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710-2020 预制混凝土劲性体复合地基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式中: V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桩帽的最大冲切力(kN) P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桩帽上的压力值(kN); b一一方形桩帽边长(m): ho一一桩帽的有效厚度(m),取桩帽底面至上层钢筋网的距离; D 一一劲性体外径(m)
DB34/T37102020
DB 34/T 37102020
式中: um——桩帽冲切破坏椎体一半有效厚度处的周长; D一一劲性体外径(m):
式中: M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接地线标准,作用于桩帽截面的弯矩(kN.m); M。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桩帽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kN.m)
6.5劲性体复合地基设计
6.5.1劲性体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挡墙、涵洞等小型构造物下的劲性体复合地基,应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b)填土路堤下的劲性体复合地基,宜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确定。 6.5.2挡墙、涵洞等小型构造物基础下的劲性体复合地基,应按JTG3363的规定进行复合地基承载 力验算。 6.5.3劲性体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初步设计时可按式(10)~式(11)估算
DB34/T37102020
式中: 入一一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 m一一桩土面积置换率; R一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β一一村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 fsk一一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
m = D / D?
式中: ㎡一一桩土面积置换率; D一一劲性体外径(m) 一根劲性体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时,D。可按1.05 S。取值;按正方形布桩时,D。可按1.13S,取值 .5.4劲性体复合地基下卧层的沉降 用分层总和法按式(12)计算:
DB 34/T 37102020
6.5.5作用在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宜采用等效实体法确定。 6.5.6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应大于加固区厚度,并应参照GB50007关于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有关规定, 6.5.7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参照GB50007的规定验算下卧层承载力。 6.5.8劲性体复合地基应进行整体滑动稳定性验算,稳定性安全系数允许值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 定,分析方法宜采用圆弧滑动法,滑动面上 上的桩土复合抗剪强度可按式(13)计算:
式中: Tps一一桩土复合抗剪强度(kPa); m一一桩土面积置换率; T,一一桩身抗剪强度(kPa),可取劲性体混凝土28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1/2:
6.5.9紧邻劲性体复合地基处分布有水沟、水塘,或需开挖沟槽时,宜进行绕流稳定性验算,且必要 时应采取抵抗桩间土滑出的措施。 6.5.10加筋垫层底部为单一无硬壳层的流塑状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层时,应采取加强劲性体复合地基结 构横向稳定性的措施。
7.1.1劲性体进场时应具备产品合格证,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7.1.2 劲性体宜采用静压法施工,也可采用锤击法施工,必要时可采用引孔法辅助。 7.1.3 施工前应处理空中及地下障碍物,场地应平整,并满足沉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7.1.4 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并控制对周边环境及已施工劲性体的影响。 7.1.5劲性体施工时可按附录B进行施工记录。
7.2运输、起吊和堆放
2.1 劲性体的吊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吊运过程中应轻起轻放,不应抛掷、滚落、磕碰; 6 吊装宜采用两头勾吊法,吊索与桩节水平夹角不应小于45°; C 运输过程中的支承点位置应距离桩节两端0.21L处; d 放置于运输车辆上时应绑扎牢固。 2.2 劲性体现场堆放、移桩和取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通畅; b 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程分类堆放: C 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叠层堆放时不宜超过2层,确需堆放超过2层时,应设置专用 的堆放架:
DB34/T37102020
d)叠层堆放时,最下层应在垂直劲性体长度方向且距桩节端部0.21L处设置2道垫木,最外缘劲 性体的垫木处应用木楔塞紧: e)应采用吊机起吊取桩,不应拖拉取桩
7.3.1静压法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b) 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接桩、送桩应连续进行; c) 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 d) 压桩时应严格监控桩位偏移,当桩端进入硬土层后,不应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7.3.2 终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根据成桩工艺试验结果及设计要求确定终压力标准; b) 宜以顶标高控制为主,终压力控制为辅。 7.3.3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作业,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a) 油压表值与试桩参数及现场勘察参数不符; b) 沉桩深度已达设计值,但油压表值未达到设计要求; C) 桩身突然倾斜、移位、夹持机构打滑; d) 压桩机械工作状态出现异常; e 桩身出现纵向裂缝或桩头混凝土出现剥落等异常现象; f 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7.3.47 桩位及桩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桩位及桩距允许偏差
7.4.14 锤击法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劲性体顶部应设置硬木、尼龙板、棕绳等弹性衬垫; 锤击合力中心应与桩身轴线重合: 6 c 劲性体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0.5%。 7.4.2 终锤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根据成桩工艺试验结果及设计要求确定终锤控制标准: b) 一般宜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C) 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时,宜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 辅。 7.4.3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施打,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a) 贯入度突变: b) 桩头砼剥落、破碎;
7.4.1 锤击法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劲性体顶部应设置硬木、尼龙板、棕绳等弹性衬垫; b) 锤击合力中心应与桩身轴线重合; c)劲性体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0.5%
7.4.1锤击法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7.4.2终锤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DB 34/T 37102020
e)单桩总锤击数超过1000击。 7.4.4锤击法沉桩的桩位和桩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7.5.1劲性体的连接宜采用端板焊接法。 7.5.2焊接操作应符合GB50661及JGJ94的有关规定。 7.5.3焊缝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7.5.1劲性体的连接宜采用端板焊接法。 7.5.2焊接操作应符合GB50661及JGJ94的有关规定。 7.5.3焊缝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7.5.1劲性体的连接宜采用端板焊接法。
7.5.4沉桩过程中遇到较难穿透的土层时,接桩宜在桩端穿过该土层后进
7.5.5单根桩采用两节或多节劲性体连接时,最上节不宜短于6m。 7.5.6截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a)截桩前应清 做标 b)应采用锯桩器截
7.6桩帽及加筋垫层施工
7.6.1现浇桩帽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桩帽基槽开挖时宜先采用小型挖机开挖至基槽底面以上20cm,然后采用人工开挖和修整,不 应超挖,不应扰动基底土和桩间土: 桩头四周及端板应清理干净,基底土应整平; 6 应按设计桩帽尺寸立模,并使桩帽中心与劲性体中心重合; d 桩帽模板安装应稳固牢靠,接缝应封堵严密,不应漏浆; e) 桩帽混凝土宜与桩孔填芯混凝土一并浇筑,填芯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桩孔内壁浮浆清除干净。 .6.2 拆模后,桩帽之间应采用砂土、石屑等填实。 .6.3 加筋材料的施工应符合GB/T50783的规定。 7.6.4 垫层的厚度、铺设范围及夯填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5 垫层厚度大于300mm时应分层静压压实
8.1.1劲性体复合地基工程的检验和验收按时间顺序可分为施工前检验、施工过程检验以及验收, 8.1.2劲性体复合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JTGF80/1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3.1.3检查项目的合格判定应符合JTGF80/1的有关规定。
DB34/T3710—20208.2.1施工前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各种原材料以及半成品、成品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b)劲性体施工前应进行成桩试验,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当成桩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调整设计、施工参数后,重新进行试验;c)加筋垫层用土工合成材料应无老化,外观应无破损、无污染。8.2.2劲性体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劲性体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实测项目项目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检查频率1产品合格证核查合格核查资料每批核查1次2长度L尺量主控项目每批产品抽查2%,3外径D见本文件附录A尺量且不少于3节4壁厚t尺量5端部倾斜尺量6弯曲度尺量每批产品抽查粘皮和麻面目测10%,且不少于10尺量节8合缝漏浆一般项目见本文件附录A9局部磕碰尺量10表面裂缝目测11内外表面露筋目测全部12断筋/脱头目测8.2.3劲性体混凝土质量和钢筋配置实测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劲性体混凝土质量和钢筋配置实测项目项目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检查频率见本文件附录A1预应力钢筋配置主控项目并满足设计要求螺旋筋配置见本文件附录A2抽查出厂检验告并符合设计要求每批检查1次3混凝土均匀性均匀般项目见本文件附录A抽查出厂检验报告并结4混凝土抗压强度并符合设计要求合回弹法8.2.4劲性体抗弯性能实测项目应符合表5的规定。11
DB34/T3710—2020表5劲性体抗弯性能实测项目项目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检查频率1抗裂弯矩见本文件附录A主控项目抽查出厂检验报告每批检查1次2极限弯矩见本文件附录A8.3施工过程检验8.3.1施工过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劲性体的桩长、接头质量、收锤或终压标准应满足有关标准及设计要求;b)桩帽的混凝土强度、钢筋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c)加筋材料应按设计和施工要求铺设、张拉、固定。8.3.2劲性体施工过程检验实测项目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劲性体施工过程检验实测项目项目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检查频率1焊材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每批焊材抽查5组一般项目2焊缝质量见本文件7.5.3条本文件7.5.3条抽查2%且不少于5点3收锤或终压标准满足设计要求查沉桩记录全部8.3.3劲性体沉桩挤土可能造成桩身上浮时,应监测单桩沉桩完成时的桩顶标高和全部工程桩沉桩完成后的桩顶标高。8.3.4劲性体沉桩挤土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时,应加强变形监测。8.4验收8.4.1劲性体复合地基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a)劲性体施工后应具有良好的完整性;b)劲性体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c)桩帽的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d)加筋垫层的厚度、宽度及夯填度应满足设计要求。8.4.2劲性体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劲性体实测项目项目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检查频率查施工记录检查全部施工记录1桩长满足设计要求并结合吊绳法并用吊绳法抽查5%主控项目不应少于总桩数的单桩竖向抗压2不小于设计值静载荷试验0.2%~0.5%,且不应少于承载力3根全站仪或用3桩位见本文件7.3.4条一般项目钢尺量抽查2%且不少于5点4桩顶标高±50mm水准仪测量注:当有可靠的动静对比试验资料或成熟的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承载力的辅助检验。12
8.4.3劲性体复合地基实测项目应符合表8的规定
8.4.3劲性体复合地基实测项目应符合表8的规定
DB34/T37102020
表8劲性体复合地基实测项目
4.4采用静载荷试验法检测劲性体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加载方式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静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静载荷试验的仪器设备及其安装、加卸载方式、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可参照JGJ340 规定。 4.5 采用静载荷试验法检测劲性体复合地基承载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采用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b 加载方式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C 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d) 载荷试验的仪器设备及其安装、加卸载分级及施加方式、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可参照 的有关规定: e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设计要求标高一致; f 检测前应采取措施保持试坑底部岩土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不变。 验收时应具备以下资料: a)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资料; b)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C) 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基线复核签证单: d) 劲性体的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进场验收检查记录: e) 土工合成材料、水泥、钢筋、预应力钢棒、端板、焊材等材料的合格证及质检报告 f 劲性体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 g 施工记录汇总、桩位编号图: h) 成桩工艺试验记录; i 接桩隐蔽验收记录; J 桩顶标高、桩顶平面位置检测结果; k) 工程竣工图: 1 劲性体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劲性体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 m 发生质量事故时的处理记录; n 施工技术措施记录,包括桩孔填芯深度及插筋数量、桩帽配筋数量等; 0 相关监测资料; D)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DB34/T37102020
表A.1C60劲性体的配筋及基本参数
A.2.4强度等级为C80的各种规格的劲性体
其配筋和基本参数见表A.2
铁路图纸其配筋和基本参数见表A.2.
表A.2C80劲性体的配筋及基本参数
DB34/T3710—2020A.2.5标记每节劲性体的两端均应按外径、壁厚、配筋形式、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标记,标记应位于距端部1000mm~1500mm处的劲性体外表面。PST()—混凝土强度等级长度L(以m为单位)配筋形式(I或II)壁厚t(以mm为单位)外径D(以mm为单位)示例:外径400mm、壁厚60mm、II型配筋、长度1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的劲性体的标记为:PST400(60)II—12C60A.3劲性体构造要求A.3.1劲性体钢筋骨架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应力钢筋应沿其横截面圆周均匀布置,最小配筋率不宜低于0.3%,且不应少于5根,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b)劲性体的螺旋筋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4mm;c)螺旋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2000mm,加密区间距不应大于50mm,非加密区间距不应大于100mm,螺旋筋的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mm。A.3.2劲性体预应力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b)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劲性体,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A.3.3端板焊接接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a)劲性体端板应符合GB/T13476的有关规定;b)接头的端面应与劲性体桩身的轴线垂直,其允许偏差应为土0.5%D(D为劲性体外径)。A.4生产工艺A.4.1劲性体预应力钢筋的加工应符合GB/T13476的有关规定A.4.2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GB50164及GB50204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低于45MPa,劲性体出厂时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A.4.3混凝土配料应称重,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各种材料称量的充许误差为: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2%,粗、细骨料+3%。A.4.4其他未尽事宜应符合GB/T13476的有关规定。A.5质量要求A.5.1劲性体的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A.5.2出厂检验的批量和抽样应符合GB/T13476的有关规定,A.5.3出厂检验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GB/T13476的有关规定。A.5.4劲性体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A.3的规定。16
DB34/T37102020
表A.3劲性体的外观质量要求
表A.4劲性体的尺寸允许偏差
A.5.6劲性体的型式检验应符合GB/T13476的有关规定
DB 34/T 3710—2020附录B(资料性)施工记录表表B.1静压法施工记录工程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桩型:工程±0.000:设计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压力换算:配桩柱长配柱方式施工压力值终止压力设计桩顶标高实压柱顶标高送桩深度日期序号桩号备注(m)(m)(MPa)(kN)(m)(m)(m)本页合计施工米数(m)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记录员:18
计算机标准DB34/T3710—2020表B.2锤击法施工记录工程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桩型:工程±0.000设计桩长:接头处理:锤重:桩下沉每米锤击数最后序施柱设计桩贯入L位顶标桩长度日编高(m)(m)(cm/号期号10击)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记录员:
....- 相关专题: 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