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DX/JS 006-2020 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 甬DX/JS 006-2020  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及验收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8-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用于掘进机始发、接收过程中的密封装置,套筒一端与洞门钢 混复合管片的钢结构采用一定方式密封连接

    2.0.10填充物 tiller

    用于填充套筒、建立套筒内压力和检测套筒简密封性能的介质。

    质量标准2.0.11台车trolley

    掘进机后配套设备,主要配备了液压驱动泵站、高压电力控制 箱、冷却系统、注浆系统和泡沫系统等。

    2.0.12负环衬砌temporarylining

    为掘进机始发或接收掘进传递推力的临时管片(管节)。

    2.0.13反力架reaction frame

    为掘进机始发提供反力的支撑装置。

    2.0.14预制衬砌precastlining

    预制衬砌包含管片和管节。管片是盾构法联络通道的基本单元, 管片的类型有钢筋混凝土管片、钢管片等:管节是顶管法联络通道 勺基本单元,管节的类型有钢筋混凝土管节、钢管节。

    2.0.15调节环adjustinglining

    环宽不固定的钢管片和钢管节。当联络通道计划轴线非管片或 管节环宽整数倍,且相差较大,会导致首尾环侵入正线隧道限界或 增大施工风险时,通过安装调节环解决上述问题。

    2.0.16开模mouldloosening

    打开预制管片(管节)模板的过程

    2.0.17 出模 demoulding

    预制管片(管节)脱离模具的过

    2.0.18防水密封条 sealing gasket

    2.0.20 铰接装置 articulation

    2.0.21 姿态 position and stance

    掘进机的空间状态,通常采用横向偏差、竖向偏差、俯仰, 方位角、滚转角和切口里程等数据描述。

    2.0.22收敛值convergencevalue

    圆形联络通道管片(管节)拼装成环后直径的最大变化量 对值。

    2.0.23 错台 step

    相邻管片(管节)接缝处的高差。

    3.0.1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应具有施工管理体系,应有健全的质量管 理体系、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并应采取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3.0.2联络通道掘进机的类型和技术性能应满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 质条件、线路条件、环境保护和结构设计要求。 3.0.3机械法联络通道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应根据掘进机类型、 地质条件和工程实践制定。 3.0.4工程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场应进行验收,质量合格后方可 使用。 3.0.5施工现场应满足垂直运输装置、管片(管节)存放、材料、渣 土堆放、供配电站、库房等生产设施用地和施工运输要求。 3.0.6施工期间应监控掘进机姿态、掘进参数和内支撑体系参数。 3.0.7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应实施项目信息化管理,应配置远程监控 系统。 3.0.8施工期间对邻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等 进行监测,并应对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采取必要的技 术措施。

    3.0.9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的质量100%合格; 2一般项目的质量95%及以上合格; 3具有完备的施工质量验收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4.1.1施工前,应对施工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 必要时应补充地质勘察。 4.1.2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构)筑物应进行现场勘探和调查 对需加固或基础托换的建(构)筑物应进行详细调查,必要时应进 行鉴定,并应提前做好施工方案 4.1.3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下障碍物、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应进 行调查,必要时应进行探查。

    4.2.1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2联络通道所处位置的环境,包括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 和障碍物等的调查报告; 3施工所需的设计图纸资料和工程技术要求文件; 4 工程施工有关合同文件; 5 施工组织设计; 6拟使用掘进机的相关资料。 4.2.2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前,应完成下列主要工作:

    1复核洞门特殊管片预留洞门精度和安装后的里程及坐标; 2根据联络通道计划轴线,计算钢管片(管节)调节环宽度: 3掘进机基座、负环管片(管节)、内支撑体系和反力架等设施 及定向测量数据的检查验收; 4管片(管节)储备; 5掘进施工的各类报表; 6洞门密封装置检查验收。

    4.2.3施工组织设计应满足质量、安全、工期和环保要求。 4.2.4施工前进行技术培训与技术交底。 4.2.5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完成测量和监测的准备工 作。

    4.3.1联络通道掘进机选型及配置应适用、可靠、先进、经济,其中 盾构机配置应包括刀盘、推进液压缸、管片拼装机、螺旋输送机、 渣土改良系统、注浆系统、内支撑体系和反力系统等:顶管机配置 应包括刀盘、推进液压缸、螺旋输送机、铰接装置、渣土改良系统, 注浆系统、内支撑体系和反力系统等。

    4.3.2设备选型依据应包括下列内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2正线隧道线路及设计文件; 3联络通道结构设计文件; 4施工安全要求; 5施工环境及其保护要求; 6 工期要求; 开浏览专 7辅助施工方法; 8 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4.3.3掘进机的壳体结构应能保证在其所承受的正常施工荷载作用 下,各结构件均处于安全可靠状态。 4.3.4刀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刀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2刀盘结构形式应适应地质条件,刀盘面板应采取耐磨措施 刀盘开口率应能满足掘进和出渣要求; 3刀具的选型和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开挖直径、切削速度、 掘进里程、最小曲线半径及地下障碍物情况等确定; 4刀盘添加剂喷口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刀盘结构, 刀盘开挖直径等确定; 5刀盘宜配置滚刀,在刀盘升口处宜设置格栅。

    4.3.4刀盘应符合下列规定:

    4.3.4刀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刀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2刀盘结构形式应适应地质条件,刀盘面板应采取耐磨措施 刀盘开口率应能满足掘进和出渣要求; 3刀具的选型和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开挖直径、切削速度、 掘进里程、最小曲线半径及地下障碍物情况等确定; 4刀盘添加剂喷口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刀盘结构 刀盘开挖直径等确定; 5刀盘宜配置滚刀,在刀盘升口处宜设置格栅。

    4.3.5刀盘主驱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刀盘主驱动形式应根据地质和环境要求确定,最大设计扭矩 应满足地质条件和脱困要求; 2刀盘转速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确定,转速应可调; 3刀盘驱动主轴承密封应根据覆土厚度、地下水位、添加剂注 入压力等确定。 4.3.6推进液压缸应采取分区控制,每个分区液压缸应具备行程监测 功能。总推力应根据推进阻力的总和及所需的安全系数确定。 4.3.7管片拼装机应根据管片拼装方式确定,自由度应满足拼装要 求,各动作应准确可靠,操作应安全方便。 4.3.8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和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抵 进机直径和掘进速度、刀盘切削破岩工况等确定。后闸门应具有紧 急关闭功能。 4.3.9铰接装置应满足联络通道轴线曲率半径的要求,最大推力应大 于前后壳体姿态变化引起的阻力,每组铰接液压缸应具备行程监测 功能。 4.3.10渣土改良系统和注浆系统应与地质条件及施工方法相适应 注浆系统应具备物料注入速度和注入压力调节功能 4.3.11内支撑体系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正常施工荷载作用和正线 隧道结构确定,应能保证在正线隧道发生应力重分配时产生的荷载 作用下,各结构件及止线隧道处于安全可靠状态。

    4.3.8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和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进机直径和掘进速度、刀盘切削破岩工况等确定。后闸门应具 急关闭功能。

    4.3.9铰接装置应满足联络通道轴线曲率半径的要求,最大推力 于前后壳体姿态变化引起的阻力,每组铰接液压缸应具备行程 功能。

    注浆系统应其备物科注人速度和注入压力调节功能。 4.3.11内支撑体系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正常施工荷载作用和正线 隧道结构确定,应能保证在正线隧道发生应力重分配时产生的荷载 作用下,各结构件及止线隧道处于安全可靠状态。 4.3.12反力系统应根据推进阳阻力的总和、所需的安全系数、工程地 质条件和正线隧道的结构强度确定,宜使反力均匀分布在后靠的管 片上。 4.3.13掘进机主机和后配套设备结构应满足导向系统的安装和通视

    4.4.1辅助设施应根据掘进机类型、掘进方法和施工工艺要求等配 置。

    4.4.2辅助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工程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应配置符合盾尾同步注浆需 要的浆液站,顶管法施工应配置相应的减摩注浆和置换注浆装置; 2应选择合理的水平和垂直运输设备; 3供电设备应满足掘进机施工要求: 4始发基座应满足掘进机组装、调试及始发条件; 5接收基座应能安全接收掘进机,并满足检修或整体移位的要 求; 6正线隧道最低处及工作并内应布置必要的排水或排泥浆设 施; 7洞门密封装置应满足掘进机始发和接收密封要求; 8正线隧道内的线路、照明和管路等应满足掘进机运输至联络 通道施工位置所需条件

    4.5.1工作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4.5工作井与洞门特殊管片

    4.5.1工作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应选择安全经济和对周边影响小 的施工方法; 2吊装工作并的平面内净尺寸应满足掘进机组装和解体的要 求; 3吊装工作并的底板应低于正线隧道底部标高,并应满足相关 装置安装和拆卸所需的最小作业空间要求。 4.5.2洞门特殊管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门特殊管片预留洞门尺寸应满足掘进机始发和接收的要 求; 2洞门特殊管片应在正线隧道施工时按要求安设完成,并应符 合质量要求; 3洞门特殊管片应控制自转角度不大于0.15°; 4一般情况下,正线隧道联络通道处左线和右线洞门特殊管片 的里程相对偏差不应大于0.15m; 5洞门密封应在掘进机始发或接收前按要求完成安设,并应符 合质量要求。

    4.5.2洞门特殊管片应符合下列规

    5.1.1施工测量主要内容应包括地面控制网测量、联系测量、隧道内 控制测量、掘进施工测量、贯通测量和竣工测量。 5.1.2测量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踏勘,收集相关测量资料,办理测 量资料交接手续,并对既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和保护。 5.1.3施工前,应依据地面控制网、车站控制点、台车进入隧道方式 结合联络通道掘进机所配置的导向系统的精度、特点和人工测量仪 器精度等,制定施工测量方案。 5.1.4施工前,区间始发隧道和接收隧道应建立统一的控制测量系 统。 5.1.5联络通道横向贯通测量限差为土50mm,高程贯通测量限差为 ±25mm。 5.1.6联络通道贯通后以工作并的近并控制点为起算数据,采用附合 路线形式,对止线左线和右线原有控制点及联络通道内加密控制点 进行复核或布设并施测地下控制网,完成联络通道贯通测量。 5.1.7施工测量控制点应埋设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以外。当施工现场

    5.2.1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应与线路工程整体控制网联测。 5.2.2平面控制网应分为两个等级,一等控制网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 系统(GNSS)网,二等控制网宜采用导线网。高程控制网可采用水 准测量方法一次布网。 5.2.3控制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一等平面控制网采用GNSS布网时,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 +

    5.3.1联系测量主要包括地面近并导线测量和近并高程测量、工 定向测量和导入高程测量,以及地下近并导线测量和近并高程 等。

    5.3.3联络通道施工前,应完成交接桩及联系测量复核。

    1 联系三角形法: 2陀螺全站仪(经纬仪)与垂准仪(钢丝)组合法; 3两井定向法; 4导线直传法; 5投点定向法。 5.3.5导入高程测量在工作井内可采用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测量, 当主隧道平嗣或斜井进入时,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 量。

    1 联系三角形法; 2陀螺全站仪(经纬仪)与垂准仪(钢丝)组合法: 3两井定向法; 4导线直传法; 5 投点定向法。

    5.3.5导入高程测量在工作并内可采用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 当主隧道平嗣或斜井进入时,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高 量。

    5.3.5导入高程测量在工作并内可采用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测量, 当主隧道平嗣或斜井进入时,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 量。 5.3.6地下应埋设永久近井点。近井导线点不应少于3个,点间边长

    5.3.6地下应埋设永久近并点。近并导线点不应少于3个,点间 宜大于 50m。近井高程点不应少于2 个。

    5.4.1隧道内控制测量主要内容包括隧道内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和隧 道内施工控制水准测量。 5.4.2隧道内控制测量起算点应采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 到工作井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隧道内平面起算点不应少于3个 起算方位边不应少于2条,高程起算点不应少于2个。 5.4.3控制点应理设在稳定的隧道结构上,并应理设强制对中装置。 平面控制点应避升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间视线距隧 道壁及洞内设施应大于0.5m。

    线。长隧道宜布设成双导线!

    4.5施工控制导线应满足下列技术

    5.4.6施工控制水准应符合下列规

    5.5.1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前,以复测合格的隧道内控制网为基准复 测始发与接收洞门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包括平面相对位置关系、 高程相对位置关系和始发接收洞门的自转,限差应符合本标准4.5.2 规定。

    高程相对位直 规定。 5.5.2掘进机就位后应采用人工测量方法测定掘进机的初始姿态,人 工测量与掘进机导向系统测量较差不应大于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 (㎡为点位测量中误差)

    工测量与掘进机导向系统测量较差不应大于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 (㎡为点位测量中误差)

    1掘进机测量标志点应牢固设置在掘进机上,且不应少于3个,

    标志点间距离应尽量大,标志点可粘贴反射片或安置棱镜: 2掘进机测量标志点的三维坐标应与掘进机儿何坐标建立换算 关系; 3掘进机测量标志点测量宜采用极坐标法,并宜采用双极坐标 法进行检核,测量中误差为土3mm。 5.5.4当采用自动导向系统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始发前,应对输入自动导向系统的线路设计参数进行检查 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 2输入自动导向系统的线路设计参数导出后应进行复核确认; 3隧道掘进中测量控制点迁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前,自动导向系统应测量盾构姿态; 2)迁站时,盾构应停止掘进: 3)迁站后,应对使用的相邻控制点间几何关系进行检核,确认 控制点位置正确: 4)应利用迁站后控制点进行盾构姿态测量; 5)迁站前后测定的盾构姿态测量较差应小于2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m(m为点位测量中误差)。

    5.5.5掘进机姿态测量应满足下列

    1掘进机姿态测量主要内容应包括横向偏差、竖向偏差、俯仰 角、方位角、滚转角和切口里程; 2掘进机姿态计算取位精度要求应符合表5.5.5规定;

    表5.5.5数据计算取位精度要求

    3掘进机配置的导向系统宜具有实时测量功能,当采用人工辅助 则量时,测量频率应根据其导向系统精度确定,掘进机姿态应根据人 工测量成果及时调整。

    节)环中心坐标、底部高程、水平直径、竖直直径和前端面里程, 则量中误差为土3mm。

    5.6.1联络通道贯通后应进行贯通测量,测量内容包括隧道的纵、横 向和高程贯通误差。 5.6.2贯通测量时,应在贯通面设置贯通相遇点。 5.6.3可利用联络通道贯通面两侧正线或联络通道隧道平面控制点 测定贯通相遇点的坐标闭合差确定纵、横向贯通误差,也可利用联 络通道贯通面两侧中线在贯通相遇点的间距测定,联络通道的纵、 横向贯通误差应投影到线路及其法线方向上。

    5.7.1联络通道贯通后应以始发和接收工作并内的控制点为起算点, 对止线隧道及联络通道内的控制点重新组成附合路线或附合网,测 量结果作为联络通道竣工测量以及后续施工测量的依据。 5.7.2竣工测量主要包括隧道轴线平面偏差、高程偏差、衬砌环收敛 值以及隧道纵、横断面测量等。 5.7.3工测量可采用全站仪解析法、断面仪法、近景摄影测量法和 三维激光扫描法。 5.7.4联络通道内宜每5m测量1个横断面(应不少于3个断面)及 特征断面,横断面上的测点位置、数量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5.7.5横断面测量中误差应为土10

    5.7.6竣工测量结果应按要求归档,并作为隧道验收

    6.1.1预制管片(管节)生产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应制定 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安全生产和绿色生产制度。 6.1.2预制管片(管节)生产操作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 上岗。 6.1.3预制管片(管节)生产设备和设施应满足生产要求,并应定期 对主要设备进行检定或测试。 6.1.4预制管片(管节)生产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方案,并经 审核批准。

    6.2.1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管节)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备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并应经检测合格; 2宜采用非碱活性骨料;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碱含 量的限值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预理件规格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6.2.2预制钢管片(管节)的钢材、焊接材料、防腐涂料、稀释剂和 固化剂等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玻璃纤维筋的质量应符合《土木工程用玻璃纤维增强筋》JG/T 406的规定。

    6.3钢筋混凝土预制衬砌模具

    6.3.1模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和良好的密封性能 并应满足管片(管节)的尺寸和形状要求。 6.3.2模具应便于安装、拆卸和使用。 633模目验收应链合下列规定

    6.3.3模具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具材料应满足质量要求,焊条材质应与被焊物的材质相适 应; 2模具安装后应进行初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可试生产,并应在 试生产的管片(管节)中随机抽取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 方可正式验收; 3每套模具应具有原始出厂数据; 4模具应配备检测工具。 6.3.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模具进行检验: 1模具每周转100次; 2模具受到重击或严重碰撞; 3钢筋混凝土管片(管节)尺寸不合格; 方细则 4模具停用超过3个月,投入生产前 6.3.5合模与开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合模前应仔细清理模具各部位,内表面不应有杂物和浮锈; 2模具内表面应均匀涂刷脱模剂,模具夹角处不应漏涂,且应 无积聚、流尚现象,脱模剂不应污染钢筋骨架和预理件: 3螺栓孔预理件、注浆孔预理件以及其它预理件和模具接触面 应密封良好; 4合模与升模应按正确流程操作; 5合模后应核对快速组装标记,模具接缝处应密封良好,避免 漏浆。 6.3.6管片(管节)出模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 根据管片(管节)尺寸、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起吊方式和存放形 式等因素综合确定。

    6.3.5合模与开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6.3.6管片(管节)出模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 根据管片(管节)尺寸、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起吊方式和存 式等因素综合确定。

    6.4.1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4.1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4.2钢筋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钢筋下料表进行钢筋切断或弯曲; 2弧形钢筋加工时应防止平面翘曲,成型后表面不得有裂纹, 并验证成型尺寸; 3受力钢筋不得设置接头:

    5.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落度不宜大于120mm; 2混凝土中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4特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6.5.3混凝土生产与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混凝土生产时,每天应至少留置三组抗压试件,其中二组 试件与管片(管节)同条件养护,另一组试件与管片(管节)同条 件养护出模后再进行标准养护。一组与管片(管节)同条件养护的 试件用于检验出模强度,另一组与管片(管节)同条件养护的试件 用于检验出厂强度,经同条件养护出模后再标准养护的试件用于检 验评定混凝土28d抗压强度: 2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抗渗试件;检验混凝土其他性能的 试件留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的规定; 3当混凝土浇筑时,不应扰动预理件; 4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次进行压面、收光 6.5.4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至升模前,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 2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应经试验确定养护方案,并应监控和记 录温度变化; 3管片(管节)出模后应进行养护。 6.5.5混凝土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 规程》 IGI/T 104 的规定

    6.6钢筋混凝土管片和管节

    6.6.1应在钢筋混凝土管片(管节)内弧面角部和端侧面,标记管片 (管节)型号与编号、模具编号、生产日期和生产单位名称。 6.6.2钢筋混凝土管片(管节)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成品的结构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 计要求;

    筋混凝土管片(管节)外观质量缺陷

    6.6.3钢筋混凝土成品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混凝土成品检验应符合下列

    1钢管片(管节)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设计要求或制作说明制作: 2钢管片(管节)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管片(管节)背板

    应采用整块钢材,不应拼接; 3钢材弯曲矫正后,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或损伤,划痕深度 不应大于0.5mm,且不得大于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 4钢材焊接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JB/T9186的规定,焊接时应控 制变形; 5钢管片(管节)表面防腐处理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覆 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 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 级》GB/T8923.1规定的C级及以上; 6钢管片(管节)外露表面的防腐处理和涂层加工应符合设计 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的 规定。

    3钢材弯曲矫正后,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或损伤,划痕深度 不应大于0.5mm,且不得大于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 4钢材焊接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JB/T9186的规定,焊接时应控 制变形; 5钢管片(管节)表面防腐处理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覆 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 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 级》GB/T8923.1规定的C级及以上; 6钢管片(管节)外露表面的防腐处理和涂层加工应符合设计 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的 规定。 6.7.2钢管片(管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片(管节)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管片(管节)外观应清洁,不得有裂缝、毛边或飞溅物: 3钢管片(管节)的螺栓孔应畅通,内圆面应平整; 4钢管片(管节)焊缝表面不应有焊接缺陷,焊缝和涂层质量 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 准》GB 50205 的规定。/ 6.7.3钢管片(管节)成品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逐片检查外观质量及几何尺寸; 2每生产100环管片(管节)应进行水平拼装检验1次; 3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盾构隧道管片质 量检测技术标准》CJ/T164的规定。

    6.7.2钢管片(管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片(管节)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管片(管节)外观应清洁,不得有裂缝、毛边或飞溅物: 3钢管片(管节)的螺栓孔应畅通,内圆面应平整; 4钢管片(管节)焊缝表面不应有焊接缺陷,焊缝和涂层质量 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 准》GB50205 的规定。/ 6.7.3钢管片(管节)成品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逐片检查外观质量及几何尺寸; 2每生产100环管片(管节)应进行水平拼装检验1次; 3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盾构隧道管片质 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的规定

    6.8预制衬砌贮存与运输

    6.8.1管片(管节)贮存场地应坚实平整。 6.8.2管片(管节)可采用内弧面向上或侧立的方式码放,每层管片 (管节)之间应止确设置垫木,码放高度应经计算确定。 6.8.3在管片(管节)翻转、吊装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

    6.9预制衬砌现场验收

    6.9.1混凝土管片(管节)进场时的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等性能和 管片(管节)结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04的规定或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和抗渗等性能实验报告、管 片(管节)结构性能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6.9.2钢筋混凝土管片(管节)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 6.9.3钢管片(管节)外观不应出现防腐涂层脱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目测。

    6.9.7钢管片(管节)几何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盾构隧道 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的规定。 检查数量:宜根据工程验收需要划分,每100环抽查1环,不 足100环时按100环计。 检验方法:尺量。 6.9.8钢管片(管节)焊缝不应有裂缝、咬边、亏焊、焊瘤等质量缺 陷。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且测或放大镜观察。

    7.1.1掘进机现场组装完成后应对各系统进行调试并验收。 7.1.2掘进施工划分为始发、掘进和接收阶段。施工中,应根据各阶 段施工特点及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环保要求等采取针对性施工技 术措施。 7.1.3掘进参数应根据地质情况、洞门结构类型和工程实践确定。 7.1.4掘进施工应严格控制排土量、掘进机姿态和地层变形胶合板标准, 7.1.5管片(管节)拼装时应停止掘进,并应保持掘进机姿态稳定。 7.1.6掘进过程中应对已成环管片(管节)与地层的间隙填充注浆。 7.1.7掘进过程中,掘进机与后配套设备、导向系统、抽排水设备、 水平运输与垂直运输设备和供电系统等应能止常运转。 7.1.8掘进机掘进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1掘进机前方地层发生珊塌或遇有障碍: 2掘进机本体滚动角达到3; 3掘进机轴线偏离计划轴线达到50mm; 4掘进机推力与预计值相差较大; 5管片(管节)严重开裂或严重错台; 6壁后注浆系统发生故障无法注浆: 7掘进机扭矩发生异常波动; 8动力系统、密封系统、导向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发生故障。 7.1.9在曲线段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减小已成环管片竖向位移和横向 位移对轴线的影响。 7.1.10掘进应按设定的掘进参数沿计划轴线进行,并应进行记录。 7.1.11根据横尚、竖向偏差和滚动角偏差,应采取措施调整掘进机 姿态,并应防止过量纠偏。 7.1.12当停止掘进时,应采取措施稳定开挖面。 7.1.13应对掘进机姿态与管片(管节)状态进行复核测量。

    7.2掘进机组装、洞内运输与调试

    7.2.1组装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根据掘进机的部件情况和场地条件,制定组装方案; 2根据部件尺寸和重量选择组装设备和洞内运输设备: 3核实起吊位置的地基承载力 4核实掘进机组装、洞内运输作业面的净空尺寸。 7.2.2掘进机组装应按照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组装方案进行。 7.2.3掘进机洞内运输过程必须有专人负责观察安全间隙变化情况。 7.2.4现场应配备消防设备,动火作业时,必须有专人负责。 7.2.5组装后,应先进行各系统的空载调试,然后应进行整机空载调 试。

    .3.1掘进机现场验收应满足掘进机设计的主要功能及工程使用要 求,验收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掘进机壳体; 2刀盘; 3管片拼装机(盾构); 4管片(管节)吊机; 5 螺旋输送机(土压平衡盾构); 6出渣系统(土压平衡盾构); 7注浆系统; 8集中润滑系统: 9推进系统(盾构); 10顶进系统(顶管); 11 铰接装置; 12电气系统; 13渣土改良系统; 14盾尾密封系统(盾构); 15 始发与接收套筒; 16 导向系统;

    17内支撑体系。 .3.2当掘进机各系统验收合格并确认整机正常运转后,方可开始掘 #施工。

    7.3.2当掘进机各系统验收合格并确认整机止常运转后,方可开始掘 进施工。 7.3.3当掘进机现场验收时暖通空调管理,应记录运转状况,并应进行评估,满足 技术要求后方可验收通过。

    ....
  • 机械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