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498-2019 公路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程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5.2.1钻孔测量应采用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等工程测量仪器布 设工程地质钻探点。
a)4 钻探点位置定位误差:陆地不应大于0.1m,水中不宜大于0.5m,当水深流急,固定船困难时, 不应大于1.0m,并应在套管固定后核测孔位; b 钻探点地面孔口高程误差:陆地不应大于0.01m,水中不应大于0.1m,受潮汐影响的桥位,孔 口高程测量应进行实际孔深换算; c) 钻探完成后,应复测钻探点的平面位置及孔口高程; d)钻探点位置应以坐标和里程桩号表示,并做好测量记录
5.3.1钻机选型应根据设计孔深、孔径、岩土可钻性、 取样与测试等因素综合确定 5.3.2钻机标定的可钻进深度应大于设计孔深外墙外保温标准规范范本, 5.3.3最小终孔口径应根据取样及测试要求确定,宜按表5.3.3选用。
表5.3.3终孔口径
5.3.4岩土可钻性分级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DB42/T 14982019
5.3.5钻探机具选取应符合取样与测试要求:
钻探机具选取应符合取样与测试要求: 采取I级、II级土试样的钻孔,孔径应比取土器外径大一个径级,土试样质量等级划分应符 表5.3.5的规定
表5.3.5土试样质量等级
不同等级土试样的取样工具和方法宜按本规程附录B选用,取土器的技术规格应符合本规程 录C的要求。岩土试样直径应符合《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 TTG E41 的规定。
5.4.1场地面积应根据钻孔位置、钻探设备、安装方法、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且应尽量控制占地面 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4.2场地平整应满足平整、稳固的要求。 5.4.3设备进场前应做到路通、水通、电通。 5.4.4场地三通一平应保证施工安全要求,
5.5.1钻探设备安装应满足平稳、牢固、安全
5.5.1 钻探设备安装应满足平稳、牢固、安全的要求。 5.5.2 钻探塔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竖立塔架应在机长或机长指定的专人统一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b) 塔架上应设有扶梯或脚暨,施工高度距离安全地面2米以上时应系安全带,严禁将螺栓、螺帽 工具等放在塔架上; c) 安装塔架时严禁上下交叉作业,严禁在塔架上向下抛掷物件; d) 应满足净距、净空的安全要求。 5.5.3 钻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肥 a) 钻机安装应平稳,精度要求; b) 皮带安装应松紧适度,保证传动平稳,机座与基台的连接螺栓应拧紧; c) 传动皮带、链条、万向轴应配备防护栏杆、防护罩或防护盖板等安全设施。 5.5.4 钻具、取样器等设备安装应符合《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的规定。 5.5.5 钻探施工前应进行安装调试验收,
DB42/T14982019
.1钻进方法及钻进工艺应根据岩土类别、可钻性分级和钻探技术要求综合确定,钻进方法应符合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规定。 2钻进方法按钻具破碎岩土体的方式可分为回转钻进、冲击钻进、冲击回转钻进三类,钻进方法 择应符合表6.1.2的规定。 a)回转钻进根据所使用的研磨材料不同可分为合金钻进、钻粒钻进和金刚石钻进; b)回转钻进还包括螺旋钻进,
表6.1.2钻进方法及适用地层
.2.1回转钻进是最主要的钻进方法,适用范围广,回转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钻进过程中应保持钻压的均匀、稳定,加压、减压应缓慢进行,随时观察,孔内发现异常时应 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b)J 应根据地层情况及钻探技术要求合理掌握回次进尺。 2.2不 根据岩土可钻性等级选择适应的钻头,且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要求。 .2.37 冲洗液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钻头类型和环境保护要求选择,且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 要求。 .2.4 采用合金钻头钻进时除符合6.2.1的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钻头下至距孔底0.3m~0.5m时,应待冲洗液返回孔口后,轻压、慢转扫孔到底,再逐渐增大 压力,加快转速; b) 在软质岩石地层中宜采用低压快速钻进,在较硬的、非均质的、研磨中等的岩石中宜采用低中 速钻进: c) 取芯应选择合适的卡料或卡簧,当采取干钻卡芯方法时,干钻时间应小于2min; 采用套管合金钻进干钻时,可用小一级单管干钻取样,再用大一级钻具扩孔,及时跟入套管, 2.5 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时除符合6.2.1的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卡簧、扩孔器应与钻头配套,每次下钻前应进行检查。卡簧的自由内径应比钻头内径小 0.3mm~0.4mm,扩孔器的直径应比钻头直径大0.3mm~0.5mm,钻硬质岩石时取小值,钻软质岩 石时取大值; b) 钻具水路应畅通,钻杆丝扣等处不应漏水,钻头水口高度不应小于3mm: 钻头下钻距孔底1m左右时应开泵送水、缓慢下放,距孔底0.2m~0.3m时慢转、轻压到底。新 钻头应进行初磨,进尺0.2m~0.3m后逐渐采用正常参数钻进,下钻遇阻时不应猛墩强扭; d)严禁使用金刚石钻头进行干钻:
DB42/T 14982019
e)岩芯应用卡簧卡取,取芯时应先停止回转,再将钻具提离孔底、拉断岩芯。残留岩芯超过0.2m 时应采用岩芯捞取器捞取,严禁用金刚石钻头套扫; f) 钻头和扩孔器应按外径的大小分组排队使用,即先用外径大的,后用外径小的; 换径和下套管前应做好孔底的清理和修整工作,换径和下套管后应采用锥形钻头将换径台阶修 成锥形,并取净孔底异物后方可钻进。 5.2.6 采用钢粒钻进时除符合6.2.1的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粒钻进应带取粉管,孔内岩粉厚度超过0.4m时,应进行捞取 b) 下套管前应先用带有导向的小一级钻具钻进2m~3m后再下管; c) 采用结合投粒时,在投入钢粒前应开大冲洗液量冲洗并将钻具提起0.5m以上; d) 每个回次提钻后应严格检查岩芯管与钻头,观察钻头唇面的磨损情况及取出岩粉和岩芯的形 态,以确定下一回次的钻进技术参数; e) 钻孔换径钻进或由合金钻进改换钢粒钻进时,应调整钻进技术参数,待钻进孔段长度超过粗径 钻具长度后,再改用正常情况下的技术参数钻进: f) 投入钢粒后应由小到大调整冲洗液量,钻具无阻力时方可钻进; 孔底无钢粒时应适当提动钻具,及时补入新的钢粒,进尺效率正常时不宜提动钻具。 6. 2. 7 采用螺旋钻进时除符合6.2.1的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采用上端有排水孔、下端有排水活门的空心螺纹钻头; b) 钻头螺距、切削刃角角度及螺旋角应根据地层情况确定,并应符合《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 240的规定
6.3.1冲击钻进采用水压法或泥浆护壁时,孔内液面应保持在最高位置,采用套管护壁时,钻头不应 超过套管底靴0.5m。 6.3.2回次进尺不应大于钻管长度的65%,宜钻进0.5m~1.0m时提钻。采用各种冲击钻头钻进时,回 次进尺不应大于钻头本体长度。
6.4.1冲击回转钻进钻头可采用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 6.4.2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参数应符合《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的规定。 6.4.3采用冲击回转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人 a)冲击回转钻进下钻至距孔底0.50m时,应送水或送风,轻压慢转扫孔到底,再缓慢调整泵量或
6.4.1冲击回转钻进钻头可米用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
a) 冲击回转钻进下钻至距孔底0.50m时,应送水或送风,轻压慢转扫孔到底,再缓慢调 风量和风压,进入正常钻进; b) 钻进时应随时注意泵压或风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提钻检查; c)应配备稳压装置,保证冲击器正常工作
7.1.1钻探应根据地层特性、取样、原位测试、回次进尺、岩芯采取率要求等选择钻探工艺 7.1.2钻探工艺的选择应满足原位测试、取原状土样的相关要求,
7.2黏性土、粉土地层
DB42/T14982019
7.2.2对需鉴别土的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上应进行干钻;当必须加水或使用冲洗液时,应 长用内管超前双层岩芯管钻进或三重管取土器钻进 .2.3回次进尺应根据地层情况、钻进方法、钻探技术要求确定。地下水位以上不宜超过2.0m且不得 超过取土简(器)的长度,饱和粉土回次进尺不宜超过0.5m。
7.3.1砂土地层钻探宜采用活套闭水接头单管、合金钻头泥浆循环和跟管钻进。 7.3.2需测量地下水位的钻孔,未见地下水时不宜采用泥浆护壁钻进。 7.3.3地下水位以上采用跟管钻进时,套管直径应比粗径钻具大1级~2级,回次进尺宜为0.3m~0.5m。 7.3.4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时应根据砂类土地层的透水性、颗粒大小、埋深、厚度等,选用不同性能的 泥浆。提钻时应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泥浆的选用宜符合附录E的规定。 7.3.5钻进砂土地层时应采用低转速,压力不宜过大,并适当控制回次进尺和提升速度。 7.3.6为提高饱和砂土岩芯采取率.可采用标准贯入器前导,每击入50cm提钻、取芯,然后扫孔,
.4.1碎石土地层钻探,可选用金刚石单动双管取芯钻进,无泵反循环的合金、钢粒钻进或合金与钢 拉混合钻进。卵漂石粒径较大时,也可采用冲击等破岩方式钻进。 .4.2根据孔壁稳定程度和钻探方法,可选用优质泥浆护壁,并配以泥球、套管加固。孔璧塌严重 且泥球、泥浆护壁无效导致下管义困难时,可采用水泥浆灌注护壁。 7.4.3岩堆、卵石层或漂石层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金回转钻进时宜采用中或大压力,低转速、中冲洗液量,并用八角柱状合金钻头; b 钢粒钻进时投粒量应适当增加,提动钻具次数应相对减少; c) 取芯困难时宜采用特制的钢丝钻头; d) 采用金刚石单动双管取芯钻进漂石或块石时,宜用低固相或无固相冲洗液,钻头水口应适当减 少,胎体应有较强的韧性
7.4.1碎石土地层钻探,可选用金刚石单动双管取芯钻进,无泵反循环的合金、钢粒钻进或合金与钢 粒混合钻进。卵漂石粒径较大时,也可采用冲击等破岩方式钻进。 7.4.2根据孔壁稳定程度和钻探方法,可选用优质泥浆护壁,并配以泥球、套管加固。孔璧塌严重 且泥球、泥浆护壁无效导致下管又困难时,可采用水泥浆灌注护壁。 7.4.3岩堆、卵石层或漂石层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7.5.1软质岩可采用双管取芯钻具或无泵反循环钻进,硬质岩可采用双管钻具或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 进。 7.5.2采用双动双管取芯钻具钻进时,岩芯管长度应为1.5m~2.0m。钻头轴向差距应视岩石而定,可 为30mm~50mm,软质岩石差距应大些,反之则小些,钻进中不宜提动钻具,回次进尺宜为0.5m~1.0m。 7.5.3无泵反循环钻进回次进尺视岩性而定、软质岩石应为1.0m~1.5m,破碎岩石应为0.5m~0.7m。 7.5.4买 采用射流反循环钻进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回次终止时应停钻冲除孔底岩粉,待停泵沉淀3min~5min后卡取岩芯,提钻时应轻、稳; b) 合金钻进时钻进压力宜采用钻头上每块合金为0.7kN~0.8kN,转速150r/min~180r/min,冲洗 液量60L/min~100L/min; c)水泵运转应正常,中途不应停泵; d)泥浆黏度宜为15s~25s,失水量控制在10L/30min~15L/30min以下
DB42/T 14982019
7.6.2在活动的滑坡体上钻探时,应安排专人监视滑坡体位移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 人身和设备安全。 7.6.3滑坡地段钻探应结合岩层情况、滑坡体稳定程度、滑动面位置及滑床岩性等,确定下入套管的 底
7.6.4滑坡地段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钻进中,钻至预计滑动面(带)以上约5m或发现滑动面迹象(软弱面、地下水)时,应采用双层 岩芯管、干钻或风压钻进,并宜增大钻压、降低转速,回次进尺长度宜为0.3m~0.5m,提高岩 芯采取率,并仔细检查岩芯,确定滑动面位置; b) 钻进中应检查钻孔是否歪斜,发现孔内不正常时应及时提钻检查; c) 钻进中应及时取样鉴定和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7.6.5 岩溶洞穴钻探应根据地层情况选择钻进方法,只探测洞穴可采用潜孔锤不取芯钻进。 7.6.6 岩溶洞穴钻探应符合下规定: a) 孔径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洞穴分布情况选择; b) 钻进时应采用低钻压、慢转速,发现进尺突然加快、漏水、掉钻或有异响时,应立即检查钻具 连接情况或用轻压、慢转速探索钻进; c) 钻穿空洞或大裂隙顶板时应立即停钻,将钻具缓慢下落至底板,并应记录顶板、底板的深度, 洞内充填物及其性质、成分、水文地质情况等; d) 洞内有充填物时应采用干钻或双管钻具钻进: 钻过空洞后应下导向管或接长岩芯管,其长度为空洞高度的2倍~3倍,并用轻压、慢速钻至 空洞底板下2m~3m后,用套管隔离空洞; f)岩芯应采用卡箸或爪箸取芯钻具卡取
1 软土地层钻探宜采用活套闭水接头单管钻具、合金肋骨钻头泥浆循环钻进,或采用带筱管钻进 2 软土地层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钻探时应采用优质泥浆作冲洗液,并根据孔壁期塌、缩径情况,增加泥浆密度或配用套管护壁, 不应使用清水冲孔或注水钻进; b) 泥浆循环回转钻进应采用长肋骨式合金钻头,钻具下至距孔底1m~2m时,宜用大冲洗液量回 转扫孔到孔底再改用正常冲洗液量钻进; 注意孔内有害气体逸出,防止燃烧;! d) 钻进宜连续进行,当成孔困难或需间歇作业时,应采用套管、清水、泥浆等护壁措施; e, 对于钻进回次进尺长度,厚层软土不宜大于2.0m,中厚层软土不宜大于1.0m,地层含粉质成 分较多时,不宜超过0.5m,并应保证分层清楚,提土率应大于80%;当夹有大量砂土互层,提 土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辅以标准贯入器取样作土层鉴别。 膨胀岩土地层钻进可采用肋骨式或加大内外出刃的合金钻头、双管钻具或无泵反循环钻进 4 膨胀岩土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钻进时宜采用干钻,采取I级、II级土试样时,严禁送水钻进; b) 回次进尺宜控制在0.5m~1.0m; c) 采用肋骨式或加大内外出刃的合金钻头钻进,水口高度应不小于20mm,内壁宜增设水槽,水 槽宽度宜为6mm~8mm; dy 钻孔取芯宜采用双管单动岩芯管或无泵反循环钻进; e) 当孔壁严重收缩时,应随钻随下套管护壁; f) 采用泥浆护壁时,应选用失水量小、护壁性能好的泥浆。
DB42/T14982019
7.8.1江、河、湖堤岸地区钻探应根据地层情况、岸坡形态、岸滩变迁、淹没范围等选择钻进方法。 7.8.2江、河、湖堤岸地区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钻进的回次进尺应根据地层性质、钻进方法等确定,且不应超过2m; b) 当相对透水层或软土层较厚时,孔深应适当加深并能满足渗流与稳定分析的要求: c 钻进过程中应观察水位升降情况; 钻进过程中应观察滑坡、岸、潜蚀、管涌等不良地质现象。 7.8.3 钻孔完成后必须封孔(长期观测孔除外),封孔材料和封孔工艺应根据当地实际经验或试验资料 确定。 7. 8. 4 堤防钻探还应符合《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的规定
8.1.1水上钻探前应搜集和分析钻探场区的气象、水文、地质、航运等资料。 8.1.2水上钻场应根据水文情况、地层情况、钻孔深度、钻探目的、钻探设备及水保要求等确定。 8.1.3钻探点定位测量的仪器与方法,宜根据场地离岸的距离进行选择。钻探点应按设计点位施放, 开孔后应实测点位坐标和高程,并应与最新测绘的水域地形图及水文、潮汐等资料进行核对。 8.1.4钻探点的点位高程应由多次同步测量的水深与水位确定,并可用处于稳定状态套管的长度作校 核。
1 水上钻探准备工作除应符合本规程第5章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工作区环境和现有水上运输能力等: b) 应与有关航道部门协商钻探期间的安全航行事宜,并应确定报警水位和撤退航线,同时应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 2 水上钻场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浅水区,宜采用围堰或筑岛方法建造工作平台,堰或岛面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 水位0.5m~0.7m,应变水上施工为陆地施工; b) 在深水区宜修建漂浮钻场和架空钻场,钻场类型选择应符合表8.2.2的规定; CJ 水上钻场应结构坚固,作业面应紧凑,台面宜铺设厚40mm~50mm的木板并进行固定,周边应架 设不低于1.2m的安全护栏。
表8.2.2水上钻场类型
DB42/T 14982019
表8.2.2水上钻场类型(续)
8.2.3漂浮钻场的建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漂浮钻场的承载能力应根据水文条件、钻孔深度、设备器材重量及工作负荷等因素合理选择, 并应取5~10的安全系数; b) 漂浮钻场应抛锚固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7 漂浮钻场应设有主锚、前锚、边锚和后锚: 锚的重量应根据漂浮钻场的承载能力和水的流速确定; 3) 钢丝绳锚绳不得有锈蚀和断丝,锚绳直径应符合抗拉要求,锚绳长度应根据水深及夹角确 定,锚绳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为10°,主锚钢丝绳与前锚绳、边锚绳夹角为35° ~45°; 4) 抛锚定位应由持证船工操作,由船长统一指挥完成; 5) 抛锚定位应选择无雾天气进行,并进行观测; 6) 条件许可时应把部分锚固定在岸边上。
8.2.4架空钻场的建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架空钻场支承的结构类型应根据水文条件、钻孔深度、设备器材重量及工作负荷等因素合理选 择,并应进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校核: b) 架空钻场的台面应高于最高水位1m。 水上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开孔钻进前应下导向管; b) 导向管应带管靴,并应坐落到稳定的地层上,对其下端应进行良好密封; c 导向管在接近孔口处,应采用0.3m~1.0m的短管连接,并应保持与基台面有一定的高度; d) 水上基桩孔施工宜采用固定式工作平台,护筒底端埋置深度应根据水深及水底地层特性确定 护筒上口宜高出水位2.0m; e) 及时观测钻孔位置处水位的变化,并测算进尺和修正孔深,
8.2.5水上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1水平及斜孔钻探可采用回转钻进、 不取芯钻探可采用潜孔锤钻进 9.1.2水平及斜孔钻探应根据钻探技术要求,场地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钻探设备。
9.2.1开孔前应根据技术要求用仪器实测确定钻孔孔位,钻孔仰角、俯角及方位角。 9.2.2水平孔、上仰孔金刚石钻进宜采用表镶钻头或胎体较软的孕镶钻头。 9.2.3钻压应随钻孔深度增加,钻进易于塌超径的钻孔应适当增加钻压。 9.2.4钻进过程应根据设备功力功率,钻具抗扭、抗磨损能力,钻头类型和钻压合理选择转速。
DB42/T14982019
9.2.5钻进中应适当降低冲洗液量,采用小水压钻进。 9.2.6 钻进中应在冲洗液中加入适量的润滑减阻剂制成乳化冲洗液,或在钻杆上涂润滑脂。 9.2.7 钻进裂隙发育的破碎地层,应及时用干固孔法进行护壁处理。 9.2.8 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小口径钻具钻进。 9.2.9 钻孔预计的倾斜度与倾斜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对于倾斜钻孔,每25m应测量一次倾斜角和方位角,钻孔倾角和方位角的测量精度宜分别为土 0.1°和±3°; b) 当钻孔斜度及方位偏差超过规定时,应立即采取纠斜措施; )当钻探任务有要求时,应根据钻探任务要求测斜和防斜
.1.1水文地质钻探应满足水文地质试验要求,并编制作业指导书。 0.1.2水文地质钻孔深度超过100m时,应有钻孔结构设计图及相关工艺说明。 0.1.3水文地质钻探试验孔应保持垂直、每100m孔深(段), ,钻孔顶角增量不应超过1.5。
0.2.1水文地质钻进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钻孔结构、水文地质要求等条件选择,并应符合表1 规定。
表10.2.1水文地质钻进方法
10.2.2水文地质钻孔在钻进中使用的冲洗介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基岩层中钻进时,宜采用清水钻进方法; 松散层中钻进时,可采用易于洗孔的泥浆护壁钻进,在下过滤器前应将孔内的稠泥浆逐步换为 稀泥浆; c 采用泥浆钻进方法时,泥浆的质量应符合《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的规定; d) 钻进目标含水层时,严禁采用黏土块直接代替泥浆。 10.2.3水文地质钻孔的终孔孔径应根据水文地质试验方法、要求、过滤管类型及直径确定。 10.2.4水文地质钻探钻进方法、钻进技术参数、钻孔抽水试验、钻孔压水试验等应符合《供水水文地 质勘察规范》GB50027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
DB42/T 14982019
DB42/T 14982019
10.3简易水文地质观领
观测及水温观测。 10.3.2初见水位的确定:钻进过程中,第一次取得饱含水的样品后应进行水位观测。冲洗液钻进中发 现泥浆稀释或孔口回水增加时,应及时记录孔深,判别初见水位。为承压水时,则含水层顶板理深应为 初见水位。 10.3.3钻探过程中,水位观测在提钻后、下钻前应各进行一次,中间停歇时间较长时应每隔 5min~20min观测一次。如因其他原因停钻,应继续观测水位。 10.3.4稳定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硬质岩层或砂类土中,最后4次测定(每30min测定一次)水位波动小于2cm b) 软质岩层或黏性土中,最后6次~8次测定水位波动小于2cm。 10.3.5钻孔承压水涌水量观测可采用下列方法: a) 在孔口接长的套管下安装带控制阀门的三通管,并调节阀门使水位稳定,再用流里表、三角堰 或其他容器测定涌水量; b)承压水涌水量大、现场缺乏必要的设备时,可根据套管内径及涌水高度估算涌水量。 10.3.6冲洗液消耗量每班至少测定一次,变化大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冲洗液循环系统不应漏泄,并记 录向水源箱(或泥浆池)内加入的冲洗液量。 10.3.7水温应每班观测一次,缓变温度计在孔内停留时间不应少于30min,并记录测温深度,自流井 钻孔可在孔口测定水温,同时观测并记录气温
1.1.1在岩土层中钻进,除能保持孔壁稳定的黏性土层和完整岩层之外,均应采取护壁措施 1.1.2护壁堵漏方法应根据岩层情况、堵漏工具、地下水情况和护堵材料进行选择。
表 11. 2. 1护壁堵漏材料及适用范围
11.2.2泥浆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2泥浆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钻孔冲洗液漏失时,应降低泥浆密度,孔壁塌时则应增加密度; 轻微漏失的岩层宜选用低固相聚丙烯酞胺泥浆(PHP)或黏度为30s~60s、静切力大、密度为1. kg/L~1.15kg/L、失水量为8L/30min~10L/30min的优质泥浆:
DB42/T14982019
c)中等漏失的岩层应根据孔内清况及现场条件选用石灰乳泥浆、堵漏泥浆、未水解聚丙烯酰胺 (PAM)泥浆、冻胶泥浆(或其他形成结构的泥浆)或泡沫泥浆; d)岩层既塌又漏时应采用密度较大的泥浆,同时严格控制泥浆失水量,防止塌。 1.2.3黏土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泥球大小宜为孔径的1/3~1/2 向孔内投泥球时不宜过快,每次投泥球的厚度为0.5m~1.0m,然后用钻具(下部用木塞堵住) 逐层捣实挤紧。 1.2.4水泥浆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采用地质勘探硫铝酸盐水泥或B型早强水泥,采用普通水泥时,应加入速凝剂; 配浆应采用清洁淡水,其温度不应超过30℃; c) 各种外加剂应根据水泥品种、护壁堵漏要求,按试验配方合理选用; d) 灌注水泥浆前应掌握漏失深度、厚度和大致漏失量以及塌的深度、厚度和塌严重程度,漏 失位置可用测漏仪测定; e) 配制水泥浆前应在地面做好试验(测定初凝和终凝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等),选择水灰比; 配浆时应强力搅拌,水泥浆搅拌时间宜控制在10min内,并不应在稠化过程中加水。使用减水 剂时,应先将减水剂溶于水,再加入水泥浆中; g) 灌注水泥浆时可采用水泵钻杆注入法、灌注器输送法、孔口钻杆灌入法和干料投入法。严禁从 孔口直接倒入。 1.2.51 化学浆液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堵漏时应根据钻孔漏头的强度和漏失层的特点来选择化学浆液的类型; 化学浆液应具备有良好的渗透性能,较快的凝结速度及较高的固结强度; 脉醛树脂浆液钻孔护壁堵漏,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双液灌注工具。 1.2.63 套管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下管前应采用与套管相同直径的钻具扫孔,捞净钻屑岩粉,并测定孔深; b) 下管前应检查套管,并应逐根丈量、依次登记; c) 下管前可向孔内投入适量的黏土球; d) 下管时套管丝扣处应清刷、涂润滑油,下管较深时应涂松香等防滑剂,套管丝扣应拧紧到位; 套管下端应放置在稳定的岩(土)层上,套管不应悬空; e 起拔孔内套管阻力很大或卡塞较紧时,应先用吊锤、振动器或千斤顶起拔松动后再用卷扬机提 升,不应直接用卷扬机强力起拔。上述方法无效时,可用割管器将套管分段割开,分段起拔。
c)中等漏失的岩层应根据孔内清况及现场条件选用石灰乳泥浆、堵漏泥浆、未水解聚内烯酰胺 (PAM)泥浆、冻胶泥浆(或其他形成结构的泥浆)或泡沫泥浆; d)岩层既塌又漏时应采用密度较大的泥浆,同时严格控制泥浆失水量,防止塌。 11.2.3黏土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泥球大小宜为孔径的1/3~1/2; b) 向孔内投泥球时不宜过快,每次投泥球的厚度为0.5m~1.0m,然后用钻具(下部用木塞堵住) 逐层捣实挤紧。 11.2.4水泥浆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采用地质勘探硫铝酸盐水泥或B型早强水泥,采用普通水泥时,应加入速凝剂; 配浆应采用清洁淡水,其温度不应超过30℃: 各种外加剂应根据水泥品种、护壁堵漏要求,按试验配方合理选用; d) 灌注水泥浆前应掌握漏失深度、厚度和大致漏失量以及塌的深度、厚度和塌严重程度,漏 失位置可用测漏仪测定; e) 配制水泥浆前应在地面做好试验(测定初凝和终凝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等),选择水灰比: f) 配浆时应强力搅拌,水泥浆搅拌时间宜控制在10min内,并不应在稠化过程中加水。使用减水 剂时,应先将减水剂溶于水,再加入水泥浆中; g) 灌注水泥浆时可采用水泵钻杆注入法、灌注器输送法、孔口钻杆灌入法和干料投入法。严禁从 孔口直接倒入。 11.2.51 化学浆液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堵漏时应根据钻孔漏头的强度和漏失层的特点来选择化学浆液的类型; 化学浆液应具备有良好的渗透性能,较快的凝结速度及较高的固结强度; 脉醛树脂浆液钻孔护壁堵漏,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双液灌注工具。 11.2.6 套管护壁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下管前应采用与套管相同直径的钻具扫孔,捞净钻屑岩粉,并测定孔深; 下管前应检查套管,并应逐根丈量、依次登记; 6 c) 下管前可向孔内投入适量的黏土球; d) 下管时套管丝扣处应清刷、涂润滑油,下管较深时应涂松香等防滑剂,套管丝扣应拧紧到位; 套管下端应放置在稳定的岩(土)层上,套管不应悬空; e) 起拔孔内套管阻力很大或卡塞较紧时,应先用吊锤、振动器或千斤顶起拔松动后再用卷扬机提 升,不应直接用卷扬机强力起拨。上述方法无效时,可用割管器将套管分段割开,分段起拨
12.1.1钻探施工前应根据钻探技术要求和地层情况制订质量保证措施,其内容包括钻探过程控制措 施,质量管理措施等, 2.1.2钻探、取样设备应根据钻探技术要求和地层情况相应配备,并保证设备状况良好 12.1.3钻孔定位应符合本规程5.2的规定。 12.1.4钻探应从孔位、取芯、取样、岩性鉴定描述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如实记录。 12.1.5钻探应执行钻探质量分级检查制度,保证钻探质量。 12.1.6钻探应提供现场原始记录、钻孔柱状图和岩芯照片等,岩土芯样应根据工程要求保存一定期 或长期保存
DB42/T 14982019
DB42/T 14982019
12.2钻孔弯曲与孔深
12.2.1钻孔弯曲的预防应符合下列要求
2.2.14 钻孔弯曲的预防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钻机安装应平稳,立轴不得晃动,不得使用弯曲钻具; b) 开孔时应校正钻机,使立轴中心对准孔位; c) 孔口管应下正,固牢; d 尽量减少换径,换径时应使用变径导向钻具,或应采取其他导正定位措施; e) 基岩钻进时,常规钻具的岩芯管长度不宜小于3.0m; f) 应采用孔底加压等措施增加钻具的稳定性; g) 钻进溶洞地层、软硬互层,应采用低转速、轻钻压钻进。 2.2.2 钻孔弯曲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垂直孔应每50.0m测量一次垂直度,顶角允许偏差不得超过3°,孔深小于30.0m的钻孔可不 进行测量; b) 斜孔每25.0m测量一次钻孔倾角和方位角,钻孔倾角测量精度应为土3°; c) 钻孔弯曲度超过钻探要求时,应及时进行纠斜处理; d) 有特殊用途的钻孔应满足钻探任务书的要求。 12.2.3 钻孔深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孔深误差每50.0m允许偏差为土0.1%,有特殊要求的应满足任务书的要求; b) 每钻进50.0m或终孔后应校正孔深; c) 孔深误差超过规定时,应找出原因,并更正记录报表
12.3.1钻探岩芯采取率应符合表12.3.1的规定
表12.3.1钻探岩芯采取率
注:1、岩芯采取率:圆柱状、圆片状及可合成柱状岩芯长度与碎散岩芯装入同径岩芯管中长度 进尺的百分比: 2、滑动面及重要结构面在第四系土中时,按土类相同地层岩芯采取率规定。
12.3.2钻进取芯及退芯应符合下列规定: 钻进取芯应在不塌掉块和不混层孔段进行,并不应超过岩芯管长度; b) 卡岩芯应选用8号铁丝或石英等硬石质粒料,投放宜均匀、送水冲压试提,待卡牢后,回转扭 断岩芯再提取; c) 从岩芯管退芯时土芯宜用泵压退芯法,石芯宜用轻击振动法,防止过猛敲打。 12.3.3岩芯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DB42/T14982019
a 采取的岩芯应按上下顺序摆放,填写回次标签,在一个回次内采得两种不同地层的岩芯时应注 明变层深度; b 发现滑动面、软弱结构面或薄层时,应加填标签注明起止深度,放在岩芯箱相应位置上; C 岩芯应装入岩芯箱,填写标签,注明层次编号、岩层名称、起止深度。同时标注工程名称、钻 孔编号、里程和钻孔深度,
12.4岩士水试样的采取
12.4.1岩石试样的采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岩石试样可利用钻探岩芯制作,采取的毛样尺寸应满足试块加工的要求,有技术要求时,试样 形状、尺寸和方向应由岩体力学试验设计确定; b) 试样应填写标签,标明上下、项目名称(或编号)、孔号、试样编号、试样名称、取样深度、取 样时间、取样人等,做磨片鉴定的试样还应标明产状和结构构造,在断裂带上的试样应注明断 裂方向,做密度、含水量试验的试样,应擦干净后立即密封。 2.4.2 在钻孔中采取I级、II级土试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应于钻,不宜使用冲洗液,否则应采用能隔离冲洗液的二重或三重管钻进取 样; b) 在软土、砂土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样 位置应低于套管底3倍孔径的距离; c) 采用冲击方式钻进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1.0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 d) 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清除扰动土,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活塞 取土器除外); e) 对软土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对可塑~硬塑状的土宜采用锤击取土器取土。 2.4.3 I级、ⅡI级、IⅡⅢI级土试样的密封与保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土试样应妥善密封,防止湿度变化,严防曝晒或冰冻; b) 每个试样均应填贴标签,标签上下应与试样上下一致,并标明工程名称(或编号)、孔号、试样 编号、取样深度、土类名称、取样时间、取样人等: c) 试样在运输中应避免振动; d) 相关试验应根据岩土特性和技术要求及时进行; e) 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周,对易于振动液化和水分离析的土试样宜在现场或就近进行试验。 12.4.4水试样的采取与保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试样应能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 b) 当有两层以上含水层时,应做好止水工作,然后分层取样; 水试样数量应满足试验要求,简分析水试样取1000mL。分析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水试样应另取 500mL,并加大理石粉2g~3g,全分析水试样取3000mL; d) 水试样采取后应立即封好瓶口,贴好水试样标签,及时送化验室,水试样标签应注明项目名称 (或编号)、取水孔号、深度、取样时间、取样人等; e)水试样应及时试验,试样放置时间应相 代验项目按试验要求确定。
12.4.1岩石试样的采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岩石试样可利用钻探岩芯制作,采取的毛样尺寸应满足试块加工的要求,有技术要求时,试样 形状、尺寸和方向应由岩体力学试验设计确定; b) 试样应填写标签,标明上下、项目名称(或编号)、孔号、试样编号、试样名称、取样深度、取 样时间、取样人等,做磨片鉴定的试样还应标明产状和结构构造,在断裂带上的试样应注明断 裂方向,做密度、含水量试验的试样,应擦干净后立即密封。 12.4.2 在钻孔中采取I级、II级土试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应于钻,不宜使用冲洗液,否则应采用能隔离冲洗液的二重或三重管钻进取 样; b) 在软土、砂土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样 位置应低于套管底3倍孔径的距离; c) 采用冲击方式钻进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1.0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 d)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清除扰动土,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活塞 取土器除外); e) 对软土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对可塑~硬塑状的土宜采用锤击取土器取土。 12.4.3 I级、ⅡI级、IⅡⅢI级土试样的密封与保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土试样应妥善密封,防止湿度变化,严防曝晒或冰冻; b) 每个试样均应填贴标签,标签上下应与试样上下一致,并标明工程名称(或编号)、孔号、试样 编号、取样深度、土类名称、取样时间、取样人等: c) 试样在运输中应避免振动; d) 相关试验应根据岩土特性和技术要求及时进行; e) 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周,对易于振动液化和水分离析的土试样宜在现场或就近进行试验。 12.4.4水试样的采取与保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试样应能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 b) 当有两层以上含水层时,应做好止水工作,然后分层取样: c) 水试样数量应满足试验要求,简分析水试样取1000mL。分析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水试样应另取 500mL,并加大理石粉2g~3g,全分析水试样取3000mL; d) 水试样采取后应立即封好瓶口,贴好水试样标签,及时送化验室,水试样标签应注明项目名称 (或编号)、取水孔号、深度、取样时间、取样人等; e)水试样应及时试验,试样放置时间应根据试验项目按试验要求确定。
12.5.1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
DB42/T 14982019
间隔时间应根据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应少于0.5h,对粉土和黏性土不应少 于8h,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 d) 稳定水位的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不应低于土2cm; 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12.5.2 地下水位长期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下入长期观测管之前,应充分冲洗钻孔; b) 按设计要求选用观测管及过滤网,观测管内径应不小于20mm; c) 每个观测孔应设孔口保护装置; d) 观测管在含水层顶板位置应采用水泥止水。 2. 5. 3 因采用泥浆护壁影响地下水位观测时,可在场地范围内另外布置专用的地下水位观测孔,地下 水位观测孔宜采用套管护壁。
12. 6测试钻孔要求
12.6.1 电磁波透射法物探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孔内测试段不应有金属套管,并壁完整性差的并段宜下PVC管护壁; b) 孔深宜大于钻孔间距的两倍,且大于探测深度5m~10m; c) 终孔直径应比下并探头外径大一级以上。 12.6.2 弹性波CT法物探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有效测试井段有井液,无沉淀; b) 孔深宜大于钻孔间距的两倍,且大于探测深度5m~10m; 终孔直径应大于75mm,采用PVC管护壁时,套管内径应大于70mm。 12.6.3 预钻式旁压试验的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持试验段孔周岩土体的天然结构,钻孔直径应比旁压器直径大2mm~6mm,孔壁应竖直、平整 呈圆筒形; b) 成孔深度应大于试验深度0.5m,应在试验段以上不小1m处开始按旁压试验要求成孔; c) 孔壁稳定性差或有缩孔可能的土层宜采用泥浆护壁成孔; d) 同一个试验孔,应由上向下逐次试验,且每个试验段成孔后立即进行。 12.6.4 孔内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的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钻孔直径应比探头直径大一级以上,以达到测试探头上下不致受阻; b) 同一个试验孔,应由上向下逐次试验,且每个试验段成孔后立即进行; c) 孔壁不稳定钻孔宜采用套管护壁; d) 打捞净孔底残余岩芯、沉淀
12.6. 1 电磁波透射法物探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孔内测试段不应有金属套管,并壁完整性差的并段宜下PVC管护壁; b) 孔深宜大于钻孔间距的两倍,且大于探测深度5m~10m; c) 终孔直径应比下井探头外径大一级以上。 12.6.2 弹性波CT法物探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有效测试井段有井液,无沉淀; 6 孔深宜大于钻孔间距的两倍,且大于探测深度5m~10m; 终孔直径应大于75mm,采用PVC管护壁时,套管内径应大于70mm。 2.6.3 预钻式旁压试验的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保持试验段孔周岩土体的天然结构,钻孔直径应比旁压器直径大2mm~6mm,孔壁应竖直、平整、 呈圆筒形; b) 成孔深度应大于试验深度0.5m,应在试验段以上不小1m处开始按旁压试验要求成孔; c) 孔壁稳定性差或有缩孔可能的土层宜采用泥浆护壁成孔; d) 同一个试验孔,应由上向下逐次试验,且每个试验段成孔后立即进行。 2.6.4 孔内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的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钻孔直径应比探头直径大一级以上,以达到测试探头上下不致受阻; b) 同一个试验孔,应由上向下逐次试验,且每个试验段成孔后立即进行; c) 孔壁不稳定钻孔宜采用套管护壁; 生 d) 打捞干净孔底残余岩芯、沉淀。
12.7.1岩土现场鉴别应符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的规定,现场钻探记录宜按本规程附录F执行、钻孔岩芯编录宜按本规程附录G执行,钻探 现场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记录内容应准确、齐全、字迹清晰,钻孔中地层分层误差不宜大于0.1m; b 发现误记时应以横线划去错记部分后在旁重写,不应涂改、挖补、撕毁或重新抄写: c 终孔后钻探记录应经机组长、地质人员核查签字后,方可使用、存档。 12.7.2岩芯描述内容应符合表12.7.2的规定。
DB42/T14982019
表 12. 7. 2 岩芯描述内容
2.8.1钻孔工作完成后,应根据工程要求选用适宜的材料分层回填,回填材料及方法宜按表12 要求选择。
人防标准规范范本表12.8.1回填材料及方法
12.8.2钻孔宜采用原土回填,并应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密实度不宜小于天然土层。 12.8.3邻近堤防的钻孔应采用干黏土球回填,并应边回填边夯实;有套管护壁的钻孔应边起拔套管边 回填;对隔水有特殊要求时,可用水泥浆或4:1水泥、膨润土浆液通过泥浆泵由孔底向上灌注回填。 12.8.4河道管理范围内,其它特殊地质或特殊场地条件下的钻孔回填,应按钻探任务书的要求进行, 并应符合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12.8.5用作长期观测的钻孔应做好维护,对交通、环境、安全有影响的钻孔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封孔作 业。
13.1.1公路工程地质钻探前应根据钻探场地环境、钻探方法等识别危险源,制订钅
3.1.1公路工程地质钻探前应根据钻探场地环境、钻探方法等识别危险源,制订钻探安全措施
DB42/T 14982019
13.1.2水上钻探、水平及斜孔钻探等特种钻探应制订安全防护预案,关 范》GB50585的规定。 13.1.3既有公路、城镇道路限界内钻探应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做好安全防护 13.1.4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用电应有接零保护系统。 13.1.5开钻前应查明钻探场地地下、空中管线,地下构筑物、障碍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3.2.1场地应整洁,钻具、工具等的摆放不应妨碍钻场作业,所有传动机构应设安全防护设施。 13.2.2场地位于峭壁、陡坡崖脚时,宜先清除崖壁上的危岩,并设专人观察上方岩土体稳定情况。 13.2.3在陡崖上钻探时钻场周围应设1.0m~1.5m高的栏杆,陡崖上、下不应同时作业,不可避免时应 有安全防护设施,
13.3.1钻探人员进入钻场工作应穿戴工作服、劳保鞋和安全帽等。 13.3.2在塔架上作业时应系安全带,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登高作业人员不应上塔作业, 13.3.3严禁上班前和工作中饮酒。 13.3.4不应跨越运转设备或从皮带上方传递物件,严禁攀登吊运物件或在吊运物件起落范围内通过或 逗留。
3.4.14 钻进过程安全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机器运转中不应进行检修或拆卸,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停机时应将钻具提至安全孔段或孔外; b) 机器设备的仪表应保待正常运行,送水胶管和水龙头应有防缠、防坠的安全装置; c) 开钻前应将钻具提离孔底,在孔口返回冲洗液后再钻进, 3.4.2 升降钻具安全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升降前应检查卷扬机制动装置、离合器装置、提引器、拧卸工具等; b) 经常检查钢丝绳质量,出现压扁、严重毛刺或有断丝时应及时更换; c 操作卷扬机应平稳,不应猛刹猛放,遇阻不应猛拉,应防止提引器碰撞台板、钻杆靠架; d) 升降操作人员应与孔口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应听清口令、看准手势后进行操作; e 孔口工作人员应站在钻具起落范围以外,摘挂提引器时应防止回绳碰打,抽插垫叉防止砸手, 严禁用手探摸管内岩芯或攀沿钻杆上下; f) 拧管机拧卸钻具时应插牢上、下垫叉,钻杆应扶正钻杆并对准丝扣施工标准规范范本,拧管机未停止转动时不 应提升钻具,手离开垫叉前不应开动拧管机。
....- 相关专题: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