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2074-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 TBT2074-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7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6-08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在机振动作用下的一种累积疲劳试验。 式验在专用的接触网振动试验场进行(典型零部件安装如图3所示),接触网振动试验场符合如

    TB/T20742010

    a)应有专用的疲劳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具有恒速、恒力控制功能,能够独立设定与调整静态与 动态力值以及位移量,静态力值测量与控制准确度不大于±1%,动态力值测量与控制准确 度不大于±2.5%。应有专用的疲劳试验加载框架(反力墙),大小满足试验要求,强度保证 在破坏试验时加载框架不变形。 b 疲劳试验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1Hz~3Hz。疲劳试验机具有力值、频率、速度显示以及疲 劳次数记录功能。 5.9.3用于疲劳试验的零部件应按照实际使用状态安装,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TB/T2075和设计 图纸要求。 5.9.4疲劳试验过程允许中断,疲劳次数按实际记录疲劳次数累加。 5.9.5对需要同时做振动、疲劳试验的零部件,试验顺序为先做振动试验,振动试验结束后按TB/T 2075和设计图纸要求做如下项目测量:

    园林养护管理a)振动后螺栓实际紧固力矩:

    TB/T 20742010

    b)按照螺栓振动后实际紧固力矩进行滑动荷重试验。 通过后再进行疲劳试验,疲劳试验结束后按TB/T2075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零部件破坏荷重 试验。

    a)张力补偿装置的输人、输出端荷重值使用高精度测力传感器测量,传感器准确度不大于 ±0.02%。 b)测量装置能够连续采集数据,采集速度不低于50次/s,对输入端与输出端力值采样时间间 隔不大于0.01ms c)若测量装置与计算机连接并用计算机完成数据处理时,测量软件应经过标定校准。 5.10.3张力补偿装置安装与现场使用相一致,对于滑轮张力补偿装置,滑轮槽中心面与补偿绳应处 于同一垂直平面内(典型零部件安装如图5所示)。 5.10.4传动效率按照单方向连续上升及单方向连续下降进行测量,并按照公式(1)计算。

    m=T.r/P×100%

    a)试品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张力符合标准和设计图纸要求; b)应有专用的起 验装置,试验装置具有加载、保载和模 拟突然断线动能。 5.11.2试验开始时 先 补偿器坠蛇提升到一定高度,测量坠碗到基准 面距离,精确度1mm,然后 补偿器制 制动,等坠稳定后再次测 量到基准面的距离。按公式(2)计算 制动时间。 R 2h (2) 式中: 一制动时间,单位为秒( AT

    5.12.1零部件的温升试验在专用的试验装置上进行(典型零部件安装如图6所示),试验装置符合

    5.12.1零部件的温升试验在专用的试验装置上进行(典型零部件安装如图6所示),试验装置符合 以下要求: a)能够安装接触线与承力索,两者之间根据要求可以调整结构高度,能够对零部件施加张力 五值微篮全有兰综准要惑

    a)能够安装接触线与承力索,两者之间根据要求可以调整结构高度,能够对零部件施加张力 张力值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b) 试验用线、索长度不小于10m,模拟装置在室内布置时,四周无阻挡散热的设备; C 张力使用测力仪测量,测力仪误差不大于±1%; d 试验电源为工频交流电,电源容量应满足试验要求,保证在最大试验电流时波形畸变不超过 ±2%; e)试验装置对地有可靠的电气绝缘,装置金属结构保证在试验过程中不产生涡流,装置的金

    5.12.2测量装置符合如下要求

    TB/T20742010

    a)测温使用测温仪,测温仪应能连续采集巡回检测,采集速度不小于1次/s,测温仪用热电偶 做传感器时,热电偶误差不大于±2℃,热电偶接线采用加冷端补偿的办法,补偿端放在 0℃±0.5℃冰水混合物中并用分辨率为0.1℃的温度计监测; b)测量电流用互感器准确度不低于±0.02%,电流表准确度不低于±0.5%; c)试验场设有风速仪与测量环境温度的水银温度计,温度计的分辨率为0.1℃。 5.12.3安装零部件时对其内表面及接续线索外表面用细砂纸打磨干净。螺栓连接时,用扭矩测试仪 宝抓定估坚一试

    5.12.7试验开始后应监视试验电流使其偏差不天于±1%,试验应连续进行,若中断,应待试品上的 温度降至室温后才能重新开始试验。试验中每30min测量一次温度,连续测量三次温度,以三次温差 不超过1℃时的平均温度值作为该点的实测稳态温度。 5.12.8零部件以各点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TB/T2073所规定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值且温升不超过 接续线索温升为合格。温升与最高温度按照公式(3)和公式(4)进行换算。

    TB/T 2074 =2010

    式中: △T一温升,单位为摄氏度(℃);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一环境温度为t。时测温点的实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基准温度35℃时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5. 13接触电阻试验

    c)100周期电热循环。 5.14.3电热循环试验电流应按最小接续线索的额定电流选取。试验过程中,以零部件最高温度达到 稳定温度后,再降温至30℃以下作为一个循环周期。一个循环周期约2h。 5.14.4短路冲击电流为5000A,冲击时间0.5s。两次短路电流冲击间隔30s。 5.14.5零部件电热循环试验合格判定条件

    1)零部件连接处初始接触电阻不大于等长线索(当金具连接两种不同型号的线索时,你 小线索的电阻作为判断依据)电阻值:

    5.15.2在试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零部件应尽量进行整体试验,条件不许可时允许切制成 容积的尺寸,所切截面露出的基体部分可采用石蜡封闭。当不能切制时,可以采用与零部件 相同的试板进行试验。

    5.16.4试验结果以零部件每个局部厚度均不小于设计图纸或TB/T2073TB/T2075规定值为合格

    5. 17 静应力测量

    5.17.1静应力测量采用应变片和应变仪,应变片选用A级、应变仪误差不超过测量值的±2%, 100ue以下不大于2ue,零点漂移4h不超过±5ue。使用应变仪时应配置交流稳压电源,试验加载装置 的示值误差不大于±1%。 5.17.2应力测点布置根据零部件实际受力状况、有限元分析结果等资料,选择大应力部位、危险断面 及应力集中处。并在测点布置图中明确测点布置位置以及对应应变片编号。 5.17.3对已知应力方向的测点,沿主应力方向布置单向应变片,对主应力方向不确定的测点,布置三 向恋山

    5.17.8应力值的评定

    5.17.9在试验过程中,若发现被测零部件产生永久变形或应力测试点的应力值超过屈服极限现象 时,试验应暂停,并做好记录,分析原因,在确认上述现象不影响零部件强度评价时,方可继续进行 试验。

    时,试验应暂停,并做好记录,分析原因,在确认上述现象不影响零部件强度评价时,方可继续进行 试验。 5.18铜及铜合金零部件残余应力试验 采用硝酸亚汞试验法,按照GB/T10567.1一1997。 代人星威衣现奢能丹 5.19紧固件防松试验 按照GB/T10431—2008做横向振动试验方法。 5.20材料化学成分试验 按相应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化学成分试验。 5.21整悬挂试验(研究性试验) 及使用需要,可分为区间、站 与动强度试验,若设计要求 时,标准规定的是整悬挂静强度试验并对模拟接触网的要求如下: a)接触线选用 TA ,承力 索选用JTMH95; b 试验场接触 网 少于两品 ,跨距应不小于15m,有3个支柱,两个为下锚柱,一个为中间 c)试验接触 网# 补偿,接触 线与承力索张力分别为工 kN,结构高度为1.6m; d)试验腕臂 系 安装尺寸以及零件在腕臂上的位置应与实际接触网一致 5.21.2试验加力, 设 中间支柱处 力值根据设计要求,若设计要求不明确时应 为: a)接触线定仁 施加水平载花 大小为足位的水平工 作载荷; b)承力索# 在承力 素座处施加水平载荷,大小为承力索座的水平工作荷重, 同时施加垂直载荷, 大小为 座的垂直工作荷重,也可以用一个合力替代水平载荷与垂直载荷,大小以及 方向由计 5.21.3试验方法采 免法,例如定位处的水平载荷可选用带测力仪的力力装置,通过夹具对定位 处接触线施加水平力 样方法对 承力索处施加合力,因两 力相互影 向通过反复调整直到规定 值,同时做好施力处接 承力索的 药位置标记,安装实际定位器以及承力素支撑线夹,位置应在做好 的标记处。然后加力装置纸 ,将载荷 前转移至被试品上 5.21.4测量采用静应迎具体方法详见5.17。 5.22腕臂系统试验 5.22.1试验时腕臂系统应与 接触网一致,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也可根据设计要求,决定是 否需要安装腕臂支撑以及定位支 腕臂系统的安装尺寸以及零件在腕臂上的具体位置均应满足 设计要求,设计不明确时,应与实际接融网一致,腕臀系统应使用抗查强度为12kN的瓷棒式绝缘子。 5.22.2腕臂系统静强度试验时加力点分别为定位线夹和承力素支撑线夹处,载荷大小应满足设计要 求,当设计要求不明确时,应按照TB/T2075相关零件规定的载荷。 5.22.3腕臂系统变形量测量,先选择参照体(试验时保持静止不动的刚体)以及腕臂系统测量点,并 做好标记,再在参照体上的相关点悬挂钢板尺直至腕臂系统上的测量点(标记处),钢板尺与腕臂系统 之间不接触,然后预加力,消除安装间隙后开始正式测量,测量使用经纬仪,先逐点读出力值为零时各 测量点的读数,开始逐点加载到规定值,保载3min后再逐点卸载到零,加、卸载过程中通过经纬仪读出 各测量点的读数,按公式(13),公式(14)计算腕臂系统变形量。

    式中: AL——加力到规定值时测量点变形值:

    AL加力到规定值时测量点变形值:

    TB/T 20742010

    Lo—一力值为零时钢板尺读数; L—施加力到规定值时,钢板尺读数; L一卸载到力值为零时,钢板尺读数; 卸载后测点残余变形值。

    5.23零件的动态应力测量(研究性试验)

    动态应力测量在振动场进行,试验设备采用动应力仪和应变片。试验前按5.17在试品上贴女 片。试验时要求被测零件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在振动场,接触线、承力索的张力符合设计要求, 求不明确时,接触线选用CTAH120,张力为15kN承力索选用JTMH95,张力为15kN,零件施加 静态工作载荷,开启振动机,振动机振幅、频率符合振动试验要求,再用动应力仪开始测量。

    5.24振动过程中零件受力(

    5.26弹簧补偿装置试验

    5.26.2张力偏差试验

    5.26.3整体疲劳试验

    将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接触网零部件疲劳试验加裁框架上,对其进行全行程反复拉出以及缩回试 验,试验时的张力根据设计要求,次数为2×10,频率为1Hz3Hz。试验过程中弹簧补偿器应伸缩自 如,无卡滞现象,疲劳次数到限后,重做弹簧补偿器张力偏差试验,应不大于5%,补偿绳在整体疲劳试 验后拉断力应不小于初始拉断力的95%

    5.26.4断线制动试验

    将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接触网补偿装置断线制动试验机上,根据设计要求,对弹簧补偿器施加 张力(轴向力),测量补偿绳在张力作用下的初始长度,并在补偿绳上做好标记,然后模拟接触线 线(在1s瞬间完全断开,断开后对补偿器应无任何反作用力),稳定后测量补偿绳回缩量

    件在使用中的重要程度可分为两类: 造成行车事故,如终端锚固线夹、楔型线夹等。

    施工管理标准规范范本TB/T 20742010

    Ⅱ类:铸件单独破坏后有潜在造成行车事故的危险,如腕臂底座、钩头鞍子、承力索支撑线夹等。

    5. 27.2 检验级别

    同一铸件上不同部位(或区域)又可分为三个射线检验级别: A级:图纸上指定的关键受力部位或高应力区域; B级:图纸上指定的受力部位或中等应力区域; C级:一般部位或低应力区域。

    5.27.3铸件类别与射线检验级别的关系

    经射线探伤的铸铝件应符合表3规定铁路标准规范范本,也可由

    表3铸铝件缺陷允许范围

    开本:880mm×1230mm1/16印张:1.5字数:3l千字 2010年8月第1版2010年8月第1次印刷

    ....
  • 铁路标准
  • 相关专题: 铁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