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867-2017 公路斜拉桥养护检测技术规程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依据桥梁定期测试和长期监测的力学变化指标,对桥梁结构安全性进行评定。 3.13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 种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表述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判断及采用相对 权重的概念,对决策方案的好坏进行排序。
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表述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判断及采用 重的概念,对决策方案的好坏进行排序,
DB34/T 28672017
5.1斜拉桥养护管理应按照本标准以及国家或行业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桥梁养护 检测与结构评定工作。 5.2桥梁养护管理应配备桥梁养护工程师,专门负责桥梁检测与评定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对 桥梁检测与评定结果进行复核确认,并进行必要统计分析。 5.3斜拉桥检查分为初始检查、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其中,经常检查宜由桥梁养护管理 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初始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实施。 5.4桥梁实施初始检查或定期检查后,检测单位应对桥梁综合技术状况进行评定。桥梁实施特殊检查 或荷载试验后,检测单位应根据JTG/TJ21对桥梁承载能力或抗灾能力进行评定。对安装健康监测系 统的桥梁应定期进行结构安全状况评定, 5.5桥梁检测应根据JTGH30相关要求纸箱标准,结合工程特点及道路运营情况等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安全保 正措施和安全应急预案,规范检测行为。 5.6跨径大于100m的公路斜拉桥在运营阶段,应建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大于400m的公路斜 拉桥应建立桥梁超限报警系统以及地震、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等,实现养护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 5.7为了养护检测便利化,对跨径大于100m以上的新建公路斜拉桥,应建立长期的检测(检修)通 道,并与主体结构同步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对于跨径大于100m以上的已经通车运营的公路斜拉 桥,应补充设计并安装相应的检修通道(或平台)
a)日视:记录巡视填表时的时间、温度、天气状况、风力、能见度等,观察路面铺装有无明显 病害,护栏和栏杆是否完好,桥面积水情况(下雨时和下雨后重点检查),标志和标线是否清 晰,结构有无明显异常(如全桥和拉索的异常振动),有无其他可见的影响正常行车的明显病 害和障碍物,主要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供配电设施、除湿设备、健康监测系统等)。安装有 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还宜通过健康监测系统获得的信息判断结构是否出现超过预设警戒范围 的异常状况。 b 夜巡视:巡视夜间大桥照明系统及航空(海)指示灯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夜间行车的标志、标 线是否缺损、失效,行车道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结构是否明显异常(如拉索剧烈振动)。 3.4经常巡检周期应根据桥梁技术状况和构件的重要性综合确定。对于主跨跨度大于400m的斜拉 每月至少一次经常检;对于主跨跨度不大于400m的斜拉桥,每三月至少一次经常巡检。其中 桥面铺装宜每半月巡检一次,支座宜每三个月巡检一次,在雨季来临前、季节变化时、异常气象环境 加强检查。 3.5经常巡检主要采用目测方法,并辅以简单设备(如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以及扳手、铲子
钢桥面铺装宜每半月检一次,支座宜每三个月检一次,在雨季李来临前、李节变化时、异常气象环境 下应加强检查。 6.3.5经常巡检主要采用目测方法,并辅以简单设备(如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以及扳手、铲子、 锉刀等常用工具)来进行检查和记录。对步行容易到达的部位则到达检查部位查看,对步行不易到达的 部位可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进行查看。 当场填写“经常巡检记录表”,并登记所检查项目的缺损类型,估计缺损范围及养护工作量,提出 相应的小修保养措施。
6.3.6经常巡检应包括下列内容:
DB34/T 28672017
DB34/T 28672017
6.4.1对于主跨跨度天于400m的或技术状况评定为三类斜拉桥,其定期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对于主 跨跨度不大于400m的斜拉桥,定期检查每两年至少一次。 6.4.2定期检查应接近检查位置进行检查,以目测为主,并结合必要的仪器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应 配备如照相机、摄像机、裂缝观测仪、各种探伤仪器、数据记录仪器、缆索机器人、常用工具等。此外, 宜采用健康监测系统对结构变形和受力、荷载、环境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健康 监测系统与常规测试方法相结合来监测上述参数。 在定期检查过程中,应跟踪检查已存病害的发展情况。 6.4.3应根据结构类型、养护类别确定桥梁定期检测的内容,并进行技术状况评定。 6.4.4对桥梁定期检测中发现的难以判断损坏程度和原因的构件,应提出做特殊检测的建议,对损坏 严重、危及安全的桥梁应提出限载以至暂时限制交通的建议
6.4.5 桥梁的定期检测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a 核对桥梁数据档案的相关数据; b 对桥梁各构件外观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记录发现病害的部位、类型、性质、范围、数量和程度 等; c) 评定桥梁技术状况; d) 分析损坏原因,提出维修或进一步检测建议 6.4.6 斜拉桥桥面系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桥面铺装:纵、横坡是否顺适,有无脱皮露骨、骨料松散、泛油、严重的裂缝(网裂、纵横裂 缝)、破碎、坑槽、洞穴、波浪、防水层漏水; b) 伸缩装置:伸缩装置是否有异常变形、松动、破损、脱落、漏水,是否嵌入杂物,是否造成明 显的跳车; C 栏杆、护栏:有无撞坏、断裂、错位、松动、缺件、锈蚀、剥落等; d) 人行道、缘石:是否完整、破损; e 排水设施:桥面、桥头引道排水是否顺畅,泄水口、收水口或收水井、泄水管是否完好,是否 破坏、损伤、脱落、堵塞; 灯具、标志:桥上灯具、标志是否损坏、老化、失效,是否需要更换。 6.4.7 斜拉桥上部结构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斜拉索套管:应检查索套有无裂缝,缠包带是否破损及聚乙烯管和钢套管的破损情况,逐 个检查索端出索处钢护筒、钢管与索套管连接处的外观情况,检查钢护筒是否松动脱落、 锈蚀、渗,供连接处钢护内防水垫圈是否考教,其简电是渺湿积水;如果有螺 旋线,应检查螺旋线是否有脱离。 2) 减震系统:减震装置有内部、外部等形式,应对其检查,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如果斜 拉索采用缓冲式外部减震器,则应检查液压流体是否渗漏。 3 拉索锚固区:遂个检查锚具及周围混凝土的情况,锚具是否渗水、锈蚀,是否有锈水流出 的痕迹,周围混凝土是否开裂。必要时可打开锚具后盖抽查锚杯内是否积水、潮湿,防锈 油是否结块、乳化失效,锚杯是否锈蚀。 4 钢锚箱:逐个检查锚具及周围钢构件的情况,锚具是否渗水、锈蚀,是否有锈水流出的痕 迹,周围钢构件是否局部变形。必要时可打开锚具后盖抽查锚杯内是否积水、潮湿,防锈 油是否结块、乳化失效,锚杯是否锈蚀。
6.4.11桥梁定期检查后应编制下列文件:
6.4.11桥梁定期检查后应编制下列文件
DB34/T 28672017
C 典型缺陷和病害的照片(或录像)及说明。缺陷状况的描述应采用专业标准术语,并配合病害 照片或录像资料等,说明缺陷的部位、类型、性质、范围、数量和程度等。 d 对定期检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完成定期检查评估及建议报告。该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 内容: 历次(年)桥梁的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综合情况汇总,桥梁的小修保养、中 修、大修及专项工程的综合情况。 2) 本次定期检查总体情况及一些重要数据,一般评定的评定过程及评定结果。 桥梁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及专项工程的建议及其理由,推荐的维修方案,估计费用和实 施时间。 4) 需限制桥梁交通的建议。 5)今后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工作计划及其理由和依据。 4.12定期检查完成后,应将本次 果登记在桥梁资料卡片内
6.5.1特殊检查分为专门检查和应急检查。
a)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损坏原因及程度的构件或整体结构; b)全桥综合技术状况为三类、四类者,或者全桥结构安全状况为三级、四级者; C 拟通过加固手段提高荷载等级的桥梁; d 对于主跨跨度大于400m的斜拉桥,每三年宜至少实施一次专门检查:对于主跨跨度不大于 400m的斜拉桥,每五年宜至少实施一次专门检查。 6.5.3桥梁遭受洪水、流冰、滑坡、地震、雷击、风灾、漂流物或船舶撞击、飞行物撞击、火灾、爆 炸、有害化学物污染、超重车辆通过等异常情况发生而导致受损或有可能受损时,应进行应急检查。 6.5.4特殊检查应根据桥梁的破损状况和性质,采用仪器与目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水下检查、无损 试验、取样试验、现场荷载试验等,以获得氯离子含量、钢筋锈蚀电位、混凝土电阻率等数据,并结合 桥梁综合技术状况进行桥梁的适应性评定,形成评定结论。 6.5.5在专门检查和应急检查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来予以辅助。尤其在应急检查过 程中,应及时通过健康监测系统来了解桥梁的结构响应记录,以辅助判断桥梁是否出现损伤。但不应忽 咯现场检查而仅根据健康监测数据来做出最终判断。 6.5.6桥梁水下检查是特殊检查中对水下构件的重要检查项目,当涉及水下结构的检查评估时,应根 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水下检查方法。从检查细致程度方面分类,水下检查分为水下总体检查和水下详细检 查。水下总体检查是对水下所有可检查构件的粗略检查,由检查人员通过目视和水下摄像机,对水中结 构进行外观检查;水下详细检叠是由持检测速书的潜水刘结柄摧译缅的检途 水下检查频率宜1次/3年。新建桥梁交付使用一年后,应进行第一次水下检查。 6.5.7实施专门检查前,负责检查的工程师应充分收集资料,包括设计资料(设计文件、计算所用的 程序、方法和计算结果)、竣工图、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记录、历次桥梁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报告,以 及历次维修资料等。 6.5.8桥梁特殊检查应根据需要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评定,将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与现行设计荷载标 准的荷载效应进行比较,反映结构现行承载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对桥梁某些重要构件或受损严重构件 的损害状况、耐久性能、疲劳性能等进行评定。 6.5.9特殊检查可选择无损检测方法。桥梁无损检测用于检测影响桥梁结构安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
6.5.9特殊检查可选择无损检测方法。桥梁无损检测用于检测影响桥梁结构安全性、
约有关技术指标和参数,为桥梁的承载能力评估、 维修或加固提供技术依据。 斜拉桥应根据使用和养护要求,结合定期检测的结果,重点选择下列内容进行详细检测:
构件材料强度; b) 钢筋直径、间距与保护层厚度; C 混凝土碳化状况; d) 混凝土构件裂缝; e 钢筋锈蚀状况; f 钢板母材和焊缝开裂; 拉索索力与断丝; h) 拉索锚头。 以上检测内容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适当增加其它无损检测内容。桥梁无损检测后应将检测资料整理 好,作为其技术状况评定的依据,
6.6.1荷载试验包括静力荷载试验和动力荷载试验。静力荷载试验按检验性质分为验收性荷载试验和 鉴定性荷载试验。当检验结构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时,应采用验收性荷载试验;当确定结构承载 能力大小时,应采用鉴定性荷载试验。 6.6.2斜拉桥静力荷载试验控制截面应选择结构最大内力和最大变形等部位。斜拉桥的内力或变形控 制截面宜参考表3进行选定。对于桥梁结构的其它薄弱截面和易损坏部位,可根据桥梁调查与验算情况, 确定是否作为试验控制截面。
制截面宜参考表3进行选定。对于桥梁结构的其它薄弱截面和易损坏部位,可根据桥梁调查与验算情况, 确定是否作为试验控制截面
表3斜拉桥静力荷载试验主要控制截面
桥梁静力荷载试验的主要测试内容宜包括:结构的最大变形(包括挠度、水平位移和转角等) 最大应力(应变),活动支座和结构连接部分的变位,支点沉降和墩台位移,裂缝的出现及扩展
6.6.3斜拉桥的控制内力(或变形)值应与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值进行核对验证,以保证试验加载的可 靠性。荷载试验应尽量采用与控制荷载相同的荷载,当客观条件所限,G试验荷载与控制荷载存在差别, 在选择试验荷载的大小和加载位置时,应采用静力荷载试验效案7进行等效控制。
6.6.3斜拉桥的控制内力(或变形)值应与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值进行核对验证,以保证试验加载的可
a)应变测点需根据测试截面及测试内容合理布置,并反映桥梁结构受力特征; b 应变测点布置应体现左右对称、上下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应能充分反映截面的高度方向的 应变分布特征: C 变形测试主要包括竖向挠度测试、横向变形测试及纵向变形测试,测点布置应能反映结构的纵 横向变化规律及最大值; d 竖向挠度测试中,应测试桥梁墩台(支座)的沉降变形,以准确反映上部结构变形性能。 6.6.5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终止试验加载: 控制测点应力(应变)或度(变位)或拉索索力超过计算控制值和规范规定值: b 超过规范允许宽度的裂缝大量增多,对结构使用寿命造成明显影响:
a)应变测点需根据测试截面及测试内容合理布置,并反映桥梁结构受力特征; b 应变测点布置应体现左右对称、上下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应能充分反映截面的高度方向的 应变分布特征: C 变形测试主要包括竖向挠度测试、横向变形测试及纵向变形测试,测点布置应能反映结构的纵, 横向变化规律及最大值; d 竖向挠度测试中,应测试桥梁墩台(支座)的沉降变形,以准确反映上部结构变形性能。 6.6.5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终止试验加载: a) 控制测点应力(应变)或挠度(变位)或拉索索力超过计算控制值和规范规定值; b)超过规范允许宽度的裂缝大量增多,对结构使用寿命造成明显影响:
DB34/T 28672017
c)墩台变位超过允许值且不能稳定; d)发生其它损坏,影响桥梁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 e)达到最大试验荷载。 6.6.6动力荷载试验项目主要包括脉动试验、跑车试验、跳车试验及其它特殊形式的激振试验,斜拉 桥应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项目进行动力荷载试验。 6.6.7动力荷载试验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测试系统,在选择测试系统时,测试系统的灵敏度、动态 范围、频响特性和幅值范围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被测结构动力特性范围的要求。测试仪表的精度应不大于 预计最大测量值的5%。 6.6.8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测试宜包括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参数。试验荷载可为环境风 或地脉动激振, 6.6.9桥梁结构的受迫振动特性测试宜包括结构受迫振动频率、加速度、振幅和冲击系数等参数。试 验荷载宜采用接近运营条件的汽车以不同的车速通过桥梁,试验时车辆在桥上的行驶速度应保持不变, 或在桥梁动力响应最大的检测部位进行跳车试验。 6610跑车、跳车试验时动力益裁试验效率的计算和取值应符合公式(1)规定
6.6.10跑车、跳车试验时,动力荷载试验效率的计算和取值应符合公式(1)规定:
斜拉桥固有频率测定不宜少于5阶; b 脉动试验记录时间不宜少于30min,当大跨径桥梁测试断面较多时,可分批次记录 证有一个参考点不动; C 跑车试验应采用不同的车速试验,车速宜为5、10、20、30、40、50、60km/h。跑 全面记录车桥联动和桥梁自有衰减振动鲍动态响の记录时不自少omin或以 完为止。 激振桥梁
6.6.13试验资料整理
试验结束后要进行试验资料整理,作为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的依据。 a 动力荷载试验宜记录桥梁的竖向、水平向和扭转振动位移、应力(应变)、速度或加速度的时程 曲线。 b 动力荷载试验应记录时程曲线,同时记录对应的动力荷载试验参数(重量、速度、加速度和振 动频率等)、车辆进桥和出桥的标记、仪器的参数。 C 桥梁自振特性试验需整理的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 1)结构的固有频率; 2)结构的阻尼特性:
3)结构的振型曲线; 4) 结构各截面的振动速度或加速度的分布图。 桥梁受迫振动特性试验需整理的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 动力荷载试验效率; 2) 冲击系数; 3) 结构受迫振动频率、振幅与加速度; 4) 冲击系数与车速的关系曲线; 5) 冲击系数与受迫振动频率的关系曲线; 6) 车速与受迫振动频率的关系曲线: 7) 卸载后(车辆出桥后)的结构固有频率。 冲击系数按公式(2)计算:
c—设计采用的冲击系数。
,.ndyn ≤e ....
根据冲击系数与车速的关系曲线,可确定冲击系数达到最大值的临界车速。 桥梁自振特性的试验资料,可作为评定结构抗风力和抗地震力性能的计算参数。复杂结构的桥 梁动力性能,还需借助于模型的动力试验或风洞试验进行研究。 定期检查的桥梁,可通过前后两次动力试验结果的比较,检查结构的工作缺陷。如果结构的刚 度降低(单位荷载的振幅增大或频率显著减小),应查明结构可能产生的损坏。 如果桥梁结构动力荷载试验结果不符合公式(4)的要求时,应建议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适当的 措施(如限制车速和改进结构的动力性能等)。
DB34/T 28672017
7.1.1健康监测应监测桥梁工作环境、主要部件的应力(内力)及变形状况等。 7.1.2应根据各个桥梁的实际状况建立预警值。 7.1.3监测结果对结构平稳状况下的安全度和设计使用寿命做出评估,以及特大事故发生后的桥梁结 购能否安全使用作出判断。 7.1.4应至少每月出具一次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内容应包括所监测关键指标的统计值(最大值、最小 值、均值),监测指标的发展趋势,对关键指标的超限报警情况(见附录D)
7. 2. 1监测项目
斜拉桥长期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项目宜依据表4所示的监测项目和监测参数来选择,并充分考虑不 同级别系统的差异。
表4斜拉桥监测项目及监测参数
斜拉桥结构响应监测主要包括:结构变形监测、桥梁振动监测、斜拉索索力监测、应力监测 1 结构变形监测 斜拉桥的变形监测包括主梁的几何线形监测、主梁关键截面的挠度监测、关键部位(塔顶、 伸缩缝、支座等)的位移监测、主塔的倾斜监测等。 主梁的几何线形监测和挠度监测宜采用GPS、北斗、光学测量、图像法、连通管法等进行 测量。
伸缩缝(支座)的位移监测是 向位移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 塔顶位移监测和倾斜监测是通 况。塔顶位移监测宜采用GPS 设在塔顶位置。 2) 桥梁振动监测 · 斜拉桥的振动监测包括在环境 3) 索力监测 斜拉桥索力监测主要为各关键 传感器或锚索计进行测量。 4) 应力监测 斜拉桥应力监测主要包括主梁 测,应力监测宜采用光纤光栅 环境响应监测 斜拉桥的荷载源监测包括:风荷载 1)风荷载监测 风荷载监测采用风速风向仪, 上。 温湿度监测 ? 温湿度监测宜采用温湿度计, 对湿度参数,统计出每小时、 间历程趋势图。 3) 能见度气象监测 能见度气象监测采用能见度监 异常交通环境因素变化和气象 4) 交通荷载监测 交通荷载监测采用动态称重系 小时、每天、每月、每年相对 监测,随机触发 5) 地震、船撞监测 地震、船撞监测采用加速度传 加铺庭响并发山徽租
向位移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监测伸缩缝和支座的工作状况, 塔顶位移监测和倾斜监测是通过监测塔顶的倾斜角度和纵向位移,来反映主塔的变形情 况。塔顶位移监测宜采用GPS进行实时测量,倾斜监测宜采用倾斜仪进行监测。测点应布 设在塔顶位置。 2) 桥梁振动监测 斜拉桥的振动监测包括在环境激励下的主梁、主塔的振动基频监测和振型模态监测。 索力监测 斜拉桥索力监测主要为各关键位置索力的监测,索力的监测宜采用加速度传感器、磁通量 传感器或锚索计进行测量。 4)应力监测 斜拉桥应力监测主要包括主梁关键位置、主塔关键位置以及应力变化较大位置的应力监 测,应力监测宜采用光纤光栅应变计或振弦应变计进行测量。 环境响应监测 斜拉桥的荷载源监测包括:风荷载、温度荷载、能见度、交通荷载、地震荷载、船撞等。 1)风荷载监测 风荷载监测采用风速风向仪,采集三个正交方向的风速时间历程,测点宜选择布设在桥面 上。 2) 温湿度监测 温湿度监测宜采用温湿度计,采集结构物(箱梁、主塔等封闭构件)内外温度场分布及相 对湿度参数,统计出每小时、每天、每月、每年的温度及相对湿度值及其变化,绘制出时 间历程趋势图。 能见度气象监测 能见度气象监测采用能见度监测仪,及时发现桥面各路段、江面或河面以及关键点的各种 异常交通环境因素变化和气象状况。 4) 交通荷载监测 交通荷载监测采用动态称重系统,采集交通流量、车辆速度、车辆载荷等情况,统计出每 小时、每天、每月、每年相对变化的数值统计。测点一般布设在桥面两侧,采用实时连续 监测,随机触发 5)地震、船撞监测 地震、船撞监测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桥址处发生的地震及船撞情况,记录地震及船撞 引起的加速度响应并发出警报。测点宜布设在桥梁主塔下部、水面以上。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
7.2.2.1跨度小于400m的斜拉桥
对于跨度400m以下的斜拉桥健康监测项目布点按表5的规定进行。
表5跨度400米以下的斜拉桥健康监测布点要求
DB34/T 28672017
DB34/T 28672017
7.2.2.2跨度400m~800m的斜拉桥
7.2.2.3跨度超过800m的斜拉桥ozxx.aoz.oro.
表7跨度超过800m的斜拉桥健康监测布点要求
其中,对于边跨跨度较大的斜拉桥,对于桥梁结构振动监测、空间变位监测、主梁挠度监测等监测 项目在测点布设时应根据边跨跨度的不同来变化边跨传感器的布设方案。对于边跨跨度超过300m的 桥梁,在边跨跨中处应布置结构空间变位监测传感器;在边跨1/4跨、跨中、3/4跨处应布设振动加 速度传感器与主梁度传感器。
用于桥梁结构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应符合如下要求: a) 传感器的一般技术特性 传感器的一般技术特性要满足测量需要,主要包括:量程、灵敏度、精度、频率响应范围、工 作环境要求。 b) 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传感器要求性能稳定可靠、耐久性好、频响范围宽、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能在结构的使用温度 及湿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C) 传感器与数据采集、通信设备的相容性 选择传感器时需考虑对这种传感器的调理器的数据输出方式与后续数据采集设备及通信设备 的相容性。 d) 传感器的5年存活率应不低于80%。
7.4数据采集与传输、处理与控制子系统设计要求
7. 4. 1一般规定
应符合如下要求: b 数据采集软件具有数据采集流数据自动处理和缓存管理功能其他用途 d 系统具有实时自诊断功能; 能够实现数据的同步采集: f 满足长期稳定工作的要求
7.4.2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要求
应符合如下要求: a)根据传感器种类、数量、信号特征、信号采样频率、I/0数据吞吐量及对信号的预处理等要求, 决定数据采集硬件系统的基本方式和具体硬件设备的选择; b)应遵循标准协议和标准接口,便于数据传输和存储; C 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宜配置信号增益、滤波等硬件设备:
DB34/T 28672017
应具备实时采集、自动存储、即时显示、即时反馈、自动处理、自动传输功能,应保证现场数 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实时性、可用性: e 应满足室外工作需求,具有便携、防雨、防雷和防尘等功能; f)应易于更换,且更换不影响采集软件的使用,应增大所有功耗器件的几余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7.4.3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应符合如下要求: 应能够定时启动传感器设备监测运行: 应能够与现场监控中心工作站进行通信与数据交换; C 能够进行时钟校验; d 可对监测传感器与二次仪表启动电源的控制: e 可对可调的二次仪表增益的控制; 可按不同的监测操作和不同的监测内容、采样次序、采样频率,完成对传感器输出的采样与模 数转换; g 接受工作站对监测操作参数的修改,调整监测运行的时间和监测采样次序、采样频率与监测模 拟量转换参数: h 对配置专用测控软件的传感器设备,提供软件运行的平台,并编制相应的通信协议与接口; 监测数据非正常状况的识别、剔除与事件发生率的记录; 完成与监测数据输出内容相应的监测数据初步整理; K 监测数据本地数据库应能根据应用的要求,可调整有限期的存储、备份及管理; 1 可对传感器设备输出物理量与运行状况的检测、识别; 能够实现工作站电源故障的报警; 接受分系统工作站的查询指令,调用本地数据库; 接受工作站传送的监测参数调整的指令,进行相关的监测过程或监测数据处理参数的调整,并 记录、备份相关的调整指令; P) 本地数据库的维护。
7.4.4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要求
.4.5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应符合如下要求: a 能够控制传感器模块的采样; b 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目标测试量; 监测数据的校验,包括评估数据质量,剔除异常值,抽取优良数据,判断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板 卡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给出报警; d 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滤波和重采样,提高数据信噪比,同时降低数据量; e 能够响应后续功能模块对数据的请求,向云计算中心数据处理平台提交所需数据,
7.5桥梁结构安全评估子系统设计要求
7. 5. 1一般规定
应符合如下要求: a 应能对监测及识别的结果进行趋势对比、分析与预测; b) 应对结构各类监测参数建立明确的预警指标,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分级预警; c)应能够综合各种监测数据、检测信息、内力状态信息对结构进行综合评估。
7.5.2结构安全预警模块设计
7.5.3结构综合评估模块设讯
应符合如下要求: 桥梁结构综合评估应综合利用人工巡检信息和在线监测数据; b) 所采用的综合评估技术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C 评估方法的确定应参照JTG/TH21、JTGH11执行; d 桥梁评估报告内容应全面,格式应规范; e) 能够对监测及识别的结果进行历史趋势对比、分析与预测: f 要求在线生成在线快速评估报告; g. 能够定期生成离线综合评估报告; h) 评估结果应明确、直观,面向多级桥梁管理人员。
7.6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要求
DB34/T 28672017
8.1.1桥梁评定分为综合技术状况评定、结构安全状况评定、承载能力评定。 8.1.2综合技术状况评定是依据桥梁定期检查资料(或初始检查资料),通过对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 的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综合技术状况等级,提出各类桥梁的养护措施。定期检查时需对大桥进行综合 技术状况评定。 8.1.3结构安全状况评定是依据桥梁定期测试和长期监测的力学变化指标,对桥梁结构安全性进行评 定。结构安全状况评定为非强制性要求,桥梁管养单位可根据所管辖桥梁状况来确定是否评定,其评定 结果供管养单位内部参考。安装了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需对大桥进行结构安全状况评定。 8.1.4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是依据桥梁特殊检查或荷载试验等各项检查、试验数据,评定桥梁的承载能 力。
B.2综合技术状况评定
8.2.1综合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采用JTG/TH21桥梁技术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安徽省公路斜拉桥特点,对斜拉桥进行综合技 术状况评定,在定期检查后即进行综合技术状况评定。 依据斜拉桥定期检查资料,考虑桥梁各部件权重以及桥梁重要部件的关键病害,对桥梁各构件缺损 状况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
8.2.2斜拉桥综合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斜拉桥技术状况评定包括:桥梁构件、部件、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全桥评定。 技术状况评定采用分层综合评定与5类桥梁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先对斜拉桥各 评定,然后对斜拉桥各部件进行评定,再对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分别进行评定,最后 桥总体技术状况的评定。 评定指标见图1。
斜拉桥技术状况评定包括:桥梁构件、部件、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全桥评定。 技术状况评定采用分层综合评定与5类桥梁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先对斜拉桥各构件进行 平定,然后对斜拉桥各部件进行评定,再对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分别进行评定,最后进行斜拉 乔总体技术状况的评定。 评定指标见图1。 桥梁上部结构各构件技术状况 桥架上部结构各部件技术状况 桥染上部结构技术状况 httpi//bzxxahbz.oraChaa 桥梁下部结构各构件技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 桥面系各构件技术状况 桥面系各部件技术状况 桥面系技术状况
科拉桥综合技术状况等级
8.2.3.1斜拉桥部件评定等级
8.2.3.1.1桥梁分为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三个部分。 8.2.3.1.2桥梁结构评定的部件分成两大部分:主要部件、次要部件。
8.2.3.1.1桥梁分为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三个部分。
图1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指标
8.2.3.1.3主要部件包括:斜拉索(包括锚具)、主梁、索塔、桥墩、桥台、基础、支座;主要部件 技术状况评定标度分为5类,见表8。
石化标准表8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
2.3.1.4次要部件:除主要部件以外的其他部件为次要部件;次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分为 表9。
表9桥梁次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
8.2.3.2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5类,见表10
表10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火力发电厂标准规范范本8.2.4斜拉桥综合技术状况评定工作流程
斜拉桥综合技术状况评定工作流程见图2
DB34/T 28672017
....- 桥梁工程 公路工程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