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51034-2015 煤矿掘进巷道地震反射(槽)波超前探测方法.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4.4.1激发点基本要求
要求如下: a)激发点数量:24个~32个,可以互换为等量的检波器接收点。 b)激发点位置:布置在巷道腰线高度。
要求如下: a)激发点数量:24个~32个,可以互换为等量的检波器接收点。 b)激发点位置:布置在巷道腰线高度。
农业标准4.4.2晨源基本要求
要求如下: a)激发震源类型:爆炸震源或机械震源。 b)机械震源:铜锤激发地震波,在巷帮预置垂垫,通过锤击一垂垫一巷帮方式进行激发;当可控 机械震源满足《煤矿安全规程》时推荐使用。 爆炸震源:采用同一批次矿用一段瞬发雷管,矿用药量在50g~500g之间,以震动爆破方式 激发,爆炸孔深大于围岩松动圈,一般孔深为2.0m;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进行打眼、装药、充 填、爆破作业。
a)激发震源类型:爆炸震源或机械震源。 b)机械震源:铜锤激发地震波,在巷帮预置垂垫,通过锤击一垂垫一巷帮方式进行激发;当 机械震源满足《煤矿安全规程》时推荐使用。 爆炸震源:采用同一批次矿用一段瞬发雷管,矿用药量在50g~500g之间,以震动爆破 激发,爆炸孔深大于围岩松动圈,一般孔深为2.0m;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进行打眼、装药 填、爆破作业。
4.5.1接收点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如下: a)接收点数量:不少于2个,可以互换为等量的激发点。 b)接收点位置:布置在巷道腰线高度。 c)接收点间距:左右两帮各布置不少于1个;在同一帮布置多个接收点时,间距为巷道宽度。 d)最小源检距:激发点与最近接收点的距离要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爆炸震源不小于15m,机械 霆源为道间距
4.5.2接收点施工要求
施工要求如下: a)接收点采用三分量检波器进行接收,工方向对着迎头方向,y方向指向顶板,方向指向左帮。 b)接收点安置在接收孔内,接收孔深度超过巷道围岩松动圈,一般为1.5m~2.0m。 孔内检波器与孔壁需要耦合紧密,可采用气压靠壁式装置耦合、双牵引楔形滑块式耦合、预埋 铁桩磁吸式耦合、预埋钢管黄油耦合等方式。 慎用在巷帮直接安装三分量检波器,对高频信号有损失且声波干扰明显;特别情况下通过巷 帮外露的锚杆端部螺纹进行连接
测量工作如下: a)设定当前测线测点情况下的空间坐标系。 b)测量激发点与接收点的位置,记录每个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空间坐标。 c)若为爆炸震源,则测量激发孔的孔口坐标、方位角、倾角与孔深,并分别记录每个激发点在规 定坐标系下的空间角度与深度
NB/T51034—2015
d)若激发点在巷道围岩表面,则记录每个激发点在规定坐标系下的空间坐标。 e 若接收点为接收孔,则测量接收孔的方位角、倾角与检波器所在孔深。并记录每个接收点在 规定坐标系下的空间角度与深度。 f)若接收点在巷道围岩表面,则记录每个接收点在规定坐标系下的空间坐标。 g)测量工作应形成对应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空间属性记录表,并装订成册。
将地震仪器与接收检波器通过仪器专用连接线连接,启动线连接仪器、发爆器和后动装置; 用无线方式进行连接
参数设置应满足: a)采样频率与采样点数:在满足时间采样定理的前提下,选择较高的采样频率;同时保障足够的 采样点数在波形图上,能完整地记录目标波阻抗界面的反射(槽)波。 b) 频带选择:选择宽频带接收,在.工频干扰严重条件下可选择50Hz陷波器。 C)增益.根据激发能量与激发接收间距,调整固定增益和时变增益,
a)采用爆炸震源,依次激发; b)采用机械震源时,依次激发; c)每次激发后及时保存单炮地震记录; d)全部采集结束后,对于现场有问题的单炮记录要及时补炮并记录。
施工人员应记录现场激发点、接收点、巷道近 点、接收点的关系。
5.1参照MT/T897—2000中5.3。
6.1.1前方反射波提取
6. 1. 2速度分析
米用变速度扫描能量最天值准则进行P波、S波和槽波速度分析,包括叠加速度谱、相关速度 移叠加速度谱、极化偏移叠加能量谱等方法
基坑支护标准规范范本5.1.4地震属性参数提取
.1.4.1通过提取迎头前方的反射P波、S波和槽波波场信息,采用振幅恢复、频谱分析、时频分机 位AVO分析,计算出地震属性参数和岩石动力学参数。 .1.4.2其他数据处理还可以参照MT/T897一2000中6.2的规定
6.2.1异常界面分析和
权重及地震属性参数,结合矿井地质条件,以人机交 互的方式,对深度偏移中所反映的前方异 分析利解整
6.2.2地震资料解释
道路标准规范范本NB/T51034—2015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