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3147-2012 铁路轨道检查仪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表 2 测量类别代码一览表
5.5.7数据文件字段的数据填充应符合下述
a)左右轨定义:以沿增里程方向为基准。 b) 超高和水平字段数据的符号定义和填充要求如下: 1)超高符号定义:沿增里程方向,测量点处右侧钢轨高出时,超高的符号为正,反之为负; 2)水平符号定义:沿增里程方向,测量点处排除超高后,右侧钢轨高出时,水平的符号为正,反之为负。 c)轨向和正矢字段数据的符号定义和填充要求如下: 1)轨向、正矢数据符号定义:沿增里程方向,测量点处钢轨向右侧弯曲时,轨向和正矢的符号 为正,反之为负; 2)直线段内正矢数据空填。 d 高低数据符号定义:测量点处钢轨相对于弦测基准点向上凸起时,高低的符号为正。 e) 扭曲数据符号定义:沿增里程方向前方右侧高出为正,反之为负。 以增里程方向前、后点结果之差为最终测量结果的项目,如轨距变化率、扭曲、30m(或48a)弦 和300m(或480a)弦的平顺性等,结果应填入小里程点对应记录的相应字段内。 S 各30m(或48a)弦和300m(或480a)弦的平顺性数据按增里程方向顺序重叠排列,重叠区段 长度为0.625m(或a),各重叠段内测量点数据首点归人前一段,其余归入后一段,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方法和存储要求见附录A。 h)无测量数据的字段,数据空填,不应填人“0"或空格。 i)在进行数据统计时,曲线起终点归人曲线段。 8 测量后数据应按被测轨道的相应检修、修理或检测规程的要求生成测量报表,
人孔标准5.6.1内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
表3轨检仪各测量参数测量范围一览表
轨检仪工作轮自身及各轮之间、机架两侧之间、机架底部最突出部位之间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1MQ,轨检仪在任何姿态下都应满足轨道绝缘的要求。
5. 8. 2激光功率
装置的轨检仪,激光出瞳光功率不应天于15!
当轨检仪的电池电压在额定值的±10%范围内变化时,轨检仪应能正常工作。任意单元采用独立
电池时,应具有电源电量自动提示功能。
表6轨检仪示值稳定性要求
5.11全站仪和水准仪
标定器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标定器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13.1内部几何参数
各型式轨检仪内部参数的具体试验项目见表7
表7轨检仪内部数线路试验项目
5. 13. 1. 2 测量重复性
采用轨检仪对满足附录C要求的试验线路进行5个往返的实际测量。在试验有效区段(位置 机选取50个测量点,各点内部几何参数的测量结果,与该点相应项目5个往返(计10次)测 均值之差,符合表5重复性规定的结果合格率不应少于95%
表8试验数据有效区段要求
5. 13. 1. 3测量证确性
按附录C要求选取50个参考点并得到参考值,将上述测量结果中相应项目的实际测 与对应参考值进行比较符合表5示值误差规定的结果合格率不应少于95%
5.13.2外部几何签数
具有外部参数测功能的轨检仪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试验: a) 测量重复性:对10个外部参数测量点的线路横向偏差、线路垂向偏差分别进行10次实际测 量,每次测量结果与该点10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之差,符合表5重复性规定的结果合格率不应 少于95%; b 测量正确性:对10个外部参数测量点的线路横向偏差、线路垂向偏差分别进行10次实际测 量,符合表5示值误差规定的结果合格率不应少于95%。此项不适用于轨道外部几何参数相 对测量装置。
5. 14环境适应性要求
先目测检查外观,然后开启轨检仪,预热并试运行,对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6.2电源、通信和效率检查
6. 2. 1电池容量
电池充电饱满后开机,在(20±10)℃状态下,测量电池持续工作时间。 6.2.2无线通信距离
6.3.1客内部参数测量范围结合其示值误差的检验进行确认。 6.3.2用深度尺或其他量具,测量轨距、轨向测量点距走行轮最低母线的有效高度。 6.3.3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走行轮与测量轮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 6.3.4用千分表测量走行轮和测量轮工作面对自身转动轴线的全跳动量。 6.3.5将轨检仪平放在检定台上,使各走行轮与检定台上的各测量块接触后,用塞尺测量走行轮与测 量块上平面的间隙8,,按式(1)计算得到实际平面度4.。检定台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A.=2x8,×W,/W
+...++...(1)
a) 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有效工作直线距离按其标称值在测量线路或模拟装置上结合示值误差 的检验进行验证。 b 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零位的一致性在L型轨检仪专用检定台(装置)上进行。该检定台侧工 作面和顶工作面的直线度公差为0.10mm。 .7 重复拼装可靠性检验应满足以下要求:
a)调整检定台各参数至正常工作范围内任意位置,在轨检仪重复拼装前后分别读出轨距、超高 的示值,得到变化量。 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需要拆装的,在平台上将仪器进行可靠装夹后用千分表、示值误 差不大于0.02mm的测距仪器以及分度值为0.02mm的高度尺,经5次重复拆装和测量,得 到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基准面的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位置变化量。
6.4.1在走行轮和测量轮轴正上方加150N的压力,用千分表测量走行轮和测量轮的径向弹性变形量。 6.4.2走行轮、测量轮的使用寿命(耐磨性)按如下方法检验:先用千分尺测量出被检验轮的直径,然 后将被检验轮与专用工装的标准轮(其硬度与钢轨接近)平行接触,在150N相互挤压力的作用下相对 匀速(速度约8km/h)滚动,持续转动至折合运行里程500km,再次测量直径;用千分表测量其对自身 转动轴线的全跳动量。
6.5.1内部几何参数测装置
6.5.1.1在轨检仪超高测量范围内选取不少于21点(包括“零位”和测量上、下限测量点),利用检定 台对轨检仪各点超高的示值误差和掉头误差进行检测。 6.5.1.2在检定台上,对表5中所列其他项目的静态指标进行常规检验,得到各项目(在测量范围内 均匀选取不少于5点)的示值误差并检查其测量范围。 6.5.1.3轨向、高低的静态示值误差不应超过实际工作中的轨向、高低和正矢按系统的传递函数反算 的“单步误差”。
b 将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以正常工作的方式分别置于L型轨检仪专用检定台上,两者距离为激 光发射和测量装置的最小工作距离,采用量块在轨检仪轨向、高低的测量范围内选择5个点 检验其基本误差。 C 将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以正常工作的方式和环境条件下,分别置于轨道或模拟测量装置上 两者距离为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的最大工作距离,分别在测量装置的轨向、高低测量范围内 选择5个点采用量块进行测量,其读数值(即矢距)与量块尺寸之差均不应超过表5规定允许 误差的1//2倍。 注检潮前可控游明玉城
6. 5. 2 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
6.5.2.1相对测量装量
利用检定台,分别在轨检仪横向和垂向的测量范围内任取5点,观测并记录轨检仪横向和垂向示 值,该示值与检定台对应点示值之差即为相应示值误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适用时,将轨检仪掉转180°后再次重复上述过程,结果仍应符合表5的规定。
5. 2. 1. 2 测,重复性
利用检定台,在测量范围内任意一点重复测量3次,观测横向偏差和垂向偏差示值的极差,应符合 表5的规定。
6. 5.2. 2绝对测量装置
用500V兆欧表分别对轨检仪工作轮自身及各轮之间、机架两侧之间、机架底部最突出部位之间 每个部位的绝缘电阻值,进行连续1min测量
采用激光功率计进行检验。
用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替代轨检仪电池,分别将电压值调整到额定值的90%和110%,双 行试验。
将检定台轨距、超高调整至零位,将轨检仪置于检定台上,读出轨检仪的轨距、超高、外部几何参数 (适用时),然后将轨检仪从检定台上取下。保持开机状态8h后,再将轨检仪置于检定台上,读出轨检 仪的轨距、超高、外部几何参数示值,得到示值变化量。
符合附录C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6. 9. 2 实际测异
预设报警限度值,轨检仪在相同条件下,以正常、均匀的步行速度(3.5~4)km/h,对线踪 往返的实际测量。 注:线路试验前可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对轨检仪的超高“零位"进行次标定,
6.9.3软件界面和数据采集处理检查
5.9.4轨道内部几何参数
6. 9. 4. 1测量近复性
寸随机选取的50个测量(里程)点(避开轨缝两侧500mm范围内数据),分别计算表5所列 量结果与该点10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之差,统计各项目满足表5规定结果数的百分率。 2测量正确性 十算表5所列项目50个参考点的轨检仪各次测量结果与参考值之差,所有差值除以[按式 ,统计各项目满足表5规定结果数的百分率。
对随机选取的50个测量(单程) 1范围内数据),分别计算表 各点测量结果与该点10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6. 9. 4. 2 测胃正确性
计算1,统计各项目满足表5规定结果数的百分率
△——轨检仪的最大允许误差; 4.———参考值测量方法的最大允许误差
执检仪的最大允许误差
6.9.5轨道外部几何参数
6.9.5.1在相同的条件下往返5次(第5个往返轨检仪掉头)分别测量10个外部参数测量点的横向 偏差和垂向偏差。 6.9.5.2测量重复性:计算轨检仪相应点的各次测量结果与该点10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之差,统计各 项目满足表5规定结果数的百分率。 6.9.5.3测量正确性:计算轨检仪相应点的各次测量结果与该点参考值之差,所有差值除以[k按式 (2)计算],统计各项目满足表5规定结果数的百分率。
检查数据存储和在线处理设备的工作状态。
6.10环境适应性试验
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如下: a)借助专用试验装置按CB/T2423.1进行低温试验。先将专用试验装置妥善放置于试验箱内
7.1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
a)新产品定型或产品转厂生产定型时; b)产品的设计和工艺上的变更足以引起某些性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有关项目的型式检验; c)当出厂检验结果与以前的型式检验结果差异较大时; d)产品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7.3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至少5台)中抽取1台。
7.4型式检验及出厂检验项且见表9。
表9型式检验及出厂检验项目
每台轨检仪须经出厂检验合格并出具产品合机
8标志、随机文件、包装和贮存
每台产品均应有铭牌。铭牌应至少注明: a)产品名称及型号; b)准确度等级; c)出厂编号; d)出厂年月; e)制造企业(代号)。
每台产品均应有铭牌。铭牌应至少注明: a)产品名称及型号; b)准确度等级; c)出厂编号; d)出厂年月; e)制造企业(代号)。
每台设备出厂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电路原理图、接线图、使用和维护说明书、装箱单各一份。并 配备数据后处理应用软件。 使用说明书中应给出计程轮公称直径,以及里程修正方法、轨距和超高“零点”标定方法。对于1 型轨检仪,说明书中应注明最长的有效测量距离及其限制条件(如不同曲线半径、气象条件等对应的有 效测量距离)。
设备的包装应按GB/T191的规定,标明“小心轻放”、“向上”、“怕湿”等标志,并标明产品名称及 型号、制造企业(代号)或商标、收货单位的名称、地址等。包装箱应采取防潮、防振、防尘措施,预防运 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坏。
A.130m(或48a)弦轨道平顺性
轨道平顺性测量结果数据处理方法和存储要求
假定有效区段内最小里程点为Pl,取30m(或48a)弦线,按间距5m(或8a)均分,得到6个子区 段,每个子区段包含n个检测点(不含尾点,n为2的指数幂,是指实际测量结果对应里程点数,一般 n≥8),假定n=8[点间隔为0.625m(或α),见图A.1],则有P,、P2、、Pa,共计49个里程点,于是具体 评价方法如下:P,、P,、P17、P2s、P33、P4构成第1组评价点(点间隔5m,下同),P2、P1o、P18、P26、P34、P42构 成第2组评价点,以此类推,直到Ps、P16、P24、Ps2、P40、P4s构成第n(n=8)组评价点,完成本30m(或 48a)弦段评价。按照0.625m(或a)的重叠区段长度,下一评价段自P4起至P6,重复按相同的方法确 定评价组。 具体评价方法示例:Pz.与P间的轨向检测按式(A.1)计算:
A.2300m弦(或480a)弦轨道平顺性
图A.130m(或48a)弦轨道平顾性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假定有效区段内最小里程点为P,,取300m(或480a)弦线,按间距150m(或240a)均分,得到2个 子区段,每个子区段包含k个检测点(不含尾点,为2的指数幂,是指实际测量结果对应里程点数, 般≥240),假定无=240[点间隔为0.625m(或a),见图A.2],则有P,、P2、、P48共计481个里程点, 于是具体评价方法如下:P,、P24l构成第1组评价点(点间隔150m,下同),P2、P242构成第2组评价点,以 此类推,直到P240、P48构成第k(=240)组评价点,完成本300m(或480a)弦段评价。按照0.625m(或 a)的重叠区段长度,下一评价段自P4so起至P960,重复按相同的方法确定评价组。 具体评价方法示例:P与P26s间的轨向检测按式(A.2)计算:
一第25点的300m(或480a)弦轨向检测值;
............(A..2)
h25设计 第25点300m(或480a)弦轨向设计失距值; h265设计 第265点300m(或480a)弦轨向设计矢距值; h25实测 一第25点300m(或480α)弦轨向实测矢距值; h265实 一第265点300m(或480a)弦轨向实测矢距值。 4.填人P里程点的轨向字段内
300m(或480a)弦轨道平顺性检测点分布示
轨检仪标定器用于对轨检仪的轨距 、基本弦高低等的零点校准和调整。标定器 的各功能单元可独立构成。超高采月 讲行标定
B.2.1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
B.2.1.1电镀零件的外观应光滑细致,没有斑点、凸起和未镀上的地方。表面美观、光滑,具有较好 的光泽,不应有裂纹、流痕、起泡等缺陷。 B.2.1.2各紧固件固定牢靠;各活动部件运动灵活,不应有松动或卡阻现象。 B.2.1.3标定器应采用钢质结构,整体结构和支撑应稳固可靠。 B.2.1.4标定器上应标志:标称值、产品序号、出厂日期、生产企业名称或厂标
精装修标准规范范本B. 2. 2 工作表面硬磨
各工作表面硬度不应小于50HRC。 B.2.3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各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为MRRR,1.6。 B.2.4轨距标定单元 B.2.4.1测量面间的平行度公差为0.2mm。 B.2.4.2测量面对顶面公共平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5mm。 B.2.4.3标准轨距不宜超过(1435±2.0)mm,按实际值使用
B.2.4轨距标定单元
B.2.5超高标定单元
超高标定单元工作面平面度公差为0.10mm。超高偏差不宜超过±10mm B.2.6轨向、高低标定单元工作面的平面度
轨向、高低标定单元工作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2mm.中部不应凸出。
C.1.1将具有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一段连续轨道作为标准试验线,各线型长度分别不少于 320m、50m和120m垫圈标准,试验线的线路状态应与被检轨检仪的准确度等级相适应。根据标准试验线的有 效长度及其位置按固定的里程间隔(兼顾扣件节点位置,2.5m或其整数倍)确定120个(直线段60 个,缓和曲线段20个、圆曲线段40个)轨道内部参数测量点并在轨道上准确标记,从中随机选取50个 点作为参考点进行内部参数的实际静态测量,得到相应参考值
....- 铁路标准
- 相关专题: 铁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