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993-20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规范

  • DB62/T 2993-20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勘察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7.5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0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62/T 29932019

    5.5.10黄土地区应重视黄土与新近系 调绘,调查边坡及二元交界面的含水状态、地下水发育情况及其对坡体的稳定性影响等 5.5.11工程地质调查的记录应采用文字记录与示意图(或地质照片)相结合,记录资料应准确可靠 条理清晰、文图相符。重要的、代表性强的观测点,应采用素描图或照片对文字说明进行补充。

    5.6.1黄土野外鉴别可参照表4进行。

    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范本土野外鉴别可参照表4送

    5.6.2黄土勘探编录应符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中相关

    场记录与描述应包含以下内容

    a)时代成因、分层厚度、颜色、湿度、密实度、粒度成分;

    DB62/T29932019

    c)土质均匀性,可见矿物成分、包含物(包括砾石、蜗牛、菌丝、钙质结核等)及用手抢摸时的 感觉; 古土壤、黑泸土、钙质结核层、含水情况及与下伏地层接触形态等; 准确记录原位测试深度及测试结果。

    黄土地区原位测试应根据勘察目的、构筑物类型、测试方法适用性筹,按照表5的规定选用原位测 试项目。

    DB62/T 29932019

    表5黄土地区原位测试项目一览表(续)

    黄土地区室内试验应根据勘察目的、构筑物类型、不同试验取得的岩土参数及可靠性,按照表6的 规定选择试验项目。

    表6黄土测试试验项目一览表

    1黄土湿陷性一般应采用室内原状土样的浸水饱和(压缩)试验进行测试计算评价,必要时可 场浸水试验进行评价。

    DB62/T29932019

    5.10.2采用室内试验评价黄土湿陷性时,应测试不同深度处土体的湿陷系数9s,当湿陷系数。小于 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当湿陷系数3。等于或大于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黄土湿陷程 度应按表7进行划分

    表7湿陷性黄土湿陷程度划分表

    式中: △zs一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单位为毫米(mm); Szsi第i层土的自重湿陷系数; h一一第i层土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对黄土地区桥涵工程、隧道工程及沿线设施工程, 自重湿陷系数Szs值小于0.015的土层不参与计算:对黄土地区路基工程,埋深10m范围内自重湿陷系

    DB62/T 29932019

    表8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5.11地基承载力评价

    5.11.1黄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可采用载荷试验直接测试,或采用静力触探、旁压试验、轻型动力触 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方法依据经验公式计算,并结合室内试验指标综合分析确定;原位测试成果匮乏时, 也可采用物理指标查表或经验公式计算,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必要时,应采用静力载荷 试验验证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经验公式计算的地基承载力。

    DB62/T 29932019

    10西部区Q3黄土地基基本承载力参照表(续

    注1:液限含水率试验采用圆锥仪法,圆锥仪总质量76g,入土深度10mm 注2:括号内数值供内插使用。

    注2:括号内数值供内插使用

    表11新近堆积黄土Q.2地基基本承载力参照表

    注1:α一压缩系数(可取50kPa150kPa或100kPa~200kPa压力下的大值) 注2:αw一含水比,即含水率与液限之比值,αw=W/WL

    3若取得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成果,对Q3、Q4新黄土,可参考不同工程地质分区地基承载力经 结合原位测试、查表法、地区工程经验,综合确定黄土的地基承载力。

    5.12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

    DB62/T29932019

    5.12.1黄土物理力学参数应根据公路构筑物特点和工程地质条件选用,并综合考虑取样、试验方法、 取值标准、离散程度、测试方法匹配性等因素的影响,评价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5.12.2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抗剪强度指标应取标准值,压缩指标应取平均值,载荷试验承 载力应取特征值。 5.12.3黄土地层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应以探井采取原状土样的测试成果为主。岩土参数应按地貌、地 质单元分类汇总,相同地质条件和层位的测试数据应分析离散原因、剔除异常数据,其参与统计的数量

    一一统计修正系数,正负号按不利组合取值,如抗剪强度的修正系数取负号。 5.12.6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根据不同公路构筑物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应提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标准 差、变异系数、岩土参数的数据分布范围和数据量等,以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所需要的岩土参数标 准值。 5.12.7工可勘察和初步设计勘察阶段,当测试数据或地区工程经验较少时,可参考附录B不同工程 地质分区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统计值 结合勘探测试成果综合分析评价黄土工程地质条件。

    DB62/T 29932019

    5.1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5.13.1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应在综合分析调绘、勘探、测试及搜集既有工程资料的基础 上,结合路基、桥梁、隧道等不同构筑物的工程特点,对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 质条件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应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有关规定,可参照《铁 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中不同构筑物的评价重点及内容执行。 5.13.2应对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应预测工程与场地的相互影响及可能引发的工程 地质问题。 总新工进神

    6.1.1路线勘察的目的是了解和查明拟定走廊带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 地质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各类构筑物通过路段的工程地质问题,为路线方案比选、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及文 件编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6.1.2路线初勘应以工程地质调绘为主,调绘应沿路线及其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调绘宽度沿路线左 右两侧的距离各不宜小于200m。路线详勘应对初勘资料进行复核,当路线较初勘偏离较大或地质条件 需要进一步查明时,应补充工程地质调绘和勘探测试。 6.1.3路线勘察应分析与评价各路线方案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工程方案,进行论证,提 出比选的工程地质建议。

    6.2.1黄土地区的工程地质选线应收集同类地区公路工程的主要病害资料,对不食地质和特殊性岩土 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查明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 事,提出绕避或防治建议,做到“绕有依据、治有措施”。 6.2.2路线宜避开地质条件复杂的黄土滑坡、崩塌、陷穴、人工坑洞等不良地质发育地段及新构造活 动强烈地段,应绕避地形地貌复杂、深切冲沟发育、溯源侵蚀趋势明显的沟头地带和下伏基岩顺倾、地 下水发育的斜坡地带,必须通过时应选择合适部位并采取适宣的工程措施。 6.2.3路线应选择湿陷性轻微,地表排水条件好、地层单一、土质较干燥、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小的地 段通过,避开地层复杂、湿陷性土层厚度大,湿陷强烈以及土质软弱、含水率大和地下水发育地段,应 避免与长大于渠近距离并行,并远离地表水体。 6.2.4黄土、梁、筛及丘陵区路线应选择地形完整、山坡稳定、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带,应避开地形 零乱、沟谷深切、冲沟发育等侵蚀强烈形成的顺延深沟、陡坡及地下水发育地带,远离卸荷裂隙发育的 坎及冲岸边。黄土沟、梁相间地段,应进行路垫与隧道、路堤与桥架等方案比选 5.2.5河谷区路线应优先选择地形平坦、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宽阔阶地,不宜靠近坡面不稳的高陡黄 土谷坡,在高陡黄土边坡挂线或设置深路堑时,应与隧道方案作比较。 6.2.6横跨沟谷路线应选择在沟床下切缓慢、沟谷顺直、岸坡稳定的地段通过;不可在狭窄的不稳定

    DB62/T29932019

    6.2.7黄土隧道洞口位置应选择在坡体稳定,地表排水条件较好的山坡,避免设在坡面零乱,冲沟、 陷穴发育部位;洞身应选择在埋深较大,顶面平整的塬、梁或地形凸起地带,应远离深切冲沟及有封闭 洼地的浅埋段,避免设在塬顶有村 长段落穿越黄土与其它地层的分界面

    6.2.8路线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a)文字说明:应对各路线方案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和分析评价,结合工程方案的 论证、比选提出工程地质意见和建议; 图表资料:1:20001:10000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1:10000路线工程地质纵断面 图;勘探、测试资料;附图、附表和工程照片等。 6.2.9路线详勘应对初勘资料进疗复核、修正和补充,查明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当路线偏离初步

    表12一般路基纵向勘保点布置数量

    DB62/T 29932019

    2个;当分幅路基位于不同地貌单元且地层岩性有较大差异时,应分别布置勘探点。 7.2.4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勘探深度,应至基底以下不少于10m或至非湿陷性土层项面;自重湿 陷性黄土场地,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时,勘探深度不应小于15m,黄土厚度较大的冲沟 沟心勘探深度不宜小于20m,且不小于压缩层厚度。 7.2.5一般路基应分段评价地基的湿陷类型与等级、稳定性、承载力、浸水破坏可能性等工程地质条 件,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

    7.2.6一般路基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1 一般路基可列表分段说明工程地质条件。当列表不能说明工程地质条件时,应编写文字说明和 图表; b) 文字说明:应分段说明填、挖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基底有软弱层发育的填方路段,应评价路 堤产生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及剪切滑移的可能性。对工程场地的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提 出工程地质建议; 图表资料:1:2000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100~1:400工程地质横断 面图、1:50~1:200挖探(钻探)柱状图、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湿陷性评价表、水质分 析资料、物探解译成果资料;附图、附表和照片等。图片资料应对黄土类型、湿陷性、湿陷等 级等进行图示说明。

    7.3.1填土高度大于30m或湿软黄土填土高度大于15m时,应接高路堤进行勘察。高路堤工程地质 调绘宽度不宜小于两倍路基宽度,并应查明填筑范围及其两侧不良地质发育特征。 7.3.2每段高路堤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结合路基填筑高度及长度,确定代表性横向勘探断面 断面数量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高路堤横向勘探断面布置数量

    7.3.3每条勘探横断面的勘探点数量,初勘阶段简单场地不应少于1个,较复杂场地及复杂场地不宜 少于2个;详勘阶段应对初勘资料进一步复核,当路线与初勘线位偏离较大或地质条件需要进一步查明 时,应增加勘探点数量, 7.3.4勘探深度应至稳定地层或持力层以下3m~5m,并应满足沉降与稳定计算要求。

    DB62/T29932019

    面的勘探点数量不少于2个。 7.3.6高路堤应采取原状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评价高路堤地基土压缩性、稳定性,为基 底沉降及稳定性验算提供变形和强度参数,提出地基处理、支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地质建议。

    7.4.4每条勘探横断面的勘探点数量,初勘阶段简单场地不宣少于2个,较复杂及复杂场地不宣少于 3个;详勘阶段应结合支挡防护要求对初勘资料进一步复核,当路线与初勘线位偏离较大或地质条件需 要进一步查明时,应增加勘探点数量。 7.4.5勘探深度应至设计高程以下稳定地层中3m~5m,当需查明与下伏地层接触形态时,应适当加 深。 7.4.6深路堑段钻孔应分层取原状样,并应有一定数量的探并取土样进行核对,室内试验测试项目可 按表6选用

    DB62/T 29932019

    7.4.7深路应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及场地适宜性评价,并提出挖方边坡形式 开挖坡率及支挡防护措施等建议

    深路堑初勘应提供下列资

    文字说明:应对挖方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宣性进行评价,分析 深路堑边坡的稳定性; b) 图表资料:1:2000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100~1:400工程地质横断 面图、1:501:200挖探(钻探)柱状图、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湿陷性评价表、水质分 析资料、物探解译成果资料;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7.4.9深路堑详勘资料应在符合7.4.8 对初勘资料进行细化、修止、补充

    7.4.9深路堑详勘资料应在符合7.4.8条规定的基础上

    7.5.1黄土地区地面横坡坡率陡于1:2.5或路堤有可能沿斜坡产生横向滑移时,应按坡路堤进行勘 察。陡坡路堤应沿拟定线位及其两侧带状范围进行工程地质调绘,调绘宽度不宜小于两倍路基宽度,并 应查明路基及其两侧不良地质发育特征与危害性。 7.5.2陡坡路堤段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确定代表性横向勘探断面。每段断面数量应符合表15的 规定,当工程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时可适当增加

    表15陡坡路堤横向勘探断面布置数量

    7.5.3每条勘探横断面的齿探点数量,初勘阶段简单场地不宜少于2个,较复杂及复杂场地不宣少于 3个;详勘阶段应结合支挡防护要求对初勘资料进一步复核,当路线与初勘线位偏离较大或地质条件需 要进一步查明时,应增加勘探点数量。 7.5.4勘探点深度应至稳定地层或持力层以下3m~5m,并应满足沉降与稳定计算要求,基底以下存 在可能滑动面时应至潜在滑动面以下不小于3m。 7.5.5黄土地区陡坡路堤应分段评价路堤沿斜坡产生滑动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并提出 工程地质建议。

    7.5.6陡坡路堤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a/ 文学说明:应对坡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 评估陡坡路堤沿斜坡产生滑动的可能性; b) 图表资料:1:2000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100~1:400工程地质横断 面图、1:501:200挖探(钻探)柱状图、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湿陷性评价表、水质分 析资料、物探解译成果资料;附图、附表和照片等。图片资料应对黄土类型、湿陷性、湿陷等 级等进行图示说明。 .5.7 陡坡路堤详勘资料应在符合7.5.6条规定的基础上,对初勘资料进行细化、修正、补充

    DB62/T29932019

    黄土地区支挡工程地质调绘宣沿支挡布设部位及其两侧进行,调绘范围宣包括支挡工程及可能 失稳土体外不小于50m的区域,应查明可能对支挡工程产生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 挡工程应结合深路堑、高路堤、陡坡路堤等勘察工作,根据支挡路段地形地质条件、支挡工 规模等确定代表性勘探断面位置和数量, 每条勘探断面上勘探点数量,各勘察阶段简单场地不应小于1个,较复杂和复杂场地不应小于 也质条件变化大时,宜结合物探进行综合勘探。勘探深度应至稳定地层或持力层以下3m~5m, 沉降与稳定计算要求,地下水发育或基底下有软弱达层时勘探深度应适当加深,当黄土厚度较

    7.6.1黄土地区支挡工程地质调绘宜沿支挡布设部位及其两侧进行,调绘范围宜包括支挡工程及可能 产生变形失稳土体外不小于50m的区域,应查明可能对支挡工程产生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 7.6.2支挡工程应结合深路堑、高路堤、陡坡路堤等勘察工作,根据支挡路段地形地质条件、支挡工 程类型、规模等确定代表性勘探断面位置和数量。 7.6.3每条勘探断面上勘探点数量,各勘察阶段简单场地不应小于1个,较复杂和复杂场地不应小于 2个;当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结合物探进行综合勘探。勘探深度应至稳定地层或持力层以下3m~5m, 并应满足沉降与稳定计算要求,地下本发育或基底下有软弱±层时勘探深度应适当加深,当黄土厚度较 大时不应小于15m。 7.6.4对需要进行稳定性输板计算的支挡边坡,应增加代表性横向勘探断面。每条横断面勘探点数量, 详勘阶段简单场地不应、较复杂及复杂场地应3当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适当增加 勘探点并结合物探进衍 为综含期探。勘探度益错在动的下不是于3m 7.6.5黄土地区支播勘察应分价支挡路段施基湿陷性 地基底载力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 程地质条件,并对 基底的稳定壁行评价 7.6.6支挡工程 初勘应提供下列资糕 a) 支挡工 程可刻表说明工点工摩质条佳到表不能说明工程地质件时,应编写文字说明和 图表; b) 文字说 丹 对支挡路段的上航条车 动坡、基底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0) 图表资料: 1:2000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00~:400工程地质横断 1:200挖探(钻探程联图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 湿陷性评价表、水质分 探解译成果资料; 射图附表利 7.6.7支挡工 资料应在符合7鑫的规定的基础寸初勘资料进行细化、修正、补充。 7.7河岸防护工程 7.7.1黄土地区 防护工程地质调 粒包括防护路段两 上下游相郑区域, 应查明可能对防护工 程产生影响的不良增象。 水文条件、岸坡稳定情发河炭防护工程类型、规模等综合确定勘操点。 7.7.3构筑物设置部位勘点量,各勘察阶段简单场地不少1个,凝复杂及复杂场地不少于2个: 当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适当增加勘探点并结合物探进行综各勘探,勘探深度应至最大冲刷线或基础持 力层以下的稳定地层中不小于3m当黄土厚度较大时不应小0m。 7.7.4黄土地区河岸防护工程勘察应对防狼路段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当近河、沿河岸坡存在滑移 或塌可能性时应分析评价岸坡的稳定性。 7.7.5河岸防护工程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a)河岸防护工程可列表说明工点工程地质条件,当列表不能说明工程地质条件时,应编写文字说 明和图表; b) 文字说明:应对河岸防护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近河、沿河岸坡存在滑移、塌的可

    乙.7.5河岸防护工程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a 河岸防护工程可列表说明工点工程地质条件,当列表不能说明工程地质条件时,应编写文字说 明和图表; b) 文字说明:应对河岸防护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近河、沿河岸坡存在滑移、塌的可 能时,应评价岸坡的稳定性:

    DB62/T 29932019

    面图、1:50~1:200挖探(钻探)柱状图、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湿陷性评价表、水质分 析资料、物探解译成果资料;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7.7.6河岸防护工程详勘资料应在符合7.7.5条的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修正、补充。

    8.1.1桥涵勘察的目的是了解和查明黄土地区拟定桥涵构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桥 涵构造物设计及地基处理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8.1.2桥涵勘察应查明拟定构造物场地及周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良地质、水文地质、沟(河) 道岸坡稳定性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黄土及场地湿陷性、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岸坡稳定性、地基持 力层等,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地质建议。 8.1.3桥涵勘察应按5.4节规定分阶段进行,针对各勘察阶段目的与评价内容,采用钻探、挖探、静 力触探、物探、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查明桥涵场地黄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物理力学特性

    的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调查范围一般宜为沟道及坡面上游不小于 下游不小于100m,桥台向两侧延伸各不小于50m,对黄土陷穴特别发育段落应加大调查范围

    8.2.2黄土地区桥梁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

    地层条件及桥跨沿轴线或在其两侧交叉布置勘探点。勘探应满足查明岩主层分布、地基强度及 场地稳定性评价等要求; b) 初勘阶段特大桥、大桥及中桥勘探点数量可按表16确定。小桥的勘探点数量每座不应少于 1个。高墩大跨及特殊结构的桥梁,其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及基础工程方案确定。 对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分幅桥梁,应分幅进行勘察; C 详勘阶段应结合桥跨、基础类型、场地复杂程度等进一步补充勘探与测试,对较复杂、复杂场 地或高墩大跨及特殊结构的桥梁,每个墩(台)宜布置1个勘探点。遇有软弱层、陷穴、坑洞 等不良地质发育或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时,应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及基础工程方案确定每个墩(台) 拍勘探点数量

    表16初勘桥位勘探点数量表

    桥梁勘探的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应穿透桩端以下压缩层厚度,且应进入桩端以下可靠持力层5m 一般性勘探点深度应进入柱端持力层以下3m~5m

    DB62/T 29932019

    8.2.4桥梁跨越黄土冲沟及两侧桥台位于高阶地边缘存在边坡稳定性隐患等,需按7.4节深路堑勘察 及稳定性评价

    复杂情况必须增加控制性探井数量,以查明桥址区湿陷性黄土厚度及湿陷场地类别。探井深度应穿过湿 陷性黄土层,陇西地区低阶地一般不小于15m,高阶地一般不小于30m;陇东地区低阶地不小于一般 10m,高阶地一般不小于15m。 8.2.6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桥梁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负摩阻力大小宜按平均值考虑, 对于摩擦型桩,依据自重湿陷量和成桩类型一般可取10kPa~20kPa。负摩阻力取值深度,当桩基位于 黄土梁等无受水浸湿条件地段且土层湿陷程度较低时宜取小值,当桩基位于低洼排水不畅地段可能遭 受长期浸水且土层湿陷程度较高时宜取大值。 8.2.7黄土地区桥梁地基可结合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并积极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成 果综合确定和评价地基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值等参数。

    8.2.8桥梁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a)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小桥可列表说明其工程地质条件;特大桥、大桥、中桥、工程地质条件较 复杂和复杂的小桥应按工点编写文字说明和图表 文字说明:应对桥位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应进行桥 基强度评价,黄土场地湿陷性评价;应分析岸坡、河(沟)床的稳定性;应阐明各类不良地质 的分布、发展趋势及其对桥梁的影响,并提出桥梁基础类型的建议和地基承载力等设计参数, 给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等; C 图表资料:1:10000桥位区域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工程地质纵 断面图、1:100~1:400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50~1:200挖探(钻探)柱状图、原位测试图表; 岩土测试资料、湿陷性评价资料、水质分析资料、物探解译成果资料;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2.9桥梁详勘资料应在符合8.2.8条的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修正、补充,对于深水、大跨桥梁应 编制墩、台部位1:200工程地质断面图

    3.3.1涵洞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涵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黄土地层结构特征、黄土陷穴、滑坡、 崩塌、落水洞、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重点调查范围一般为沟道及坡面上游不小于50m, 下游不小于30m,排水涵洞需适当增加黄土冲沟上游段黄土陷穴、落水洞的调绘范围。 8.3.2黄土地区涵洞勘探应以挖探为主,原则上每座涵洞应有一个勘探测试点;同一地貌单元,地层 单一均匀,涵洞间距不大于50m时可作代表性勘探;地形变化大的山区,横向地层变化大的长涵洞, 左、右线距离远且地质条件差异大的地区,应增加勘探点数量,有多个勘探点时应沿涵洞轴向布置。 8.3.3黄土地区涵洞的勘探深度,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至基底以下10m或非湿陷性土层;在自 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基底下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时,勘探深度不应小于15m。 3.3.4黄土地区涵洞地基可结合岩土体性质,按照5.11节的原则确定土体地基承载力。

    涵洞初勘可列表说明工点工程地质条件, 当列表不能说明时,应编写文字说明和图表; 文字说明:应对工点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基底存在软弱层时,应评价地基产生过量沉降 和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有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发育时,应对不良地质的类型、规模、发育规律 等进行说明,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重点进行地基强度评价、黄土场地湿陷性评价、阐明黄土

    DB62/T 29932019

    的工程地质条件,给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提出涵洞基础类型的建议和地基承载力等设计参数, 给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等; 图表资料:1:2000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100~1:400工程地质横断 面图、1:50~1:200挖探(钻探)柱状图、岩土测试资料、湿陷性评价资料、水质分析资料、 物探解译成果资料;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3.3.6涵洞详勘资料应在符合8.3.5条的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修正、补充

    9.2.3黄土地区隧道

    9.2.4对于上部黄土覆盖

    DB62/T29932019

    表17黄土隧道勘探点布设数量表

    9.2.7详勘阶段应对初勘成果进行复核,在初勘基础上依据隧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复 杂程度补充勘探与测试起重机标准规范范本,进一步查明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9.2.8隧道洞口段应设有勘探点(宜采用挖探,深度较大或下部有基岩时宜采用钻孔),勘探点位置 应设置在洞口内10m50m范围内。若隧道洞口浅埋段落较长,对埋深小于60m的段落宜加大勘探密 度与深度。 9.2.9隧道洞身以上10m至钻孔设计深度,必须采用干钻钻进,并采取原状试样,洞身段上部每组间 距宜为2m~3m,洞身段每组间距宣为1m~2m,应对黄土成因类型、含水率、密实程度、湿陷性、抗 剪强度、承载力及水土腐蚀性等进行测试和评价,满足围岩分级的需要。 9.2.10原状土样宜采用挖探或原位静压的方法采取。钻探取样应使用专用黄土薄壁取土器,采用静压

    2.7详勘阶段应对初勘成果进行复核,在初勘基础上依据隧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 程度补充勘探与测试,进一步查明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2.8隧道洞口段应设有勘探点(宜采用挖探,深度较大或下部有基岩时宜采用钻孔),勘探点 设置在洞口内10m~50m范围内。若隧道洞口浅埋段落较长,对埋深小于60m的段落宜加大勘 与深度。

    距宜为2m~3m,洞身段每组间距宜为1m~2m,应对黄土成因类型、含水率、密实程度、湿陷性、抗 剪强度、承载力及水土腐蚀性等进行测试和评价,满足围岩分级的需要。 9.2.10原状土样宜采用挖探或原位静压的方法采取。钻探取样应使用专用黄土薄壁取土器,采用静压 或重锤少击法取样,并应有一定数量的挖探取样与钻探取样进行校核。 9.2.11挖探或钻探完成后,应采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恢复原地貌形态

    9.3.1黄土隧道围岩分级应以时代成因为基础,结合土体状态、塑性指数、含水率、节理裂隙发育程 度以及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状态等指标综合划分,并根据地下水、隧道埋深、断面尺寸等因素进行修正。 9.3.2黄土隧道围岩分级宜根据以下原则进行:Q3、Q4黄土一般划分为V级围岩,当土体呈软塑~流 望状时划分为VI级围岩:QI黄土一般划分为IV级围岩,埋深小于20m时不宜划分为IV级围岩;Q2 黄土塑性指数大于10,以坚硬~硬塑为主,土层相对较稳定且节理发育程度不高,围岩弹性纵波波速 个于1.5km/s3.0km/s时,一般情况下宜划分为IV级围岩,当埋深小于30m时不宜划分为IV级围岩; Q2黄土塑性指数小于10,或以可塑~软塑为主,层位稳定性差且节理较发育时,宜划分为V级围岩, 9.3.3(特)大跨度、浅埋地段以及受地下水影响的黄土隧道,宜结合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适当降低围 岩级别。

    9.4.1隧道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文字说明:应对隧道工程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分段评价划分隧道的 围岩等级;分析隧道进出口地段边坡的稳定性及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分析评估围岩 大变形的可能性;对傍山隧道产生偏压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分析隧道产生突水、突泥、塌方的 可能性;对隧道的地下水涌水量进行分析计算;评价黄土陷穴、落水洞、滑坡、错落等不良地 质的发展趋势及对隧道的影响:分析评估冲沟沟床的稳定性、区域地表汇水对冲沟的侵蚀程度

    DB62/T 29932019

    及冲沟下切发展趋势对隧道的影响;评估隧道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隧道 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等; b) 图表资料:1:10000隧址区域水文地质平面图;1:10000隧址区域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隧 道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100~1:2000隧道洞口工程地质平面 图、1:100~1:200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断面图、1:50~1:200挖探(钻探)柱状图;岩、土、水 测试资料;水文地质测试资料、测井、物探资料;原位测试、地应力测量资料;地温测试资料; 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电气安全标准表18沿线设施勘探点间距参考表

    ....
  • 土地标准
  • 相关专题: 高速公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