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145-200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pdf

  • GBT 50145-200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0-11
  • 发 布 人: 54083069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50145-200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有机质含量0m一定(5%≤0m<10%),有特殊气味,压缩性 高的黏土或粉土。

    2.3.1 基本代号:

    2.3.2土的工程分类代

    无缝钢管标准3. 0. 1 土的分类应根据下列指标确定: 1 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 2 土的塑性指标:液限、塑限Wp和塑性指数Ip。 3 土中有机质含量。 3.0.2 土的粒组应根据表3.0.2规定的土颗粒粒径范围划分

    表3.0.2粒组划分

    3.0.3土颗粒级配特征应根据土的不均匀系数Cl和曲率系数 Cc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均匀系数 C.,应按下式计算:

    d60 Vu dia

    率系数C。应按下式计算

    d30 dio Xdso

    式中d30 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 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30%。 3.0.4土按其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可划分为巨粒类土、粗粒类土 和细粒类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巨粒类士应按粒组划分。 粗粒类土应按粒组、级配、细粒土含量划分。 3 细粒类土应按塑性图、所含粗粒类别以及有机质含量划 分。 3.0.5 细粒士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图3.0.5)

    3.0.5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图3.0.5)。

    4.0.1巨粒类土的分类应符合表4.0.1的规

    0.1巨粒类土的分类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表 4.0.1 巨粒类土的分类

    4.0.2试样中巨粒组含量不大于15%时,可扣除巨粒,按粗粒类 土或细粒类士的相应规定分类;当粒对土的总体性状有影响时: 可将巨粒计入砾粒组进行分类。 4.0.3试样中粗粒组含量大于50%的土称粗粒类,其分类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砾粒组含量大子砂粒组含量的土称砾类土。 2 砾粒组含量不大于砂粒组含量的称砂类士。 4.0.4砾类土的分类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表 4. 0. 4 砾类土的分类

    表4.0.5砂类土的分类

    4.0.6 试样中细粒组含量不小于50%的土为细粒类土。 4.0.7 细粒类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 粗粒组含量不大于25%的土称细粒士。 2 粗粒组含量大于25%且不大于50%的土称含粗粒的细粒 土。 3有机质含量小于10%且不小于5%的土称有机质土。 4.0.8细粒±的分类应符合表 4.0.8的规定。

    土。 3有机质含量小于10%且不小于5%的土称有机质土。 4.0.8细粒±的分类应符合表4.0.8的规定

    表 4.0.8 细粒士土的分类

    4.0.9含粗粒的细粒土应根据所含细粒土的塑性指标在塑性图 中的位置及所含粗粒类别,按下列规定划分: 1粗粒中砾粒含量大于砂粒含量,称含砾细粒土,应在细粒 土代号后加代号G。 2粗粒中砾粒含量不大于砂粒含量,称含砂细粒土,应在细 粒土代号后加代号S。 4.0.10有机质土应按表4.0.8划分,在各相应土类代号之后应 加代号0。 4.0.11土的含量或指标等于界限值时,可根据使用自的按偏于 安全的原则分类。

    5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5.1.1目测法鉴别:将研散的风干试样摊成一薄层,估计土中巨 粗、细粒组所占的比例确定土的分类。 5.1.2干强度试验:将一小块土捏成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斑 断及捻碎,并应根据用力的大小进行下列区分: 1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断为干强度高。 2 梢用力即可捏碎或擀断为十强度中等。 3易于捏碎或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注:当土中含碳酸盐、氧化铁等成分时会使土的干强度增大,其干强度宜再将湿士 作手捻试验,予以校核。 5.1.3手捻试验:将稍湿或硬塑的小土块在手中捏,然后用拇 指和食指将土捏成片状,并应根据手感和土片光滑度进行下列区 分: 1手滑腻,无砂,捻面光滑为塑性高。 2稍有滑腻,有砂粒,捻面稍有光滑者为塑性中等。 3 梢有黏性,砂感强,捻面粗糙为塑性低。 5.1.4 搓条试验:将含水率略大于塑限的湿土块在手中探揉捏均 习,再在手掌上搓成土条,并应根据土条不断裂而能达到的最小真 径进行下列区分: 1 能搓成直径小于1mm土条为塑性高。 2 能搓成直径为1~3mm土条为塑性中等。 3 能搓成首径大于3mm土条为塑性低。 5.1.5 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天于塑限的土块在手中探捏均匀: 并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3mm的土条,并应根据再揉成士团和搓

    条的可能性进行下列区分: 1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揉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可再揉成团,捏而不易碎者为韧性中等。 3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低。 5.1.6 摇震反应试验:将软塑或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 掌上反复摇晃,并以另手掌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 呈现光泽;用二个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人,光泽消失。并 应根据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进行下列区分: 1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快。 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渗水、吸水慢者为反应慢。 4 不渗水、不吸水者为无反应。

    5.2.1巨粒类土和粗粒类土可根据目测结果按第4.0.1~4.0.6 条的分类定名。 5.2.2细粒类土可根据干强度、手捻、搓条、韧性和摇震反应等试 验结果按表5.2.2分类定名。

    表 5.2.2细粒土的简易分类

    注:表中所列各类土凡呈灰色或暗色且有特殊气味的,应在相应土类代号后加代 号 O,如 MLO、CLO、MHO,CHO。

    可采用目测、手摸或嗅感判别,有机质一般呈灰色或暗色,有特殊 气味,有弹性和海绵感。

    1巨粒类士、粗粒类土:通俗名称及当地名称;土颗粒的最大 粒径;土颗粒风化程度;巨粒、砾粒、砂粒组的含量百分数;巨粒或 粗粒形状(圆、次圆、棱角或次棱角);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土颜色和 有机质;天然密实度;所含细粒土类别(黏土或粉土);土或土层的 代号和名称。 2细粒类土:通俗名称及当地名称;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巨 粒、砾粒、砂粒组的含量百分数;天然密实度;潮湿时土的颜色及有 机质;土的湿度(干、湿、很湿或饱和);土的稠度(流塑、软塑、可塑 硬塑、坚硬);土的塑性(高、中或低);士土的代号和名称。

    附录A士的工程分类体系框图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总 则 (2 1 ) 术语、符号和代号 (2 2 ) 2. 1 术语 (2 2) 2. 2 符号 (2 2) 2. 3 代号 (2 2) 基本规定 (23) 土的分类 (25) 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2 9) 5. 1 简易鉴别方法··· (29) 5. 2 鉴别分类 (29) 5. 3 土的描述 (2 9)

    1.0.1本标准系为工程用土进行分类而编制,其内容包括对土类 进行鉴别,确定其名称与代号,并给以必要的描述。由此可使工程 用士的名称得到统一,并对土的工程性状有定性的了解。

    1.0.2本标准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土均是适用

    本标准中所指的“土的分类”是从土的基本特性出发,以的 颗粒尺寸、水理性质等为界定指标的分类体系,是土的基本分类 对于特殊性土(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红黏土、盐渍土等),其性质 与其成因、环境、状态、结构性等有关,除按照本标准分类以外,还 应根据土的特殊性(如胀缩特性、湿陷性、有机质含量等),依据相 应土类的技术标准进行分类。 各行业在工程中对土的分类有各自的专门需要,细节繁多,难 以统一规定,故本标准只能从整体上建立共同遵守的体系,较为原 则与概括,属通用分类范畴。各行业可据此延伸与充实,编制符合 需要的专门分类标准。

    2.1.1~2.1.11本标准规定了有关土分类的基本术语。有些名 词术语在本标准中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如“级配良好砂”、“级配不 良砂”等,这里不再重复收列。

    这里列出了有关士分类的最常用的物理性质符号。

    1一个代号即表示土的名称。 2由两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 分,第二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次成分,或土的级配、液限。 3由三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 分,第二个基本代号表示液限的高低,第三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次 成分。

    3.0.1将士按粒径级配及液塑性进行分类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采 用的士分类方法。根据当前的科技水平,认为粗粒土的性质主要 决定于构成土的土颗粒的粒径分布和它们的特征,而细粒士的性 质却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相互作用时的性态,即决定于土的塑性。 土中有机质对土的工程性质也有影响。土颗粒的分布特征可用筛 分析方法确定,土的塑性指标可按常规试验方法测定。这些特征 和指标在现场凭自测和触感的经验方法也容易予以估计。根据这 些特征和指标判别土类,既能反映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也便于 实际操作。

    3.0.2本标准采用的粒组范围主要是根据原标准确定。其中把 过去的细砾粒组细分为中砾和细砾两个粒组,其界限粒径为 5mm,与粗粒土的各项试验中常用的粗粒料和细粒料的界限相 致;砂粒组细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个粒组。这样划分砾粒组和 砂粒组与我国现行的多数标准或规范相一致。

    3.0.4 本标准包括工程上所遇到的一般士类。由于王分类系

    据扰动土试样,土的天然状态如密度的松、密,含水状态如干、湿· 结构状态的成层或各向异性,历史应力为正常固结或超固结等,在 分类中均未考虑。为此,软士、冻士等都没有列人标准。土的地质 成因对士的性质有定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反映这种因素的定 量指标,而且属于同一成因的土类,其性质也会千差万别,所以绝 大多数的分类法都不按其划分土类。填土实际上是种无确定概

    4.0.1土中巨粒组含量(按质量计,巨粒可采用量取颗粒最小断 面宽度大于60mm的方法确定)大于75%时,它们在士中所占体 积已超过2/3,形成了骨架,对土性状起控制作用,这类土称巨粒 土。应按巨粒组中的何种粒组(漂石或卵石)占优势给予定名。若 按某种粒组(漂石或卵石)超过总质量的50%来分类定名,可能会 发生某种粒组如卵石含量极少而漂石含量大大超过卵石含量却被 定名为卵石的情况;另外从力学性能上说,此种士可能被“降级”使 用了,然而从渗透性能上说,此种土却被“升级”使用了,这是不合 适的。 土中巨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而不大于75%的土称混 合巨粒土,这时巨粒在土中已起骨架作用,决定着土的主要性状。 土中巨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而不大于50%时,其中的 土占优势,巨粒部分起骨架作用,部分起充填作用,实为含巨粒的 土,统称为巨粒混合土。如有需要,此类土可以根据所含粗粒或细 粒的多少进一步细分。 4.0.2土中巨粒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的15%时,巨粒体积将 不及试样总体积的10%,可视为散布在土内的零星颗粒,当其对 土的总体性状不致有明显影响时,可扣除巨粒,按粗粒类士或细粒 类土的规定分类定名;当巨粒体积对土的总体性状有影响时,可将 巨粒计人砾粒组按粗粒类土或细粒类士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 4.0.3粗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意味着粗粒组质量大于 细粒组,应称其为粗粒类土。粗粒组包括砾粒和砂粒,按累积含量 概念,应划分为砾类士和砂类士。

    当细粒组质量小于总质量的5%时,细粒对砾类王性质无甚 影响,应认为是(纯)砾。此时级配对土性质有明显影响,应予考 虑。本标准采用的两个级配指标和界限系根据我国长期T程经 验,并参考国外主要标准确定的。 当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或等于总质量的15%且小于总 质量的50%时,区分细粒组类别可以更好地反映土的性质。

    4.0.6当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或等于粗粒组与巨粒组之和时 应称其为细粒土。

    4.0.7细粒土可分为以下儿种情况:

    4.0.7细粒土可分为以下儿种

    1土内粗粒组含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25%时,粗粒零星 散布,对土性状影响不大,故称(纯)细粒土。 2土内粗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25%且小于或等于总质量 的50%时,粗粒已起部分骨架作用,为简便计,统称含粗粒的细粒 土。 3有机质成分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 类时应予反映。按理说只要土内含有机质,就应称为有机质土 但若有机质含量很低(不大于5%),其性质与无机士没有太大区 别,可视为无机土。只有有机质含量在一定程度内才称其为有机 质土。如果有机质含量很高(大于10%),其性质将大大不同于 般细粒土,可称其为有机土,本标准不再给予分类。 4.0.8利用塑性图进行细粒土分类的依据见第3.0.5条说明 图中土类划分界限是按国际上广泛应用和我国多个行业采用的材 准确定的。图3.0.5中有Ip二7和1p=4的横虚线,表明其间区 域可能由黏土过渡为粉土,在编制专门分类标准时,该区域的士可 以考虑细分。原标准中表3.0.9细粒土的分类中左下栏内容“1 <0.73(一20)和Ip<10”使用时会引起误解,应为“A线以下或 Ip<7”,这次作了更正。

    的50%时,粗粒对土性状有相当影响,在分类定名时应予以反映 为简便计,统称为含粗粒的细粒土,并在细粒土代号后加所含粗 代号。

    的50%时,粗粒对土性状有相当影响,在分类定名时应予以反映 为简便计,统称为含粗粒的细粒土,并在细粒土代号后加所含粗粒 代号。 4.0.10有机质成分对士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 分类时应予反映。卡萨格兰德原统计有机质土均位于塑性图A 线以下,但我国学者杨可铭早在1978~1979年调查松嫩平原和三 江平原59个市县所得1804组土料分析中,即发现A线以上也有 有机质土存在。1981年在沿海、内陆及山区搜集的3902组土粒 资料中,再一次证实上述观点,发现沿海和内陆冲积河漫滩相的有 机质土位于A线以上,而内陆湖泊相沉积的有机质土则位于A线 以下(见图1),A线以上有机质土的烧损失一般为5%~10%。 A线以下的则均在15%以上,而且距A线愈远,灼烧损失愈大,

    图1有机质土在塑性图上的分布(根据杨可铭,1981年资料)

    1983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在修订分类标准时也发理 塑性图A线以上有机质土存在。英国BSCS一1981分类标准同 样承认了上述事实。 国外分类标准对于A线以下的有机质土按其液限划分为函

    档:WL>50%的记为OH,W<50%的记为OL。既然A线上、下 均存在有机质土,为了将这类土的类别表示得更明确,本标准规定 此种土应先根据塑性图按本标准第4.0.9条分类,若其中确含有 一定有机质,则在其分类代号后缀以有机质代号“O”。 4.0.11尽管本标准规定了土的含量或指标的分类界限,但当士

    4.0.12本标准将土的分类体系制成框图,以便于使用,见附求

    5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5. 1 简易鉴别方法

    5.1.1本条说明对土粒粒组含量进行约估的具体方法。 5.1.2~5.1.6说明几种简易鉴别的具体方法。土的简易鉴别 分类和描述是在现场勘探采样和试验室开启试样时,采用简易鉴 别方法对土进行分类和描述。对每一种鉴别结果以三或四个档次 表示,是根据我国工程勘察多年实践经验确定的,由此可以对士类 进行较可靠的评价。

    体检标准5.2.1本条说明巨粒类土和粗粒类土按鉴别结果进行分类定名 的方法。

    5.2.2本条说明细粒类土的简易鉴别分类方法,是

    关标准、规程、技术手册,结合多年来的工程勘察经验综合后提出 的。

    5.2.3土中有机质成分可能是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也口

    能是经过分解失去了原成分性质的深色无定形物质,通常可由外 观识别。例如它们呈灰色或黑、青黑、深绿等暗色;有特殊臭味;灼 烧损失可达20%;大多有弹性、塑性;搓条时有海绵感;有的夹有 植物纤维基坑支护标准规范范本

    5.3.1单独的土的分类名称和代号不能反映其原位状态和某些 特殊状态。本条所列内容为描述土性状的最基本的内容,以便于 为十的利用作出更准确的依据。

    土的描述是工程中利用土或评价土的重要依据,故描述的重 点应密切配合工程需要。例如,用土作为填料时,其天然含水率, 密实度,有机质含量,粗细粒的搭配情况,土层分布以及厚度等直 接影响到土料的适宜性和蕴藏量的估计等。如土用作建筑物地 基,则其类别、天然密实度、稠度状态和结构性等,都与地基承载 力、渗透性等关系密切。

    ....
  • 相关专题: 工程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