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04-202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63/T 2004-2021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规范
表3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基层)级配范围
9.1.4作为底基层时,铣刨料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0mm。级配宜符合表4规定
9.1.4作为底基层时,铣刨料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0mm。级配宜符合表4规定。
表4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底基层)级配范围
有色金属标准9.1.5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性能应符合表5规定
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
9.2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9.2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讯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应
DB63/T2004202
表6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
表7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技术指标
9.2.3确定级配和泡沫沥青最佳用量后,应对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进行检验 满足表8要求。
表8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指标
9.2.4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泡沫沥青用量折合成纯沥青后占矿料的百分比宜为1.8%~3.5 6;水泥剂量采用内掺法,宜小于1.5%。 9.2.5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应按附录D进行。
.1.1综合考虑施工季节、气候条件、再生作业宽度、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效率和数量、水泥 间等因素,确定每个作业段的长度。
DB63/T2004202
10.1.2根据室内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水泥、泡沫沥青、新集料用量以及就地冷再生机组类型,确定水泥、 泡沫沥青、新集料合理的掺入方式,并应保证计量准确。 10.1.3施工前应铺筑长度不小于200m的试验路段,并确定以下参数: a) 验证现场材料的级配、生产配合比; b 冷再生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水泥掺量、泡沫沥青掺量等; 再生层松铺系数,施工机械的效率与组合方式及作业段的长度等。 10.1.4 冷再生施工设备主要包括:冷再生机组、酒水车、水泥同步撒布车、沥青发泡设备、平地机、 滩铺机、 压路机等。施工起点将各设备首尾相接顺次排好。 10.1.5 就地冷再生机组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工作装置的切割深度可精确控制,误差应不大于10mm; b 工作宽度应不小于2.0m; C 使用泡沫沥青时,应配备泡沫沥青加工和使用装置。喷酒剂量精确可调,并与切割深度、施工 速度、材料密度等联动,喷嘴在工作宽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喷嘴可独立开启与关闭: d) 可适当调整再生混合料的级配; e) 根据要求可调整横坡。 10.1.6 再生前原路面应满员以下要求: a 对原路面的翻浆、沉陷、严重变形等病害应进行处理,处理深度至路基顶面,再进行下一道工 序; 6) 对原路面的车辙、波浪、坑槽等病害应加铺碎石(砾石)等进行找平处理,碎石(砾石)级配 应符合规定; C 再生路段存在桥涵等构造物时,应先行处理。 10.1.7 再生层施工准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施工前应清除原路面的杂物和积水,并确定边线; b) 根据再生层厚度、宽度、干密度等计算每平方米新集料、水泥、泡沫沥青等用量; 应根据厚度和松铺系数控制再生层标高,确保路拱横坡宜与面层横坡一致。
包沫沥青、新集料合理的掺入方式,并应保证计量准确。 10.1.3施工前应铺筑长度不小于200m的试验路段,并确定以下参数: a) 验证现场材料的级配、生产配合比; D 冷再生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水泥掺量、泡沫沥青掺量等; C 再生层松铺系数,施工机械的效率与组合方式及作业段的长度等。 10.1.4 冷再生施工设备主要包括:冷再生机组、酒水车、水泥同步撒布车、沥青发泡设备、平地机、 难铺机、 压路机等。施工起点将各设备首尾相接顺次排好。 10.1.5 就地冷再生机组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工作装置的切割深度可精确控制,误差应不大于10mm; 工作宽度应不小于2.0m; C 使用泡沫沥青时,应配备泡沫沥青加工和使用装置。喷洒剂量精确可调,并与切割深度、施工 速度、材料密度等联动,喷嘴在工作宽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喷嘴可独立开启与关闭: d 可适当调整再生混合料的级配; e) 根据要求可调整横坡。 10.1.6 再生前原路面应满员以下要求: a 对原路面的翻浆、沉陷、严重变形等病害应进行处理,处理深度至路基顶面,再进行下一道工 序; 6) 对原路面的车辙、波浪、坑槽等病害应加铺碎石(砾石)等进行找平处理,碎石(砾石)级配 应符合规定; C 再生路段存在桥涵等构造物时,应先行处理。 0.1.7 再生层施工准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施工前应清除原路面的杂物和积水,并确定边线; b) 根据再生层厚度、宽度、干密度等计算每平方米新集料、水泥、泡沫沥青等用量; 应根据厚度和松铺系数控制再生层标高,确保路拱横坡宜与面层横坡一致。
0.2.2施工放样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施工前应恢复道路中心线,并在两侧设置标桩(杆)作为基线; 6) 标桩(杆)的间距,直线段距离不应超过20m,曲线段距离不应超过10m; C 路线纵、横坡再生前后应保持一致。 0.2.3 新集料准备及撒布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根据附录C确定每平方米中新集料掺量。根据每车料的质量或体积,确定具体堆放位置; b 新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基本相等; C 同一料场供料时,按确定掺量和堆放位置将新集料由远到近进行卸料,并均匀撒布于原路面。 0.2.4 水泥准备及撒布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根据附录C计算每平方米再生层所需的水泥用量; b) 水泥宜采用机械撒布方式。 0.2.5 再生与整平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按照确定的再生深度对原路面进行铣刨、拌和。再生机组应缓慢、匀速、连续作业,施工速度 以试验路段确定的为准,宜为3m/min~5m/min;
10.2.5再生与整平应满足以下要求
按照确定的再生深度对原路面进行铣刨、拌和。再生机组应缓慢、匀速、连续作业,施工速 以试验路段确定的为准,宜为3m/min~5m/min; 再生机组应与再生厚度、横坡紧密配合,严格控制横坡和边线标高:
DB63/T2004202
c)整平作业时,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紧跟再生机组先初压2~3遍;完成一个作业段的初压后, 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 d 每段再生施工结束后,应检查铣刨机的刀架和刀头,若发现损坏应立即更换。 10.2.6碾压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至少配备1台12t以上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25t以上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30t以 上胶轮压路机; ) 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压实工艺进行碾压,并符合压实度和平整度要求; C 应采用流水作业方式,使各工序紧密相连,缩短拌和至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碾压工序应在水 泥初凝前完成。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具体要求如下: 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路肩向路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应超过接缝 后轮碾压完全宽时,即为1遍; 初压:采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2~3遍,初压速度宜为1.5km/h~3.0km/h。碾压时 再生混合料含水率应比最佳含水率大1%~2%。再生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 太快,应及时酒水; 复压: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采用钢轮或胶轮压路机复压,碾压遍数通常由混合料性能、压 实厚度、压路机类型及环境状况等综合确定,复压速度宜为2.0km/h~2.5km/h;就地泡 沫沥青冷再生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5~8遍,复压速度宜为2.0km/h~4.0km/h,且 缓慢、均匀; · 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1~2遍,终压速度宜为2.0km/h~4.0km/h。可采用静压 或振动模式,采用振动模式时不应对再生层造成损坏。若复压后,压实度和外观质量等均 满足要求时,可不终压。 碾压过程中可喷适量水雾,不应随意刹车或掉头: 如出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或其他方式处 理,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0.2.7 接缝应满足以下要求: 纵向接缝按下列要求施工: 道路宽度小于7.0m时,宜全幅施工; · 相邻再生面应进行搭接,其宽度应大于10cm,搭接厚度应严格控制; 再生层半幅摊铺时,应控制好横坡。 b 横向接缝按下列要求施工: 压路机应由原路面向新摊铺路面横向往返碾压,碾压结束后,再进行纵向碾压; 停机超过水泥初凝时间再次施工时,再生机组应后退1.5m,并重新撒布水泥,
10.3养生及开放交通
10.3.1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养生满足以下要求: a 碾压完并经检测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养生,宜采用覆盖和酒水方式; 6 养生时间宜不小于7d,养生期内再生层表面应保持潮湿状态,不准许洒水车以外的车辆通过; C 后续施工前应将再生层表面清扫干净。如上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时,还应洒少量水湿润表 面。 10.3.2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养生满足以下要求: a 碾压完并经检测合格后,及时封闭交通,宜采用覆盖方式进行养生; 6 可采用透层慢裂乳化沥青覆盖养生方式,酒布量宜为0.3kg/m~0.6kg/m; c)养生时间宜不少于7d:当再生层能取出完整芯样或含水率低于2%时,可提前结束养生
DB63/T2004202
10.3.3开放交通时,行车速度宜小于40km/h,不准许车辆掉头和急刹车,并严格限制重载车辆通行
11.1.1原材料质量控制应符合表9规定
表10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表11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11.1.4就地冷再生基层外观尺寸检验应符合表12规定。
DB63/T2004202
表12就地冷再生基层外观尺寸检验
质量检验评定应按照JTGF80/1规定执行。完工后,全线每1km~3k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质量验收 应符合表13规定。
就地冷再生基层质量验
DB63/T2004202
附录A (规范性)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分析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分析
A.1.1分析路面结构和养护维修记录,根据路面情况相同或相近,将施工路段划分为若干个子路段, 长度宜为500m~5000m,或面积宜为5000m~50000m。 A.1.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通过冷再生机组破碎原路面后现场进行取料。 A.1.3每个子路段每个车道分别取样1处
A.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评价
根据烘十前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质量的变化,按公式(A.1)计算其含水率,试验方法应 按JTGE42规定,烘箱加热温度为60℃恒温,
回收的旧沥青混合料质量,g 回收的旧沥青混合料烘干为恒
A.2.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级配
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筛分试验,确定其级配。试验方法应按JT
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筛分试验,确定其级配。试验方法应按JTGE42规定。
A.2.3.1沥青混合料中回收沥青应按JTGE42规定中阿布森法进行。若采用其他方法,需进行重 复性和重现性试验,并进行空白沥青标定。 A.2.3.2若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应进行空白沥青标定: a)更换阿布森沥青回收设备时; b)更换三氯乙烯品种或供应商时; c)回收沥青性能出现异常时; d)沥青混合料发生变化时。 A.2.3.3检测沥青含量和回收沥青25℃针入度、60℃黏度、软化点、15℃延度。 A.2.3.4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针入度≤5(0.1mm)、黏度≤平均值的10%、软化点≤2.5℃ 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针入度≤10(0.1mm)、粘度≤平均值的15%、软化点≤5℃。若超出 误差允许范围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A.2.4回收路面材料(RAP)的集料级配和性质
DB63/T20042021
A.2.4.1将抽提试验后得到的集料烘干,待集料降至室温后,用标准方孔筛进行筛分试验,确定 回收路面材料(RAP)中的集料级配。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沥青含量与级配可采用燃烧法 确定。若集料燃烧过程中因高温导致破碎的,则不宜采用该方法。 2.4.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集料性质,应符合JTG/T5521规定
DB63/T2004202
附录B (规范性) 再生混合料技术指标
附录B (规范性) 再生混合料技术指标 B.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再生层材料的设计参数应现场选取代表性试样,通过试验确定。 B.2路面结构设计时,在无试验数据情况下,按表B.1规定确定设计参数。
B.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再生层材料的设计参数应现场选取代表性试样,通过试验确定。 B.2路面结构设计时,在无试验数据情况下,按表B.1规定确定设计参数。 B.3采用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时,当水泥掺量为4.0%~5.5%时,抗压模量E值为1000MPa~1500MPa, 劈裂强度为0.4MPa~0.6MPa
C.1.1将RAP代表试样完全风于后,测定其含水
DB63/T2004202
附 录 C (规范性附) 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
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
0.1.2根据RAP和新集料的级配确定合成级配,绘制级配曲线,使设计合成级配在相应的级配范围内 设计合成级配宜接近表3、表4中级配中值。当反复调整不能满足时,应调整新集料。调整后其合成级配 若不能在相应级配范围内时,如仅为个别筛孔超出,可由最终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决定是否适合再生技术 如大部分筛孔超出范围,则不宜采用再生技术。 0.1.3风于后的原混合料,粒径可分为以下五档:
C.1.3风于后的原混合料,粒径可分为以
大于37.5mm; 在19.0mm~37.5mm之间; 在13.2mm~19.0mm之间; 在4.75mm~13.2mm之间; 小于4.75mml。 C.1.4将通过37.5mm的全部材料,再按筛分结果重新组成代表性试样,并用19.0mm37.5mm档材料 替代37.5mm以上的材料。10kgRAP计算过程见表C.1。
小于4.75mml。 1.4将通过37.5mm的全部材料,再按筛分结果重新组成代表性试样,并用19.0mm~37.5mm档 代37.5mm以上的材料。10kgRAP计算过程见表C.1。
表 C. 110kgRAP的级配组成
C.2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的确定
C.2.1分别按以下四种水泥掺量配制混合料: a)基层:4.0%、4.5%、5.0%、5.5%; b)底基层:3.5%、4.0%、4.5%、5.0%。 C.2.2塑性指数大于12或颗粒较细时,应适当提高水泥掺量(提高1%~2%)。 C.2.3根据设计配合比,确定新旧料比例进行配料,配料时大于37.5mm的材料用19.0mm~37.5mm进 行替代。 G 2 4按公式(C1)确定试样的王质量
DB63/T2004202
C.2.5按公式(C.2)确定水泥用量。
Mesent 水泥用量,g; Cad 水泥的百分比, %; Measuld 试样的于质量,
Cad × M s. M cemen 100 amp
M cemen 100
flceent 水泥用量,g; Cad一—水泥的百分比,%; Msasple试样的干质量,g。 C.2.6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应按JTGE51规定中的T0804方法进行。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 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应做3种不同水泥掺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掺量、中间掺量和最大 掺量。其他两种水泥掺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可采用内插法确定。
根据公式(C.1)计算试样干质量。 根据公式(C.2)计算水泥的掺量。 根据公式(C.3)确定加水百分比,并按公式(C.4)确定需要加水的质量
式中: Wad——试样的加水百分比,%; Wa——试样的最佳含水率,%; Maint—风于试验的含水量,%。
C.4成型试件(静压成型)
Wadd ×(M sample + M cenent ) 100
C.4.1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掺量试件的干密度。 C.4.2根据最佳含水率和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不小于 表C.2规定。若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C.2中规定值时,应重新试验。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 加试件数量。
DB63/T2004202
表C.2最少试件数量
4.3试件应在温度20℃土2℃、湿度大于95%的养护室内养生6d,浸水24h后,按JTGE50规定 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C.5确定水泥最佳用量
5.1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5.2根据要求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掺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R应满足公 要求。
R—设计抗压强度,MPa; C一一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取保证率为90%,即Z=1.282。 0.5.3采用人工撒布水泥时,实际采用的水泥掺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值多0.5%~1.0%;采用水泥同步 撤布车撒布水泥时,实际采用的水泥掺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值多0.2%~0.5%。
DB63/T2004202
D.1.1适用于马歇尔方法进行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D.1.2回收路面沥青材料(RAP)应通过冷再生机组破碎原路面后,现场进行取料。 D.1.3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路段进行检验
D.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附 录 D (规范性)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交通特点、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条件相近的工程使用情况 研究后确定,特殊情况下允许超出规范级配范围。经确定的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 更。
D.3.1配合比设计的各种集料、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水泥等应按相关规定,从工程实际使用的 材料中选取代表性的样品。 D.3.2泡沫沥青作为再生结合料时,应先进行泡沫沥青发泡试验,技术指标应满足本文件表2要求。 D.3.3配合比设计所用材料质量应满足本文件的技术要求。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 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级配组成混合料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时,则可允许使用
D.4.1试验测出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新集料等各组成材料的级配。 D.4.2以RAP为基础,掺加不同比例的新集料,使合成级配满足本文件工程设计级配的要求, D.4.3合成级配曲线应平顺、光滑
b.5确定最佳含水率(
D.5.1按JTG3430中T0131试验方法,对合成集料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 0.5.2泡沫沥青试验用量宜为3%垫圈标准,调整含水率进行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时其混合料含水率即为最 含水率(OWC)
D.6确定最佳泡沫沥青用量(OFC)
0.6.1以预估的泡沫沥青用量为中值,按一定间隔变化确定5个用量,保持最佳含水率(OWC 再按以下方法制备马歇尔试件: a)向拌合机中加入足够的RAP混合料,约为1150.0g,拌和均匀:
DB63/T2004202
b)将水泥加入再生混合料中,拌和时间约30s; c)按计算得到的用水量进行加水,拌和均匀,拌和时间宜为30S; 按计算的沥青用量加入泡沫沥青,拌和均匀,拌和时间宜为60S; 制备马歇尔试件,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装入试模,放置于马歇尔击实仪,双面各击实75次。 将试样连同试模一起侧放在60℃的鼓风烘箱中,养生至恒重,养生时间宜大于40h,然后取 出,室温冷却至少12h后,脱模备用。 D.6.2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宜采用JTGE20规定的蜡封法;用其他方法测定试件时,应对试验 方法进行验证。 D.6.3将各组试件进行15℃劈裂试验、浸水24h的劈裂试验(或马歇尔稳定度MS1或浸水马歇尔稳定度 IS2试验)。得出劈裂强度IDT1、浸水24h的劈裂强度IDT2和干湿劈裂强度比DWTSR。 0.6.4浸水24h劈裂试验的试验方法为:将试件完全浸泡在25℃恒温水浴中23h,再在15℃恒温水浴 中完全浸泡1h,取出试件立即进行15℃的劈裂试验。 0.6.5根据劈裂强度试验和浸水劈裂强度试验结果(或马歇尔稳定度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 结合工程经验,并考虑经济性,确定最佳泡沫沥青用量(OFC)。 0.6.6混合料性能检验应按JTGE20规定中的冻融劈裂试验方法进行,冻融劈裂强度比TSR试验结果 应满足本文件的要求,
航空标准DB63/T2004202
附录 E (规范性)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工艺图
图E.1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工艺图
....- 相关专题: 沥青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