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331-2021 公路混凝土桥梁火灾后安全性能评定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44/T 2331-2021 公路混凝土桥梁火灾后安全性能评定技术规程
DB44/T 2331202
3在火场踏勘过程中,应对起火点位置、火灾经过、燃烧情况、燃烧物种类和数量等及时做好 并绘制火场燃烧点和影响区域分布图,记录内容可见附录A。 火场踏勘完成后,应按照7.1节和7.2节的要求进行桥梁技术状况初步评定,
三层标准规范范本5.2桥梁火灾资料收集
5.2.1桥梁火灾资料应包括火灾灾情资料和桥梁设计、建设和营运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资料 5.2.2 桥梁火灾灾情资料宜包括如下内容: 桥梁火灾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b) 桥梁火灾发生时周边环境情况(火灾发生时天气情况、桥上交通情况、桥下通风情况等); C 桥梁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全过程(包括起火过程、燃烧路径、灭火方式及过程等); d 现场目击者和相关单位关于起火原因、燃烧过程和作用范围的叙述、记录和报告等。 5.2.3 桥梁建设和营运管理方面的技术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 桥梁设计、施工、监理、监控和交竣工等反映桥梁建造过程的资料; 桥梁营运、检测、养护、维修和加固等反映桥梁营运过程的资料
5.3火灾作用过程调查
5.3.1火灾作用过程调查内容应包括燃烧物情况、火灾燃烧过程和火场残留物状况等。 5.3.2燃烧物情况调查内容应包括燃烧物种类、数量、位置和热量估算(估算方法见附录B)、桥下净 空、附近通风状况和环境条件等。 5.3.3火灾燃烧过程调查内容应包括开始燃烧的部位、各燃烧点分布、燃烧的情况(猛火、烈火、中 火或闷烧)、燃烧持续的时间、灭火基本过程等。 5.3.4火场残留物状况调查内容应包括残留物种类及分布,以及其熔化、变形、烧损程度等,并宜结 合附录C分析混凝土构件表面曾达到温度及作用范围。
5.4桥梁结构现状调查
5.4.1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结构现状调查内容应包括桥梁交通情况、结构或构件总体和局部缺损等。 5.4.2火灾后桥梁交通情况调查内容宜包括火灾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通行车辆数量、类型和载重 等。 5.4.3桥梁结构或构件总体缺损状况调查内容应包括桥梁结构或构件受火概貌、变形情况的影像和记 录。 5.4.4桥梁构件局部缺损状况调查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局部剥落范围、混凝土颜色变化情况、钢筋外露 情况和构件连接节点局部裂损状况等。 5.4.5桥梁结构或构件现状调查方式以目测、影像记录为主,可辅以简易量测工具。并宜注重分析火 灾发展过程和灭火方式对构件的影响。
6.1.1火场踏勘完成后,开展现场外观检查前,应根据初步掌握的桥梁技术状况,结合桥梁火 制定下一步桥梁火灾后检测与安全性能评定技术方案。 6.1.2外观检查工作内容包括上部与下部混凝土构件、桥面系、缆索构件和支座等主要构件
6.2评定技术方案编制
DB44/T23312021
.2.1混凝土桥梁火灾后检测与安全性能评定技术方案应包括内容如下: a) 桥梁概况,如桥名、地点、建成年代、结构形式、跨径组合、桥面布置、荷载等级等: b) 桥梁火灾事故及影响范围; C 检测目的; d) 检测依据; e 检测的内容和方法; f 拟投入的仪器和设备; g 人员和工期计划; h 相关安全保障措施
有下部混凝土构件外观状
6.3.1上部与下部混凝土构件外观状况检查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外观状况,普通钢筋外观状况,预应力 钢筋外观状况,构件的变形、曲和位移等。 6.3.2混凝土外观状况检查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剥落情况、表观颜色变化、开裂和锤击反应特征等。应 注重损伤区域附着物形态的记录,宜结合附录C和附录D分析混凝土表面历经温度状况。 6.3.3普通钢筋外观状况检查内容应包括钢筋外露数量、长度和变形状况等。并应对受力钢筋与构造 钢筋予以区分记录。 6.3.4预应力钢筋外观状况检查内容应包括预应力波纹管及钢筋外露数量、长度和变形状况等。并应 对不同预应力体系类型予以区分记录。 6.3.5混凝主构件外观状况检查应采用人工目测、锤击和影像记录的方式开展。应对检查得到的混凝 土剥落位置、面积、深度,混凝土表观颜色变化情况,混凝土裂缝分布,混凝土锤击反应特征,附着残 留物状况、普通钢筋外露数量、长度和变形状况,预应力波纹管及钢筋外露数量、长度和变形状况等做 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可参照附录E,并宜根据检查结果分析钢筋粘结性能受影响范围。 6.3.6受火灾影响的混凝主构件位移、挠曲和变形检查时,可采用目测配合影像记录方式进行,宜采 用钢直尺、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核验,并注重进行构件间连接点变形和开裂情况的检查。宜将量测结果 与考虑温度修正的成桥线形对比,以反映火灾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
6.4.1缆索构件外观状况检查内容应包括构件PE护套、钢丝防腐涂层烧损状况、钢丝变形和断裂等。 6.4.2缆索构件PE护套烧损状况检查的内容应包括PE护套受损范围和深度。 6.4.3缆索钢丝防腐涂层烧损状况检查的内容应包括防腐涂层是否存在烧损破坏、融化成滴和软化变 形等。 6.4.4开展缆索构件PE护套和钢丝防腐涂层烧损状况检查时,应由人工辅助简易工具进行接触式探 查,重点记录其烧损形态,且宜根据检测结果,结合PE护套和防腐涂层的材料类型,参照其对应附录 :中的变态温度、燃点,综合分析拉索钢丝表面历经的温度状况,评价火灾对缆索构件的影响。 6.4.5缆索钢丝变形和断裂情况的检查应包括缆索钢丝变形状况和断丝数量,应对缆索钢丝变形后的
DB44/T 23312021
6.5桥面系外观状况的检查
6.5.1桥面系外观检查内容应包括桥面铺装、人行道、防撞护栏、伸缩装置、标志及标线等组成部分 的烧损状况。 6.5.2桥面铺装层烧损状况检查内容应包括铺装层受火灾影响范围和受污染程度,并宜注重铺装层火 灾后抗滑能力的分析。 6.5.3混凝土防撞护栏烧损状况检查的内容应包括混凝土裂损范围、颜色变化和钢筋外露状况等,并 宜根据检查结果,参照附录D,分析护栏表面历经的温度状况。 6.5.4人行道板烧损状况检查的内容应包括混凝土裂损范围、颜色变化和钢筋外露状况等,并宜根据 验查结果,参照附录D,分析人行道板表面历经的温度状况。 6.5.5钢结构防撞护栏烧损状况检查内容应包括钢构件防腐油漆和涂层的烧损程度、形态和变形等, 并宜根据检查结果,参照附录C,分析钢护栏历经的温度状况。 6.5.6桥梁伸缩装置烧损状况检查的内容应包括止水带、锚固区混凝土和钢连接件等方面的烧损程度 及范围。 6.5.7标志及标线烧损状况检香的内容应包括标志标线烧损变形状况、缺失的范围和数量等
6.6支座外观状况检查
7.1.1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应包括初步评定和详细评定两个层次,对象为受火灾影响且结 购受力相对独立的桥跨(联)。 7.1.2混凝土桥梁技术状况初步评定后,应结合桥梁的烧损状况和评定结果,给出确保桥梁现场安全 的临时性管理措施。 7.1.3混凝土桥梁技术状况详细评定后,应结合桥梁烧损状况、评定结果和后续桥梁营运管理要求, 确定桥梁是否做进一步检测与评定,并结合评定结果提出桥梁火灾后维修处治措施。 7.1.4火灾后独立受力的桥跨(联)存在如下情况之一时,该桥灾后的技术状况应评为五类。 a 混凝土主要构件存在断裂、压溃或失稳破损,如梁、板断裂,主梁、墩柱、拱圈压溃,墩柱失 稳破坏等; 6 混凝土主要构件有异常永久变形和位移,且量值大于桥梁设计规范限值,如拱圈严重变形、梁 体挠度过大,梁体异常位移、落梁,墩台倾斜等; C 缆索构件出现断裂。如混凝土拱桥吊杆、系杆,混凝土斜拉桥拉索,混凝土悬索桥主缆、吊索 等局部断裂
7.2技术状况初步评定
DB44/T23312021
2.1火场踏勘后,应根据踏勘调查结果,将混凝土桥梁烧损状况按照轻度、中度和严重等三个等级 予以初步评定,评定标准见表1。 2.2不同烧损状况等级的混凝土桥梁,确保灾后现场安全的临时管理措施如下: a)轻度一 一一可采取交通管制; b)中度一 应进行交通管制,必要时,可采取结构的临时支护; c)严重一 应封闭交通,并进行结构临时支护
a)轻度一一可采取交通管制; b)中度 应进行交通管制,必要时,可采取结构的临时支护; c)严重 应封闭交通,并进行结构临时支护
表1混凝土桥梁技术状况初步评定标准
7.3技术状况详细评定
7.3.1外观检查后,混凝主桥梁技术状况详细评定应结合火灾前混凝主桥梁技术状况和火灾后混凝主 桥梁烧损状况等级评定结果进行。 7.3.2火灾前混凝土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应根据评定对象火灾前缺损状况,按照JTGH11的标准重新进 行评定。
DB44/T 2331202
7.3.3火灾前混凝土桥梁缺损状况可通过查阅桥梁设计、建设和营运管理等方面技术资料获得。 7.3.4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烧损状况等级评定应分为构件和结构两个层次。 7.3.5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构件烧损状况评定应划分I类、II类、III类、IV类和V类等五个等级,评 定标准见表2。 7.3.6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结构烧损状况评定应划分为I类、II类、III类、IV类和V类等五个等级, 平定标准见表3。 7.3.7火灾后混凝主桥梁结构烧损状况评定时,当桥梁主要构件烧损状况等级达到II类及以上且影 响桥梁安全时,可按照主要构件最差的缺损状况进行评定。 7.3.8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技术状况应根据表4所示的火灾前桥梁技术等级和火灾后桥梁烧损等级组合 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和五类等五个等级进行详细评定,详细评定标准和处治措施见表5。
表2混凝土桥梁构件烧损状况等级评定标准
DB44/T23312021
2混凝土桥梁构件烧损状况等级评定标准(续
3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结构烧损状况等级评定标
DB44/T 2331202
表4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技术状况详细评定组合
“当所评定桥跨火灾前技术等级为三类,火灾后烧损等级为IⅢI类时,灾后桥梁技术等级宜评为三类,当主要烧损位置与 火灾前主要病害区域重合时,其技术等级应为四类桥, b当所评定桥跨火灾前技术等级为四类,火灾后烧损等级为IⅡI类时,灾后桥梁技术等级宜评为四类,当主要烧损位置与 火灾前主要病害区域重合时,其技术等级应为五类 当所评定桥跨火灾前技术等级为三类,火灾后烧损等级为IV类时,灾后桥技术等级宜评为四类,当主要烧损位置与 火灾前主要病害区域重合时,其技术等级应为五类。 d当所评定桥跨火灾前技术等级为四类,火灾后烧损等级为IV类时,灾后桥梁技术等级宜评为四类,当主要烧损位置 与火灾前主要病害区域重合时,其技术等级应为五类。
8.1.1火场踏勘和外观检查后,对烧损程度难以判定或烧损等级为III类及以上主要构件,应做进 步损伤检测分析,为桥梁安全性能评定以及灾后维修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8.1.2构件损伤检测分析应包括温度场检测分析、材料性能损伤检测分析和构件截面损伤量化等 升温时间计算和构件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等
DB44/T23312021
1.4材料性能损伤检测分析应包括混凝土、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缆索钢丝等材料力学性能 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 1.5构件截面损伤量化应包括截面缩减、面积和惯性矩缩减系数的计算等
8.2.1火场初始温度、最高温度、全盛期火灾持续时间等火场参数应根据火场踏勘调查和构件外观状 况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 8.2.2混凝土构件表面最高温度场应根据火场踏勘和外观检查结果,由混凝土表观颜色、裂损情况、 锤击反应特征、混凝土二次烧失量推算结果等予以综合确定。 8.2.3混凝土构件局部过火区域沿深度方向的最高温度状况宜结合混凝土二次烧失量、芯样横向劈裂 试验检测结果予以综合推定,检测方法应符合附录F和附录G的规定。 8.2.4混凝土桥梁构件最高温度场可根据火灾温度作用过程,按照下列方法推定: a 根据踏勘、检查与分析得到的火场对桥梁构件的温度作用过程,采用火灾过程仿真软件模拟火 灾现场,由混凝土桥梁构件温度场数值仿真结果推定。 6 根据火场调查、外观检查、构件表面最高温度的检测分析结果,确定火灾作用的当量标准升温 时间后,由标准火灾升温曲线作用下构件温度场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或查附录H推定。 C 根据实测过火构件局部位置沿深度方向温度分布,建立桥梁构件温度场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 根据数值仿真结果推定。 8.2.5 构件受火作用的当量标准升温时间,可按照下列计算方法确定: 由火灾发生时的初始温度、火场最高温度和全盛期火灾持续时间等按照下式计算构件当量标 准升温时间
式中: t。—当量标准升温时间(min); T——火场最高温度(℃); To——火灾前环境温度(℃); ——全盛期火灾持续时间(min); 参见附录B; A——为桥梁通风面积(m2); h—为桥粱净空高度(m)。
DB44/T 2331202
件表面最高温度,按照下式计算当量标准升温时
构件表面最高温度(℃); 当量标准升温时间(min)
一当量标准升温时间(min)。 8.2.6采用有限元法模拟混凝土桥梁构件温度场时,混凝土热工参数宜按附录I规定取值。 8.2.7火灾后缆索构件钢丝历经最高温度,应根据构件历经温度过程、表层PE护套、内部钢丝涂层的 烧损破坏等调查结果,参考附录C予以综合分析判定。
8.3材料性能损伤检测分析
8.3.1火灾后桥梁构件不同深度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损伤系数,可根据桥梁构件温度场检测结果, 按附录J.1给出的温度与混凝土损伤系数表推定,并可采用混凝土芯样横向逐层劈裂试验结果予以校 8.3.2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构件钢筋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损伤系数,可根据桥梁构件温度场 检测分析结果,确定钢筋位置的温度后,按附录J.2给出的温度与普通钢筋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和弹性 模量损伤系数表推定,并宜结合过火钢筋取样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校核。 8.3.3火灾后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损伤系数,可根据桥梁构件温度场检测分析结果,按附录J.3给 出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随其历经温度变化关系推定。 8.3.4火灾后预应力性能损失率,可根据桥梁构件温度场检测分析结果,按附录J.4预应力损失率随 预应力钢筋历经温度表推定。 8.3.5缆索钢丝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损伤系数,可根据缆索钢丝历经温度场检测分析结果, 按附录J.2给出钢丝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其历经温度变化关系推定,且宜结合现场钢丝取 详拉伸试验结果予以分析和校核, 8.3.6火灾后拉(吊)索的索力宜采用振动频率法进行测试,并应将测试结果与索力设计值或历史值 进行比较,进而分析火灾对缆索构件的影响
8.4构件截面损伤量化
8.4.1火灾后混凝土构件截面缩减可采用如下方法: 根据混凝土强度或弹性模量沿深度方向损伤系数变化情况予以缩减,缩减方法应符合附录K.1 的规定; b) 根据桥梁构件温度场检测分析结果,以300℃等温线作为截面缩减界限,缩减方法应符合附 录K.2的规定; C 根据芯样分组抗压试验检测得到混凝土过火影响深度(检测方法应符合附录L的规定),取该 深度作为截面缩减界限。 8.4.2火灾后混凝土构件截面面积和惯性矩缩减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DB44/T23312021
9.1.1火灾后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评定是指关于桥梁安全通行的评定,包括结构和构件体系、构造和连 接、承载能力等三方面。 9.1.2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结构和构件体系、构造和连接、承载能力等应以原桥梁设计标准要求进行评 定。 9.1.3火灾后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能应考虑灾后混凝土、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缆索力学性能劣化情 况,并结合承载能力检算或荷载试验结果予以评定。 9.1.4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算应从结构或构件强度、刚度、抗裂性和稳定性四个方面按照最 不利的原则进行分析,应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 极限状态两个方面计算
.2.1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算,应按该桥峻工图纸和设计规范提供的结构或构件模型确定, 且应对模型参数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参数调整原则宜按如下规定执行。 a)考虑灾后结构或构件残余状态的材料力学性能、连接、变形和构件几何形状变化等: 火灾未造成整体结构明显变位、损伤及裂缝时,可仅考虑构件局部损伤影响; C 对于火灾不仅造成构件局部损伤,而且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时,除了进行构件局部损伤分析外 还应考虑局部损伤对结构整体影响。 9.2.2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定公式如下:
式中: %——结构的重要系数; S—荷载效应函数; fa—为材料设计强度值:
Y.S < R(f.. S.a.. S.a.)
式中: %o——结构的重要系数; S——荷载效应函数;
式中: %——结构的重要系数; 荷载效应函数; fa 为材料设计强度值:
DB44/T 2331202
Sc 截面损伤系数,为缩减系数Sa、S.的函数; ad——截面设计几何参数; aa—钢筋设计几何参数; 5、钢筋或钢丝强度损伤系数。
号——截面损伤系数,为缩减系数Sa、St的函数; a&—截面设计几何参数; aa—钢筋设计几何参数; 5、钢筋或钢丝强度损伤系数。
3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宜根据灾后桥梁检测分析结果,按该桥设计和养 要求,分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定。 )应力限值
9.3.1当火场踏勘、外观检查、损伤检测分析等工作完成后,对普通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预应力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预应力损失等涉及桥梁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难以准确评估时,宜采用桥梁荷载 试验对进行桥跨安全性能评定。
DB44/T23312021
规定,宜根据灾后桥梁实际损伤和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要求,对损伤严重的区域增设针对性的试验工况, 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同时对损伤和未损伤相同构件进行试验对比测试,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火灾 对结构的损伤情况的影响。 9.3.4开展火灾后混凝土桥梁荷载试验,在对桥梁刚度和结构抗裂性进行检测的同时,应注重损伤构 牛关键截面强度的检验,荷载效率宜结合桥梁损伤程度综合拟定 9.3.5对主要构件烧损状况为较严重或严重的混凝土桥梁进行荷载试验时,宜在试验加载风险评估的 基础上,对试验加载分级予以加密设置。
10评定报告及资料归档
10.1评定报告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桥梁概况; b) 火灾事故过程和影响范围; 检测目的; d) 检测依据; e 主要仪器和设备; f 检测内容和方法; g) 踏勘、检查、检测、分析与评定等方面结果; h) 结论与建议; i) 附件。 10.2评定报告中的建议,宜包括下列内容: a) 对缺损程度为严重或危险且影响桥梁安全通行的结构或构件,提出限制或停止使用的建议; b 对安全性能受影响的结构或构件实施监测的建议; C 缺损构件维修加固的意见; d 有关桥梁长期营运、养护和管理的建议。 0.3与评定报告相关的原始记录的数据、文字和图表应真实、准确、清晰、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与检测方案、评定报告和相关资料一起存入桥梁试验检测技术档案,并做长期保存。
DB44/T 2331202
附录A (资料性) 火场踏勘记录表 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火场踏勘记录内容,参见表A.1。
表A.1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火场踏勘记录
附 录 B (资料性) 燃烧物燃烧总热量计算 3.1根据火场燃烧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按式(B.1)计算实耗燃烧物总热量Q
1根据火场燃烧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按式(B.1)计算实耗燃烧物总热量Q:
式中: Q 燃烧物的总热量(MJ); m;—实际烧掉的第i种燃烧物质量,kg; h;—第种燃烧物的单位发热量(MJ/kg)
B.2燃烧物单位质量的发热量参见表B.1。
附录B (资料性) 燃烧物燃烧总热量计算
表B.1燃烧物单位发热量
表C.2常见燃烧物的燃点温度
木材:在250℃~300℃沿着厚度方向稍有变化,400℃~600℃生成大孔木炭, 备注 600℃~800℃小孔木炭被烧尽,800℃~1000℃木材全部烧尽,大于1000℃结构破 坏。
表C.3历经不同温度后油漆烧损状况表
DB44/T 2331202
附录D (资料性) 混凝土结构外观状况与温度的关系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表面颜色、外观及锤击特征与历经温度关系,见表D.1所示。
附录D (资料性) 混凝土结构外观状况与温度的关系
火灾后混凝土表面颜色、外观及锤击特征与历经
DB44/T 2331202
混凝土二次烧失量检测桥梁混凝土构件温度场
.1.1混凝土二次烧失量检测桥梁构件不同深度历经温度状况试验步骤应遵循F.2和F.3的规
a)天平:精度至0.0001g; b 瓷:带盖,容量15ml~30ml; 箱式电阻炉:使用温度控制器,最高温度可达1200℃以上,并可准确控制炉温; d 恒温电热烘干箱105℃、干燥器(盛有高效的变色硅胶)或密封装置,
2.1现场混凝土样品钻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带扩孔器的冲击钻头在待温度场分析的构件未受火影响的区域钻取混凝土粉末,总量不 少于400g,并盛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b 采用带扩孔器的冲击钻头在待温度场分析的构件的受火影响的区域沿着深度方向按照逐层深 度为10mm钻取混凝土粉末,每层混凝土重量不少于50g,逐层盛放于密闭容器中。 2.2未受火混凝土烧失量法测试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从未受火的混凝土中在取出的粉末中8组,每组各取20g左右,放入经过1020℃高温恒重 埚重W,并作好记录和编号; b 将各组粉末按照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温度 各取样品20g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时间为2个小时; C 各组预处理好的粉末连同埚一起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待各组在干燥器中都冷却完毕后,同时 取出放入105℃的标准烘箱中,时间为4小时; d 从烘箱中取出的烘干的粉末与埚一同放入干燥器当中待冷却30分钟; e 从干燥器中取出,分别对各组埚进行称量,作记录W105.值; 将各组称取好的与粉末一同放入高温马弗炉中,烤到1020℃,2小时; g 待高温炉冷却下来时,取出各组埚粉末,放入干燥器中,冷却2小时; h) 取出干燥器中的埚粉末称量,记录W1020,值; 按照下式计算各组湿凝士的二次烧失量值SIⅡL
文化标准F.2.1现场混凝土样品钻取应符
2.1现场混凝土样品钻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带扩孔器的冲击钻头在待温度场分析的构件未受火影响的区域钻取混凝土粉末,总量不 少于400g,并盛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采用带扩孔器的冲击钻头在待温度场分析的构件的受火影响的区域沿着深度方向按照逐层深 度为10mm钻取混凝土粉末,每层混凝土重量不少于50g,逐层盛放于密闭容器中。 2.2未受火混凝土烧失量法测试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从未受火的混凝土中在取出的粉末中8组,每组各取20g左右,放入经过1020℃高温恒重 埚重W,并作好记录和编号; b 将各组粉末按照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温度 各取样品20g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时间为2个小时; 各组预处理好的粉末连同埚一起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待各组在干燥器中都冷却完毕后,同时 取出放入105℃的标准烘箱中,时间为4小时; d 从烘箱中取出的烘干的粉末与埚一同放入干燥器当中待冷却30分钟; e 从干燥器中取出,分别对各组埚进行称量,作记录W105.值; 将各组称取好的与粉末一同放入高温马弗炉中,烤到1020℃,2小时; g 待高温炉冷却下来时,取出各组埚粉末,放入干燥器中,冷却2小时; h 取出干燥器中的埚粉末称量,记录W1020值; 按照下式计算各组混凝土的二次烧失量值SIL
式中: SIL——第1号样品二次混凝土烧失量; Wc.i 第i号空瓷埚质量(g); W105i 第1号瓷埚和试样经过105℃干燥后的质量(g):
DB44/T23312021
a 从受火的混凝土逐层各取20g左右,放入经过1020℃高温恒重璃重W,并作好记录和编 号; b 各组粉末连同埚一起放入105℃的标准烘箱中,时间为4小时; 从烘箱中取出的烘干的粉末与埚一同放入干燥器当中待冷却30分钟; d 从干燥器中取出,分别对各组进行称量,作记录W105;值; e 将各组称取好的埚与粉末一同放入高温马弗炉中,烤到1020℃,2小时; 待高温炉冷却下来时,取出各组埚粉末,放入干燥器中,冷却2小时; g 取出干燥器中的埚粉末称量,记录W1020,i值; h 按式F.1计算各组混凝土的二次烧失量值SLi°
建筑CAD图纸F.3混凝土历经温度计算
F.3.1绘制未受火混凝土二次烧失量Sn与预处理温度T之间的关系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回 归方程T(Su)。 E.3.2将实测受火混凝土二次烧失量S.代回归方程T(Sm)计算得到的过火混凝土历经的温度T
F.3.1绘制未受火混凝土二次烧失量Sn与预处理温度T之间的关系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回
....- 技术标准 安全标准 评定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