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601-2019 公路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表7.5.1矿粉技术要求
排水沥青混合料用纤维可采用聚合物化学纤维或玄武岩纤维等。其技术指标应分别符合表7.6. 表7.6.2要求。纤维应在250℃的干拌温度下不变质、不发脆,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合过程中分
表7.6.1聚合物化学纤维技术要求
表7.6.1 (续)
桥梁标准规范范本表7.7.1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8.1排水沥青路面标线设计结构宜采用透水标线。 透水标线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8.1的 。试验方法应符合《路面标线涂料》JT/T280的规定。
7.8.2排水沥青路面实线宜采用点状结构透水标线,虚线及箭头符号宜采用絮状结构透水标线。 7.8.3透水标线的渗水系数应大于3600mL/min,透水标线厚度应控制在2mm~4mm。 7.8.4经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后,试板涂层不得产生龟裂和剥落现象。轻微变色应符合色品坐标要 求,亮度因数变化不超过原样板亮度因数的20%。
8.1.1应充分借鉴已有成功经验,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气候、施工条件和材料等,针对性进行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8.1.2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 阶段。
8.2排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2.1排水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8.2 要求。
表8.2.1排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8.2.2的
8. 3目标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依据附录C进行排水沥青混合料自标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 佳沥青用量,满足本指南对排水沥青混合料指标的相关技术要求。
3.4.1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冷料仓供料比例上料,从各热料仓取样进行筛分,根据热料仓筛分结 果,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合成级配曲线,以冷料、热料供料大体均衡以及尽可能接近目标配合比级 配为原则,确定各热料仓最终的配合比。 3.4.2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土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析 漏与飞散试验和拌和楼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和拌和楼取样试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 用量。 3.4.3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各项指标满足要求、与目标配合比体积指标接近、飞散指标较低的沥 青用量为最佳沥青用量,以此确定热料仓的比例和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5.1拌和楼按生产配合比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抽提、筛分、马歇尔及相关性能试验 时现场钻取芯样测试空隙率,以此确定生产用标准配合比。 5.2根据标准配合比及质量管理要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
3.5.1拌和楼按生产配合比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抽提、筛分、马歇尔及相关性能试验, 同时现场钻取芯样测试空隙率,以此确定生产用标准配合比。 3.5.2根据标准配合比及质量管理要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 以检查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 3.5.3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 别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要 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 设计。
9.1.1排水沥青路面施工应遵循“源头管理、过程控制”理念,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9.1.2排水沥青层宜在公路附属设施及土建工程完工后施工,避免对排水沥青层造成污染。 9.1.3排水沥青路面不得在雨、雪、大风天气及气温低于10℃时施工。
3.7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防水粘结层施工完成后,严禁行人、自行车和各种机动车辆通行, 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应及时跟进排水沥青层的施工。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接触路面部分 洒无腐蚀的隔离剂。
9.4.1排水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隙式拌和楼拌制,总拌和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具备完善的除 尘装置,满足环保要求。间歇式拌和楼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 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 9.4.2排水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采用预混式方法时,拌和 寸间不宜少于50s(其中千拌时间不应少于5s):采用直投式方法时,拌和时间不宜少于60s(其中干 拌时间不应少于10s)。 9.4.3排水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应符合表9.2.1的要求。出料温度低于下限值165℃或高于上限值 95℃的沥青混合料必须废弃处理。 9.4.4采用直投式时,高黏改性添加剂应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加入。高黏改性添加剂宜采用自动装 置投放,工程量很小时也可采用带有监控装置的人工投放工艺。 9.4.5排水沥青混合料添加纤维稳定剂时,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充分分散均匀。纤维宜采 用自动投放装置,当工程量很小采用人工投放时,应在包装前将纤维充分分散后包装。 .4.6拌和楼必须配备二级除尘装置,经一级除尘部分可直接回收使用,二级除尘部分进入回收粉 仓废弃。排水沥青混合料严禁使用回收粉, 9.4.7排水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不宜存储。
9.5.1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车厢内应均匀涂刷隔离剂或防黏剂,卸料后及时铲除积 聚的剩料。从拌和楼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 9.5.2应配备足量的运输车,运输能力需满足摊铺要求。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 .5.3运料车应采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运料车到达现场后等前车混合料摊铺完 华后方可揭开保温逢布。排水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应由专人逐车检测,到场温度不得低于165℃。 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 9.5.4运输车辆不得污染已开放交通的排水沥青路面;运输车严禁在防水粘结层上急刹车、掉头; 一旦出现黏轮时,可适当在运输车轮胎上喷洒隔离剂。 .5.5摊铺时运料车需在指定地点调头倒行至摊铺机,限速5km/h,禁止刹车。在摊铺机前10~ 30cm处停车等候,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在 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的供料,
.6.1排水沥青混合料摊铺可采用 代的履带式摊铺机:排水沥青混合料 梁控制。摊铺利收科斗和螺旋等 .6.2采用联合摊铺方式时,两台摊铺机前后行走间距宜为5m~10m,搭接宽度宜控制在5cm 0cm,以确保纵向接缝质量。排水沥青混合料正式摊铺后,每10m必须检查两台摊铺机对接横坡。 接缝位置必须避开车道轮迹带。 .6.3摊铺前应根据试验路所得松铺系数确定松铺厚度,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 共、横坡。摊铺机开始摊铺前必须对熨平板预热至110℃以上,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 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 .6.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应通 过试验路确定,速度宜控制在2m/min~3m/min范围内,每日初始摊铺阶段、弯道路段和挂线路段 等特殊路段应适当降低至1m/min~2m/min。当发现排水沥青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 施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2.6.5排水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应符合表9.2.1的要求。
9.7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9.7.1排水沥青混合料压实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可采用多台双钢轮压路机或双钢轮压路 机与轮胎压路机组合的方式。 9.7.2排水沥青面层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其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配备不少于5台的 11~13t双钢轮压路机或不少于4台的双钢轮压路机和1台轮胎压路机,具体配备数量根据试验路 玉实效果确定。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应适当增加压路机数量。 9.7.3排水沥青混合料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不漏压的原则进行;压路机应缓慢、均匀的碾压。 玉实均应采用静压,不得进行振动压实。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由低处向高处碾压,轮迹始终 与路基中线平行,相邻碾压带重叠5cm10cm轮宽。 9.7.4排水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应符合表8.2.1的要求,具体的碾压速度与碾压温度应根据混合料 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排水沥青混合 料应尽可能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碾压。不得在低温状况下反复碾压,不得出现石料棱角磨损、压碎 和破坏集料嵌挤。 9.7.5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进行,初压速度宜控制在2km/h~4km/h。复压速度宜控制在3km/h~ 5km/h 9.7.6终压可采用轮胎压路机或双钢轮压路机,碾压速度宜控制在3km/h~5km/h。若采用轮胎压 路机时,为防正较高温度下轮胎压路机粘轮,宜采用隔离剂喷淋装置,终压温度宜控制在70℃~ 90℃。 9.7.7碾压过程中碾压轮应保持清洁,可对钢轮喷洒隔离剂或防黏剂,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 轮喷水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应成雾状,不得漫流。 9.7.8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混合料和刚碾压成型的路面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 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撤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压路机在操作或静止 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润滑脂或其它杂质落于路面。
9.8.1排水沥青面层横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摊铺前宜采用接缝专用加热器对接缝面加热,使之 新铺与已铺密切结合。采用“冷+热”平接缝时,摊铺前需对周边粘结物或铣刨的四壁人工涂刷改性 乳化沥青2遍~3遍。摊铺后应充分压实,使连接平顺。相邻两幅排水沥青面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 m以上。排水沥青面层与下部结构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1Ⅲ以上。 .8.2排水沥青面层纵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应避开车道的轮迹带位置,且应与中面层纵向接缝 错开20cm以上。纵向接缝应尽可能采用热接缝;采用“冷+热”接缝时,摊铺前需对接缝面进行处 理,涂刷改性乳化沥青2遍3遍。
9.1排水沥青路面施工结束后宜封闭交通不小于24小时。紧急情况或施工车辆必须通行时应 铺层完全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并严禁急刹或急转 9.2铺筑好的排水沥青面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面 堆放的土或杂物等,严禁在已铺排水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
9.10.1透水标线材料在容器中状态应无结块、结皮现象,宜于搅拌。透水标线材料宜根据施工要 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9.10.2标线材料固化后应无皱纹、斑点、起泡、黏贴等现象,涂膜颜色与外观与样板差别不大 9.10.3透水标线应不粘胎,不黏胎干燥时间不大于35min。V 文 9.10.4其他涉及的内容按照现行标线施工规范执行。
.1.1排水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 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 序的质量进行检查、控制和评定,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10.1.2排水沥青路面施工应采用动态质量管理,强化事前和过程控制,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 反馈,并进行相应调整。同时,鼓励采用沥青路面智能监控系统开展质量形成过程监测,提升项目 建设质量。 10.1.3所有与质量检验和管理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 和保存。对已采取措施进行返工补救的项目,应在原始记录和数据上注明。
10.2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10.2.1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于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 最新的检测试验报告。对使用的集料,宜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工艺、覆盖层的清理情况。 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 0.2.2各种材料在进场前应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材料试样取样数量和频率应按现行试验规 程规定执行,质量合格后方可进场,否则不得进场。 0.2.3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规格型号、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要求的 材料严禁使用:未经质量管理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材料的来源、品种、规格型号等。 10.2.4施工前应对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沥青路面智能监控系统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 周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 可。 10.2.5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 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10.3试验路段的铺筑与检查
10.3.1排水沥青路面在施工期前应铺筑试验路段,试验路段宜在止线上铺筑,且长度宜不小于 300m。 10.3.2排水沥青路面试验路的铺筑分沥青混合料的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应包含以下内容: a)通过试拌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及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出生产 用的标准配合比; b)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楼的设置参数,并考察计量系统及打印装置的可靠性; c)通过试铺检验各种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确定摊铺、压实工艺,松铺系数 ; d)确定试验路段的铺筑质量,通过加大频率(建议为正常施工的2倍)对厚度、压实度、空隙 率和渗水系数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来评定; e)试验路铺筑时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试铺结束后,施 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施工、检测的试验路总结报告,经批准后即可作为申报正式开 工的依据。
10.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4.1排水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 必须按表10.4.1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对各种原材料 抽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本指南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10.4.1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
非水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按表10.4.3的项目、频度、充许差进行质量控制 表10.4.3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频度与质量要求
.4.4排水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 符合表10.4.4的规定。
表10.4.5标线施工过程检测项目、频率与质量标准
表10.4.5(续)
10.5排水沥青路面交工阶段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10.5.1排水沥青面层在交工阶段的各项质量指标和检查频度应符合表10.5.1的规定。其中,压实 度和厚度的合格率不应低于95%,具体评定按照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 程》(JTG F80 / 1) 执行。
.5.2工程完成后,标线交工阶段的各项质量指标和检查频度应符合表10.4.5的规定。其中, 厚度、渗水系数和逆反射亮度系数的合格率不应低于95%,具体评定按照JTGF80/1执行。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高黏添加剂改性沥青室内制备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制备高黏添加剂改性沥青,按此方法制备的高黏添加剂改性沥青供立即在实 行各项试验使用。
电子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高速剪切机:最高速率不小于5000r/min。 烘箱:200℃,装有温度控制调节器。 沥青盛样器皿:金属锅或瓷器钳。 其他:搅拌机或玻璃棒。
电子天平:感量不天于0.1g。 高速剪切机:最高速率不小于5000r/min。 烘箱:200℃,装有温度控制调节器。 历青盛样器皿:金属锅或瓷器钳。 其他:搅拌机或玻璃棒。
用电子大平称量不少于1000 试样放于盛样器中,任烘箱 按照设计比例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黏添加剂,加入到沥青中并用搅拌机(搅拌速率不小于3000r/min) 或玻璃棒搅拌均匀。 使用剪切机按照4500r/min土200r/min速率对上述沥青试样剪切60min,剪切过程中温度维持在18 ℃±10℃。 关闭剪切机,将制备好的高黏添加剂改性沥青放入180℃土5℃烘箱中发育60min,完成后立即浇模进行 相关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标准温度为25℃土0.5℃
B.2器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真空密度测试仪。 真空泵:932W旋转真空泵;真空度:101.4kPa。 真空室尺寸:425mm×184mm×497mm。 密封条:406mm自动的双金属线密封条。 聚合物密封袋:不透水及密封性能良好、柔软抗穿透,可分别用于10.16cm、15.24cm等不同尺寸试样 密封。试验时根据试件大小选用合适的密封袋。 漫水天平或电子天平:当最大称量在3kg以下时,感量不大于0.1g;最大称量3kg以上时,感量不大于0. 5g。应有测量水中重的挂钩。 网篮。 试件悬吊装置:天平下方悬吊网篮及试件的装置,吊线宜采用不吸水的细尼龙线绳,并有足够的长度 水箱:使用洁净水,有水位溢流装置,保持试件和网篮浸入水中后的水位一定。 温度计:分度值0.1℃。 其他:剪刀、秒表、电风扇、真空干燥烘箱、电炉或燃气炉等。
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天平,最大称量应满足试件质量的要求。 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根据选择的天平感量读数,准确至0.1g或0.5g;当为钻芯法取得的非 干燥试件时,应用真空干燥烘箱或电风扇吹干12h以上至恒重称取空中质量。 密封试样,根据试件尺寸大小选择合适的密封袋,按照说明书设置密封条加热温度。 打开一个新密封袋,将试件放入密封袋袋内。此时注意将试件光滑的一面置于底部,密封袋密封处距试 件保留25mm的距离。 关闭真空室,真空泵的指示灯变红,并且真空室外部的真空表开始转动,数字式仪表读数显示真空状态。 这一过程中密封袋通常会胀。 一旦密封后,减压阀打开,环绕在密封袋试件周围的空气将会逸出到真空室申。 密封盖打开,从真空室内小心将密封的试件取出,轻拉密封袋的任何部位,检查是否有松弛区域,如 果有松弛表明试件密封不严,此时需要按照B.3.2的步骤重新开始密封试件。 称取密封试件质量:将试件从真空室内取出后,置于天平上快速称重并记录其质量为mb 密封试件的水中质量:将密封试件置于25℃土1℃的水中称取试件水中质量(m。),试件及袋子应全部浸 入水中,注意密封袋不要接触水箱边, 检查:从水箱中取出密封试件,小心将试件从密封袋中取出,将附着密封袋上的水分轻轻拍掉,使密封 袋呈半干状态,称取密封袋质量(ma),同时称取试件的空中质量(m。),并与初始质量相对比。如果 质量损失小于0.08%,或者增加小于0.04%,即可通过检查,质量损失或增加可能是由于袋子泄露的原 因:如果检查不通过,须将密封袋拿走,并且按照B.3.2的步骤重新开始试验,
按式(B.1)计算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Yr一一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一干燥试件的质量(g); 一密封试件的质量(g); 一密封试件的水中质量(g); 密封袋取走后,试件的空中质量(g): 密封袋相对密度,根据厂家提供的公式计算。 按式(B.2)计算试件毛体积密度。
氏中 真空密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g/cm); Pw 在25℃温度条件下水的密度,取0.9971g/cm。 按JTGE20中T0705的方法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及空隙率、沥青的体积百分率,矿料间隙率、粗 集抖骨架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各项体积指标。
告中注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油石比及采用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除本方法另有规定外,应遵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方法的规定执行。 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 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并以空隙率、析漏试验、飞散试验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配合比 设计指标应符合本指南规定的技术标准。 非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后必须对设计沥青用量进行析漏试验及肯塔堡飞散试验,并对混合料的高 温稳定性、低温弯曲、水稳定性等性能进行检验。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指南的技术要求。
排水混合料宜在使用填料的同时掺加纤维、抗剥落剂等添加剂,用于排水混合料的粗集料、细集料、 填料、纤维等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指南的相关要求。 排水混合料宜采用高黏改性沥青,其质量应符合本指南的相关技术要求
C.3确定设计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式中: A一集料总的表面积; 其中a、b、c、d、e、f、g分别代表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 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A一集料总的表面积; 其中a、b、c、d、e、f、g分别代表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 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C.2) 唯信 式中: Pb一沥青含量(%); h一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mm),h宜为13μm~14μm; Y。一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室内排水沥青混合料拌合时,先将高黏添加剂和热集料干拌90s,再加入预定用量的沥青拌合90s,最 后加入矿粉,再拌合90s。其中,矿料加热温度宜为180℃~185℃,沥青加热温度参考沥青黏温曲线 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宜为170℃~180℃。 对初选级配制作马歇尔试件,击实温度宜为160℃~165℃,击实次数采用双面50次,每组试件宜不少 于4个。 用真空塑封密度试验方法或体积法测定每组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C.3)计算排水沥青混合 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应计入纤维部分;并按式(C.4)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由《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附录C.3.2确定 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Px纤维用量,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代替(%); Y纤维稳定剂的密度,由供货商提供或由比重瓶实测得到。
VV一试件的空隙率(%); f 一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以空隙率与2.36mm通过率为纵横坐标,绘制两者间的关系曲线,并标在图中以期望空隙率为标准确定 2.36mm通过率,且马歇尔稳定度满足本细则要求,以此优选一组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并按C.3.3的方 法计算初始沥青用量。 按已确定的高黏改性沥青、填料、稳定剂、抗剥落剂掺量和级配等参数,按土0.5%,土1%变化沥青用 量,分别进行析漏试验、飞散试验,将试验结果绘制成图,以飞散试验结果拐点为最小沥青用量(OA C.),以析漏试验反弯点为最大沥青用量(OAC2),在OAC1~OAC2范围内再参照马歇尔试验的结果,选 释尽量高的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 以确定的矿料级配和初始沥青用量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谢伦堡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车辙试 验、低温弯曲、水稳定性等试验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各项指标测值应符合本指南的技术要求,其空隙率与期望空隙率的 差值不宜超过土1%。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调整沥青用量重新进行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如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即可出具 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 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 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 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曲线应按 定的方法绘制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排水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试室内采用标准轮碾法成型的排水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渗水系数,也可用于现场检 测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渗水系数。排水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测定宜采用自动式路面渗水仪,常规路面 渗水系数试验应依照《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中T0730和《公路路基路面现 场测试规程》(JTGE60)中T0971进行。
D.2试验仪器与技术要求
自动式路面渗水仪:自动式路面渗水仪由盛水量筒、金属顶板、立柱支架、底座、渗水管、 块1/4圆形压重钢圈、塑料圈、排气孔以及液位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自动式路面渗水仪的调试:将自动式路面渗水仪悬空放置汽车标准,注满水后,进行渗水试验,要求渗水系数 大于7000ml/min。 将自动式路面渗水仪置于已清扫干净的路面或室内成型的车辙板试样上,采用封水材料密封与路面间 源。 盛水量筒注满水,开启测试按钮,记录渗水系数C. 室内试验至少应平行试验3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现场检测应在同一个检测路段选择5个测点测 定渗水系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室内测试,逐点报告每个试件的路面渗水系数及3个试件的平均值。现场检测,每一个检测 测定5个测点,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 相关专题: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