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pdf

  • 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9.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07
  • 发 布 人: wzl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

    2. 1. 11 斜并inclined shafi

    2.1.12小净距隧道

    2.1.20变形压力deformed pressure

    镀锌电焊网标准因围岩变形作用于衬砌结构上的压力

    2.1.21围岩压力surroundingrockpre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

    2.1.22偏压unsymmetricalpressure

    .1.22偏压unsymmetricalpressure 作用于隧道衬砌结构上的不对称荷载

    作用于隧道衬砌结构上的不对称荷率

    2.1. 23洞门portal

    为支挡和防护隧道洞口仰坡岩士而设置的结构物

    为支挡和防护隧道洞口仰坡岩土而设置的结构物

    2. 1.24 端墙式洞门

    为支挡隧道洞口仰坡土压力而设置的挡墙结构物

    为支挡隧道洞口仰坡土压力而设置的挡墙结构物

    2. 1. 25 明凋式洞门

    2.1.25明洞式洞门

    使隧道衬砌结构适当外延的结构物。 1.26衬砌lining 支护隧道围岩的结构体

    2.1.26衬砌ining

    2.1.27仰拱inverl

    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衬砌结构

    2.1.28喷锚衬砌shotcreteandrockbohslining

    2.1.29整体式衬码

    2.1.30复合式衬砌

    2.1.31超前导坑advancingdrifi

    2.1.32超前地质预报

    采用物探、钻探等手段,对隧道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进行探测、分析与 舌动。

    2.1.33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通过使用各种量测仪器和工具, 在隧道内或地表,对围岩、地层的变形和支护结 力与变形进行观察、量测、分析与评价的活动

    2.1.34高地应力highgroundstres

    在隧道开挖后,在地层原始应力作用下,使硬质围岩地层产生岩爆、岩层剥离, 质围岩地层发生大变形、开挖净空显著变小的地应力场

    首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3370.1—2018

    3隧道调香查及围岩分级

    3.1.1应根据隧道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日的和要求,针对公路等级、隧道特点和 见模,确定搜集调查资料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收集、调查 测绘、勘探和试验。调查资 科应齐全、准确,满足设计要求 3.1.2调查应分施工前调查和施 阶段。 施工前调查的内容、范围、精 度等应符合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施 中诚 时进行, 核实和预测施工中遇到的地 质问题,为修改设计调整施工提供 3.1.3 应根据隧址区地形、地质 并综合考虑调查阶段、方法、范围等,编制 目应的调查计划。在调香查过程中, 现实际情况 有预计情况不符时,应及时修正调查 十划。 3.1.4 围岩分级应采用定性分析 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2 资料搜集 3.2.1应全面搜集隧址区下列资料 1地形地貌资料,以及有关的遥感与遥测资料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表水,特别是自然地质灾害的种类、性质、规模、危 售程度等资料; 3 地质测绘、勘探资料; 气温、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资料; 5 地震历史、地震动参数等资料; 6 沿线交通情况、施工条件等; 沿线矿产资源、周边既有工程等资料

    3.2.2应搜集社会人文、社会环境和有

    遂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C3370.12018

    表3.3.1各阶段调查的目标、内容及范围

    3.3.2隧道T程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设计阶段的要求,搜集或测绘地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 2测绘资料的图纸内容、精度应满足现行《公路T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 和《公路勘测规范》(JTGC1O)的要求 3在隧道和辅助通道洞口附近,应按规定设置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等,并按阶段要求重点调查和分析下列内容: 1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性质、类型和规模 2断层、节理、软弱结构面特征及其与隧道的组合关系,围岩的基本物理力学 性质。 3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及相应的渗透系数、水量和补给关 系、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有无异常涌水、突水, 4崩塌、错落、岩堆、滑坡、岩溶、自然或人丁坑洞、采空区、泥石流、流沙 显陷性黄土、盐渍土、盐岩、地热、多年冻土、冰川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及其发生 和发展的原因、类型、规模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对隧道洞口和洞身稳定的影响程度

    5查明有害气体或有害矿体地层、分布范围、有害成分和含量,并预测和评价其 对施工、运营的影响 6按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规定或经地震部门鉴定,确 定隧道所处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1当隧道地区存在区域性断裂构造时,特别是存在全新活动的断裂和发震断层时, 应调查新构造活动的痕迹、特点和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查明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程度。 2当隧址区存在影响隧道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情况时,应进一步搜集 调查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预测隧道开挖后可能出现塌方、滑动、高地应力、岩溶、突 水突泥、流沙及有害气体溢出等地段,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除应按一般隧道进行调查、勘探、试验外,必要时还 立进行水文地质动态观测或进行专题研究。 4沿河傍山地段的隧道,应调查分析斜坡地质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水流冲刷对 山体及洞身稳定的影响。 5濒临水库的隧道,应查明岸坡的稳定性、水库库容及水位(含浪高和雍水高 等。当隧道洞口位于岩溶注地或冲沟谷底时,应查明注地或谷底季节性雍水的最高水位

    3.3.5施工中的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

    1应根据施工中开挖揭露的围岩情况,核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分 折判定实际围岩级别。 2探测和预报隧道开挖前方可能出现的围岩条件,不良地质条件及其位置、性质 规模等

    4.1气象调查的内容应包括隧址区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积雪量 、冰川特征、冻结深度、降雾的程度和天数等,其中气温、风速、降雨、积雪应 极端值,以及历史上气象灾害情况等

    3.4.2必要时宜在隧址处设立气象观测点(站)进行观测,持续搜集当

    必要时宜在隧址处设立气象观测点(站)进行观测,持续搜集当地气象

    蒙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一2018

    泊、植被、矿产资源以及动植物生态等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调查

    .5.2应对场区内土地使用情况、农由、水利设施、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等进 查。对场区内公园、保护林、文化遗址、纪念建筑等重要地物应调查其现状,并应 遂道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

    3.5.3应对生产生活用水、交通状况、施工和运营噪声、振动、污水废气排放等对 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应对施工和运营中地下水流失可能造成地表沉降、塌陷、地 面建筑物破坏、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枯竭等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和预测

    当R。>90K+30时,应以R=90K.+30和K代人计算BO值 2当K>0.04R.+0.4时,应以K=0.04R,+0.4和R代入计算BQ值 R、K.值,可分别按本规范第A.0.1条和第A.0.2条确定

    3.6.3岩质围岩详细定级时,应根据地下水、主要软弱结构面、初始应力状态的 程度,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修正,按式(3.6.3)计算:

    岩体修正质量指标; K.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式中:[BQ]] 君体修正质量指标; K—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遂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十建工程(JI;3370.12018

    .6.6各级围岩的自稳能力,可根据围岩变形量测和理论计算分析评定,或按 .6判定

    表3.6.6隧道各级围岩自稳能力判断

    2.中塌方:塌方高度3~6m。或增方体积30~100m 3.大方:方高度>6m,或期方体积>100m

    1.1隧道设计应满足公路规划、公路功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平纵线形、建筑限界、净空断面、通风、照明和交通监控等设施应与公路等级

    4.1.3隧道总体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4.1.3隧道息体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隧道位置应满足公路功能和发展的需要,符合路线总体要求 2在地形、地貌、地质、气象、社会和人文环境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 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形、洞口位置、洞外接线条件等,提出推荐方案。 3根据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建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要求的前 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隧道内轮廓。 4隧道洞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顺畅,满足行车安全和舒适要求。 5根据隧道长度、平面布置、交通量及其组成、环境保护和安全运营要求等,选 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防灾救援等设施的设置规模 6应结合公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运营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 系统、辅助通道、弃渣处理、交通工程设施、管理设施、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设计。 7应考虑隧道与相邻既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相互影响 8隧道总体设计应考虑节能降耗、方便维修和养护

    2.1隧道位置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 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切实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

    4.2.2穿越山岭的长、特长隧道,应在较大范围地质测绘和综合地质勘探的基础上, 以订不同的越岭高程及其相应的展线方案,结合两端路线接线条件及施工、运营条件等 固素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路线走向和隧道平面位置

    遂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JIC3370.1—2018

    4.2.3路线沿河傍山地段以隧道通过时,应对长隧道方案与短隧道群或桥隧群方案、 高边坡与棚洞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4.2.4隧道洞口位置不宜设在滑坡、崩、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 没,以及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处和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 4.2.5濒临水库、沿河、沿溪的隧道,其洞口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计算洪水位(含 良高和雍水高)不小于0.5m。长期浸泡造成岸坡塌对隧道稳定有不利影响时,应采 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2.4隧道洞口位置不宜设在滑坡、崩、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以及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处和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

    4.2.5濒临水库、沿河、沿溪的隧道,其洞口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计算洪水位(含 良高和雍水高)不小于0.5m。长期浸泡造成岸坡塌对隧道稳定有不利影响时,应采 权相应的工程措施

    表4.3.1隧道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表4.3.1隧道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m)

    3.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向行驶的双洞隧道,双洞隧 安分离式隧道布置。下列情况可按其他形式布置:

    1洞口地形狭窄、桥隧相连、连续隧道群、周边建筑物限制或为减少洞外占地的 短隧道、中隧道,可按小净距隧道布置。 2洞口地形狭窄、周边建筑物限制展线特别困难的短隧道,可按连拱隧道 布置。 3桥隧相连、洞口地形狭窄或有特殊要求的长隧道、特长隧道的洞口局部地段 可按分岔隧道布置

    4.3.4隧道纵坡形式

    度范围的平、纵线形应一致。特殊困难地段,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洞口内列 我可以采用缓和曲线,但应加强线形诱导设施

    .3.7间隔100m以内的连续隧道,宜整体考虑其平、纵线形技术指标。

    .4.1各级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如图4.4.1所示,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土建T 牛侵入。各级公路两车道隧道建筑限界宽度应不小于表4.4.1的基本宽度,并应符

    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C3370.1一2018)

    下列规定: 1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0m;三、四级公路 取4.5m。 2设检修道或人行道时,检修道或人行道宜包含余宽;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 立设不小于0.25m的余宽 3隧道路面横坡:隧道为单向交通时,应设置为单面坡;隧道为双向交通时,可 设置为双面坡;横坡坡率可采用1.5%~2.0%,宜与洞外路面横坡坡率一致 4路面采用单面坡时,建筑限界底边线与路面重合;采用双面坡时,建筑限界底 边线应水平置于路面最高处 5单车道四级公路的隧道应按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修建

    图4.4.1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尺寸单位:(m)

    两车道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组成及基本宽虚

    4.4.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隧道应在两侧设置检修道,二级、三级公路隧道应在两 则设置人行道并兼作检修道,检修道或人行道宽度应符合表4.4.1的规定;连拱隧道行 年方向左侧、四级公路隧道可不设检修道或人行道,但应保留不小于0.25m的余宽; 受计速度大于100km/h时,余宽应不小于0.5m。检修道或人行道的高度可按250 00mm取值,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检修人员或行人步行时的安全 2满足其下放置电缆、给水管等的空间尺寸要求,以及电缆沟排水空间要求 3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拿取消防设备方使

    4.4.3隧道内轮廓净空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满足隧道建筑限界所需空间,并预留不小于50mm的富余量 2 满足洞内装饰所需空间 满足通风、照明、消防、监控、指示标志等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所需空间 4 断面形状有利于围岩稳定、结构受力 隧道内轮廓断形状及尺寸可参照附录B拟定

    4.4.4隧道内路侧边沟应结合检修道、侧向宽度、余宽等,布置于车

    1紧急停车带宽度为向行车方向右侧加宽不小于3.0m,且紧急停车带宽度与右侧 则向宽度(L)之和不应小于3.5m。 2紧急停车带长度不宜小于50m,其中有效长度不应小于40m。 3紧急停车带横坡可取0~1.0% 4单向行车隧道紧急停车带设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并不应大于1000m。 5双向行车隧道紧急停车带应两侧交错设置,同一侧间距宜采用800~1200mm, 个不应大于1500m。 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的构成如图4.4.6所示,具体尺寸按本规范第4.4.1条和第 4.2条规定执行

    4.4.7不设检修道、人行道的隧道,应在隧道两侧交错布置行人避车洞。行人避车洞 同一侧间距不宜大于500m,宽不应小于1.5m、高不应小于2.2m、深不应小于0.75m 4.4.8四车道高速公路上的短隧道,独立设置的明洞或棚洞,城市出入口的中、短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C3370).

    图4.5.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尺寸单位:m) 18

    图4.5.」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尺寸单位:m

    2人行横通道设置间距宜为250m,并不应大于350m。 3车行横通道设置间距宜为750m,并不应大于1000m;中、短隧道可不设。 4 车行横通道路缘高度宜与隧道行车方向左侧检修道高度一致

    4.5.2单洞双向行车的特

    宜靠近主隧道沿主隧道轴线通长设置:当条件受限时,可局部设置 断面不应小于人行横通道断面 与主隧道之间应设人行横通道,间距宜采用250~500m 4 排水底面高程宜低于主隧道排水底面高程0.2~0.6m

    7.1隧道设计应制订施工计划 婴应包括工期、施工方法、工区划

    临时设施、施工便道、弃渣场、污水处理和监控量测方案、超前地质预报的要求等。施 工计划制订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根据隧道长度、布置、断面、工期、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等,确定合理 的施方法和施工进度 2工区划分应考虑隧道纵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渣场和便道修建条件以 及土石方平衡等综合因素 3应结合下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方法、施工以及运营通风方式等,对设置辅 助通道的目的、作用、必要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4根据隧道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等,应对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套设施的技术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工建工程(J1C3370.1

    5临时设施应根据工程规模、洞口条件,遵循满足施工需要、减少周边干扰和 便于恢复利用的原则进行布置

    1.1 隧道工程常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可选用下列强度等级: 混凝土:C50、C40、C30、C25、C20、C15; 2 石材:MU100、MU80、MU60、MU50、MU40; 水泥砂浆:M25、M20、M15、M10、M7.5; 4 喷射混凝土:C4O、C30、C25、C20; 5 混凝土砌块:MU30、MU20; 钢筋:HPB300、HRB400、HRB500

    4中空杆材料宜采用Q345结构用无缝钢管,杆体断后伸长率A不应小于16%, 并应符合现行《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的规定 5组合中空锚杆杆体材料应符合本条第3、4款规定。 6 锚杆垫板材料宜采用Q235热轧钢板 钢筋网材料可采用HPB300热轧光圆钢筋

    1.6混凝主和喷射混凝主中可根据需要掺加涤加剂,其性能应满定下列要求: 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与围岩的黏结力基本无影响,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

    5.1.11注浆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浆液应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 2 浆液黏度低锅炉标准,流动性好,可注性强,凝结时间可按要求控制。 3 浆液固化体稳定性好,能满足注浆工程的使用寿命要求。 4浆液应对注浆设备、管路及混凝土结构物无腐蚀性,易于清洗

    刀(ECB)、聚乙烯(PE)或其他性能相似的材料,也可选用预铺反粘类防水卷材 本防排水板等新型防水材料。卷材及其胶黏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 耐腐蚀性和耐菌性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C3370.

    道内无纺布宜采用聚丙烯针刺非织造土

    5.1.14环、纵向排水盲管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透水性,能顺壁 铺设。

    5.2.1常用建筑材料的重度应按表5.2.1的规定采用

    表5.2.1建筑材料标准重度或计算重度(kN/m

    体育标准5.2.2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应按表5.2.2的规定采用

    表5.2.2混凝士强度标准值(MPa)

    ....
  • 相关专题: 公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