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 JTG/T 3365 - 0 2— 2020公路涵洞设计规范目 次1总 则 ........................................................................ 12术语和符号 .............................................................. 22.1术 语 .................................................................. 22.2符 号 .................................................................. 43基本规定 ................................................................. 73.1涵 洞 分 类 ........................................................... 73.2涵 洞 选 型 ........................................................... 73.3涵 洞 在 设 计 与 施 工 中 的 相 关要求 ............................ 94材 料 ...................................................................... 1 54.1一 般 规 定 ......................................................... 1 54.2圬 工 材 料 ......................................................... 1 64.3钢 筋混凝 土材料 ................................................ 2 04.4波 纹钢管 ( 板 ) 材 料 .......................................... 2 25涵洞布设 ............................................................... 2 45.1一 般 规 定 ......................................................... 2 45.2平 面 布 设 ......................................................... 2 55.3立 面 布 设 ......................................................... 2 86涵洞水文 计 算 ......................................................... 3 16.1一 般 规 定 ......................................................... 3 16.2暴 雨 推 理 法 ...................................................... 3 16.3径 流 形 成 法 ...................................................... 3 26.4形 态 调 查 法 ...................................................... 3 36.5直 接 类 比 法 ...................................................... 3 66.6流 量 计 算 方 法 的 比 较 与 核 对 ................................ 3 87涵洞水力 计 算 ......................................................... 4 07.1一 般 规 定 ......................................................... 4 07.2涵 洞 孔 径 验 算 ................................................... 4 17.3过 水消能 建 筑 物 的 水 力 计 算 ................................ 4 5《 公 路 涵 洞 设 计 规范》—2 —8涵洞构造 ............................................................... 5 28.1一 般 规 定 ......................................................... 5 28.2洞 身 构 造 ......................................................... 5 38.3洞 口 构 造 ......................................................... 5 98.4进 出 水 口 沟 床 加 固 及 防 护 ................................... 6 39结构设计 ............................................................... 6 59.1一 般 规 定 ......................................................... 6 59.2作 用 ................................................................ 6 69.3洞 身 上 部 计 算 ................................................... 7 69.4涵 洞 墩 台 计 算 ................................................... 8 19.5洞 口 构 造 计 算 ................................................... 8 2附 录 A 石 材 试 件强度的 换 算 系 数及石砌 体 分 类 ............... 8 3附 录 B 水文计算图表 .................................................. 8 4本规范用 词 用 语 说 明 ..................................................... 11 2
压实土的静土压力系数; 2 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 元 一 土的侧压力系数。 一一土的内摩擦角 α——台背或挡墙背与竖直面的夹角; S 台背或挡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角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3.1.1按建筑材料的不同,涵洞可分为工涵、钢筋混凝土涵、波纹钢管(板) 涵等。 3.1.2按构造形式的不同,涵洞可分为管涵、盖板涵、拱涵、箱涵等。 3.1.3按填土高度的不同,涵洞可分为明涵、暗涵,当涵洞洞顶填料厚度(包 括路面)小于0.5m时为明涵,大于或等于0.5m时为暗涵。 3.1.4按水力性质的不同,涵洞可分为无压力式、半压力式、压力式三种。 3.1.5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涵洞可分为装配式涵、现浇涵和顶进涵三种。 条文说明 3.1.1~3.1.5在原细则基础上除按建筑材料、构造形式、填土高度和水力性质 对涵洞进行分类外,新增3.1.5条按施工方法分为装配式涵、现浇涵和顶进涵三种。
3.2.1涵洞选型除应满足本规范第1.0.3条和第1.0.4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应根据所在公路等级、功能、性质和将来发展的需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 定。 2在农田排灌地区以及靠近村镇、城市、铁路及水利设施的涵洞,应充分征求 各方意见协商确定。 3应与河沟特征、地质、水文和填土高度等条件相适应。 4在交通量较大或不能中断交通的既有道路上,当路基稳定无下沉情况时,宜 结合地质、地形和运营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可选择顶进涵。 5在同一路段内的涵洞类型,应力求简化,便于标准化施工及养护维修。 3.2.2 各类涵洞宜采用标准化跨径并符合表3.2.2的规定
人防标准规范范本《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表3.2.2各类涵洞标准化跨径(m)
表3.2.3不同材料涵洞的适用性
按不同材料涵洞造型的优缺点: 工涵:节省钢筋。石涵经久耐用,造价、养护费用低,但跨径小;混凝土涵便 于预制,但损坏后修理和养护较困难。 钢筋混凝土涵:涵身坚固,经久耐用,养护费用少,但造价较高。 波纹钢管(板)涵:对地基要求较低,变形适应性强,结构受力合理,但对抗磨 蚀、抗腐蚀需要处理。
3.2.4按不同构造形式的涵洞选型,宜符合表3.2.4的要求:
3.2.4按不同构造形式的涵洞选型,宜符合表3.2.4的要求:
表3.2.4各种构造形式涵洞的适用性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拱涵跨越深沟或高路堤时选用,山区石料丰富可用石拱涵箱涵用于软弱地基、高地震烈度区及其他特殊条件地段条文说明按不同构造型式涵洞选型的优缺点管涵:对地基与基础的适应性强,受力性较好,不需墩台,工数量少。造价低,但一般孔径较小,不便于养护和清淤。盖板涵:构造简单、维修容易,跨径小时用石盖板、跨径较大时用钢筋混凝土盖板,但对铰接板明涵易产生单板受力,造成桥面破坏。拱涵:跨径较小,承载力较大,但自重引起的恒载也较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施工工序较繁多。箱涵:整体性强,对地基的适应性强,但用钢量较多,造价高,施工较困难。3.2.5按水力性质不同的涵洞选型,宜符合表3.2.5的要求:表3.2.5水力性质不同的涵洞选型水力性质适用性无压力式要求涵顶高出水面,涵前不充许塑水或塑水不高半压力式全涵净高相等,涵前允许一定的塑水高,且略高于进口净高深沟高路堤,不危害上游农田、房屋的前提下,涵前允许较高水;当横穿路线的沟渠水面高程基本同于或略高于路基压力式高程时可采用倒虹吸涵,一般只用于灌溉渠道,不宜用于排洪河沟。3.3涵洞在设计与施工中的相关要求3.3.1涵洞进出洞口以及洞外进水、排水工程的形式与尺寸应使水流能顺畅通过,并满足两侧路堤的稳定要求,且不应对附近环境造成不利影响。3.3.2有水压涵洞应设置基础,管节接缝应密不透水,避免水压渗透,保证路堤及基底的稳定性。3.3.3涵洞施工完成后,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的回填。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土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填土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9—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填土高度的一倍。填筑应在两侧对称、均衡地分层进行,压实度不应小于96%。 3.3.4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堤与涵洞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路基压实 度不应小于96%,填料强度、地基处理、涵台背防排水等应进行综合设计。过渡段长 度宜按2~3倍路基填土高度确定,当采用施工碾压机械作业时,可再增加3~5m。对 高填土涵洞宜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3.3.5涵洞工后沉降宜与路基相同,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200mm。当涵洞的 工后沉降量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针对沉降进行处治设计。 3.3.6涵洞的预制构件的宽度应视起重及运输能力而定,但应保证构件的强度 和刚度,其宽度不宜小于1.0m。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形管节的长度不宜小于1.0m。 3.3.7施工时涵洞应设上拱度,高填土和长、大孔径涵洞宜由计算确定,一般 函洞的预设上拱度,可按表3.3.7的规定设置。但入口流水槽面的高程不宜低于涵身 中部流水槽面的高程。
表3.3.7一般涵洞预设上拱度
注:1.H为路线中心线处自涵洞流水槽面至路面顶面的高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Dh为波纹钢管(板)涵结构的有效跨度(按波纹钢板轴线 计算),Da为波纹钢管(板)涵结构的最小覆土厚度,Db为波纹 钢管(板)涵结构的最小间距,当Dh≤1m时,Db为0.5m;当 lm
10m时,Db为 0.1Dh。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2结构性回填土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或水稳性好的材料,如砾类土、砂类土,或 砾、卵石与细粒土的混合料。 3结构性回填土范围不得采用大型机械填筑、压实。 4对闭口截面结构物管底下方楔形部填料,可采用水密法,并用振荡器振实。 5结构物两侧保持对称、均匀、分层摊铺,逐层压实,每层厚度宜为150~200mm 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6%,夯实高度差应小于一层夯实厚度,由偏土压引起的结构物变 形应采取措施消除,校正截面形状后重新实施实。 6在回填实过程中,从结构物外边缘向外2.0m以内的范围内,应严格控制除 夯实机械以外的重型机械的运行。夯实侧面时,夯实机械应与结构物的长度方向平行 行驶:夯实结构物上方回填士时,应垂直于结构物长度方向行驶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7结构物顶部填土的最小厚度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 的规定,并应进行结构物承载力验算,符合要求后,方可允许车辆通行
给构物 的规定,并应进行结构物承载力验算,符合要求后,方可充许车辆通行 条文说明 对波纹钢管(板)涵的结构性回填范围、材料、施工方法、顶部最小填土厚度均 作了明确规定。波纹钢管(板)涵的的成败关键在于上述要求作的好坏,是否到位。 如果严格按设计、施工条款和检验标准去作,波纹钢管(板)涵不失为是一种较好的 结构型式。 3.3.10高填土涵洞减荷载措施宜包括下列内容: 1采用中松侧实法或柔性填料法,应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和路面不发生过大的沉降 2采用先填后挖施工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涵顶的土压力集中程度,沟槽开挖面 应竖直,且开挖宽度与涵洞宽度相当。 3采用地基加固处理时,加固后的地基压缩模量不宜过高,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 求即可,加固宽度应延伸至基底以外不小于一倍涵洞跨径的范围。 条文说明 高填土涵洞减荷载措施列出3种,是目前常用的减荷载、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有效 方法。理论上定性没问题,但在定量上尚显不足,所以作为一种措施提出,望在使用 中逐步完善和提高。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吏用的亏工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许偏差应符合现行《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9) 的规定。 3采用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加工波纹钢管、波纹钢板件时,其性能、尺寸、外 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的规定。 4.1.7波纹钢管(板)的连接件、焊接材料、密封材料、防腐材料应符合国家 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节与本章部分技术内容有关联,属于本章的共性要求,故将其列为该章的第1节 “一般规定”。分别参考现行《公路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公路钢筋混 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公路涵洞通道用波纹钢管(板)》 (JT/T791)进行编写。波纹钢管(板)结构根据实际钢材质量保证情况、受力要 求,与各厂家的实际生产情况一致。
4.2.1石材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和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tmd应按表4.2.1的 定采用。
表 4.2.1 石材强度设计值(MPa)
注:表中所列石材强度等级采用边长70mm的含水饱和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MPa)表示 抗压强度取三块试件平均值。 4.2.2不同尺寸的石材试件强度换算系数及石砌体的分类可按附录A的规定采 用。 4.2.3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tmd和直接抗剪强 度设计值fvd应按表4.2.3规定采用。
抗压强度取三块试件平均值。 4.2.2不同尺寸的石材试件强度换算系数及石砌体的分类可按附录A的规定采 用。 4.2.3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tmd和直接抗剪强 度设计值fd应按表4.2.3规定采用。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表4.2.3混凝士强度设计值(MPa)
注:表中所列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边长150mm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并冠以C表示,如C30 表示30级混凝土。 4.2.4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注:表中所列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边长150mm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并冠以C表示,如C 主元0级温源十
注:表中所列砂浆的强度等级采用边长70.7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28d抗压强度(MPa)表 示。抗压强度取三块试件平均值;
注:对各类石砌体,应按表中数值分别乘以下列系数:细料石砌体1.5;半细料石砌体1.3;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注:砌块为粗料石时,轴心抗压强度为表值乘1.2;砌块为细料石、半细料石时,轴心抗 强度为表值乘1.4。
石子混凝土砌片石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d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4.3.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和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应按表4.3.1 定采用
表4.3.1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注: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并冠以C表示,如 C30表示30级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试件用标准方法制作,养护至28d龄期,以标准试 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MPa计)。 4.3.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和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应按表 4.3.2规定采用。
注: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并冠以C表示,如 C30表示30级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试件用标准方法制作,养护至28d龄期,以标准试 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MPa计)。 4.3.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和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应按表 4.3.2规定采用。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表4.3.2混凝士强度设计值(MPa)
注: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表 中数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 受此限。
中数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 受此限。
表4.3.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
注:当采用引气剂及较高砂率的泵送混凝主且无实测数据时,表中C50的E值应乘以折减 数0.95。 4.3.4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sk、抗拉强度设计值Jsd和抗压强度设计 应按表4.3.4的规定采用
表4.3.4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及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注:1.钢筋混凝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330MPa 按330MPa取用。 2.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值
4.3.5普通钢筋的弹性模量E,应按表4.3.2的规定采用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表4.3.5钢筋的弹性模量E。(MPa)
4.4波纹钢管(板)材料
4.4.1螺旋波纹钢管、环形波纹钢管、波纹钢板件等主体结构材料采用低合金 高强度结构钢、碳素结构钢和桥梁用结构钢等。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宜采用B级、( 级、D级;碳素结构钢及桥梁用结构钢宜采用B级、C级、D级。 条文说明 目前在修建波纹钢管(板)涵时,常用主体结构材料厚度不大于12mm,故只给出了 小于或等于16mm的钢材指标,即钢材牌号Q235、Q345。 4.4.2连接件材料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管箍、法兰盘的材料采用碳素结构钢时,其性能应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 (GB/T700)的要求。 2高强魔螺栓预拉力设计值P,应按表442的规定采用
4.4.1螺旋波纹钢管、环形波纹钢管、波纹钢板件等主体结构材料采用低合 高强度结构钢、碳素结构钢和桥梁用结构钢等。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宜采用B级 级、D级:碳素结构钢及桥梁用结构钢宜采用B级、C级、D级。
表 4.4.2 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P(kN)
只列出目前在修建波纹钢管(板)涵时常用的连接件材料,其螺栓主要采用高强 度螺栓,而普通螺栓不常用,故只给出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设计值。 4.4.3防腐材料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热浸镀锌防腐处理所用的锌应符合现行《锌锭》(GB/T470)的规定,采用1 号锌或0号锌,镀锌前钢表面除锈处理的最低等级为Sa2.5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2热浸镀锌层技术质量应符合表4.4.3的要求。 3防腐材料及工艺亦可采用其他新材料、新工艺。
表4.4.3热浸镀锌质量要求
由于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高速发展,在防腐材料及工艺上鼓励采用先进、 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5.1.1基本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沿线地形图,以能获得汇水区流域面积、主河沟纵横坡度等资料为原则; 2地质特征资料和区域地质图; 3多年平均降雨量,与设计洪水频率相对应的24h降雨量及雨力等; 4涵位附近上下游坝、闸、渠等水利设施的修建情况和水文资料; 5地区性洪水计算方法、历史洪水资料、各河沟已有洪水计算成果; 6现有排灌系统及规划方案图、各排灌渠的设计断面、流量、水位等: 7对改扩建工程,还应收集有关既有涵洞测设、施工及峻工资料,了解涵洞的便 用、养护、水毁等情况。 5.1.2初步设计阶段涵洞的布设应通过外业布设和调查,基本确定涵洞的位置、 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除应符合现行《公路勘测规范》(JTGC10)、《公路工程地质 勘察规范》(JTGC20)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经现场勘测和调查确定涵洞的位置,但对地形及水文条件复杂的涵洞、改沟工 程、人工排灌渠道等应进行高程与断面测量。 2征求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对拟建涵洞的意见。现场初步选定涵洞类型、洞口形 式及防护工程类型。当涵洞处于村庄附近,应调查历史洪水位、常水位、沟床冲淤及 票浮物等情况。 3调查涎流冰、泥石流及既有涵洞现状、结构类型、基础埋深、冲淤变化、运用 情况等。 4勾绘涵址汇水面积,进行必要的水文、水力计算。 5采用调查、挖探、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涵址处地基承载力、地质构造和地下 水情况及其对构造物的稳定性影响等。 6对改扩建工程,还应查明原涵洞的位置、结构形式、荷载标准、跨径、高度,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长度、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修建年代、损毁修复等情况及利用的程度。 5.1.3施工图设计阶段涵洞布设应在初步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调查、 核实、补充或修正,确定涵洞的位置、孔数孔径、结构类型及各部尺寸。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涵洞可绘制涵址平面示意图。对地形及水文条件复杂的涵洞,应绘制涵址地形 图。增绘地面等高线;洪水泛滥线;涵洞及调治构造物位置;改沟位置;改扩建工程 既有墩台、进出口及铺砌的位置和高程等。 2沿路线方向的涵址中线沟渠断面;当沟渠与路线正交时,即为沟渠的横断面。 若沟形复杂,洞口不易布置时,可选择上、下游洞口附近补充断面。当路幅较宽、斜 交角度较大时尚需增加必要的垂直沟渠的横断面。 3沟渠纵断面应示出沟渠纵坡、冲淤情况、涵址桩号、路基设计高程、历史洪水 位和设计水位的水面线。对改扩建工程,尚应增加既有涵洞、进出口铺砌加固等构造 物的位置和高程等。 4对存在不良地质的涵洞或移位、新增涵洞,其地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岩 土承载力应进行补充地质勘探。 条文说明 第3款沟渠纵断面多指涵址河沟纵断面,是用于涵址纵横向布置以及河道开挖, 河床加固等设计的需要。 5.1.4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涵洞布设,应按本规范第5.1.3条的要求进行;技术设 计阶段涵洞布设,应按本规范第5.1.2条的要求进行。
第3款沟渠纵断面多指涵址河沟纵断面,是用于涵址纵横向布置以及河道开挖 河床加固等设计的需要。 5.1.4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涵洞布设,应按本规范第5.1.3条的要求进行;技术 计阶段涵洞布设,应按本规范第5.1.2条的要求进行
5.2.1涵洞平面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路线排水系统,适应农田排灌 经济合理地布设涵洞。并应满足本规范第1.0.5条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排洪能力。 2三级公路上的漫水涵洞或过水路面在1/25设计洪水频率时,应满足车辆能安 全通行。车辆通行的涵(路)面水深不应大于0.3m。四级公路上的漫水涵洞或过水 路面在1/25设计洪水频率时,可有限度中断交通,其中断时间可按具体情况决定,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3涵洞位置应符合路线线形布设要求,当不受线形布设限制时,宜将涵洞位置 选择在地形有利,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较高、沟床稳定的河(沟)段上。 4在跨越排水沟槽处、通过农由排灌渠道处、平原区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或泥 召地带、傍山或沿溪路线暴雨时径流易集中地带以及边沟排水需要时,均应设置涵洞。 当地形条件许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并沟设涵。 5当涵洞距下游汇入河道较近时,应考虑下游河道的设计水位及冲淤变化对涵 同净高和基础理深的影响。 6在农灌区应与农由排灌系统相配合。当须局部改变原有系统时,不应降低原 有排灌功能, 7涵洞位置的布设,宜与水流方向一致,避免因涵洞布设不当,引起上游水位 雍高,淹没农田、村庄和路基,引起下游流速过大,加剧冲蚀沟岸及路基。 8涵洞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和养护维修的要求,降低建设和养护费用。 9沿线涵洞布设密度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及农由排灌等自然条件确定,但 考虑路基施工压实方便,涵洞间距不宜小于50m。 10排洪涵洞和交通涵洞宜分别设置。如设置排洪涵兼交通涵时,应详细分析历 史洪水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洪安全措施。 条文说明 第10款排洪涵和交通涵,虽然在结构设计上基本相同,可相互借鉴,但其使用 功能不同,前者为排洪,后者通行人、畜和车辆,所以要求原则上宜分别设置。如两 者合并兼用时,则需采取必要的防洪、照明等安全措施,确保人、畜和车辆的通行安 全。 5.2.2山区涵洞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山岭地区宜一沟一涵。在降雨量大或者暴雨集中且山坡植被很稀疏的地区, 河沟均不宜合并设涵。当汇水区很小,两河沟相距很近,文具备沟通的条件下,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可合并设涵,但应注意修建必要的防护工程。 2涵洞的布设应符合水流方向,不宜为减短涵长而止交布设。 3在截水沟排水出口处应布设涵洞,以免水顺边沟流经距离过长而冲刷路面和 路基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4路线的转角大于90°,曲线半径较小,弯道前的纵坡大于4%,且在200米内 又无其他涵洞时,在弯道地点附近应布设涵洞。 5路线沿水流方向由陡坡(≥5%)段过渡到缓坡(≤3%)段,在此200米内文 无其他涵洞时,在变坡点附近应布设涵洞, 条文说明 第1款在山区一般为一沟一涵,不宜改变河沟路径,将两沟合并设涵,即使在汇 水区很小,两沟相距很近,又具备沟通条件下,尚需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方可合并设 涵,但需修建必要的防护工程。 5.2.3山前区(丘陵地带)涵洞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流量较大、水流集中的丘陵河沟,可集中设置涵洞;当流量较小、水流分散时, 可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布设沿线涵洞。 2丘陵区宽谷槽由地带,可将涵洞布设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坡坡脚或溪沟边岸附 近。 3在漫流无显著沟槽地带,可采取分片泄洪的原则,结合水流出路选择低洼处布 设涵洞,但不应过分集中布设。 4在山口冲积扇地区,应分散布设涵洞,不应强行改沟引至低洼处。两冲积扇间 洼地,亦应布设涵洞。 5路线跨越弯曲的河沟时,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裁弯取直,改移河 沟,使水流畅通,并尽量与路线正交。当路线跨越弯曲的沟谷处为坚硬的岩石,且涵 身很长时,不易改沟设涵,可将涵身设为曲线形,确保水流畅通,节省工程量。 条文说明 第3款当路线通过不受上游集中山洪影响,且无明显沟槽的平垣戈壁滩、草原, 沼泽、盐碱地等地区时,因暴雨后分散的水流汇集成片,一经筑路拦截,水流集中危 害路基,涵洞沿线布设不应过稀,可按分片宣泄洪水的原则,结合水流出路选择低洼 处设置涵洞,但需两涵之间迎水面设置人字形分水堤。 5.2.4平原区涵洞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农业灌溉所需的天然河沟和人工渠道位置,按天然排灌系统布设涵洞 避免因改沟合并占用农田和破坏既有的耕作和排灌系统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2对人工排灌渠道,应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涵址及孔径,避免调查不彻底,造成 施工期间或工后增补涵洞, 3在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泥沼地段时,应向当地居民、有关部门详细了解水 流趋向,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涵洞。 4路线靠近村庄时,涵洞布设应能排除村内沥水,且涵洞的出水口设置应不危 及农田和房屋。 5在有长期积水的低洼地段,应设置涵洞,以降低路基两侧水位差管道标准, 6当河沟严重弯曲、分叉时,可改沟取直或合并设正交涵。移位后的涵洞,上 游应有1.5倍河槽宽的直沟段长度,下游以占地面积及工程量最小为原则;宜设置上 下游防护工程,以防止引起上游水位雍高,造成淹没农由、村庄,或流速增大加剧下 游沟岸与耕地的冲蚀。 条文说明 第4款当路线靠近村庄时,要注意顺应村庄的水流出路设置涵洞,以便及时排出 村内的地面积水,且涵洞的出水口设置应不危及农田和房屋安全。在施工中因涵洞的 立置与当地村庄引起纠纷的事例较多,因此在设计中应详细调查并与当地村庄协商达 成一致意见,以免施工中涵洞移位。 5.2.5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条件下的涵洞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线穿过泥石流地段,涵洞可布设在流通区的最窄处,且孔径应适当增大, 净高应比流动泥石流的平衡高度高出1.0米以上。 2在软土泥沼地段,涵洞应选择在泥沼覆盖层较浅或厚度较薄的地带布设,以 更于地基基础的处理。 3在水库回水区段,涵洞应布设在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上。地形地质条件允许时, 可将涵洞移建于岸坡上。 4在流速或流量较大,亦或深窄河沟两岸横向坡度较大的情况下,当河沟水流 方向与路线不垂直时,宜将涵洞斜交布设,其斜度不宜大于45° 5路基高填地段,河沟边坡稳定、岩土密实时,可将涵址从沟底移至岸坡上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5.3.1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实际地形、地质及水文等条件进行涵洞立面布设,确保涵洞基础稳定 涵底不冲不淤。 2山岭重丘地区河沟纵坡较陡,水流流速较大,涵洞立面布设应结合具体地形 地质情况,设置缓坡涵或陡坡涵。 3平原微丘地区河沟纵坡较平缓,水流流速较小,设在天然河床上的涵洞,其 铺砌顶面高程及坡度应与天然沟底高程及沟底纵坡基本一致。 条文说明 第3款在平原微丘地区,因地形平坦,河沟纵坡较平缓,水流流速较小,设在天 然河床上或集散排水的较低洼处的涵洞立面布置,其原则是铺砌顶面高程及坡度应与 天然沟底或低洼处高程及纵坡基本一致。在本规范修订调研时,在平原区发现很多涵 洞已堵死,或涵前一片积水,根本无法排水,究其原因是涵底高程和纵坡设置不当, 也有涵洞孔径偏小原因造成的。 5.3.2山岭重丘区陡坡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纵坡小于10%的土质地基河沟,或纵坡小于30%的轻度风化岩石地基河沟, 可采用斜置式陡坡涵。涵底铺砌纵坡和原河沟纵坡基本一致时,涵洞基底可设置为齿 状基础或台阶形基础,出口段可设置为扶壁式。 2对纵坡大于或等于10%的土质地基河沟,或纵坡大于或等于30%的轻度风化岩 石地基河沟,可采用台阶平置式阶梯涵。阶梯分节长度宜大于或等于2m,相邻两节 的最大高差小于或等于0.75d(d为上部构造厚度);也可使相邻两节的高差大于d, 在两节接头处加砌挡墙,但应满足两节高差小于或等于0.7m或小于或等于ha/3(ha 为涵洞净高)。 3当河沟底天然纵坡变化较大时,可适应地形条件布设成缓坡及陡坡并用的(涵 底为不等长、不等高差的台阶形式)平置式坡涵。 条文说明 陡坡涵的设置,要求充分利用地形和地质条件,既要布置的经济合理,又要保证 结构物的稳定性。阶梯涵的沉降缝一般设在台阶落差断面,并结合地质及基础变化情 况设置、以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断裂。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5.3.3山岭重丘区缓坡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河沟中纵坡较小且涵长较短时,可按下游洞口沟床高程,以3%左右的缓坡 向上延伸设置涵底铺砌。上游的铺砌应选择合适的坡率与原沟底面连接。涵底基础视 可沟纵坡情况设置为平置式或斜置式。 2当河沟纵坡较大且小于15%,如地质条件良好,基底有足够的强度且纵、横向 均匀一致时,若附近有大量石方可利用,可将涵洞基础以缓坡形式设置在紧密砌石基 底上。当上游砌石与原沟底面平顺衔接,下游洞口坡度较陡、流速较大时,应采取适 当的消能措施。 5.3.4平原微丘区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河沟纵坡小于或等于3%,且涵长小于或等于15m时,涵洞基底可水平设置 涵底铺砌纵坡可采用1%~3%。 2当河沟纵坡大于3%,但小于或等于6%时,涵底铺砌可采用与天然河沟相同 的纵坡。涵洞基础底面,当河沟纵坡较小时,可设置为平置式;当河沟纵坡较大时 可设置为斜置式。 3当路线以路堑形式通过灌溉沟渠且不满足建设渡槽的净空要求时,可采用竖井 式倒虹吸管涵洞,其立面布设应使出水口铺砌顶面高程低于进水口高程,涵身底部顺 水流向纵坡可采用1%~3%。 条文说明 第3款当路线穿过沟渠,路堤高度较低,不足以修建明涵时,或因灌溉需要,应 提高渠底建筑,架空渡槽又不能满足路上净空高度时,可修建倒虹吸涵洞,其造价较 高,接头处易漏水,又极易淤塞,养护困难水利施工组织设计 ,尽量少用。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6.1.1设计洪水应符合本规范第1.0.5条规定频率的年最大洪水流量。 6.1.2设计洪水分析与计算可根据当地资料情况及地区特点,采用多种方法, 经核对比较后,选用合理的分析计算成果, 6.1.3山区、丘陵区涵洞可按暴雨推理法、径流形成法或地区性经验公式计算 设计流量。 6.1.4平原区涵洞可用形态调查法,利用历史洪水位推算设计流量;也可利用 地区性经验公式计算设计流量。 6.1.5在同一河沟上、下游附近存在已建涵洞,且能调查到可靠的涵前洪水积 水高度及相应的洪水频率时,可采用直接类比法推算设计流量。 6.1.6人工排灌渠道的设计流量和水位,可直接采用排灌渠道的设计成果
.... - 相关专题: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