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G:D85-05-2019 公路用轴组式称重系统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T/CECS G:D85-05-2019 公路用轴组式称重系统技术规程
车辆总的重量,或包括所有连接部件的车辆组合以及所载货物的总重量。
2.1.11轴组重量axleweight
组相邻轴的轴载荷总和.是车辆总重量的
信息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范本2.1.12最大称量速度speedlimitofwe
由计量机构查明和确认称重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标记和 出具检定证书。
2.1.14称重控制器
接收称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计算车辆重量,对称重设备及周边辅助设备、设施 实时监视及进行故障自动巡检、手动测试的总控装置
2.1.15动态称量weighing in motion
对行驶中的车辆轮载荷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获得车辆总重量或单轴(轴组)重 过程
2.1.16浅基坑shallowfoundation pi
基坑建成后深度不大于0.7m.人不可进入检修的基坑。
2.1.17深基坑deepfoundationpi
2.1.18引道approach
2.1.19称量区weightzone
台及沿行车方向秤台前方和后方的引道组成
3.0.2最大称量速度应满足称重准确度
条文说明 行业内用于计重收费的最大称量速度一般在10km/h以内,少数地方设备和整 较好,可达20km/h以内
3.0.3称重平台所采用的传感器数量不应少于4个
条文说明 行业内轴组式称重平台一般采用2节结构。当采用其他结构的称重平台时,传感器 不宜少于4个
行业内轴组式称重平台一般采用2节结构。当采用其他结构的称重平台时,传感器 不宜少于4个。 3.0.4轴组式称重平台宜采用浅基坑设置方式,基础底部距路面宜小于0.7m;风沙 大、降水量多的地方或地下水位许可时,可采用深基坑设置方式,并设置主动排水设施 3.0.5收费车道的车牌识别系统宜采用线圈触发,不具备条件的可采用视频、红外、激 光等方式触发。 3.0.6计量检定频次不应少于1次/年,结合使用频次或环境可增加检定频次或期间 检查次数。 3.0.7秤台长度宜大于4.0m,宽度宜大于3.0m,称量值宜为60t。 3.0.8轴组式称重系统的准确度等级应采用《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CB/T 21296一2007)中规定的D级及D级以上。
5.1.1轴组式称重系统可对低速通过称重平台的车辆进行计重。系统能自动判断驶 、驶出称重平台车辆数及识别行进方向,准确计量连续通过的每辆车的数据。 5.1.2轴组式称重系统可实现被称车辆的自动分离。 5.1.3 轴组式称重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可自动重新启动,所有数据能够恢复 5.1.4轴组式称重系统可通过数据接口将称重信息传输给收费计算机/工作终端
5.2.1轴组式称重系统应能检测和自动识别车辆单轴(轴组)重、总重,显示/打印检 则时间和轴数、轴型等车辆数据。 5.2.2称重显示屏可实时显示总重、超重信息 5.2.3轴组式称重系统可自动判断各种不完全称量状态,当被称重车辆不完全退出称 重平台并再进入时,或被称重车辆不完全进入称重平台并退出时,以及被称重车辆在称重 平台上不完全倒车并进入时,计重设备应能正确判断、处理该辆车的称重数据
5.3.1车辆全部进入秤台后,称重传感器自动将重量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至 空制器,称重控制器通过数据接口将称重信息传输至相关业务的计算机/工作终端。
5.5.1应具有下列防作整功能
防止S行、擦边、倒车等不规范行驶行为。 2 减少跳秤、点制动等不规范行驶行为。 减少使用液压泵、千斤顶等不规范操作行为
5.6.1防腐蚀应满足下列规定: 1秤台整体抛丸处理,增强油漆的附着力及防腐蚀效果,秤台表面涂漆层应平整 致、光洁牢固。 2漆层不得有刷纹、流挂、起皱、气泡、起皮脱落等缺陷.涂漆后表面应完整无漏漆
5.6.2秤台防滑应满足下列规定: 1防滑措施可采用花纹板、防滑涂料等方式。 2如采用花纹板防滑,花纹板厚度不小于6mm,贴紧秤面,四周全焊接,中间钻孔塞 焊,焊缝平整,焊接牢靠。 3如采用防滑涂料,应按工艺要求的材料配比、搅拌时间等进行施工,施工前秤台表 面应进行抛丸处理.涂料层应连续铺满整个秤台表面,厚度宜大于3mm,涂层应均匀。 5.6.3秤台和基坑之间应设置防尘装置,防尘装置的材料宜采用橡胶、帆布带、尼龙带 或其他材料等。 5.6.4 线缆、设备的信号线等部位应采取防鼠措施。 5.6.5轴组式称重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 条文说明 优先采用排水沟方式排水,排水沟的大小应考虑当地雨量;不具备条件时,可采用排 水泵等辅助设施排水。
.6.6轴组式称重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接地
接地优先采用和收费广场收费大棚共用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2。如单独设 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2
5.7.1称重控制器应实现实时状态监测
5.7.2在线监测应满足下列规定
具有监测汇总、分析、报警等功能。 T 可对传感器供电、传感器的零点输出信号进行监测。 3 可对轮轴识别器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 4 可对车辆分离器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
5.7.3轴组式称重系统应能在称重软件或后台相关的软件中实现实日
5.8.1轴组式称重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称重设备的计量检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 见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1.1轴组式称重系统计量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GB/I 21296)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6.1.2车辆各轴依次通过出口轮轴识别器和入口轮轴识别器,识别秤台上轴数、轴组 并记录车辆单轴(轴组)重量。 6.1.3车辆通过车辆分离器,由车辆分离器判断已完成一辆车的称量,通过逻辑程序 运算记录车辆总重。
4当称重失败时,支持人工强制重新称量
6.2.1轴组载荷准确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GB/T21296)规 定中的C、D准确度等级。 6.2.2动态车辆整车总重量准确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GB/T 21296)规定中的12准确度等级
6.2.3车辆整车总重量和单轴(轴组)载荷准确度等级的对应关系见表6.2.3 表6.2.3车辆整车总重量和单轴(轴组)载荷的准确度等级关系
4整车总重量的最大允许误差见表6.2.4
6.2.4整车总重量的最大充许误差见表6.2.4。
表6.2.4整车总重量的最大允许误
6.2.5参考车辆(不含两轴刚性车辆)单轴(轴组)载荷最大允许误差见表6.2.5。 表6.2.5单轴(轴组)载荷的最大允许误差
6.2.5参考车辆(不含两轴刚性车辆)单轴(轴组)载荷最大允许误差见表6.2.5
7.0.1称重平台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
行业应用较多的为柱式、桥式传感器,其他形式传感器在满足精度和功能要求的前 ,也可采用
7.0.3称重控制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
1电子称重仪表具有显示工作状态、称重数据、通行速度、检测数据(不少于10辆 的功能,可显示轴型、单轴(轴组)载荷、车速及总重量等信息。 2可定时对外部连接设备进行巡检,将设备故障发送到收费计算机/工作终端。 3具有外部连接设备故障检测界面,方便现场及时排除故障。 4电源应采取防浪涌保护,通信接口应采用光电隔离保护。 5采用密封结构设计机柜底部电缆出线确保雨淋条件下可正常工作
6采用安全门锁,工作状态时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电子称重仪表。 室外控制柜防护等级:IP65。 存储不少于10条记录
7.0.4红外车辆分离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
.0.4红外车辆分离器的技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在良好天气时,要求分离识别正确率99.5%以上。 2在恶劣天气时,要求分离识别正确率98%以上。 3 检测高度范围:400~1600mm。 4在检测范围内的最小分辨物尺寸不大于25.4mm。 5 两车可分离的最小间距应小于或等于200mm。 6 当车辆分离器故障时,可通过硬件和软件发出故障信息。 7 外壳材质宜采用不锈钢材料,厚度≥1.2mm。 8外壳玻璃可采用自动电加热技术,在天气恶劣的环境下可有效防雾除霜,硕 线车辆分离器能可靠分离车辆。 9防护等级:IP65。 101 使用寿命≥5年。 7.0.5 激光车辆分离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 收发一体。 2 激光安全等级CLASS1,人眼可直视 3 检测距离≥5m。 4系统响应时间<0.1s。 5 防护等级:IP65。 6 使用寿命≥10年。 7.0.6嵌入式轮轴识别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可正确识别轮轴,对总重5t以上的车辆要求判断准确度达到98%以上。 2 检测宽度:普通车道检测宽度≥1200mm,超宽车道检测宽度≥1600mm。 3 传感器防护等级:IP68。 4 寿命≥500万轴次(额定轴载下)。 7.0.7激光轮轴识别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 收发一体。 2激光安全等级CLASS1,人眼可直视。 3 检测距离≥5m。 4系统响应时间<0.1s。 5 防护等级.IP67
0.5激光车辆分离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收发一体。 2 激光安全等级CLASS1,人眼可直视。 3 检测距离≥5m。 4 系统响应时间<0.1s。 5 防护等级:IP65。 6使用寿命≥10年
1.0.6嵌入式轮轴识别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可正确识别轮轴,对总重5t以上的车辆要求判断准确度达到98%以上 2 检测宽度:普通车道检测宽度≥1200mm,超宽车道检测宽度≥1600mn 3 传感器防护等级:IP68。 4 寿命≥500万轴次(额定轴载下)
使用寿命>10年。 7 轮轴通过后立即判别车辆轴数,输出延时<0.1s。 8轮轴识别率>99%
6 使用寿命>10年。 7轮轴通过后立即判别车辆轴数,输出延时<0.1s。 8轮轴识别率>99%
7.0.8称重显示屏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显示亮度≥1500cd/m。 2 显示颜色:红色和绿色。 内置24×24点阵《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一级汉字 字库。 4 可视距离>20m。 5 防护等级IP65。 6MTBF:大于15000h。 MTTR:小于0.5h。 8PCB板经防酸、防潮、防盐雾处理,能适应户外环境,能全天候运行。
显示亮度≥1500cd/m。 显示颜色:红色和绿色。 3 内置24×24点阵《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一级汉字 字库。 4 可视距离>20m。 5 防护等级IP65。 6 MTBF:大于15000h。 MTTR:小于0.5h。 8PCB板经防酸、防潮、防盐雾处理,能适应户外环境,能全天候运行。 立柱使用不锈钢材料,在强风下不应晃动
7.0.9自动栏杆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满足现行《收费用电动栏杆》(GB/T24973)的要求。 快速启动和停止,栏杆臂由水平到竖直和竖直到水平的运动时间不大于1.4s。 在电源故障时为拾杆状态
0.1基本称重流程应满足下列规定: 1计重车道开通,轴组称重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2车辆匀速驶人称重平台。 3车辆分离器检测到车辆进人。 4轮轴识别器检测到该车已通过轮轴识别器。 5称重控制器记录该车的称重信息(轴型、轴载荷、车速及总重量等信息)。 6车辆分离器检测到车辆收尾。 7 称重控制器通过数据接口将称重信息上传到收费计算机/工作终端。 8系统完成一辆载货车辆的称重过程。 9车牌抓拍摄像机获取车辆牌照信息。 10系统等待下一车辆称重。
8.0.2基本称重流程如图8.0.2所示,
9.1.1秤台前后两端引道,应采用混凝土或具有同等承压能力的耐用材料作为基础, 结构应稳固并可承受相应的载荷。 9.1.2引道应是一个平直的、表面基本水平的光滑平面。当车辆通过秤台时,引道可 同时支撑车辆的所有轮胎
1前后各段引道应具有足够的长度,可同时支撑称重系统能够称量的最长车辆类型 的所有车轮。前后引道和秤台应在一个平面上。在引道前面应提供坡度小于1%路面, 以便被称车辆行驶到引道前就可以接近称量速度 2为便于排水,允许引道具有横向斜坡,坡度不宜大于2%。为最大限度减少行进 车辆各轴之间的载荷传递,秤台应安装在引道的同一平面上。 3引道每侧宽度应比秤台宽度至少超出300mm,应能支撑称重系统能够称量的最 宽车辆。 4称重平台前后各8m的范围内,引道路面纵向和横向相对于称重平台平面平行度 允许误差为±3mm,路面应无裂缝、鼓包、凹坑等缺陷
9.2.1秤台基础的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1秤台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具有同等承压能力的耐用材料,结构应稳固并可承 受相应的载荷。 2进出秤台的两端边沿,应采用角钢、槽钢等金属材料制作的护边防护。 3基础与秤台的水平间隙应均匀一致;应安装柔性防尘装置。支撑称重传感器的基 出墩高度应一致;掉落、流入基础下的杂物应便于清理。 4基础钢筋用作称重系统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宜小于42。 5基础过水面应有1%~2%的散水坡排水,排水口应有防堵、防漏、防淤积性能
9.2.2秤台基础的长度、宽度和坡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9.2.2秤台基础的长度、宽度和坡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秤台基础的长度、宽度应与秤台的长度、宽度相适应,一般为单边超出20mm。 2称重平台基础应满足横向倾斜度≤2%,纵向倾斜度≤3%
9.2.2秤台基础的长度、宽度和坡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秤台基础的长度、宽度应与秤台的长度、宽度相适应,一般为单边超出20mm。 2称重平台基础应满足横向倾斜度≤2%,纵向倾斜度≤3%
9.2.3称重控制器、车辆分离器等设备基础,应设置安装基础板,将设备安装于基础板
9.2.3称重控制器、车辆分离器等设备基础,应设置安装基础板,将设备安装于基础板 以满足安装牢固、垂直、对齐等质量要求
9.2.3称重控制器、车辆分离器等设备基础,应设置安装基础板,将设备安装于基础 .以满足安装牢固、垂直、对齐等质量要求
10.1.1应经常检查秤台与基础之间的间隙,发现有不均等现象或与初始安装位置偏 差过大,应进行调整。检查密封装置是否有断裂、挣开凸起、掉落等现象,根据情况及时进 行维护。为避免因融雪剂除雪对秤台产生腐蚀,宜采取传统除雪法除雪,并检查秤台是否 有积水、积淤现象,有则及时处理干净。 10.1.2厂 应经常检查秤台连接处的稳定性,秤台连接间隙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0.1.3检查秤台的限位装置间隙是否合理,宜为3~5mm。限位装置可调部分应做 涂油保护。检查频次不宜低于1次/3个月。 10.1.4应经常检查秤台的基础情况,检查是否有开裂、表面脱落、倾斜等现象,发生问 题应及时处理。 10.1.5应经常检查秤台表面油漆是否有脱落现象,防滑装置是否有开裂、变形,秤台 表面是否有变形造成积水,平台的面板是否有开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10.1.6应经常检查红外光幕或激光车辆分离器的防护罩是否有损坏,发射接收是否 正常。 10.1.7应经常检查埋设检测线圈的路面是否出现凹陷、破损等现象,以免影响线圈正 常工作。 10.1.8应经常检查自动栏杆的箱体、机芯、控制系统、栏杆臂的连接是否紧固,栏杆臂 的摆动是否正常
10.2.1定期维护周期不宜超过6个月
10.2.2定期维护包括传感器基础墩维护、基础内部淤积维护、电器连接状况维护、接 地电阻维护,应满足下列规定: 1定期检查秤台的基础是否发生下沉、排水堵塞、开裂渗漏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 理和维修。 2定期检查清理传感器周围泥沙堵塞、冬天传感器周围冰冻封堵现象 3定期维护检查传感器、传感器支撑板、压头是否有间隙、松动、移位、缺损,发现问 题应及时调整复位、修复或更新。 4检查各功能部件的电器连接端子是否牢固、螺栓有无松动,当发现有数据不稳、执 行动作不畅、信号传输不稳等现象时,应及时处理,或报生产厂家维护。 5定期检查接地电阻的连接是否牢固,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如 泼酒盐水,减小接地电阻等)。 6定期对车辆分离器、车牌抓拍摄像机、轮轴识别器、称重显示屏、自动栏杆等进行 功能维护。 7通过软件维护、对系统功能扩充、编程改进提高处理效率等进行维护
11.1.1通信接口宜采用RS232标准串行通信,支持全双工通信或采用网络 接口。
11.2.1参数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波特率:9600bps。 1 数据位:8位。 3 起始位:1位。 4奇偶校验:无
11.3.1通信协议参见本规程附录A。
[11.4动态库接口定义
11.4.1动态库接口定义参见本规程
11.5.1应根据现有收费应用软件接口需求,确定计重设备通信接口与收费计算机/工 作终端间的通信规程和数据格式。原始数据应可靠加密,防止随意修改数据。 11.5.2应能接收车道收费计算机/工作终端发出的基本指令数据并完成相应的动作 如开启或关闭计重系统。
响,并可通过接口继续使用。
11.5.4计重系统具备自动缓存功能园林工艺、表格,应避免出现新来车辆计重信息冲掉缓存中 两车信息(该信息未经车道收费软件删除)的情况
11.5.5从车辆通过称重检测
A.0.1采用从机广播、失败及无响应重发的通信模式,信息顿格式如下列所示(协议 中2字节或2字节以上的数据结构均为高位在前、低位在后)。
5称重系统复位命令信息,数据流方向:称重控制器向主机(解决称重系统复位 成的命令序列号与关机前一条命令序列号重叠的问题)。称重系统复位命令信息帧格 回表15
安全标准规范范本表A.0.1.5称重系统复位命令信息顿格式
1本规程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 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应符 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程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 合本规程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本 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 相关专题: 称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