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154-2018 浙江省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33/T 21542018
二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 AL,一一从初应力至控制应力的实测伸长值(mm); △L一初应力下的实测伸长值(mm) 5.3.5预应力筋断丝及滑丝的数量不应超过表5的控制数量。
5.3.5预应力筋断丝及滑丝的数量不应超过表5的控制数量
表5预应力筋断丝和滑丝限制
5.3.6预应力筋宜整束张拉锚固。当对扁平管道中平行排放的预应力钢绞线束,可采用小型千斤顶逐 根张拉,但应保证各根钢绞线不会叠压、缠绕,并应考虑逐根张拉时预应力损失对控制应力的影响。 5.3.7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对夹片式锚具,锚固后夹片顶面应平齐,其相 互间的错位不宜大于2mm,且露出锚具外的高度不应大于4mm。 5.3.8锚固阶段张拉端锚具变形、预应力筋的回缩量和缝隙压缩值,应不大于设计规定值,设计无规 定时工程施工数据,应不大于表6所列容许值。
3.9在预应力筋张拉、锚固过程申及锚固完成后,均不应天力敲击或震动锚具。预应力筋锚固 放松时,对夹片式锚具宜采用专门的放松装置松开,对支撑式锚具可采用张拉设备缓慢地松开。 在预应力筋存在拉力状态下直接将锚具卸去。对于需再次锚固的预应力筋,不应使有夹痕的部 受力段。
DB33/T 21542018
5.3.10预应力筋在实施张拉或放张作业时,应有放张方案和记录。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预 应力筋两端的正面不应站人和穿越。
5.4.1转向装置的偏角制造误差应小于1.2°,其安装误差不应超过土5mm 5.4.2满足单根更换要求的分丝型转向器,其安装时应注意孔位排布方向,顶点位置应在竖向的最高 点。 5.4.3 可单根更换的体外预应力筋,应平行穿束。 5.4.4体外预应力束的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张拉时应保证结构或构件对称均匀受力,宜采取 分级循环张拉方式。 5.4.5单端张拉时,固定端应有专业人员观察锚具情况。 5.4.6体外预应力束张拉完成后,应对其锚具设置全密封防护罩。对不可更换的体外束,应在防护罩 内灌注水泥浆或其他防腐蚀材料;对可更换的体外束,应在防护罩内灌注油脂或其他可清洗的防腐蚀 材料。
3.1.1压浆的准备工作和压浆应符合JTG/TF50的相关规定。
6.2.1 浆液的配合比应按试验室试配,配合比验证,工艺验证三个阶段进行设计。 6.2.2试验室环境条件宜与施工期间的环境条件相同。 6.2.3试验室试配应使用高速制浆试验机,其性能指标应与实际施工用制浆机相符,其余设备应符合 JTG/TF50等相关规定。 6.2.4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7671,JTG/TF50的相关规定
6.2.5试验室试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根据施工计划使用的高速制浆机转速或线速度,调整高速制浆试验机的相应参数。 b 选择三个水胶比,水胶比应不大于0.28,并且浆液性能指标均应符合JT/T946的相关规定。 试配成果应提供三个水胶比的配合比及相关性能技术指标,确定的试验室配合比强度等级应 不小于设计值的1.15倍
6.2.6配合比验证应符合下列要求:
压浆材料进场后,应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试验程序与结果,重新验证三个配合比的浆液性能指 标,检验其强度、膨胀率、泌水率等主要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试验室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结果,确认试验室配合比的有效性,如有必要,可在试验室试配的三个配合比中重 新选择并确定。
6. 2. 7工艺验证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施工正式开工前,应使用制浆、压浆等施工设备,对通过配合比验证的试验室配合比进行 工艺验证。
DB33/T 21542018
b)按表7的技术要求确定符合施工配合比技术指标的最佳配合比、制浆机转速等技术参数。
表7浆液性能验证项目及要求
6.3.1应根据设计规定设置检测管和排气管;设计无规定时,检测管和排气管的具体设置可参照附录 E执行;检测管和排气管应采用能在压浆前和压浆后均保持垂直的硬管,与波纹管之间的连接应采用 金属或塑料结构扣件。 6.3.2应采用有效措施封堵锚具、管道和钢绞线及夹具间的空隙。 6.3.3应在压浆孔处设置防止浆液回流的阀门。 6.3.4宜根据桥梁构件的部位和施工方法,合理选用孔道压浆工艺。 6.3.5 制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压浆材料和用水量应符合配合比要求; b) 应先加入全部拌和用水量,进行低速搅拌,搅拌叶片的线速度不应低于10m/s,不高于15m/s; 然后再加入全部预应力孔道压浆料;并宜在5min内高速搅拌均匀,搅拌叶片的线速度不应低 于15m/s,不高于20m/s; C 搅拌均匀后,应现场进行检验,每天或每工作班抽样一次检验浆液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 流动度,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JT/T946的规定; d)浆液通过过滤网进入储料罐后应继续低速搅拌。
6.3.5制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压浆材料和用水量应符合配合比要求; 应先加入全部拌和用水量,进行低速搅拌,搅拌叶片的线速度不应低于10m/s,不高于15m 然后再加入全部预应力孔道压浆料;并宜在5min内高速搅拌均匀,搅拌叶片的线速度不压 于15m/s,不高于20m/s; 搅拌均匀后,应现场进行检验,每天或每工作班抽样一次检验浆液的抗压强度、抗折强 流动度,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JT/T946的规定; d)浆液通过过滤网进入储料罐后应继续低速搅拌
6.4.1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应及时压浆,且应在48h内完成。 6.4.2浆液自拌制至压入孔道的时间不应超过40min。 6.4.3浆液压入压浆孔道之前,应先断开压浆管喷嘴与压浆孔的连接,再开启压浆泵,使浆液从压浆 管喷嘴排出少许,当排出的浆液流动度和储料罐申的流动度一致时,方可开始压入压浆孔道。 6.4.4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直至排气孔排出与压浆孔相同流动度的浆体后,将排气孔按浆体流 动方向依次封闭。 6.4.5曲线孔道应从锚垫板的压浆孔压入,浆液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或泌水孔排出;竖向孔道压浆应自 下而上进行,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压浆后应采用重力补浆措施。 6.4.6对结构或构件中以上下分层设置的孔道,应按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压浆。 3.4.7同一孔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不得中断,并应保持排气通顺。发生孔道阻塞、串孔或因 故障中断压浆时,应及时用压力水冲洗孔道或采取其他措施重新压浆,并应保持压浆管喷嘴与压浆孔 连接。 6.4.8 3对水平或曲线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5MPa~0.7MPa;对长度超过80米的孔道,最大压力不 应超过1.OMPa;对竖向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3MPa~0.4MPa。压浆的充盈度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 且排气孔排出与压浆孔流动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一个不小于0.5MPa的稳压 期,稳压期的保持时间宜为3min~5min
6.4.1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应及时压浆,且应在48h内完成。 6.4.2浆液自拌制至压入孔道的时间不应超过40min。 6.4.3浆液压入压浆孔道之前,应先断开压浆管喷嘴与压浆孔的连接,再开启压浆泵,使浆液从压浆 管喷嘴排出少许,当排出的浆液流动度和储料罐申的流动度一致时,方可开始压入压浆孔道 6.4.4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直至排气孔排出与压浆孔相同流动度的浆体后,将排气孔按浆体流 动方向依次封闭。 6.4.5曲线孔道应从锚垫板的压浆孔压入,浆液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或泌水孔排出;竖向孔道压浆应自
6.4.9直空辅助压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DB33/T 21542018
式中:S一压浆饱满度,%; V一一灌入每个孔道的浆液总量,ml; Vz——排出孔道的浆液总量,ml; Vk一一孔道体积总量,ml。 13安装在压浆端及出浆端的控制阀应在压
3.5.1压浆后,切割端头的预应力筋,切割时应采用砂轮锯,不应采用电弧进行切割,同时不得损伤 锚具。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30mm,且不应小于1.5倍预应力筋直径;应及时对外露的 顶应力筋和锚具进行防腐和防锈处理,宜采用混凝土完全包裹外露的预应力筋和锚具,并浇筑成规整 形状。 6.5.2 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钢筋网并浇筑封端混凝土,封端混凝土应采用与结构或构件相同强度等级的 混凝土。
质量检验应符合ITG/TF50的相关规定
7.2锚下有效预应力检验和评价
7.2.1施工单位应在张拉完毕后24小时内按附录F的规定对不少于构件总数的1%,且不少于3个预 应力构件(现浇构件按照孔道束的10%进行自检,且每跨不少于3孔)进行锚下有效预应力的自检。 检验前不得对预应力筋进行切割。 7.2.2锚下有效预应力和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两者的相对偏差不超过土5%,且同一断面中的预应力束其 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应不超过土2%。 7.2.3锚下有效预应力不满足上述规定的,对于有效预应力不足的预应力筋应进行补张拉,对于超张 拉的预应力束应更换预应力筋进行重新张拉,仍无法满足规定的应报废处理。
7.3压浆密实性检验和评价
DB33/T 21542018
7.3.1施工单位应按附录G的规定对不少于总孔道数的3%,且不少于3个孔道进行压浆密实性的自 检。 7.3.2压浆率计算值D应不小于90%,且单个缺陷长度不得超过20cm,否则应进行补浆处理,补浆后 应重新评价,评价后仍小于90%的,应报废处理。
附录H提供了一个具体工程的相关资料,可参考使用
DB33/T 21542018
表A.1圆锚张拉端锚具的规格及尺寸
DB33/T21542018
表A.4圆锚固定端挤压式锚具的规格及尺寸(续)(单位:mm)
DB33/T 21542018
表A.7连接器的规格及尺寸(续)(单位:mm)
DB33/T21542018178说明:1——点测规;2一一浆体表面;3—一不锈钢制容器(壁厚3mm);4一一流出口(内径13mm)。图B.2流锥仪(尺寸单位:mm)B. 4结果处理应按式(B.1)进行计算LX100(B. 1)T,式中:T——上半部浆液全部流完的时间,S;T——下半部浆液全部流完的时间,S。21
DB33/T21542018附录C(规范性附录)竖向膨胀率试验C.1适用范围本方法用于测定浆液的竖向膨胀量。C. 2仪器设备C.2.1竖向膨胀率测定仪,如图C.1所示,由以下部分组成:圆柱体试模:Φ100mm,高100mm圆柱体金属试模:b)数显百分表:量程不小于10mm,精度0.01mm,可采用机电百分表自动采集数据,并利用Excel软件绘出竖向膨胀值与时间曲线;)百分比支架:用于安装百分表的支架。C.2.2玻璃板:能覆盖Φ100mm,高100mm圆柱体试模的玻璃板。C.2.3湿气养护箱:温度20℃土2℃,湿度60%土2%。C. 3试验方法C.3.1将浆液灌入圆柱体试模中并溢出,并用玻璃板覆盖试模表面后压平,检查玻璃板下是否有残留空气,除去多余浆液。C.3.2调整数显百分表的位置,使之垂直接触玻璃板并居中,百分表读数调整到0点以上,读取初读数L0;放入湿气养护箱,24小时后读取终读数L1,单位为毫米。说明:1数显百分表;2——百分表支架;3——圆柱体试模;4一一立杆。图C.1竖向膨胀率测定仪(尺寸单位:mm)22
DB33/T 21542018
DB33/T 2154—2018附录D(规范性附录)浆液泌水率和体积变化率工艺检验D.1适用范围本方法为工艺性试验,适用于施工现场检验成套工艺质量可靠性,用于评估浆液在钢绞线和压力共同作用下泌水率和体积变化率。D. 2仪器设备D.2.1斜管压浆试验装置,如图D.1所示:支架一个,长度5米的成孔材料3根,两端配有端罩,管下部为压浆入口,上部为压浆出口,波纹管与地面倾角为30°土2°D.2.2成孔材料:应与实际工程使用的一致。D.2.3压浆设备:应与实际工程使用的设备一致。D.2.4直尺:最小刻度不小于1mm。D.2.5环境条件:压浆施工现场。3根钢绞线不30±2说明:一进浆口:2—一成孔材料3——浆液;4——支架;5——饱满度缺陷;6——出浆口。图D.1斜管压浆试验装置示意图(尺寸单位:mm)D.3试验方法D.3.1在成孔材料内安装3根钢绞线,管端安装密封罩。D.3.2采用既定的压浆工艺从成孔材料底部的进浆口压浆,直至顶部出浆口流出的浆液流动度与进浆相同,保持压力维持3min;关闭底部进浆口。成孔材料固定在支撑上,并且不能有明显的变形。24
.3.3量取浆液原始长度Lgo,精确到1mm 0.3.4量取在压浆24小时后的浆液长度Lg,精确到1mm。 D.3.5分别量取在压浆3小时和24小时后的浆液表面离析水量高度Lw,精确到1mm。
式中:△V——体积变化率(%); L——24小时后的浆液长度(mm)
3小时和24小时后浆液表面离析水量高度(mm) Lan 一浆液原始长度(mm)
DB33/T 21542018
DB33/T2154—2018附录E(资料性附录)排气管和检测管设置E.1不同类型预应力孔道的排气管和检测管设置可参照下列图示。排气管排气管020m以上930m以上麻具检测管20m以#20am以上注禁孔020mm以上注禁亮每20m以上压浆口出浆口图E.1锚具部压浆管和排气管示意图8.51推气货上注浆管注浆管图E.2支架现浇梁(含反弯曲线束)注入堂桂测管格测管挂出管$15m$15mX上$15m以上$15mmTYUTTYU道其图E.3水平布置预应力26
DB33/T21542018e)设备具备力和位移限值功能;f)检测过程不得对原有预应力产生明显扰动,不得改变夹片与钢束的的咬合关系,使其产生错位。g)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查设备应在计量部门标定,并应满足下列精度要求:单根重复性测试结果最大不确定度:1%;示值最大误差:1%FS;测试最大误差:土1.5%FS。F.3试验方法F.3.1检查现场应满足作业和人员安全的要求。检查前应采用挡板等可靠措施对钢束两端进行遮挡,避免可能出现的钢绞线断裂、夹具飞出等对现场人员造成伤害的现象,F.3.2判断检查条件是否符合要求。F.3.3检查设备主要参数的设置是否正确(例如压力上限和下限)。F.3.4按顺序安装限位装置、千斤顶,连接控制网络,启动设备。F.3.5对设备(液压泵站、千斤顶)进行联机升压、退顶测试。F.3.6计算机对泵站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张拉,千斤顶咬紧预应力筋带动夹具沿轴线脱离锚杯瞬时,计算机自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实测值以及相对偏差、同断面不均匀度等。F.4结果处理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查记录可参见表F.1执行。表F.1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设计张拉控制应力有效预应断面号孔号有效预应有效预应有效预应力根数力相对偏同断面不均匀度(可添加)(可添加)力最大值力最小值平均值差检查结论检测人员:年月日29
DB33/T 21542018
本方法用于检测压浆率。
G.2.1检测设备应适合于冲击弹性波信号采集与分析,主要包括激振装置、传感器、耦合装置、采集系 统、显示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 G.2.2检测系统幅值相对误差应小于5%。 G.2.3声信号测量相对误差应小于1.0%。 G.2.4检测系统分辨率应不小于物理24Bit。采样频率应能达到500KHz以上。 G.2.5系统可接收的频响范围位于1kHz~50kHz。 G.2.6测试系统的主要元器件的参数应符合表G.1的规定,
表G.1主要测试元器件性能
G.2.7测试及分析系统的软件的性能应符合表G.1
表 G.2测试软件的性能要求
G.2.8根据测试对象的壁厚差异,应根据表G.3的规定采用不同尺寸的激振锤,对测试结果有不明确时, 应换次选激振锤再次测试分析。
G.2.8根据测试对象的壁厚差异,应根据表G.3的规定采用不同尺寸的激振锤,对测试结果有不明确时, 应换次选激振锤再次测试分析
.3定位检测激振锤的i
DB33/T21542018G.3准备工作G.3.1调查工程现场,收集工程设计图纸、压浆资料、施工记录等,了解预应力孔道位置走向、压浆工艺及压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G.3.2依据检测目的和调查结果合理选用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G.3.3检测时间应满足压浆材料的龄期要求,检测工作宜在压浆完成后7d进行。G.3.4应检查检测仪器,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G.4测试基本流程基本测试流程应按图G.1规定进行:开始确定测试对象及方法确定波纹管位置并描画测点完成对管道附近混凝土进行标定测试连接仪器并开始测试图G.1测试基本流程图G.5结果处理压浆率计算值D按公式(G.1)进行计算:D=β×100(G. 1)N压浆率计算值(%)式中:D.N一一定位测点的点数,测点的间距宜为10cm~20cm;测点的压浆状态,无缺陷的,取1:有缺陷时应根据表G.4确定。表G.4不同缺陷压浆状态取值管道类型测试方向等效波速管壁反射缺陷长度(m)β降低5%~10%≤0.40.5侧向金属降低10%以上0波纹管降低10~15%≤0.40.5上下降低15%以上>0.40无明显反射≤0.40.5降低5%~10%侧向有一定反射0塑料降低10%以上0波纹管降低10%~15%≤0.40.5无明显反射上下降低15%以上>0.40降低15%以上有一定反射031
DB33/T 21542018
H.2.1钢绞线采用了1×7型低松弛钢绞线, 标准强度值为1860MPa;公称直径为15.20mm,有产品质保 书。每60t检验一次,外委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使用,限于篇幅,列举一次检验记录见表H.1。
表 H.1钢绞线性能检验记录表
锚具选用了具有清晰永久的厂家标识的夹片式锚具,有产品质保书。锚具以2000套为一检验批, 以500套为一检验批,外委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使用,限于篇幅,列举一次检验记录见表H.2;错 产厂家提供了与钢绞线实测直径匹配的限位板尺寸,见表H.3。
表H.2锚具、夹片性能检验记录表
DB33/T 21542018
表H.3限位板限位尺寸参考表
表H.4金属波纹管性能检验记录表
表H.5压浆材料性能检验记录表
DB33/T 21542018
表H.5压浆材料性能检验记录表(续)
5上述材料均存放于满足产品说明书要求的仓库中。 6采用智能化张拉系统,能满足智能化监控的需求:有出厂质量保证书,主要技术指标见表H.6
表H.6智能化张拉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H.7智能化压浆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H.8支架平台的尺寸
DB33/T 21542018
H.4.1.1试验室试配:试验室环境28℃,与预计施工温度接近;使用高速制浆试验机,转速1800r/min; 设计0.26、0.27、0.28三个水胶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为压浆料:水=1:0.27,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H.11,符合规范要求后进入配合比报批程序。 H.4.1.2配合比验证:大宗压浆料进场后,为确认原材料的质量状况,按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结果,对 其进行抽样检验,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H.11, H.4.1.3工艺性试验:压浆前对浆液性能进行工艺验证,工艺验证结果见表H.11。
表H.11试验室试配配合比验证一工艺验证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流程及记
H.4.2在孔道沿线设置了排气管和检查管,两者均采用硬管,和波纹管之间用专用的金属扣件 H.4.3在压浆前,封堵锚具、管道、钢绞线和夹具间的空隙。 H.4.4采用循环压浆智能设备水电站标准规范范本,压浆过程主要参数见表H.12。
表H.12压浆过程主要参数
表H.13压浆饱满度检查记录表
DB33/T 21542018
H.4.6压浆完成后对钢绞线进行切割,并用混凝土完全包裹外露的钢绞线和锚具,并浇筑成规整的圆柱 形。
5.1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实行施工全工程的质量控制与检验,对预应力筋制作、管道安装、混凝土 浆液制备等均按施工方案执行,并做好施工记录。 5.2在张拉和压浆完成后,分别对锚下有效预应力和压浆密实性进行自检,自检结论分别见表I 表H.15。
防雷标准规范范本表H.14锚下有效预应力自检记录表
表H.15压浆密实度自检记录表
....- 路桥图纸 路桥工程表格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