg,所有样品均参与统计:样品量20kg~100kg,分类别选取代 表性样品分别统计测量,每一类别的样品件数应不少于该类样品总件数的1/3;样品量大于100kg,每 类别的件数应不少于该类样品总件数的1/5。采用样品量加权,权重根据所统计结壳占同类结壳样 品总量(包括基岩)的比例进行估算,计算测站各种类型结壳平均厚度。必要时,在甲板钻岩芯样品进 丁厚度测量。凡是壳层小于1cm,均不参与统计。各种类型结壳厚度统计要求如下: a)板状结壳若板长大于50cm,每隔10cm~15cm测量一次;若板长小于50cm,则每隔5cm 10cm测量一次,最后算出总平均值:

    GB/T408732021

    b)砾状结壳部开后,以核为中心,沿四 向垂直钻取岩芯,测量实际钻遇的壳层厚度。最后平均值为该类样品的厚度值; 钻结核分大型(直径≥6cm)、中型(3cm≤直径<6cm)、小型(直径<3cm)分别进行统计,各 取平均值,然后求其总平均值。 对于浅钻采样获取的岩心样品,应垂直壳层顶底界面测量其厚度

    4.3.1.2. 3描述

    结壳特征的描述,应包括颜色、厚度或粒径、分层、致密度、表面特征和形态特征等。有特殊意义的 附上素描图和照片。描述的内容包括下列内容 a) 颜色:结壳壳层的颜色通常有亮黑色、褐黑色和黑褐色等。 厚度或粒径:结壳壳层厚度或粒径值直接测量获得。 C) 分层:分层的标志有生长间断、颜色及致密程度等。分层往往标志着壳层两个不同的生长世 代,应把分层特点和充填物的性质描述清楚。 d 致密程度:壳层的致密程度可分为致密、较致密和疏松等。 e) 表面特征:结壳的表面特征包括光滑程度和突起。光滑程度分为光滑、较光滑、较粗糙和粗糙 等。按大小形状,突起可分为: 状:突起直径<1mm; 豆状:1mm≤突起直径<5mm; 葡萄状:5mm≤突起直径<10mm; 瘤状:突起直径≥10mm。

    4.3.1.2.4丰度计算

    结壳总体丰度计算按公式(1):

    F=10×H ×D 式中: F一丰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H一样品壳层的平均厚度,单位为厘米(cm); D一一样品平均湿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考虑到结壳类型的多样性,在现场每个测站的编录中要求分别按公式(2)~公式(4)计算出每种结 壳类型的丰度

    F=10×H×D F=10×H×D F,=10 X 0.52d. X D

    Fi =10 × H × D F=10×0.52d; XD 式中: Fb 板状结壳丰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F 砾状结壳丰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F 钻结核丰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d; 钻结核的平均直径,单位为厘米(cm); 0.52d 钻结核换算平均厚度,单位为厘米(cm)。 为计算方便,假定结核紧密平铺海底,则可将直径为d;的球状结核换算为以d;为底面边长,h;为 厚度的长方体,按公式(5)和公式(6)计算其丰度。

    Fi =10 × H × D F=10× 0.52d;× D ·(4) 式中: Fb 板状结壳丰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F 砾状结壳丰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F 钻结核丰度,单位为于克每平方米(kg/m); d; 钻结核的平均直径,单位为厘米(cm); 0.52d, 钻结核换算平均厚度,单位为厘米(cm)。 为计算方便,假定结核紧密平铺海底,则可将直径为d:的球状结核换算为以d;为底面边长,h;为 厚度的长方体,按公式(5)和公式(6)计算其丰度。

    (4/3)X元(d:/2)"=d,2Xh

    GB/T40873—2021

    h;=(元/6)d;~0.52d

    h;=(元/6)d;~0.52d

    以板状结壳手度作为该站位丰度; 钻结核两类样品,则以砾状结壳

    度作为该站位丰度;若出现砾状结壳 钴结核两类样品,则以砾状结壳

    4.3.1.2.5结壳含水率的计算

    应分别测定不同结壳的含水率,计算按公式(7):

    应分别测定不同结壳的含水率,计算按公式(7)

    式中: n—含水率,%; A—样品湿重,单位为克(g) B——样品干重,单位为克(g)。

    4.3.1.2.6结壳物理力学参数的采集

    应对结壳物理力学参数进行采集,内容包括。 a)采集的参数 结壳及基岩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密度(湿)(体重)、孔隙度、抗压强度(点荷载)、普氏系数、抗剪 强度、抗拉强度等。 每个参数的试样,应选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考虑到采矿的实际条件,结壳的体重样应包括其中 的薄夹层。资源调查阶段暂不要求进行相关测定,一般勘探阶段测定的站位数量应不少于该 阶段有效站位的20%,详细勘探阶段测定的站位数量应不小于该阶段有效站位的30%。 b 密度(湿)计算 密度(湿)计登按公式(8)

    采集的参数 结壳及基岩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密度(湿)(体重)、孔隙度、抗压强度(点荷载)、普氏系数、抗剪 强度、抗拉强度等。 每个参数的试样,应选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考虑到采矿的实际条件,结壳的体重样应包括其中 的薄夹层。资源调查阶段暂不要求进行相关测定,一般勘探阶段测定的站位数量应不少于该 阶段有效站位的20%,详细勘探阶段测定的站位数量应不小于该阶段有效站位的30%。 密度(湿)计算 密度(湿)计算按公式(8): D=W/V 8 式中: D一一样品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W一样品湿重,单位为克(g); V一样品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样品体积的计算方法,统一采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定,现场样品称重用天平,称重前先用半湿毛 巾将样品表面的海水吸干。计算按公式(9): ID

    式中: D一一样品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W样品湿重,单位为克(g); V一一样品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样品体积的计算方法,统一采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定,现场样品称重用天平,称重前先用半湿 巾将样品表面的海水吸干。计算按公式(9):

    V 样品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Wk——样品在空气中的湿重,单位为克(g); W样品在水中的重量,单位为克(g); D。—水介质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抗压强度计算 抗压强度Is按公式(10)~公式(12)计算。 Is =P/D,2 D,2 = 4A /元 A=W.D

    V 样品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Wk——样品在空气中的湿重,单位为克(g); W样品在水中的重量,单位为克(g); D。—水介质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抗压强度计算 抗压强度Is按公式(10)~公式(12)计算。 Is =P/D,2 D,2 = 4A /元 A=W.D

    式中: P——破坏荷载,单位为牛顿(N);

    GB/T408732021

    D。一等效圆的直径,单位为毫米(mm); W:试样破坏面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一加荷点间距,单位为毫米(mm); 一通过加荷点的破坏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计算值精确至0.01。 普氏系数计算 普氏系数Φ。按公式(13)计算: Φ。=4n/p75q 式中: 普氏系数; 打击次数,单位为次。 q 一分别为试样的特征系数和指数。 p,q按公式(14)、公式(15)计算:

    式中: Φ。普氏系数; 打击次数,单位为次。 b,q———分别为试样的特征系数和指数 力,9按公式(14)、公式(15)计算:

    4.3.1.2.7结壳及其基岩化学参数的计算

    结壳及基岩化学参数计算主要包括Co、Mn、Fe、Cu、Ni等元素。 样品的制备、技术要求和测试项目等按照DZ/T0130(所有部分)的相关规定执行

    基岩描述的内容应包括: a)颜色:包括新鲜岩石和风化后岩石的颜色; b) 矿物组成:包括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次生矿物,斑晶、基质成分及矿物蚀变程度等; C) 结构和构造; d 岩石风化程度; e 定名:依据上述描述特点,初步定出岩石名称,

    4.3.1.4表层沉积物

    4.3.1.4.1描述

    应对沉积物进行详细观察并进行综合描述,内容包括: a)颜色:基本色调在后,次要颜额色及形容词在前; b)结构:均匀、不均匀、有无斑块; c)稠度:分为流塑、软塑、半固结的:

    GB/T40873—2021

    d)黏性:有黏性、无黏性; e)含水量、黏土含量(大致估计)、生物含量及其特征等; f)沉积物土类定名、气味等,

    d)黏性:有黏性、无黏性: e)含水量、黏土含量(大致估计)、生物含量及其特征等 f)沉积物土类定名、气味等

    4.3.1.4.2涂片鉴定

    沉积物涂片鉴定要求如下: a)沉积物涂片按4.3.2.9的要求执行; b)沉积物分类:依据黏土、钙质生物、硅质生物含量的比例,定名时采用黏土~钙质生物~硅质 物三角图解

    4.3.1.5碎屑矿物的鉴定

    矿物现场鉴定技术和要求,按4.3.2.8的要求执行

    4.3.1.6微体古生物鉴定

    按4.3.2.6的要求执行

    按4.3.2.6的要求执行

    4.3.2.1结壳及沉积物试样的分样

    所测样品的选择应做到: a 样品采集前应对样品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记录和照相; b)取样工具应清洗干净,不应用易断生锈的铁制工具取样,样品包装袋清洁牢固,谨防样品交叉 污染; C 采集结壳样品时,应对其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的沉积物、底部的基岩及各种附着物,标明上 下层面; d 结壳样品的采集应分全样及分层样,全样样品应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基岩、不同厚度、不同大小 的结壳,用于结壳资源评价的样品应包括结壳全部分层,通常建议为结壳岩心的1/2部分; e) 采集结壳分层样时,应注意区分顶底并观察壳层层次的变化,从顶部向底部按不同的壳层逐层 取样,并按取样顺序分层依次编号,应画取样草图: 采集磨制结壳全样光片的样品应包括所有壳层,并垂直于顶底壳层切制,同时在样品上标明顶 和底; 8 采集磨制结壳光薄片的样品时,应采取有脉石矿物及岩块的地方制样; h)采集结壳电子探针分析的光片或光薄片样品时,应选取目的层,垂直于顶底壳层切制,注明所 采壳层的位置,编好分层号,并用示意图表示; 1 结壳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穆斯堡尔谱分析一般采集分层样品,采集时应采所分微 层的全样,将其破碎至80目左右,充分混合,缩分取样; 采集表层插管样时,应注意沉积物颜色、结构、构造、间断面等变化特征,在不同层位及变化地 段均应采样,防止样品扰动及污染; k 分析测试样品应标明测站号、分析样编号和分层号等,防止混乱和丢失; 1 测试样品应填写送样单、写明测试项目与具体要求,送样单上的编号与野外编号应一致,并应 编制室内号,磨制样品的位置应用示意图表示。测试样品日期的格式应用8位(yyyymmdd) 数表示

    所测样品的选择应做到: a 样品采集前应对样品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记录和照相; b)取样工具应清洗干净,不应用易断生锈的铁制工具取样,样品包装袋清洁牢固,谨防样品交叉 污染; C 采集结壳样品时,应对其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的沉积物、底部的基岩及各种附着物,标明上 下层面; d 结壳样品的采集应分全样及分层样,全样样品应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基岩、不同厚度、不同大小 的结壳,用于结壳资源评价的样品应包括结壳全部分层,通常建议为结壳岩心的1/2部分; e 采集结壳分层样时,应注意区分顶底并观察壳层层次的变化,从顶部向底部按不同的壳层逐层 取样,并按取样顺序分层依次编号,应画取样草图: 采集磨制结壳全样光片的样品应包括所有壳层,并垂直于顶底壳层切制,同时在样品上标明顶 和底; g) 采集磨制结壳光薄片的样品时,应采取有脉石矿物及岩块的地方制样; h)采集结壳电子探针分析的光片或光薄片样品时,应选取目的层,垂直于顶底壳层切制,注明所 采壳层的位置,编好分层号,并用示意图表示; 1 结壳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穆斯堡尔谱分析一般采集分层样品,采集时应采所分微 层的全样,将其破碎至80目左右,充分混合,缩分取样; 采集表层插管样时,应注意沉积物颜色、结构、构造、间断面等变化特征,在不同层位及变化地 段均应采样,防止样品扰动及污染 k 分析测试样品应标明测站号、分析样编号和分层号等,防止混乱和丢失; 1 测试样品应填写送样单、写明测试项目与具体要求,送样单上的编号与野外编号应一致,并应 编制室内号,磨制样品的位置应用示意图表示。测试样品日期的格式应用8位(yyyymmdd) 数字表示

    4.3.2.2结壳镜下鉴定

    4.3.2.2.1内容

    鉴定内容包括: a)结壳壳层的宏观特征,判别其成矿期次; b)不同时期形成的壳层的结构、构造、厚度,壳层间的接触关系 c)结壳中矿石矿物的组合及其关系; d 岩块组分、结构构造特征及定名; e)结壳化学成分及微区成分的变化特征

    4.3.2.2.2方法

    GB/T408732021

    采用实体显微镜、偏反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方法进行: a)实体显微镜用以鉴定结壳的宏观特征及分层厚度、特征等; b)采用偏反光显微镜鉴定结壳的结构构造、矿石及矿脉特征;偏光显微镜鉴定脉石及岩块特征; c)扫描电镜用以鉴定结壳及矿物的形貌特征、微区成分及变化特征;透射电镜了解微细矿物的组 分及成分特征,

    4.3.2.2.3要求

    结壳镜下鉴定要求如下: 研究结壳壳层及矿石特征,应分别磨制全样及分层样的定向光片,壳层中脉石矿物及岩块的鉴 定则应磨制光薄片; b 结壳的构造特征鉴定,应在反光显微镜的低倍镜下对各壳层进行全面观察,对各种构造特征 构造层的厚度及层间的变化关系均应进行详细描述; 矿石矿物应采用偏光显微镜的高倍镜及透射电镜鉴定; 鉴定时应观察仔细、定名应准确: 镜下观察的同时,应对重要的特征进行显微照相,并将其制成图版: 扫描电镜样品应根据需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部位送样

    4.3.2.3结壳化学分析

    4.3.2.3.1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要求如下: a)样品(足量时)制备按DZ/T0130(所有部分)的有关规定执行,并采用尼龙筛网过筛,样品细度 200网目(0.074mm); b 不足量的样品,经60℃~80℃烘干,用玛瑙研钵研磨至200网目; C 制备的样品装入广口磨口瓶中,在空气中进行湿度平衡,放入无干燥剂的干燥器内制成风干样 品备用; 副样管理按DZ/T0130(所有部分)的有关规定执行,样品量少的结壳,待测试工作结束后,将 剩余样品全部收回留作副样

    4.3.2.3.2分析项目

    结壳分析项目如下: a)按GB/T35572的有关要求,确定样品最低可靠质量,并开展样品全分析。分析项目应根

    GB/T 408732021

    查及研究报告的需要和结壳元素组合特点确定; b 基本分析项目:TFe、Mn、Cu、Co、Ni; C) 化学全分析项目:SiO2、Al2O:、Fe2O:、CaO、MgO、MnO、TiO2、P2O;、Na2O、K2O、烧失量等; d 微量元素分析项目:Pb、Zn、Cr、Cd、Te、V、Ti、B、Sr、Ba、Mo、As、Li、Rb、Nb、Sc、Zr、Ga等; e) 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分析

    查及研究报告的需要和结壳元系组合特点确定; b 基本分析项目:TFe、Mn、Cu、Co、Ni; 化学全分析项目:SiO2、Al2O:、Fe2O:、CaO、MgO、MnO、TiO2、P2O;、Na2O、K2O、烧失量等; 微量元素分析项目:Pb、Zn、Cr、Cd、Te、V、Ti、B、Sr、Ba、Mo、As、Li、Rb、Nb、Sc、Zr、Ga等; e)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分析

    4.3.2.3.3测定仪器的要求

    测定仪器应满足分析准确度的要求,其主要质量参数(稳定性、灵敏度、分辨率等)应达到或优于得 测样品的组分的质量要求

    测定仪器应满足分析准确度的要求,其主要质量参数(稳定性、灵敏度、分辨率等)应达到或优于待 测样品的组分的质量要求

    4.3.2.3.4技术要求

    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按照DZ/T0130(所有部分)、GB/T14506(所有部分)、GB/T20260的规定执行; b)碎样全过程,样品的损耗不应大于5%; C 一批样品在10个或10个以下,插入1个标准物质,10个以上插人2个或2个以上标准物质与 样品平行测定; d)每批样品中插人1份或2份以上空白试验,与样品平行测定; 每批样品随机或等距抽取10%~30%样品做内检,编成密码交由不同分析人员进行基本分析 和检查分析; 内检样合格率应达到90%,并将超差的试样复检至合格为止;外检合格率达到80%以上: g)在一批样品中标准物质仅有一份,若标准物质测定结果误差不合格,且样品双份分析的双差超 过30%,则不合格,应重新测定; h)空白值出现异常,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若原因不清,又明显影响测试质量时,应重新测定: 1 结壳做全分析各项百分数的总和应达到99.00%~101.00%; 分析测试报告应有详细资料说明,分析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质量评价等内容。分析测试报 告由任务承担单位相关人员审核签字,单位盖章后有效

    4.3.2.4沉积物化学分析

    4.3.2.4.1样品制备

    沉积物样品制备的要求如下: a 按DZ/T0130(所有部分)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尼龙筛网过筛,严防污染; 细度(网目)要求:160网目(Φ0.097mm); C 样品装入牛皮纸样品袋中,在(105~110)℃烘干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d 样品量多的沉积物磨碎通过80网目(Φ0.177mm)后留取副样; 样品量少的沉积物,待测试工作结束后,将剩余样品全部收回留作副样; f) 副样保管按DZ/T0130(所有部分)有关规定的执行

    沉积物样品制备的要求如下: a)按DZ/T0130(所有部分)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尼龙筛网过筛,严防污染; b 细度(网目)要求:160网目(Φ0.097mm); C 样品装入牛皮纸样品袋中,在(105~110)℃烘干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d)样品量多的沉积物磨碎通过80网目(Φ0.177mm)后留取副样; e) 样品量少的沉积物,待测试工作结束后,将剩余样品全部收回留作副样; f 副样保管按DZ/T0130(所有部分)有关规定的执行

    4.3.2.4.2分析项目

    a)化学全分析项目:SiO2、Fe2O:、Al2O、CaO、MgO、MnO、TiO2、P2O;、Na2O、K2O、烧 b)次量成分:CO2、SO、F、Cl、CaCOs、有机碳等; c)微量元素分析项目:Cu、Co、Ni、Pb、Zn、Cr、V、B、Sr、Ba、Li、Rb、Nb、Sc、Zr、Ga、Mo

    4.3.2.4.3分析方法

    GB/T408732021

    分析方法要求: a)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项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 b)选用的和制定的分析方法、测量仪器等的精密度,应能确保报出数据位数的有效性; 全分析各组分测试完成后,应加百分总和,一般将主量成分和次量成分相加,必要时还应加微 量成分(组分)。在计算百分结果总和时,应扣除S、C1、F等项目的氧当量

    分析方法要求: )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项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 )选用的和制定的分析方法、测量仪器等的精密度,应能确保报出数据位数的有效性; 全分析各组分测试完成后,应加百分总和,一般将主量成分和次量成分相加,必要时还应力 量成分(组分)。在计算百分结果总和时,应扣除S、CI、F等项目的氧当量。

    4.3.2.4.4技术要求

    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a)按照DZ/T0130(所有部分)、GB/T14506(所有部分)、GB/T20260的规定执行; b)碎样全过程中样品的损失率应不大于5%; c)一批样品数在10个或10个以下,插人1个标准物质,10个以上插2个或2个以上标准物质与 样品同批内测定; d 每批样品中插入2份空白试验,与样品平行测定: e 如果标准物质测定结果超过标准值土两倍标准偏差范围时,判定此批分析结果存在系统误差 应全部重测; 空百值出现异常,应查明原因,要善处理,若原因不清,文明显影响测试数据的质量时,应全批 重测; 8) 每批样品随机或等间距抽取10%~30%样品做内检,编成密码交由不同人员进行基本分析和 检查分析; h 平行双样分析结果的合格率小于或等于70%时,此批样品应重新称样测试。合格率大于70% 时,超差的试样应返工复检,直至合格为止; 1 抽取样品总数的5%,送交指定实验室进行外部检查; j 外检合格率应不小于80%; k 沉积物全分析其各项百分数的总和应达到99.00%~101.00%; 1 分析测试报告由任务承担单位相关人员审核签字,单位盖章后有效

    4.3.2.5基岩的鉴定和分析

    4.3.2.5.1鉴定和分析项目

    4.3.2.5.2薄片鉴定

    基岩薄片鉴定内容及要求如下。 a)鉴定内容 岩石组分(主要造岩矿物、变质矿物、次生矿物、岩石基质和某些具特殊意义的矿物等);岩石结 构、构造特征和岩石镜下定名。 b)要求 一个测站的样品薄片不应少于1片~3片(根据样品情况确定),应选择相对较新鲜的、具代表 性的样品。当某些测站的样品风化度较深,制片时,应进行技术处理。 )鉴定报告

    GB/T 408732021

    岩石鉴定报告建议包括手标本观察描述和显微镜下鉴定两部分内容。 手标本观察描述:包括岩石的颜色、风化程度、结构构造、岩石成分(能辨别的矿物和基质特征 等)及其含量估计和初步定名等。 显微镜下鉴定:包括矿物成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次生矿物)特征及其含量;岩石结构构造和 岩石定名等。 鉴定报告建议给出素描图或显微照片

    4.3.2.5.3矿物鉴定

    矿物鉴定方法及要求如下。 a)鉴定方法 主要有薄片鉴定和油浸法。薄片鉴定一般用于各种岩石切片的鉴定,油浸法多用于透明碎屑 矿物的鉴定,可用于测定矿物的折光率以鉴定矿物名称和成分。如果薄片鉴定有困难时,要求 将样品制成人工碎屑以油浸法进行鉴定或挑选单矿物送电子探针或X射线衍射分析等。 鉴定对象包括主要造岩矿物的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长石类、云母类和石英等;次要矿 物包括:锆英石、磷灰石、椭石、电气石、尖晶石、石榴子石类、不透明矿物(磁铁矿、钛铁矿、铬铁 矿、黄铁矿等);次生矿物包括:绿帘石、绿泥石类、蛇纹石类、绢云母、高岭石和方解石等。 b)鉴定要求 薄片鉴定应在偏光显微镜下对矿物的光学特征进行全面观察、准确定名。油浸法在测定前,应 配一套不同大小折光率的浸油。为保证测定的正确性,要求已知折光率的间隔为0.005或 0.001。被测的矿物要将其置于乳钵中敲碎(不研磨)成粉砂状,并使其通过100号及120号筛 子,主取120号筛面上碎屑鉴定。 c)鉴定报告要求 不要求单独提交矿物鉴定报告,只要求在岩石镜下鉴定报告中一并将矿物的主要光学特性列 出即可。

    4.3.2.5.4化学成分分析

    基岩矿物化学分析项目及要求如下。 a 分析项目 分析测试项目应包括主要氧化物含量、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主要氧化物分析项目为:SiO2、TiO2、Al2O:、Fe2O3、FeO、MnO、MgO、CaO、Na2O、KO P2 O;、H2 O+等。 微量元素分析项目为:V、Cr、Co、Ni、Cu、Zn、Pb等。 稀土元素分析项目为: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和Y等。 b)分析要求 按GB/T17229的有关规定执行。

    基岩矿物化学分析项目及要求如下。 a) 分析项目 分析测试项目应包括主要氧化物含量、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主要氧化物分析项目为:SiO2、TiO2、Al2O:、Fe2O3、FeO、MnO、MgO、CaO、Na2O、KO、 P2 O;、H2 O+等。 微量元素分析项目为:V、Cr、Co、Ni、Cu、Zn、Pb等。 稀土元素分析项目为: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和Y等。 b)分析要求 按GB/T17229的有关规定执行。

    4.3.2.5.5年龄测定

    基岩年龄鉴定方法及要求如下: a) 测定方法 应采用同位素4°Ar/3"Ar法或者其他合适方法进行测定 b 测定样品选择 应选择具代表性的新鲜样品

    4.3.2.6微体古生物鉴定

    4.3.2.6.1样品的分样

    GB/T408732021

    微体古生物样品分样要求如下。 a)样品分样应包括沉积物、结壳、沉积碳酸盐岩、磷酸盐岩及硅质岩等。 b) 沉积物样品分样应做到: 1 使用的工具及样品袋应清洁,避免样品交叉污染; 2)取样站位、间距视勘探及科研项目需要而确定,但对颜色及岩性不同的层段一定选取样 品,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所采样品编号、制备的鉴定样品编号与野外编号应完全一致(柱状样例外),并应编制室内 分析编号。柱状样样品编号应包括样品号及采样深度; 4 所分析的样品应留副样,备查或补漏。 结壳样品分样应做到: 1)采样工具应干净,防止样品污染; 2 待采集样品的结壳应清洗干净,并作照相及描述; 3) 应在垂直结壳壳层生长方向的剖面上分层取样; 4)取样编号应包括野外编号及室内分层 d) 沉积碳酸盐岩、磷酸盐岩及硅质岩分样应做到: 1)结壳中的碳酸盐岩脉、磷酸盐岩脉及岩块应取样分析、并注意其与结壳的接触关系; 2)选取全岩样品时,应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3)所采样品编号与野外编号应保持完全一致

    4.3.2.6.2测试的对象

    包括有孔虫、钙质超微、放射虫、硅藻等其他门类

    4.3.2.6.3技术要求

    微体古生物鉴定技术要求如下。 样品制备技术要求 各测试对象的样品制备应做到: 1)有孔虫样品 沉积物样按GB/T12763.8的相关规定执行; 固结差及风化的岩石经破碎后按GB/T12763.8的相关规定执行,其他岩石样应选取有代表 性的部分磨制岩石光薄片(两片)供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用。 2)钙质超微化石样品 钙质超微化石样品包括沉积物和岩石两类样品。要求如下: 沉积物样: 用牙签取制,牙签不应重复使用,采用涂片法,用蒸馏水作稀释液,用牙签反复扰动沉 积物; 分选细粒级沉积物制片,盖片胶选用折光率1.53的中性树胶; 制备的样片应排除气泡,盖片不应小于22mm×22mm; 一制备样片数目至少2片。 岩石样:应压碎至0.008mm以下,然后采用沉积物样的制片方法制样

    GB/T 408732021

    3)放射虫样品 用过氧化氢(H2O2)彻底溶解样品中的有机质,再用清水反复清洗;完全溶解非硅质物质,所加 盐酸浓度为10%~30%,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干净;处理后的硅质沉积物离心去水,然后加2 倍于样品体积、比重为2.4的重液,经离心机两次分离;富集的放射虫用水稀释,并加数滴冰乙 酸,然后洗去重液;用吸管吸取搅拌均匀的悬浮液,置于盖玻片上,烘干后,用中性树胶固样;制 备的样片不应少于2片;岩石样应压碎至1mm~2mm,采用沉积物样品的制样方法。 4)硅藻样品 取干样1g放人100mL烧杯内,加人过氧化氢约20mL,使样品充分反应,然后用纯净水换洗 数次,再用盐酸浸泡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纯净水冲洗至中性;将样品倒入50mL的离心管, 晾干后用比重为2.4的重液进行浮选,把浮选液收集到离心管,纯净水稀释到一定浓度后,用 滴管取1/n到盖玻片上晾干,用中性树胶制成固定片。 化石鉴定要求 各类化石的鉴定应达到如下要求。 1)有孔虫化石 化石数量太多时,应进行缩分,缩分后的样品,应基本保证对不同种化石的鉴定;化石定性分析 应定到种;统计每个样品中的化石数量;有环境或生态意义的种应进行定量统计(个/g),一般 种进行分级统计;观察并描述反映环境和生态意义的化石特征,如破碎、溶蚀及摩擦等。 2)钙质超微化石 显微镜下观察视域不应少于20个;化石定性分析应定到种;有环境或生态意义的种应进行定 量统计,一般种进行分级统计(丰富、常见、稀少、偶见);观察并描述反映环境和生态意义的化 石特征,如破碎、溶蚀及钙质充填等

    3)放射虫样品 用过氧化氢(H2O2)彻底溶解样品中的有机质,再用清水反复清洗;完全溶解非硅质物质,所 盐酸浓度为10%~30%,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干净;处理后的硅质沉积物离心去水,然后加 倍于样品体积、比重为2.4的重液,经离心机两次分离;富集的放射虫用水稀释,并加数滴冰 酸,然后洗去重液;用吸管吸取搅拌均匀的悬浮液,置于盖玻片上,烘干后,用中性树胶固样; 备的样片不应少于2片;岩石样应压碎至1mm~2mm,采用沉积物样品的制样方法

    显微镜下对整个薄片的化石进行鉴定;化石定性分析应定到种;有环境和生态意义的种应进行 定量统计,一般种进行分级统计(丰富、常见、稀少、偶见);观察并描述反映环境和生态意义的 化石特征。 4)放射虫化石 显微镜下对整个薄片的化石进行鉴定;化石定性分析应定到种;有环境和生态意义的种应进行 定量统计,一般种进行分级统计;观察并描述反映环境和生态意义的化石特征

    4.3.2.6.4鉴定报告编写

    报告编写内容如下: 具有时代及环境意义的关键性化石应进行显微照相或电镜扫描照相; b 将照片制成相应的图版,作为报告的附件; C 报告内容应包括:样品来源及数量、鉴定目的要求、取样位置、鉴定方法及所用仪器、化石名单 分析结果的讨论及存在问题; d)报告要求文字简练、结论清晰; e 报告应写明鉴定人,并由相关人员审核签字,单位盖章后有效

    4.3.2.7古地磁测定

    4.3.2.7.1测定对象

    只物的剩余磁性、起始体利

    4.3.2.7.2样品的采集

    GB/T408732021

    古地磁样品的采集要求如下。 a 野外采集样品应达到如下要求: 1)采样站位的选择采样器应选在连续沉积区; 2) 应衬有弱磁性的塑料套管,使岩芯保持采样时的状态; 存样套管两端应封闭,存放在阴凉低温处,避免敲击和震动; 4) 测量的岩芯应定向,没有定向系统时,也应做到相对定向; 5) 样品采集编录。 室内采集要求: 1 沉积物岩芯应用钻石刀沿定向参数基准线剖开,避免磁性污染及扰动样品; 2) 用无磁性的塑料盒盛放样品,避免使用超过测量仪器磁性本底值的样品盒,所采样品应密 封存放; 3) 样品加工后的形状和体积大小应符合磁力仪的测试要求; 4)样品编号应包括站位号及取样深度 样品采集的技术要求如下: 1)测量仪器 根据测量要求选取测量仪器系统及退磁系统。测量仪器环境要求及标定、退磁仪器环境要求 及调试均应按GB/T12763.8的相关规定执行。 2)测试要求和方法 测试要求和方法按照GB/T17229的相关规定执行

    4.3.2.8碎屑矿物鉴定

    4.3.2.8.1样品备制

    样品的制备应按下列过程进行: a)碎屑矿物从沉积物中或是完成粒度分析后的样品中选取,采集的粒径为0.063mm~0.25mm; b)采样重量一般为5g~20g,在较细的沉积物中当碎屑组分含量少时,视可能,应适当增加采 样量; 样品分离采用淘洗盘法或重液法; 口 样品烘十后称重,记录十样重量,经磁选电选后,淘洗出相对轻、重两部分组分; e) 对轻矿物及重矿物分别称重并做记录; 原样称重应采用精度为1/100的天平,分选后的样品称重应采用精度为1/1000或1/10000 的天平; g)样品分离后,轻、重矿物应达到矿物定量的最低要求数(300颗)。

    4.3.2.8.2样品鉴定

    样品的鉴定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按下列要求及步骤完成: a)样品量小于0.4g,应全样观察鉴定,超过0.4g,用四分法或条带法缩分; b)碎屑矿物应全分析,按磁性、重组分和轻组分顺序进行; )矿物定名应准确,对特殊的及有意义的矿物应对其特征进行全面的描述,必要时应进行单矿物 测试; d)实体镜不能鉴定的矿物,应采用油浸法或其他的测试方法:

    样品的鉴定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按下列要求及步骤完成: a)样品量小于0.4g,应全样观察鉴定,超过0.4g,用四分法或条带法缩分; b)碎屑矿物应全分析,按磁性、重组分和轻组分顺序进行; c)矿物定名应准确,对特殊的及有意义的矿物应对其特征进行全面的描述,必要时应进行单有 测试; d)实体镜不能鉴定的矿物,应采用油浸法或其他的测试方法:

    GB/T 408732021

    e) 矿物含量根据需要采用目估法或数颗粒法测定;对环境、成因等有意义的矿物采用颗粒数表 示,对一般矿物采用目估法。含量大于1%的用百分数表示; 数颗粒法,是对重矿物及轻矿物各数300颗~500颗,并计算每一种矿物的含量; g 每个样品鉴定中应有完整的鉴定记录,内容包括:站号、取样位置、水深、矿物名称、含量、特 征等

    4.3.2.8.3碎屑矿物鉴定技术要求

    碎屑矿物鉴定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a)样品鉴定质量检查包括: 1)矿物分离应要求:淘洗时矿物损耗率小于3%;磁性矿物、重矿物及轻矿物各占磁性部分 重部分及轻部分的95%以上;各种天平误差应小于感量两倍; 2)大洋底质碎屑矿物的鉴定质量应按GB/T17229相关规定执行; 3)内检结果处理应按GB/T17229相关规定执行。 b)编写报告内容和审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1)鉴定记录表与计算结果的原始记录等应齐全并整编成册; 2 编写鉴定报告内容含:分析方法、样品来源、数量、产地、矿物种类、含量及变化特征、分布 特征等,对碎屑矿物某些特殊矿物或有意义的矿物要详细论述; 3) 报告应写明鉴定人,并由相关人员审核签字,单位盖章后有效

    1.3.2.9沉积物涂片鉴定

    4.3.2.9.1涂片鉴定方法

    沉积物涂片的鉴定应包括。 a)样品采集应做到: 1)采样工具和置样品的片子应保持清洁,严防样品混染和污染; 2 柱状沉积物厚度小于或等于1m的部分,采样间距应不大于10cm;厚度大于1m的部 分,视需要采样间距可适当放宽,但在沉积物类型变化及地层界面处应加密取样: 3) 样品编号包括:站号及采样深度; 4 当沉积物中粗粒组分(颗粒粒径大于0.063mm)含量大于75%时,不做涂片鉴定, b)涂片制作应遵循程序: 1)取少量样品置于载玻片上,用蒸馏水稀释后均匀涂抹(不准许筛选),展布在合适的玻 片内; 2) 将沉积物涂片放于温度80℃100℃的电热板上烘烤,烘干后立即取下; 3) 滴入折射率1.537~1.540的中性树胶于涂片上,盖上盖玻片,挤出气泡,标上编号,平放 在标本盘上。 c)涂片鉴定应做到: 1 制好的涂片首先在双目镜下观察,了解粗组分及金属矿物,然后在偏光显微镜下全面 观察; 对涂片中所有沉积物组分进行定性鉴定; 对沉积物命名有意义的组分应做含量估定,估算其含量应在16×10或25×10放大倍数 下进行(选择原则,视沉积物组分颗粒大小而定); 4 对于含量小于1%的组分,其半定量方法为:1颗~10颗以“+”表示、11颗~100颗以

    GB/T 408732021

    “√”表示、大于100颗至小于1%以“△”表示; 5)按鉴定结果根据沉积物命名原则定出沉积物的名称,并编写相应的表格

    4.3.2.9.2涂片鉴定技术要求

    鉴定技术应做到: a)镜下鉴定时,应反复使用单偏光及正交偏光系统,以准确鉴别硅质及钙质生物; b)鉴定的质量检查按GB/T17229的相关规定执行; c)涂片鉴定的内检处理按GB/T17229的相关规定执行

    4.3.2.9.3编写报告内容和审查

    编写报告内容和审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a)涂片鉴定表格的内容包括:站号、样品深度、砂、黏土、生物、矿物各组分的含量、微体古生物的 主要类别和最后定名等: b 鉴定报告应对主要矿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具有环境意义的特殊矿物特性及变化进行论述; C 根据送样单位的要求,依据各站位涂片鉴定结果,可编制调查区沉积物类型分布图及相应说 明书; d 鉴定表格及报告应有鉴定人、相关负责人审查签名,鉴定单位盖章方能提交; e 鉴定后的涂片样应要善完整的保存,至送样单位提交终结报告为止

    1.3.2.9.4地质调查成果

    调查成果资料包括: a)结壳、基岩和沉积物调查仪器设备和现场作业班报; b)结壳、基岩和沉积物调查样品记录班报与样品信息; c)结壳、基岩和沉积物调查现场分析测试数据、室内分析测试原始测试记录、报表和分析测试与 鉴定报告等

    5.1 调查对象和目的

    磁力测量、重力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多波束测量、单道地震测量、海底视像调查和ROV近厂 等各种地球物理调查方法主要用于获取海山地形地貌、底质类型、构造沉积和富钻结壳资源空间 地形地质信息。

    5.2.1测量技术要求

    水利水电标准规范范本5.2.1测量技术要求

    3.2.1.1测量精确度

    安照调查成图比例尺,磁力测量精确度应达到表1的要求

    GB/T40873—2021

    表1不同调查比例尺测线间距与测量要求

    拖电电缆长度选取不小于船长度的3倍,做船磁方位影响试验,具体按照GB/T12763.8有关规定 执行。 同一海区.使用不同的调查船作业钢筋工程,应各自做船磁方位影响试验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