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D20-2017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TG D20-2017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2.1.3公路路线与路线交叉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应根据公路功能、车辆组成
等因素选用,其外廓尺寸如表2.1.3所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千线公路和主要集散公路应满足所有设计车辆的通行要求。 2次要集散公路应满足小客车、载重汽车和大型客车的通行要求。 3支线公路应满足小客车和大型客车的通行要求。 4有特殊通行要求的公路,其设计车辆可论证确定。
表2.1.3设计车辆外廉尺寸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CD20—2017)
2.1.4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2.1.4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表2.1.4设计速度
2.2公路技术等级与设计速度选用
2.2.1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为20年;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设计交 通量预测年限为15年;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的起算年为该项目的计划通军年。 3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和综合 运输体系的影响
2.2.2公路技术等级选用应在论证确定公路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在
合运输体系、远景发展规划及设计交通量论证确定,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主要干线公路作为公路网中结构层次最高的主通道,应选用高速公路。 2次要干线公路作为主要干线公路的补充,应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1)设计交通量达到15000辆小客车/日时,宜选用一级及一级以上公路。 2)设计交通量达到10000辆小客车/日时,且沿线纵横向干扰较大,宜选用级 公路。 3)设计交通量低于10000辆小客车/日时,可选用二级公路;当货车混人率较高 时,宜间隔设置超车车道,减小纵向干扰。 3主要集散公路连接干线公路与支线公路,宜选用一级公路、二级公路。 1)设计交通量达到15000辆小客车/日时,可选用一级公路。 2)设计交通量在5000~15000辆小客车/日时,可选用二级公路;设计交通量达 到10000辆小客车/日,且沿线纵横向干扰较大时,宜选用一级公路。 3)设计交通量低于5000辆小客车/日时,宜选用二级公路。 4次要集散公路服务于县乡区域交通,宜选用二级公路、三级公路。
1)设计交通量达到5000辆小客车/日时,宜选用二级公路。 2)设计交通量低于5000辆小客车/日时,宜选用三级公路。 5支线公路宜选用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当设计交通量达到5000辆小客车/日 时,宜选用二级公路。 6当既有公路不能满足功能要时,应结合公路网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进行改建
2.2.5采用运行速度检验时,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之差应小于20km/h,同路段设计 速度与运行速度之差宜小于20km/h。 2.2.6公路限制速度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 确定。
2.2.5采用运行速度检验时,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之差应小于20km/h,同一路具 速度与运行速度之差宜小于20km/h。
2.2.6公路限制速度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 确定。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速公路的服务设施提供出人连接;在同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铁路、管线等相交 处必须设置立体交叉:必须设置隔离设施以防止行人、车辆、牲畜等进入。
2.3.2一级公路控制出人应符合下列关
1级公路作为次要干线公路时,应实施部分控制出入。 2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应实施接人管理,合理控制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和 形式。
2.3.3采用控制出入措施时,设置隔离设施
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每辆折算为4辆小客车 2被交支路车辆、路侧停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街道化程度 等影响因素按路侧干扰因素计,路侧干扰等级应符合表3.1.4的规定。
表3.1.4路侧于扰等级
3.2.1公路设计服务水平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地形条件等合理选用,并不 低于表3.2.1的规定。承担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或路段,设计服务水平可降低一级。公 路长隧道及特长隧道路段、非机动车及行人密集路段、条件受限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匝 道、分合流及交织区段,设计服务水平也可降低一级。
表3.2.1各级公路设计服务水平
注:C是在基准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准通行能力之比。基准通行能力是五级服务水平条件下对应的 最大服务交通量。
注:延误率为车头时距小于或等于5$的车辆数占总交通量的商分比
3.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应按式(3.3.2)计算
DHV=AADTXDX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K一一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选定时位的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 通量的比值。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段的设计通行能
3.5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通行能力
3.5.1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分合流区和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应分别计算确定。 3.5.2互通式立体交叉设置收费站时,其匝道通行能力应根据该收费站的通行 力确定;不设收费站时,应根据匝道与被交公路连接处的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 定。 3.5.3互通式立体交叉分合流区的通行能力应根据设计速度、主线外侧两车道流量 道流量、变速车道长度等因素确定。 3.5.4互通式立体交叉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应根据设计速度、车道数、交织区构型 织流量比和交织段长度等因素确定。
3.5.4互通式立体交叉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应根据设计速度、车道数、交织区构 交织流量比和交织段长度等因素确定。
3.6二级公路、三级公路通行能力
表3.6.1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设计服务水平下的最大服务交通量
3.6.2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应按式(3.6.2)计算: Ca=MSF×fv×fa×f×f (3. 6. 2
3.6.2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应按式(3 C,= MSF,×Jiv × f.×f.× f
4.1.1总体设计应论证确定公路功能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 4.1.2总体设计应统一协调路线路基、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与沿线 设施等各专业内、外部的关系,明确相关设计界面和接息,使之成为完整的系统工程, 符合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自标。 4.1.3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应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特点、条件和技术等级有所差异, 应根据项目设计阶段不同而有所侧重。 4.2公路功能与技术标准 4.2.1应根据国家和地区路网结构与规划、地区特点、交通特性和建设目标等综合 分析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证确定公路功能。 4.2.2应根据公路功能,结合交通量及建设条件综合论证确是公路的技术等级。同 公路项目可根据功能和交通量变化,论证分段采用不同的技采等级。 4.2.3应根据公路功能、交通组成、车型比例,确定设计车辆。 4.2.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根据公路功能、设计交通量,确定公路基本路段的车 道数,车道数增加时应按双数增加。 4.2.5各级公路可根据项目沿线地形、地质与自然条件变化,分段选用设计速度,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设计速度的路段长度不宜过短,同一公路中不同设计速度的变化不应频繁。 2不同技术等级、不同设计速度路段相互衔接的位置或地点,应选择在大型构造 物、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沿线主要村镇节点的前后,或路侧环境条件明显变 化处。
4.2.5各级公路可根据项目沿线地形、地质与自然条件变化,分段选用设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设计速度的路段长度不宜过短,同一公路中不同设计速度的变化不 2不同技术等级、不同设计速度路段相互衔接的位置或地点,应选择在 物、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沿线主要村镇节点的前后,或路侧环境条 化处。
4.2.6应根据路段设计速度、沿线地形、地质、环境和交通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 路线平纵面、视距、超高、加宽等主要控制指标。 4.2.7应根据公路技术等级、设计交通量、沿线环境和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综合确定公路路基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4.2.8改扩建公路应采用改扩建后的公路技术标准和指标,对于利用原有公路的路 段,因提高设计速度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增加工程造价或对环境保护、文物有不利 影响时,经论证该局部路段可维持原设计速度和指标,其长度高速公路不宜大于15km, 纵一练人版管信商版低统
4.3建设规模与建设方察
4.3.3公路路基横断面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等条件,选用整体式路基断面形式 或分离式路基断面形式。必要时,应对采用整体式与分离式路基、高低路堤、半桥半隧 等路线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2在戈壁、沙漠和草原等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选择宽中央分隔带、低路 基、缓边坡、宽浅边沟等形式。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4.3.4公路与邻近铁路、管线的相互布置关系,应在调查掌握铁路及
4.3.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开应根据公路功能及等级、交 通组织方式及安全与运营管理等需要,合理确定公路收费站场、服务区、停车区等管理 和服务设施的位置、形式、间距和配置规模。必要时,可根据交通量等发展需求,论证 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案。
4.3.7路线方案应由面到带、由带到线考虑各类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论证确定,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查明沿线地质、水文情况,重大自然灾害、地质病害的分布、范围、状态及 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对路线方案选择有重大影响的地质灾害,应进行综合评估,并对
绕避、穿越及处治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2应研究特大桥、特长隧道等布置方案对路线走廊带及线位布局的影响,并进行 方案比选论证。一般桥梁和隧道,其布设宜服从路线总体走向和几何线形设计等要求。 3对于公路路基高填深挖的路段,应进行高填路基与桥梁、深挖路堑与隧道方案 的综合比选论证。
4.3.8改扩建公路应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原有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 以及原有路基、桥梁、隧道检测与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论证对既有路线和构造物等的利 用原则和利用方案,合理、充分地利用原有工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改扩建期间维持交通的项目,应基于相关路网条件,分析提出项目建设期 间交通流组织与疏导方案,最大限度减少项目施工对既有交通出行的影响,保证交通安 全。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维持通车路段,服务水平可降低级,设计速度不宜低于 50km/h。 2沙漠、戈壁、草原等小交通量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 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并应根据需要设置区域交通出行 的辅道。 3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节约工程建设资源
4.4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4.4.1应坚持保护优先、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工程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总体设计中 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措施和意见,结合项目实际协调好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减少对环 境的不利影响。
4.4.2应加强路线走廊带、路线方案的综合比选,将土地压占、矿产压覆等资源占 用和高边坡开挖、压占河道等环境影响作为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优先选择资源占用 少、环境影响小的方案。
4.4.3应合理设暨取土场,路侧取土不宜距离路基过近,取土场避免直
山坡坡体。当路基、隧道弃方或弃渣量大时,应结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利用弃 方和弃渣;难以利用时,应合理设置弃土、奔渣场地,做好专项设计,保证其稳定,防 止水土流失。
4.4.4应加强对路域施工范围及取弃土场地的表土收集与利用,做好对取弃土场
4.4应加强对路域施工范围及取弃土场地的表土收集与利用,做好对取弃土场 便道等临时用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
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
4.4.5应加强服务区、停车区等公路附属设施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采用先进 工艺,保证污水达标回用或集中收集存放,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公路运营、管理与 服务设施设计中,应合理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4.4.6应加强对钢材、复合材料等的循环利用;推进粉煤灰、建筑废料等在公路路 基填筑及混凝土浇筑中的综合利用;倡导对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及结构物拆除构件等 的再生利用,
4.5设计检验与安全评价
4.5.1公路设计应运用运行速度方法,对路线设计、几何指标和线形组合设计进行 分析检验,检验运行速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4.5.2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和一级干线公路应在设大时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其他 公路在有条件时也高进交通安全性评价。 应根据交通安全懂评价结论,对线形设计, 几何指标取用等进行调整优化,对交通安全设施及管理措施进看检查完善,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对连续长陡纵坡路段的上坡方向,应重点依据交通量、车型组成和运行速度变 化,分析评价其上坡路段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方案,必要 时论证增设爬坡车道 2对连续长陡纵坡路段的下坡方向,应重点依据交通量、车型组成和主要货车车 型的综合性能条件,务析评价车辆连续下坡的交通安全性对应完善和加强路段交通工 程和路侧安全设施,提出路段交通组织管理,速度控制措施方案,必要时论证增设避险 车道。 3对路侧临水、临崖、高填方等路段,应结合顾目项能、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等因 素,根据安全设施设置方分桥路侧安全风险,完善路侧安全防护设计,必要时应提出 本通实全管理拱施或想高路训安全防范等
1路线起、终点,必须连接的城镇重要园区、工矿企业、综合交通枢纽,以及 特定的特大桥、特长隧道等的位置、应为路线基本走向的撞制点。 2特大桥、大桥、将长隧道、长隧道互通式立体交文 铁路交叉等的位置,应 为路线走向控制点,原则上应服从路线基 3中、小桥涵,中、短隧道, 松 物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5.0.3不同的设补阶段,选线工作内容应各有侧重,后一隆段应复查并优化前一阶 段的路线方案,使路线线位更臻完善 5.0.4公路选线应避循下列原则 1确定路线走廊带立考虑走廊带肉各种运输体系及不同唐次露网间的分工与配合, 按照其功能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理布属 2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地形地 地质水、气候气象、环境敏感区 等调查与勘察的基础上餐证、确定路线方案。 起、终的段内有多个可行路线方 案时,应对各设计方案进有综合比选。 3应考虑同农田与水利建设、产资源开发利城市发展等规划的配合。 4 应充分利用建设用地,严格保护农用耕地;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同当地景观相 协调。 应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 6 应保持与易燃、易爆等危险源及污染源间的安全距离。 公路改扩建工程应注重节约资源,坚持利用与改扩建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 分利用原有工程。
应尽同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 应保持与易燃、易爆等危险源及污染源间的安全距离。 公路改扩建工程应注重节约资源,坚持利用与改扩建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 用原有工程。
5.0.5公路选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路线所经区域、走廊带及其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应进行深入调查 察,查清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遇有不良工程地质的地段应视其对路线的影 度,分别对绕、避、穿等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2调查沿线各类敏感点及矿产资源,并研究其对路线方案的影响,合理选择线位。 3高速公路和级公路与沿线主要交通源衔接,应利用区域路网或新建连接道路。 4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在遵循项目总体功能和走向的基础上,应尽量避免穿越 城镇。 5应协调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构造物的位置和高程等关系。 6 应综合考虑与相关公路、铁路、输电线路、油气管道等的平行或交叉关系,合 理利用走廊带资源,节约占地。 7平原区选线宜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平曲线。 8山岭区选线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合理确定口位置,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等 现象。 9沿河(溪)线选线时,应根据设计洪水位,结合地形、地质合理确定线位高 程必要时应对桥梁与路基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5.0.6公路选线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的方法,应付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纸上定线时,必须现场核定。 2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可采用现场定线;有条件或地形条件受限制时 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纸上移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 5.0.7公路选线应在广泛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相关部门 的各种地形图、地质、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深人调查、勘察,并运用遥感、航测、卫 星定位、数字技术等技术,确保其勘察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不应遗漏有价值的路 线方案。
6.1.1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级公路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类。整体式路基 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路肩(右侧硬路肩、土 路肩)等部分组成。分离式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右侧硬路肩、左侧硬 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 2二级公路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硬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 3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路基的标 面应由车道、路肩等部分组成。
6.1.3公路路基横断面中客组成部分宽度应根据公路技术等级、交通量与交通组
6.2.1车道宽度应符合表6.2.1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军道宽度应符合表6.2.1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6.2.1车道宽度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在连续上坡路段设置爬坡车道时,其宽度不 应小于3.5m,且不大于4.0m。六车道及以上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不设爬坡车道。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爬坡车道应紧靠车道的外侧设置。条件受限时,爬坡车 道路段右侧硬路肩宽度应不小于0.75m。 3二级公路的爬坡车道应紧靠车道的外侧设置,可利用硬路肩宽度。当需保留原 来供非汽车交通行驶的硬路肩时、该部分应移至肥坡车道的外侧
6.2.4加速车道、减速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理与养护设施、观景台等与主线相衔接处,应设置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加、减速 直宽度应为3.5m。 2二级公路在服务区、停车区、客运汽车停靠站、管理与养护设施、加油站、 景台等的各类出入口处,应设置过渡段。
设置错车道,并使驾驶者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 应不小于6.5m,有效长度应不小于20m。
6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交通安全性评价论证设置避险车道。避险车道 在长、陡下坡路段的右侧视距良好的适当位置,其宽度不应小于4.50m。有条件 在避险车道右侧平行设置救援车道,
6.3.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 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 功能确定。 2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中间隔离设施的宽度确定。 3左侧路缘带宽度不应小于表6.3.1的规定
表6.3.1左侧路缘带宽
2.设计速度为120km/h、100km/h时,受地形、地物限制的路段或多车道公路内侧仪限小型车辆通行的路 段,可论证采用“最小值”。
6.3.2分离式路基间的间距应满足设置必要的排水和安全防护设施等的需要, 地形和周围景观相配合。
分离式路基的分离(汇合)处,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应视需要而定,最小间距应不小于2km。 2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不宜大于40m;八车道及以上车道数的高速公路开口长度 可适当增长,但不应大于50m。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
3中央分隔带开口应设置在通视良好的路段,开口设于曲线路段时,该圆曲线的 超高值不宜大于3%。 4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3.0m时,其开口端部的形式可采用半圆形;当中央分 隔带宽度大于或等干3.0m时、宜采用弹头形
6.3.4分离式路基应在适当位置设横向连接道,以供养护、维修或应急
3.4分离式路基应在适当位置设横向连接道,以供养护、维修或应急抢险时使用
.... - 路桥管理及其他 公路工程
- 相关专题: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