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45T 038-2022 公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指南.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JT45/T0382022
5.1.1初期支护质量的无损检测应根据检测对象、检测项目,选用适用的检测方法
1.1初期支护质量的无损检测应根据检测对象、检测项目,选用适用的检测方法,详见表1。
表1初期支护无损检测方法表
饮用水标准5.1.2检测前应根据检测目标参数进行基础信息资料
锚杆检测收集锚杆类型、设计长度、锚固剂种类、岩性、施工龄期等; 喷射混凝土检测收集喷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所采用的水泥、砂石、速凝剂等: 钢架检测收集设计钢架类型、设计参数、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地层类型等; 围岩注浆质量检测收集注浆方案设计参数、浆液种类、速凝剂、施工地层类型等 5.1.3采用地质雷达法对仰拱部位进行初期支护质量检测时,应在充填混凝土施工前进行
当无类似地层同类锚杆锚固密实度信号图谱时应: 按照JGJ/T182的规定进行拟检测锚杆的室内杆体模拟试验,编制锚固密实度信号图谱: 必要时,对拟检测锚杆进行现场模型试验,编制锚固密实度信号图谱。 5.2.4检测锚杆的锚固剂龄期应根据采用的锚固材料类型确定,对砂浆锚固锚杆应不少于7d,对快凝
5.2.5现场检测错杆杆体应满足:
端头平整、外露端无浮浆,利于信号激发与接收传感器的安装; 一杆体成直线,无其他金属与其连接且杆体根部无裂纹损伤,确保弹性波传导反射。 2.6现场检测仪器工作参数设置应能分辨锚杆底部反射信号特征
DBJT45/T 0382022
述要求进行: 一结合收集的基础信息,根据锚杆底端反射信号特征,进行时域分析获取时程,结合超声波在 锚杆杆体传递的波速进行锚杆长度计算或长度读取; 一结合收集的基础信息、预先编制的锚固密实度信号图谱对锚固密实度或者缺陷位置分析评定 5.2.9检测成果可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按照相关质量检测频率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的检测结果可 用于施工质量评价,
5.3.1初期支护结构质量检测宜选用地质雷达法。 5.3.2地质雷达法进行初期支护质量检测应根据项目需求分别进行综合检测与单项检测。 5.3.3综合检测应同步检测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钢架榻数、与围岩接触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结 构层缺陷。 5.3.4单项检测根据检测项目需求应对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倾斜度、钢架保护层厚度分别开展检测。 5.3.5现场检测的喷射混凝土龄期宜大于或等于3d。 5.3.6现场检测的天线工作中心频率应根据检测项目需求的深度和分辨率参见附录B,结合表2选用。
表2地质雷达法不同检测项目要求表
5.3.7现场检测前应进行介电常数标定与仪器工作参数设置,采集信号应符合表2的要求。 5.3.8 检测过程中天线移动应全程密贴初期支护表面,移动方式、移动速率与标记应符合表2的要求。 5.3.9 检测过程中应同步记录下列影响采集信号结果分析的异常信息: 天线脱离表面的里程段信息: 一遇到预埋件、预留孔等特殊部位的里程信息; 检测过程中天线进行绕避偏离测线的里程信息。 5.3.10初期支护结构综合检测结果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进行采集信号预处理,标记实际桩号、异常信息; 对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按5m间距量测喷射混凝土表面至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分界面深度 作为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进行厚度数据统计,取值到0.01m;
5.3.10初期支护结构综合检测结果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进行采集信号预处理,标记实际桩号、异常信息; 对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按5m间距量测喷射混凝土表面至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分界面深度 作为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进行厚度数据统计,取值到0.01m:
DBJT45/T0382022
对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分界面以及分界面以下区域的图像进行缺陷特征判断,取得与喷射混 凝土与围岩接触是否良好、喷射混凝土背后是否存在空洞、脱空的信息,进行信息统计; 对喷射混凝土表面与围岩的分界面图像进行缺陷特征判断进行分析,剔除异常信息后取得喷 射混凝土是否密实、是否存在空洞等缺陷图像,参见附录C,进行信息统计; 对测线内钢架进行数量统计,并结合设计采用钢架里程段落,分段按式(1)计算钢架平均间 距,取值到0.01 m。
S.一一钢架平均间距(m); P一一起始为钢架的测线段长度(m); ng一一钢架数量。 5.3.11钢架间距应在检测测线检测的拱架位置进行标识,采用量尺水平逐榻量测两者间距作为钢架间 距检测结果,取值至0.01m。
n一一钢架数量。 3.11钢架间距应在检测测线检测的拱架位置进行标识,采用量尺水平逐榻量测两者间距作为钢架间 检测结果,取值至0.01m。 3.12钢架倾斜度检测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在隧道拱顶以及同一标高左、右边墙3个部位对同榻钢架中心位置进行检测并标识,当无法 判断为同榻钢架时应加密检测部位确保标识为同榻钢架; 以拱顶钢架中心位置标识做基准垂线,分别量测钢架位置左、右边墙位置与拱顶位置的隧道 纵向偏离长度,拱顶与边墙两测点水平线的高差; 钢架倾斜度根据左、右边墙钢架倾斜度算术平均值求得,取值到0.1°。左、右边墙钢架倾余 度按下式(2)分别计算得到,取值到0.01°。
5.3.12钢架倾斜度检测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式中: a一钢架倾斜度(°); AL一钢架左、右边墙与拱顶位置的隧道纵向偏离长度,往隧道开挖方向为正,反向为负(m); Ah一拱顶与边墙两测点水平线的高差(m)。 5.3.13钢架保护层厚度以检测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量测喷射混凝土表面至钢架界面的厚度作为钢 架保护层厚度,取值至0.01m。 5.3.14地质雷达法检测初期支护的成果可用于施工质量控制,按JTGF80/1的相关规定检测频率进行 检测结果可作为施工质量评定依据
5.4.1围岩注浆质量检测应根据注浆目的采用超声波钻孔CT法、电磁波钻孔CT法、地质雷达法进行 检测。
注浆前在评价区域进行测试,获得地层参照标准数据信息; 注浆后在浆液固化、物性条件稳定后在相同区域进行重复性测试: 结合钻孔开挖、原位测试等结果,对参照标准数据信息中的量值范围进行划分; 注浆后检测数据信息与参照标准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对注浆质量进行评价。 一平用注进行注奖加国式球新用检比发一收礼以测上探测产术应相据平
DBJT45/T 0382022
算法,参见附录D进行选取
5.4.5测线布置应根据注浆加固设计文件进行布置,无要求时测线应布置于浆液扩散薄弱区 5.4.6CT法布设的发、收钻孔应满足:
5.4.7注浆质量评价宜根据采用CT方法,符合下列要求: 超声波钻孔CT法检测的评价以注浆前、后的声波波速变化值或变化幅度为主,动弹模量、衰 减系数的变化值或变化幅度为辅: 一电磁波CT法评价以注浆前、后电磁波吸收系数、反射系数变化值或变化幅度为主,三振相特 征分析为辅: 一地质雷达法评价以注浆前、后各部位检测信号图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5.4.8注浆质量评价应根据注浆目的,评价以下内容: 一对注浆加固的前后围岩稳定性、等级的变化影响; 一对注浆堵水前后渗透性、涌水情况变化影响; 二者兼具的注浆目的,包括前述两项内容。 5.4.9围岩注浆质量检测结果可作为优化注浆方案、补充注浆的依据,不宜用于评价注浆加固与堵水 质量合格与否,
表3衬砌无损检测方法表
DBJT45/T0382022
表3衬砌无损检测方法表(续)
6.1.2衬砌质量检测应采用地质雷达法同步检测衬砌厚度、结构层密实情况与衬背部密实状况。 6.1.3需要对检测发现缺陷进行细化探测时,应根据衬砌混凝土是否配筋选择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法: 对钢筋混凝土衬砌,采用地质雷达法; 对素混凝土衬砌,优先采用地质雷达法,亦可采用超声波脉冲法、冲击回波法。 6.1.4衬砌检测前宜收集待检测衬砌类型、围岩等级、浇筑时间等基础资料信息。 6.1.5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的衬砌浇筑龄期宜≥28d。 6.1.6采用超声波脉冲、冲击回波、回弹、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的衬砌表面应洁净,无浮浆体、坑槽 必要时进行打磨、清洁。 6.1.7采用超声波脉冲法或单点冲击回波法进行钢筋混凝土衬砌裂缝深度检测时,应验证适用性。 6.1.8采用超声波脉冲法进行钢筋混凝土衬砌遭遇冻害、火灾、冲击等事故导致的衬砌损伤层厚度 时,应验证适用性。 6.1.9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钢筋混凝土衬砌仰拱及基底充填质量检测应在充填混凝土施工前进行。
6.2.1衬砌厚度及缺陷检测应采用地质雷达法,天线工作中心频率在200MHz~900MHz。 6.2.2检测前应间隔5m或10m在待检测隧道区段衬砌表面进行隧道里程标记,作为检测过程中测线 电子里程对应标记。
6.2.2检测前应间隔5m或10m在待检测隧道区段衬砌表面进行隧道里程标记,作为检测过程中测线 电子里程对应标记。 6.2.3现场检测前仪器设备应进行介电常数标定与工作参数设置,测试采集信号根据检测对象类型满 足下列要求: 一对素混凝土衬砌,应清晰显示分辨衬砌表面直达波反射界面、衬砌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与 围岩的分界面: 一对钢筋混凝土衬砌,应清晰显示分辨衬砌表面直达波反射界面、衬砌与初期支护的分界面。 6.2.4现场检测过程中天线移动与电子标记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天线移动全程密贴衬砌表面; 一天线移动方式沿着测线单向以0.8m/s~1.5m/s速率移动; 天线经过隧道里程标记时进行测线电子里程标记。 6.2.5检测过程中应同步记录影响采集信号结果分析的异常信息,见5.1.10条。 6.2.6衬砌质量检测结果应根据检测衬砌是否采用配筋对测线进行分段分析获得。 6.2.7对素混凝土衬砌的检测结果获取应遵循下列要求: 对各条采集信号按10m间距量测衬砌表面至衬砌与初期支护分界面、衬砌与初期支护分界面、 初期支护与围岩分界面分别作为衬砌厚度、初期支护厚度,取值到0.01m,并进行数据整理 统计;
对素混凝土衬砌,应清晰显示分辨衬砌表面直达波反射界面、衬砌与初期支护、初期支 围岩的分界面; 一对钢筋混凝土衬砌,应清晰显示分辨衬砌表面直达波反射界面、衬砌与初期支护的分界 2.4现场检测过程中天线移动与电子标记应符合下列要求
天线移动方式沿着测线单向以0.8m/s~1.5m/s速率移动; 天线经过隧道里程标记时进行测线电子里程标记。 6.2.5 检测过程中应同步记录影响采集信号结果分析的异常信息,见5.1.10条。 6.2.6 衬砌质量检测结果应根据检测衬砌是否采用配筋对测线进行分段分析获得。 6.2.7对素混凝土衬砌的检测结果获取应遵循下列要求: 对各条采集信号按10m间距量测衬砌表面至衬砌与初期支护分界面、衬砌与初期支护分界面、 初期支护与围岩分界面分别作为衬砌厚度、初期支护厚度,取值到0.01m,并进行数据整理 统计:
DBJT45/T 0382022
对衬砌、初期支护结构层、衬砌与初期支护分界面、初期支护与围岩的分界面信号分别进行 异常信息剔除,缺陷特征判断,取得衬砌、初期支护结构层是否密实、存在空洞等缺陷情况 以及各层之间是否存在脱空缺陷信息与缺陷特征参数,典型缺陷图像参见附录C,并对缺陷影 像以及缺陷所在部位、里程段落(长度)、缺陷特征参数逐一进行整理登记、统计; 一 根据需要对测线检测距离范围内的钢架界面反射特征信号进行分析统计,获得钢架棉数,计 算求得钢架平均间距。 6.2.8对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检测结果获得应遵循下列要求: 对各条采集信号按10m间距量测衬砌表面至衬砌与初期支护分界面作为衬砌厚度,取值到 0.01m,进行数据整理统计: 对衬砌结构层、衬砌与初期支护分界面信号分别进行异常信息剔除,缺陷特征判断,取得衬 砌结构层是否密实、存在空洞等缺陷情况以及衬砌背后是否存在脱空缺陷信息与缺陷特征参 数,典型缺陷图像参见附录C,并同步对缺陷图像以及缺陷所在部位、里程段落(长度)、缺 陷参数逐一进行整理登记、统计。 6.2.9地质雷达法检测成果可用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并为隧道缺陷整治提供里程位置信息,按 TTGF80/1相关规定检测频率进行检测的结果可用于施工质量评定。
对衬砌、初期支护结构层、衬砌与初期支护分界面、初期支护与围岩的分界面信号分别进行 异常信息剔除,缺陷特征判断,取得衬砌、初期支护结构层是否密实、存在空洞等缺陷情况 以及各层之间是否存在脱空缺陷信息与缺陷特征参数,典型缺陷图像参见附录C,并对缺陷影 像以及缺陷所在部位、里程段落(长度)、缺陷特征参数逐一进行整理登记、统计; 根据需要对测线检测距离范围内的钢架界面反射特征信号进行分析统计,获得钢架稿数,计 算求得钢架平均间距
6.3.2测线或测点布置应根据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 一对地质雷达法、连续冲击回波法,采用网格式布线进行检测; 一对超声波脉冲法、单点冲击回波法,采用网格式或梅花式布点进行检测。 6.3.3测线或测点间排距应根据采用的检测方法,符合下述要求: 一对地质雷达法、连续冲击回波法布线间排距,应小于2.0倍衬砌设计厚度; 一对超声波脉冲法、单点冲击回波法布点间排距,应小于1.0倍衬砌设计厚度, 6.3.4地质雷达法、连续冲击回波法检测前应进行参数标定与仪器工作参数设置,测试采集信号应清 晰显示分辨衬砌表面、缺陷界面特征。
6.3.2测线或测点布置应根据
在同段落隧道边墙无表面缺陷部位进行超声波波速参数现场标定,进行仪器工作参数 置; 采集信号应清晰显示分辨衬砌表面、缺陷界面特征; 每测点应进行重复性测试3次,对比3次信号特征相似性; 现场检测与缺陷判断分析处理按照CECS21的规定执行。 36单占冲击回波法进行衬砌缺陷细化检测、应满足
6.3.6单点冲击回波法进行衬砌缺陷细化检测,应满足:
检测前冲击锤型号的初选在缺陷衬砌或临近衬砌边墙无表面缺陷部位; 仪器工作参数设置后进行初试检测,采集信号应清晰反映分辨衬砌表面、衬砌与初期支护分 界面或缺陷上界面及不密实性的反射信号特征; 每测点应进行重复性测试3次,对比3次信号特征相似性: 一现场检测与缺陷判断分析按照SL713的规定执行。 6.3.7测线或测点测试后应对现场检测仪器数据文件名称、实际对应的检测位置信息进行记录
DBJT45/T0382022
6.4.1衬砌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应采用回弹法或超声回弹法进行。 6.4.2现场检测前应根据每板衬砌浇筑情况,进行单个检测构件划分: 连续浇筑的每板衬砌作为1个混凝土构件; 间断浇筑形成的每板衬砌,根据间断浇筑情况划分为多个混凝土构件。 6.4.3采用回弹法进行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时,待检测的衬砌混凝土应满足: 强度等级符合JGJ/T23的回弹法检测范围: 该混凝土类型回弹测强曲线已建立或验证确定,未建立或验证确定的,参照JGJ/T23的相关 要求建立或验证确定。 6.4.4采用超声回弹法进行衬砌混凝土强度时,待检测的衬砌混凝土应满足: 强度等级符合T/CECS02的超声回弹法检测范围; 该类型混凝土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已建立或验证确定,未建立或验证确定的,参照T/CECS02 的相关要求建立或验证确定。
4.4采用超声回弹法进行衬砌混凝土强度时,待检测的衬砌混凝土应满足: 强度等级符合T/CECS02的超声回弹法检测范围; 该类型混凝土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已建立或验证确定,未建立或验证确定的,参照T/CECS 的相关要求建立或验证确定。
对回弹法检测,按JGJ/T23的相关规定执行; 一对超声回弹法检测,按照附录E的规定执行。 6.4.6回弹法、超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可用于施工质量控制,并可为评价衬砌强度质量提 供参考。
6.5.1衬砌钢筋质量检测应采用电磁感应法。 6.5.2电磁感应法进行钢筋质量检测前应在现场进行仪器检测参数的率定。 6.5.3现场仪器工作参数应设置合理,同步在主机屏幕清晰显示分辨钢筋信号参数特征。 6.5.44 钢筋间距参数检测应按照环向、纵向钢筋间距分别进行检测。 6.5.5环向钢筋间距检测步骤和检测精度应符合: 进行环向钢筋定位,在两纵向钢筋中间进行纵向钢筋定位、标识,采用量尺量测钢筋定位标 识线距离作为钢筋间距; 环向钢筋间距的检测精度应精确至1mm。 6.5.6纵向钢筋间距检测步骤和检测精度应符合: 进行环向钢筋定位,在两环向钢筋中间进行纵向钢筋定位、标识;采用量尺量测钢筋定位标 识线距离作为钢筋间距: 纵向钢筋间距的检测精度应精确至1mm。 6.5.74 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检测步骤和检测精度应符合: 一在两钢筋交点中间进行检测,重复检测1次: 一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两次检测差值应≤1mm。 6.5.8电磁感应法进行衬砌钢筋质量检测结果可用于施工质量控制,按JTGF80/1相关规定检测频率
DBJT45/T 0382022
6.6表层损伤厚度检测
6.6.1衬砌表面损伤层厚度检测应采用超声波脉冲法。 6.6.2超声波脉冲法进行检测前应在同模衬砌或临近衬砌无缺陷部位进行仪器工作参数设置,进行试 验确定。 6.6.3现场检测与数据分析计算按CECS21的相关规定执行。 6.6.4检测结果可为隧道衬砌表面损伤层厚度判断以及遭受事故后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评估、处治方 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6.7.2裂缝深度检测点应根据裂隙发育形态和长度,符合下述要求: 一裂缝长度≤3倍设计衬厚度,且为直线型裂隙时,检测部位在发育长度方向中心位置: 对裂缝长度>3倍设计衬砌厚度,将裂缝沿发育长度方向按3倍设计衬砌厚度间隔分段,在每 段发育长度方向中心位置进行裂缝深度检测: 一对裂缝长度>3倍设计衬砌厚度,且为曲、折线型裂缝,将裂缝在两拐点分段,在每段发育长 度方向中心位置进行裂缝深度检测。 6.7.3超声波脉冲法现场检测方式根据衬砌设计厚度选用: 一衬砌设计厚度≤500mm时,采用平测法: 一衬砌设计厚度>500mm时,采用孔内测试法。 6.7.4超声波脉冲法进行检测的仪器工作参数设置合理,现场标定超声波波速应在同模衬砌或临近衬 砌无缺陷部位进行,现场检测与数据分析计算参照SL/T352的规定进行。 6.7.5单点冲击回波法进行衬砌裂缝深度检测冲击锤的初选应在同模衬砌或临近衬砌无缺陷部位,现 场检测与数据分析计算参照SL713的规定进行。 6.7.6裂缝深度检测后应记录裂缝长度方向的里程桩号、部位、形态、长度与测点位置等数据信息。 6.7.7裂缝深度检测结果应给出裂缝分布桩号、部位、形态、检测部位、裂缝深度代表值。 6.7.8裂缝深度代表值应以该条裂缝检测最大值给出。 6.7.9超声波脉冲法、单点冲击回波法测得的素混凝土衬砌裂缝深度,可为隧道衬砌裂缝深度判断以 及裂缝处治方案提供依据;测得的钢筋混凝土衬砌裂缝深度,宜结合其适用性评价进行综合分析,谨慎 参考。
6.8.1裂缝宽度检测应根据裂缝张开度进行选择: 一裂缝张开度≤2mm时,采用刻度放大法; 一裂缝张开度>2mm时,采用刻度放大法或楔形塞尺法。 6.8.2裂缝宽度检测点应根据裂隙发育形态和长度,按照6.7.2条的确定。 6.8.3裂缝宽度检测采用的检测仪器精确值应根据裂缝测点宽度满足:
裂缝宽度>1mm的,精确值不低于0.1mm; 裂缝宽度≤1mm的,精确值不低于0.01mm。 6.8.4 裂缝宽度检测后应记录裂缝长度方向的里程桩号、类型、形态、长度与测点位置等数据信息。 6.8.5裂缝宽度检测结果应给出裂缝长度方向的里程桩号、部位、形态、长度、测点位置与裂缝宽度 代表值。
DBJT45/T0382022
8.6裂缝宽度代表值应以该条裂缝检测最大值给出。 8.7衬砌裂缝宽度检测数据可为裂缝处治及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提供数据,对同裂隙宽度测点不 的检测可用于评价判断裂缝动态发展趋势。
6.9渗透润湿区域检测
6.9.1衬砌渗漏区域检测应采用观察法或红外热成像法进行。 6.9.2红外热成像法进行衬砌表观渗透润湿区域检测前,应对不同隧道润湿区域异常温差值实测取值, 6.9.3红外热成像法检测衬砌表面渗透润湿区域,应进行红外照片拍摄,并记录其渗漏水状态,里程 桩号以及渗漏部位、面积。 6.9.4渗漏面积应根据每张红外照片面积占比进行渗透润湿面积反算或在现场衬砌表面进行圈定标记 采用量尺测量计算求得,渗漏与润湿区域应分别标注。 6.9.5衬砌渗透润湿区域检测成果可为隧道衬砌裂缝渗漏状况评估以及处治方案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7.1.1检测报告应做到文字简洁、页码完整、无空白栏,并不得涂改。 7.1.2检测报告应按所采用检验检测方法的规定,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反映检验检测结果,数 据均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7.1.3检测报告编制内容参见附录F,检测报告编制格式应满足JT/T828的要求。 7.1.4检测报告结论应依据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结合开展检测情况,客观公正给出结论内容。 7.1.5当报告中包含建议时,应与检测结果或结论分别论述。 7.1.6报告中的建议应客观、科学、实用。
7.2.1报告结果结论存在争议时,应复测核查、分析原因。
7.2.1报告结果结论存在争议时,应复测核查、分析原因。
DBJT45/T 0382022
检测方案根据检测对象、检测项目、检测参数与检测环境、条件进行编制,方案编写一般包括下运 谷: 检测项目名称,任务来源,拟检测参数、方法及原理; 编制方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检验评定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检测范围,包括隧道数量、隧道名称、检测部位、检测的区域位置、检测里程范围等: 检测测区布置或测线布置方式、简要说明、附图等: 拟投入人员以及设备计划,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以及其他辅助作业检 测人员,拟投入检测的仪器设备型号、数量,辅助的检测机械如高空作业台车等; 仪器设备基本参数标定、率定技术要求与程序; 各检测方法原理、工作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检测数据的原始记录表格,提供检测报告形式、报告的基本大纲、格式、内容等; 对检测成果质量控制组织、技术、管控措施; 工作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确保检测作业开展所需的安全资源、组织保障措施,应急资源以及措施; 其他内容
检测方案根据检测对象、检测项目、检测参数与检测环境、条件进行编制,方案编写一般包括下述 内容: 检测项目名称,任务来源,拟检测参数、方法及原理; 一编制方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检验评定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检测范围,包括隧道数量、隧道名称、检测部位、检测的区域位置、检测里程范围等: 检测测区布置或测线布置方式、简要说明、附图等: 拟投入人员以及设备计划,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以及其他辅助作业检 测人员,拟投入检测的仪器设备型号、数量,辅助的检测机械如高空作业台车等; 仪器设备基本参数标定、率定技术要求与程序; 各检测方法原理、工作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检测数据的原始记录表格,提供检测报告形式、报告的基本大纲、格式、内容等; 对检测成果质量控制组织、技术、管控措施; 工作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确保检测作业开展所需的安全资源、组织保障措施,应急资源以及措施: 其他内容。
附录B (资料性) 地质雷达天线频率与探测关系 表B.1给出了相对介电常数εr=6.4时,频率与探测深度、理论分辨率表
附录B (资料性) 地质雷达天线频率与探测关系 表B.1给出了相对介电常数εr=6.4时,频率与探测深度、理论分辨率表。
DBJT45/T0382022
表B.1频率与探测深度、理论分辨率表
注:地质雷达探测深度和分辨率是一个矛盾,天线中心频率高,探测深度小,但分辨率高;天线中心频率低,探 测深度大,但分辨率低。
DBJT45/T 0382022
C.1衬砌结构及层间情况缺陷主要判释特征及构件物特征信号图详见表
.2支护(衬砌)缺陷主要判释特征: 密实:反射信号弱,图像均一且反射界面不明显; 一不密实:反射信号强,图像变化杂乱; 一空洞:反射信号强,图像呈弧形且反射界面明显。 .3支护(衬砌)构件物内部钢架、钢筋、预埋管件特征: 钢架、预埋管件:反射信号强,图像呈分散的月牙状 钢筋:反射信号强,图像呈连续的小双曲线形
表C.1缺陷及构件物典型地质雷达图像
DBJT45/T0382022
表C.1缺陷及构件物典型地质雷达图像(续)
DBJT45/T 0382022
附录D (资料性) 加固体CT法检测
利用不同类型场源发射信号穿透工程介质,通过分析信号在工程介质内部走时大小、能量衰减程 领率分布等特征参数,对地层内部物理特性进行成像分析。
各物探仪器采用反演算法不同,CT法发 收场源信号孔以及测点探测方式主要有对测、斜测及交 种,如图D.1中的分图a)、分图b)、 分图c所刀
图D.1CT法对测示意图
D.3.1将采集数据导入仪器配套软件处理模块,进行预处理得到CT反演图。如电磁波CT法注 测试结果云图如图D.2中的分图a)、分图b)所示。
DBJT45/T0382022
电磁波CT探测结果云
0.4.1各仪器厂家以及配套处理软件不同,采用不同激发场源CT法前应充分理解厂家配套检测说明书, 以便针对地层类型采用适宜的场源激发方式。 D.4.2充分结合现场钻孔数据信息,提高结果、信息解译分析的客观准确性,
DBJT45/T 0382022
超声回弹综合法是指采用超声回弹仪,根据预先统计制定声速值、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的 单测强曲线,综合推算混凝土的强度值
验测仪器设备包括超声回弹仪、钢站、钢卷尺等,超声回弹仪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CECS02的要求
E.4.1衬砌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声回弹检测宜采用平测法进行,对每个构件布置测区10个。
E.4.3测区布置应符合: 一均匀布置于构件; 测区间距≤2m 测区离构件分界面≥0.5m。 .4.4 回弹弹击点每测区均匀布置10个。 .4.5 回弹点布置应避开气孔或外露石子。 E.4.6回弹弹击时回弹仪弹击轴应垂直于测区表面,每弹击点进行回弹弹击1次,记录每点回弹值T (i=1,2,,10),每点回弹值测读精确至1。 .4.7对弹击轴为非水平状态的回弹弹击测区,弹击后测量并记录弹击轴与测区表面的夹角,精确至
DBJT45/T0382022
5.5现场超声测试的声时测量应精确至0.1S。 5.6现场超声测试测距测量应精确至1.0mm,且测量误差不应超过土1%。 5.7现场超声测试声速计算应精确至0.01km/s。
E.5.5现场超声测试的声时测量应精确至0.1s。
见场超声测试测距测量应精确至1.0mm,且测量误差不应超过土1%。 见场超声测试声速计算应精确至0.01km/s。 速值确定应按照下述要求: 以距离L为直角坐标横轴,有效声时t为纵轴,做数据(Lpoi,tpoi)(i=l、2、、n); 进行直线拟合,得到直线拟合方程L=a十b·t与拟合平方差R; 进行拟合平方差判断,当R≥0.95,得到声速值V=b,对R<0.95的,查明原因并重新测试
E.5.8声速值确定应按照下述要求
以距离L为直角坐标横轴,有效声时t为纵轴,做数据(Lpoi,tpoi)(i=l、2、**、n) 进行直线拟合,得到直线拟合方程L=a十b·t与拟合平方差R; 进行拟合平方差判断,当R≥0.95,得到声速值V,=b,对R<0.95的,查明原因并重新测
标引序号说明:1一隧道衬砌;2一环向钢筋;3一纵向钢筋;4—测线。 图E.1平测法声速测试过程示意图
图E.1平测法声速测试过程示意图
E.6.1测区回弹平均值应去掉最大值、最小值后,计算剩余8个回弹值的平均值,取值至0.1。 E.6.2回弹平均值对非水平弹击回弹的测区应进行根据弹击轴与测区表面的夹角,参照T/CECS02相 关要求进行修正。 .6.3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应根据测区声速值和回弹平均值代入超声回弹测强曲线或公式进行计算确 定精装修标准规范范本,取值至0.1Mpa。 三.6.4测强曲线或公式应优先选用专用测强曲线或公式。 E.6.5无专用测强曲线或公式时,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测强曲线或公式选用: 参照T/CECS02的相关要求试验验证地区测强曲线或公式,适用后选用: 参照T/CECS02的相关要求试验验证全国统一测强曲线或公式,适用后选用。 E.6.6地区或全国统一测强曲线经验证后不符合T/CECS02要求的,应补充建立该隧道的专用测强曲 线。 E.6.7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按单个构件进行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构件的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中出现小于10.0MPa的值时,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 陆应头“小于100D”
E.6.1测区回弹平均值应去掉最大值、最小值后,计算剩余8个回弹值的平均值,取值至0.1。 E.6.2回弹平均值对非水平弹击回弹的测区应进行根据弹击轴与测区表面的夹角,参照T/CECS02相 关要求进行修正。 E.6.3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应根据测区声速值和回弹平均值代入超声回弹测强曲线或公式进行计算确 定,取值至0.1Mpa
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按单个构件进行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构件的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中出现小于10.0MPa的值时,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 值应为“小于10.0MPa”。 当构件的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中无小于10.0MPa的值时,按照T/CECS02的要求,确 定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
DBJT45/T 0382022
检测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宜为“XXXX检测报告”或“XXXX检验报告”,对注浆加固堵水质量评价,宜为“XXX 检测分析评价报告”; 检验检测报告的唯一编号; 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 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名、上岗证书编号),以及报告日期、报告有效性声明: 委托、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名称及联络信息;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地质情况,结构形式,设计要求,施工情况,以往检测 情况等; 检测目的、检测依据、判定依据、检测内容和项目,采用非标准方法的明确说明以及确认说 明; 检测频率和数量、抽样方案、检测地点、日期; 检测采用的方法与技术、仪器设备、检测过程步骤; 相关检测测量和导出的结果(如有必要,应辅以相应的表格、曲线图、简图和照片加以说明) 检测项目、内容相对应的结果、结论; 必要的建议; 附件建筑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必要的原始记录以及相关图表、引用的分包内容报告等
标题,宜为“XXXX检测报告”或“XXXX检验报告”,对注浆加固堵水质量评价,宜为“XXX 检测分析评价报告”; 检验检测报告的唯一编号; 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 一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名、上岗证书编号),以及报告日期、报告有效性声明 委托、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名称及联络信息;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地质情况,结构形式,设计要求,施工情况,以往检测 情况等; 检测目的、检测依据、判定依据、检测内容和项目,采用非标准方法的明确说明以及确认说 明; 检测频率和数量、抽样方案、检测地点、日期; 检测采用的方法与技术、仪器设备、检测过程步骤; 相关检测测量和导出的结果(如有必要,应辅以相应的表格、曲线图、简图和照片加以说明); 检测项目、内容相对应的结果、结论; 必要的建议; 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必要的原始记录以及相关图表、引用的分包内容报告等,
日华人民共和国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指南 公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指南 DBJT45/T038—2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