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503-2019 道路工程碳纤维电缆加热法融雪化冰技术规程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控制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结冰传感器自动检测路面结冰状况,并综合实际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路面是否结冰。 6)具有控温功能和限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加热并保温: c)具有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系统运行的工作状态、当前路面结冰状态、温度、湿度状态; d)具有自动智能化控制功能,道面有积雪时能控制加热系统启动,积雪融化后自动停止加热; e)外界环境温度超过10℃时,控制系统应具有强制切断电源功能,防止非正常状态下烧坏路面
f)控制系统应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且断电72h后数据不应丢失,重新充电后显示的数据与断电 前保持一致; g可实现远程控制。
电源系统应符合GB7251.1的规定
融雪化冰系统主要由电缆加热系统、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电源系统组成
水质标准6.2.1加热电缆功率
Qo = qs + qm + A.(qe + qh)/n
Q=qs + qm+ A (qe + qh)/n
式中: 需要的发热量(kJ/mh); qs 雪传导的显热量(kJ/mh): qm 雪的融解潜热(kJ/m.h); h 对流以及辐射产生的传热量(kJ/mh); Ar 融雪面上没有雪的部分所占比例; 热效率。
2.2加热电缆敷设间距
敷设间距依据敷设功率和每米电缆的功率,因此,敷设间距
式中: d一一电缆敷设间距(m); Pi——每米电缆的功率(W/m); P——每平米敷设功率(W/m)
6.2.3加热电缆敷设形态
电缆应用在道路上的构造形式为混凝土内敷设电缆,常见的有直列型、往复型和旋转型三种, 斤示。已建路面、桥面宜使用直列型敷设形态,新建路面、桥面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往复型、旋 其它敷设形态。
.1根据施工对象,道路工程加热法融雪化冰技
7.1.2施工安装前所具备条件应符合下列知
7.2施工方案及材料、设备检查
7.2.2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
图2常见电缆敷设形态
a)工程概况; 施工设计图纸和其他技术文件齐全,并经会审或审查; A 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进行技术交底; 主要材料、设备的性能指标、规格、型号及保管存放措施; 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计划; f)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验收标准,包括加热电缆敷设、温控系统的施工、传感器的敷设、填充层 的敷设等; g)安全、环保、节能措施。
7. 3. 1一般要求
检测系统的线路连接应满足下列规定: a)系统线路的设计应符合GB50311中的规定; b 加热电缆冷、热线的接头应采用专用设备和工艺连接,且接头应可靠、密封、并保持接地的连 续性; C)发热电缆的冷、热线接头部分应采用接线盒进行封装:
7.3.3新建道路的敷设
7.3.4已建道路的敷设
电源系统的强电部分布线应符合GB/T16895.6的规定。
7. 7. 1一般规定
路面施工应满足下列规定: a)混凝土填充层施工,应由有资质的土建施工方承建,融雪化冰系统安装单位密切配合; 施工前应检查管线状况,如发生损坏应及时更换,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管线,防止损坏 混凝土填充层完成48h内严禁踩踏、剔凿、重压
7.7.2路面层施工条件
填充层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a)加热电缆经电阻检测和绝缘性能检测合格: b)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加热电缆冷线穿管已经布置完毕; c)隐蔽工程通过验收,
7.7.3已建道路填充条件
已建道路的填充应满足下列条件: a)已建路面、桥面采用开槽机切槽,锯片厚度宜为10mm左右; 开槽位置、线型、开槽半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开槽前应划线标识开槽线型,开槽机应慢速前进,防止损坏周边路面、桥面; d) 向槽面中浇注混凝土填充层材料,恢复路面; e)混凝土填充层材料的强度应不低于原路面强度,并确保粘接密实。
前期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检查加热电缆的外观,加热电缆与连接线不应有从表面可以看到的破损,抽检率5%; b) 加热电缆安装前,测试发热线缆的电阻和绝缘电阻,不应存在短路、断路现象必要情况下需要 做通电测试,发热线缆的工作状态应正常; c) 检查加热电缆与冷线接头,接头应牢固、密封严实; d) 测试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电阻,应满足设计要求: e) 测试结冰传感器,确认其工作是否正常。
8.2施工过程中的检测
8.2.1隐蔽部分(加热模块)的通电测试应不少于隐蔽前、后两次。
8.2.1隐蔽部分(加热模块)的通电测试应不少于隐蔽前、后两次。 8.2.2新建道路钢筋骨架稳定,钢筋接头符合JGJ18规定和设计要求。 8.2.3已建道路开槽施工应保持路面颜色一致。
完工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7.2条中项目进行复检,应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b)对电源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系统的接地、配线进行检测,应满足设计要求; C)对融雪化冰系统进行通电、升温试验,系统应能正常运行
8.4.1.1加热电缆施工完成,混凝土填充层施工前,应按隐蔽工程要求进行质量验收,并形成质量验 收记录。未经检验合格严禁隐藏。
8.4.1.2加热电缆系统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
a) 加热电缆的材料、规格及敷设间距、弯曲半径及规定措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加热电缆的发热区域禁止剪裁和破损,加热电缆电缆之间不应在任何地方有相互接触,交叉或 者重叠的现象; C 加热电缆每个回路应无短路和断路现象,电阻及绝缘电阻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 d)加热电缆、传感器等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8. 4. 2龄工验收
4.2.1融雪化冰系统施工完成后,经过一个低温期的试运行,系统检测合格后,建设单位应组 、设计、监理、运营等单位进行验收。
8.4.2.2竣工验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加热电缆的布局与设计、敷设间距、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回路的电阻及绝缘电阻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 CJ 系统的漏电保护装置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d)融雪化冰系统性能检测符合设计要求。7
施工图、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b) c) 融雪化冰系统在低温期的系统性能检验报告; d) 质量验收记录; e) 材料和产品的现场复验报告; f) 工程使用维权说明书。
9.1融雪化冰系统每年使用前,应检查加热系统、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电源系统是否正常 9.2融雪化冰系统的路面应有明显标识,禁止进行打洞、钉凿、撞击、高温作业等工作。 9.3融雪化冰系统应进行日常管理以及使用期、停用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9.4融雪化冰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停止使用并与施工方联系及时维修
A.1发热电缆单位面积铺装功率计算方式
A. 1. 1发热量的计算方法
独雪滑冰设备的发热量Qo,一般可以通过下列公: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发热电缆单位面积铺装功率计算方式
[Qs+ Qm+ A,(Q.+ Qn)] Q0= n
A.1.2融雪所须热量
进行融雪的时候,如果有一层薄雪覆盖在路面的状态被充许的话,那么空气所带走的热量由于很小 就算省略掉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因此(Qs+Qm)就可以视为融雪所须的热量。
S = 0.425 × H. 07 /100
S一一平均降雪强度(m/h); Hm一一平均日降雪厚度(cm/d)。 其中,平均日降雪厚度Hm,为所有降雪日的平均降雪厚,Hm=累计降雪厚度(cm)/降雪总天数
A.1.3防止冻结所须的热量
由于路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都比较低,蒸发量也非常小,即使忽略不计,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此, 在计算防止冻结所须的热量的时候,就可以仅仅对从路面向空气的发热量(对流、辐射)进行计算。这 种情况下,认为不存在被雪覆盖的部分,则Ar为1
道路融雪设备所的发热量Q(W/m), 通常采用融雪热量和防止冻结热量中的较大值。
A. 1.5桥面发热量
螺纹标准A.1.6通常所使用的发热量
常用发热量参考值见表A.1
表A.1不同地区参考设计发热量
B.1设计选用参考范围
B. 1. 1 高原、山地
高原、山地采用融雪化冰应符合下列原则之一: a 年均降雪天数≥15d; b) 冬季平均气温≤5℃,冬季平均降水量≥45mm c) 海拔高度≥800m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0℃;海拔高度≥1000m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1℃; d) 符合a)、b)、c)条件之一的国道、省道,坡度≥5度的阴坡;坡度≥8度的陡坡。高速坡 度2~5度的长下坡阴坡; e) 符合a)、b)、c)条件之一的上下坡弯道,坡度≥5度,弧度≤10M(R); f) 符合a)、b)、c)条件之一的海拔800米以上的风口(山口风、山谷风)易结冰连通桥梁 及路段; g) 符合a)、b)、c)条件之一的隧道进出口位置(隧道口外35米,内15米); h) 冰雪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多发地段; 车流量大的路段及分道口、匝道(坡度≥5度)等; i)其他需要采取融雪化冰措施的地方。
粮油标准平原采用融雪化冰应符合下列原则之一 a)桥梁、匝道、坡段及易积雪又难融化的路段; b)交通瓶颈地段; c)其他需要采取融雪化冰措施的地方。
a) 桥梁、匝道等易结冰地段; b) 不易采取融雪化冰的钢结构桥梁及匝道 c) 人行天桥; d) 人行通道; e) 交通“十”字路口; f) 停车场、机场、体育场、屋面、天沟等 其他需要采取融雪化冰措施的地方
城市采用融雪化冰应符合下列原则之 a)桥梁、匝道等易结冰地段; b 不易采取融雪化冰的钢结构桥梁及匝道 c) 人行天桥; d) 人行通道; e) 交通“十”字路口; f) 停车场、机场、体育场、屋面、天沟等; g 其他需要采取融雪化冰措施的地方
....- 电缆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