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3430-202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 JTG 3430-202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2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8-1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一饱和度; w一含水率; wa一标准吸湿含水率; w一稠度; WcBR一最大承载比含水率; WI一液限; W一未冻含水率; Wopt一最佳含水率; Wp一塑限; Ws一缩限; P一湿密度; Pa一干密度; Pamax一最大干密度; Pamin一最小干密度; Pf一冻土密度; Ps一土粒密度;

    a一压缩系数; a一冻土融化压缩系数; CBR一承载比; CBRmax一最大承载比; c一黏聚力; C,一固结系数; E。一回弹模量; E,一压缩模量; k一渗透系数:

    MR一动态回弹模量; m,一体积压缩系数; P。一膨胀力; Ps一湿陷起始压力; qu一无侧限抗压强度; S一抗剪强度; S.一灵敏度; Φ一内摩擦角; 6。一无荷载膨胀率; p一有荷载膨胀率; 8s一湿陷系数; Oss一溶陷系数; s—自重湿陷系数; n一冻胀率; nsi一盐胀率; 一冻胀力。

    T一温度(摄氏制); Tf一冻结温度; 2一冻土导热系数。

    3.1.1土的分类应依据下列指标: (1)土的颗粒组成特征。 (2)土的塑性指标:液限(w,)、塑限(w水电标准规范范本,)和塑性指数(I,)。 (3)土中有机质含量。 3.1.2按本规程T0115试验确定各粒组的含量;按本规程T0118试验确定液限和塑限 有机质含量高于5%的有机质土,按本试验3.4.8进一步分类。 3.1.3土的颗粒应根据图3.1.3所列粒径范围划分粒组

    3.1.5土颗粒组成特征应以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表示: 不均匀系数Cu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范围,按下式计算:

    数Cc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形妆

    以上两式中:d10、d3o和d60一土的特征粒径(mm),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 粒径的土粒质量分别为总土质量的10%、30%、60%。 3.1.6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土的塑性图是以液限(WL)为横坐标、塑性指数(I,) 为纵坐标构成。 3.1.7土的成分、级配、液限和特殊土等基本代号应按下列规定构成: (1)土的成分代号如表3.1.7所示

    表3.1.7 土的成分代号

    2)土的级配代号:级配良好一W;级配不良一P。 (3)土液限高低代号:高液限一H;低液限一L。 (4)特殊土代号:黄土一Y;膨胀土一E;红黏土一R;盐渍土一St;冻土一Ft;软土一Sf。 3.1.8土类名称可用一个基本代号表示。 当由两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副成分(土的 液限或土的级配)。 当由三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液限的高低(或

    当由两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副成分( 或土的级配)。 当由三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液限的高低

    级配的好坏),第三个代号表示土中所含次要成分。 土类的名称和代号见表3.1.8。

    表3.1.8土类的名称和代号

    3.2.1巨粒土应按图3.2.1定名分类。 (1)巨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75%的土称漂(卵)石。 (2)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0%~75%(含75%)的土称漂(卵)石夹土。 (3)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15%~50%(含50%)的土称漂(卵)石质土。 (4)巨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 见定分类定名

    图3.2.1巨粒土分类体系

    注:1.巨粒土分类体系中的漂石换成块石,B换成Ba,即构成相应的块石分类体系。 2.巨粒土分类体系中的卵石换成小块石,Cb换成Cba,即构成相应的小块石分类体系,

    3.2.2漂(卵)石应按下列规定定名: (1)漂石粒组质量大于卵石粒组质量的土称漂石,记为B。 (2)漂石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卵石粒组质量的土称卵石,记为Cb。 3.2.3漂(卵)石夹土应按下列规定定名: (1)漂石粒组质量大于卵石粒组质量的土称漂石夹土,记为BS1。 (2)漂石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卵石粒组质量的土称卵石夹土,记为CbS1 3.2.4漂(卵)石质土应按下列规定定名: (1)漂石粒组质量大于卵石粒组质量的土称漂石质土,记为SIB。 (2)漂石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卵石粒组质量的土称卵石质土,记为SICb (3)如有必要,可按漂(卵)石质土中的砾、砂、细粒土含量定名。

    3.3.1试样中巨粒组土粒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15%,且巨粒组土粒与粗粒组土粒质量 之和大于总土质量50%的土称粗粒土。 3.3.2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大于砂粒组质量的土称砾类土。砾类土应根据其中细粒含量 和类别以及粗粒组的级配进行分类,分类体系见图3.3.2。

    注:砾类土分类体系中的砾石换成角砾,G换成Ga,即构成相应的角砾土分类体系

    (1)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5%的土称砾,按下列级配指标定名: ①当Cu≥5,且C。=1~3时,称级配良好砾,记为GW。

    ②不同时满足3.3.2(1)中的①条件时,称级配不良砾,记为GP。 (2)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含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砾,记为GF。 (3)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细粒 土质砾,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 ①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砾,记为GM。 ②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或A线以上时,称黏土质砾,记为GC。 3.3.3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砂粒组质量的土称砂类土。砂类土应根据其中细 粒含量和类别以及粗粒组的级配进行分类。分类体系见图3.3.3。 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首先符合者命名。 (1)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5%的土称砂,按下列级配指标定名: ①当Cu≥5,Cc=13时,称级配良好砂,记为SW。 ②不同时满足本试验3.3.3(1)中的①条件时,称级配不良砂,记为SP。 (2)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含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砂,记为SF。 (3)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细粒 土质砂,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 ①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砂,记为SM。 ②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或A线以上时,称黏土质砂,记为SC。

    图3.3.3砂类土分类体系

    注:需要时,砂可进一步细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 确定。 粗砂一粒径大于0.5mm颗粒大于总质量50%; 中砂一粒径大于0.25mm颗粒大于总质量50%; 细砂一粒径大干0.075mm颗粒大干总质量50%

    注:需要时,砂可进一步细分为粗砂、中砂和丝 确定。 粗砂一粒径大于0.5mm颗粒大于总质量50%; 中砂一粒径大于0.25mm颗粒大于总质量50%; 细砂一粒径大于0.075mm颗粒大于总质量50%

    3.4.2细粒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图3.4.1细粒土分类体系

    3.4.2细粒王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25%的土称粉质土或黏质土。 (2)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25%50%(含50%)的土称含粗粒的粉质土或含 粗粒的黏质土。 (3)试样中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的土称有机质土;试样中有机质含量大 于或等于10%的土称为有机土。

    3.4.3细粒土应按塑性图分类。本“分类”的塑性图见图3.4.3,采用下列液

    低液限 W, <50% 高液限 w, ≥50%

    3.4.4细粒土应按其在图3.4.3塑性图中的位置确定土名称:

    3.4.4细粒土应按其在图3.4.3塑性图中的位置确定土名称: (1)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或A线以上时,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B线或B线以右,称高液限黏土,记为CH; 在B线以左,I,=7线以上,称低液限黏土,记为CL。 (2)当细粒土位于A线以下时,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B线或B线以右,称高液限粉土,记为MH 在B线以左,I,=4线以下,称低液限粉土,记为ML。 (3)黏土~粉土过渡区(CL~ML)的土可以按相邻土层的类别考虑定名。 3.4.5本“分类”确定的是土的学名和代号,必要时允许附列通俗名称或当地习惯名称。 3.4.6含粗粒的细粒土应先按本试验3.4.4的规定确定细粒土部分的名称,再按以下规 最终定名: (1)当粗粒组中砾粒组质量大于砂粒组质量时,称含砾细粒土,应在细粒土代号后缀 人代号“G”。 (2)当粗粒组中砂粒组质量大于或等于砾粒组质量时,称含砂细粒土,应在细粒土代 号后缀以代号“S”。 3.4.7土中有机质包括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完全分解的无定形物质。后者多呈黑 色、青黑色或暗色;有臭味;有弹性和海绵感。借目测、手摸及感判别。 当不能判定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将试样在105~110℃的烘箱中烘烤。若烘烤24h后 式样的液限小于烘烤前的四分之三,该试样为有机质土。当需要测有机质含量时,按有机质 含量试验按本规程T0151试验进行。 3.4.8有机质土应根据图3.4.3按下列规定定名:

    (1)位于塑性图A线或A线以上时: 在B线或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黏土,记为CHO; 在B线以左,Ip=7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黏土,记为CLO。 (2)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 在B线或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粉土,记为MHO; 在B线以左,Ip=4线以下,称有机质低液限粉土,记为MLO。 (3)黏土~粉土过渡区(CL~ML)的土可以按相邻土层的类别考虑定名。

    3.5.1各类特殊土应根据其工程特性进

    注:离子含量以1kg土中离子的毫摩尔数计(mmol/kg)。

    注:离子含量以100g于土内的含盐总量计。

    3.6.1简易鉴别分类主要用于现场勘察和试验室开启试样时初步判别土类 3.6.2土的简易鉴别方法是指用目测法确定土粒组成及其特征的方法;用干强度、手捻、 搓条、韧性和摇振反应等定性方法代替用液限仪测定细粒土塑性的方法。 3.6.3确定土粒组含量时,可将研散的风干试样摊成一薄层,凭目测估计土中巨、粗、 细粒组所占的比例。再按本试验3.2~3.4的有关规定确定其为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3.6.4干强度试验:将一小块土捏成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游断及捻碎,根据用力 大小区分为: (1)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断者为干强度高。 (2)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3)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3.6.5手捻试验:将稍湿或硬塑的小土块在手中揉捏,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将土捻成片状, 根据手感和土片光滑度可分为: (1)手感滑腻,无砂,捻面光滑者为塑性高。 (2)稍有滑腻感,有砂粒,捻面稍有光泽者为塑性中等。 (3)稍有黏性,砂感强,捻面粗糙者为塑性低。 3.6.6搓条试验:将含水率略大于塑限的湿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再在手掌上搓成土条, 根据土条不断裂而能达到的最小直径可区分为: 1)能搓成小于1mm土条者为塑性高。 (2)能搓成1mm~3mm土条而不断者为塑性中等。 (3)能搓成直径大于3mm的土条即断裂者为塑性低, 3.6.7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大于塑限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 为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区分为: (1)能揉成土团,再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2)可再成团,捏而不易碎者为韧性中等。 (3)勉强或不能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低。 3.6.8摇振反应试验:将软塑至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掌上反复摇晃,并以 另一手掌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两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文被吸入, 光泽消失。根据上述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3.6.8摇振反应试验:将软塑至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掌上

    另一手掌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两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 光泽消失。根据上述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1)立即渗水和吸水者为反应快

    (2)渗水和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3)渗水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无反应

    3.6.9细粒土简易分类

    3.6.10在现场采样和试验开启试样时,应按下列内容描述土的状态。 (1)巨粒土和粗粒土 通俗名称;土粒最大粒径;漂石粒、卵石粒、砾粒、砂粒组的含量;土颗粒形状(圆、 次圆、棱角或次棱角);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土的颜色和有机质;细粒土(黏土或粉土); 土的代号和名称。 (2)细粒土 通俗名称及当地名称;土颗粒最大粒径;漂石粒、卵石粒、砾粒、砂粒组的含量;潮湿 时土的颜色及有机质;土的湿度(干、湿、很湿或饱和);土的状态(流动、软塑、可塑或 硬塑);土的塑性(高、中或低);土的代号和名称。 3.6.11根据土的不同用途分别描述下列内容: (1)当用作填筑土时,不同土类的分布层次及范围。 (2)当用作地基时,土的分布层次及范围、结构特性和密度,

    3.1.1粗粒土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土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特征,而细粒土的性质却主要取决

    于土粒和水相互作用的状态,即土的塑性。土中有机质对土的工程性质也有影响。土颗粒的 分布特征可用筛分法确定,土的塑性指标易于借常规试验测定。这些特征和指标也可在现场 凭目测和触感的经验方法估计,根据这些特征和指标判别土类,即能反映土的主要物理力学 性质,操作也方便。 3.1.4本分类将土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可以满足一般的工程需要。规程明确 对土定名时,可以同时列出特殊土名,以便应用。由于土分类系按扰动试样进行,因此,土 的大然状态如密度、含水率、结构性、固结状态等无法统筹考虑,建议在试样猫述中予以说 明。 3.1.6塑性图是美、英、日、德等国长期用于细粒土分类标准,国际上称它为卡氏 (Gasagrande)塑性图。图中的液限是由国外广泛应用的卡氏碟式仪测定的。 3.1.8本分类采用的各种代号和国外采用的相同。国际上对漂石与块石、卵石与小块石、 乐石与角砾均用同一代号表示,不易区分,建议用棱角形“angular”的第一个字母“a”作 为B、Cb和G的脚标加以区分, 即块石为Ba,小块石为Cba 角砾为Ga。

    3.2.1与国外分类相比,巨粒土分类体系是我国分类标准的特色之一。将含巨粒的土分 为三档: 土中巨粒组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总体称为巨粒土,这时巨粒在土中起骨架作用,决 定着土的主要性状。 土中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15%~50%(含50%)时,土占优势,巨粒部分起骨架作用, 部分起充填作用,笼统称为漂(卵)石质土。 土中巨粒组质量小于总质量15%时,巨粒体积将不足试样总体积的10%,可视为散布在 土内的零星颗粒,对土的总体性状不致有明显影响,故可舍去不计,扣除巨粒后土样按粗粒 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 3.2.2~3.2.4土中巨粒组质量大于试样总质量75%时,它们在土中所占体积已超过2/3 形成了骨架,对土的性状起主导作用,这类土称(纯)巨粒土。 巨粒组为总质量的50%75%(含75%),巨粒虽起主要作用,但土料的影响也不可忽 视,为简化起见,定名为漂(卵)石夹土。 漂石质量大于卵石质量的土称漂石。 漂石质量小于或等于卵石质量的土称卵石。 漂(卵)石夹土的划分也基于上述考虑。

    图3.4.8有机质土在塑性图上的分布

    3.5特殊土分类 我国特殊土种类较多,典型的有黄土、红黏土、膨胀土、盐渍土、冻土、软土等。这些 特殊土的工程分类目前较成熟的是盐渍土。其他特殊土的工程分类方法不统一,如膨胀土的 分类指标有自由膨胀率、膨胀性矿物含量、胀缩总率、标准吸湿含水率和液塑性等,有些分 类根据单项指标,也有根据多项指标确定。黄土的分类可根据湿陷性、成因、地质年代等。 冻土的分类指标有冻结持续时间、空间状态、含冰量等。因此,本规程只列出了盐渍土的工 程分类,对于其他特殊土可根据具体工程与用途进行分类。 3.6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3.6.1~3.6.7简易鉴别分类主要是为现场勘察制订的,也可供试验室开启试样时初步判 别土类。本标准的简易鉴别分类方法是根据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方法,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确定 的。对每一种鉴别结果均以三个档次表示,对土进行较可靠的评价。 3.6.10单独的土分类名称和代号不能反映其原位状态和某些特殊状态。本条内容为描 述土性状的最基本内容,以便为土的利用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6.11土的描述是工程中利用土或评价土的重要依据,故描述的重点密切结合工程需 要。例如,用土作填料时,其天然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粗细粒的搭配情况、土层分布以及 厚度等均直接影响到土料的适宜性和蕴藏量的估计等;如土用作建筑物地基,稠度状态和结 构性等,都与地基承载力、渗透性关系密切

    4土样采集和试样制备

    1.1采取原状土或扰动土视工程对象而定。凡属桥梁、涵洞、隧道、挡土墙、房屋建筑 物的天然地基以及挖方边坡、渠道等,应采取原状土样;如为填土路基、堤坝、取土坑(场) 或只要求土的分类试验者,可采取扰动土样。冻土采取原状土样时,应保持原土样温度, 保持土样结构和含水率不变。 1.2土样可在试坑、平洞、竖井、天然地面及钻孔中采取。取原状土样时,应保持土样 的原状结构及天然含水率,并使土样不受扰动。用钻机取土时,土样直径不宜小于10cm, 并使用专门的薄壁取土器;在试坑中或天然地面下挖取原状土时,可用有上、下盖的铁壁 取土筒,打开下盖,扣在欲取的土层上,边挖简周围土,边压土筒至筒内装满土样,然后 挖断筒底土层(或左、右摆动即断),取出土筒,翻转削平筒内土样。若周围有空隙,可 用原土填满,盖好下盖,密封取土筒;采取扰动土时,应先清除表层土,然后分层用四分 法取样。 1.3土样数量按相应试验项目规定采取。 1.4取土记录和编号:应采用韧质纸和不褪色笔记录相关内容后作为标签,贴在取土筒 上(原状土)或折叠后放入取土袋内。取样记录内容应包含工程名称、路线里程(或地点)、 记录开始日期、记录完毕日期、取样单位、采取土样的特征、试坑号、取样深度、土样号、 取土袋号、土样名、用途、要求试验项目或取样说明、取样人、取样日期等。对取样方法 扰动或原状、取样方向以及取土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等,应记入取样说明栏内

    2.1原状或需要保持天然含水率的扰动土,在取样之后,应立即密封取土筒,即先用 胶布贴封取土筒上的所有缝隙,两端盖上,用不褪色的记号笔写明“上、下”字样,以示 土样层位。原状土样应保持土样结构不变,对于冻土,原状土样还应在负温下保存。 2.2密封后的原状土在装箱之前应放于阴凉处,冻土土样应保持温度不变 2.3土样装箱时,应对照取样记录,无误后再装入。对原状土应按上、下部位将筒立放, 木箱中简间空隙宜以软物填紧,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振、受冻。木箱上应编号并写明“小

    清点后可以装入编织袋内,扎紧袋口,编织袋上写明编号并拴上标签(如同行李签),签 上注明编织袋号数、袋内共装的土袋数和土袋号。 2.4盐渍土的扰动土样宜用塑料袋装。为防止取样记录标签在袋内湿烂,可用另一小塑 料袋装标签,再放入土袋中。 3土样的接受与管理 3.1土样运到试验单位,应填写“试验委托书”。 3.2试验单位应核对验收土样,以满足试验要求。 3.3土样试验完毕,将余土标示密封保存一段时间,无人查询后即可将土样处理。

    点后可以装入编织袋内,扎紧袋口,编织袋上写明编号并拴上标签(如同行李签) 主明编织袋号数、袋内共装的土袋数和土袋号。 2.4盐渍土的扰动土样宜用塑料袋装。为防止取样记录标签在袋内湿烂,可用另一小 袋装标签,再放入土袋中

    B.1土样运到试验单位,应填写“试验委托书”。 β.2试验单位应核对验收土样,以满足试验要求。 3.3土样试验完毕,将余土标示密封保存一段时间,无人查询后即可将土样处理

    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是完成土工试验的重要环节,如果送到试验室的土样不符 合要求,或代表性不强,则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受很大影响。本规程根据公路行业特点和 不同的工程性质,分别规定了采样的土体状态、取样方法、土样数量及“取样记录”。并 对包装、运输与管理给出具体规定。每项试验所需土样的多少和土样的工程分类、土样状 态及土的最大粒径有关,参照相应试验项目采取。扰动土一般按质量计,原状土按体积计。

    1.1对扰动土样进行描述,如颜色、土类、气味及夹杂物等,如有需要,将扰动土样充 分拌匀,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含水率测定。 1.2将块状扰动土用木碾或粉碎机碾散,但切勿压碎颗粒,如含水率较大不能碾散时 应风干至可碾散时为止。 1.3根据试验所需土样数量,将碾散后的土样过筛。按规定过标准筛后,取出足够数量 的代表性试样,然后分别装入容器内,标以标签。标签上应注明工程名称、土样编号、过 筛孔径、用途、制备日期和人员等,以备各项试验之用。若是含有较多粗砂及少量细粒土 (泥砂或黏土)的松散土样,应加水润湿松散后,用四分法取出代表性试验;若系净砂, 则可用匀土器取代表性试样。

    所需的加水量;然后将所取土样平铺于不吸水的盆内,用喷雾设备喷洒预计的加水量,并 充分拌和,然后装入容器内盖紧,润湿一昼夜备用(砂类土浸润时间可酌情缩短)。 1.5测定湿润土样不同位置的含水率(至少两个以上),要求差值满足含水率测定的允 许平行差值。 1.6对不同土层的土样制备混合试样时,应根据各土层厚度,按比例计算相应质量配合 然后按本试验1.1~1.4步骤进行扰动土的制备工序,

    2.1按下式计算于土质量:

    2.1按下式计算于土质量:

    式中:m,—干土质量(g); m一一风干土质量(或天然土质量) (g); ws——风干含水率(或天然含水率)(%) 2按下式计算制备土样所需加水量:

    式中:mw 土样所需加水量(g); m——风干含水率时的土样质量(g); w一—土样所要求的含水率(%)。 3按下式计算制备扰动土样所需总土质量:

    式中:m 制备扰动土样所需总土质量(g); W一 风干含水率(%)。 Pa——制备土样所要求的干密度(g/cm); V一计算出击实土样或压模土样体积(cm) .4按下式计算制备扰动土样应增加的水量:

    x 0.01(w II. 1 + 0.0lw

    m = (1 + 0. 01w,)paV

    [T 0102.3]

    3.1无黏聚性的松散砂土、砂砾及砾石等按本试验1.3制备土样,然后取有代表性足够 试验用的土样做颗粒分析使用,其余过5mm筛,筛上筛下土样分别贮存,供做比重及最 大、最小孔隙比等试验用,取一部分过2mm筛的土样备力学性质试验之用。 3.2如砂砾土有部分黏土黏附在砾石上,可用毛刷仔细刷尽捏碎过筛,或先用水浸泡, 然后用2mm筛将浸泡过的土样在筛上冲洗,取筛上及筛下具有代表性试样作颗粒分析用。 3.3将过筛土样或冲洗下来的土浆风干至碾散为止,再按本试验1.1~1.4步骤操作。

    扰动土试样制备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击实法或压样法。 4.1击实法 4.1.1根据工程要求,选用相应的夯击功进行击实。 4.1.2按试件所要求的干质量、含水率,按本试验1和3制备湿土样,并称制备好的 湿土样质量,准确至0.1g。 4.1.3将试验用的切土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试件上,用切土刀 将试件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向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 上部为止,削平环刀两端,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合质量,准确至0.1g,并测定环 刀两端所削下土样的含水率。 4.1.4试件制备应尽量迅速,以免水分蒸发。 4.1.5试件制备的数量视试验需要而定,宜多制备1~2组备用,同一组试件或平行 试件的密度、含水率与制备标准之差值,应分别在土0.1g/cm3或2%范围之内。 4.2压样法 4.2.1按本试验4.1.2的规定,将湿土倒入压模内,拂平土样表面,以静压力将土压 至一定高度,用推土器将土样推出。 4.2.2按本试验4.1.3~4.1.5的规定进行操作。

    按土样上下层次小心开启原状土包装,将土样取出放正,整平两端。在环刀内壁涂 薄层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无特殊要求时,切土方向与天然土层层次垂直。 按本试验4.1.3的操作步骤切取试件,试件与环刀要密合,否则应重取。 切削过程中,应细心观察并记录试件的层次、气味、颜色,有无杂质,土质是否均匀 有无裂缝等。 如连续切取数个试件,应使含水率不发生变化

    视试件本身及工程要求,决定试件是否进行饱和,如不立即进行试验或饱和时,则将 试件暂存于保湿器内。 切取试件后,剩余的原状土样用蜡纸包好置于保湿器内,以备补作试验之用。切削的 余土作物理性试验。平行试验或同一组试件密度差值不大于土0.1g/cm3,含水率差值不大 于2%。 冻土制备原状土样时,应保持原土样温度园林养护管理,保持土样的结构和含水率不变,

    7.2.1在重叠式饱和器下止中放置稍大于环直径的透水石和滤纸,将装有试件的坏 刀放在滤纸上,试件上面再放一张滤纸和一块透水石。这样顺序重复,由下向上重叠至适 当高度,将饱和器上板放在最上部透水石上,旋紧拉杆上端的螺丝,将各个环刀在上下板 间夹紧。 7.2.2如用平列式饱和器时,则将透水石放置于下板各圆孔上,并顺序放置滤纸、装 试件的环刀、滤纸、上部透水石及上板,旋紧拉杆上端的螺丝,将各个环刀在上下板间夹 紧。 7.2.3将装好试件的饱和器放入水箱中(重叠式和框架式饱和器放倒,平列式则平放) 注清水入箱,水面不宜将试件淹没(重叠式和框架式饱和器)或超过试件顶面(平列式饱 和器),以便土中气体得以排出。 7.2.4关上箱盖,防止水分蒸发,静置数日,借土的毛细管作用,使试件饱和,一般 约需3d。 7.2.5取出饱和器,松开螺丝,取出环刀,擦干外壁,吸去表面积水,取下试件上下 滤纸,称环土的合质量,准确至0.1g,并计算饱和度。 7.2.6如饱和度小于95%时,将环刀装入饱和器,浸入水内,重新延长饱和时间。 8 真空饱和法

    10.1按下式计算饱和度:

    (T 0102.5)

    本试验适用于测定黏质土、粉质土、砂类土、砾类土、有机质土和冻土等土类的含水率。 2 仪器设备 2.1烘箱。 2.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5000g,感量1g。 2.3其他:干燥器、称量盒等。 3试验步骤 3.1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不小于50g,砂类土、有机质土不小于100g,砾类土不 小于1kg防水标准规范范本,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 3.2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对 细粒土不得小于8h;对砂类土和砾类土不得小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或含右膏的 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0~70℃的范围内,烘干时间不宜小于24h。 3.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为0.5~1h)。冷却后盖好盒盖, 称质量,细粒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准确至0.01g;砾类土准确至1g 注①:一般土样烘干16~24h就足够。但是,有些土或试样数量过多或试样很潮湿,可能需要烘更 长的时间。烘干的时间也与烘箱内试样的总质量、烘箱的尺寸及其通风系统的效率有关。 注②:如铝盒的盖密闭,而且试样在称量前放置时间较短,可以不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4.1按下式计算含水率:

    4.1按下式计算含水率:

    ....
  • 相关专题: 公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