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550-2017 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规程

  • DB45/T 1550-2017  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8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0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表2后张预应力管道安装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7.3.2安装管道时,应去掉端头毛刺、卷边和折角,应保证管道直线段平顺、曲线段圆滑、管壁无破 损、接头处密封良好。定位后的管道,其端头轴心线应与锚垫板垂直。管道各断面应定位准确、安装牢 固可靠。 检验数量:全部。 检哈宝注如安一品品

    7.3.3管道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间距对钢管不宜大于1.0m花纹板标准,对波纹管道不宜大于0.8m, 对曲线管道和扁平波纹管应适当加密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7.3.4管道的接头应布置在直线段,可采用直径大一个规格的同类管道作为接头套管,其长度宜为被 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预应力管道应设置内衬管,接头套管两端与被接管交接处应用密封胶带或塑 料热缩管封裹,防止接缝外讲菜堵塞管道

    .5所有管道均应设压浆孔。除需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的情形外,应在管道每个顶点设排气手 家管,必要时应在每个低点设排水孔。压浆管、排气管、排浆管和排水管应采用内径不小于20m 推管或适宜的塑性管,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金属或塑料结构扣件,长度应足以从管道引出结机

    以外。需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的情形,预应力管道上排气管、排浆管和排水管的设置应按具体工艺要 求确定。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预应力钢筋制作 8.1一般规定 8.1.1预应力筋的制作应在专业预应力筋加工工厂或现场工作台上进行。钢绞线、钢丝束中的每根钢 丝不得有接头或死弯。 8.1.2钢丝、钢绞线及精轧螺纹钢筋应采用切割机或砂轮锯切断, 严禁采用电弧切割或气割。 8.1.3成品预应力筋验收合格后,应签发合格证,并悬挂标志牌。 8.2主控项目 B.2.1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满足预应力筋设计尺寸及张拉需要,且满足: 钢丝束两端采用锻头锚具时,若钢丝束长度小于或等于20m,同一束中各根钢丝下料长度的相 对差值不应大于其长度的1/3000:若钢丝束长度大于20m,同一 一束中各根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 差值不应大于其长度的1/5000,且不大于5mm; b) 长度不大于6的先张构件,当钢丝成组张拉时, 同组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2mm。 检验数量:每批钢丝束2点。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8.2.2预应力筋下料完毕后, 应用梳板或相应锚具梳束、 编束,遂根理顺, 并绑扎成束,绑扎间距宜 控制在1.5m,严禁相互缠绕。对用连接器接长的预应力筋束,以及贯穿长束,绑扎间距宜控制在1.0m, 严禁用电弧将预应力筋焊接成束, 具体操作应按附录D。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8.3一般项目 8.3.1制作预应力筋时,应对整束和束中各单根钢纹线进行编号并标识,每根钢绞线两端编号应相同, 并与梳束板(锚具)各孔编号对应,编号完毕应对编号标识进行可靠保护。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 8.3.2制作完毕、经检验合格的预应力筋应按编号整齐平顺地存放在距地面20cm以上的支架或垫木 上,不得叠压存放。支架间距宜控制在1.0m~1.5m之间,并应进行临时防护。预应力筋存放处应干燥、 通风,不得接触有腐蚀性的物质。

    3.3.1制作预应力筋时,应对整束和束中各单根钢绞线进行编号并标识,每根钢绞线两端编号应相同, 并与梳束板(锚具)各孔编号对应,编号完毕应对编号标识进行可靠保护。 检验数量:全部。 T 检验方法:观察。 8.3.2制作完毕、经检验合格的预应力筋应按编号整齐平顺地存放在距地面20cm以上的支架或垫木 上,不得叠压存放。支架间距宜控制在1.0m~1.5m之间,并应进行临时防护。预应力筋存放处应干燥、 通风,不得接触有腐蚀性的物质。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DB45/T 15502017

    DB45/T15502017

    DB45/T15502017

    9.1.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锚具 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靠,锚垫板与预应力筋轴线在锚固区应相互垂直。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9.1.2利用螺母锚固的支承式锚具,安装前应逐个检查螺纹的配合情况:大直径螺纹的表面应涂润渭 油脂,使张拉和铺固时能顺利旋合和拧紧

    9.2.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安装应采用简易工装 整束穿入,可前后拖动,不得扭转。对于长度大于100m、钢绞线根数大于12的预应力筋束,宜采用能 确保整束穿束的专用系统,具体操作应按附录D实施。 检验数量:全部。

    3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挤压锚具制作时,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mm~5mm,挤压后锚具抗拔锚固力不 得低于预应力筋抗拉强度的95%; b)钢丝镦头抗拔强度不得低于钢丝抗拉强度的98% 检验数量:对挤压锚具,每批(1000个以内)抽查5%,且不少于5件:对压花锚,每批(1000个 以内)抽查3件:对钢丝镦头强度,每批(1000个以内)抽查6个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试验报告。 4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安装前,应擦拭干净,需要在锚固构件上涂抹介质以改善锚固性能时, 主锚具安装时涂抹。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5预应力筋张拉前,管道要采取防护措施,对安装完毕未立即张拉的预应力筋要采取保护措施保 其张拉性能。 6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应调整两端长度,使之满足张拉操作需要,对预应力筋外露部分应进行临 方护。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应在锚具安装时涂抹。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2.5预应力筋张拉前,管道要采取防护措施,对安装完毕未立即张拉的预应力筋要采取保护措施保 正其张拉性能。 2.2.6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应调整两端长度,使之满足张拉操作需要,对预应力筋外露部分应进行临 时防护。 检验数量:全部。 给验方法。观究、尽量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0插应力张粒及检测份备

    10.1预应力张拉控制设备进场验收及标定

    0.1.1预应力张拉设备的进 的规定。

    10.1.1预应力张拉设备的进场验收及标定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DB45/T15502017

    10.1.3张拉时采用油压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作为测力计的,油压传感器必须和泵站系统配套整体标 定,压力传感器可单独标定,张拉过程中应满足标定时的安装条件, 10.1.4所有张拉设备在第一次张拉前均应进行标定。 10.1.5张拉设备在长期不使用、标定时间超过半年、张拉超过300次、在使用中出现反常现象或千斤 顶检修后,均应重新标定。 10.1.6油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标定时间应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对测力元件标定周期的规定进行。 10.1.7张拉千斤项的额定张拉力宜为所需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 10.1.8宜优先选用具有校核功能的智能张拉跟踪控制系统:

    12.1.1预应力张拉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构件、铺垫板进行检验,构件尺寸、外观和锚垫板位置应符合设 计和相关标准要求。 12.1.2预应力张拉设备和孔道压浆设备应有清晰的型号和编号,除应保证正常使用以外,宜配置备用 设备。 2.1.3施工过程中出现滑丝、断丝、夹片破裂、锚垫板变位破裂、千斤顶漏油、压力表不回零等问题 时,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 12.1.4对于夹片式、锥塞式锚具,在张拉、锚固过程中或锚固完成以后,不得大力敲击或震动。 12.1.5应具有经审批的预应力张拉专项施工方案,需要变更的方案在变更后应再经审批。

    DB45/T15502017

    表4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续)

    1.2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在48h 值稳压结束的时间,不

    过压浆料的初凝时间。压浆时排气管、排浆管和排水管应有压浆料溢出后方可封闭,并稳压5min后再 补压,孔道内压浆料应饱满、密实。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孔道压浆与张拉施工记录。 13.1.3压浆料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压浆料的抗压强度等级应不低于50 MPa。移动混凝土构件时压浆料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压浆料的抗压强度不 应低于设计强度的90%。 检验数量:见附录G。

    DB45/T1550—2017 检验方法:检查压浆料配合比报告,抗压强度报告。

    13.2.1预应力管道,特别是30m以上长大管道压浆宜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

    13.2.3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对构件采取保温措施。当环境 温度高于35C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一次。 检验方法:检孔道压浆施工记录

    13.2.3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 温度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孔道压浆施工记录。

    享度不得小 于20mm,当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中时,保护层应适当加厚。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相应结 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 6 对突出式锚固端,锚具表面距混凝土边缘不得小于50mm: c)封锚混凝土内应配置1~2片钢筋网,并应与预留锚固钢筋绑扎牢固

    14.1张拉跟踪控制精度

    预应力张拉时应进行跟踪控制, 其控制精度应满足: a)多顶张拉同步性控制精度为土2%: b)张拉控制应力精度为土1.5%: c)张拉至控制应力后,应保证足够的持荷时间。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张拉千斤顶、油压表或专用检测仪

    14.2预应力筋断丝、滑移限制

    预应力筋断丝、滑移限制、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预应力筋断丝、滑移限制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14.4预应力筋多余部分切割

    DB45/T15502017

    切割预应力筋多余部分应在预应力张拉锚固 行,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 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30。严禁使用电弧切割或气割。 检验数量:检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束。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检验数量:检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束。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15施工质量验收 15.1一般规定 15.1.1预应力检测验收设备必须进行自身精度和检测精度认证,可参照附录实施,对张拉完毕的预 应力构件,必须实施首件工程检测验证, 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15.1.2预应力张拉施工完毕,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经处理并达到设计要求的,方可进行验 。张拉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JTG/TF50等相关规范的要求。 15.1.3应以“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为原则,客观公正的对张拉施工质量进行 验收评估。 15.1.4张拉施工分项程验收应符合以下规定: 根据材料类别可划分为预应力筋波纹管和锚具等检验批,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均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和本规程的规定: b) 根据施工工艺流程可划分为制作及安装、张拉、封锚三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的质量验收都应 通过项目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的书面确认。 15.1.5 张拉施工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后张法管道安装位置偏差、摩阻大小及张拉控制精度等合格率不得低于90%; b)有效预应力、有效拉力大小和不均匀度合格率不得低于90%。

    15. 2. 1首件验收

    15.2.1.1建设、监理单位应联合对首件工程的预应力管道安装、锚下混凝土密实性、穿束、张拉、压 浆、起拱量测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旁站和检查:在工后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锚下有效预应力、预 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进行检测。 15.2.1.2在首件工程检测完成后,监理单位应组织召开由建设、监理、监督单位(必要时)等单位参 加的“首件验收评审会议”,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总结,并完善施工方案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15. 2.2质量标准

    15.2.2.1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各项目的控制要求和允许偏差列于表6~表11。

    2.2.1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各项目的控制要求和允许偏差列于表6~表11。 2.2.2一般项目应符合表6~表8要求

    DB45/T15502017

    DB45/T15502017

    B.1 培训和考核目标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预应力施工技术培训与考核大纲

    通过系统培训和考核把桥染施工从业, 发能的预应力施工专业人员,能够熟 练掌握、正确运用和执行技术规范、施工程序和质量要求,进而使预应力精细化施工理念落实到每一 个环节、每一位建设者,实现预应力施工标准化、规范化,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B.2.1针对性原则:针对自前从事公路桥梁施工或即将进场从事桥梁施工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现状, 制定培训计划和确定考核内容、考核目标,施工从业人员通过培训考核成为施工专业人员。 B.2.2实用性原则:培训和考核与现场预应力施工实际操作相吻合,以规范宣贯和现场实训为主。突 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在解决操作技能,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效果。 B.2.3持续性原则:培训和考核制度化、常态化,对于已通过考核上岗的专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 并不断掌握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工程应用

    B. 3培训、考核对象与条件

    B.4 培训、考核内容与形式

    3.4.1.1培训内容包括2个模块:《预应力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含基本原理、材料、设备、工艺、 规范、安全等方面)和《预应力施工操作技能实训学习》(含预应力筋铺放、张拉、压浆的施工工艺操 作学习)。 B.4.1.2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操作技能考核。预应力施工从业人员应通过现场操作技 能考核才能获得从事预应力施工的岗位资格。预应力施工管理人员(包括监理工程师)必须通过理论知 识考核,才能从事预应力施工管理工作

    B.4.2培训、考核地点

    初期利用大型工程项目预应力施工现场开展集中培训并现场考核。条件成熟后在固定培训地点学习 考核。工程建设有关人员培训要求见表B.1。

    DB45/T15502017

    表B.1工程建设有关人员培训要求

    B.6.1.4预应力设备

    B.6.1.5预应力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熟悉先张法施 掌握后张法施工工序;掌握预应力筋的制作、管道安装、穿束、 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了解体外预应力施工

    B.6.1.6学习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熟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了解特殊检测技术。

    DB45/T15502017

    B.6.2预应力施工操作技能实训和考核大纲

    应力施工操作技能实训利

    由主持培训部门委托有关专家按本规程要求编写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C.1.2分项工程质量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C.2记录。

    表C.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C.1.3预应力张拉由专业张拉人员操作,由监理工程师组织人员进行全程跟踪验收,并按表C.3记录。

    表C.3预应力张拉跟踪记录表

    C.1.4锚下有效预应力质量由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检测人员进行验收,并按表C.4记录

    表C.4预应力张拉跟踪记录表

    4预应力张拉跟踪记录

    DB45/T15502017

    D.2.1在下料时,每束钢绞线应多下料40cm~50cm,并对多下料的部分,使用大力钳或螺 转钢绞线,使其散开,将散开的周边丝剥除,只保留中心丝。在剥除时,切伤害中心丝; 周边丝长度基本保持一致,并将中心丝的端部,使用角磨机倒楞磨边,避免穿束时伤及波纹

    DB45/T15502017

    D.2.2对钢绞线和锚具进行编号。把每根钢绞线的两端编上同样的号码,用透明胶带把写好的号码绑 在钢绞线的两端,同时对两端的锚具编号,一个是在绞线入口端(锥孔大端)编号,一个是在绞线出口 端(锥孔小端)编号,两端均按相同位置与顺序对应编号,编号写在锚具的外露面。 D.2.3将钢绞线按锚具编号对应穿孔,并将中心丝穿入具有与锚具相似位置孔的牵引螺塞,牵引螺塞 上各孔距略大于钢绞线直径。然后将每根中心丝头,墩头必须饱满,其直径应大于牵引螺塞孔的直径, 以满足整束穿束时拖动绞线平动的要求。镦头后的整束钢纹线通过牵引螺塞和螺旋套连接,牵引螺塞外 经和螺旋套内径相同,均带有丝口,打紧即可,螺旋套另一端由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 .2.4利用梳束板或锚具对钢绞线进行梳理,每梳理钢纹线长度约1m时,用扎丝把钢绞线扎紧,绑扎 时扎丝端头朝上,逐段绑扎直到把钢纹线梳理完单)。梳束完毕后,钢纹线端头(包括周边丝切割部分) 须用胶带缠绕保护,注意端头缠胶带前,应先用卷扬机牵引,使各绞线在锻头处长短一致,将纤维布(类 偏织带)从整束绞线的中心丝之间插入,然后沿绞线纵同方尚紧密继绕,外面再用透明胶带来回缠绕, 中心丝部分应绑扎20cm~25cm,未切割部分应绑扎30cm~40cm,绑扎时一定要做到紧、平、顺,防止 穿束过程中钢绞线端头散索以及周边丝端头伤害波纹管。此项步骤结束后,完成穿束前的梳编束工作, 其钢绞线梳编束示意图如图D.2。

    图D.2梳编束示意图

    D.2.5穿束时,将牵引螺塞与螺旋套连接,螺旋套另一端由主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另需一辅助卷 扬机吊起钢绞线以克服其重力。穿束时由主卷扬机缓慢牵引整束绞线平动完成穿束,牵入端(牵出端) 应保证整束进入(牵出)方向与波纹管轴线方向一致,若受场地限制可利用转向滑轮,也可增加卷扬机。 0.2.6穿束完毕后将穿入端钢丝绳、纤维布和胶带等去除,使绞线编号外露,将中间绞线套入锚具孔 内中间位置,上夹片,稍微顶紧,再将其它绞线分别套入对应的锚具孔内。旋动锚具使两端锚具各孔位 对中,完成梳编穿束工序。

    D.3工厂化预应力筋成品束

    E.1类型与主要性能指标

    DB45/T15502017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方法

    F.1.1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F.1.2错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要求与数量按本标准执行。 F.1.3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内容包括错下有效预应力的力值大小、同束不均度、同断面不均度等。 F.1.4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宜采用反拉法。 F.1.5 错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设备应满足测试精度:土1.5%FS。 F.1.6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须双标定,并在计量校准合格后方可用手现场检测。 F.1.7根据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确定锚下预应力范围,当检测出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在公差范围内,则 判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F.1.1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F.1.2错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要求与数量按本标准执行。 F.1.3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内容包括错下有效预应力的力值大小、同束不均度、同断面不均度等。 F.1.4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宜采用反拉法。 F.1.5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设备应满足测试精度:土1.5%FS。 F.1.6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须双标定,并在计量校准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检测。 F.1.7根据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确定锚下预应力范围,当检测出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在公差范围内,则 判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按下列步骤进行: a) 设备安装一一限位装置千斤顶泵站系统安装: b) 参数设置一一张拉控制应力及其对应的锚下有效预应力设置; C) 实施检测一一计算机对泵站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张拉,千斤顶咬紧钢绞线带动夹片沿轴线移动, 当夹片脱离锚杯时,计算机系统自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错下有效预应力 值。

    按下列步骤进行: a) 设备安装一一限位装置千斤顶泵站系统安装: b) 参数设置一一张拉控制应力及其对应的锚下有效预应力设置: 实施检测一一计算机对泵站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张拉,千斤顶咬紧钢绞线带动夹片沿轴线移 当夹片脱离锚杯时,计算机系统自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错下有效预应 值。

    DB45/T15502017

    H.1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计算方法

    医药标准附录H (规范性附录) 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计算方法

    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是同一束中各单根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偏差程度,其 计算方法如下:

    P—为同一束内的单根有效预应力。

    H.2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计算方法

    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是同一断面上同类、同批张拉的各束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的 邮政标准,其计算方法如下:

    U同截面——为锚下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 N—为同一束内的单根有效预应力平均值。

    ....
  • 桥梁工程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