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pdf

  •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9.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05
  • 发 布 人: bosszzz123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伴随隧道开挖,从隧道周边围岩流入隧道内的地下水。

    2.1.9 荷载load

    指作用于结构物而使结构产生应力的

    电缆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ITGD70一2004

    2.1.10 围岩压力

    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洞室周边岩体或支护结构

    .1.11偏压unsymmetrical pressure

    作用于隧道的压力左右不对称,一侧压力特大的情况;作用于隧道结构上

    指因隧道的开挖爆破、支护的下沉以及衬砌背后的空隙等原因,致使隧道! 生松动,以相当于一定高度的围岩重力,作为直接荷载作用于隧道支护和补

    NATM(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

    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 付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 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 和原则,

    14净空断面(内轮廓)

    道衬砌内侧的断面面积、形状。

    在隧道的洞口部位,为挡土,坡面防护等而设置的隧道结构物。

    2.1.16 衬砌 lining

    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变形或落,确保围岩的稳定,或为处理涌水和漏水 内空整齐或美观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围岩被覆起来的结构体。

    2.1.17 仰拱 invert

    2.1.18小净距隧道

    指上下行双洞洞壁净距较小,不能按独立双洞考虑的隧道

    2.1.19 连拱隧道

    指两洞拱部衬砌结构通过中柱相连接的隧道结构。

    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而竖向设置的

    2.1.21 斜井 incline. inclined shaf

    为改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按一定倾斜角度设置的坊

    将隧道划分成儿个工区进行施工时,为搬入材料和出渣等而设置的大体上接近水平 为作业坑道。横通道有时也可用于营运通风。

    作业坑道。横通道有时也可用于营运通风。 2.1.23超前导坑advancingdrift 因隧道断面较大或围岩条件复杂等,在开挖中采用全断面法有困难的情况下,往往在 遂道的开挖断面内超前开挖小断面的隧道,这种小断面的隧道称为超前导坑。

    斤面较大或围岩条件复杂等,在开挖中采用全断面法有困难的情况下,往往在 斤面内超前开挖小断面的隧道,这种小断面的隧道称为超前导坑。

    2.1.24通风ventilation

    通过在隧道内设置灯县,达到行车安全所要求的亮度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TTGD702004

    3.1.1应根据隧道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公路等级、隧道 ,确定搜集、调查资料的内容和范围,并认真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和试验。 齐全、准确,满足设计要求。

    2调查应分施工前调查和施工中调查两个阶段。施工前各阶段的调查 等应符合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施工中的调查应及时进行,预报和解决施 质问题,为验证或修改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3.1.3应根据隧道所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并综合考虑调查的阶段、方法、范围 等,编制相应的调查计划。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预计的情况不符,应及 时修正调查计划,

    3.1.4围岩分级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判

    3.2.1应全面搜集隧道地区的下列既有资料: 1地形地貌资料、图件,以及有关的遥感与遥测资料;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别是自然地质灾害的种类、性质、规模、危害程度等资料,并 分析各种灾害与隧道工程的关系; 3地质测绘、勘探资料和各类图件,并对资料的准确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提出调查计划; 4 隧道地区的气温、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资料; 5地震历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等资料; 6沿线地区交通量及其车辆构成情况、矿产资源等; 7 有关的法令、法规。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表3.3.1各阶段调查的目标内容及范围

    3.3.2隧道工程测绘应遵守下列规定: 1按设计阶段的要求,搜集或测绘地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 2测绘资料的图纸内容、精度,应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和《公路勘 规范》(JTJ061)的要求; 3在隧道辅助通道和洞口附近,应按规定设置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

    顶等,开按阶段要求重点调查和分析以下内: 1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变动的性质、类型和规模; 2断层、节理、软弱结构面特征及其与隧道的组合关系,围岩的基本物理力学 性质; 3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及相应的渗透系数、水量和补给关系, 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有无异常涌水、突水; 4崩塌、错落、岩堆、滑坡、岩溶、自然或人工坑洞、采空区、泥石流、流沙、湿陷性黄 土、盐渍土、盐岩、地热、多年冻土、冰川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原 因、类型、规模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对隧道洞口和洞身稳定的影响程度。 5隧道通过含有害气体或有害矿体的地层时,应查明其分布范围、有害成分和含量,

    并预测和评价其对施工、营运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 6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规定或经地震部门鉴定,确定隧道所处 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4地形、地质调查应注意做好以下

    3.3.5施工中的地质调查,宜采取地面补充调查,开挖工作面直接观察、素描、摄像、量 则。对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的隧道,可采用超前地震波反射、声波反射、地质雷达等 地球物理手段,或采用超前钻孔、平行导坑、试验坑道等进行超前探测,及时预报可能发生 地质灾害的位置、性质。施工中工程地质调查应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对围岩性质的直接观察、量测和试验资料,核定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情 ,分析判定实际揭露的围岩级别; 2及时预报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 3为验证和修改(变更)设计及调整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3.4.1气象调查的内容应包括隧道地区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积雪量、降 雾的程度和天数、冻结深度等,其中气温、风速、降雨、积雪应调查其极端值。

    3.4.2必要时应在隧址处设立气象观测点(站)进行观测,持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3.5.1应对隧道场区及邻近地区相关地表水系、地下水露头、涌泉、温泉、 工湖泊、植被、矿产资源以及动植物生态等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调查。

    3.5.2应对场区内土地使用情况、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等进行调查。 若场区内有公园、保护林、文化遗址、纪念建筑等需要保护的重要地物时,除应调查它们的 现状外,还应提出隧道建设对其环境影响的评价和保护措施。 3.5.3应对生产生活用水、交通状况、施工和营运噪声、振动、污水及废气排放等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应对施工和营运中地下水大量流失可能造成地表沉降、塌陷、地 面建筑物破坏、民众生产生活用水枯竭等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和预测。 3.5.4施工条件调查应包括: 1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拆迁、弃渣场地、供水、供电和通讯条件; 2建筑材料的来源、品质、数量等;

    3.5.4施工条件调查应包括:

    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拆迁、弃渣场地、供水、供电和通讯条件; 2 建筑材料的来源、品质、数量等: 3 其它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

    3.6.1隧道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宜采用两步分级,并按以下顺序进行: 1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 本质量指标BO,综合进行初步分级。 2对围岩进行详细定级时,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 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 3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LBO」,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综合评判、确定围岩的 详细分级。

    3.6.2围岩分级中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划分 其对应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R. = 22. 82 I95)

    表3.6.2.3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一2004

    7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K,、J的测试和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A.0.1的规定。 3.6.3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R值和K,值按式(3.6.3 十算。

    0=90+3R+250K

    使用式(3.6.3)时应遵守下列限制条件: 1当R.>90K+30时,应以R=90K+30和K代入计算B0值; 2当K>0.04R+0.4时,应以K,=0.04Rc+0.4和R。代人计算BQ

    有地下水; 2 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3存在高初始应力。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O]可按式(3.6.4)计算。

    BQ,或修正的围岩质量指标[BQ]值,土体隧道中的土体类型、密实状态等定性特征,按表 3.6.5确定围岩级别

    表3.6.5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注:本表不适用于特殊条件的围岩分级,如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

    当根据岩体基本质量定性划分与[BO]值确定的级别不一致时,应重新审查定性特征 和定量指标计算参数的可靠性,并对它们重新观察、测试。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勘测阶段,可采用定性划分的方法或工程类比的方法进行 围岩级别划分。

    XM 4.0.5作出大致的评判。

    A.0.5作出大致的评判。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4.1.1隧道设计应满足公路交通规划的要求,其建筑限界、断面净空、隧道 支营运通风、照明等设施,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规定的预测 近期交通量不大时,可采取一次设计,分期修建,

    4.1.2隧道总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地形、地貌、地质、气象、社会人文和环境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各轴线 方案的走向、平纵线形、洞口位置等,提出推荐方案。 2地质条件很差时,特长隧道的位置应控制路线走向,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长隧道 的位置亦应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并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中、短隧道可服从路线走 向。 3根据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车道数和建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 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内轮廓。 4隧道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以满足行车的安全、舒适要求。 5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及其构成、交通方向以及环保要求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 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必要时特长隧道应作防灾专项设 计。 6应结合公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辅助通道、弃渣处理、管理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 7当隧道与相邻建筑物互有影响时,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4.1.2隧道总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

    4.2.1隧道位置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 以及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当必须通过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 4.2.2 穿越分水岭的长、特长隧道,应在较大面积地质测绘和综合地质勘探的基础上

    1隧道位置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 重不良地质地段;当必须通过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

    4.2.2穿越分水岭的长、特长隧道,应在较大面积地质测绘和综合地质勘探的基础上 确定路线走向和平面位置。对可能穿越的垭口,应拟定不同的越岭高程及其相应的展线 方案,结合路线线形及施工、营运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2.3路线沿河傍山地段,当以隧道通过时,其位置宜向山侧内移,避免隧道一侧洞壁 过薄、河流冲刷和不良地质对隧道稳定的不利影响。应对长隧道方案与短隧道群或桥隧 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4.2.4隧道洞口不宜设在滑坡、崩、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及排水困难 的沟谷低洼处或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应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选定洞口位置,避 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 4.2.5濒临水库地区的隧道,其洞口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水库计算洪水位(含浪高和 雍水高)不小于0.5m,同时应注意由于水的长期浸泡造成库壁塌对隧道稳定的不利影 响,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隧道设计洪水频率标准可按表4.2.5取值;当观测洪水高于标准值时,应按观测洪水 设计;当观测洪水的频率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超过1/300,二级公路超过1/100,三、四级 公路超过1/50时则应分别采用1/300、1/100和1/50的频率设计。

    4.2.4隧道洞口不宜设在滑坡、崩、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沟谷低洼处或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应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选定 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

    )不小于0.5m,同时应注意由于水的长期浸泡造成库壁塌对隧道稳定的 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道设计洪水频率标准可按表4.2.5取值;当观测洪水高于标准值时,应按戏 当观测洪水的频率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超过1/300,二级公路超过1/100, 过1/50时,则应分别采用1/300、1/100和1/50的频率设计。

    表4.2.5道设计水位的洪水频率标准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TIGD70—2004

    4.3.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分离式独立 双洞的最小净距,按对两洞结构彼被此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原则,结合隧道平面线形、围岩地 质条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可按表4.3.2取值。一座分离 式双洞隧道,可按其围岩代表级别确定两洞最小净距。 在桥隧相连、隧道相连、地形条件限制等特殊地段隧道净距不能满足表4.3.2的要求 时,可采取小净距隧道或连拱隧道形式,但应作出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比较研究,并制订可 靠的技术保障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表4.3.2分离式独立双洞间的最小净距

    注:B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4.3.3隧道内纵面线形应考行车安全性、营运通风规模、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 遂道纵坡不应小于0.3%,般情况不应大于3%;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高速公路、级 公路的中、短隧道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4%;短于100m的隧道纵坡可与该公路隧道外 路线的指标相同。当采用较大纵坡时,必须对行车安全性、通风设备和营运费用、施工效 率的影响等作充分的技术经济综合论证。

    4.3.4隧道内的纵坡形式,一般宜采用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可采用双向 皮。纵坡变更的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隧道内纵坡的变换不宜过大、过频,! 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和舒适性

    表4.3.4坚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m

    总体设计4.4.5长、特长隧道应在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紧急停车带。双向行车隧道,其紧急停车带应双侧交错设置。紧急停车带的宽度,包含右侧向宽度应取3.5m,长度应取40m,其中有效长度不得小于30m。紧急停车带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停车带的路面横坡,长隧道可取水平,特长隧道可取0.5%~1.0%或水平。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的构成如图4.4.5.具体尺寸按4.4.1条和4.4.2条规定执行。Ei%W350LRJ或R紧急停车带a)5003000500过渡段有效长度过渡段b)图4.4.5紧急停车带的建筑限界、宽度和长度(单位:cm)a)宽度构成及建筑限界;b)长度不设检修道、人行道的隧道,可不设紧急停车带,但应按500m间距交错设置行人避车洞。4.4.6上、下行分离式独立双洞的公路隧道之间应设置横向通道,并符合下列规定:1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一般规定如图4.4.6。2525300S200251400ab)图4.4.6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单位:cm)a)人行横通道;b)车行横通道2人行横通道的设置间距可取250m,并不大于500m19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ITGD70—2004)

    车行横通道的设置间距可取750m,并不得天于1000m;长1000~1500m 处,中、短隧道可不设。

    4.5.1隧道设计应制订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计划主要包括:总工期要求、施工方法 的确定、合理工区的划分、辅助通道的用途、施工便道、弃渣场、临时设施、监控量测方案 等。制订施工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考虑隧道长度、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的施工 方法和施工进度。 2工区划分应考虑隧道纵坡变化、水文与地质条件、渣场和便道修建条件以及土石 方平衡等综合因素。 3应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超前预报、施工方法以及营运通风方式等,对辅助通 道的设置目的、作用、必要性作出技术经济论证。 4必要时应根据隧道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等,对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大型洞内临时 设备、洞外临时设备的技术指标作出要求,

    5.1.1隧道工程常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可选用下列强度等

    混凝土C50、C40、C30、C25、C20、C15、C10; 2 石材MU100、MU80、MU60、MU50、MU40; 3 水泥砂浆M25、M20、M15、M10、M7.5、M5; 4 喷射混凝土C30、C25、C20; 5 混凝土砌块 MU30、MU20; 6 钢筋 HPB235、HRB335、HRB400。

    注:①护坡材料可采用C20喷射混凝土

    监理标准规范范本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宜采用普通碳素钢制成,并满足下列要求: 宜用等效直径为0.3~0.5mm的方形或圆形断面。

    5.1.7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宜采用普通碳素钢制成.并满足

    宜用等效直径为0.3~0.5mm的方形或圆形断面。

    建筑材料2长度宜为20~25mm,长度直径比宜为40~60。3抗拉强度不得小于380MPa,并不得有油渍和明显的锈蚀。5.1.8初期支护的钢架宜用钢筋或H形、工字形、U形型钢制成,也可用钢管或钢轨制成。各种型钢的特性参数见附录C。5.1.9隧道内路面材料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有关规定。5.1.10隧道内防水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隧道内常用的防水材料可选用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中埋式止水带(条)、背贴式止水带或止水浆液。5.2材料性能5.2.1常用建筑材料的重度应按表5.2.1的规定采用。表5.2.1建筑材料的标准重度或计算重度钢筋混凝土材料名称混凝土片石混凝土钢材浆砌片石浆砌块石浆砌粗料石(配筋率在3%以内)重度(kN/m)23232577222325注:钢筋混凝土配筋率大于3%时,其重度应计算确定。5.2.2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5.2.2采用。表5.2.2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40C50强度种类轴心抗压fc10 13.517 202733.5弯曲抗压fank111518.522 29.536轴心抗拉fak1.41.72.02.22.73.1注:①混凝土垂直浇筑,且一次浇筑层高度大于1.5m时,表中强度值应乘以系数0.9。②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中的边长或直径小于30cm,则表中强度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形、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则不受此限制。③离心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按有关专门规定取用。5.2.3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5.2.3采用。2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TTGD702004)

    检测试验5.2.3混凝士强度设计值(MPa)

    5.2.4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Ec应按表5.2.4采用。混凝土的剪切弹性模量可按表 .2.4数值乘以0.43采用。混凝土的泊松比可采用0.2。

    表5.2.4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GPa)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