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558-2015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隧道工程

  • DB34/T 2558-2015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隧道工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90.5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3-2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a) 工程环境、气候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规模、数量和特点。 b 进场道路、施工运输、水源、供电、通信、场地布置、弃碴场地、征地、拆迁等。 C) 地材及半成品的质量、供货能力、价格等。 d 生活供应、医疗卫生和民俗。 e 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可能的影响。 f) 其它需要调查的情况。 5.1.2 在施工调查和设计文件核对完成后,应及时将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报送监理工程师和建设 单位。 5.1.3 施工前,应按现行JTG/TF60要求做好下列核对工作: a 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既有结构物的影响。 b 施工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农田水利、弃渣、征地等的关系。 C) 建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信、电力线路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d 施工中和运营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5.1.4 隧道开工前,应完成洞口前可能干扰洞身施工的相关工程。 5.1.5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完整收集原始数据、资料,做好施工记录,编写隧道技术总结。

    5. 2. 1施工测量

    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图纸和有关勘测资料,对交付使用的隧道轴线桩、平面控制基点桩以及高程控 制的水准基桩等,进行详细的测量检查和核对铁路图纸,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在放线中除公里桩、平曲线要素桩外,应设置必要加桩。在工程实施中隧道中桩最大间距 直线上不得大于10m,曲线上不得大于5m,并明确标出用地界桩、路面和排水沟中心桩、辅助基准 点以及其他为控制正确放线的水平和垂直标桩。

    5. 2. 2施工方案

    根据客观条件、生产资源配置情况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并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实行动态管理。 5.2.2.3对于长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结构受力以及施工环境复杂的隧道,施工单位应根据交通运 输部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工作,并制定各项应急保障预案。

    5.3.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规模、技术标准和DB34/T1663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场地规划、驻地建设 拌和站和工地试验室建设。隧道临建场地布置一般要求如表1所示。 5.3.2施工场地布置应编制专项规划方案,上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批复后实施,建成后通过监 理工程师组织的专项验收。

    DB34/T 25582015

    表1隧道临建场地布置一般要求

    5.3.3隧道门禁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0.3.3 隧道!票系统位满定下 安求: a 所有隧道洞口应设置门禁系统,其中500米以下隧道应设置人工门禁系统,500米及以上隧道 应设置自动门禁系统。 隧道自动门禁系统应具有进出人员和车辆自动识别功能,能够记录、存储、查询、打印所有人 员和车辆进出日期、时间、姓名、岗位、车号等基本信息。 C 隧道自动门禁系统应具有进出人员和车辆定位功能,能够实时确定每个进入隧道人员车辆所处 施工区域。 隧道自动门禁系统应通过洞口LED大屏幕实时显示隧道洞内人员车辆信息和当前作业状态,特 d 别是掌子面作业状态。 e) 应在隧道洞口外设置可360度旋转拍摄的摄像机,长、特长隧道应在洞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洞口视频监控值班人员应确保24小时到位。 5.3.4 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在隧道洞口两侧建浆砌排水沟排出隧道内的污水,尺寸满足排水需要,应考虑雨季降水影响 b) 排放。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

    5.4.1应根据合同文件、工程规模、工期和技术难度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测量、试验、环保、专 职质量检查和安全管理人员。 5.4.2隧道施工的钻爆、运输、初支、二衬等作业均应安排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根据施工 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水平等制定详细的劳动力计划,及时组织进场,以满足施工需要。 5.4.3从事隧道施工的特种岗位人员均应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应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安全、职业健康等 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应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不少于两次、不低于40学时的安全生产教育 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新进人员和作业人员进入新的施工现场或者转入新的岗位前,

    DB34/T25582015

    施工单位应对其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 岗作业。 5.4.4施工单位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口罩、耳塞等)和安全防护服 支,建立人员进出场档案。

    5.5.1隧道施工前应做好水泥、砂石料、钢筋、型钢、外加剂、防水板、透水管等各项材料的招标订 购工作,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材料供应计划。特别是做好隧道前期施工支护所需材料采备工作, 如水泥、中粗砂、小碎石、速凝剂、钢纤维、钢筋等材料以及锚固药卷、钢拱架等成品、半成品。 5.5.2材料采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选择供应能力强、质量合格、价格优惠的供应厂家。 5.5.3材料进场前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料。 5.5.4按照应急救援配备相应的救援设施和材料,并设置应急材料专用堆放点。

    5.6.1.1隧道施工应进行施工机械配置方案设计,并纳入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6.1.2隧道施工机械配置应与隧道长度、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工期要求相适应,配套生产能力大 于均衡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发挥机械设备总体效率。 5.6.1.3隧道施工机械应根据进场计划和施工进度要求及时进场 5.6.1.4隧道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维修和保养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保证机械使用安全、运转正 常,防止发生机械事故。 5.6.1.5禁止汽油机械设备进入隧道洞内。

    5.6.2.1特长隧道宜采用多臂液压凿岩台车进行洞身开挖。 5.6.2.2土质隧道、不适宜爆破施工的隧道,宜选用挖掘机、单臂掘进机、铣挖机等进行开挖。 5.6.2.3炮孔装药作业宜采用专用装药设备,并配置炮泥机加工堵塞炮泥

    5.6.3.1装渣与运输机械选型应 输机械配置能力不应小 5.6.3.2采用汽车输掌时斐湾用小请的装机其0他259途h的大型挖装机,扒

    5.6.3.1装渣与运输机械选型应行

    5.6.4初期支护机械设备

    5.6.4.1超前管棚、小导管、预注浆等施工机械的配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5.6.4.2富水软弱破碎围岩、含水砂层、大变形等不良地质隧道应配置深孔钻孔及深孔注浆设备。 5.6.4.3 管棚及预注浆钻孔机械选用高效率钻孔机械,钻进速度不应小于5m/h。 5.6.4.4预注浆应根据注浆工艺和质量要求配备可调的高压力、大流量注浆机。 5.6.4.5锚杆施工应配置锚杆钻孔机及注浆机。 5.6.4.6喷射混凝土应配置湿喷机、混凝土搅拌站和搅拌运输车,特长隧道喷射混凝土作业宜选用混 凝土喷射机械手或混凝土喷射三联机等施工设备

    DB34/T 25582015

    5.6.4.7钢架加工应配置专用弯曲成型加工机械,钢架安装宜采用专用机械。 5.6.4.8混凝土衬砌作业应配置混凝土拌和站、搅拌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及模板台车等机械设备 并满足施工组织计划的要求。

    5.6.5二次衬砌模板台车

    5. 6. 5. 1 一般要求

    5.6.5.1.1模板台车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上浮性。外径宜适当放大2~3cm 作为预留沉降量,台车长度应根据隧道平面曲线半径、纵坡合理选择,长度一般为10~12m,施工中 应及时对模板台车进行校验和修整。曲线半径小于1200米时,为消除错台,二衬台车长度不宜大于9 5.6.5.1.2二次衬砌施工(含加宽段)应采用全液压自动行走的整体衬砌台车,各种伸缩构件、液压 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良好,合理设置各支承机构。 5.6.5.1.3模板台车应在隧道进洞前进场,并在隧道洞身开挖50m内拼装完毕。连拱隧道、小净距 隧道一端应有2部二衬台车。对加宽段处在IV、V级围岩段落的,应专门配备加宽段整体衬砌台车。 5.6.5.1.4台车设计应便于整体移动、准确就位。 5.6.5.1.5台车模板支撑桁架门下净空应满足隧道衬砌前方施工所需大型设备通行要求;架各层平 台的高度要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并有上下通行的爬梯。 5.6.5.1.6两车道二衬台车面板钢板厚应不小于10mm;三车道隧道二衬台车面板钢板厚应不小于12 mm;四车道的二衬台车应经过计算,邀请有关专家研究审查后定制。台车外弧模板每块钢板宽度不应小 于1.5m,宜采用2m,板间接缝按齿口搭接或焊接打磨。 5.6.5.1.7模板台车侧壁作业窗宜分层布置,作业窗纵向间距不宜大于3m,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5m 窗口尺寸50cm×50cm,且应整齐划一。作业窗周边应加强,防止周边变形,窗门应平整、严密、不 漏浆。拱顶部位应预留3~4个注浆孔。 5.6.5.1.8衬砌台车应工厂制造、现场拼装,现场拼装时应检查其中线、断面和净空尺寸等;衬砌前 对模板表面进行彻底打磨,清除锈斑,涂油防锈。 5.6.5.1.9矮边墙宜与二衬同时浇筑,以提高二衬整体质量。整体浇筑时要求二衬台车下挂设可收放 的矮边墙钢模板。 5.6.5.1.10二衬台车应使用彩色灯带和反光膜有效标识台车轮廓,准确显示台车下方车辆通行门洞界 限,设置爆闪灯,提示台车行走状态

    5. 6. 5. 2 拼装调试

    5.6.5.2.1二衬台车现场拼琴完成在轨上往谘走行传播岁其次紧圈螺栓,并对部分连 接部位加强焊接。 5.6.5.2.2挡头模板应满足承受混凝土压力的刚度,厚度应适当加厚,安装稳固、严密。 5.6.5.2.3施工过程中出现二衬错台,应暂停二衬施工,全面查找原因,整改完成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后方可继续二衬施工。 5.6.5.2.4台车应保持每施作250m进行一次全面校验,校验可在隧道加宽带进行

    5. 6. 5. 3审批验收

    台车宜分两阶段进行审批验收。 第一阶段为进场前报批: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在两个月内向监理工程师上报拟进场二衬台车的 量、台车长度、外观几何尺寸、新旧程度、面板厚度及每块板的宽度,每台台车重量等主要

    DB34/T25582015

    第二阶段为进场后验收:二衬台车进场后,由施工单位填写验收表,并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 程师应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拼装调试,调试成功后,报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 签发验收证书。 衬砌台车相关参数应满足表2规定

    5.6.6辅助施工机械

    铺底施工过程中应配置仰拱栈桥或过梁保证洞内临时交通通畅,保证不中断运输,仰拱栈桥 强度及宽度应充分考虑重型车辆及大型机械的行车安全。

    表2衬砌台车推荐指标

    5.7供风、供水、供电

    5. 7. 2 施工供水

    5.7.2.1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期间,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和生活饮用水有关标准,确保施工和生活 用水设施的供水、安装、保养满足施工及生活需要。 5.7.2.2寻找水源,并按施工需要的供水压力(水压不小于0.3MPa),合理选址修建高位水池,安 装上、下水管线路。高位水池不得破坏隧道洞口视线范围内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不得影响隧道洞口边仰 坡稳定。

    DB34/T 25582015

    5.7.2.4供水管道前端至掌子面一般不超过30m

    5. 7. 3施工临时供电

    5.7.3.1施工供电要考永临结合,对于中短隧道应采用高压至洞口,再低压进洞。长隧道及特长隧 道应考虑高、中压进洞,以满足施工需要。施工过程应保证用电的可靠性,应有备用发电系统以满足停 电等应急情况下的施工用电, 5.7.3.2隧道施工供电应采用三相五线供电系统,动力设备应采用三相380V,照明电压一般作业地段 不大于36V,成洞段可采用220V,瓦斯地段不得超过110V,手提作业灯宜为1224V,选用的导线应 使低压线路末端电压降不大于10%,36V及24V线不得大于5%,高压分线部位应设明显危险警告标志, 所有配电箱和开关应全部进行责任人和用途标识。 5.7.3.3洞外变电站应设置防雷击和防风装置,且宜设在靠近负荷集中地点和设在电源来线一侧。当 变电站电源线需跨越施工地区时,其最低点距人行道和运输线路的最小高度应满足:电压35KV时7.5 Ⅱ,电压10KV时6.5m,电压380V时6m,变压器容量应按电气设备总用量确定,当单台电动设备容 量超过变压器容量1/3时,宜适当增加启动附加容量,应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发电机。 5.7.3.4洞内变电站应设置在干燥的紧急停车带或不使用的横通道内,变压器与周围及上下洞壁的最 小距离,不得小于0.3Ⅲ,同时应按规定设置灯光、轮廓标等安全防护设施;洞内高压变电站之间的距 离宜为1000m,由变电站分别向相反两方向供电,每一方供电距离宜采用500m;洞内高压变电站应采 用井下高压配电装置或相同电压等级的开关柜,不应使用跌落式熔断器,应有防尘措施。 5.7.3.5成洞地段固定的电线路,应采用绝缘良好的胶皮线架设;施工地段的临时电线路应采用橡套 电缆;瓦斯地段的输电线应使用密封电缆,不得使用皮线;涌水隧道的电动排水设备应采用双回路输电, 并有可靠的切换装置;动力干线上每一分支线,应装设开关及保险装置;严禁在动力线路上加挂照明设 施。 5.7.3.6照明和动力线路安装在同一侧时,应分层架设。电线悬挂高度应满足:110V以下电线离地面 距离应不小于2m,400V时应不小于2.5m,6~10kV时应不小于3.5m。供电线路架设一般要求高压 在上、低压在下,干线在上、支线在下,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 5.7.3.7施工期间“三管两线”应架设、安装顺直、整齐,应按图1所示布置。

    图1三管两线布置示意图

    DB34/T25582015

    5.8.1.1隧道弃渣应运至确定的弃渣场弃置,不得随意乱弃。 5.8.1.2隧道施工前应详细调查,和业主及当地政府配合,选择出渣运输方便、距离短的场所作为弃 渣场,场地容量应可容纳隧道弃渣量。弃渣场应办理临时征地报批手续,涉及林地的,应办理临时使用 林地报批手续。弃渣场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恢复土地或林地生产条件。 5.8.1.3弃渣场选址不得占用工程场地和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水利设施, 不占或少占农田;不得堵塞河道、河谷,防止抬高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不得挤压桥梁墩台及其他建筑 物。 5.8.1.4弃渣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以确保边坡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

    5.8.2.1当隧道开挖弃渣强度等物理力学和化学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可作为结构用材料时,现场可建 碎石场以充分利用隧道弃渣。场地建设应满足料场建设要求,加工碎石设备应采用带除尘装置的反击破 碎石机并有配套的联合重筛分设备,施工前应做好环保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5.8.2.2有条件的自采碎石场应专门配备锤式碎石机生产喷射混凝土碎石料,日产量在100m以上的 碎石场宜配置自动或半自动水冲洗设备,以提高碎石质量

    5. 8. 3 危险品库

    5.8.3.1 火工品库房的建设及管理除应符合现行DB34/T1663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建立健全火工用品管理制度,严格火工用品采购、储存、使用和退库的各个环节管理和操作, 做到全程监控,全程把关。施工单位要定期对炸药库管理有关台帐进行认真检查和清对,监理 工程师要加强监督检查。 b 双洞中隧道及长隧道、特长隧道应设置专用火工品库房,其他短隧道可结合其他隧道及路基、 桥涵施工集中设置。 C 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月循环进尺核定火工品库库容量。 推荐炸药、雷管等火工用品施工现场“零库存”。 5.8.3.2其他危险品,如氧气、乙炔、油料及剧毒、放射性物品等应单独建库存贮,库房建设及管理 应符合DB34/T1663规定。

    a 隧道进出口进行联测,且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b) 洞顶的沉降观测点已布设完成,并取得第一组数据。 c) 洞顶截水沟已砌筑完成,洞口初步形成畅通的排水系统。 d) 边仰坡临时防护已完成,边坡稳定。

    DB34/T 25582015

    洞口与明洞工程施工工序见图2。

    图2洞口与明洞工程施工顺序图

    DB34/T 25582015

    6.3.1.1洞口土石方施工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 查。 6.3.1.2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 施工方法。 6.3.1.3洞口边坡、仰坡土石方的开挖应减少对岩、土体的扰动,严禁采用大爆破;边坡和仰坡上可 能滑塌的表土、灌木以及边坡和仰坡上的浮石、危石要清除或加固,坡面凹凸不平应予整修平顺。 6.3.1.4应在进洞前按设计要求对地表及仰坡进行加固防护;松软地层开挖边、仰坡时,宜及时支护, 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时,应及时采取预防和加固措施稳定坡 体、确保施工安全。 6.3.1.5偏压洞口施工应做好支挡、反压回填等工作后再开挖;开挖方法应结合偏压地形情况选定: 不得因人为因素加剧偏压。 6.3.1.6洞口边坡及仰坡采用明挖法施工,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进行开挖。第一阶段挖至设计临时 成洞面,并视围岩情况,结合暗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第二阶段开挖其余部分,形成永久边仰坡。 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口有邻近建(构)筑物时,应采取微震控制爆破。 6.3.1.7洞口边仰坡排水系统应及时完成。隧道排水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合理连接,不得侵蚀软化隧道 和明洞基础,不得冲刷洞口前路基边坡及桥涵锥坡等设施。 6.3.1.8洞口永久性挡护工程应紧跟土石方开挖及早完成。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6.3.1.9洞口仰坡上方洞身范围内禁止修建施工用水池。 6.3.1.10 边坡、仰坡上方不得堆置弃土、弃石。 6.3.1.11当洞口为桥隧相连时,应根据洞口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位置进洞,为避免对洞口的扰动, 必要时可采取侧向进洞方案或调整桥台形式及位置。

    6. 3. 2 排水工程

    6.3.2.1边坡、仰坡外的截水沟或排水沟应于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完成,截水沟及排水沟的上游进水口 应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地面,下游出水口应妥善引入排水系统。 6.3.2.2边坡、仰坡以外的山体表面,如有坑洼积水时,应按设计要求予以处理,不得擅自使用土石 方进行填筑。 6.3.2.3路堑两侧边沟应与排水设施妥善连接,使排水畅通。土路肩及碎落台,应按设计要求予以加 固。 期间 6.3.2.4反坡施工 洞外隔离。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

    6.3.3边仰坡临时防护

    6.3.3.1洞口仰坡开挖成型后,应及时进行防护。 6.3.3.2坡面临时防护施工前,应将岩面浮渣及危岩清除干净并用高压风将坡面清理干净,进行初喷。 6.3.3.3锚杆施工时,应先在坡面上确定锚杆位置,并控制钻孔方向进行钻孔,孔径和孔深应符合设 计要求,钻孔完毕应将孔内岩粉吹干净, 6.3.3.4坡体含水量较大或有地下水,坡面渗漏水较多时,应增设泄水孔或平孔排水

    6.3.4进洞辅助措施

    DB34/T25582015

    6.3.4.1超前管棚及超前小导管等辅助工程措施的施工方法按本指南相关要求执行。超前管棚宜采用 履带式潜孔钻机。 6.3.4.2辅助工程措施所用钢筋、钢管等材质、环向间距、纵向搭接长度、方向等布设参数应符合设 计及规范要求。 6.3.4.3采用注浆施工时,施工单位注浆前应认真分析围岩性质,选择合理的注浆设备和施工工艺。 注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进行旁站,并实时记录以下内容:施作里程范围、小导管(管棚)根数、长度 最大单根注浆量、最小单根注浆量、总注浆量(注浆量以使用水泥袋数或公斤为单位)、注浆控制压力。 对小导管、管棚的安装和注浆应有影像资料。 5.3.4.4套拱基础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十净。 6.3.4.5应加强套拱内预理的孔口管定向、定位控制,严格按设计确定其上抬量和角度,确保钻孔定 位准确,套拱需与围岩紧贴。

    6. 3. 5明洞工程

    6.3.5.1边墙施工

    6.3.5.1.1明洞边墙基础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6.3.5.1.2偏压和单压明洞的外边墙基底,在垂直路线方向应按设计要求挖成一定坡度、向内的斜坡 以提高基底的抗滑力,如基底松软,应采取措施增加基底承载力, 6.3.5.1.3深基础开挖,应注意核查地质条件;如挖至设计标高,不符合图纸要求时,应提出变更设 计。 6.3.5.1.4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避免雨水等侵蚀地基。

    6.3.5.2明洞衬砌及防水

    6.3.5.2.1明洞衬砌及防水的施工要点与洞内二次衬砌基本相同,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应连

    6.3.5.3明洞回填

    6. 3. 6洞口工程

    6.3.6.1隧道洞口应尽可能减弱人工痕迹,洞口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6.3.6.2洞门基础开挖应做好基坑支护,基础应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应做 好防水、排水工作,防止基底被水浸泡。 6.3.6.3洞门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6.3.6.4洞门端墙的砌筑(或浇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

    DB34/T 25582015

    修补,并应检查与确保坡以上的截 水沟和墙顶排水沟及路堑排水系统的完好、连通,

    .3.6.7洞门砌筑应满足以下规定: a 洞门采用料石砌筑时应做到面层料石一丁一顺分层砌筑。 b 砌筑砂浆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机械拌制。 C 砌体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按设计布置泄水孔,对个别出水点及时将水引出,并做好墙背反滤层、 排水盲沟等。 d 砌体的大面要平整,缝宽要一致。条石外露面尺寸宜为60cm×30cm,丁石外露面尺寸宜为 30cmx30cm,缝宽宜为2cm。 隧道洞门严禁粘贴石板材、磁砖等人造板材及反光材料

    6.3.6.7洞门砌筑应满足以下规定:

    6. 3. 7 零开挖进洞

    6.3.7.1在原始斜坡面上,现场测量放出隧道轮廓大样,将隧道轮廓线以内的植被清除,轮廓线以外 的植被全部保留。 6.3.7.2在斜坡面上直接搭设脚手架,形成钻孔工作平台,架设潜孔钻机。 6.3.7.3在斜坡面钻孔,并打入洞口段管棚,管棚直径一般为70mm~127mm,根据洞口段不同地质 条件,管棚长度一般在15m~30m,管棚留在斜坡面以外2m。 6.3.7.4在斜坡面上实施不低于C30钢拱架混凝土护拱,通过护拱将管棚联结在一起共同受力。 6.3.7.5当护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开挖隧道轮廓线以内的土石方。 6.3.7.6逐段由外向内开挖土石方,每掘进50cm,立钢架一榻,同时实施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 6.3.7.7开挖进入洞内一定深度后,及时施作防水卷材、二衬混凝土。 6.3.7.8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在零开挖洞口段加强隧道监控量测,动态掌握洞口段围岩受力、变形情况 必要时及时采取加强措施,以确保隧道洞口段安全。 6.3.7.9可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将上述先管棚后护拱方案调整为先护拱后管棚方案,两种方案均 要求管棚与护拱联结在一起共同受力后,在管棚护拱保护下,方可开挖进洞。 6.3.7.10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在确保隧道安全进洞及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零开挖 进洞。

    3.8.1半明半暗隧道棚洞施工应加强山体地质调查,严格按照先坡后隧顺字施工,先按设计方

    6. 4. 1 外观要求

    4.1.1混凝土表面密实,每延米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深度不超 4.1.2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

    DB34/T 25582015

    6.4.1.3施工缝平顺无错台。 6.4.1.4混凝土无因施工养护不当产生裂缝。 6.4.1.5防水卷材无破损,接合处无气泡、折皱和空隙。 6. 4.1.6 明洞回填坡面平顺、密实,排水通畅。

    6. 4. 2 实测要求

    6.4.2.1混凝土强度及厚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6.4.2.2防水卷材搭接长度应不小于0.1m。 6.4.2.3明洞防水板材应向隧道延伸长度不小于0.5m。 6.4.2.4明洞段顶部两侧回填土方单层厚度应不大于0.3m,两侧回填高差应不大于0.5m,明洞回填 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DB34/T25582015

    7.1.9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对掌子面的直接观察、围岩变形的量测结果,辅以超前地质预 报,并结合岩层构造、岩性及地下水情况,提出围岩分类的修改意见,并判定坑道围岩稳定性,提出相 立的处理措施。 7.1.10浅埋、严重偏压、自稳性差的地段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施工时,应采用稳定地层和处理 涌水的辅助工程措施。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应以“先治水、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 测、稳推进”为指导原则。 7.1.11节理发育、风化强烈的软岩、破碎岩质隧道宜采用风镐、破碎锤等机械设备辅助开挖,以保证 开挖轮廓面的平整度。 7.1.12溶洞地质隧道应选择“疏导、堵填、注浆、加固、跨越、绕避、宣泄”等措施进行处理。采用 回填方法处理溶洞时,不得阻断过水通道。当溶洞较大且顶部破碎时,应先喷射混凝土加固,再在靠近 溶洞顶部附近打入锚杆,并应设置施工防护架或钢筋防护网。溶洞未处理前,不得将弃渣随意倾填于溶 洞中。 7.1.13岩爆地段应采用相应技术措施,释放围岩内部压力。采用摩擦型锚杆进行支护,增大初锚固力。 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抑制开挖面围岩的剥落。采取挂钢筋网或用钢支撑加固进行支护。台车、装渣 机械、运输车辆加装防护钢板。注意避免岩爆伤及人员、砸坏施工设备,必要时人员设备撤至安全地段。 7.1.14隧道施工应实行“零塌方”管理,施工单位在遇到实际围岩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现场核实确认并进行变更设计,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一般分离式隧道总体施工工序见图3

    DB34/T 25582015

    7.3.1全断面开挖法

    图3一般分离式隧道总体施工程序框图

    7.3.1.1适用范围:全断面法可用于IIII级围岩的中小跨度隧道。IV级围岩的中跨度隧道和III 级围岩的大跨度隧道在采用了有效的预加固措施后,也可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对于邻近有建筑物需要控 制爆破震动速度的隧道用全断面开挖时,可以选择导洞超前再全断面扩挖的方法施工,但应控制导洞超 前距离。

    DB34/T25582015

    7.3.1.3施工顺序说明

    图4全断面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7.3.1.3施工顺序说明: 全断面开挖; 初期支护; 全断面二次衬砌。 7.3.1.4施工要求:循环进尺宜控制在3~4m。采用大型机械配套作业;超前开挖导洞时,应控制好 开挖距离。

    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上台阶高度宜为2.5m,装渣机械应紧跟掌子面,减少扒渣距离。 b 控制上台阶钢架下沉和变形,可采用扩大拱脚和加强锁脚锚杆,加设临时仰拱等措施。 C 当岩体不稳定时,应缩短进尺,先施工边墙支护,后开挖中间土体,左右错开或拉中槽后再挖 边帮,并及时施工仰拱。 d)应解决好上、下部施工干扰问题,下部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干扰和破坏。 .3.2.2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长度后同时开挖下半断面,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

    7.3.2.3施工顺序说明

    1) 上台阶并挖; 2) 上台阶初期支护:

    图5台阶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医药标准DB34/T25582015

    7.3.3.4.2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核心土 面积应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上部宜超前中部3~5m,中部超前下部3~5m,下部超前底部10 1 7.3.3.4.3核心土与下台阶开挖应在上台阶支护完成后、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 为防止上台阶初期支护下沉、变形,其底部宜加设槽钢托梁,托梁与钢架连为一体,钢架底部应按设计 要求设置锁脚锚杆,并与纵向槽钢焊接,锚杆布设俯角宜为45° 7.3.3.4.4每一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46cm厚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封闭,设立型钢钢架及锁脚 锚杆,分层复喷混凝土到设计厚度,必要时各台阶设临时仰拱加强支护,完成一个开挖循环。 7.3.3.4.5对土质隧道应以核心土为基础设立3根临时钢架竖撑以支撑拱顶和拱腰,核心土应根据围 若量测结果适当滞后开挖。 7.3.3.4.6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的隧道要严格按施工工序组织施工,尤其是要加强钢拱架 的锁脚,减少下沉,

    7.3.4中隔壁法(CD法)

    中隔壁法(CD法)适用于围岩较差、跨度大、浅埋、地表沉降需要控制的场合。 C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 工方法。其施工顺序及进尺参见图7。

    7.3.4.3施工顺序说明:p//b7

    阀门标准7中隔壁法(CD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

    DB34/T 25582015

    ....
  • 公路工程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