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1484-2010 机车车辆电缆(第1-4部分)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绝缘单线经酸碱处理后按6.3规定条件进行电压试验不应发生绝缘击穿。 带护套的单芯及多芯电缆的最外层经酸碱处理后抗拉强度变化不应大于±30%, 小于100%
曲性能,试验后应无裂纹,并经浸水电压试验无击穿
5.2. 8.2低温拉伸
环保标准5. 2. 8. 3 低温冲击
5.2.8.3低温冲击
电缆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击穿电压试验,击穿电压值不应低于表11的规定值
:绝缘线芯应经受GB/T3048.9 定的火花试验,试验电压规定见表12
6.6表面漏电流、放电
3kV电压等级电缆需进行电晕寿命试验。在规定电场梯度时是否产生局部放电来确定绝缘中是 否存在缺陷(气隙)
7.1单根电缆垂直燃烧性能
在GB/T18380.12的规定条件下试验 共火后电缆残焰自行熄灭,上支架下缘与炭 始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mm,且燃烧向下延伸到 支架下缘距离不大于540mm为合格
距离应大于50mm,且燃烧向下延伸到上支架下缘距离不大于540mm为合格。 电缆燃烧性能 T18380.35—2008的C类规定条件下试验,停止供火后,电缆炭化部分高度不超过2.5m
7.2成束电缆燃烧性自
在GB/T18380.35—2008的C类规定条件下试验,停止供火后,电缆炭化部分高度不超过2.5m 为合格。
TB/T 1484.12010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完成时; b 制造地点变更; 停产2年以上重新生产时; d) 结构、工艺或材料的改变可能影响到电缆的某些性能时,则应部分或全部进行型式检验; e 经常生产的定型产品每隔4年进行型式检验。
8.4.2.3耐臭氧试验
按GB/T2951.21—2008进行耐臭氧试验,试验时间3h,试验后检查试样表面应天 浸水电压试验,不应发生击穿。
8.4.2.4耐油试验 8.4.2.4.1漫油后拉伸试验 按GB/T2951.12—2008规定进行,浸油时间、温度及试验后计算的Y,和Y,应符合5.2.4的规定 8.4.2.4.2浸油后直径变化测量 按GB/T2951.21一2008的规定进行,浸油时间、温度及试验后的Y,值应符合5.2.4的规定。 8.4.2.4.3浸油后电压试验
按GB/T2951.21一2008的规定浸油后进行电压试验无击穿发生浸油时间温度应符合5.2.4的
8.4.2.4.4浸油后击穿电压试验
8.4.2.4.4浸油后击穿电压试验
行击穿电压试验,击穿电压应符合表11的规 间、温度应符合5.2.4的规定
8.4.2.5护套层的吸水试验 在70℃±2℃的水温下,浸在水中168h,按CB/T2951.13—2008中9.2进行。 8. 4. 2. 6抗酸碱性试验
8. 4. 2. 7 热延伸试验
实际测量是在任意温度t下至少用1m长的电缆段进行,为了得到1km长的电缆在20℃时的 直,可按公式(8)修正:
R2——20℃时每公里的电阻值,单位为欧(2); L一试件长度,单位为米(m); R,—长度L的电缆在t时测得的电阻值,单位为欧(Q)
254.51000 R20=R, 234.5+t
按GB/T3048.5一2007的规定,对电缆进行绝缘电阻值测定,所得绝缘电阻值应按公式(9)换算成 绝缘电阻率,并应达到规定值
2TLR In(D/d)
8.4.3.3电压试验
8.4.3.5绝缘完整性
对1、Ⅱ、皿类成品电缆各取500mm长的一段和Ⅲ类电缆按5.2.4规定浸过液体燃料油的500mm 一段进行表面放电试验。在试样中部安装两个电极,每一个电极是用线径约1.8mm,铜线连续缠绕的 紧靠的三匝构成,两电极相邻两匝之间距离至少50mm,安装时应避免铜线对电缆表面压成凹痕。将 带电极之电缆试样浸人20℃±5℃的水中,端部伸出水面50mm,连续浸4h后取出,用不起毛的滤纸 吸干净,然后立即在两电极间施加有效值为2000V的50Hz交流正弦电压,10s后,用毫安表测量漏 电流,漏电流不应大于表13的规定值。接着以100V/s的速率升高电压直至发生闪络为止,这时的闪 络电压不应低于6.6规定值。
8.4.3.7绝缘的耐湿性试验
取5m长的成品电缆浸人含10g/L氯化钠水溶液中,端部伸出水面约250mm,溶液温度保持 ℃±5℃,连续浸泡240h。试验期间,将直流电源的负极接电缆导体,电源的正极接到浸在溶液 电极,按6.7施加电压,不应发生击穿
8.4.3.8电量寿命试马
8.4.4安全性能检查
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 产品代号; c) 长度(m); d) 毛重(kg); e) 制造日期:年月; f) 执行标准代号。
运输和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缆应 避免在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 b 运输中严禁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 ) 吊装包装件时,严禁几盘同时吊装。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应放稳,并用合适 法固定,防止互撞或翻倒
ICS29.280 S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校
机车车辆电缆 第2部分:薄壁绝缘电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言 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电缆分类、代号、规格及结构 技术要求 电性能 安全性能· 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 交货条件 电缆包装、运输及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电晕寿命试验方法(3kV等级电缆) 15
言 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电缆分类、代号、规格及结构 技术要求 电性能 安全性能· 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 交货条件 电缆包装、运输及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电晕寿命试验方法(3kV等级电缆) 15
机车车辆电缆第2部分:薄壁绝缘电缆
机车车辆电缆第2部分:薄壁绝缘电缆
品代号组成如下所示,产品代号的含义见表1
薄壁绝缘电缆分为单芯电缆和多芯电缆、带屏蔽电缆和无屏蔽层电缆,多芯电缆可分为同心层 对绞电缆,规格范围见表2。
TB/T 1484.22010
4.1.3 一次束绞导体的节距不应超过导体外径的20倍。多次绞合时,其外层节距不应大绞合后
TB/T1484.2—2010导体外径的20倍。4.4.2绝缘4.4.2.1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但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导体或镀层,绝缘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允许在导体上与绝缘层之间使用隔离层。4.4.2.2可以用既有良好电气绝缘性能,又有足够机械强度及保护电缆不受外界介质影响的单绝缘来取代电缆的绝缘和护套。除非另有规定,单芯绝缘电缆外表面应为黑色。4.4.2.3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绝缘单线直径(单芯成品电缆外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而最薄点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值的75%绝缘标称厚度及外径绝缘标称绝缘单线直径及单绝缘线外径标称截面mm750 V250750最大最小最大0. 50. 240301. 500. 750. 2601.551. 751. 00.2751.61. 851. 50. 21.95152.052. 252. 50. 32.45.652. 602.804. 00. 32.95203.153.35注:其他电缆规格需双方商定。4.4.3成缆4.4.3.1可以用单览组成多芯统多芯电缆的绞合节径比不应大于绞合外径的16倍。4.4.3.2多芯电缆的标只应符合GBT6995的规定。应在线缆中的芯线上通过颜色或数字编码识别。五芯及五芯以采用颜色分,五芯以上采用数字编码区分。。数字编码颜色应与芯线颜色相区别。4.4.4屏蔽4.4.4.1当有金属屏屏蔽层应为镀锡铜丝编织层,编织密度不应小于80%。4.4.4.2编织丝直径应齐合的我编织丝直径及护套标称厚度护套标称厚度编织前(或挤包护套前)外径d编织丝直径mmmmmm尊壁厚度标准厚度d≤80. 100.51. 08
250. 201. 01.64.4.5护套4.4.5.1允许在绝缘层与护套层之间使用隔离层。护套标称厚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最薄点的厚度不应小于规定值的90%减去0.1mm之后的厚度。4.4.5.2护套应光滑平整,无凹凸、起泡、裂纹等缺陷。除非另有规定,电缆护套均应为黑色。4.4.5.3单芯电缆的任一圆截面上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之差(f值不应超过规定平均外径上限的10%。5 5.1最小弯曲半径 当电缆直径(D)小于或等于20mm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大于4D(屏蔽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大于 6D):当电缆直径(D)大于20mm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大于6D(屏蔽电缆的最小套曲半径不应大王8D)
直径(D)小于或等于20mm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大于4D(屏蔽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大于 直径(D)大于20mm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大于6D(屏蔽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大于8D)。 机械性能
医院标准规范范本5. 2. 3 耐臭 氧
浸油前的抗拉强度 浸油后的断裂伸长率 浸油前的断裂伸长率
5.2.5护套层的吸水
绝缘单线处理后应进行电压试验,无论规格大小,均应施加50Hz、1.5kV工频交流电1 结束时不应发生绝缘击穿。 带护套的单芯及多芯电缆的外护层抗拉强度变化不应大于±30%、断裂伸长率不应小于
电缆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0
电缆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耐受50Hz频率的正弦交流试验电压5min,无击穿发生。 有效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值
6. 7 绝缘的耐湿性
在GB/T18380.12的规定条件下 始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mm,且燃烧向下延伸到
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7.2成束电缆燃烧性能
....- 电缆标准
- 相关专题: 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