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G:D85-06-2019 公路用整车式称重系统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T/CECS G:D85-06-2019 公路用整车式称重系统技术规程
用于分离车流成为单体车辆的装置。
于分离车流成为单体车辆的装置。
GBT标准规范范本2.1.12 轴组 axles of vehicle
示的,两个动态称量相邻示值或打印值之间
由数个轴构成的组合,组合中的轴数、轴与轴的间距(轴距)应有明确定义
2.1.13超长车overlengthvehicles
2.1.14称重时间weighingtime
车辆完全驶人秤台到计算出车辆总重量的
2.1.15车辆总重量
三辆总的重量,或包括所有连接部件的车辆组合以及所载货物的总重量,
2.1.16轴组重量axle weight
组相邻轴的轴载荷总和,是车辆总重量的一部分。
一组相邻轴的轴载荷总和.是车辆总重量的一部分。
保证车辆称重准确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允许车辆通过的最高行驶速度
2.1.18计量检定metrologicalverificatio
由计量机构查明和确认称重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标记和(或) 检定证书。
2.1.21称重控制器
2.1.21称重控制器weighing controllel
接收称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计算车辆重量,对称重设备及周边辅助设备、设施状态 实时监视及进行故障自动巡检、手动测试的总控装置
2.1.22浅基坑shallowfoundationpit
2.1.23深基坑deepfoundationpit
2.1.24未收头uncollectedhead
被称重车辆不完全进入秤台的状态
被称重车辆不完全进入秤台的状态。
2.1.26引道approach
引导车辆进人或离开的、秤台前后的平顺具
由秤台及沿行车方向秤台前方和后方的引道组成的路面区
由秤台及沿行车方向秤 的引道组成的路面区域
MPE(MaximumPermissibleErrors) 最大充许误差: 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 MTTR(MeanTimeToRepair)——平均恢复时间; WIM(WeighingInMotion)—动态称量; WTC (Weight Toll Collection System) 计重收费系统。
深度不大于0.7m.人不可进入检修的基坑
3.0.1整车式称重设备在收费车道宜采用收费车道前侧安装方式,不具备条件的可采 用跨亭安装方式,
条文说明 秤台沿着行车方向从收费岛头侧往收费亭方向布设,未经过收费亭边为收费车道前 侧安装方式;若秤台经过收费亭边则为跨亭安装方式。当收费亭前的长度不够或有障碍 物时,可采用跨亭安装,即秤台跨过收费亭
3.0.2最大称量速度应满足称重准确度要
条文说明 行业内用于计重收费的最大称量速度一般在10km/h以内,少数地方设备和整体性 较好的,可达20km/h
3.0.3称重平台所采用的称重传感器数量不宜少于10个
条文说明 行业内整车式称重平台一般采用4节结构。为确保称重的精度和效果,第一节科 般独立设置,称重传感器数量不少于4个;称重平台的称重传感器总数不宜少于10 长用其他结构的称重平台,传感器不宜少于10个。
条文说明 行业内整车式称重平台一般采用4节结构。为确保称重的精度和效果,第一节秤台 一般独立设置,称重传感器数量不少于4个;称重平台的称重传感器总数不宜少于10个 采用其他结构的称重平台,传感器不宜少于10个。 3.0.4整车式称重平台宜采用浅基坑设置方式,基础底部距路面宜小于0.7m。风沙 大、降水量多的地方或地下水位许可时,可采用深基坑设置方式,并设置主动排水设施。 3.0.5车牌识别系统宜采用线圈触发,不具备条件的可采用视频、红外、激光等方式 触发。 3.0.6计量检定频次不应少于1次/年,结合使用频次或环境可增加检定频次或期间 检查次数
4.2.1秤台应包含模块化秤台及预理件、限位装置、防尘装置、防滑装置、防擦边装置 可选)接线盒(可选)信号电缆等
4.3.1称重传感器宜包括弹性 电路、密封装置(材料)等。
条文说明 称重传感器分为柱式、桥式、悬臂梁式等。目前,行业内柱式传感器应用较多,本条所 述为柱式传感器的系统构成
4.4.1称重控制器应由电子称重仪表、开关电源、空气开关、控制柜等组成。
4.4.1称重控制器应由电子称重仪表、开关电源、空气开关、控制柜等组成。
式轮轴识别器应由框架、识别传感器及相
4.5.2非嵌人式轮轴识别器有激光式轮轴识别器或其他形式轮轴识别器。激光式 识别器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外壳等组成
4.6.1车辆分离器应由发射模块、控制模块、分车模块等组成。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红 外车辆分离器、激光车辆分离器、环形线圈车辆分离器、微波车辆分离器等类型。 4.6.2红外车辆分离器宜由成对配置的车辆分离器、控制器、加热器(可选)、罩壳等组成 4.6.3激光车辆分离器通过发射安全激光光幕对经过的车辆进行逐辆分离,宜由发射 莫块、分车模块、分车计算模块、传输模块等构成
4.6.4环形线圈车辆分离器应由线圈、车检器组成。
4.6.4环形线圈车辆分离器应由线圈、车检器组成。
5.1.1整车式称重系统宜支持连续过车模式。实现车辆连续通过称重平台,不需要人 工干预,系统能够自动判定驶入、驶出称重平台车辆数及识别行进方向,并且能准确计量 连续通过的每辆车的数据
整车式称重系统分为连续过车和一车一杆过秤两种模式
5.1.3 整车式称重系统采用静态称重方式称量时,其显示结果应有明确的标识。 5.1.4 在人工辅助或自动称重模式下,整车式称重系统应能对超长车辆进行准确 十重。 5.1.5 整车式称重系统可实现被称重车辆的自动分离。 5.1.6 整车式称重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应能自动重新启动,所有的数据能够 灰复。 5.1.7 整车式称重系统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数据恢复功能、故障信息报警功能
5.2.1可检测和自动识别车辆单轴(轴组)重、总重,显示/打印检测时间和轴数 等车辆数据。
5.2.2称重显示屏可实时显示总重、超量
5.2.3整车式称重系统可自动判断各种不完全称量状态,当车辆未收头再进人时,或 车辆未收尾并退出时,以及车辆在称重平台上不完全倒车(未收尾、也未收头)并进入时, 计重设备应能正确判断、处理该辆车的称重数据
.3.1车辆全部进入秤台后,称重传感器自动将重量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至称重 制器.称重控制器通过数据接口将称重信息传输至相关业务的计算机/工作终端
5.4.1整车式称重系统应具有开机自检、空闲时定时自检、零点校正和自动温度补偿 功能。
5.5.1应具有下列防作弊功能 c
5.5.1应具有下列防作弊功能: 1防止S行、点制动、跳秤、擦边、倒车等不规范行驶行为。 2防止使用液压泵、千斤顶等不规范操作行为
5.6.1防腐蚀应满足下列规定: 1秤台整体抛丸处理,增强油漆的附着力及防腐蚀效果,秤台表面涂漆层应平整、色 一致、光洁牢固。 2漆层不得有刷纹、流挂、起皱、气泡、起皮脱落等缺陷,涂漆后表面应完整无漏漆。 5.6.2秤台防滑应满足下列规定: 1防滑措施可采用花纹板、防滑涂料等方式。 2如采用花纹板防滑,其铺设数量沿秤台纵向不宜少于4道,花纹板厚度不小于 mm,四周全焊接,中间钻孔塞焊,焊缝平整,焊接牢靠。 3如采用防滑涂料,应按工艺要求的材料配比、搅拌时间等进行施工,施工前秤台表 i应进行抛丸处理,涂料层应连续铺满整个秤台表面,厚度宜大于3mm,涂层应均匀。
5.6.3秤台和基坑之间应设置防尘装置,防尘装置的材料宜采用橡胶、帆 成其他材料等
5.6.4线缆、设备的信号线等部位应采取防鼠措施
5.6.5整车式称重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排
条文说明 优先采用排水沟方式排水,排水沟的大小应考虑当地降雨量;不具备条件时,可 排水泵等辅助设施排水。 5.6.6 整车式称重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接地,
5.6.6整车式称重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接
条文说明 接地优先采用和收费广场收费大棚共用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2。如单独设 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2
5.7.1称重控制器应实现实时状态监测。
5.7.2在线监测应满足下列规定:
1具有监测汇总、分析、报警等功能。 2可对传感器供电、传感器的零点输出信号进行监测 3可对轮轴识别器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 可对车辆分离器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
5.8.1整车式称重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称重设备的计量检定应符合国家和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准确度等级是根据整车式动态称重计量的特点,将《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CB/T 21296一2007)的计量要求进行分解,选择了较高的准确度等级,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采用0.2 等级。整车计量和轴计量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选自《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CB/T 21296—2007),静态计量选自《固定式电子衡器》(GB/T7723—2017)
1.4车辆整车总重量和单轴(轴组) 等级的对应关系见表6.1.4。 表6.1.4车辆整车总重 圭确度等级关系
表6.1.4车辆整车总重量和单轴(轴组)载荷的准确度等级关系
6.2整车总重量的最大允许误差
整车总重量的最大允许误差见表6.2.1
表6.2.1整车总重量的最大允许误差
6.3单轴(轴组)载荷最大允许误差
考车辆(不含两轴刚性车辆)单轴(轴组)载荷最大允许误差见表6.3.1
6.3.1参考车辆(不含两轴刚性车辆) 单轴(轴组)载荷最大允许误差见表6
单轴(轴组)载荷的最大
6.4.1静态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见表6.4.
表6.4.1静态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6.5.1整车式称重系统所有的称量指示装置和打印装置应具有相同的分度值 (e=d)。
6.6.1最大称量时间不大于3s。 6.6.2MTBF 不小于10 000h。
6.6.2MTBF不小于10000h。
行业应用较多的为柱式传感器,桥式或其他形式传感器在满足精度和功能要求的前 提下,也可采用
行业应用较多的为柱式传感器,桥式或其他形式传感器在满足精度和功能要求的前 提下,也可采用
1电子称重仪表具有显示工作状态、称重数据、通行速度、检测数据(不少于10辆) 的功能,可显示轴型、单轴(轴组)载荷、车速及总重量等信息。应采用独立配置,符合现 行《电子称重仪表》(GB/T7724)的要求。 2可定时对外部连接设备进行巡检,将设备故障发送到收费计算机/工作终端。 3具有外部连接设备故障检测界面,方便现场及时排除故障。 4 电源应采取防浪涌保护,通信接口应采用光电隔离保护。 5 采用密封结构设计,机柜底部电缆出线,确保雨淋条件下可正常工作。 6 采用安全门锁,工作状态时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电子称重仪表。
室外控制柜防护等级:IP65 存储不少于10条记录。
7.0.4红外车辆分离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在良好天气时,要求分离识别正确率99.5%以上。 2在恶劣天气时,要求分离识别正确率98%以上。 3 检测高度范围:400~1600mm。 4在检测范围内的最小分辨物尺寸不大于25.4mm。 5 两车可分离的最小间距应小于或等于200mm。 6 当车辆分离器故障时,可通过硬件或软件发出故障信息。 7 外壳材质宜采用不锈钢材料,厚度≥1.2mm。 8外壳玻璃可采用自动电加热技术,在天气恶劣的环境下可有效防雾除霜,石 线车辆分离器能可靠分离车辆。 9防护等级:IP65。 10使用寿命≥5年。 7.0.5 5激光车辆分离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收发一体。 2 激光安全等级CLASS1,人眼可直视 3 检测距离≥5m。 4系统响应时间<0.1s。 5 防护等级:IP65。 6 使用寿命≥10年。 7车辆分离距离≤50mm。 8 3最小分辨物尺寸为不大于8mm。 7.0.6嵌人式轮轴识别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可正确识别轮轴,对总重5t以上的车辆要求判断准确度达到98%以上。 2检测宽度:普通车道检测宽度≥1200mm,超宽车道检测宽度≥1600mm。 3传感器防护等级:IP68。 4寿命≥500万轴次(额定轴载下)。 7.0.7激光轮轴识别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收发一体。 2激光安全等级CLASS1,人眼可直视。 3检测距离≥5m
7.0.5激光车辆分离器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1收发一体。 2 激光安全等级CLASS1,人眼可直视 3 检测距离≥5m。
5防护等级:IP67。 6使用寿命>10年。 7轮轴通过后立即判别车辆轴数,输出延时<0.1s。 8轮轴识别率>99%
1 显示亮度≥1500cd/m。 2 显示颜色:红色和绿色。 3内置24×24点阵《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一级汉字 字库。 可视距离>20m。 防护等级:IP65。 6 MTBF:大于15000h。 MTTR:小于0.5h。 8 PCB板经防酸、防潮、防盐雾处理,能适应户外环境,能全天候运行。 9 立柱使用不锈钢材料,在强风下不应晃动
显示亮度≥1500cd/m。 2显示颜色:红色和绿色。 3内置24×24点阵《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一级汉字 字库。 4 可视距离>20m。 5 防护等级:IP65。 6 MTBF:大于15000h。 MTTR:小于0.5h。 8 PCB板经防酸、防潮、防盐雾处理,能适应户外环境,能全天候运行。 立柱使用不锈钢材料,在强风下不应晃动
1满足现行《收费用电动栏杆》(GB/T24973)的要求。 2快速启动和停止,栏杆臂由水平到竖直和竖直到水平的运动时间不大于1.4s。 3在电源故障时为拾杆状态。
系统流程8系统流程8.1基本称重流程8.1.1基本称重流程如下:1车辆匀速驶入称重车道,通过检测线圈,车辆驶入车辆分离器,系统进入称重模式。车辆各轴依次通过轮轴识别器,轮轴识别器自动判别车辆轴数及轴型。2称重传感器获取车辆总重量、轴重量或轴组重量,称重仪表自动显示重量值,并将称重信息传输至收费计算机/工作终端。3计算机收到轴数、单轴(轴组)重、车辆总重等称重信息后,进入收费或超重检测等流程。4流程完毕,待车辆驶离秤台后,称重流程结束,称重系统自动返回初始状态。5基本称重流程如图8.1.1所示。启动车辆探测无车有车车辆驶入秤台进行测量继续否该车是否通过辆是检计算车重等信息测计重信息存入缓存器接到上传指令否继续等待是数据上传图8.1.1整车式称重系统基本称重流程17
系统流程8.3连续过车称重流程8.3.1连续过车称重流程如下:初始状态:秤台上无车辆或前车已完成称重。2车辆匀速驶人称重车道,通过检测线圈,车辆驶入车辆分离器,系统进入称重模式。车辆各轴依次通过轮轴识别器,轮轴识别器自动判别车辆轴数及轴型。3车辆完全驶上秤台,车辆分离器判断车辆通过,完成车辆收尾。4称重传感器获取车辆总重量、轴重量或轴组重量,称重仪表自动显示重量值,并将称重信息传输至计算机/工作终端。5计算机/工作终端收到轴数、单轴(轴组)重、车辆总重等称重信息后,进入收费或超重检测等流程。6流程完毕后,称重系统自动返回初始状态,等待下一辆车。连续过车称重流程如图8.3.1所示。开始初始状态车辆驶入等车辆分离器、轮轴识别器等判断车辆待下一辆车辆驶上秤台称重车计重收费/超重检测等操作岛尾栏杆抬起,车辆驶离结束图8.3.1连续过车称重流程8.4超长车称重流程8.4.1超长车称重流程如下:1车道初始状态:岛头栏杆机落杆,通行信号灯为绿色。2超长车需要人工介人,车辆驶人,到达线圈1时,岛头自动栏杆机抬杆,通行信号灯设置为红色3车辆到达线圈2时,对栏杆下的车辆进行判断,避免砸车。19
系统流程1岛尾自动栏杆机抬杆线圈3有车是丫香通行信号灯设置为绿色岛尾自动栏杆机落杆结束图8.4.1超长车称重流程21
9.1.1秤台前后两端引道应采用混凝土或具有同等承压能力的耐用材料作为基础, 结构应稳固并可承受相应的载荷。 9.1.2引道应是一个平直的、表面基本水平的光滑平面,与秤台处于同一平面。当车 辆通过秤台时,引道可同时支撑车辆的所有轮胎。 9.1.3引道的几何结构应满足下列规定: 1前后各段引道应具有足够的长度,宜大于8m,可同时支撑称重系统能够称量的最 长车辆类型的所有车轮。前后引道和秤台应在一个平面上。在引道前面应提供坡度小于 1%路面,以便被称车辆行驶到引道前就可以接近称量速度。 2为便于排水,允许引道具有横向斜坡,坡度不宜大于1%。为最大限度减少行进 车辆各轴之间的载荷传递,引道不宜采用纵向斜坡,秤台应安装在引道的同一平面上。 3引道每侧宽度应比秤台宽度至少超出300mm,应能支撑称重系统能够称量的最 宽车辆。
9.2.1秤台基础的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1秤台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具有同等承压能力的耐用材料,结构应稳固并可承 受相应的载荷。 2进出秤台的两端边沿,应采用角钢、槽钢等金属材料制作的护边防护。 3基础与秤台的水平间隙应均匀一致,称重平台两侧、进车端、出车端与基础之间应 安装柔性防尘装置。支撑称重传感器的基础墩高度应一致;掉落、流入基础下的杂物应便 于清理。 4秤台基坑内必须保证排水良好,施工时基坑底部向排水口处应有不小于2%的散 水坡,且排水口处需要不小于1m的泛水处理,下水管道排水管应低于基坑排水底面 50cm以上;排水管排水纵坡不得小于2%。 5基础的排水口位置与称重传感器基础墩的位置应错开一定距离,保证排水通畅
不得导致杂物淤积。 6基础钢筋用作称重系统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宜小于42。 9.2.2秤台基础的长度、宽度和坡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秤台基础的长度、宽度应与秤台的长度、宽度相适应,一般为单边超出20mm。 2称重平台纵向和横向宜采用水平安装。有纵向坡度时不宜超过1%,特殊情况下 不应大于1.5%
不得导致杂物淤积。 6基础钢筋用作称重系统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宜小于42。 9.2.2秤台基础的长度、宽度和坡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秤台基础的长度、宽度应与秤台的长度、宽度相适应,一般为单边超出20mm。 2称重平台纵向和横向宜采用水平安装。有纵向坡度时不宜超过1%,特殊情况下 不应大于1.5%
9.2.3称重控制器、车辆分离器等设备基础,应设置安装基础板,将设备安装于基 上,以满足安装牢固、垂直、对齐等质量要求。
10.1.1应经常检查秤台与基础之间的间隙,发现有不均等现象或与初始安装位置偏 差过大,应进行调整。检查密封装置是否有断裂、挣开凸起、掉落等现象,根据情况及时进 行维护。为避免因融雪剂除雪对秤台产生腐蚀,宜采取传统除雪法除雪,并检查秤台是否 有积水、积淤现象,有则及时处理干净。 10.1.2应经常检查秤台连接处的稳定性,秤台连接间隙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0.1.3检查秤台的限位装置间隙是否合理,宜为3~5mm。限位装置可调部分应做 涂油保护。检查频次不宜低于1次/3个月。 10.1.4应经常检查秤台的基础情况,检查是否有开裂、表面脱落、倾斜等现象,发生问 题应及时处理。 10.1.5应经常检查秤台表面油漆是否有脱落现象,防滑装置是否有开裂、变形,秤台 表面是否有变形造成积水,平台的面板是否有开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10.1.6应经常检查红外光幕或激光车辆分离器的防护罩是否有损坏,发射接收是否 正常。 10.1.7应经常检查埋设检测线圈的路面是否出现凹陷、破损等现象,以免影响线圈正 常工作。 10.1.8应经常检查自动栏杆的箱体、机芯、控制系统、栏杆臂的连接是否紧固,栏杆臂 的摆动是否正常
止回阀标准10.2.1定期维护周期不宜超过6个月
10.2.2定期维护包括传感器基础墩维护、基础内部淤积维护、电器连接状况维护、接 地电阻维护,应满足下列规定: 1定期检查秤台的基础是否发生下沉、排水堵塞、开裂渗漏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 理和维修。 2定期检查清理传感器周围泥沙堵塞、冬天传感器周围冰冻封堵现象。 3定期维护检查传感器、传感器支撑板、压头是否有间隙、松动、移位、缺损,发现问 题应及时调整复位、修复或更新。 4检查各功能部件的电器连接端子是否牢固、螺栓有无松动,当发现有数据不稳、执 行动作不畅、信号传输不稳等现象时,应及时处理,或报生产厂家维护。 5定期检查接地电阻的连接是否牢固,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如 发洒盐水,减小接地电阻等)。 6定期对车辆分离器、车牌抓拍摄像机、轮轴识别器、称重显示屏、自动栏杆等进行 功能维护。 7通过软件维护对系统功能扩充、编程改进、提高处理效率等进行维护
11.1.1通信接口宜采用RS232标准串行通信,支持全双工通信或采用网络 接口。
11.2.1参数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波特率:9600bps。 1 2 数据位:8位。 3 停止位:1位。 4 奇偶校验:无
11.3.1通信协议参见本规程附录A,
11.4动态库接口定义
深圳标准规范范本11.4.1动态库接口定义参见本规程附录
....- 相关专题: 称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