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1.pdf

  • 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1.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1

    2.1.8最终沉降finalsettlement

    2.1.9总沉降totalsettlement

    在上部设计荷载作用下,地基从加载起始日至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末所发生的

    在上部设计荷载作用下,地基从路面竣工之日至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末容许产生的 降。

    工字钢标准2.1.11堆载预压preloading

    在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促使地基排水、固结、压密,以提高地基强度,减少在设计荷 我作用下产生工后沉降的处理方法。堆载预压分等载预压、超载预压和欠载预压。预压 荷载等于路堤设计荷载的,称为等载预压;预压荷载超过路堤设计荷载的,称为超载预压; 页压荷载小于路堤设计荷载的,称为欠载预压

    2.1.12预压期 preloading period

    中荷载所持续的时间。从完成全部预压荷载

    2.1.13砂砾垫层sandgravelmat

    在路堤基底与软土地基表面之间的砂砾材

    2.1.14轻质路堤lightweightembankmen

    采用粉煤灰、泡沫塑料等轻质材料修筑的

    采用在砂等原料土中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固化剂、水和气泡,经现场混合后形成的轻质 料修筑的路堤。

    2.1.18加筋路堤reinforcedembankment

    2.1.19吹填砂路堤dredgerfillembankment

    2.1.20反压护道counterweightfil

    位于路堤两侧(或一侧)起反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填

    2.1.21竖向排水体verticaldrain

    22真空预压vacuumpreloading

    2.1.23粒料桩granularmaterial column

    2.1.24加固土桩solidifiedsoilcolumn

    将内外双层套管形成的空心圆柱腔体沉人地基,在腔体内灌注混凝土,拔管之后形 管状桩体。

    2.1.27爆炸挤淤explosivedisplacement

    利用炸药爆炸能量将软土地基中的软土挤开,使事先堆在软土表面的块、片石下沉 计深度,置换软土的地基处理方法。

    2.1.28隔离墙dividingwall

    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的对地基中渗流、竖向沉降或侧向挤压起隔离作用的连续墙体。

    利用大质量夯锤从较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产生冲击和振动,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并 是高其强度的处理方法。夯锤重多为100~400kN.落距多为6~40m。

    强夯时,在夯锤冲击形成的夯坑中,边夯边填碎石、片石等粗租颗粒材料置换原地基土 地基中制成大直径的粒料桩,形成粒料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

    Ws 桩间土应力折减系数; m 桩土面积置换率; n 桩土应力比: Tps 桩土复合地基抗剪强度; 桩体抗剪强度; Tp Ts 土体抗剪强度; Eps 桩土复合压缩模量; 桩体压缩模量; feu——立方体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f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3.1.1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工程方案、场地条件,合理选择勘察方法,保证勘 察质量,满足各方案设计的需要。 3.1.2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包括收集资料、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勘探、工 程地质测试、工程地质评价及报告编制等工作。 3.1.3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应收集沿线地形、地貌资料,古地形地貌图和历史河流 变迁图,区域地质、遥感图像及解译资料;沿线既有建筑、道路等建(构)筑物的勘察、设 计、施工、观测资料,科研项目及试验工程成果资料;地震烈度、震害等资料;核定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g范围的分区界限。

    3.1.4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薄层理与夹砂特征、水平向与垂直向的均匀性、地 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地下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与起伏。 2古牛轭湖、埋藏谷及暗埋的塘、浜、沟、渠等的分布、埋深及其水文地质情况等微地 税形态。 3软土的固结状态,物理、力学、化学、水理性质和地基的承载力。 4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水位变化情况、水质及腐蚀性。 5当地既有建(构)筑物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和经验等。

    3.1.5软土可按表3.1.5进行鉴别。当表中部分指标无法获得时,可以天然孔隙比和

    3.1.5软土可按表3.1.5进行鉴别 中部分指标无法获得时,可以天然孔隙比和 然含水率两项指标为基础,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别

    3.1.5软土鉴别指标

    2011年颁布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一2011)中,利用天然含水率、天 然孔隙比、压缩系数、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十字板抗剪强度6项指 标鉴别软土,指标考虑比较全面。因此,本细则对软土鉴别标准与其靠近;但由于软土勘 察中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对软土判别的指导意义不大,改用快剪内摩擦角指标代替。天 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率两项物理指标测试方便,且变异性小,因此当部分指标无法获得 时将其作为进行软土鉴别的基础指标。

    3.1.6工程地质调绘应完成下列工作: 1调查地形、地貌及第四纪沉积层的特征,划分地貌单元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 2查明软土的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基本查明沿线微地貌与软土分布的关系。 3 调查湖塘、河流等地表水体的分布情况。 4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埋深、补给、排泄和水位变化情况。 5基本查明沼泽地段的植物分布及生长情况,地表水的汇流和水位的季节变化、疏 条件及河流水文变化情况,地下水露头及其季节变化情况,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 系等,

    3.1.7工程地质勘探应在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用挖探、简易钻探、钻探、静力触 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方法,并辅以必要的物探综合进行。对难以取样的软土地层,应以 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为主,必要时可采用旁压试验与螺旋板载荷试验等 方法。对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等,宜采用静力触探方法。可主要采用静力触探方法测定 软土层在天然结构状态下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地质层次。 3.1.8工程地质测试应按表3.1.8确定测试项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可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室内试验应按现行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执行。

    3.1.7工程地质勘探应在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用挖探、简易钻探、钻探 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方法,并辅以必要的物探综合进行。对难以取样的软土地月 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为主,必要时可采用旁压试验与螺旋板载荷 方法。对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等,宜采用静力触探方法。可主要采用静力触探方 软土层在天然结构状态下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地质层次。

    1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可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室内试验应按现行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执行。 2原状土样样品应在取样后3d之内完成试验。不能按时试验的样品应妥善保存 不得露天堆放。 3力学试验的加荷级别与标准、试验的边界条件等应与工程场地的环境条件相适 应,并结合施工、运营期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 4室内剪切试验应根据地基土类别、地基排水条件,并结合加载速率选用相应的试 验方法和试验参数。 5每个工程地质层均应测定完整的软土物理力学指标,包括先期固结压力、压缩系 数、固结系数、抗剪强度等,其中抗剪强度应采用固结快剪试验,必要时还应采用固结不排 水剪试验。软土层厚度较大时,宜在该层的上、中、下部分别测定一组完整的软土物理力 学指标。 6采用竖向排水体加固地基时,应进行水平方向的固结系数测试;采用加固土桩加

    工程地质勘察扁铲侧胀试验标准贯人试验+(+)(+ )水试载荷试验++++(+)位旁压试验t(+ ))t(+)原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水质分析++土的叫值+*灵敏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k+>固结排水8(+ )0三固结不排水+(+)(+)(+) 不固结不排水B++++固结快剪(+)++快剪++(+ )++水平结数++++固系垂直++++(+)(+)(+)先期固结压力P+做(+ )(+)要水平缩数软系室垂直++++81水平(+)+(+)透数+渗系垂直++),表++颗粒组成有机质含摄++液性指数塑性指数+液限塑限天然孔隙比+相对密度+天然密度+天然含水率%+能性项地加路堤9

    固地基时,应对软王的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地下水质等进行测试。 7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所取得的资料,应与钻 探资料进行对比、验证。 8试验结果应按工程地质单元、区段及层位分别统计,并将取样方法、试验方法以及 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3.1.9工程地质评价应在综合分析调绘、勘探、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等资料的基础上, 针对工程特点和要求进行。评价内容应包括场地地质条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及 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地地质条件评价,应在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特征、软 土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不同工程场地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比选。确定场地方案后,应结 合工程评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地表硬壳层利用的条件及可能性,对暗塘、暗浜的 绕避或处理措施提出建议;当地基受力范围内有硬层、起伏岩层或厚透镜体时,应判定地 基产生滑移或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当软土地基中有薄砂层或软土与砂土互层时,应判定 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应判定地下水位变化和承压水对地基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软土地 基的承载力宜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确定。 2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应包括滑动稳定性评价与沉降稳定性评价。应对建(构)筑 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差异沉降、滑动、变形作出评价,提出加固、 处理措施建议;应对基底硬层和下伏承压含水层的水压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溃涌、 潜蚀、流砂,以及动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作出评价。 3应对软土场地因施工、取土、运输等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 措施。

    1文字说明应阐明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条件、工程项目的特点,应包括对 本细则第3.1.4条要求查明内容和结论的说明,以及按本细则第3.1.9条要求进行工程 地质评价的情况及结论。 2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阶段,图表资料应包括: 1)工程地质平面图; 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4)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 5)原位测试成果图表,包括十字板剪切图、静力触探图、标贯成果图等; 6)土工试验资料成果图表,包括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能试验成果表与指标统计 表,孔隙比与荷载关系图,固结系数与荷载关系图,无侧限抗压应力与应变图等; 7)水文地质测试资料图表; 8)勘探试验照片等。

    3.1.11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深度应与勘察设计的阶段相对应,可分为预可行性研 究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预可勘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察(以下简称工可勘 察)、初步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初步勘察)与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详细勘察) 四个勘察阶段。

    3.2.1预可勘察应基本掌握路线走廊带内对路线方案有较天影响软土的分布及对工 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勘察成果应满足预可路线方案研究的需要

    3.2.2预可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区域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烈度及遥 感图像等资料。 2收集线路通过区域的1:100000~1:500000地质图与说明书及其与路线有关的 铁路、水电、矿山、城建等部门从事建设的地质资料。 3研究软土分布范围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以及路线绕避的可能性或通过的方案。 3.2.3预可勘察报告应分析并对控制路线方案和重点地段的软土的分布范围、成因类 型及其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重点说明。

    3.3.1工可勘察应掌握路线走廊带内对工程规模有较大影响的软土分布,了解其可能 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勘察成果应满足工可路线方案研究的需要。 3.3.2工可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在预可勘察成果的基础上,应对路线走廊带的软土地基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宜 进行简易勘探和测试。 2对控制路线方案和重点地段的软土地基,宜通过勘探钻孔与静力触探核查所收集 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其成因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及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危害。 3对软土地区沿线的堤防、涵闸、桥梁、道路及房屋等既有建(构)筑物应进行重点 调查,了解其结构、基础类型以及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和经验等。 4对室内遥感解译成果应进行现场核对、修改和补充。

    3.3.3工可勘察报告文字说日 土的分布范围、成因类型、工 春性等对路线的影响,对路线方案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初步勘察工作的建议。

    3.3.4工可勘察报告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全线工程地质图,比例尺为1:50000~1:200000,图中应填绘各路线方案和大型 结构物的位置,主要的地貌界限、地层界线、地质构造线、岩层产状、软土分布范围,地震基 本烈度分区界限等。 2必要时推荐方案及重要比较方案工程地质图,比例为1:10000~1:50000。 3控制路线方案的复杂软土地段的工程地质平、纵断面示意图。 4不良地质地段表

    3.4.1初步勘察应基本查明控制路线方案的软主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具对上 程方案的影响,提出处理措施建议。勘察成果应满足路线布设、处理方案设计及结构设计 的需要。

    3.4.2初步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在工可勘察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与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手 段,初步查明沿线软土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理埋藏条件及古河道、暗塘、暗浜的分布,地下 水类型、埋藏深度、活动情况、补给与排泄条件。 2对控制路线方案的软土地段,尚应查明软土的层位、层厚、物理、力学、化学、水理 性质等工程地质特征,并初步分析其变形和稳定性。 3.4.3初步勘察工程地质调绘范围应满足路线方案比选的需要,对地质条件复杂并控 制路线方案的软土地段,必要时应扩大调绘范围。 3.4.4钻探与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软土地段应以挖探、简易钻探、静力触探等方法为主,辅以物探。每个地貌单元与 次一级工程地质分区必须有勘探点。不同的软土类别分段应设置勘探孔。当软土成层复 杂、变化大、附加应力显著变化或有山间洼地时,勘探点应加密。 2控制路线方案或需要作为代表性路段进行设计的软土地段,应采用静力触探、十 字板剪切与钻探等进行综合勘探,通过对测试指标的相互印证,确定软土的物理力学

    3.4.4钻探与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软土地段应以挖探、简易钻探、静力触探等方法为主,辅以物探。每个地貌单元与 次一级工程地质分区必须有勘探点。不同的软土类别分段应设置勘探孔。当软土成层复 杂、变化大、附加应力显著变化或有山间洼地时,勘探点应加密。 2控制路线方案或需要作为代表性路段进行设计的软土地段,应采用静力触探、十 字板剪切与钻探等进行综合勘探,通过对测试指标的相互印证,确定软土的物理力学 性质。 3控制性钻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当软土深厚或厚度变化不大时,宜布置在 路中心;当下卧硬层顶面坡度较大时,宜布置在下坡一侧。每一地貌单元或地质单元、重 要工点均应有控制性钻孔。控制性钻孔不应少于钻孔总数的20%

    4沿路线方向勘探点的平均布设间距(密度)不应低于表3.4.4的规定。

    3.4.4勘探点布设间距

    注:1.简单场地是指软土埋藏较深、厚度较薄、地层较稳定的地质环境。 2.复杂场地是指软土埋藏浅、厚度较大、地层变化显著的地质环境。 3.设计填土高度大于极限高度的路段或桥头路段采用低限

    5应在具有代表性的横断面上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点,且宜以静力触探为主查明二 程地质条件。 6应在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路段,沿深度方向对可能影响地基稳定性的软土层进 行十字板剪切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沿深度方向测试间距应不大于1m。 7钻探深度应根据软分布厚度及路堤填土高度确定,对于较薄的软,应穿透软土 至主要持力层内2~5m或下伏基岩;对于较均质厚层软土,钻孔深度应达到预估的地基附 加应力与地基土自重(饱和层用浮重度)应力比为0.10~0.15时所对应的深度。当难以预 古附加应力的大小,或处于桥头等较高路堤位置时,控制性钻孔的深度宜不小于40m。 8静力触探的深度,宜达到软土分布的底层。作为参数孔时,应设置于钻探孔5m 范围以内。 9软土取样宜采用均匀连续压人法及下击式重锤少击法。流塑软土层应跟管钻进 套管管靴应高出取样部位100~200mm。采取原状土样时应使用薄壁取土器,取土器的 直径不宜小于108mm。 10对非均质土层,在地面下10m以内,应每1.0~1.5m取一组样品;10m以下可每 1.5~2.0m取一组样品;变层时应补取样品。对于厚度大于或等于5m的均质土层,应在 该层的上、中、下部各取一组样品。控制性钻孔应连续采取各土层原状土样。 3.4.5初步勘察工程地质报告文字说明应阐明沿线软土地基和各工点软土成因类型 与分布规律,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特点,并针对各类工程项目与该地段地质环境、指标特 性的相互作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预测,提出地基处理措施建议。 3.4.6初步勘察工程地质报告图表资料中,工程地质平面图应包括全段工程地质平面 图和路线各比较方案软基路段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应包括全段工程地质 纵断面图和路线各比较方案软基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比例尺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下 列范围内选用: 1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为1:2000~1:10000;

    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比例尺为水平1:20001:10000,垂直1:200~1:1000; 3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比例尺为1:100~1:400; 4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比例尺为1:100~1:200。 各比较方案软基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可视路段长度选用。

    3.5.1详细勘察应遂段查明路线范围内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为路堤稳定性与沉降验 算和处理方案选择提供准确的技术指标。

    3.5.2详细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在初步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硬壳层、软土夹层、软土层、排水层、下卧层 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存在、变化与补给情况。 2根据软土成因类型、各结构层厚度及特点,划分出不同地质分段,查清软土沿路线 与垂直路线方向以及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范围与层位。 3分段对软土地基各地层的样品进行室内物理、力学、化学、水理性质指标试验及现 场原位测试,提供路堤稳定与沉降计算的技术指标。 4计算分析典型路段路堤的稳定与沉降,分段提供技术建议或地基处理方案。 3.5.3详细勘察工程地质调绘应进行下列工作: 1对初步勘察调绘所列调查内容进行补充,并核对沿初步设计推荐的路线范围内的 工程地质条件。 2整理路线中线左、右各100~200m宽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填制1:2000 工程地质图。 3对已收集到的区域地质图范围内软土的性质、分布、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基底性 质及沿线地貌特征进行核对与验证。

    3.5.2详细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3.5.4详细勘察钻探与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详细勘察应采用以钻探和原位测试为主的综合勘探方法进行勘探。沿路线方 探点的平均布设间距可按表3.5.4确定。

    表3.5.4勘探点布设控制间距

    2简单场地每公里应增设不少于1个静力触探参数孔点,复杂场地每公里应增设不 少于2个静力触探参数孔点,每段软土地基不得少于1个静力触探参数孔点。 3应在代表性的横断面上布置2~4个勘探点,其中钻孔不宜少手1个,调查横尚地 质断面的特征。 4对于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或在自重应力下不能保持原有结构形状的软土,以及为 验验用室内抗剪强度试验指标计算稳定性的结果时,应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取得现场软 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及灵敏度资料。其设置间距应满足每一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路段的各软 土地层内,均有两组以上完整的现场剪切指标。 5可采用挖探或轻便螺纹钻探配合工作。 6有关勘探孔的深度规定与初步勘察阶段相同。 7软土取样,对非均质土层,在地面以下10m.内,应沿深度每1.0m取一组样品;在 地面下10~20m,应沿深度每1.5m取一组样;20m以下可每2.0m取一组样;变层时应补 取样品。对于厚度大于或等于5m的均质土层,应根据初步勘察资料对相同性质和相近 指标的层次,在各层顶部和底部至少各取一组样品;中部至少取两组样品。对硬壳层、软 土间的夹层以及排水砂层,应采集样品。 3.5.5详细勘察样品的室内试验除应符合本细则第3.1.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 现定: 1与构造物相邻的高路堤段,宜取样进行高压固结试验。 2剪切试验宜采用三轴剪切方法。 3.5.6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文字说明应说明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气象 地形、地貌等有关资料,重点阐明已定路线软土地基形成特点与分布规律,并针对各类工 程项目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结合试验与测试指标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预测,提出有效 的地基处理措施。

    3.5.5详细勘察样品的室内试验除应符合本细则第3.1.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与构造物相邻的高路堤段,宜取样进行高压固结试验。 2剪切试验宜采用三轴剪切方法。 3.5.6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文字说明应说明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气象、 地形、地貌等有关资料,重点阐明已定路线软土地基形成特点与分布规律,并针对各类工 程项目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结合试验与测试指标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预测,提出有效 的地基处理措施。

    3.5.7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软土地基部分的图表资料应符合本细则第3.1.10条及

    5.7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软土地基部分的图表资料应符合本细则第3.1.10条及 4.6条中比例尺相关规定,其中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应包括全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 各典型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各典型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可视路 长度选用。

    4.1.1软土地基路堤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应根据软土层厚度、软土层强度以及路堤高 度分段进行。 4.1.2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应按分层地基进行,不得简化为均质地基。 4.1.3车 软土地基沉降应计算至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处。 4.1.4稳定验算应按路堤施工期及公路运营期的荷载分别计算稳定安全系数。施工 期荷载可仅考虑路堤自重;运营期荷载应包括路堤自重、路面的增重及行车荷载。地震力 计算可仅考虑水平向地震力。 4.1.5稳定验算时行车荷载可按静止的土柱作用考虑。换算土柱高度可按车辆荷载 购布于车辆投影面积上换算得出,土柱位置应选择路堤上车辆荷载最不利的作用位置。 4.1.6 路堤高度小于或等于2.5m时,应考虑行车动荷载对沉降的影响。 4.1.7路基预压或超填时,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的路基高度应包含预压高度或超填 高度。

    4.1.6路堤高度小于或等于2.5m时,应考虑行车动荷载对沉降的影响。 4.1.7路基预压或超填时,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的路基高度应包含预压高度或超 高度。

    4.2.1软土地基路堤的稳定验算宜采用圆弧滑动法中的有效固结应力法、改进总强 长,在试验段或路堤的重点部位设计时,可采用简化毕肖普法、简布普遍条分法。

    简化毕肖普法和简布普遍条分法都是较精确的计算方法,简布普遍条分法还常用 非圆弧滑动面的稳定验算。但由于两种计算方法需要采用有效抗剪强度指标,取样试

    m:地基土层强度增长系数,可按表4.2.3取值。

    3地基土层强度增长系

    mai=cosα;+tanqisina;/F

    式中:cip—地基土三轴试验测得的有效黏聚力(kPa)和有效内摩擦角(°); b;—分条的水平宽度(m),即b;=L:cosα;;

    4.2.5采用简布普遍条分法进行稳定验算时,稳定安全系数F可按式(4.2.5)采用 代法计算。

    Fcb +[(W+W);;b;+T;Jtang/(mIaicosa:)+(cgib:+Wcoa;tanqi+T)(maic (W+W+T);tana;+(W+△T);tana

    式中:△T一一土条两侧边界上的剪力增量,根据土条两侧边界上法向力作用 位直计享 4.2.6当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表4.2.6规定的容许值时.应针对稳定性进行处理设计

    表4.2.6稳定安全系数容许值

    注:表列稳定安全系数未考虑地震影响。当需要考虑地震力时,表列稳定安全系数减小0.1

    工程实例表明,稳定验算的容许安全系数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及采用的抗剪强度指 标有关,对不同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强度指标应该采用不同的容许安全系数,才能够准确地 评价工程安全与否。因此,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抗剪强度指标,分别给出了稳定安全系 数容许值。

    4.3.3采用压缩模量E。计算时,主固结沉降S。可按式(4.3.3)计算

    式中:Ei—地基中各分层的压缩模量(kPa);

    式中:C. 一土层的回弹指数。

    i+egi C.lg Pei Po i + Ap: C.1 Poi

    (Poi+Ap; Poi

    m, = 0. 1230.7(OH0.2 + VH) + Y

    .3.6最终沉降S。也可由瞬时沉降S。、主固结沉降S。及次固结沉降S。三者之和按 4.3.6)计算

    式(4.3.6)计算。

    电线电缆标准S.= Sa + S.+ S

    式中:p一路堤底面中点的最大垂直应力(kPa); E一一由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的弹性模量的平均值(kPa),应按分层厚度加权 平均计算; F一路堤中线沉降系数,可由图4.3.7查得;当缺少泊松比的实测资料时,可取泊 松比μ=0.4~0.5; 其余符号可参见图4.3.7。

    4.3.8次固结沉降S。可按式(4.3.8

    8次固结沉降S。可按式(4.3.8)计算。

    档案标准图4.3.7梯形荷载中线地基沉降系数

    式中:h;—各土层的厚度(m); tei———主固结完成所需要的时间(d); eci———主固结完成时土的孔隙比; ta——计算次固结变形所要求的总时间(d);

    ....
  • 土地标准
  • 相关专题: 公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