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_.pdf

  • 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_.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28
  • 发 布 人: 540830694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对路基边坡进行支护,限制路基边坡发生过大变形,充许结构出现一定变形的一种 备基支挡形式。

    c路基填料、地基、边坡岩土的黏聚力; E。路基填料、地基土压缩模量; E。一路基回弹模量;

    F一一路基稳定系数; K一一安全系数; K。挡土墙抗滑动稳定系数; K。挡土墙抗倾覆稳定系数; β——路基填料、地基、边坡岩土的内摩擦角; ——路基填料、地基土的重度。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一般路基3.1一般规定3.1.1路基设计应收集公路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地震、筑路材料等资料,做好沿线地质、路基填料勘察试验工作,查明地层岩土性质、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及有关物理力学参数。3.1.2路基设计宜避免高填深挖。不能避免时,当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20m或中心挖方深度超过30m时,宜结合路线方案与桥梁、隧道等构造物或分离式路基进行方案比选。3.1.3沿河及受水漫淹的路基边缘高程,应高出表3.1.3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雍水高度、波浪侵袭高度及0.5m的安全高度之和。表3.1.3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71001/501/25按具体情况确定注:区域内唯一通道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可采用高等级公路的标准。3.1.4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沿河路基不宜侵占河道,应根据冲刷情,设置必要的防护支挡工程,并妥善处理路基废方,避免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毁沿线构造物、农田、房屋等。3.1.5路基填料应满足路基强度和回弹模量的要求。土石方调配设计应对移挖作填、集中取(弃)土、填料改良处理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充分利用挖方材料,节约土地。3.1.6路基设计应控制路基工后沉降量。对软弱地基、路基与桥涵结构物连接处、路基填挖交界处、高路堤、陡坡路堤等,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路基不均匀变形。3.1.7路基设计应考虑水和冰冻对路基性能的影响,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或防冻害设施,以及必要的路基防护工程。6

    般路基3.1.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高路堤、陡坡路堤和深路堑等均应采用动态设计。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3.2路床3.2.1路床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及其轴载组成确定。对特种轴载的公路,应单独计算路基工作区深度,确定路床厚度。3.2.2路床填料应均匀,其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3.2.2的规定。表3.2.2路床填料最小承载比要求路面底面填料最小承载比(CBR)(%)路基部位以下深度(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上路床020.386轻、中等及重交通0.3~0.8543下路床特重、极重交通0.3~1.254注:1.该表CBR试验条件应符合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的规定。2.年平均降雨量小于400rmmm地区,路基排水良好的非浸水路基,通过试验论证可采用平衡湿度状态的含水率作为CBR试验条件,并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汽车荷载等级,确定路基填料OBR控制标准。3.2.3路床应分层铺筑,碾压密实水利常用表格,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12压实度应符合表3.2.3的规定。3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表3.2.3路床压实度要求路床压实度(%)路基部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上路床0~0.3≥96≥95≥94轻、中等及重交通0.3 ~ 0. 8≥96≥95≥94下路床特重、极重交通0.3~1.2≥96≥95注:1.表列压实度系按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重型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求得的压实度。2.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压实度标准。3.2.4路基应以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以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为验算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路基在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不应低于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有关规定。2沥青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的计算值应满足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控制要求。

    3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可不作控制。

    E=KK,Mr E ≥[E,]

    式中:E。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MPa); [E。」一一路面结构设计的路基回弹模量要求值(MPa),应符合本规范第3.2.4条 的有关规定; MR一标准状态下路基动态回弹模量值(MPa),按本规范第3.2.6条确定; K一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为平衡湿度(含水率)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与 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之比,按本规范第3.2.7条确定; K,一一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通过试验确定。初步设 计时,非冰冻地区可根据土质类型、失水率确定,季节冻土区可根据冻结 温度、含水率确定,折减系数可取0.7~0.95。非冰冻区粉质土、黏质土, 失水率大于30%,取小值,反之取较大值;粗粒土取大值。季节冻土地区 粉质土、黏质土冻结温度低于15℃,冻前含水率高,取小值,反之取较 大值;粗粒土取大值。

    标准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值应按下列方

    MR=17.6CBR0.64 (2

    3.2.7新建公路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设计可按下列方法预估湿度状态, 角定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 1可按附录C的有关规定,根据路基相对高度、路基土组类别及其毛细水上升高 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并预估路基结构的平衡湿度。 2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可按附录D确定

    2.8当路基湿度状态、路基填料CBR、 路床回弹模量和竖向压应变等不能满足 ,应根据气候、土质、地下水赋存和料源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选后,对路床采

    下列处理猎施: 1可采用粗粒土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等进行换填,并合理确定换填 深度。 2对细粒土可采用砂、砾石、碎石等进行掺和处治,或采用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 处治。细粒土处治设计应通过物理力学试验,确定处治材料及其掺量、处治后的路基性 指标等。 3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挖方路基或者潮湿状态填方路基,应采取设置排水垫 层、毛细水隔离层、地下排水渗沟等措施。 4季节冻土地区各级公路的中湿、潮湿路段,应结合路面结构进行路基结构的防 东验算。必要时,应设置防冻垫层或保温层。

    3.3.1路堤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满足公路等级所对应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及其设计洪水位。 2路堤高度不宜小于中湿状态路基临界高度。 3季节冻土地区,路堤高度不宜小于当地路基冻深

    3.3.3路堤填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堤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 于150mm。 2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 接用于填筑路堤。季节冻土地区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3路堤填料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表3.3.3路堤填料最小承载比要求路面底面填料最小承载比CBR(%)路基部位以下深度(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轻、中等及重交通0. 8 ~1.5433上路堤特重、极重交通1.2~1.943轻、中等及重交通1.5以下下路堤322特重、极重交通1.9以下注:1.当路基填料CBR值达不到表列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他稳定材料处理。2.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4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5浸水路堤、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宜采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在渗水材料缺乏的地区,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可采用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处治。3.3.4路堤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表3.3.4的规定。表3.3.4路堤压实度路面底面以压度(%)路基部位下深度(m)高速公路、级公路级公路三、四级公路轻、中等及重交通0.8 ~1.5≥9494≥93上路堤特重、极重交通1.2~1.9≥94>94轻、中等及重交通1.5以下下路堤29392≥90特重、极重交通1.9以下注:1.表列压实度系接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重型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求得的压实度。2.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3.路堤采用粉煤灰工业废渣等特殊填料,干旱或特殊潮地区时,在保证路基强度和回弹模量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试验论证,压实度标准可降低1~2个百分点3.3.5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3.5规定值。表3.3.5路堤边坡坡率边坡坡率填料类别上部高度(H≤8m)下部高度(H≤12m)细粒土1: 1. 51: 1. 75粗粒土1: 1.51: 1. 75巨粒土1: 1.31: 1. 52对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路堤,边坡形式宜采用阶梯型,边坡坡率应按本规范第3.6节的有关规定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并应进行工点设计。3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10

    表3.3.10砌石边坡坡率

    3.3.11当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稳定性不足时,可设置护脚或挡土墙。护 脚高度不宜超过5m,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予防护或加固

    3.4.1土质路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防 护措施、施工方法等,并结合自然稳定边坡、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边 坡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4.1规定值。

    表3.4.1土质路堑边坡坡率

    3.4.2岩质路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3.4.2岩质路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岩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防 护措施、施工方法等,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综合确定。必要时可采用稳 定分析方法予以验算。边坡高度不大于30m时,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按附录E确定 岩体类型,边坡坡率可按表3.4.2确定,

    表3.4.2岩质路堑边坡坡率

    主:1.有可靠的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2.IV类强风化包括各类风化程度的极软岩

    2对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的边坡、边坡高度 超过表3.4.2范围的边坡等,边坡坡率应按本规范第3.7节有关规定通过稳定性分析计 算确定。 3硬质岩石挖方路基宜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毫秒微差爆破技术。 4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宜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预 加固技术。 3.4.3当挖方边坡较高时,可根据不同的土质、岩石性质和稳定要求开挖成折线式 或台阶式边坡,边沟外侧应设置碎落台,其宽度不宜小于1.0m;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 置边坡平台,其宽度不宜小于2m。 3.4.4边坡坡顶、坡面、坡脚和边坡中部平台应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各种地表排水 设施构造尺寸应按本规范第4.2节确定。 3.4.5当边坡土质潮湿或地下水露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渗沟或仰斜式排水孔, 或在上游沿垂直地下水流向设置排水隧洞等排导设施。 3.4.6应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确定边坡坡面防护形式,边坡防护应采取工

    2对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的边坡、边坡高度 过表3.4.2范围的边坡等,边坡坡率应按本规范第3.7节有关规定通过稳定性分析计 确定。 3硬质岩石挖方路基宜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毫秒微差爆破技术。 4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宜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预 固技术。

    .4.6应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确定边坡坡面防护形式,边坡防护应采取工 方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支挡工程。

    3.5路基填控交界处理

    3.5.1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方区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3.3节、第3.6节的有关规定。必 要时,可进行增强补压。 3.5.2半填半挖路基的挖方区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第3.7节的有关规定,

    5.3挖方区为土质或软质岩石时, 应对挖方区路床范围不符合要求的土质或软应 进行超挖换填或改良处治;填方区宜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必要时,可在填招 界结合部路床范围铺设土工格栅。当挖方区为硬质岩石时,填方区宜采用填石路堤。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5.4填方区地表横坡陡于1:2.5时,应按本规范第3.6节进行设计。当路基稳定性不足时,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工程等措施。3.5.5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和岩土性质,应设置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除应在边沟下设置纵向渗沟外,尚应在填挖结合部设置渗沟、排水垫层等。3.5.6路基纵向填挖交界结合部宜设置过渡段。3.6高路堤与陡坡路堤3.6.1高路堤、陡坡路堤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路段的路堤,应作为独立工点进行勘察设计。3.6.2高路堤与陡坡路堤设计应在掌握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填料来源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地基处理结构形式、排水设施、边坡防护等综合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设计,保证路基稳定3.6.3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的地基勘察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要求查明地基土的土质类别层位、厚度、分布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和分布特征,确定地基承载力,获取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3.6.4高路堤与陡坡路堤填料应满足本规范第3.2.2条、第3.3.3条的规定,压实度应满足本规范第3.2.3条第3.3.4条的要求。3.6.5高路堤与陡坡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根据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路基边坡高度、填料性质等,结合经济与环保因素,经稳定分析计算确定。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3.6.6应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和碧十性质设置完善的地表和地下排水系统,及时做好坡面防护。3.6.7高路堤与陡坡路堤设计时,应进行路基稳定性计算分析。分析时,应考虑以下三种工况:1正常工况:路基投人运营后经常发生或持续时间长的工况。2非正常工况I:路基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况。3非正常工况Ⅱ:路基遭遇地震等荷载作用的工况。3.6.8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稳定性分析的强度参数应根据填料来源、场地情况及分析工况的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并结合现场情况确定。试验方法应符14

    表3.6.11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稳定安全系数

    3.6.12路堤基底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3.3.6条的规定,当地基分布有软弱 应按本规范第7.7节的规定,做好地基加固设计。当路基稳定系数小于表3.6. 安全系数时,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设置支挡结构物、加筋等加固措施,保 稳定。

    3.6.13应加强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的沉降控制。必要时,可进行增强补压、销 合成材料等综合措施,并宜预留一个雨季的沉降期,减少工后沉降。

    3.7.2深路堑工程勘探宜采用钻探、坑(井、槽)探与物探等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必要时可辅以碱探。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C20)的要求,并应查明下列内容: 1地形地貌特征。 2 岩土体类型、成因、性状、风化程度、完整程度、分层厚度。 3 岩土体天然和饱水状态下物理力学性质(如重度,强度参数c、Φ等)。 4 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特征、组合关系、力学属性、与临空面关系。 5气象、水文和地质条件。 6 不良地质现象及范围、性质和分布规律。 坡顶邻近建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埋深及稳定状态。 8 地表径流形态及其对边坡的影响

    一般路基3.7.4边坡稳定性评价应遵循“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定量计算为手段”的原则。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时,应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或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定性判断边坡可能的破坏形式和边坡稳定性状态。3.7.5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应根据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按下列原则确定:1规模较大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宜采用简化Bishop法计算。2对可能产生直线形破坏的边坡宜采用平面滑动面解析法进行计算。3对可能产生折线形破坏的边坡宜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4对结构复杂的岩质边坡,可配合采用赤平投影法和实体比例投影法分析及楔形滑动面法进行计算。5当边坡破坏机制复杂时,宜结合数值分析法进行分析。3.7.6边坡稳定性计算应考愿下列三种对季节冻土边坡,尚应考虑冻融的影响。1正常工况:边坡处于关然状态下的工况。2非正常工况I:边坡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况3非正常工况Ⅱ边坡处于地震等荷载作用状态下的工况,3.7.72各等级公路路堑边坡稳定系数不得小丁表3.7.7所列稳定安全系数值。对非正常工况Ⅱ,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的规定表3.7.7路堑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路堑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分析工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正常工况1. 201. 301. 15 ~ 1. 25非正常工况I10~1.201. 05 ~ 1. 15注:1.路边坡地质条件复杂或破坏后危害需重时,稳定安全系数取大值;地质条件简单或破坏后危害较轻时,稳定安全系数可取小值。2.路堑边坡破坏后的影响区域内有重要建筑物(桥梁、隧道、高压输电塔、油气管道等)、村庄和学校时,稳定安全系数取大值。3.施工边坡的临时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5。3.7.8深路堑边坡宜采用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m。坚硬岩石边坡可不设平台,其边坡坡率可调查附近已建工程的人工边坡及自然边坡情况,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综合确定。3.7.9边坡防护设计应根据边坡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及公路等级,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的综合措施,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综合支挡工程,并采用分层开挖、分层稳定和坡脚预加固技术。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3.7.10应设置完善的边坡地表和地下排水系统,及时引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各种排 水设施构造尺寸按本规范第4.2节、第4.3节确定。季节冻土边坡地下水丰富时,应对 地下水排水口采取保温措施。

    3.8.1填石路堤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硬质岩石、中硬岩石可用作路床、路堤填料;软质岩石可用作路堤填料,不得 用于路床填料;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不得用于路堤填筑。 2填石路堤应做好断面设计、结构设计和排水设计,保证填石路堤有足够的强度 和稳定性。 3填石路堤施工前,应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填石路堤合适的填筑层厚、压实工艺 以及质量控制标准。

    表3.8.2岩石分类表

    注:“路面底面以下深度”栏,括号中数值分别为特重、极重交通的上路堤、下路堤的深度范围。

    注:“路面底面以下深度”栏,括号中数值分别为特重、极重交通的上路堤、下路堤的深度范围

    3.8.4填石路堤顶部最后一层填石料的铺筑层厚不得大于0.40m,最大粒径不得大 于150mm,其中小于5mm的细料含量不应小于30%,且铺筑层表面应无明显孔隙、空 洞。填石路堤上部采用其他材料填筑时,可视需要设置土工布作为隔离层。

    3.8.4填石路堤顶部最后一层填石料的铺筑层厚不得大于0.40m,最大粒径不得 150mm,其中小于5mm的细料含量不应小于30%,且铺筑层表面应无明显孔隙、空 填石路堤上部采用其他材料填筑时,可视需要设置土工布作为隔离层。 3.8.5填石路堤可采用与土质路堤相同的断面形式,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8.5百 定,边部可采用码砌,码砌厚度宜为1~2m,码砌石块最小尺寸不应小于300mm。送 交高时,可在边坡中部设置宽度1~3m的平台。

    3.8.5填石路堤可采用与土质路堤相同的断面形式,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8.5的 现定,边部可采用码砌,码砌厚度宜为1~2m,码砌石块最小尺寸不应小于300mm。边 坡较高时,可在边坡中部设置宽度1~3m的平台。

    表3.8.5填石路堤边坡坡率

    3.8.6风化岩石和软质岩石填筑路堤时,路床应采用硬质岩的碎石或其他符合要求 的材料填筑,并应采取路堤边部包边封闭或加筋、底部设置排水垫层、顶部设置防渗层 等措施,防止填石路堤产生湿化变形。

    .8.7软弱地基上填石路堤,应与软土地基处理设计综合考虑。

    3.9.1轻质材料可用作需减少路堤重度或土压力的路堤填料,其应用率

    .9.1轻质材料可用作需减少路堤重度或土压力的路堤填料,其应用范围包括软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地基上路堤、桥涵与挡土墙构造物台(墙)背路堤、拓宽路堤、修复沉陷或失稳路堤等,但不宜用于洪水淹没地段。3.9.2轻质材料路堤设计,应根据使用目的、荷载等级、地形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及路基几何参数特点,通过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合理选择轻质材料类型、路基结构与断面形式,确定材料设计参数。3.9.3用作路堤填料的轻质材料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工泡沫塑料(EPS块)材料密度不宜小于20kg/m,10%应变的抗压强度不宜小于110kPa,抗弯强度不宜小于150kPa,压缩模量不宜小于3.5MPa,7d体积吸水率不宜大于1.5%。桥头搭板下方等特殊部位土工泡沫塑料块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50kPa。在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附近,应采用阻燃型的土工泡沫塑料块体。2泡沫轻质土的施工最小湿重度不应小于5.0kN/m施工最大湿重度不宜大于11.0kN/m,流值宜为170190mm,且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3.9.3的规定。因工程需要或环境条件制约,需明确泡沫轻质土的抗冻性指标时,可通过试验确定。表3.9.3用于路基的泡沫轻质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无侧限抗压强度(MPa)路基部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轻、中等及重交通≥0.8路床≥0.6特重、极重交通≥1.0上路堤下路堤≥0.6≥0.5地基土置换>0.4注:1.无侧限抗压强度为龄期28d、边长100mm的立方体抗压强度。2.特重、极重交通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路床部位的泡沫轻质土配各比宜采用掺砂配合比,流值宜为150~170mm,且砂与水泥的质量比宜控制在0.5~2.0。3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堤的粉煤灰烧失量宜小于20%。烧失量超过标准的粉煤灰应做对比试验,分析论证后采用。3.9.4轻质材料路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轻质材料路堤结构设计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轻质材料不得直接裸露。路基横断面可采用设置支挡结构的直立式路堤或包边护坡的斜坡式路堤,轻质材料填筑厚度应根据工后沉降计算确定。2轻质材料路堤与一般填土路堤之间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应采用台阶式衔接,台阶高度宜为0.5~1.0m,坡比宜为1:1~1:2。3软土地区轻质材料路堤设计应进行路堤稳定性与地基沉降计算。新建路基工后沉降量应符合本规范第7.7节的有关规定,改扩建路基应符合本规范第6.4节的有关规定;路堤稳定性应符合本规范第3.6节、第7.7节的有关规定。4轻质材料填筑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受到洪水淹没时,应按式(3.9.4)进行22

    3.9.6泡沫轻质土路堤设计应符合下列

    (W+Py)μ+ cB PH

    1泡沫轻质土路堤直立填筑高度不宜大于15m,最小填筑高度不宜小于1.0m。当 地面横坡较大或用于路堤加宽时,填筑体底面宽度不宜小于2.0m。 2泡沫轻质土路堤顶面宜设置镀锌铁丝网和土工膜,并应延伸至一般路堤侧不小 于2.0m。泡沫轻质土高度大于1.0m时,宜在距其顶面0.5m处增设一层镀锌铁丝网。 3直立式路堤高度小于3m时,坡面可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当高度大于 3m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 4软土地段泡沫轻质土路堤,应沿路堤纵向设置变形缝,其间距宜为10~20m, 缝宽宜为10~20mm,并填塞泡沫塑料板。 5地下水位以下的泡沫轻质土仅用于控制沉降时,可不采取隔断地下水的防水措 施;用于地下结构或地下管线减载时,宜采取隔断、疏通地下水的防、排水措施。 6泡沫轻质土路堤设计计算时,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工程条件下泡沫轻质土的相关 生能指标取值应符合表3.9.6的要求。

    表3.9.6设计计算时性能指标取值

    7地基沉降计算时,总沉降修正系数宜取1.0~1.1。当地基土承载力大于两倍的 路堤荷载时,取小值。 8泡沫轻质土路堤除应进行路堤整体稳定性计算之外,当路堤底面存在斜面或泡沫 轻质土填筑区高宽比大于1且高度大于3m时,尚应按本规范第5.4.2条的有关规定进行 抗滑动、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9用于地下结构或管线顶部减载换填时,泡沫轻质土自重和其他荷载的总和应小 于地下结构或管线所能承受最大荷载的0.9倍。 3.9.7粉煤灰路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粉煤灰路堤可全部采用粉煤灰或灰土分层间隔填筑,边坡和路肩应设置土质护 坡;上路床范围应采用土质填筑,也可与路面结构层相结合,采用石灰土、二灰土等路 面底基层材料作封顶层。 2土质护坡时,应根据施工季节和降雨量,设置必要的排水渗沟,渗沟外围应设 置反滤层。 3粉煤灰路堤底部应离开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位0.5m以上,否则应设置隔离 层。隔离层厚度不宜小于0.3m,隔离层横坡不宜小于3%。 4粉煤灰路堤压实度标准应在表3.2.3、表3.3.4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 5高度大于5.0m的粉煤灰路堤,应验算路堤自身的稳定性,其抗滑安全系数应符 合表3.6.11的规定

    7地基沉降计算时,总沉降修正系数宜取1.0~1.1。当地基土承载力大于两倍的 路堤荷载时,取小值。 8泡沫轻质土路堤除应进行路堤整体稳定性计算之外,当路堤底面存在斜面或泡沫 轻质土填筑区高宽比大于1且高度大于3m时,尚应按本规范第5.4.2条的有关规定进行 抗滑动、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9用于地下结构或管线顶部减载换填时,泡沫轻质土自重和其他荷载的总和应小 于地下结构或管线所能承受最大荷载的0.9倍。

    3.9.7粉煤灰路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3.10.1工业废渣用于路堤填筑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严禁采 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渣作为路堤填料。

    3.10.2高炉矿渣、钢渣、煤研石等可用于路堤填筑的工业废渣,应符合下列

    一般路基3.10.8工业废渣路堤高度超过5m时,应进行路基稳定性检算。路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其抗滑稳定系数应符合本规范第3.6节的有关规定。3.10.9工业废渣路堤压实度应在表3.3.4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3.11路基取土与弃土3.11.1路基取土场、弃土场的设置,应根据各路段所需取土或弃方数量,结合路基排水、地形、土质、施工方法、节约土地、环境保护等要求,作出统一规划设计。3.11.2取土场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合理考虑取土场与路基之间的距离,避免取土影响路基边坡稳定。2桥头引道两侧不宜设置取王场。3兼作排水的取土场,应保证排水系统通其深度不宜超过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并应与桥涵进口高程相衡接,其纵坡不应小于0.2%,平坦地段不应小于0.1%。3.11.3弃土场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合理设置弃土场,不得影响路基稳定及斜坡稳定。2沿河弃土时,应防止加剧下游路基与河岸的冲刷,避免奔土侵占河道,并视需要设置防护支挡工程。3.11.4弃土场应堆放规则,进行适当碾压取土场和弃土场应来取必要的排水、防护支挡和绿化等工程措施,证边坡稳定,避免水土流失。2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1.6路基排水设施设计应与农田排灌系

    4.1.7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布设,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4.2.1路基地表排水设施设计降雨的重现期: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15年,其 也等级公路应采用10年。各类地表排水设施的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排水流量的要求, 沟顶应高出沟内设计水面0.2m以上。

    4.2.2路基地表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蒸发池、江 分离池、排水泵站等,应结合地形和天然水系进行布设,并做好进出口的位置选择利 理,防止产生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和冻结。

    4.2.4边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边沟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对路侧安 全与环境景观的影响程度等确定。条件许可时,宜采用三角形或浅碟形边沟。 2边沟沟底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3%。困难情况下,可减小 至0.1%。 3当边沟冲刷强度超过表4.2.4所列的明沟最大允许流速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 加固措施。

    4.2.4边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2.4明沟最大允许流退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挖方路段矩形边沟宜增设带泄水孔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或增 设路侧护栏,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强度和厚度应满足承载汽车荷载的要求。 5季节冻土地区,浅碟形边沟下的暗埋管(沟)应设置在最大路基冻深线之下 暗埋管(沟)出水口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1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 在坡口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填方地段斜坡上方的路堤截水沟距路堤坡脚 的距离,应不小于2m。 2截水沟断面形式及尺寸应结合设置位置、排水量、地形及边坡情况确定,沟底 从坡不宜小于0.3%。 3截水沟的水流应排至路界之外,不宜引人路堑边沟。 4截水沟应进行防渗加固。

    4.2.6排水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边沟、截水沟、取(弃)土场和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时,应 设置排水沟。 2排水沟断面形式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确定,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3%,与其他

    4.2.6排水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当黏质土地段地下水位埋深小于0.5m或粉质土地段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0m时,细粒土填筑的低路堤底部宜设置排水垫层和隔离层。2排水垫层厚度不应小于0.3m,垫层材料宜选用天然砂砾或中粗砂。采用复合防排水板作为隔离层时,可不设排水垫层。3隔离层可选用土工膜、复合土工膜、复合防排水板等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材料的厚度、材质及类型应根据气候、地质条件确定,土工合成材料应符合现行《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的规定。4.3.4暗沟、暗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暗沟、暗管可用于排除泉水或集中的地下水流。2暗沟、暗管沟底的纵坡不宜小于1.0%,出水口处应加大纵坡,并应高出地表排水沟常水位0.2m以上。3暗沟可采用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沟顶应设置混凝土或石盖板,盖板顶面上的填土厚度不应小于0.5m。暗沟断面尺寸应根据排水量及地形、地质条件确定。4.3.5渗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地下水出露的挖方路基、斜坡路堤、路基填挖交界结合部以及地下水位埋深小于0.5m的低路堤等路段,应设置排水渗沟。2渗沟类型应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渗流量、使用部位及排水距离等,按表4.3.5确定,渗沟横断面尺寸应按地下水渗流量计算确定。表4.3.5各类渗沟适用条件渗沟类型适用条件填石渗沟、无砂混凝土渗沟可用于地下水流量不大、排水距离较短的地段管式渗沟可用于地下水流量较大、地下水位埋藏浅、地下排水距离较长的地段洞式渗沟可用于地下水流量大、埋藏深的路段3渗沟埋置深度应根据地下水位、需降低的水位高度及含水层介质的渗透系数等确定。截水渗沟的基底埋人隔水层内不宜小于0.5m。边坡渗沟、支撑渗沟的基底,宜设置在含水层以下较坚实的土层上。4填石式渗沟、无砂混凝土渗沟最小纵坡不宜小于1.0%,管式及洞式渗沟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5%。渗沟出水口应高出地表排水沟常水位0.2m以上。5边坡渗沟、支撑渗沟应垂直嵌人边坡坡体,根据边坡情况可按条带形、分岔形或拱形布设,间距宜为6~10m。6渗沟材料应采用洁净的砂砾、粗砂、碎石、片石,其中小于2.36mm细粒料含量不得大于5%。渗沟沟壁应设置透水土工织物或中粗砂反滤层,渗水管可选用带孔的HPPE管、PVC管、PE管、软式透水管、无砂混凝土管等。一32

    4.3.6仰斜式排水孔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仰斜式排水孔可用于引排边坡内的地下水。 2仰斜式排水孔的仰角不宜小于6°,长度应伸至地下水富集部位或潜在滑动面, 并宜根据边坡渗水情况成群分布。 3仰斜式排水孔进水口及渗水管段应包裹透水土工布,防止堵塞渗水孔。 4.3.7渗井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渗井可用于拦截、引排有固定含水层的深层地下水,以及排除下挖式通道的地 表水。 2用于拦截和引排地下水的渗井,宜成井群布设,并与排水隧洞等排永设施配合 使用。渗井排列方向宜垂直于渗流方向,其深度宜穿过含水层,断面尺寸与间距应通过 渗流计算确定。渗井内部宜采用洁净的砂砾、碎石等填充,井壁与填充料之间应设反 滤层。 3用于排除下挖式通道地表水的渗井,距离路堤坡脚不宜小于10m,渗井尺寸应 根据下挖式通道的排水量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渗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或波纹管,上部 为集水井,下部为渗透井;渗透井应选用洁净的砂砾、片碎石等充填,其中小于 2.36mm颗粒含量不得大于5%,井壁四周应设置反滤层。

    4.3.6仰斜式排水孔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仰斜式排水孔可用于引排边坡内的地下水。 2仰斜式排水孔的仰角不宜小于6°,长度应伸至地下水富集部位或潜在滑动面, 并宜根据边坡渗水情况成群分布。 3仰斜式排水孔进水口及渗水管段应包裹透水土工布,防止堵塞渗水孔。

    4.3.8排水隧洞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4.3.10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易产生冻害地段,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易产生冻害地段,渗沟的排水管应设置在路基冻结深度 于0.25m处。在重冻区的渗沟、渗水隧洞的出口,应采取防冻措施。

    路基防护与支挡5.2坡面防护5.2.1对受自然因素作用易产生破坏的边坡坡面,应根据气候条件、岩土性质、边坡高度、边坡坡率、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等因素,按表5.2.1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适宜的防护措施。表5.2.1坡面防护工程类型及适用条件防护类型亚类适用条件可用于坡率不陡于1:1的土质边坡防护。当边坡较高时,植草可与土工网、植草或喷播植草土工网垫结合防护铺草皮可用于坡率不陡于1:1的上质边坡或全风化、强风化的岩石边坡防护植物防护种植灌木可用手坡率不陡于1:0.75的土质、软质岩石和全风化岩石边坡防护用于坡率不陡于1:0.75的砂性土、石土粗粒土、巨粒土及风化岩石喷混植生边玻防护,边坡高度不宜大骨架植物防护可用于坡率不陡于1:0.75的土质和全风化、强风化的岩石边坡防护可用于坡率不陡于1:0.5的易风化但未遭强风化的岩石边坡防护,高速公喷护路、一级公路和环境景观要求高的公路不宜采用可用于坡率不陡于1:0.5的易风化、破碎的岩看边坡防护,高速公路、一级挂网喷护工程防护公路和环境景观要求高的公路不宜采用干砌片石护坡可用于坡率不陡于11.25的土质边坡或岩石边坡防护浆砌片石护坡可用于坡率不陡于1:1的易风化的岩石和土质边坡防护护面墙可用于坡率不随于1:0.5的土质和易风化剥露的岩石边坡防护5.2.2植物防护宜采用草灌乔结合,应选用当地优势群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植草的最小土层厚度不应小手0.15m,灌本最小土层厚度不应小于0.30m。2喷混植生的厚度不宜小子0.10m,种植土、草纤维、缓释营养肥料、黏合剂、保水剂等混合材料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5.2.3骨架植物防护时,可采用拱形、人字形或方格形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骨架也可采用多边形水泥混凝土空心块,骨架内植草或喷播植草。多雨地区的骨架宜增设拦水带和排水槽。风化破碎的岩石挖方边坡,可在骨架中增设锚杆。5.2.4喷护和挂网喷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喷护材料可采用砂浆或水泥混凝土,喷浆防护厚度不宜小于50mm,喷射混凝土防护厚度不宜小于80mm。2锚杆挂网喷浆或喷射混凝土的喷护厚度不应小于0.10m,且不应大于0.25m,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35

    5.3.3冲刷防护工程应与上下游岸坡平顺衔接,端部嵌入岸壁足够的深度,防止恶 化上下游的水文条件。

    5.3.4设置导流建筑物时,应根据河道地貌、地质、水流特性、河道演变规律和防 护要求等设计导治线,并应避免农田、村庄、公路和下游路基的冲刷加剧。在山区河谷 地段,不宜设置挑水导流建筑物。

    不宜小于0.25m,浆砌片石护坡厚度不应小于0.35m,水泥混凝土护坡厚度不应小 0m。护坡底面应设置反滤层。

    5.3.6浸水挡墙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5.4节的有关规定,并进行抗冲刷验算,做好 漫水挡墙和岸坡的衔接。

    5.3.7工坝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项长度应根据防护长度、」坝与水流方同的交角、河段地形、水文条件及洞 未地质情况等确定,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不宜超过稳定河床宽度的1/4。 2用于路基防护的丁坝宜采用漫水坝或潜坝,丁坝与水流方向的交角宜小于或等 于90°。 3当设置群坝时,坝间距离应小于前坝的防护长度。丁坝间的河岸或路基边坡所 能承受的允许流速小于水流靠岸回流流速时,应缩短坝距,或对河岸及路基边坡采取防 护措施。 4丁坝的横断面形式和尺寸应根据材料种类、河流的水文特性等确定,坝顶宽度 根据稳定计算确定。

    5.3.8顺坝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顺坝与上、下游河岸的衔接,应使水流顺畅安全标准规范范本,起点应选择在水流匀顺的过渡段 坝根位置宜设在主流转向点的上方。 2坝顶宽度应根据稳定计算确定,坝根应嵌人稳定河岸内不小于3m。 3漫溢式顺坝,应在坝后设置格坝

    5.3.9改移河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沿河路基受水流冲刷严重,或防护工程艰巨,以及路线在短距离内多次跨越弯 曲河道时可改移河道。 2主河槽改动频繁的变迁性河流或支流较多的河段不宜改移河道。 3改河平面设计应顺应河势,因势利导,保证新河道水流不重归故道。改河起点 和终点的位置应设在河流较稳定的河段,并与原河床顺接;在改河人口处宜加大纵坡并

    (JTG D302015

    设置拦河坝或顺坝。新河槽断面应按设计洪水频率的流量设计。

    5.4.1挡土墙设计应根据路基横断面、地形、地质条件和地基承载能力,合理确定 挡土墙位置、起点、长度和高度,并按表5.4.1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适宜的挡 土墙类型

    表5.4.1挡土墙类型及适用条件

    5.4.2挡土墙设计应采用以极限状态设计的分项系数法为主的设计方法,车辆荷载 十算应采用附加荷载强度法。挡土墙设计应进行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验算,以及挡土墙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整体稳定性验算,并应符合附录H有 关规定。

    5.4.3挡土墙宜采用明挖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0m。风化层不厚的硬质岩石地基污水处理厂标准规范范本,基底应置于基岩末 化层以下。

    ....
  • 相关专题: 公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