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ZN 2019-1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施工技术指南

  • ZJ/ZN 2019-1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施工技术指南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2-1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2.3.1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内容和批复的施工技术方案,由施工单 位项目总工组织编制各项技术交底文件,主要内容宜包括: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施工工艺流程和要求,质量、安全、环保保证措施及安全应急预案,以及施工中 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等要求。 5.2.3.2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总工对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负责人、主要技术 人员、施工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监理工程师参加,交底过程形成书面记录

    5.2.3.1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内容和批复的施工技术方案,由施工单 位项目总工组织编制各项技术交底文件,主要内容宜包括: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5.2.3.1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内容和批复的施工技术方案,由施工直

    5.2.3.3班组施工人员应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班组技术交底 内容宜包括:各分项工程的首件试预制施工方法、施工工序与工艺管理要求及注 意事项、安全防控措施;关键工程的具体部位、构造尺寸、预理件、接缝构造、 预留孔洞的位置和规格;流水和交叉作业施工阶段划分或施工界面划分;支模方 法、拆模时间;钢筋的规格、品种、数量、焊接程序和施工要求;混凝土材料配 合比环境标准,构件的浇筑和养护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 5.2.3.4应建立班前会制度,每天上班前应向作业人员明确当日作业的相关技术 要求。

    5.2.4 预制场建设

    口工区分布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制厂选址宜避开临近城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区。 b)预制厂周边道路应满足涵洞预制所需的砂、石、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和 机械设备运输的需要。 c)本着合理、节约的原则,宜与桥梁梁板预制场合建,最大程度利用红线 范围内可利用的土地,降低工程成本。

    a)预制厂选址宜避开临近城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区 b)预制厂周边道路应满足涵洞预制所需的砂、石、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和 机械设备运输的需要。 c)本着合理、节约的原则,宜与桥梁梁板预制场合建,最大程度利用红线 范围内可利用的土地,降低工程成本。 5.2.4.2预制场规模和布置应结合预制构件数量、预制工期、养生及存储周期 并综合考虑生产、办公、生活的需求,按照《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 施细则(第一分册工地建设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规划,明确用地规模。 5.2.4.3模板数量配备应按照预制总量、预制工期、养生及存储周期、模板效率 等因素确定;养生及存储面积应按照养生及存储周期、模板效率、模板数量、用 地效率等因素确定。 5.2.4.4预制场布置应根据涵洞构件浇筑、养生、存储及运输需要进行统筹规划: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制厂应根据场地的平面形状、地貌特征、场地面积等进行合理布局。 平面布置应至少包括:管理及生活区、存料及配料区、混凝土拌和站、 钢筋加工区、构件预制区、构件储存区、构件出运通道、给排水及消防 系统、供电照明系统、场内道路、库房和车间、办公区和生活区等。

    5.2.4.2预制场规模和布置应结合预制构件数量、预制工期、养生及

    b)预制厂生产区应按照工艺流程分区布置,各区域之间应衔接紧凑,便于 形成流水作业条件。场内道路应满足施工车辆的通行需要,并有足够的 施工作业和活动空间。 c)预制生产线的平面布局、预制台座和储存台座的平面尺度应根据构件的 平面尺寸和预制、出运工艺和施工设备确定。 d)办公区和生活区布置,应满足人员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的要求,宜布 置在远离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车间、预制台座等噪音或粉尘污染较 大的区域,并应与预制场内的起重设备相隔一定的安全距离

    施工作业和活动空间。 c)预制生产线的平面布局、预制台座和储存台座的平面尺度应根据构件的 平面尺寸和预制、出运工艺和施工设备确定。 d)办公区和生活区布置,应满足人员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的要求,宜布 置在远离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车间、预制台座等噪音或粉尘污染较 大的区域,并应与预制场内的起重设备相隔一定的安全距离。 5.2.4.5预制场地基应根据地质条件和使用分区进行硬化处理,构件浇筑区、构 件存放区台座下地基应进行专门处理。预制台座基础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场 地基础应平整、坚实,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对于设置在软弱地基上的台座 应对台座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5.2.4.6涵洞构件的预制台座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且应保证其坚固、稳定、不沉陷;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在2m长度上平整度 的允许偏差应不超过2mm。

    5.2.4.5预制场地基应根据地质条件和使

    件存放区台座下地基应进行专门处理。预制台座基础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场 地基础应平整、坚实,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对于设置在软弱地基上的台座 应对台座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5.2.4.6涵洞构件的预制台座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且应保证其坚固、稳定、不沉陷;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在2m长度上平整度 的允许偏差应不超过2mm。

    件存放区台座下地基应进行专门处理。预制台座基础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场 地基础应平整、坚实,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对于设置在软弱地基上的台座, 应对台座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5.2.4.6涵洞构件的预制台座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且应保证其坚固、稳定、不沉陷;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在2m长度上平整度 的允许偏差应不超过2mm,

    5.2.4.7如采用工厂定制,工厂的预制场地应满足5.2.4.1~5.2.4.4条规

    5.2.5.1设备进厂与停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5.2.5.1设备进厂与停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a)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数量、型号规格应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的 要求,同时应外观整洁,状态良好。 b)现场各类机械设备的停放位置应根据预制场布置和施工使用频率进行合 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

    5.2.5.2设备安装调试和使用应符合下列

    a)所使用的自动喷淋装置、蒸养棚、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使用前应具有 检验合格证明,其安装调试、拆卸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 行。

    b)所使用的自动喷淋装置、起吊设备等机械设备,应在显著位置悬挂操作 规程牌,标明设备名称、型号、操作方法、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c)施工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清洗,并建立特种设备检修 维护台账,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正常,不应带病工作。 2.5.3原材料、半成品进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砂石料、水、钢筋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和JTG/TF5( 的相关规定。 b)应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原材料进场,存储材料数量宜不低于3个月的 生产需求,对进场材料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变质。 c)进场原材料除应检查其外观、标志、出厂质量证书和试验报告单外,尚 应由工地试验室进行抽样检验,抽检不合格的原材料清退出场,合格的 原材料应按报验程序完成报批手续,经监理单位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d)各类原材料进场后应按照材料性能和用途合理选择存放场地,堆放整齐 并设立标牌显示规格、产地、数量和检验状态等的指示牌,原材料质量 证明材料应齐全。

    5.2.6.1装配式涵洞预制实行首件试预制,首件试预制的对象包括各结构型式和 尺寸型号的预制构件,试预制数量不宜少于3个。 5.2.6.2首件试预制前,应完成相应的技术方案审批程序和所有施工准备工作 并提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的验收,包括施工文件、人员配置, 模板、模板底座、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等内容,验收合格后方可开 始试预制。监理单位应进行试预制工作的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2.6.3首件试预制验证的工艺内容包括混凝土配合比、钢筋加工和钢筋骨架绑 扎、模板安装精度、混凝土拌制、浇筑和振捣、混凝土蒸养工艺和时长、模板拆 除、养生、吊装搬运;验证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的可靠性、合理性,找出工料机 的最佳组合参数与相关工艺参数。

    5.2.6.4监理单位应组织对影响拼装质量的连接接缝(平接缝、铰接缝)构造进 行专项工艺评定,评定内容包括接缝尺寸和外观质量,施工单位应详细记录评定 过程中的操作程序和相关数据,监理单位应监督操作过程并及时纠正,必要时应 进行复核检验。 5.2.6.5在首件试预制构件完成后7天内,施工单位应进行书面总结,总结内容 应包括:试预制概况、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包括专项工艺评定)、施工实 施情况、各工序检测试验数据及相关报告、试预制构件质量评价、试预制施工中 存在的质量技术问题和改进措施、自评意见等,并以书面的形式报监理单位进行 审核认可。首件试预制评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正式预制生产。 5.2.6.6监理单位对首件试预制构件的评价意见分合格和不合格,合格预制构件 予以接收,不合格预制构件责令返工修复,不能修复的做报废处理。存在不合格 的预制构件,施工单位应对工艺进行改进,并按照本指南5.2.6条的要求,重新 进行试预制,直至全部合格为止。

    5.3.1涵洞预制构件用模板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定型组合钢模板,且应有足够的强 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便于安装和拆卸,

    3.2模板系统设计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各类型涵洞尺寸规格,考虑模板周转使用 通用性和耐久性;除应执行GB50214和JTG/TF50的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 列要求: a)模板系统设计应考虑模板拼装、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及模板拆除的便 利性,且方便整修。 b)宜采取“卧式”组合模块。顶板构件采用固定大型底模+两侧铰接缝端 模+环向两端侧模+顶部外侧模板组合而成;侧墙采用固定大型底模+单 侧铰接缝端模+撑角模板+环向两端侧模+顶部外侧模板组合而成, c)为方便模板的使用,宜将铰接缝处的端模板及侧墙底模与底座的连接设 计成铰链式连接,接缝处的侧模宜采用整体式可水平移动(水平移动幅 度5cm)式组合模板,模板间连接采用螺栓固定 d)模板底座采用具有足够刚度的型钢焊接,应安装在平整的预制台座上,

    5.3.3模板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模板及其配件应按批准的加工图加工,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大块钢模板加工中,组装前应对零部件的几何尺寸进行全面检查,合格 后方可进行组装,零部件的各种连接形式的焊缝应符合外观质量标准。 模板制作采用三维空间体系对槽口和铰接缝曲面进行准确定位。 d)模板进场时应逐个进行检验,除应符合JTG/TF50的相关规定外,其制 作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模板制作质量标准

    5.3.4模板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模板各构件尺寸和位置准确,模板与构件连接紧密,模板拼缝应严密, 不得出现漏浆现象,并保证接缝平整度。 b)应防止侧模板移位和凸出,基础侧模可在模板外设支撑固定。 C不 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设施。 d)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 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单位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模板超 过允许偏差变形值时,应及时纠正。 e)模板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5.3.5模板首次使用前和完成30件预制后,应检查其刚度和平整度,不满足要 求时应整修或更换;每次使用前都要仔细清除模板上粘附的灰尘、锈迹及水泥浆 等杂物。

    5.4.1.1装配式涵洞构件的钢筋应

    下料及加工的原因导致的钢筋尺寸出现的超出允许误差及保护层变小或钢筋安 放困难等现象。 5.4.1.2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使用前应调直、无局部弯折,并将表面的 油渍、锈蚀等杂质清除干净。 5.4.1.3钢筋及半成品应分类集中存放、保护,并采取防雨、防锈措施, 5.4.1.4钢筋端部的弯钩、箍筋的末端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JTG/TF50的有关 规定。 5.4.1.5钢筋的形状、尺寸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加工,且加工质量应符合JTG/T F50的相关规定

    5.4.2钢筋连接与安装

    5.4.2.1钢筋的材质、级别、直径、根数、间距等应符合设计的规定,钢筋骨架 应在胎架上进行安装、焊接,

    应在胎架上进行安装、焊接。

    5.4.2.2各预制构件的主要钢筋骨架全部采用先支模后批量加工的方法,应根据 图纸给出的尺寸用钢料焊接拼装出钢筋骨架的胎模,胎膜的结构尺寸与预制构件 模板相同,宜采用厚度3mm的钢板焊接拼装出钢筋骨架的胎模面板,采用钢筋 和角铁焊成底座,形成定型的钢筋骨架加工模型。胎膜面板上应根据设计的钢筋 数量和间距,宜采用2cm高度的定位桩完成纵横向钢筋安装就位,骨架的纵横 筋、箍筋、架立筋之间的焊接拼装应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点焊。 5.4.2.3预留孔洞位置、孔洞直径、成型方式均应统一规范。 5.4.2.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应采用成品高强砂浆垫块,垫块制作厚度不应出 现负误差,正误差应不大于1mm,垫块应分散布置,且不宜少于6个/m,保证 骨架定位和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规定,构件拐角处应适当加密;垫块应安放牢固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和紧密程度进行检查,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 过程中不发生移位。 5.4.2.5钢筋骨架吊点布设应配合骨架入模姿态,并采用专用吊具,防止吊装变 形。 5.4.2.6钢筋骨架加工完成后应及时从胎膜上吊运下来,存放至指定位置,并配

    5.4.2.5钢筋骨架吊点布设应配合骨架入模姿态,并采用专用吊具,防止吊装变 形。 5.4.2.6钢筋骨架加工完成后应及时从胎膜上吊运下来,存放至指定位置,并配 备标识牌。

    5.4.2.7钢筋的安装质量应符合本指南7.2节的有关规定。

    5.5混凝土拌制、浇筑与养生

    5.5.1混凝土配合比

    5.5.2.1混凝主拌合物配料应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粗集料、细集料中的含水量应 及时测定,并按实际测定值调整用水量、粗集料、细集料用量,禁止拌合物出机 后加水。

    5.5.3.1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吊斗,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28℃;混凝土应从低 处向高处分层浇筑,分层浇筑的厚度不宜超过150mm;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 行,不得停顿,浇筑时应同步安装活动封堵构件。 5.5.3.2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时 与侧模间距应保持50mm~100mm,插入深度宜为50mm~100mm,不得漏振和过 振。

    a)脱模时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未规定时,混凝 土的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b)月 脱模或移动构件时,均应防止预制构件棱角和接缝等部位碰撞损伤。 c)预制构件脱模后应及时进行检查验收。

    5.6.4预制构件存放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单层或多层叠 放方式存放,叠放不宜超过3层;采用多层叠放时,应对预制构件受力及地基承 载力进行验算,

    5.6.5预制构件存放应采用3点支撑,支撑垫块宜选用枕木、橡胶板等对预制格

    5.6.5预制构件存放应采用3点支撑,支撑垫块

    6.1.1装配式涵洞现场安装施工流程,见图3。

    6.1.1装配式涵洞现场安装施工流程,见图3。

    图3装配式涵洞现场安装施工流程

    6.1.2装配式涵洞安装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技术准备、测量放样和首件施工 认可等。上述准备工作均应经监理单位验收认可后方可进行正式安装施工。 6.1.3地基处理。对于施工装配式涵洞的场地,进行基坑开挖,采用台阶开挖的 方式挖至设计基底高程,并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如果发现不合格,应进行必 要的基底处理,直到满足设计基底承载力要求,然后进行基础垫层施工。 6.1.4涵洞主体安装。对现场浇筑的基底进行平整度检查,如平整度不合格进行 必要的调整找平。先安装涵洞的两侧墙,稳定安放后进行顶板的定位拼装,所有 涵洞主体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拼装质量检查,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进行吊装调 整,确保涵洞的设计线形和安装质量,然后现浇涵洞混凝土底板,最后进行接缝 连接处理。 6.1.5装配式涵洞洞口可采用预制洞口安装和现浇洞口两种方式进行,主要施工 工艺如下: a)预制洞口安装。先将预制洞口的翼墙构件与基座的连接,并安装端墙预 制构件,安装完成后对装配式洞口的连接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 进行调整,再浇筑洞口接缝混凝土,与涵洞主体形成整体,最后进行回 填土分层施筑。 b)现浇洞口施工。钢筋在加工棚加工后,运送至现场绑扎成型,钢筋规格 型号及尺寸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安装应根据钢筋骨架构造确定安装

    6.2.1.1装配式涵洞安装施工前,应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安装技术交底,并根据设 计文件进行现场勘查,核对现场位置、坐标和高程,确认安装涵洞的构件型号和 节段数量;当设计文件与现场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需要变更时,应及时办理设计 变更手续。

    6.2.1.2根据作业环境调查情况,选用合适的吊装机械,针对运输、架设作业范 围内的障碍物、高压输电(塔)线路等应采取避让措施。 6.2.1.3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涵洞安装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 组织、安装技术、吊装工艺,以及安装质量和安全管控措施等内容。

    6.2.2 测量与放样

    5.2.2.1每道涵洞工程的附近应理设平面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各1个,可与路基 工程共用,但直线距离不应超过200m, 6.2.2.2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对涵洞平面轴线进行放样,并提交监理单位进行 复核,确定开挖边线和开挖深度。 6.2.2.3待涵洞基础开挖完成后,应再次进行测量放样,精确确定涵洞平面轴线,

    6.2.3.1装配式涵洞的首件试安装实行认可制,首件试安装工程范围包括涵洞安 装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涵洞主体安装、底板施工、洞口施工、填土施工等分项工 程。 6.2.3.2首件试安装工程开始前应完成相应技术方案的审批程序,监理单位应进 行首件工程的全过程旁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2.3.3首件试安装工程完成后7天内,施工单位应对首件工程进行书面总结 总结内容包括首件工程概况、施工组织、安装技术方案、吊装工艺、操作方法、 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缺陷分析及采取的整改措施、检测数据、遇到的突发 情况和解决方案、主要的施工管理人员和质量责任人等。首件工程评价经监理单 位审核、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批量施工。 6.2.3.4监理单位对首件试安装工程按照本指南的第7章要求进行质量验收与 评定,评定结论分合格和不合格,合格工程予以接收,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再报验 收

    评定,评定结论分合格和不合格,合格工程予以接收,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再报验 收。

    6. 3. 1 方案编制

    6.3.1.1地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 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效 果等情况;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核对场地地质情况,并按照设计文件对涵洞 地基处理要求编制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6.3.1.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 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 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6.3.1.3根据涵洞地基承载力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编制的地基处理施 工方案进行核查确定,明确处理方法、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指 标。

    6.3.2.1对开挖基槽方式,基槽顺路线方向底宽每边应比结构宽3m,开挖坡面 坡度宜为1:1~1:1.5。为加强填土材料与坡面的连接,应做成阶梯形坡面。 6.3.2.2对于半填半挖区,应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2%~4%的反向 台阶,台阶宽度2.0m~3.0m,见图4,并对台阶进行填筑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 保证填挖交界面具有良好整体性

    6.3.3地基承载力检验

    6.3.3.1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6.3.3.1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6.3.3.2地基在承载结构及填土材料时沉降量不应大于5mm,地基应对整个结 构保持均匀的承载力。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基地,应对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 理的范围应宽出基础之外不小于0.5m。

    6. 3. 4 处理要求

    6.3.4.1在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因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设计方案因故 不能实施,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或优化,经监理单位审核, 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6.3.4.2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或采用特殊处理方法,应制定相应的施工 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 行承载力和变形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

    6.3.4.3软弱地基处理宜采用换填垫层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垫层厚度不宜小于0.5m,且不宜大于3m;垫层材料可采用中砂、粗砂, 砂砾和碎石,其中黏粒含量不应大于5%,粉粒含量不应大于25% b)不均匀地基应在开挖后,应以粒径30mm~50mm的优质砂石及砾石等置 换、夯实;垫层置换砂砾石粒径以不大于50mm为宜。 c)换填后的基坑可采用强夯法或冲压式压路机压实,压实度应不小于96% 6.3.4.4半填半挖区地基处理应符合如下要求: a)填土应从最低标高处从下往上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严格处理横向、 纵向、原地面等结合界面,确保地基的整体性,填筑过程中及时清理边 坡外的松土、弃土。 b)对于一般重型压实机械无法到达的狭窄场地,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 振动夯进行压实。

    6.3.5.1混凝土垫层施工时,应注意纵向线形的平顺和构件就位点高程的准确。 混凝土垫层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厚度;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 平整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3mm。

    6.3.5.2混凝土垫层、截水墙及翼墙基座可同时施工。

    6.3.5.2混凝土垫层、截水墙及翼墙基座可同时施工。

    6.4.1垫层平整度检查

    6.4.1.1在涵洞主体拼装前,应清理垫层顶面杂物,设置垫层顶面拼装基准线、 起始点。 6.4.1.2拼装基准线、起始点放样前应对垫层平整度进行检查,检查频率和检查 方法应符合本指南表11的规定

    6.4.1.1在涵洞主体拼装前,应清理垫层顶面杂物,设置垫层顶面拼装基准线、 起始

    6.4.1.2拼装基准线、起始点放样前应对垫层平整度进行检查,检查频率和检查 方法应符合本指南表11的规定

    6.4.2构件吊装和运输

    6.4.2.1涵洞安装施工前,应对预制构件型号、尺寸、数量进行确认,预制构件 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6.4.2.2应采用首件验证批准的吊具及起重设备,并按照首件验证的吊装工艺与 操作方法吊运构件。 6.4.2.3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吊具及构 件重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吊索与构件水平夹角应不小于45°。 6.4.2.4预制构件起吊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预制构件吊运前,应对运输车辆、吊车、吊绳、吊具进行全面检查,确 保机械设备的完好。 b)吊装作业由专人指挥,经常检查、维护龙门吊的限位、限载装置及配电 系统确保设备的完好。 c)预制构件吊装时,吊车作业半径内不得有作业人员逗留,安装作业人员 不得停留在待安装的管节内部。 d)吊车安装驾驶员应持证上岗,宜选择驾龄较长、操作水平较高的操作人

    6.4.2.1涵洞安装施工前,应对预制构件型号、尺寸、数量进行确认,预制构件 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6.4.2.2应采用首件验证批准的吊具及起重设备,并按照首件验证的吊装工艺与 操作方法吊运构件。 6.4.2.3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吊具及构 件重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吊索与构件水平夹角应不小于45°。 6.4.2.4预制构件起吊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预制构件吊运前,应对运输车辆、吊车、吊绳、吊具进行全面检查,确 保机械设备的完好。 b)吊装作业由专人指挥,经常检查、维护龙门吊的限位、限载装置及配电 系统确保设备的完好。 c)预制构件吊装时,吊车作业半径内不得有作业人员逗留,安装作业人员 不得停留在待安装的管节内部。 d)吊车安装驾驶员应持证上岗,宜选择驾龄较长、操作水平较高的操作人 员

    4.2.5预制构件运输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预制构件运输时,预制构件的混凝主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未规 定时,应不低于预制构件设计强度等级值的90%。

    b)对运输便道进行修整,消除坑洞、高坡防止车辆行驶时产生较大晃动, 对便道转弯半径较小处增加便道宽度,以满足车辆运输要求。 c)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固定、缓冲措施,以防止损伤构件 可采用钢丝绳绑扎,各预制构件接触部位采用方木或木板隔离、缓冲, 边角位置可采用包裹措施加强防护,防止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损伤, 确保预制构件运输的通畅、安全、低成本。 d)装运时,运输车上支垫预制构件的位置及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外露面 要遮挡,以防损坏预制构件或预制构件外露面被污染

    6.4.3涵洞构件安装

    6.4.3.1主体拼装时,同一种构件拼装宜按一端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对于纵向坡 度大于2%的涵洞结构,宜根据高程由低往高方向进行拼装。

    6.4.3.1主体拼装时,同一种构件拼装宜按一端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对

    6.4.3.2管形涵洞与箱形涵洞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形和箱形涵洞主体拼装应按先安装侧墙,再安装顶板,最后浇筑底板 的顺序进行。 b)侧墙拼装时,底座与垫层应密贴,纵向拼接应平顺,横向位置和相对距 离应适时检查、调整。 c)顶板拼装时,侧墙凹槽内应预涂水泥砂浆填塞铰缝内部。 4.3.3拱形涵洞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拱形涵洞应按照先施工底板后安装拱身的顺序进行; b)拱身安装前现浇底板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天,底板混凝土强度 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90%。 拱身节段应保持纵向平顺连接,拱身与底板铰接缝应预涂水泥砂浆填塞。

    a)拱形涵洞应按照先施工底板后安装拱身的顺序进行: b)拱身安装前现浇底板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天,底板混凝土强度 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90%。 c)拱身节段应保持纵向平顺连接,拱身与底板铰接缝应预涂水泥砂浆填塞。

    6.4.4安装连接检查

    6.4.4.1各类接缝处理前应对拼装预制构件的各类接缝连接进行检查

    5.4.4.1各类接缝处理前应对拼装预制构件的各类接缝连接进行检查,纵向相 节段的安装环间隙和内轮廓线错台应满足本指南表12的规定

    6.4.5接缝处理与底板施工

    6.4.5.1底板整体现浇时,应注意断开沉降缝处的钢筋和混凝

    a)平接缝、沉降缝内部空隙应填塞沥青麻絮。 b)平接缝、沉降缝应按涵洞内勾浅凹缝、涵洞外勾平缝的方式,采用水泥 砂浆或环氧砂浆等进行填塞。 c)铰接缝内部应进行检查,出现空隙应以水泥砂浆或沥青麻絮等进行填塞 d)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对各类接缝进行防水处理时,应沿各类接缝 先涂刷一层宽度不小于250mm的热沥青,再粘贴宽度不小于200mm的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e)底板浇筑时应同步施工面板前端的截水墙。

    6.4.6涵洞主体安装质量应符合本指南7.6节的规定,底板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指 南7.7节的规定。

    6.5洞口及回填土施工

    6.5.1现浇洞口施工

    6.5.1.1 模板安装

    现浇洞口模板安装除应符合本指南5.3节和JTG/TF5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 符合下列要求: a)为保证涵洞洞口表面平整光滑、密实、颜色一致,宜采用单块面积大于 2m?的整体钢模板, b)模板安装应严格控制其平面位置、竖直度。

    6.5.1.2钢筋连接

    现浇洞口钢筋连接应符合本指南5.4节和JTG/TF50的有关规定

    6. 5. 1. 3 混凝土浇筑

    现浇洞口混疑主浇筑除应符合JTG/TF5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 b)现浇洞口混凝土浇筑和振要求应参照本指南5.5.3条的规定执行

    6.5.1.4 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6.5.1.5现浇洞口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指南7.8.1条的规定。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6.5.2 预制洞口安装

    顶制洞口安装除按6.2.3条做好首件试安装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6.5.2.1构件到场检查

    洞口预制构件的到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应不低于 预制构件设计强度等级值的90%。 b)到场后,应按本指南7.3节的规定对洞口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进行检 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c)拼装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核对洞口构件编号、外形尺寸(型 号)、数量和拼装方向,确认无误后方可安装,

    6. 5. 2. 2 预制构件安

    洞口预制构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洞口拼装在涵洞主体拼装、底板浇筑后进行安全标准,洞口拼装前,应清理垫 层顶面,设置拼装基准线、起始点。 b)洞口拼装应由洞身端部向外进行,按先施工端墙或帽梁,再施工基座 洞口面板和翼墙的顺序进行,预制构件间应密贴, c)翼墙与基座处的间隙应灌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基座的 混凝士强度。

    6.5.2.3安装连接检查

    各类接缝处理前应对各拼装预制构件的连接接缝进行检查,各项检查项目应 符合本指南7.8.2条的规定,对于不满足要求的预制构件应进行调整

    6.5.2.4接缝连接处

    洞口安装的各类接缝施工应符合本指南6.4.5条的规定。

    6.5.2.5预制洞口安装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指南7.8.2条的规定,

    6.5.2.5预制洞口安装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指南7.8.2条的规定灌溉水质标准

    6.5.3.1回填土施工应在洞口现浇混凝土及勾缝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 的90%后进行,或预制洞口安装接缝处理完毕且勾缝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 值的90%后进行。 6.5.3.2洞身周边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洞身两侧应分层对称回填,均衡碾 玉,各层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大于20cm,压实度应符合本指南表16的规定。 6.5.3.3侧墙撑脚区回填时,可采用高密度砂用水压实。 6.5.3.4侧墙区回填时,侧面0.5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压实设备的运 行方向应与结构轴线平行。 6.5.3.5涵洞顶板上方回填时,厚度小于0.5m范围应采用静压设备压实,压实 设备的运行方向应与结构轴线垂直;不应通过重型设备及局部堆放重物或弃方 6.5.3.6回填土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指南7.9节的规定

    6.5.3.6回填土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指南7.9节的规定。

    ....
  • 钢筋工程
  • 相关专题: 混凝土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