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735-2021 煤矿特殊钻井规程.pdf

  • NB/T 10735-2021  煤矿特殊钻井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7-2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NB/T 10735-2021  煤矿特殊钻井规程

    5.1.1技术套管宜选用无缝钢管、螺旋钢管或石油钢管。套管内径应满足施工井径的需要,套管 人能保证安全下入井内和钻井施工中不发生套管破损、挤毁变形的需要为要求。

    5.5.1.2技术套管材质应符合以下要求

    5.5.2.1成井套管直径<530mm时,宜首选API标准的石油钢管,其次选用无缝钢管、螺放 直径>530mm时,一般采用螺旋钢管、无缝钢管,电焊连接。 5.5.2.2成井套管材质应符合以下要求:

    套管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套管连接方式为丝扣连接、电焊焊接连接; b) 石油钢管,应采用丝扣连接,且符合API5A规范;无缝钢管,采用丝扣连接或电焊焊接连接, 螺旋钢管宜采用电焊焊接连接; 采用电焊焊接,宜采用埋弧焊或手工电弧焊,条件具备时,宜配合使用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 弧焊,套管壁厚大于6mm时,需在套管端面打设坡口,坡口角度40°左右、深度为3/5壁厚,焊 接材料材质应尽可能与套管材质相一致; d) 成井套管连接部位应牢固、同心、密封良好

    土壤标准NB/T 107352021

    5.5.4套管密封性能

    5.6.1并底靶点设计进入并巷、确室的,应采用并眼轨迹监测、控制等方法,使之进人并巷、确室的限定 区域内。 5.6.2井底靶点设计不进人井巷、确室的,井底靶点应与井巷、确室保持安全距离,其偏移应根据井眼 用途、并眼深度、地层造斜能力等综合确定。 5.6.3井深500m以内,井底靶点偏移设计宜≤3m,井深超过500m,靶点偏移增量不能超过 1m/100m

    5.6.1并底靶点设计进入并巷、确室的,应采用并眼轨迹监测、控制等方法,使之进入并巷、确 区域内。 5.6.2井底靶点设计不进人井巷、确室的,井底靶点应与井巷、确室保持安全距离,其偏移应 用途、井眼深度、地层造斜能力等综合确定。 5.6.3井深500m以内,井底靶点偏移设计宜≤3m,井深超过500m,靶点偏移增量不 1m/100m。

    并身结构应尽可能简化,宜采用二级结构,其中松散层下入表层护壁套管,全并段下入成 在地层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时,也可设计采用多级结构,目全井段下入成井套管,

    5.7.1并身结构应尽可能简化,宜采 表层护壁套管,全 套管。

    5.8.1垂直井型并眼全角变化率宜控制在<2/30m。 5.8.2定向井型井眼全角变化率宜控制在≤8/30m,并满足钻井和下管要求。 5.8.3宜采用测斜仪对并眼轨迹进行检测,提供井眼轨迹连续数据,并结合井口并位坐标计算,提供井 眼任一深度的空间位置。

    5.9.1应对下入并内的永久性套管与并壁的环状空间进行全并段封固,以达到永久性封闭正水、固定 套管和增加套管密封性的目的。 5.9.2封固材料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油井水泥,添加外掺剂。水泥的强度等级应为42.5#以上或G级 油井水泥,当有抗侵蚀或其他特殊要求时,应使用特种水泥。 5.9.3水泥封固宜采用内压式注人水泥浆液的方式,水泥浆液密度宜在1.75g/cm1.90g/cm,水泥 浆液返至地面。对于穿越井巷、碉室、采空区的井眼,也可采用套管外灌注法注入水泥浆液。 5.9.4水泥粉数量超过20t或注浆压力大于泥浆泵额定工作压力80%时,应采用水泥固井车进行固井 作业,水泥数量、注浆压力较大时,应有备用的水泥固井车。 5.9.5在钻进/扩眼中出现钻井液大量消耗、漏失时,应在封固前对消耗、漏失井段进行处理,以保证封 固质量。

    5.10.1套管内残留物

    下入成井套管且井眼封固材料凝固后,应对套管内的浆液和其他沉落物进行清除,一般要求沉落物 不大于1m,残存浆液液柱不大于10m

    并套管且井眼封固材料凝固后,应对套管内的浆液和其他沉落物进行清除,一般要求沉落物 残存浆液液柱不大于10m

    5.10.2 并口装置

    并口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NB/T107352021

    a)套管顶端高出地面长度,依据设计要求而定; b)除非有特殊要求,一般采用厚度为20mm的圆形钢板对套管口进行封固,且应便于开启; 套管口地面以下一般宜采用混凝土浇筑基座,尺寸依据需要而定,混凝土基座深度 1.2m~1.5m、边缘大于套管外径1.5m~2.0m。

    正开销开方法适合的港道未开挖或已开挖情况,可米用回转钻进或神击回转钻进艺,应来 工先导孔而后逐级导向钻头扩孔的施工顺序成井。钻进过程中宜采用以维护井壁稳定且适宜性 古井液。在地层稳定及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钻井循环介质可采用空气、空气泡沫等介质。

    6.1.2设备、仪器要求

    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a)设备的能力应满足钻井钻进中所需的扭矩及提升能力要求,设备的额定提升能力应大于等于 施工钻井所下套管最大回次重量的1.3倍; b) 井架的额定载荷应施工钻井所下套大于等于管最大回次重量的1.5倍,井架底座空间宜大于 等于1.5m; C) 泥浆泵或空压机的能力应满足钻进过程中不同类型下的孔内循环介质上返速度要求(泥浆 0.3m/s~0.5m/s,空气泡沫1m/s,空气15m/s); d)其他设备选择应满足安全施工需要。

    仪器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选择便于操作、性能稳定、反映灵敏的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校验合格; b)测斜仪应满足并斜角≤士0.1°和方位角≤土1°的精度要求。

    6.1.2.3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时应做到以下要求: a)井架底座部分的地面应密实且软硬均匀,否则应进行密实处理; b)井架安装前针对回填土等软地面应筑混凝土底座或铺设管排,混凝土底座厚度宜在 0.3m~1m之间; c)井架底座应保持水平,安装后应对井架进行校正,天轮中心与转盘中心偏移应<10mm; d 其他设备安装应遵循先下后上、先大后小的原则进行,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 e) 设备安装后应对各部位进行调试、调整及试运转,试运转过程中,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运转应均 匀、平稳,无异常震动和跳动,操作及自动控制系统应反映灵敏、灵活且制动性好

    6.1.3.1先导孔钻进

    先导孔的钻进应做到以下要求:

    a)采用回转钻进钻并时,先导孔直径宜为216mm或311mm;

    6.1.3.2扩孔钻进

    扩孔钻进应做到以下要求: a)扩孔钻进应逐级进行,每级半径差视情况宜在100mm~150mm。 b)扩孔钻进应采用导向钻头钻进,扩孔钻头上的导向钻头直径应与上回次钻进(扩孔)钻头直径 一致。

    [6.1.5并眼劲迹控制

    井眼轨迹控制应做到以下要求: a)井眼轨迹控制主要是对先导孔施工时进行轨迹控制; b) 先导孔施工中,应每钻进30m测量孔斜及方位角,易造斜地层及其他原因应加密测量 c 孔斜及方位角超出设计要求时,应及时采取螺杆定向纠斜措施,纠斜后应反复修井,确保满足 井身轨迹全角变化率要求; d)扩孔钻进中遇开孔、变径均应使用导向钻头及导向钻具组合。

    6.2.1反并钻井施工方法只适合已开挖的目的巷道。反并钻井可采用回转钻进或冲击回转钻进工艺 方法。应采用先施工先导孔而后一级或逐级反向扩井的施工顺序成井。先导孔钻进过程中宜采用以维 护井壁稳定的适宜性能的钻井液。在地层稳定及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钻井类型可采用空气、空气泡 沫等个质

    方法。应采用先施工先导孔而后一级或逐级反向扩并的施工顺序成并。先导孔钻进过程中宜采用以维 护井壁稳定的适宜性能的钻井液。在地层稳定及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钻井类型可采用空气、空气泡 沫等介质。 6.2.2反向扩井宜采用一级扩井,设备能力不足时可采用逐级扩井。 6.2.3井上与井下应建立通讯机制,随时沟通。正常扩井时,应及时清理扩井产生的渣液。 6.2.4其他参照正井钻井。

    6.2.2反向扩并宜采用一级扩井,设备能力不足时可采用逐级扩井。 6.2.3井上与井下应建立通讯机制,随时沟通。正常扩并时,应及时清理扩井产生的渣液。 6.2.4其他参照正井钻井。

    6.2.2反向扩并宜采用一级扩井,设备能力不足时可采用逐级扩井。

    测并项目应包含顶角和方位角。 阶段性测量及终孔测量,取得并身及孔底位移数据。测量数据 仪器及定向测斜仪器数据相互印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2.1套管下降方法

    下套管时,上部固定宜采用提吊法,下套管可采用浮力或其他下管方法。采用浮力下管法应根据套 管材质壁厚度等进行套管抗外挤校验,下套管过程中管内液面应不大于计算得出的最大掏空深度,及时 补浆。

    套管连接应做到以下要求!

    NB/T10735—2021

    a)套管的连接可采用丝扣连接和焊接连接形式。套管连接应保持同心,套管每间隔15m应加 装一组扶正器,扶正器外径与钻并直径差应不大小于钻孔直径的10%; b)套管入并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变形、破损,应对内径进行通径; C 丝扣连接套管在上扣前应保持丝扣表面清洁,并对丝扣进行修整,应采用密封脂达到密封性要 求。丝扣旋紧力矩应达到套管所需旋紧力矩要求; d)采用焊接连接套管,壁厚>6mm时,套管一端应开切V形或X形坡口。焊接前应在坡口两 侧30mm范围内保持清洁干净; e)室外作业在风速大于1m/s时,应采用防风措施。多道焊缝表面堆叠相交处下凹深度应 <1mm。焊缝应不低于套管表面,应无裂缝和尚未熔合的缺陷存在。焊缝应过渡光顺,多道 焊缝表面堆叠相交处下凹深度应≤1mm

    7.3.1套管固井可视情况采取水泥浆一次性返出地面或分级固井方式。

    7.3.1套管固井可视情况采取水泥浆一次性返出地面或分级固井方式。 7.3.2固井前应视地层情况采用稀浆或清水冲洗固井通道,保持畅通、井壁清洁。 7.3.3固井应采用水泥从孔底至环空连续上返方式。固井水泥可采用硅酸盐类水泥或其他高性能的 水泥,采用硅酸盐类水泥时的水泥标号应不低于42.5#。 7.3.4固井后井壁与套管换装间隙水泥应充实、均匀。

    8.1.1成井后,应对钻井施工质量和成井质量进行评定。 8.1.2钻井施工质量评定主要内容包括井位测放、井深、井眼轨迹、成井套管质量、成井套管连接及下 人、水泥封固等项目。 8.1.3成井质量评定主要包括井位复测、井底靶点、成井套管下深、成井套管内壁、成井套管密封性能、 成井套管内残留物和井口装置等项目。 8.1.4综合钻井施工质量和成井质量,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

    8.2.1采用查阅资料、记录等方法,对井位、井深、井眼轨迹等项目进行检验。 8.2.2采用查看实物和查阅资料、记录等方法,对成井套管质量、井口装置等项目进行检验。 8.2.3采用作业旁站和查阅资料、记录等方法,对成井套管连接及下入、水泥封固等项目进行检验。 8.2.4采用井下电视测井和查阅资料、记录等方法,对井底靶点、成井套管内壁、下深、管内残留物等项 目进行检验。 8.2.5采用注水打压方法,对成井套管密封性能进行检测。成井套管管道承压运行的,打压压力宜为 成井套管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2倍,压力降依设计要求;管道不承压运行的,打压压力宜为4MPa~ 5MPa,压力降≤0.5MPa/30min。

    按附录A对成并质量进行评定

    .1.1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编写 验收 9.1.2工程验收应提供以下文件: a)设计文件:施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 b)施工资料:施工报告、施工记录和成果、检测资料等; c)质量检验报告:工程质量评定及有关说明等

    原始资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a)记录的原始资料应认真填写,及时地填写好各项数据,不允许追记、补记; b)班长、机长(或综合记录员)应及时校对原始资料,发现错误立即修正; C 原始资料包括钻探版报表和钻孔施工技术档案,钻孔施工技术档案包括:钻孔施工设计书、钻 孔施工设计变更通知书、钻探设备安装质量检查表、钻孔事故报告表、钻孔下管(套管、井管、过 滤管)记录表、钻孔堵漏 合表、钻孔施工小结

    原始资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a)记录的原始资料应认真填写,及时地填写好各项数据,不允许追记、补记; b)班长、机长(或综合记录员)应及时校对原始资料,发现错误立即修正; c 原始资料包括钻探版报表和钻孔施工技术档案,钻孔施工技术档案包括:钻孔施工设计书、钻 孔施工设计变更通知书、钻探设备安装质量检查表、钻孔事故报告表、钻孔下管(套管、井管、过 滤管)记录表、钻孔堵漏 合表、钻孔施工小结。

    验收的成果资料应包括:地层岩心记录表、采样登记表及记录、钻孔柱状图、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 录、抽水试验综合图、完井报告

    电线电缆标准9.3.1交接验收程序

    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单位项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

    9.3.2交接验收内容

    排水管道标准规范范本施工单位交接资料应包含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

    9.3.3填写钻并完并交接验收书

    表A.1质量评定内容及要求(续)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