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B04-20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 JTG B04-20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3-08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1.1公路选线应体现以人为本,路线方案应征求沿线公众和地方政府意见,开结合 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等规划性文件,通过统筹规划、合理选线,促进沿线经济发 展,满足沿线人员便利、安全、舒适出行的需求,实现对沿线社会环境的积极保护。

    4.1.2公路设计应调查、收集公路沿线行政区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迹、 主态与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等社会环境现状,通过综合分析、论证提出社会环境保护目 标及保护方案。

    4.2.1公路路线走廊方案选择,应调查当地土地资源情况装修标准规范范本,进行分类研究,将土地占 况作为路线走廊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尽量减少占用耕地,注意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 要经济作物区。

    4.2.2公路选线应全面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按照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

    等不同种类分别统计总体指标和单项指标等用地指标,遵照节约用地和集约利用土地的 原则,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当地基本农田实际,少占或不占耕地,通过充分比选确定路线 位置。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以乡为单位调查统计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的数量,根据当地人均占地指标估算占地后的失地人数,作为路线走廊带方案比选的指标 之; 2初步设计阶段应以村为单位调查统计各类用地的数量,公路用地的总体指标和单 项指标应满足《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要求: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计算统计为节约土地设置的结构物数量,确定征用土地的数量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ITCB04..2010

    和公路用地的单项指标以及土地复垦与利用情况

    4.2.3公路设计应合理选用技术指标,降低路基高度,农田地区宜设置挡墙、护坡、护 脚等防护设施,节约用地。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走廊带的选择应调查统计高路堤、深路堑路段和支挡防 护设施的数量; 2初步设计阶段应对采用高路堤、深路堑路段和支挡防护设施与路基进行多方案比 选,把节约土地作为方案取舍的重要指标;当路堤高度大于20m时,宜采用桥梁方案;当 挖方路中深度大于30m或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6倍的路基宽度值时,宜采用隧道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路线线位优化,确定公路防护工程的结构类型和尺寸,计 算统计为少占士地而增设的支挡防护工程的数量。

    4.2.4路基断面形式和防护设施应结合自然地形、土地状况和工程地质特

    择,科学确定公路用地规模,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应论证确定公路路基横断面、中央分隔带、硬路肩、护坡道的宽度: 2应论证确定公路缓边坡的设置条件及边坡坡率,并统计放缓边坡占用的土地

    4.2.5公路工程应结合土地利用规划,重视土石方调配,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 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及取、弃土方式;减少施工和取土坑、弃土场用地;严禁占用基本农 田取、弃土。

    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及取、弃土方式;减少施工和取土坑、弃土场用地;严禁占用基本农 田取、弃土。 4.2.6有条件时宜利用弃方造地以备复垦,或利用弃方造地供作工程设施用地。 4.2.7土源缺乏或工程需要时,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优先考虑采用工业矿渣 次(填)砂或粉煤灰等填料填筑路堤,减少取土占地。 4.2.8施工临时用地应尽量在路线走廊中公路用地范围内布设,结合公路永久用地统 等安排;有条件时,设计中应明确临时用地的恢复方案。

    4.2.9公路工程征用土地宜利用非耕地和废弃地,少占耕地,保护土地资源,

    4.3.1公路选线应与当地的农田水利排灌系统、人T蓄防洪设施的布局与规划相互 办调

    4.3.2路线不宜压占干渠、支渠:压占时应采取工程措施、保持原过水断面面积。跨

    干渠、支渠的桥涵,不宜压缩渠道过水断面。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调查统计公路压占干渠、支渠的数量; 2初步设计阶段应计算统计公路压占于渠、支渠的数量和应采取的处置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具体落实公路压占干渠、支渠的相关措施,恢复农田水利、人工 蓄行洪设施的功能 4.3.3对排灌设施进行合并、调整或改移设计时,不得影响其原有的排灌功能与要求 4.3.4公路与已建铁路、航道、电力、电信和输油(气)管道等设施发生交叉或并行时 应注意各种设施的保通措施。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走廊带通道内的公路与铁路、航道、电力、电信和输 油(气)管道等设施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交叉或并行的情况,论证走廊选择的合 理性; 2初步设计阶段应分析公路与铁路、航道、电力、电信和输油(气)管道等设施发生 交叉或并行的情况,提出应采取的保通处置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公路与铁路、航道、电力、电信和输油(气)管道等设施发 生交叉或并行时的拆迁工程数量,落实各种设施的保通措施

    十渠、支渠的桥涵,不宜压缩渠道过水断面。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调查统计公路压占干渠、支渠的数量; 2初步设计阶段应计算统计公路压占于渠、支渠的数量和应采取的处置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具体落实公路压占干渠、支渠的相关措施,恢复农田水利 紫德洲语饰的功能

    4.4.1选定路线方案时,宜绕避村镇和敏感建筑物,避免大规模拆迁生产)矿或 水利、电力等设施:无法绕避时,应作保护与拆迁等多方案比较

    4.4.2对公路沿线两侧必须拆迁的建筑物应进行调查统计,分类登记造册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将工程拆迁的类型和数量作为路线走廊带选择的 依据; 2 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确定工程拆迁和环保拆迁的工程数量,提出宜采取的安置 方案; 3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拆迁建筑物的数量;拆迁生产厂矿、水利、电力等设施,宜 提出拆迁方案意向性协议

    4公路拆迁与安置应作多方调查研究,可征求当地民众与政府意见,结合乡镇建 1考虑采取异地集中安置与就地分散安置等不同方案的影响

    4.5.1公路选线应注意调查居民聚集区、学校、矿等的分布位置,了解人群流向,根 居公路等级设置必要的横向通行设施,满足人们出行需要,

    立置、规模与结构形式;对于多路合并后设置的通道,应增设必要的连接道。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调查统计横向通行构造物的数量; 2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确定路线交叉和横向通行构造物的位置、形式、主要尺寸,并 仑证出行与安全影响;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路线交叉和横向通行构造物的位置、结构形式和工程 数量。

    4.5.3通道内的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积水对安全通行的影响;位于居民聚集区的跨线 乔应设置防落物设施

    4.5.4公路通过农田区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横向通行构造物形式与间距,并与 机耕道等农田基本设施相协调

    区时,应考虑放牧转场的需要,并设置必要

    4.6.1应充分收集公路沿线风景区等资料,并根据风景区的位置和保护级别合理选择 络线方案。应优先选择避让方案;无法避让时,路线方案应征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对可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应考虑其与公路的连通性

    4.6.2应调查收集公路沿线文物分布情况,并根据文物保护区的位置和保护级别合理 选择路线方案。公路应绕避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 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省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无法绕避时,设计方案应根据文物保护的 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文物普查,确定文物保护区的位置和保护级别; 2初步设计阶段应避让不可移动的法定保护文物,合理确定路线方案与相应的 策;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对有冲突的不可移动文物选择进行挖掘、异地恢复或拆除 等措施及租应的工程预凳

    4.6.4服务区、停车区等沿线设施选址宜考虑充分利用自然或人文景点,建( 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高速公路宜考虑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点,方便沿线居民 也可结合服务区等区域或独立设置观景台等休息设施。普通公路宜因地制宜设 息设施及观景台等设施,方便驾乘人员休息

    4.6.5大型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洞口等大型构造物应考虑美学效果,其形式、布局 等宜与当地环境协调,创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

    5.1.1公路设计应调查公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研究当地野生动、植物习性 及生长演替规律;对湿地、沙漠、戈壁、高寒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地区,应论证确定生态环境 保护原则。

    5.1.2当公路对生态环境中的保护对象产生影响时,应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 户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5.2生物及其栖境的保护

    5.2.1公路中心线距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边缘不宜小于100m。当公 路必须进入自然保护区时,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砍伐公路用地范围之外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林木。 1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调查占用林地的类型和规模: 2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确定林木的砍伐数量和种类;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分别计算统计林木的欲伐数量和种类,对用地范围内可移植或 保留的林木应分类统计数量

    5.2.4公路应尽可能绕避法定保护湿地;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影响范围小的

    2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确定重点保护动物类别及其横向过路通道的数量和结构 形式;

    5.3水资源、自然水流形态的保护

    5.3.1公路设计应调查和收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分布,开 周查影响水体的环境功能。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调查公路拟跨越水体的数量; 2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确定公路拟跨越水体的数量和环境功能及应采取的保护 猎施;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公路拟跨越水体的数量、类别和位置,落实保护措施及其 工程数量。

    5.3.1公路设计应调查和收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分布,开 周查影响水体的环境功能。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调查公路拟跨越水体的数量; 2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确定公路拟跨越水体的数量和环境功能及应采取的保护 施;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公路拟跨越水体的数量、类别和位置,落实保护措施及其 厂程数量。 5.3.2路面径流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体和养殖水体。 5.3.3公路不得占用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体;当路基边缘距饮用水体小于100m、距 离养殖水体小于20m时,应采取绿化带或其他隔离防护措施 5.3.4公路在湖泊、水库、湿地等地表径流汇水区通过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公路对地表 经流的阻隔 5.3.5公路经过瀑布上游、温泉区等特殊水体时,应采取有效工程措施进行保护。 5.3.6在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不得设置污染地下水源的渗水构造物。 5.3.7对自然水流形态应进行保护,做到不淤、不堵、不留工程隐患。 1公路通过山谷时,应根据山谷宽、深及汇水面积等选择通过方式,有条件时宜优先 采用桥梁跨越; 2对工程废方弃置应做出具体设计,对于临水域的弃渣场,要设置有效的拦挡措施 避免阻塞河道水流或造成水土流失

    5.3.2路面径流不得直接排人饮用水体和养殖水体

    6.1.1公路建设项目应主要防治下列环

    1.1公路建设项自应主要防治下列环境污染: 1公路交通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对声环境的污染; 2公路搅拌站(场)的烟尘和施工扬尘、沿线设施内锅炉排污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3公路沿线设施内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和工程废渣等对水环境的污染; 4施工中的废弃物对景观环境的污染

    6.1.2公路环境污染防治应主要针对以下环境敏感点

    声环境敏感点: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聚居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2 环境空气敏感点: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聚居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3 水环境敏感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有特殊要求的水体

    6.1.3公路环境污染防治设计应符合以下

    以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设计依据: Z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的防治目标,提出技术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 3 优先考虑调整线位,或利用地形、公路结构物减缓环境影响

    6.1.4特殊环境问题的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特殊环境问题的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以

    1公路到对交通振动、电磁辐射有特殊要求的环境敏感点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 和储存设施等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 2公路经过具有放射性污染源的区域时,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 规定。

    6.2.1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需要进行防治设计的声环境敏感点应 进行降噪综合防治设计,并提出分期实施方案

    特点进行工程费用与环境效益分析,综合比较确定。防治对策主要有: 调整公路线位; 利用工程弃方降噪; 3 建筑物设置隔声设施; 设置声屏障; 栽植绿化林带; 6 拆迁建筑物或调整其使用功能

    6.2.3结合工程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调整公路线位,减缓公路交通噪声影

    1线位调整的距离应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参考 的路边交通噪声级,按距离倍减量3.0~4.5dB计算; 2公路中心线距居民聚居区宜大于100m,距医院、疗养院、学校宜大于200m。

    6.2.7城镇、风景区附近或有景观要求的路段,宜采用绿化林带。绿化林带设计应符 合以下规定: 1绿化林带应结合自然环境、公路景观、水土保持规划等进行栽植; 2绿化林带宽度不宜小于10m,长度不应小于环境敏感点沿公路方向的长度,并根 居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枝繁叶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树种;乔、灌木应搭配密植,乔木高度不宜 低于7.0m.灌木不低于1.5m

    6.2.8拆迁建筑物或调整其使用功能可作为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比选方案

    6.2.8拆迁建筑物或调整其使用功能可作为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比选方案 一,应通过技术、经济比选和征求业主意见后确定

    6.2.9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对环境敏感点附近路段施工期间产生强噪声辐射的施 工机械作业时间、施工方式等做出规定,施工场界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限值》(GB12523)的规定

    6.3环境空气污染防治

    6.3.1公路宜结合景观绿化设计,选择有吸附或净化能力,且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 草木、灌木和乔木栽植绿化林带减轻空气污染。在用地许可时,可种植多层次的绿 带。

    .3.2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应符合以

    1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场站搅拌,其设备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现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政标准》(GB16297)的规定;搅拌场站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并应设置在 当地施工季节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2石灰、粉煤灰等路用粉状材料宜采用袋装、罐装方式运输,当采用散装方式运输时 应采取遮盖措施;该类材料的堆放应有遮盖或适时洒水措施以防止扬尘污染; 3混合料拌和宜采用集中拌和方式,拌和站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并 应设置在当地施工季节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4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考对施工路段及便道适时酒水,减轻扬尘污染

    6.3.3在公路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等沿线设施内安装的锅炉,锅炉选型、燃料种类及

    6.3.3在公路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等沿线设施内安装的锅炉,锅炉选型、燃料种类及 因肉高度应满足相关环境保护的要求,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应符合现行《锅炉大气污 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的规定

    6.4.2公路经过饮用水水源地及对水环境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水体时应符合以下

    6.4.3沿线设施污水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1沿线设施污水的处理及排放应根据受纳水体的功能确定; 2沿线设施污水用于农田灌溉时,应符合现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 ;当地下水理藏深度小于1.5m时,不应使用污水灌溉; 3当沿线设施污水用于回用时,其水质应满足现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 <水质》(GB/T18920)的要求

    6.4.5隧道施工排水、混凝土搅拌站排水及桥梁基础施工中的泥浆等施工废水应经 外理后排放。

    7.1.1公路工程应根据自然环境、用地条件,结合水土保持和景观要求,因地制宜进 录化设计。

    7.1.2公路工程应利用绿化缓解因修建公路给沿线带来的影响,有条件时应

    7.1.3公路绿化设计应根据车速与视点不断移动的特点,考虑动态视觉与心理效果, 做到尽量与周围景观、自然环境相协调。 1公路绿化应结合地形、地区的特点,尽量改善环境,协调景观,并注重服务区、管理 区、隧道洞口的绿化设计; 2以保护自然环境为目的的绿化设计,应充分结合地区特性、沿线条件进行; 3公路绿化不得遮挡交通标志。 7.1.4公路绿化常用物种应根据气候、土壤、防治污染的要求等立地条件和功能要求 进行选择。其要求如下: 1具有较强的抗污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2具有苗期生长快、根系发达、能迅速稳定边坡的能力; 3 易繁殖、移植和管理,抗病虫害能力强; 4 能与附近的植被和景观协调; 5 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景观效果; 尽量采用乡土物种。

    7.2.1公路绿化设计应按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等功能要求,全面分析、突出重点,合理 选择设计方案。

    7.2.2保护环境绿化应以降噪、防尘、防止水土流失和稳定边坡为重点。其要求如

    7.2.2保护环境绿化应以降噪、防尘、防止水土流失和稳定边坡为重点

    1位于风沙或多雪等地区的公路沿线,有条件时宜栽植防护林带; 2,公路从学校、医院、疗养院或居民聚居区等环境敏感点附近通过时,宜栽植绿化林 带防尘降噪;

    1在小半径竖曲线项部直平面线形左转弯的曲线路段,为诱导视线,宜在平曲线外 侧以行植方式栽植中树或高树; 2在隧道洞口外两端光线明暗变化段,宜栽植高大乔木进行过渡; 3在中央分隔带、主线与辅道或平行的铁路之间,可栽植常绿灌木、矮树等,以隔断 对向车流的眩光; 4在低填方且没有设护栏的路段或互通式立交出口端部,可栽植定宽度的密集灌 木或矮树,对驶出车辆进行缓冲保护; 5对公路沿线各种影响视觉景观的物体,宜栽植中低树进行遮蔽;有条件时,公路声 屏障宜采用攀缘植物予以绿化或遮蔽; 6在公路用地边缘的隔离栅内侧,宜栽植刺禽、常绿灌木及攀缘植物等,以防止人或 动物进入。

    1公路通过林地、果园时,除因影响视线、妨碍交通或砍伐后有利于获得视线景观者 外,应充分保留原有树木; 2公路通过草原和湿地时,应选择乡土物种进行绿化; 3公路绿化宜结合当地区域特征,分段栽植不同的树种,但应避免不同树种、不同高 度、不同冠形与色彩频繁变换而产生视觉景观的混乱: 4公路管理养护区、服务区、停车区和互通式立交等区域的绿化设计,应根据总体布 局,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7.2.5中央分隔带绿化应与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相适应。其要求如下: 1绿化植物种类应选择低矮缓生、抗逆性强、耐修剪的植物,有条件时应选择四季常 绿的植物; 2种植单元的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和公路等级合理确定; 3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或等于3m时,绿化植物宜采用规则式布置;中央分隔带宽 进士王3时绿化物含品用白然本车盟

    1绿化植物种类应选择低矮缓生、抗逆性强、耐修剪的植物,有条件时应选择四季常 绿的植物; 2种植单元的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和公路等级合理确定; 3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或等于3m时,绿化植物宜采用规则式布置;中央分隔带宽 度大于3m时,绿化植物宜采用自然式布置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CB04—2010】

    7.2.8取、弃土场的绿化应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当地自然地形相协调

    十综合考虑,有条件时优先进行复耕。其要求如下: 1公路视线之内的取、弃土场绿化,宜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要 求,选择相应的物种进行立体绿化; 2公路视线之外的取、弃土场绿化设计,可选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物种进行绿化, 重点防治水土流失。

    7.2.9公路用地范围内有特殊意义的植物宜子以保护

    8.1.1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应贯彻“水土保持工程与公路主体工程相结合,主体工 程与附属工程、临时工程并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8.1.2水土保持设施应合理布设,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8.1.3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应兼顾施工期和运营期,突出施工期,注重近期与远期 相结合。

    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8.2.1公路工程的桥梁导流设施、路基路面排水、路基防护、泥石流和滑坡防治、公路 录化、防风固沙和防洪等工程应充分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其设计重点在于: 1桥台形式和位置的选择不宜压缩河床断面,其导流设施应与河岸自然衔接; 2路基路面排水设施应系统完善,自成体系,宜远截远送,因势利导; 3路基防护、泥石流和滑坡防治等宜选择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多层防护与 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4公路绿化、防风固沙和防洪等工程宜乔灌草相结合,种植与养护并重,优先选择乡 土植物减少养护成本注重水士保持实效

    8.2.2应重视取弃场位置的选择。当取、弃士破坏了原有

    表自然坡度而形成裸露坡面时,应进行绿化或复垦。其要求如下: 1取土场宜选择在植被稀疏的丘陵、山包等荒地、荒坡,并应与当地政府协商,确定 取土范围和深度;弃土场宜选择在储量大、地形低的洼地,或不易受水流冲刷的荒沟、荒地 或低产田地,并分级填筑弃土; 2取土场宜远离建筑物、管线等生活生产设施,不应影响其安全;取土场可能蓄水或 集水时,其位置不应影响路基及周围坡体稳定;

    3不应在基本农田区、林地,以及可能导致地质灾害或路基病害的区域设置取、弃土 场;严禁在泥石流沟、滑坡体上缘等位置设置弃土场; 4取土场不宜设置在桥头引道两侧

    4取土场不宜设置在桥头引道两侧。 8.2.3应合理确定取土场的防护措施。对于取土场形成的裸露边坡,应结合工程防护 恢复植被;取土场坡脚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方,应采用工程护坡;当取土场边坡高度大于 4m,坡度大于1:1.5时,宜采取削坡开级措施。 8.2.4取土场的排水工程宜结合取土情况及时布设。其要求如下: 1当取土场裸露坡面易受到上游水流冲刷时,应在取土场坡顶以外设挡水土或截 水沟,拦截来水; 2受坡面集水冲刷的取土场,应根据地形在距最终开采边界以外设置截水沟,拦截 坡顶以上集水; 3位于山坡地的取土场,应在取土场中间平台和坡脚设排水沟,排除坡面径流; 4施工期应在取土场下游排水沟外侧设置临时拦渣带。 8.2.5取、弃土结束后,宜及时绿化、覆土造田或考虑其他综合利用。其整治要求 如下: 1取、弃土前,应先将表土集中堆存,待取、弃土结束后,再将表土予以利用; 2整治或复垦后的取、弃土场,宜根据其土地质量、灌溉条件、气候特征、生产功能及 规划情况等合理确定利用方向;农业用地般覆土30~55cm,林业用地20~45cm,牧业 用地15~25cm 维放位置充土性质预计充士高底等压

    8.2.5取、弃土结束后,宜及时绿化、覆土造田或考虑其他综合利用。其整治要 口下: 1取、弃土前,应先将表土集中堆存,待取、弃土结束后,再将表土予以利用; 2整治或复垦后的取、弃土场,宜根据其土地质量、灌溉条件、气候特征、生产功能 见划情况等合理确定利用方向;农业用地般覆土30~55cm,林业用地20~45cm, 月地15~25cm

    8.2.6弃土场的拦渣及护坡工程,应根据弃土堆放位置、弃土性质、预计弃土高度等因 素合理确定。其要求如下: 1弃土场坡面防护宜以植物防护为主; 2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时,应修建拦渣坝; 3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应修建挡渣墙。 8.2.7弃土场排水系统应根据弃土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结合沟渠、农田灌溉等 没施综合考虑设置,避免水流冲刷土体或改变地面径流条件引起农田、坡地的冲刷。位于 沟谷、坡地的弃土场,必须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当弃土场周围有汇流条件时,可采取截, 排水措施,将水流引出排泄

    地表层,进行复垦或绿化;生态环境脆弱或植被恢复困难地区,宜将原地表表层覆盖的植 被加以保护和利用; 2当施工期开挖路堑和填筑路堤的裸露边坡易产生水土流失时,应及时在施工中修 筑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工程,局部区域应根据需要设置拦挡设施、沉沙设施或有效 的覆盖设施: 3对于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和临时弃渣,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在基桩 钻孔位置附近宜设置沉沙池和临时排水沟排除池中积水,沉沙池可根据沉沙量设置单级 或多级;对于扩大基础开挖基坑产生的土石,应采用沙包临时拦挡,待完工后用于回填基 坑及平整场地,多余的废弃土石应运至弃土场; 4临时工程开挖边坡的上侧应设置截水沟,下侧应设置排水沟,防止水流冲刷造成 水土流失和对下游各类设施产生不利影响; 5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进行土地整治。

    公路环境保沪设计规范(ITGB042010

    .1公路景观总体设计应考虑公路景观的

    9.1.2公路景观设计应综合考虑路线、构造物、排水防护工程、绿化、沿线设施等各项 景观要素,协调路内景观与路外景观,使公路景观与沿线自然、人文景观和谐统一。 9.1.3根据工程及沿线区域环境特征或行政区划等,可将公路划分为若干景观设计 路段。 1在各景观设计路段中,可选择典型构造物和沿线有特色的景物作为设计重点;公 路景观设计应点、线、面兼顾,整体统,使公路与沿线环境景观相协调; 2各景观设计路段应充分结合工程和自然景观,特殊构造物宜具有一定的风格,且 与地域景观协调一致

    9.1.4公路上的各种人工构造物的造型与色彩,应考虑景观效果和使用

    4公路上的各种人工构造物的造型与色彩,应考虑景观效果和使用者的视觉

    卡件时,可利用各种人工构造物和绿化改善

    9.2.1公路景观设计应合理组合路线的平、纵、横面,保证线形流畅、视野开阔;线位方 案比选应将环境景观作为考虑因素。 1在自然景观单的路段,其线形设计宜以曲线为主,并保持连续; 2平、竖曲线的线形儿何要素宜均衡、协调; 3深挖方路段宜对路堑与隧道方案的景观效果进行比选、论证;路线跨越山间谷地 时,宜对高路堤与高架桥方案的景观效果进行比选、论证; 4路线沿横坡较陡的山坡布设时,宜对分离式路基、半填半挖与纵向高架桥方案的 景观效果进行比选、论证

    9。2.2对公路浩线有景观价值的孤立大树、独立山丘或建筑等目然景观和人文景 充分利用,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的设置宜利用公路沿线景观。

    路基边坡宜以自然流畅的缓坡为主,边泡

    9.2.9互通式立交区设计应从立交的选型、构造物及附属设施色彩、路基边坡坡面 工交区内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螺钉标准,宜利用原有自然植被,使立交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 与原有地形、地貌和谐统

    9.2.10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管理区、观景台等沿线场区及建(构)筑物,应结合当 的人文环境确定建筑风格,并使建(构)筑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色彩、材质、形状等 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9.2.11公路景观设计应注意防止视觉污染。其要求如下:

    1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的景观小品,应注意色彩、造型的协调,避免引起视觉混 2当公路两侧有影响视觉的场所时,宜采取绿化或工程措施予以遮蔽或改善。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 “不得”。 3表示允许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 “不宜”。 4表示允许有选择,正面词采用“可”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 “不得”。 3表示允许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 “不宜”。 4表示允许有选择,正面词采用“可”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卖

    1.0.1可持续发展是指导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措施。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内容,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学校标准,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 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公路选线、确定桥梁和隧道位置、综合排水、防止水土流失等方 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消除和减轻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必 须从设计阶段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公路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总结我 国已建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研究确定环境保护设计原则、内容和设计 标准,故制定本规范。

    ....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