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TS10021-2020 在役公路隧道长期监测技术指南.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T/CHTS10021-2020 在役公路隧道长期监测技术指南
T/CHTS10021—2020表4.2.5路面与仰拱隆沉监测项目监测等级监测项目路面与仰拱隆沉成因一级二级三级路面隆沉应测应测应测仰拱隆沉膨胀性围岩、冻胀力、宜测应测应测周边位移高水压等可测宜测应测墙脚沉降可测宜测应测水压力高水压宜测应测应测围岩温度冻胀力可测宜测应测4.2.6隐患惠处出现病害时,应按本指南.2条的规定确定监测等级,并按本指南第4.2.2条~第4.2.5条的规定确定监测项目。S4.3严重不良地质地段4.3.1严重不良地质地段监测项目宜符规定。表4.3.1重不良地质地段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监测要求周边位移大中型断袋膨胀性围岩、高地应力软岩、湿等级Ⅲ级宜测带、岩溶发育区拱顶下沉及以上的湿自性黄土、融沉Ⅲ级及以上的多年冻土、冻胀Ⅲ级及上的季节宜测衬砌应力性冻土海底风化槽,或高水压淤剧烈严重偏压的地质地宜测水压力岩溶发育、海底风化槽、河床冲淤居烈、高水压宜测围岩温度融沉Ⅲ级及以上的多年冻土上的季节性冻土宜测C
T/CHTS100212020
5.1.1应根据监测等级、项目选用不同的监测方法、精度和频率。 5.1.2一级监测等级可采用人工监测,二级、三级监测等级宜采用自动化监测。 5.1.3人工监测按下列规定执行: 1同一监测项目宜采用同一精度的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在相同时段和环境条件下实施监测。 2监测结果应为连续3次观测稳定值的平均值
5.1.4自动化监测按下列规定执行
1宜选用同一类型的监测仪器和传感器。 2 供电应稳定可靠,并具备断电报警功能。 3数据管理系统应具备数据存储、异常数据剔除、统计分析、曲线图表生成、趋势预测、预警反馈、 报告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 4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数据校准。 5.1.5测点布置按下列规定执行: 1同一监测范围内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 2同一断面,受力变形测点宜对称布置。 3易损坏测点应加设保护装置。 4测点应布设牢固、标识清楚。 条文说明:测点对称布置,一方面可避免测点损坏造成的数据不全或丢失,另一方面当地形地质存在偏压时,更有 于了解偏压情况。当同一区段内存在多个监测项目时,宜将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以便对监测数 进行对比装修设计教程,分析不同监测项目间的相关性。
5.1.6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符合下列规定:
应满足监测精度和量程要求。 性能应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漂移、滞后误差小。 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检定、校准、维护、保养。 4 监测传感器使用寿命应满足使用要求,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可根据监测项目选取,参考本指南附录A。 6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应建立信息档案,参考本指南附录B。 5.1.7监测断面、测点、仪器和传感器宜统一编号,可参考本指南附录C
2.1监测前应对监测裂缝统一编号,记录裂缝的位置、宽度、长度、方向、环境温度以及
裂缝最宽处与墙底线的距离, 5.2.3裂缝方向宜采用量角器、罗盘等进行测量。 条文说明·采用裂缝始末端连线与墙底线的来角作为裂缝方向
5.2.4裂缝长度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
人工监测可采用钢卷尺等直接量测,也可采用成像设备进行摄影量测。 Z 自动化监测宜采用成像设备进行摄影量测。 采用钢卷尺监测时,应在裂缝始末端布置监测标志,监测标志应标注可供量测的固 4 采用成像设备监测时,应设置具有标定功能的参照物
.2.5裂缝宽度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源
1测点宜布置在裂缝最宽处,可参考本指南附录D.0.1。 2人工监测可采用千分尺、游标卡尺、千分表、裂缝计、位移计、测宽仪等进行监测,也可采用成像 设备进行摄影量测。 3自动化监测可采用裂缝计、位移计、测宽仪接入自动化数据采集仪进行监测,也可采用成像设 备进行摄影量测;监测前应先采用人工监测方法确定裂缝宽度,作为自动化监测的初始值。 4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监测时,宜在裂缝最宽处两侧贴、埋监测标志,监测标志应标注可供量 则的固定点。 5采用裂缝计、位移计、测宽仪监测时,宜进行温度修正。 6采用成像设备监测时,宜设置具有标定功能的参照物。 7 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 5.2.6错台位置测点宜布置在错台量最大处,错台量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1 不宜少于1个测点。 人工监测可采用测缝计、位移计监测,也可采用游标卡尺直接量测。 3 自动化监测宜采用测缝计、位移计监测。 4 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
5.2.7周边位移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
1监测断面宜与隧道轴线垂直,每断面不应少于3条测线,测点应布置在拱顶、两侧墙脚,可参考 本指南附录D.0.2。 2人工监测宜采用收敛计、激光测距仪、全站仪、激光断面仪或三维激光扫描仪。 3自动化监测宜采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机器人、成像设备或巴塞特收敛系统。 4采用收敛计监测时,测点安装后应进行测点与收敛计接触点的符合性检查,监测时应施加收敛 计标定时的拉力。现场温度变化较大时,应进行温度修正。
T/CHTS10021—20205采用激光测距仪监测时,宜在监测断面设置瞄准标志。隧道侧壁粗糙时,瞄准标志宜采用反射片,且应保持反射片清洁。6采用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监测时,在测点处固定小棱镜或设置反射片,应按盘左、盘右两个盘位监测至少一个测回,计算各测点和测线周边位移,基准点不便直接观测时,宜在稳固可靠的位置布设至少2个工作基点,并定期进行校核。7采用激光断面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监测时,宜沿隧道轴线设置测站,监测断面应与隧道轴线垂直,测点间距不宜大于5°,并根据测点数据拟合隧道轮廊曲线,与上次测得的隧道轮廓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各测点和测线周边位移。8采用成像设备监测时,成像设备宜安装在不随断面变形的固定位置,测点便于识别,成像设备应防水、防尘、防震等。9采用巴塞特收敛系统监测时,相邻测点间应安装一组观测臂,观测臂应首尾相接。10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5mm。5.2.8拱顶下沉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测11监测断面应与周边位移布置在同面点布在拱顶轴线附近:大断面隧道宜适当增加测点;测点应安装牢固。可参考本指南附录D.0.2监测网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基准点校远或不便直接观测时,可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不应少于2个,且宜位于稳固可靠的位置,并定期进行校核:测点宜与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组成闭合线路或附合水准线路。条文说明:测量期间应定期根据基准点对工作交核。3人工监测宜采用水准仪、全站仪,自动化监测宜采用测量机器人4采用水准仪监测时,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肉角不宜大于20″。5采用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监测时,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7条第6款的规定。6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5mm5.2.9墙脚沉降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测点宜在两侧墙脚对称布置;与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同时监测时,应布置在同一监测断面。2监测网、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本指南第5..2.8条第2款的规定。3人工监测宜采用水准仪、全站仪;自动化监测宜采用测量机器人、静力水准仪。4采用水准仪监测时,应符合本指南第5.2.8条第4款的规定。5采用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监测时,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7条第6款的规定。6采用静力水准仪监测时,应定期检校;结合起始点高程水准测量结果,计算各测点沉降量。高差大于0.5m的区段宜采用压差式静力水准仪,高差小于0.5m的区段宜采用液位式静力水准仪。高差较大时,应设置转点分段监测;严寒或温差较大地区应在仪器内注入防冻液,并具备测温功能。7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5mm。5.2.10洞口边仰坡变形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1应监测边仰坡地表的竖向和水平位移。10
T/CHTS10021—20202监测断面宜布置1~3个,断面间距550m,每断面不应少于3个测点,连拱隧道、单洞三车道及以上的大断面隧道测点可适当加密。测点布置可参考本指南附录D.0.3。3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假设坐标系统,并一次布网;竖向位移监测网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基准点较远或不便直接观测时,可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不应少于2个,且宜位于稳固可靠的位置,并定期根据基准点对工作基点进行校核。4水平位移可采用全站仪、经纬仪进行人工监测,监测方法宜为小角法、极坐标法、边角交会法等;也可采用测量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监测。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5竖向位移可采用水准仪进行人工监测,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8条第4款的规定;也可采用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当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距离较远或监测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进行自动化监测。6测量机器人测站视野应开阔无遮挡,周围应设置防水防尘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且应符合本指南第5.2.7条第6款的规定,7采用GPS或北斗卫星等新技术监测时,应进行拟合高程和平面控制测量,拟合高程测量宜与平面控制测量一起进行。5.2.11隧道整体位移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1应监测拱顶、墙脚竖向和水平位移。2每个监测断面不应少于3个测点,增脚测点对称布置,测点布置可参考本指南附录D.0.4。3,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本指南第5.2.10条第3款的规定。水平位移可采用全站仪、经纬仪进行人工监测.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10条第4款的规定。也可采用测量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监测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7条第6款的规定。5竖向位移可采用水准仪进行人工监测,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8条第4款的规定,也可采用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进行测,蓝测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7条第6款的规定。6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5.2.12洞门位移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1应监测洞门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倾斜度2应在洞门顶、底各布设不少于3个测点,上、下测点应在同一竖直线上。3竖向和水平位移监测网、基准点、工作基点应符合本指南第5.2.10条第3款的规定。可采用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进行监测,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7条第6款的规定;也可采用水准仪、经纬仪分别监测竖向和水平位移,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8条第4款和第5.2.10条第4款的规定。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4倾斜度可采用激光或光学垂准仪进行人工监测,顶底测点应通视,照准精度不宜低于1mm;也可采用倾斜仪进行自动化监测,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01°5.2.133地层水平位移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1应至少布置一个测孔,测孔深度宜穿过潜在滑动面并进入稳定层,每测孔不应少于3个测点,11
则点布置可参考本指南附录D.0.5。 2人工监测可采用滑动式测斜仪,自动化监测应采用固定式测斜仪。 条文说明:测斜仪一般包括测斜管、探头、电缆和读数仪等。 3测斜仪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 4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 5测斜仪探头放入测斜管底后,应待探头接近管底温度时再测量。每个测点均应进行正、反两次 量测,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值。 6计算地层水平位移时,应确定固定起算点,固定起算点可设在测斜管的顶部或底部;当测斜管 底部未进人稳定岩土体或已发生位移时,应以管顶为起算点,并测量管顶的平面坐标修正地层水平位 多,管顶平面坐标测量应符合本指南第5.2.10条第4、5款的规定。 5.2.14衬砌应力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1测点宜布置在拱顶、拱腰、墙脚等部位,对称布置3~7个,测点布置可参考本指南附录D.0.6。 2宜采用表面应变计监测,量程宜取设计值的2倍。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01MPa。监测数据应 行温度修正。 条文说明:根据监测环境、精度等要求,可采用振弦式、电阻式或光纤光栅式的表面应变计。 5.2.15水压力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1测点位置宜根据监测需要布置。 2宜采用钻孔安装水压力表的方式进行监测。钻孔前应安装孔口管和防喷装置,孔口管与衬砌 钻结应满足强度与防水要求,防喷装置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监测时,应在防喷装置处安装套管、阀门 和水压力表。水压力监测装置可参考本指南附录D.0.7。 3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01MPa。 5.2.16围岩温度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1测点宜与其他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每监测断面不宜少于1个测孔,每测孔不宜少于 个测点。 2测孔深度应根据围岩温度场、最大冻结深度确定,钻孔安装后应及时封孔。 3 可采用温度计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不宜低于 0. 1℃
5.2.14衬砌应力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
5.3.1渗漏水位置测点宜布置在渗漏水中心区,可采用钢卷尺等测量渗漏水中心区与墙底线的 巨离。 5.3.2渗漏水面积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1宜采用红外热像仪等成像设备进行监测,也可采用钢卷尺等直接测量。 2采用红外热像仪等成像设备监测时,每次测量的焦距、方位和距离应保持一致。 5.3.3渗漏水量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渗漏水滴落速度小于0.2L/min时,宜采用容积法进行监测;渗漏水滴落速度大于0.2L/mir 时,宜采用流速法进行监测。 2采用容积法监测时,隧道拱部出现明显滴漏和连续渗流,可采用有刻度的容器收集测量,计算 24h的渗漏水量。 3采用流速法监测时,应将渗漏水引人排水沟中,利用流量计监测。测速沟槽长度不宜小于15m 的直线段,断面应一致,并保持一定纵坡。 4监测精度不宜低于5%。 5.3.4渗漏水浑浊状态监测,可采用容器收集渗漏水进行目测,按浑浊程度可分为透明、浑浊和明 显浑浊3种。 5.3.5渗漏水pH值监测可采用容器收集渗漏水,利用pH试纸或pH测定仪测定。 5.3.6渗漏水水质监测可采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浊度计、余氯测定仪等,必要时,应送专业 水质检测机构进行详细的水质分析。 5.3.7周边位移、拱顶下沉、衬砌应力、水压力监测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本指南第5.2.7条、第5.2.8 条、第5.2.14条和第5.2.15条的规定
5.4.1衬砌起层剥落位置测点宜布置在起层剥落中心,可采用钢卷尺等测量起层剥落中心与墙底 线的距离。 5.4.2衬砌起层剥落面积可采用坐标网格板进行量测,也可采用成像设备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不 宜低于0.001m。 5.4.3衬砌起层剥落深度测点应布置在最深处,可采用游标卡尺和直尺直接量测。测量时宜将直 尺沿隧道轴线放置,用游标卡尺测量最深处深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5mm。 5.4.4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衬砌应力监测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本指南第5.2.7条、第5.2.8条和 第5.2.14条的规定
线的距离。 5.4.2衬砌起层剥落面积可采用坐标网格板进行量测,也可采用成像设备进行监测。监测精度不 宜低于0.001m。 5.4.3衬砌起层剥落深度测点应布置在最深处,可采用游标卡尺和直尺直接量测。测量时宜将直 尺沿隧道轴线放置,用游标卡尺测量最深处深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5mm。 5.4.4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衬砌应力监测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本指南第5.2.7条、第5.2.8条和 第5.2.14条的规定,
5.5.1路面隆沉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1 测点宜布置在路面隆沉最大处及两侧。 2 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本指南第5.2.8条第2款的规定。 3 可采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机器人进行监测,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8条第4款 第5.2.7第6款的规定。 4 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5.5.21 仰拱隆沉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路面隆沉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1测点宜布置在路面隆沉最大处及两侧。 2 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本指南第5.2.8条第2款的规定。 3可采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机器人进行监测,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指南第5.2.8条第4款 第5.2.7第6款的规定。 4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5.5.2仰拱隆沉采用下列方法和要求实施监测: 富
宜在路面隆沉最大处及两侧布置1~3个测孔,测点宜布设在介质分层处,也可等 孔及测点布置可参考本指南附录D.0.8。
6.1.1长期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反馈,建立完备的预警管理制度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6.1.2监测数据分析前,应进行基础资料的整理。 条文说明:基础资料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施工及运营期监测检查数据、长期监测方案、监测仪器和传感 器信息档案、控制点及测点的变动修正资料、外业观测记录、影像资料等。 6.1.3长期监测数据应进行可靠性检验和误差分析,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6.1.4数据分析可采用比较法、作图法、特征值统计法、数值模拟计算法等。 条文说明:比较法是指对监测值与预警值、被监测隧道与以往类似工程、监测值与理论研究或试验成果等进行比 较;作图法是指绘制监测项目日变化量、累计变化量时程曲线、不同测点监测数据空间分布曲线、病害或隐患展布图等: 持征值统计法是指对历年监测的最大值、最小值、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年变化率等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数值模拟计 算法是指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结构参数等建立力学模型,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反演和计算分析。 比较法、作图法常用于初步分析,确定监测数据变化原因和规律;特征值统计法、数值模拟计算法常用于系统分析 以建立各监测项目之间的相关性,辅助隧道结构安全状态评价。 6.1.5数据分析结果应包含各监测项目的日变化量、累计变化量、时程曲线、发展趋势及不同监测 项目的相关性等。 条文说明:日变化量是监测数据的每日变化量,监测频率较低时,可采用相邻两次的变化量与天数比值作为日变 化量。 6.1.6应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分级预警。 6.1.7长期监测成果资料宜采用信息化管理,并纳入养护技术档案
6.2.1裂缝监测数据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析裂缝长度、宽度、错台量的日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绘制监测数据时程曲线,分析其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2分析周边位移、拱顶下沉、衬砌应力等监测项目的日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绘制监测数据时程 曲线、结构各测点数据平面分布图、围岩温度场,预测发展趋势。采用特征值统计法、数值模拟计算法 等,建立衬砌应力、变形与外荷载、围岩温度的关系。 条文说明:外荷载指洞口偏压或地层滑移段、松散围岩、膨胀性围岩、冻土等隧道结构所承受的边坡下滑力、松弛压 内、膨胀性土压、冻胀力等。 3分析裂缝长度、宽度、错台量与周边位移、拱顶下沉、衬砌应力、洞门位移、边仰坡变形、隧道整 本位移、地层水平位移、墙脚沉降、水压力、围岩温度的关系,结合基础资料,判断裂缝成因。 6.2.2渗漏水监测数据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积、渗漏水量和浑浊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2根据pH值、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渗漏水腐蚀性及其对衬砌劣化、钢筋锈蚀的影响。 3分析水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衬砌应力的日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绘制监测数据时程曲 线、结构各测点数据平面分布图,预测发展趋势。采用特征值统计法、数值模拟计算法等,建立衬砌应 力、变形与水压力的关系。 4分析渗漏水面积、渗漏水量与水压力的关系,结合基础资料,判断渗漏水成因及水力联系。
.3衬砌起层剥落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析起层剥落面积、深度的日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绘制监测数据时程曲线,分析其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2分析周边位移、拱顶下沉、衬砌应力的日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绘制监测数据时程曲线、结构各 测点数据平面分布图,预测发展趋势。 3分析起层剥落面积、深度与周边位移、拱顶下沉、衬砌应力的关系,结合基础资料,判断起层剥 落成因。
6.2.4路面与仰拱隆沉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析路面隆沉、仰拱隆沉的日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绘制监测数据时程曲线、结构各测点数据 平面或面分布图,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2分析周边位移、墙脚沉降、水压力、围岩温度的日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绘制监测数据时程曲 线、结构各测点数据平面分布图,预测发展趋势。采用特征值统计法、数值模拟计算法等,建立衬砌变 形与水压力、围岩温度的关系。 3分析路面隆沉、仰拱隆沉与周边位移、墙脚沉降、水压力、围岩温度的关系,结合基础资料,判断 隆泾成因
5严重不良地质地段监测数据分析应符合下
1分析周边位移、拱顶下沉、衬砌应力、围岩温度、水压力的日变化量、累计变化量,绘制监测数 据时程曲线、结构各测点数据平面分布图、围岩温度场,分析监测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发展 趋势。 2采用特征值统计法、数值模拟计算法等,建立衬砌应力、变形与外荷载、围岩温度的关系,预测 可能出现的病害或异常情况
6.3.1公路隧道长期监测应明确监测项目的预警值,并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项目预警值应根据土建结构技术状况、围岩条件、工程经验确定,必要时通过计算分析或 专项评估确定。 2监测项目预警值宜由监测项目的日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共同控制。 3 监测项目预警值应考虑结构原有变形或应力的影响。
T/CHTS10021—2020标准。无地方经验时,可按表6.3.2的规定执行。表6.3.2预警标准预警等级预警颜色预警标准响应策略橙色监测值达到预警值的70%且不超过预警值提高预警部位监测频率,尽快组织安全评估II红色监测值超过预警值尽快实施处治6.3.3公路隧道长期监测应根据预警等级和预警标准建立预警管理制度,预警管理制度应包括不同预警等级的警情报送对象、时间、方式和流程等。6.4资料管理6.4.1长期监测成果资料应以单座隧道单元,进行归档条文说明:长期监测成果资料用信息化管理大数据与结构服役状态的深度融合,进行隧道结构服役状态的分析、预测,为隧道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体6.4.2应做好原始数记录,记录表单可采的样式。6.4.3应根据监测频率确定监测报告组监测报告宜包括日报、警情快报、周报、月报、季报和总结报告,并符合下列规定1日报应包括下HO1)工程概况和当日天气情况;2)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3)监测项目日报、时程曲线等;4)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说5)结论与建议。2预警快报应包括下列内1)警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描述、产2)各监测项目的数据图表,包括日化量、时程曲线、病害展布图和影像资料等;3)警情原因初步分析;4)警情处理措施建议。3周报、月报和季报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天气和周边环境情况;2)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3)各监测项目的数据图表,包括日变化量、累计变化量、时程曲线、病害展布图和影像资料等;4)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说明;5)病害成因分析;18
6) 结论及建议。 + 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监测目的和依据; 3) 监测方案,包括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监测频率、数据分析方法 和预警值等; 4) 各监测项目的数据图表,包括日变化量、累计变化量、时程曲线、病害展布图和影像资料等; 5)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说明; 6) 病害成因分析; 7 结论
T/CHTS附录A监测仪器和传感器选用表10021—2020表A.0.1监测仪器和传感器选用表监测项目病害特征结构受力、变形监测仪器、渗漏水起层起层起层周边洞口边隧道地层路面与传感器裂缝裂缝 裂缝 裂缝错台渗漏水渗漏水渗漏pH剥落拱顶墙脚仰坡整体洞门水平衬砌仰拱隆水压围岩位置方向长度宽度位置面积水量浑浊值水质剥落剥落量位移下沉沉降位移应力状态位置面积深度位移位移沉量力温度变形量角器★罗盘★钢卷尺★★★★★★坐标网格板★千分尺★千分表★直尺★★★游标卡尺★★★裂缝计★测缝计★★位移计★测宽仪★成像设备★★★★★有刻度的容器★★流量计★pH 试纸★pH测定仪★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浊度计等★收敛计★全站仪★★
T/CHTS10021—2020附录B监测仪器和传感器档案表表B.0.1监测仪器和传感器档案表工程名称:档案表编号:天气:监测仪器:传感器编号:填表日期:年月工程部位仪器型号监测项目量程测点编号出厂编号断面里程生产厂家安装部位参数精度安装期温度修正系数安装参数安装打测率定数安定公其代其他埋设示意图及说明监测单位:安装埋设人:校核人:22
T/CHTS10021—2020附录D测点布置与监测装置图D.0.1裂缝宽度测点布置可参考图D.0.1。裂缝最宽处裂缝宽度测点图D.0.1裂缝宽度测点布置示意图D.0.2拱顶下沉、周边位移测点布置可参考图D.0.2。路面拱顶下沉测点周边位移测点周边位移测线图D.0.2拱顶下沉、周边位移测点测线布置示意图D.0.3洞口边仰坡变形测点布置可参考图D.0.3。洞口边仰坡变形测点77777777777777777777图D.0.3洞口边仰坡变形测点布置示意图24
T/CHTS 10021—2020D.0.4隧道整体位移测点布置可参考图D.0.4。二村隧道位移测点路面图D.0.4隧道整体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D.0.5地层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可参考图D.0.5。保护盖地面测斜管滑动面路面★地层水平位移测点图D.0.5地层水平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D.0.6衬砌应力测点布置可参考图D.0.6。二村■衬砌应力测点路面图D.0.6衬砌应力测点布置示意图25
T/CHTS10021—2020D.0.7监测水压力时,钻孔装置和监测装置可参考图D.0.7。衬砌扣合阀块孔口管黏结剂钻杆阀门水压力表防喷装置套管预紧螺栓a)钻孔装置示意图b)监测装置示意图图D.0.水压力监测装示意图SD.0.8仰拱隆沉测点布置可参考图D.路面.0.8拱隆沉测布置示26
T/CHTS100212020附录E监测报表E.0.1裂缝(错台)特征监测报表可参考表E.0.1。表E.0.1裂缝(错台)特征监测报表第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温度:监测仪器编号:传感器编号:填表日期:年月日断面裂缝监测上次本次本次本次累计里程编号项目初始值测值测值变化量变化速率变化量位置(mm)宽度(mm)长度(nSLHO错台nn宽度mm)当日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现场监测人:计算人:校核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27
T/CHTS100212020
E.0.2渗漏水特征监测报表可参考表E.0.2
水特征监测报表可参考
第页共页 天气: 温度: 填表日期: 年月日
表E.0.2渗漏水特征监测报表
表E.0.2渗漏水特征监测报表
报表编号: 传感器编号
当次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
现场监测人: 监测项目负责人
计算人: 监测单位:
T/CHTS10021—2020E.0.3衬砌起层剥落特征监测报表可参考表E.0.3。表E.0.3衬砌起层剥落特征监测报表第页共页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温度:监测仪器编号:传感器编号:填表日期:年月日断面测点监测上次本次本次本次累计初始值里程编号项目测值测值变化量变化速率变化量位置(mm)面积(mm)深度(mm)位置(mm)面积(mm)深度(mm)位置(mm)面积(mm)深度(mm)位置(mm)面积(mm)深度(mm)位置(mm)面积(mm)深度(mm)当次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现场监测人:计算人:校核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29
T/CHTS10021—2020E.0.4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墙脚沉降、路面隆沉监测报表可参考表E.0.4。表E.0.4监测报表第页共页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温度:监测仪器编号:传感器编号:填表日期:年月测点(测线)初始值上次测值本次测值本次变化量本次变化速率累计变化量断面里程编号(mm)(mm)(mm)(mm)(mm/d)(mm)SHO当次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现场监测人:计算人:校核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30
T/CHTS10021—2020E.0.5洞口边仰坡变形、隧道整体位移监测报表可参考表E.0.5。表E.0.5监测报表第页共页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温度:监测仪器编号:传感器编号:填表日期:年日初始值上次测值本次测值本次变化量本次变化速率累计变化量断面里程测点编号分量(mm)(mm)(mm)(mm)(mm/d)(mm)竖向位移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水平位竖向立移平位租向位平位移当次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现场监测人:计算人:校核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31
工程名称: 监测仪器编号:
城市道路标准规范范本当次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
现场监测人: 监测项目负责人:
现场监测人: 监测项目负责人:
T/CHTS10021—2020E.0.7地层水平位移、仰拱隆沉监测报表可参考表E.0.7。表E.0.7监测报表第页共页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温度:监测仪器编号:传感器编号:填表日期:月日初始值上次测值本次测值本次变化量本次变化速率累计变化量断面里程测点编号(mm)(mm)(mm)(mm)(mm/d)(mm)管顶(管口)测点测点测孔编号测点测点SIHO管顶(管口)测点测点测孔编号测点测点管顶(管口)测测点测孔编号测点测点当次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现场监测人:计算人:校核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34
T/CHTS10021—2020E.0.8衬砌应力、水压力监测报表可参考表E.0.8。表E.0.8监测报表第页共页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温度:监测仪器编号:传感器编号:填表日期:年月日测点编号初始值上次测值本次测值本次变化量本次变化速率累计变化量断面里程(MPa)(MPa)(MPa)(MPa)(MPa/d)(MPa)当次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现场监测人:计算人:校核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35
生活垃圾标准规范范本T/CHTS100212020E.0.9围岩温度监测报表可参考表E.0.9。表E.0.9围岩温度监测报表第页共页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温度:监测仪器编号:传感器编号:填表日期:年月日初始值上次测值本次测值本次变化量本次变化速率累计变化量断面里程测点编号(℃)(℃)(℃)(℃)(℃ /d)(℃)当次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现场监测人:计算人:校核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36
T/CHTS 100212020
1本指南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 “不宜”。 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表述为“应符合 《×××××》(×××)的有关规定”。 2)当引用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应表述为“应符合本指南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指南 第×,×节的有关规定”“应按本指南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 相关专题: 公路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