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10088-2015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设计规范

  • TB10088-2015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设计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3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6-08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1.1核心网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移动交换子系统(SSS); 2 移动智能网子系统(IN): 3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GPRS)核心设备; 4与分组域应用系统有关的设备。 3.1.27 核心网设备设置地点应符合通信网规划。 3.1.3# 核心网各子系统用户容量、接口数量和系统处理能力应统 一规划设计,并宜符合近期需要。 3.1.4核心网设备间互联链路带宽宜符合交付运营后管5年需

    3.1.3核心网各子系统用户容量、接口数量和系统处理能力应 一规划设计,并宜符合近期需要,

    3.1.4核心网设备间互联链路带宽宜符合交付运营后第5年

    3.2.1根据网络规模,SSS网络结构可按下列方式设计: 1移动本地网一级结构; 2移动汇接网、移动本地网两级结构。 3.2.2移动汇接网设计包括汇接移动交换中心(TMSC)以及连 接这些节点之间的中继链路,并符合下列规定: 1·全网可划分为若干个移动业务汇接区。 24 每个汇接区宜独立设置TMSC。 3TMSC之间采用网状网结构互联。 3.2.3移动本地网应设置移动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组呼寄存器(GCR)、互联功能单元(IWF)网关移动交换

    中心(G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确认中 心(AC)等景观标准规范范本,根据需要可设置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设备识别寄 存器(EIR)。

    3.2.4MSC设置及组网应符合下

    1MSC宜相对集中并几余设置。 2MSC可采用1十1主备或负荷分担元余方式。 3无线子系统(BSS)存在切换关系的相邻MSC之间宜设置 直连链路。 4采用二级网络结构的 SSS,MSC应分别接入2个归属的 TMSC。 5MSC、TMSC采用R4网络架构时,相邻 MSC之间、MSC 与TMSC之间、TMSC之间宜采用传输链路互联。 6MSC采用R4网络架构时,元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MSCS)之间、MSCS和媒体网关(MGW)之间可采用以太网方式 互联。 3.2.5GMSC设置及组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GMSC宜与MSC同址设置,根据网络规模可与MSC 合设。 2GMSC宜与其所在地的相关通信网的关口局互联。 3当一个MSC覆盖相关通信网的多个本地网时,GMSC可 与异地关口局互联。 3.2.6HLR宜集中、穴余设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3.2.5GMSC设置及组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GMSC宜与MSC同址设置,根据网络规模可与MSC 合设。 2 GMSC宜与其所在地的相关通信网的关口局互联。 3当一个MSC覆盖相关通信网的多个本地网时,GMSC可 与异地关口局互联。

    1)HLR可采用负荷分担元余或1十1主备元余方式,互为 穴余的HLR宜异地设置。 2)互为穴余的HLR处理能力相同。 3)互为余的HLR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接口数 量相同。

    4)互为元余的HLR之间的链路带宽应根据完余机 确定,

    1AC宜与MSC服务范围一致。 2AC可与 MSC合设,也可分设;分设时,AC与相应的 MSC之间可设置直连链路

    1)EIR宜采用1十1备用方式,主备EIR宜异地设置。 2)备用EIR的处理能力与主用EIR相同。 3)备用EIR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接口数量与主用 EIR相同。 4)主备EIR之间的链路带宽应根据穴余机制确定

    1TMSC之间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不大于0.5%。 2MSC与归属 TMSC之间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不大 于0.5%。 3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 不大于0.5%。 4低呼损电路群的电路数按本路由上的终端话务量、转接话

    务量及由高效电路群溢出至本路由的话务量之和及呼 设计。

    3.2.12MSC 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的无线闭塞中

    3.2.14BSS之间存在切换关系的相邻 MSC之间可设置

    3.2.14BSS之间存在切换关系的相邻MSC之间可设置高效直 达电路群

    1 首选直达路由,次选过回路由。 2 同一移动业务汇接区内的话务在本汇接区内疏通 3网内呼叫可选择的路由数最多为3个,任一呼叫路由接续 最多为4段

    点(SCP)、业务管理点(SMP)、业务管理接入点(SMAP)等,根据 需要可设置IP(智能外设)、业务生成环境点(SCEP)、GPRS业务 交换点(gprsSSP)。 3.3.2IN子系统的设备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gsmSSP 与 MSC 合设。 2 SCP、SMP、IP(智能外设)宜集中并异地穴余设置。 SMAP宜集中并异地元余设置。 4 SCEP宜与SMP同址设置。 3.3.3智能网功能寻址容量可按近期智能网用户数及允许注册 的功能号测算,位置寻址容量可按近期小区数测算。 3.3.4智能网设备处理能力应符合近期智能网用户数量及每秒 试呼次数(CAPS)需求。

    点(SCP)、业务管理点(SMP)、业务管理接入点(SMAP)等,根据 需要可设置IP(智能外设)、业务生成环境点(SCEP)、GPRS业务 交换点(gprsSSP)。

    3.3.2IN子系统的设备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3.5IN子系统的组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SSP与SCP、IP(智能外设)与SCP、IP(智能外设)与SSP SCP与HLR之间的No.7信令链路采用准直连方式。 2主、备用SCP之间宜通过传输链路连接,链路带宽应根据 穴余机制、用户数据、控制信息等互联信息量确定。 3SMP与 SCP、IP(智能外设)、SMAP之间的数据连接可按 节点设备的设置地点采用专用网络连接。 4当SSS采用两级网络结构时,IP(智能外设)宜与TMSC 之间设置语音中继电路。

    3.4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核心设备

    3.4.1GPRS子系统核心设备应设置服务GPRS支持节点 (S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域名服务器(DNS)、远端 拨入用户验证服务(RADIUS)设备等以及本地网络接入设备,根 据需要可设置边界网关(BG)、计费网关(CG)、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3.4.2.GPRS子系统宜利用数据通信网作为承载网络。 3.4.3本地网络接入设备宜采用三层交换机,并按双套余 配置。 3.4.4GPRS子系统应通过本地网络接入设备与.GPRS接口服

    3.4.2·GPRS子系统宜利用数据通信网作为承载网络。

    3.4.5SGSN设置及组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SGSN宜与MSC同址设置 2SGSN容量符合辖区内本地用户和漫游用户业务处理和 数据存储的需求。 3SGSN设备宜穴余设置。 4SGSN与分组控制单元(PCU)之间可通过传输链路或数 据通信网互联

    3.4.6GGSN设置应符合下列考

    1 GGSN宜与SGSN同址设置 2 GGSN容量符合本地归属用户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 需求。 3 GGSN设备宜元余设置。 3.4.7 DNS宜集中、穴余设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多个 GPRS本地网可共用一个 DNS。

    1)DNS宜采用1十1备用方式,主备DNS宜异地设置。 2)备用DNS的处理能力及方式与主用DNS相同。 3)备用DNS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接口数量与主 用 DNS 相同。 4)主备DNS之间的链路带宽应根据穴余机制确定。

    3.4.8RADIUS 宜集中、穴余设置,并符合下列规负

    2RADIUS完余设置要求

    1)RADIUS宜采用1十1备用方式,主备RADIUS宜异地 设置。 2)备用RADIUS设备的处理能力及方式与主用RADIUS 相同。 3)备用RADIUS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接口 数量与主用RADIUS相同。 4)主备RADIUS之间的链路带宽应根据穴余机制确定。 GPRS子系统通信路由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移动终端(MS)与调度集中(CTC)或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CS)等分组域应用系统通信时,MS发起的业务请求由MS的 SGSN经MS 的归属 GGSN传送至分组域应用系统。 MS之间进行分组域业务通信时,发起MS的业务请求经 SGSN、归属 GGSN,接收 MS的归属 GGSN、当前 SGSN 至 MS

    1)RADIUS宜采用1十1备用方式,主备RADIUS宜异地 设置。 2)备用RADIUS设备的处理能力及方式与主用RADIUS 相同。 3)备用RADIUS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接口 数量与主用RADIUS相同。 4)主备RADIUS之间的链路带宽应根据穴余机制确定

    1移动终端(MS)与调度集中(CTC)或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TDCS)等分组域应用系统通信时,MS发起的业务请求由MS的 当前SGSN经MS的归属GGSN传送至分组域应用系统。 2MS之间进行分组域业务通信时,发起MS的业务请求经 当前SGSN、归属GGSN,接收MS的归属GGSN、当前SGSN至 接收 MS

    3.5与分组域应用系统有关的设备

    1GPRS本地网根据业务需要设置接口服务器。 2调度命令信息、无线车次号校核信息等行车业务接口服务 器与其他业务接口服务器应分设。 3接口服务器宜与GGSN同址设置,通过局域网与GGSN 设备连接,并通过数据通信网与GROS连接。 4接口服务器与应用系统之间应设置安全隔离设备。 3.5.3GROS宜集中、穴余设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1多个GPRS本地网可共用一个GROS。 2GROS宜异地穴余设置,穴余GROS之间数据同步宜通 过传输链路实现。

    表4.1.2接收机天线输入端射频信号最小可用接收电平

    主:*接收电平为均方根

    4.1.3设置基站等设备时,电磁辐射限值应符合《电磁环境控制

    4.1.3设置基站等设备时,电磁辐射限值应符合《电磁环境控制

    3设置基站等设备时,电磁辐射限值应符合《电磁环境控制 》GB8702的有关规定。

    限值》GB8702的有关规定,

    4.2.1无线覆盖设计应进行理论预测和现场勘测,以及无线电磁 环境调查和检测。 4.2.2无线覆盖设计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合理选择传播模型。 4.2.3无线覆盖应保持上、下行链路平衡,可参考公式4.2.3 计算。

    Poutb =Poutm +Gab +Pinm Pinb +Lc

    4. 2. 42 计算,

    Prmin =Poutb Lcb—Lfb—Lsb十G—LpM

    (4. 2. 41)

    代中Prmin 最小可用接收电平,单位dBm; Poutb 基站发射机输出功率,单位dBm; Leb 合路器损耗,单位dB; Ltb 基站馈线及接头损耗,单位dB: Lsb 基站功分器损耗,单位dB: Gb 基站天线增益,单位dBi; Lp 无线传播路径损耗,单位dB; M 保护余量,单位dB。 2 上行链路预算公式

    inb=PoutmLfm十Gm十Gp—Lsb—Lfb 十Gab—Lp—M (4. 2. 42)

    式中Prminb 基站最小可用接收电平,单位dBm; Poutm 移动台发射机输出功率,单位dBm; Lfm 移动台馈线及接头损耗,单位dB; Gm 移动台天线增益,单位dBi; Gb 基站天线增益,单位dBi; Lsb 基站功分器损耗,单位dB; Lfb 基站馈线及接头损耗,单位dB; Gdb 基站分集接收增益,单位dB; Lp 无线传播路径损耗,单位dB; M—一保护余量,单位 dB。 .2.5 无线覆盖链路预算应计取下列保护余量: 1 阴影衰落; 2 多径衰落; 电力牵引供电干扰; 环境干扰; 工程预留; 6 其他。

    可达 1切换时间应保证车载无线终端在设计速度下连续完成2 次切换。 2在特殊区段,重叠区长度应符合车载无线终端完成小区重 选要求。 4.2.7车站宜设置基站。

    4.2.7车站宜设置基站

    4.2.18根据具体实施条件,在隧道及隧道群、路堑及弯道、车 站台等特定场景可采用基站、直放站结合漏泄同轴电缆或天线 式实现无线覆盖。

    4.2.21单基站覆盖线路中长度不小于3km的隧道,无线覆盖 采取余方案。

    1)地质灾害区、河湖沟渠和泄洪区等; 2)高大建筑物阻挡区域; 3)大功率无线发射电台、雷达站、变电所、电焊、高压电脉 冲设备等。 2在符合无线覆盖要求的前提下,宜与电力、信号等专业设 备机房同址。 3线路有交叉汇接时,站址选择宜预留相邻线路无线覆盖 条件。 4 利于通信线路引人。 5 符合机房、铁塔及变电设备场坪的面积要求。 6. 易于设备和材料运输、施工及维护。 7 宏基站设备不宜设置在隧道内。 8 符合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的环保规定。 9: 其他要求符合《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的有关 规定。

    1)漏泄同轴电缆架设在隧道壁上。 2)漏泄同轴电缆与隧道壁的间距不小于80mm。 3)在有衬砌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采用吊具方式固定,吊 具间隔宜为1m~1.3m,其中每隔10m~15m设置1 个防火吊具。 4)在无衬砌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采用角钢支架和钢丝承 力索加吊具方式架设,吊具间隔宜为1m~1.3m,其中 每隔10m~15m设置1个防火吊具。 隧道外设置要求 1)漏泄同轴电缆宜采用支柱和钢丝承力索加吊具方式架 设,杆路间距不宜超过30m。 2)钢丝承力索悬挂漏泄同轴电缆后的最大允许垂度应控 制在0.15m~0.2m以内(20℃时)。 3)漏泄同轴电缆通过支柱时,与支柱的间距不应小于 150mm。 4)采用钢丝承力索加吊具架设漏泄同轴电缆时,吊具间隔 宜为1m~1.3m,其中每隔10m~15m设置1个防火 吊具。

    1)根据基站覆盖范围、设计速度和追踪间隔,确定通过列 车上移动用户数量; 2)根据到发线数量,确定车站停靠列车上移动用户数量; 3)根据车站内勤、外勤每班作业人数,确定车站地面移动

    4.4.3.铁路区间频率配置宜采用带状复用方式,枢纽地区频率配 置宜采用面状复用方式。 4.4.4同小区、同站址的多个小区的控制信道载波间隔不宜小于 600kHz,业务信道载波间隔不宜小于400kHz。 4.4.5相邻小区的控制信道及业务信道载波间隔不宜小于 400kHz

    4.4.3.铁路区间频率配置宜采用带状复用方式,枢纽地区频率配 置宜采用面状复用方式。 4.4.4同小区、同站址的多个小区的控制信道载波间隔不宜小于 600kHz,业务信道载波间隔不宜小于400kHz。 4.4.5相邻小区的控制信道及业务信道载波间隔不宜小于 400kHz

    4.6基站控制设备设置

    4.7.1天线杆(塔)的选址、高度及航空障碍灯设置应符合国家及 行业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7.2:天线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线杆高度不宜高于12m。 2天线杆可采用水泥杆或钢杆。 ‘:3天线杆上架设2副及以上天线时,天线水平间距不小于 2m,或垂直间距不小于0.5m。 4:天线杆顶部应安装接闪器,天线应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 接闪器应可靠接地。

    4.7.3天线铁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铁塔可采用钢塔榄结构的四管塔、四柱角钢塔、单管塔等 形式,并应符合节约用地、方便施工等要求。 2铁塔荷载设计应符合风荷载,天馈线、视频监控、铁塔监测 等设备荷载及检修荷载要求,并留有余量。 3风荷载要求 1)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取值,且不得小于0.35kN/m; 2)应计算列车运行时对铁塔产生的附加风压。 4在天线安装位置应设置全方位工作平台。上下平台间距 不小于5m;塔高小于20m时可设置一层平台。 5结构性能要求 1)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结构可靠度应符合《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规定 的安全等级一级的要求。 3)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规定的抗震设防乙类的要求。 4)在无动荷载时,铁塔中线垂直倾斜不得超过塔高的1 1 500。: 5)在标准荷载组合下,塔身轴向扭转角不大于1°。 6)铁塔水平位移限值应符合《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 50135、《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榄结构设计规范》YD/T 5131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除地脚螺栓外的构件材料均需进行防锈处理,采用热镀 (浸)锌,镀层均匀,无滴溜、漏镀。 2)当构件长度不大于5m时,其长度偏差不大于士2mm。 3)当构件长度大于5m时,其长度偏差不大于士3mm。 4)构件整体弯曲不大于长度的1/1000,局部弯曲不大于 被测长度的1/750。

    7顶部安装接闪器并接地 8·铁塔及引线应设置防攀爬、防拆盗、防螺栓松动等安全防 护措施,爬梯、走线架应安全可靠,

    工程规范6MSC/GMSC与其他通信网之间接口; / SGSN与PCU之间接口(Gb接口); 8SGSN与 GGSN之间接口(Gn接口); 9GGSN与铁路分组域应用系统之间接口(G参考点)。

    1核心网基础数据 1)设备名称、设备识别码、信令点编码; 2)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切换号码(HON)组呼号 码(GCN); 3)GPRS域名。 2无线子系统基础数据 1)基站名称、小区名称、直放站名称; 2)全球小区识别码(CGI)、基站识别码(BSIC)、路由区域 标识(RAI)。 3无线终端号码 1)移动用户ISDN号码(MSISDN); 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4IP(互联网协议)地址 1)网络管理系统设备IP(互联网协议)地址; 2)GPRS核心设备IP(互联网协议)地址; 3)GPRS终端IP互联网协议)地址。 5铁路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用户号码 1)ISDN号码; 2)功能号码。 6铁路电路域应用系统地面设备ISDN号码。 短号码及短号码呼叫路由数据。 8 组呼业务数据。

    7.0.4短消息服务质量应符合《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8.0.1.可根据用户使用需求,综合考虑频率资源和投资等因素, 配置下列无线终端: 1 作业手持台(OPH); 通用手持台(GPH); 3: 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 4 车载无线终端库检设备; 5 机车同步操控车载通信单元; 6 列车运行控制车载通信设备; 7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 其他终端。 8.0.2 手持台配置应包含备用电池、充电器等附件。根据需要配 置集中充电机。

    8.0.1:可根据用户使用需求柴油质量标准,综合考虑频率资源和投资等因素, 配置下列无线终端: 1 作业手持台(OPH); 通用手持台(GPH); 3: 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 4 车载无线终端库检设备; 机车同步操控车载通信单元; 6 列车运行控制车载通信设备; 7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 其他终端。 8.0.2 手持台配置应包含备用电池、充电器等附件。根据需要配 置集中充电机。

    8.0.3SIM卡应按无线终端数量

    9.1.7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链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
  • 铁路标准 通信标准
  • 相关专题: 铁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