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465-2019 连续梁桥整体同步顶升技术规程

  • DB34/T 3465-2019  连续梁桥整体同步顶升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7-2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0.3连续梁桥同步顶升工程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房地产项目2.1.1连续梁桥同步顶升工程 continu

    采用多点同步循环顶升工艺将一联连续梁桥顶升至设计 高程的工程。

    用于传递顶升力的结构体系的总称,包括顶升底盘结构体 系和顶升托盘结构体系。

    用于将顶升荷载传递至基础的结构体系的总称。

    用于将顶升荷载传递至上部被顶升结构并与其一同移动 的结构体系的总称。

    2.1.5临时支撑结构体系temporarysupportsystem

    用于联系顶升托盘结构体系(或桥跨上部结构)和顶升底 盘结构体系等所有临时施工构件的总称

    限制桥梁在顶升施工过程中发生非设计方向偏移的结构 体系的总称。

    2. 1.9 分配梁 supported beam for force distribution

    借助刚性梁体来分摊顶升支撑力,实现均匀布置顶升荷载 或增加顶升受力范围的一种顶升托盘结构

    2.1.10 钢抱箍 steel hoops

    顶升施工过程中,为提供顶升支撑空间及承受顶升反力, 在墩柱外增加的环向钢结构。

    2.1.11称重weighing

    正式顶升施工前,通过顶升系统对原结构实际重量进行测 量的工艺。

    A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面积: Asy 结合面上同一水平截面植筋总截面面积; f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fsv 结合面配置的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Gk 顶升时桥染总荷载标准值: 标准信息服 ho 抱柱梁高度; k 安全系数; n 千斤顶数量; N 单个千斤顶额定承载力; S 植筋的竖向间距; V 剪力荷载设计值: Vu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承载力; Y 体型系数,

    A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面积; Asy 结合面上同一水平截面植筋总截面面积; f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fs 结合面配置的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Gk 顶升时桥梁总荷载标准值: 标准信息 ho 抱柱梁高度; k 安全系数; n 千斤顶数量; N 单个千斤顶额定承载力; S 植筋的竖向间距; V 剪力荷载设计值: Vu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承载力; Y 体型系数。

    3.0.1对既有连续梁桥进行顶开时,应进行环境调查及桥梁 检测,并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对满足相关规 范要求并具有可行性、通过风险评估的桥梁才能进行顶升作 业。顶升前应进行桥梁检测,标出桥梁的既有损伤范围、裂缝 宽度等,并在顶升完成后,逐一核查检测项目的变化情况。

    3.0.2对有船撞击风险或有车辆撞击风险的桥梁,在施工其

    间应按相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撞措施。 3.0.3顶升后的桥梁应满足设计的各项指标和现行标准规范 的要求。

    3.0.4连续梁桥顶升的全过程应实时监控。

    3.0.5顶升的设计施工、监控、检测均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 单位实施完成。

    4.1.1连续梁桥顶升设计应考虑结构特点、工程条件、荷载等

    4.1.1连续梁桥顶升设计应考虑结构特点、工程条件、荷载等 级、顶升目的、技术要求及原桥技术状况等。 4.1.2对既有连续梁桥结构进行顶升设计时,其材料参数取 值、作用组合及验算方法均应符合该桥原设计的相关规定,材 料参数取值应考虑材料劣化,新增工况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 准的要求。

    4.1.1连续梁桥顶升设计应考虑结构特点、工程条件、荷

    4.1.3连续梁桥顶升设计不宜改变原有受力体

    原桥受力结构;如确需改变受力体系或对原结构有所损伤时, 应对相应结构或构件进行加固设计和验算,应对顶升过程中及 完成后的整体结构及局部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4.1.5顶升施工应考虑各顶升点的不均匀位移和相邻墩台顶 升位移差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并提出各项控制指标。 4.1.6顶升设计包括顶升方法、顶升地基基础、顶升设施、结 构改造及同步顶升系统等设计。

    4.1.6顶升设计包括顶升方法、顶升地基基础、顶升设施、结 构改造及同步顶升系统等设计。

    4.2.1顶升设计前,应核查原有勘察资料,原有勘察资料不满

    4.2.1顶升设计前,应核查原有勘察资料,原有勘察资料不满 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补充勘察等有效方式获取实际勘察数 据,评估地基承载力。

    4.2.2当采用桩基作为支撑底盘结构体系的基础时,应根

    地基工程特性和顶升反力情况综合确定顶升桩位及桩基结

    采用增大基础面积、增加桩基数量或增设支撑梁等方法进行加 固改造设计,并按最不利施工工况进行验算。

    限位结构体系等。 3.2顶升体系分为底盘结构体系及托盘结构体系两部分 盘结构体系主要包含承台、抱柱梁、牛腿、钢抱箍和盖梁等类 型,托盘结构体系主要包含原有上部梁体结构、分配梁、盖梁或 包柱梁等类型。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墩柱不截断顶升时,顶升体系设计要点如下: 1)主梁顶升高度较小时,宜采用盖梁或桥墩作为底盘结 构,并通过处理盖梁或支座垫石来调整桥梁高程; 2)墩台盖梁或桥墩墩身顶升作业空间不足时,可采用钢 牛腿或钢抱箍扩大桥墩支承面作为顶升底盘结构,参 见附录A; 3)千斤顶与梁体底面、墩台顶面的混凝土接触面应按《公 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士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并确定垫板尺,参见附录 B。 2墩柱截断顶升时,顶升体系设计要点如下: 1)主梁顶升高度较大或无法通过处理盖梁及支座垫石增 高时,可采用截断墩柱顶升接高的方法,参照附录C、除 录D; 2)顶升底盘结构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可采用承台 钢支架十支架底座、抱柱梁(下)、钢抱箍(下)等方式。 3设计底盘结构或托盘结构时,荷载及其组合应符合下 利规定: 1)荷载应按实际作用取值验算,并满足《公路桥涵设计通 用规范》(JTG D60)要求;

    2)桥梁顶升过程中的风荷载宜按《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 范》(JTG/T3360一01)取值; 3)应考虑上部结构顶升过程中水平和竖向荷载的分布 传递、不均衡效应、动力放大效应及施工误差效应等, 按顶升时的最不利工况进行组合。 4对传递竖向荷载的混凝土抱柱梁进行结构设计时,新 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yV

    4.3.3临时支撑结构体系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顶升前应对临时支撑结构体系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 性验算; 2临时支撑结构体系宜采用便于安装与拆除的标准化支 承构件; 3工具垫块厚度应与千片顶每次顶升设计行程相适应 专用垫块应模数化和标准化: 4每节支撑构件之间应可靠连接,钢管支撑墩间应设置 可靠的水平撑与斜撑; 5顶升过程中,应随于斤顶高度增加同步加垫钢垫块或 钢垫盒进行保护,必要时采用机械装置跟随保护; 6由接高垫板或临时垫块形成的支撑构件,应计入多块 叠加厚度误差及非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对顶升施工的影响; 7临时支撑结构体系的构件宜对称布置; 8临时支撑结构体系利用原桥墩(台)时,应对原桥墩 (台)进行受力验算,必要时进行加固。

    钢垫盒进行保护,必要时采用机械装置跟随保护; 6由接高垫板或临时垫块形成的支撑构件,应计入多块 叠加厚度误差及非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对顶升施工的影响; 7临时支撑结构体系的构件宜对称布置; 8临时支撑结构体系利用原桥墩(台)时,应对原桥墩 (台)进行受力验算,必要时进行加固。 4.3.4大高度顶升时应设置限位结构体系,包括横桥向限位 结构与纵桥向限位结构,按其布置位置不同,横桥向限位结构 可分为格构支架、悬臂桁架、斜撑支架、混土挡块等,纵桥向 限位结构可分为悬臂桁架、桥面顶撑、挡块、余斜撑支架拉索限 位结构等。限位结构体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断柱顶升时,横桥向优先选用格构支架、悬臂桁架作为 限位结构体系,混凝土挡块可作为辅助限位结构; 2对于大高度顶升,横桥向限位结构宜布置在主梁外侧: 并采用抵抗式限位方法;纵桥向限位结构宜布置在相邻联伸缩 缝两侧主梁顶板上,并采用双向拉压式限位方法; 3荷载设计值应综合考虑初始水平分力、顶升水平分力、 风荷载等; 4当桥梁纵坡大于1%时,应对限位结构进行抗下滑力验 算;

    4.3.4大高度顶升时应设置限位结构体系,包括横桥向限位

    5限位结构与桥梁结构的间距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结构位 置的变化而变化,安装位置偏差应不大于5mm,垂直度偏差应 不大于0.1%; 6限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4.4.1结构改造设计主要包括墩(柱)高度调整、桥台改造、垫 石修复或加高及支座更换。 4.4.2连续梁桥墩(柱)截断位置应根据下部结构受力状况确 定。

    4.4.3被切断的墩柱上端结构顶升就位后,连接段主筋直径

    与数量应不小于原设计,箍筋间距应不大于100mm;连接段混 凝土应一次浇筑,其强度等级应高于原墩柱混凝土等级,并宜 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对于有外观要求的墩柱应进行整体外包混 凝土或专门的涂装美化。 4.4.4若桥梁顶升高度小于1m,可直接加高盖梁、帽梁、柱顶 或支座垫石。

    4.4.4若桥梁顶升高度小于1m,可直接加高盖梁、帽梁、柱顶 或支座垫石,

    1应采用统一型号,所有干斤及油泵进场前均应进行 配套标定,宜采用自动液压干斤顶; 2具有保压自锁功能,满足结构构件在空中安全停留及 微动调节的要求; 3全部千斤顶的顶升能力应大于最大顶升重量的2倍; 4千斤顶数量按下式估算:

    式中:n 千斤顶数量; 顶升时桥梁总荷载标准值; N——单个千斤顶额定承载力; 安全系数,取 2. 0。

    4.5.3同步顶升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同步顶升宜采用PLC液压同步升控制系统。控制系 统应能同时实现力和位移双控制、操作闭锁、过程显示、故障报 警、误操作自动保护等功能; 2控制系统同步精度应高于设计充许值,为便于控制桥 梁的顶升位移、姿态及顶升过程的同步性,于斤顶的同步差应 满足下列要求: 1)跨径不大于20m时,相邻墩顶升点同步差不应超过 5mm;跨径大于20m时,相邻墩顶升点同步差不应超 过 10mm; 2)相邻顶升点间距不大于2m时,同一桥墩相邻顶升点同 步差不应超过0.5mm;相邻顶升点间距大于2m时,同

    5.1.1 顶升施工前应结

    施。 5.1.2采用多行程顶升施工时,施工前应确定每个行程的顶 升量。 5.1.3应根据使用的顶升设备、实际支撑条件和支撑结构材 料性能,计算确定顶升过程中顶升高度的最大值,即高度限值。 5.1.4顶升(或下落)过程中,桥梁结构横向、纵向的同步误差 以及累计同步误差应符合设计允许值。 5.1.5顶升液压油缸及泵站等关键设备应有备用。 5.1.6顶升施工期间应控制原结构的沉降量和对原结构的损 伤,控制标准应符合本规程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5.1.7顶升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做好施工准备,确保顶升各 体系安全可靠,试顶升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顶升,正式顶升流 程如图5.1.7所示。

    5.1.2采用多行程顶升施工时,施工前应确定每个行程的顶

    5.1.3应根据使用的顶升设备、实际支撑条件和支撑结

    5.1.5顶升液压油缸及泵站等关键设备应有备用

    5.2.1应进行桥梁技术状况的现场复查,重点复查跨径、中 线、标高、坡度、主梁截面、下部结构和基础截面等主要参数以 及桥梁病害部位、状况等,并根据复查结果对施工方案作相应 的调整。

    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图5.1.7梁桥顶升流程图

    5.2.3应对传感器、千斤顶、油表等顶升设备进行校准,出具 校准报告并进行现场验收。

    工作。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包括托盘结构体系施工、底盘结构体 系施工、临时支撑结构体系施工、限位结构体系施工、顶升系统 的安装及调试、结构改造施工、称重和试顶升等

    5.2.5顶升前,应对桥面各处的伸缩缝、过桥管线、路灯等桥 面设施进行拆除,以便顶升时桥梁能够顺利上升。

    5.2.5顶升前,应对桥面各处的伸缩缝、过桥管线、路灯等榜

    5.3.1托盘结构体系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1当直接采用梁体结构作为托盘结构体系时,应满足于 斤顶安装空间的要求;与干斤顶和临时支撑对应的梁体结构应 形成水平支撑面; 2当采用分配梁作为托盘体系时,分配梁应水平安装,分 配梁与被顶升梁体之间应有可靠的找平支垫: 3当采用盖梁作为托盘体系时,应对破损、病害部位进行 修补和加固处理,并将其底面找平: 4当采用抱柱梁结构作为托盘体系时,必须对结合面的 原结构凿毛处理;当采用植筋连接时,应查明主筋位置,不得损 伤主筋; 5当对梁体实施变坡顶升时,应在托盘结构中安装调平 对中装置,宜在伸缩缝处安装纵向限位结构。

    3.2底盘结构体系施工应满足

    1当直接采用盖梁(墩柱、承台、桥台)作为底盘体系时, 应使干斤顶及支撑底部处于水平,并对结构缺陷进行修补;当 盖梁(墩柱、承台、桥台)承载力不足时,或面积不够时,应采用 加固措施或扩大支承面积措施; 2当采用牛腿结构作为底盘体系时,植筋工艺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和国家相

    关标准的规定; 3当采用钢抱箍作为底盘体系时,应按2倍的安全系数 进行钢抱箍承载力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顶升作业: 4当采用抱柱梁结构作为底盘结构时,抱柱梁宜设置于 地面线以下。若设置在其他位置,完成顶升后,应当拆除。 5.3.3临时支撑结构体系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1支撑的中心线应准确定位: 2当采用预埋螺栓连接时,应保证预理螺栓位置的准确 性; 3当采用植入螺栓连接时,除应保证位置准确外,还应避 让支撑结构中的主筋; 4螺栓安装数量应与法兰孔数量相等; 5不同直径的钢支撑连接时,应采用相应的转换接头; 6钢支撑体系应设置可靠的纵横向联系,宜与下部结构 进行可靠连接,确保钢支撑的稳定性。 5.3.4 限位结构体系的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顶升的横向、纵向限位结构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限位结构与被限位结构的间隙应顺直,宽度应满足被 限位结构的验收要求; 3限位结构安装时应与顶升底盘结构固结; 4限位结构的安装和拆除不应产生影响原结构受力安全 性的损伤,对因安装限位结构而在原桥结构上形成的托洞应进 行修补。

    1顶升的横向、纵向限位结构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限位结构与被限位结构的间隙应顺直,宽度应满足被 限位结构的验收要求; 3限位结构安装时应与顶升底盘结构固结; 4限位结构的安装和拆除不应产生影响原结构受力安全 性的损伤,对因安装限位结构而在原桥结构上形成的托洞应进 行修补

    1宜采用可编程液压同步控制系统实施顶升,顶开前应 进行同步试验; 2千斤顶、油管、位移传感器及各类阀件安装应符合现场 安装布置图,干斤顶位置应根据桥梁构造特点、支座位置及荷 载大小合理布置,宜以支座为中心对称布置; 3千斤顶安装可采用正置或倒置两种方式,千斤顶顶部

    与顶升接触面间应根据接触面的坡度设置形垫板;顶升过程 中,干斤顶不宜承受水平力,如若无法避免,应采取措施,减少 水平力的影响;于斤顶将桥梁顶升后,应及时采用临时支撑进 行固定,未设置可靠支撑措施不得将干斤顶油缸作为支撑物使 用;当数台千斤顶同时使用时,应使用多顶分配阀连接成不少 于3组且合力不共线的支撑模式,并考虑负载的均衡性,以免 产生倾倒或过大变形; 4千斤顶严禁超载、超行程使用,千斤顶顶升位移量宜控 制在千斤顶公称位移量的80%以内,严禁超过千斤顶行程的 90%;千斤顶压力控制误差应小于3%; 5应根据支反力计算压强,若干斤顶接触面压应力大于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上下放置钢板或采用其他措施分配 压力,避免混凝土受到破坏; 6顶升不同步或出现异常或超过控制充许值时应立即停 正顶升,采用垫块固定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进行保护,尽快排 查原因,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顶升; 7于斤顶应保证油管接头、分配器的清洁,油管应在无压 情况下拆除,拆除后应将油管用堵头封任,并保留油管内部的 液压油不外漏; 8位移传感器安装位置处的位移,应与所对应的千斤顶 合力作用点一致,精度应达到0.5mm; 9顶升系统在使用前,应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保压试验 应能保证一且没有控制信号,千斤顶处于保压状态且锁死,同 时控制系统发出警报; 10大高度顶升宜设置不随操作界面跨越的快速反应紧 急停止按键”,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启动该程序,使整个顶升系统 进入事先设定的闭锁状态。控制台(柜)和顶升油泵均需配备 UPS或大容量电瓶,提供不间断电源,UPS至少保证具有稳定 运行半个小时的主控室用电量。

    5.3.6墩柱截断施工应满足下列

    1墩柱截断顺序应按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流程如图 5.3.6所示; 2顶升系统逐级加载,截断时加载应达到墩柱荷载设计 直的105%; 3在整个截断过程中系统应处于保压状态: 4桥梁墩(柱)截断宜采用无震动或震动较小的线切割设 备,并在保压平衡状态下切割断开,以减少切割对桥梁结构和 顶升设施的影响,墩(柱)切割宜采用水冷却,减少粉尘、噪音、 泥浆污染; 5截断施工前,相关监控设备应安装完毕;施工过程中应 密切监控桥墩、临时支撑结构体系的受力及变形

    3.6墩柱截断流程图

    5.3.7采用压力控制设备进行顶升作业前应进行称重。

    5.3.7采用压力控制设备进行顶升作业前应进行称重。

    5.3.8试顶升应满足下列要求:

    1试顶升前应解除顶升结构与其它结构的全部连接,结 构顶升空间内严禁有障碍物,所有限位结构应安装到位; 2试顶升宜分三个阶段实施,分别为开始分离、持续分 离、确认分离;应分级分次持续将原桥上部结构顶升至试顶升 的预定高程; 3试顶升过程中应检查油路是否畅通、传感器工作是否 正常,数据传输是否正确,系统工作是否稳定;试顶升期间应实 施顶升力和顶升位移双控”,试顶升高度不宜大于10mm; 4由于每个支座反力的计算值与实际支座反力有差异, 记录不脱空支座的位置,以便正式顶升时对顶升力及斤顶的 布置加以调整; 5应做好试顶升相关记录,并提供桥梁试顶升期间所有 临控次数为正术项工相供依据

    1试顶开前应解除顶开结构与其它结构的全部连接,结 构顶升空间内严禁有障碍物,所有限位结构应安装到位; 2试顶升宜分三个阶段实施,分别为开始分离、持续分 离、确认分离;应分级分次持续将原桥上部结构顶升至试顶升 的预定高程; 3试顶升过程中应检查油路是否畅通、传感器工作是否 正常,数据传输是否正确,系统工作是否稳定;试顶升期间应实 施顶升力和顶升位移“双控”,试顶升高度不宜大于10mm; 4由于每个支座反力的计算值与实际支座反力有差异, 记录不脱空支座的位置,以便正式顶升时对顶升力及干斤顶的 布置加以调整; 5应做好试顶升相关记录,并提供桥梁试顶升期间所有 监控资料,为正式顶开提供依据。 5.3.9正式顶升应按照试顶升程序作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顶升前检查干斤顶是否与接触面贴合,如有缝隙需采 取相应措施保证良好接触; 2干斤顶必须按照设计行程同步顶升,项升及顶降的速 度不宜大于3mm/min; 3初顶升完成后应维持30min,对临时支撑、液压干斤顶 油管路、油路块、通信电缆等顶升和监控系统状态等进行详组 检查,确认桥梁结构和同步顶升系统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次顶 升,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顶升过程中应随时观测系统压力和竖向位移的变化情 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顶升,把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 业; 5调坡顶升时,应保证干斤顶在充许偏斜角度范围内工 作; 6顶升时,每顶升一个行程,应塞垫保护,确保平稳可靠;

    取相应措施保证良好接触; 2干斤顶必须按照设计行程同步顶升,项升及顶降的速 度不宜大于3mm/min; 3初顶升完成后应维持30min,对临时支撑、液压千斤顶 油管路、油路块、通信电缆等顶升和监控系统状态等进行详组 检查,确认桥梁结构和同步顶升系统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次顶 升,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顶升过程中应随时观测系统压力和竖向位移的变化情 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顶升,把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 业; 5调坡顶升时,应保证干斤顶在充许偏斜角度范围内工 作; 6顶升时,每顶升一个行程,应塞垫保护,确保平稳可靠;

    7顶升完成后,桥梁中线和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

    5.4.1连续梁桥结构改造施工包括墩柱接高、桥台改造、垫石 修复或加高、支座更换等。

    5.4.2墩(柱)接高施工应满足

    1墩(柱)接高前应首先凿除上下截断面各设计凿除长度 的混凝土,并将保留墩(柱)表面凿毛、涂抹新老混凝土界面处 理剂,以利于新老混凝土的有效莲接; 2墩(柱)接高段施工应确保质量,必要时应加固、补强: 1)墩(柱)连接处应接触紧密、焊接牢固、混凝土灌注密 实、强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墩(柱)接高部分应采用不低于原墩(柱)规格和数量的 主筋和箍筋,切断钢筋的连接宜采用错位焊接或钢筋 挤压套筒机械连接,应满足工级接头的要求,钢筋的焊 接和机械连接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和《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规定执行; 3)支座位置移动后,墩(柱)的抗偏压承载力应大于结构 荷载效应,否则应增加墩(柱)截面,, 4)接高的墩(柱)混凝土宜外包钢管,形成类似钢管混凝 土的复合截面。 5.4.3桥台改造分为加高改造和台改墩两种情况,均应制定 专项施工方案。

    1采用补胶、补筑砂浆、补筑混凝土方式时,应将不合格 昆凝土全部凿除,并将原垫石表面凿毛且冲洗于净后方可补 筑,对于损伤严重的垫石可直接更换; 2当采用直接加高方式时,宜选用无收缩自流平混凝土 或灌浆料方式,灌注前应将原垫石表面凿毛直至露出混凝土粗

    骨料,并吹(冲)洗干净。

    5.4.5支座更换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梁体顶升结束,墩(柱)接高完成,混凝土强度符合设 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支座更换; 2支座的规格、型号、质量及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和有关 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3支座上下各部件的纵轴线应对正,新支座安装时,支座 应置按十字中心线对中,纵横向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安装 温度与设计要求不同时,应通过计算设置支座顺桥向预偏量; 4更换新支座前应检查、修复或加固有病害的支座垫石 和相关附属构件,支座垫石应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尺寸和平整 度要求; 5板式支座更换时,在梁体复位前应将新支座位置梁底 面用环氧结构胶(或形钢板)调平或形成纵、横坡形块,保 证梁板底面与支座顶面密贴;盆式支座更换时,在梁体复位前 需根据新支座高度确定上、小模形块的高度,并确保支座与梁 底、墩顶可靠连接,宜利用原预留螺栓孔栓接,同时保证梁板底 面与支座顶面、墩顶面与支座底面密贴; 6新更换支座的位置偏差和标高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盆式支座的固定支座、单向活动支座和双向活动支座的安装位 置和安装滑移方向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特殊类型支座的安装 和质量控制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利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的相关标准规定

    5.5.1支座更换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分次分级缓慢回落梁板 至支座上。

    5.5.1 支座更换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分次分级缓慢回落梁板 至支座上。 5.5.2 应由同步顶升控制系统操控干斤顶缓慢下降,分级落 梁。

    5.5.2应由同步顶升控制系统操控干斤顶缓慢下降

    差应不大于 0.5mm。

    5.5.4应同时观测和控制梁体回落高度,各顶升点白

    5.5.4应同时观测和控制梁体回落高度,各顶开点的总回落 量与设计顶升高度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5.5.5实际桥梁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 的要求。

    5.5.6梁体复位后应观察不少于24h,确认支座压紧密贴、位 置正确,方可拆除顶升设备。

    5.6.1顶升用抱柱梁结构拆除后,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抹平 和补强处理,

    和补强处理, 5.6.2施工时在原结构上开凿的孔洞,在顶升完成后应及时 进行修复、加固处理。

    5.6.2施工时在原结构上开凿的孔洞,在顶升完成后

    5.6.3施工后应清除永久结构上的各种施工临时预埋

    5.7.1桥面系恢复包括桥面连续、防撞墙、栏杆扶手等附属设 施恢复施工。在桥面系恢复前应检查每道梁端头缝是否满足 规范和设计要求,不满足时应作相应处理。 5.7.2桥面连续施工前,应清扫桥面,清理连续缝,连续缝应 大于20mm,确保梁面和连续缝内干净、无杂质方可铺设钢筋 浇注混凝土应与原桥面连续、等强。

    5.7.1桥面系恢复包括桥面连续、防撞墙、栏杆扶手等附属设 施恢复施工。在桥面系恢复前应检查每道梁端头缝是否满足 规范和设计要求,不满足时应作相应处理

    5.7.2桥面连续施工前,应清扫桥面,清理连续缝,连

    大于20mm,确保梁面和连续缝内干净、无杂质方可铺设钢

    5.7.3护栏恢复施工应按原护拦钢筋尺寸钻孔、植筋、焊接

    5.1.1连续梁桥顶升施工前应制定顶升施工监控方案并全程 实施施工监控。

    升结束后的桥梁线形、内力与设计相符

    6.1.3桥梁顶升前应根据结构计算与桥梁的技术状况综合提

    6.1.4应有专门的监控人员实时观测、记录监控数据和结果

    并及时提供监控指令,以指导同步顶升施工,尤其是顶升梁体 的关键截面应力和位移

    并及时提供监控指令,以指导同步顶升施工,尤其是工

    6.1.5施工监控所用设备应经过检定合格或校准确认其精度

    符合监控要求,方可使用。施工前,应对顶升施工进行全 的仿真分析并提出控制指标。

    6.1.6顶升监控包括顶升前监控、顶升过程中监控和顶升后

    6.1.6顶升监控包括顶升前监控、顶升过程中监控和顶升后 成桥状态监控三个阶段。

    提供监控报告。所有监控记录必须注明人员、设备、监控依据 工序、日期、时间、环境和其它因素。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 溯性,

    6.1.8施工监控的技术资料应作为桥梁交竣工资料,并作为 桥梁养护的技术文件。

    6.1.8施工监控的技术资料应作为桥梁交竣工资料,并作为

    1 顶升监控内容应包括桥梁初始状态参数、结构位移、应 变、裂缝、变形、环境等监控保温标准规范范本,以及顶升体系监控、临时支撑

    6.2.2墩台监控主要包括沉降和墩顶位移监控。 6.2.3 梁体监测内容应以应力、位移及裂缝为主。 6.2.4顶升临时支撑结构体系施工监控应以应力、空间位移 及沉降为主。

    6.2.4顶升临时支撑结构体系施工监控应以应力、空间位移 及沉降为主。 6.2.5顶升前应对结构的裂缝长度、宽度及走向进行全面检 测;顶升过程中应选取代表性的结构裂缝进行长度和宽度的实 时监测顶升施工完成后应对结构再次进行全面检查。

    测;顶升过程中应选取代表性的结构裂缝进行长度和宽度的实 时监测;顶升施工完成后应对结构再次进行全面检查。

    6.3.1墩台监控测点布置:

    6.3.1墩合监控测点布直: 1顶升施工过程中,应对墩台沉降进行观测,测点布置不 宜少于4个; 2顶升施工过程中,应对墩顶的空间绝对位移进行监测。 6.3.2梁体监测测点应按以下要求布置: 1梁体截面应力应采用实时监测方法,测点应布置在梁 体关键断面,顶升测点数量应满足染体顶升安全的要求; 2桥面高程的监测控制断面应设在支点、1/8跨、1/4跨、 3/8跨、跨中、5/8跨、3/4跨、7/8跨,每个断面根据实际情况布 P 置测点数量,不宜少于2个; 3墩台与梁底相对位移及梁体竖向位移宜实时监测,每 6.3.3顶升施工临时支撑结构体系测点布置: 1临时支撑结构体系的应力测点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布 置在结构受力最不利位置; 2基础沉降测点布置不宜少于4个; 3临时支撑结构体系空间位移测点布置应满足能够判断 结构安全的要求。

    1梁体截面应力应采用实时监测方法,测点应布置在梁 体关键断面,顶升测点数量应满足染体顶升安全的要求; 2桥面高程的监测控制断面应设在支点、1/8跨、1/4跨 3/8跨、跨中、5/8跨、3/4跨、7/8跨,每个断面根据实际情况布 置测点数量,不宜少于2个; 3墩台与梁底相对位移及梁体竖向位移宜实时监测,每 个墩台宜布置2个水平位移测点及2个竖向位移测点。

    据进行统计和误差分析槽钢标准,通过实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对结构计算 参数进行识别和修正,并预报下一阶段状态。

    并与设计值作对比,控制顶升力

    ....
  • 相关专题: 梁桥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