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3326-2015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试验方法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5.2.5移动影音采集设备最大有效距离
5. 2. 5. 1测试配置
5.2.5.2测试过程
3移动影音采集设备最大有效距离测试配置图
测试过程如下: a) 按图3配置测试环境; 6) 测试人员携带移动影音采集设备并配置GPS定位设备水利工艺、技术交底,由应急接入设备侧作为起始点地理 位置; c) 测试人员沿规定测试路线,偏离接人侧设备开始移动。同时打开视频采集和语音通信,与接 入侧或应急中心侧人员保持通话状态,由应急中心侧或接人侧人员实时监视前端图像质量和 语音质量:
d)当图像或语音质量分别出现明显下降或不可懂时,此时前端测试人员读取当前GPS显示的地 理位置,作为终点位置; e)计算GPS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数据的差值,得出语音和图像通信最大覆盖距离。
5.2.6无线发射机频率测试
5. 2.6. 1测试配置
5.2.6.2测试过程
图4无线发射机频率测试配置图
在340MHz~344MHz频率范围内,进行如下测试: a 按图4配置测试环境; b)无线发射机处于工作状态,实时传输动态图像; ℃)使用无线频谱综合测试仪通过对无线发射机发送图像时的无线电信号进行频率分析。
5.2.7应急现场移动终端通信距离
应急现场移动终端通信距离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图3配置测试环境; b)现场测试人员携带移动终端和GPS定位设备,将应急接入设备侧作为起始点地理位置,由应 急中心侧与现场测试人员建立通话并保持; c) 现场测试人员沿规定测试路线,偏离接人侧设备开始移动;应急中心人员实时监听与现场测 试人员间双向通话的语音质量; d 当双向语音质量出现明显下降或不可懂时,此时现场测试人员读取当前GPS地理位置,作为 终点位置; e 计算GPS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数据的差值,得出现场移动终端通信的最大覆盖距离。
5.2.8电池连续工作时间
5. 2. 8. 1 测试配置
应急现场接人设备置于工作状态,至少保持2路语音通话和1路视频上传应急中心,测试连
5.2.8.2测试过程
5. 2. 8. 2测试过程
图5电池连续工作时间测试示意图
a 按图5配置测试环境; b) 应急现场接人设备与电池相连; 应急现场处于实际工作状态,并开始进行计时; d 实时监测放电电流,并可用电压表实时监测电池放电电压; e)记录电池满足应急现场设备连续工作的时间。
5.2.9应急现场设备开通时间
测试配置见图6,应在符合下列条件下进行测试: a 测试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 车站与应急中心间应急传送通道应已调通; C 参与测试人员不多于3人。
5.2. 9. 2测试过程
图6应急现场设备开通时间测试示意图
5.2.10应急现场设备接入方式
5.2.11应急中心防雷性能测试
5.2.11应急中心防雷性能测试
5. 2. 11. 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7,并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测试: a)对用户端口处于挂机和通话状态分别进行测试; b)浪涌信号发生器发送10/700us的测试信号至用户线路测试。
5. 2. 11. 2测试过程
图7防性能测试示意图
a) 按图7配置测试环境; b 当用户端口处于挂机状态时,完成以下操作: 1)浪涌信号发生器发送10/700μus的测试信号通过耦合/去耦网络至用户线路测试; 2)每分钟测试1次,正负极线各做10次; 3)测试完成后,检测被测用户端口能否正常工作。 c)当用户端口处于通话状态时,重复以上测试过程。
5.2.12应急中心电
5.2.12应急中心电磁兼容性能测试
5.2.12.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并应在符合下列条件下进行测试: a)应急中心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b) 保持2路语音通信和1路视频图像; 应急中心设备处于无线屏蔽环境内; d)测试频率范围在80MHz~2GHz内
5. 2. 12. 2测试过程
测试过程如下: a)按图8配置测试环境; c)抗扰度测试方法可按GB/T6113.204一2008的要求进行测试。
图8应急中心电磁兼容性能测试示意图
5.2.132048kbit/s数字接口
5.2. 13.1测试配置
5.2.13.2测试过程
图9数字中继接口测试示煮图
a) 数字中继测试仪表与应急中心侧2048kbit/s接口按图9配置连接; 仪表采用G.703标准测试脉冲模版测试序列进行测试; c 2048kbit/s接口的电气特性显示曲线应在G.703标准测试脉冲模版上下限范围内。
5.2.14二线模拟用户接口
5.2.14二线模拟用户接口
5. 2. 14. 1测试配
5.2.14.2测试过程
测试过程如下: a)按图10配置测试环境; b)用户接口性能按TB/T3160.2一2007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5.2.15应急指提合功能
图10二线模拟用户接口测试末意图
5.2. 15. 1测试过程
5.2. 16应急操作台功能
1 操作台重拨、静音和自动应答的功能验证:操作台对上一次呼出过号码,实现自动重拨键重复 呼出功能,并可根据按静音按键,实现静音功能,通过接自动应答键后,当有用户呼人指挥台 时,操作台实现自动接通功能并通话; m) 操作台实时视频的调看、抓拍、录像功能:操作台可实时调用应急现场的移动影音传送过来 的实时动态图像,并可根据需要对动态图像进行实时抓拍和保存功能; n 操作台历史视频的回放功能验证:操作台通过各类历史视频检索条件(如时间、地点等),对本 地存储的历史视频进行播放; 0 操作台对现场视频参数的配置功能:操作台可对现场上传的图像质量参数进行配置,如分辨 率(4CIF或CIF等),码流格式(可变码流或恒定码流等); P 操作台静图系统图片信息的调看功能验证:应支持对现场视频参数的配置功能通过时间、地 点等检索条件,对应急现场上传至应急中心并保存的静态图像进行调用,实现静图的调用、查 看静图的附加信息功能; )操作台支持键盘输人功能:可对现场上传的图像信息进行地点、时间等信息说明和标示。
5.2.18语音编码格式
5.2.19视频编码格式
视频编码格式测试过程如下: a)按图6配置测试环境; b 由视频播放器在应急现场的无线发射机侧发送规定格式的视频内容; C 应急中心对应急现场播放的视频内容进行实时调用并保存; d)采用流媒体压缩专用工具对保存文件进行压缩格式的全解码分析.得出编码格式和档次。
5. 2. 20顿率调整
顿率调整测试过程如下: a) 按图6配置测试环境; b)将网络性能仿真仪接入到应急中心与现场间的各类应急传送通道中; c 对图像质量分别进行减顿参数设置; d)调整网络性能仿真测试仪参数,将应急中心与现场间通道可用带宽调整为256kbit/s;
e)由视频播放器在无线发射机侧发送测试视频内容; 将现场图像上传至应急中心后,检测系统在低带宽状态下是否自动实现减顿或冻结图像 功能; 名 实时保存减帧或冻结后的图像文件,通过专用分析工具对文件进行分析,统计每一秒内的顿 数是否小王25防/s。
5.2.21配置管理功能
5.2.21配置管理功能
5.2.21.1测试配置
5. 2. 21. 2测试过程
图11配置管理功能测试示意图
5.2.22呼叫成功率
5.2.22呼叫成功率
5. 2. 22. 1测试配置
5.2.22.2测试过程
5.2. 22. 2测试过程
图12呼叫成功率测试示意图
5.2.23应急中心与现场间语音通信功能
5. 2. 23. 1测试配置
5.2.23.2测试过程
图13应急中心与现场间语音通信功能测试示意图
系统间用户语音通信功能测试过程如下:
5.2.25应急中心与应急现场间图像通信功能
5. 2. 25. 1测试配置
5. 2.25.2测试过程
应急中心与应鱼现场间图像通信功能测试示意图
测试过程如下: a) 按图14配置测试环境; b) 在应急中心侧的显示屏上可以实时显示应急现场前端移动影音采集设备上传的实时动态图 像(CIF分辨率),图像连续清晰,连续上传测试1h以上并保存; c 接人现场的静态图像可以实时将图像保存在应急中心服务器中; d)应急中心侧可以显示现场实时上传的静态图像和图像附加的信息内容; e)对上传的静态图像内容和附加图像信息进行验证。
5.2.26应急中心系统间视频分发、转发功制
5.2.26.1测试配置
按图15进行测试配置
频分发、转发功能测试
5.2.26.2测试过程
a) 按图15配置测试环境; 同一应急现场视频可通过应急中心设备转发至上一级应急中心,也可通过应急中心分发至同 一级多个用户终端; c 在上一级应急中心或同一级应急中心的多个客户终端对本地的同一个应急现场的实时图像 进行调用,连续调用1h以上; d) 用协议分析仪对上一级应急中心多客户端调用的流媒体IP地址分析,调用的IP地址应是本 地应急中心转发设备的IP单一地址,其应急中心间应仅占用一路视频带宽的资源; e 同样用协议分析仪对同→级应急中心的多客户端调用的流媒体IP地址分析,调用的IP地址 应是本地应急中心分发设备的IP单一地址,同一级应急中心与本地应急现场间占用一路视 频带宽资源; f 通过协议分析仪对转发的通信协议流程和消息定义依据TB/T3232一2010附录A的内容要 求进行验证。
5.2.27应急中心系统接入能力
5.2. 27.1测试配置
5.2.27.2测试过程
图16系统接入能力测试示意图
a) 按图16配置测试环境; b) 应急中心设备与3个厂家的应急现场接人设备通过有线IP网络相连; 3个应急现场设备逐一接人应急中心,实现语音与图像视频的通信; d 将网络协议分析仪接入网络中,对应急通信所发生的控制协议、压缩流媒体、数据报文进行时 间监视和分析; 应急中心对3个应急现场设备的配置管理能力测试,测试过程详见5.2.21; f 各应急中心与应急现场间语音通信兼容性测试,测试过程详见5.2.23和5.2.24;
g 各应急中心与应急现场间图像通信兼容性测试,测试过程详见5.2.25; h)4 每个应急现场与应急中心间语音通信数量不小于4个,CIF分辨率动态图像不小于1个,应急 通信业务保持4h以上,以验证系统稳定性。
5.2. 28. 1测试配置
5.2.28.2测试过程
急传送通道传输性能测证
测试过程如下: a)按图17配置测试环境。 6) 将应急中心侧设备和应急现场侧设备全部断开,分别将网络性能测试仪接入各类应急传送通道。 调整测试仪表的测试数据包长度:64字节、128字节、512字节、1518字节,进行通道带宽测 试,测试传输协议分别采用TCP和UDP方式。仪表自动依据丢包率,测试应急中心与现场间 可用端对端双向带宽。 d) 采用时延测试脚本,进行端对端时延测试,测试传输协议分别采用TCP和UDP方式。 e 依据可用带宽情况,采用UDP传输协议,测试丢包率,测试数据包长度:64字节、128字节、512 字节、1518字节,双向进行丢包率测试,测试时间为30min以上。 对各类接入方式的应急传送通道分别进行测试验证,
5. 2. 29. 1测试配置
图像与语音对通道质量劣化的抗干扰能力评估
TB/T33262015
5. 2. 29. 2测试过程
测试过程如下: a)按图18配置测试环境; b 将网络性能仿真测试仪接人应急中心与现场的各类应急传送通道中; 调整仿真测试仪带宽限制,使得应急中心与现场间的可用带宽在2Mbit/s、1Mbit/s、512kbit/s 时,分别对语音通信质量和图像通信质量进行主观评估; 调整仿真测试仪时延限制,使得应急中心与现场间的时延在到达50ms时,分别对语音通信 质量和图像通信质量进行主观评估; e 调整仿真测试仪丢包限制,使得应急中心与现场间的丢包达到0.1%时,分别对语音通信质量 和图像通信质量进行主观评估。
5.2.30系统图像分辨率
5. 2. 30. 1测试配置
5.2.30.2测试过程
测试过程如下: a) 按图19配置测试环境; 将网络性能分析仪接入到应急中心与现场间的各类应急传送通道中 c) 在标准照度下,将现场摄像机和照相机分别对准分辨率综合测试卡; 在应急中心侧显示器中,满屏显示测试卡纵向与横向的行数内容; e)通过显示内容,对其中的行数进行统计后得出系统分辨率。
5.2.31不同分辩率下平均带宽要求
图19系统图像分辨率测试示意图
供水标准规范范本不分辨率 均带英范淡试程如 a) 按图19配置测试环境; b) 将网络性能分析仪接人到应急中心与现场间的各类应急传送通道中; c) 对编码器进行分辨率参数设置(CIF/2CIF/4CIF/D1); 由视频播放器在应急现场的无线发射机侧发送规定格式的视频内容;
5.2.32图像质量评信
图像质量评估测试过程如下: a)按图19配置测试环境。 b)将网络性能仿真仪接入到应急中心与现场间的各类应急传送通道中。
C) 在保证带宽情况下,对系统图像最高分辨率设置下,对应急中心显示图像进行主观评估,并进 行录像。 由现场摄像机对现场采集图像上传至应急中心,图像应包括静止、运动图像等。 e) 由现场视频播放器通过无线发射机将规定格式的测试内容上传至应急中心并保存。 将现场图像上传至应急中心后,检测系统在低带宽状态下是否自动实现减顿上传功能。 参加主观评估的人员大于10人,其中包括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主要对应急中心显示图 像的色彩、分辨率、内容完整性、连续性、边缘处理、细节处理、快速运动图像处理、复杂运动图 像处理、低照度环境图像处理等方面比对原始图像情况下进行主观评估。 h 以5分值进行质量评估,最后统计平均值。
5.2.33呼叫响应时延测试
地质灾害标准规范范本5.2.34长时间通话保持
5.2. 35语音质量MOS评估
....- 铁路标准 通信标准
- 相关专题: 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