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隧道工程.pdf

  •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隧道工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9.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8-08
  • 发 布 人: CHIMU007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21年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隧道工程。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A.5台车带模注浆工 ? A.6隧道半自动防水板铺挂台车 83 A.7自行式液压水沟电缆槽台车 X3

    招标投标B.1隧道开挖超、欠挖 85 B.27 初期支护与围岩不密贴或存在空洞 86 B.3防排水质量通病· 86 B.4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通病 88 B.5 预埋预留质量通病 91

    1.0.1为全面推进现代工程管理,打造公路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规范公路隧道 工程施工,消除当前隧道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结合 广东省公路建设实际情况,编制本指南 1.0.2本指南主要依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广东省等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指 南、文件及行业内成熟、先进的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编制。依据文件如有更新,以最新文件 为准。 1.0.3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新建和改(扩)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建安费10亿元 以上的二级公路,其他项目可参考使用。 1.0.4本指南立足高质量发展理念,兼顾管理和技术要求,凝聚公路建设标准化成果 和行业内成熟的工艺、工法以及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兼顾指导性和灵活性。 1.0.5公路工程项目隧道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遵循安 全优质、以人为本、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原则,并符合以下规定: 1隧道施工应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供安全施工场所,采取隧 道门禁、人车分离、安全警示等方式,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同时积极改善隧道施工条件,制 订切实可行的通风、防尘、照明、防有害气体、防辐射、防塌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作业 人员职业健康。 2隧道施工应遵循“短开挖、弱爆破、少扰动、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3隧道施工应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管理。在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均应加强地质 核对工作,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结果,据实动态优化隧道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工法 等,保证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 4隧道施工应执行机械、材料准入制度和首件工程验收制度,应加强爆破、喷锚支护 监控量测、隧底施工、防排水、施工通风、衬砌外观质量等方面的控制工作。 5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完整地收集原始数据、资料,做好施工记录,加强施工过程中隐 蔽工程质量控制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6为不断提高隧道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鼓励隧道建设从单一工序机械化施工逐步转 向全工序机械化施工,积极采用新型智能化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施工条件、降低劳 动强度、减少人为偏差

    2.1 一 一般规定

    2.1.1隧道工程施工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环保、职 业健康等保证体系,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保障措施。 2.1.2建设单位应发挥建设总牵头作用。严格合同管理,落实设计、监理、施工、检 监)测等参建单位质量安全责任:实施奖优罚劣、严格信用评价,调动各参建单位主动性; 进行质量安全状况分析,评估隧道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强化关键工序质量验收程序管理,确 保隧道质量安全管控到位。 2.1.3建设单位应建立首件验收制度,由监理单位组织进行首件现场检测验收,建设 单位应参加。首件验收内容宜包括开挖工法、锚杆(管)制作及安装、钢架制作及安装、喷射 混凝土、仰拱及铺底、防水板及土工布铺设、二次衬砌、电缆沟和水沟等。 2.1.4建设单位应制订隐蔽工程管理办法,加强管棚、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仰拱回 填及超前预注浆等施工管理。监理单位要强化锚杆、钢架、防排水、仰拱及铺底等关键工序 质量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的不得开始下道工序施工。建设单位应不定时牵头组织对隧道 工程进行安全质量专项检查。 2.1.5建设单位应鼓励施工单位采用先进设备、开展微创新,对于投入先进设备或提 出微创新应用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 2.1.6建设单位应依法向消防部门申请隧道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依法办理 遂道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接受抽查。 2.1.7设计单位应加强“人本化”设计,提升工程设计水平,坚持以“本质安全”“工程 耐久”为核心,采用有利于长寿命的新理论、新技术和高性能新材料,以目标为导向,强化工 程设计的可施工性、可维护性、可拓展性。 2.1.8隧道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按照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范》(JTG/T3660)的有关要求做好现场调查、核对设计文件,完成后应及时将结果及存在的 问题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建设管理单位。 2.1.9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规模、技术要求等建立工地试验室,由建设单位核验后发 文确认,并抄送项目质监机构。隧道开工前,应提前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报送监理工 程师批准。 2.1.10隧道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完成洞口位置影响洞身施工的相关工程。 2.1.11施工单位应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隧道施工规范化管理,合理组 织施工,严格工序检查和责任交接,强化隧道关键工序、重点环节质量管理。 2.1.12对于靠近居民区、穿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古迹区等敏感地域 的隧道工程,应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将干扰降到最低限度

    2.2.1施工测量 1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图纸和有关勘测资料,对交付使用的隧道轴线桩、平面控制基 点桩以及控制高程的水准基桩等,进行详细的测量检查和核对,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 程师。 2施工单位在放线中除公里桩、平曲线要素桩、竖曲线要素桩外,应设置必要加桩;在 工程实施中隧道中桩最大间距直线上不得大于10m,曲线上不得大于5m,并明确标出用 地界桩、路面和排水沟中心桩、辅助基准点以及其他为控制正确放线而设的水平和垂直 标桩。 2.2.2施工方案 1施工单位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施 工方法、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工区划分、场地布置、进度计划、工程数量、人员配备、主要材 料、机械设备、电力、通风、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输,以及安全、质量、环保、水保、职业健康、技 术等主要措施内容。 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经中标法人单位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报送监理工程师审 批,必要时监理工程师可组织建设、施工、设计以及第三方监测等单位代表进行研讨,再按 程序批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生产资源配置情况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设 计,并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实行动态管理。 3隧道施工前应按相关规定开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制订各项应急保障 预案,对隧道工程实施动态风险控制和跟踪处理。 4隧道施工前宜根据施工组织及现场实际情况,制订洞口临建、临时用电、便道规划 隧道贯通、进出洞等专项施工方案

    2.2.3勘察及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应加强对隧址区域内的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及室内外测试等.准确

    掌握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建设单位应加强对设计单位隧址区地质勘察的管理, 有条件的可引人第三方检测单位,确保勘察准确。 2对于地质复杂、长及特长隧道,建设单位宜在定测详勘阶段组织对地质勘察成果进 行专项审查:施工图审查时应重点核查施工图设计是否与地质勘察结果紧密衔接,确保设 计方案经济合理。 3隧道设计方案应采取动态设计,变更设计应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建设单位、设计单 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结合地质预报、监控量测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变更开挖工法及 支护参数等。

    2.3.1监理单位应加强现场监理机构建设,按合同要求配齐监理工程师,落实监理 责任。 2.3.2设计单位应派驻有经验、有能力的设计代表,做好设计服务,及时进行设计调 整和优化。 2.3.3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和技术难度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测量、试 验、环保、专职质量检查和安全管理人员。 2.3.4施工单位应选择自有产业工人或有经验、信誉好的劳务队伍,依法签订劳动合 同或劳务合同,加强劳务施工作业的规范化管理,强化质量自检自控。发现偷工减料、以次 充好、违反安全质量强制性要求等行为应立即制止,情节严重的应清退出场。 2.3.5隧道施工的钻爆、装运、支护、模筑衬砌等作业均应安排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 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水平等制订详细的劳动力计划,并及时组织进场 以满足施工需要。 2.3.6从事隧道施工的各类特殊岗位人员均应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应加强现场作业 人员(包括劳务人员)安全、职业健康等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 或者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3.7施工单位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必需的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口罩、耳 塞等)和安全防护服装。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的使用、采购和管理应符合现行《公 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4.1隧道工程涉及的特种设备较多,为提高工程机械化程度,确保工程质量,建设 单位应在招标阶段对主要施工设备提出具体要求,并采用准入制度审批验收。审批验收应 分为两个阶段,由监理工程师牵头组织成立专门的审批验收小组,对进场设备进行审批 验收: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1第一阶段(进场前报批):施工单位进场后应立即看手隧道施工设备进场前的准备 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上报拟进场设备型号、数量、新旧程度、主要参数等,经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批准许可后方可组织进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提前组织对设备进 行考察。 2第二阶段(进场后验收):施工单位应在设备进场后填写验收表,并报监理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应依据批复的设备许可,组织对设备进行核对验收。 2.4.2施工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进退场清单台账和设备档案,一机一档,并定期检 查、维修等。 2.4.3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宜在隧道开挖进洞前准备到位。 2.4.4机械设备应本着性能优良、配套合理、工效高的原则配备,满足污染小、能耗 低、效率高的要求,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分阶段、分期组织进场,以满足施工需要 2.4.5对于多臂凿岩台车、液压仰拱栈桥台车、自行式液压水沟电缆槽台车等设备 宜结合隧道规模、地质情况、开挖工法等因素推荐使用

    2.5.1隧道施工前应做好水泥、砂石料、钢筋(材)、外加剂、防水板、透水管等各项材 料的招标订购工作,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订材料供应计划。 2.5.2建设单位宜对防水板、外加剂、透水管等实行质量准入制度,并设定准入条件, 由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报建设单位审批。审批前,宜组织对 符合准人条件的材料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供应能力、生产质量、库存能力及 条件等的考察。 2.5.3材料采购应严格按程序进行,选择供应能力强、质量合格、价格优惠的供应 厂家。 2.5.4用于隧道主体工程的碎石应采用反击破设备生产,并确保在不受污染的情况 下用于施工。 2.5.5材料进场前应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试验合格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后方可进场,不合格材料不得进人现场。 2.5.6应按照应急救援要求配备相应的救援设施和材料

    2.6.1隧道施工前应建立质量影像管理系统或施工监控系统,充分发挥施工监控管 理作用,实行隐蔽工程可视化监控管理。 2.6.2宜建立原材料可追溯管理系统。涵盖产品加工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的出厂 信息、半成品的加工过程、直到最终成品的各个环节。

    2.6.3宜加强“智慧工地”建设,提升隧道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鼓励开展建筑信息 模型(BIM)技术研发,推进BIM正向设计,建立基于BIM技术和“互联网+”、第五代移动 通信(5G)技术的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服务设计与施工。

    2.7.1建设单位在招标阶段应考虑隧道供电永临结合,提前规划实施隧道永久用电 线路,并作为施工电力专线,避免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2.7.2建设单位在招标阶段应结合隧道分布情况合理划分标段,宜采用路面与隧道 捆绑招标的模式,将隧道洞渣予以加工利用,并根据洞渣规模、质量情况等提前规划好堆 渣、加工和堆料场地。 2.7.3排水及污水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于水环境非敏感区,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应不少于3级沉淀,沉淀达标后方可排 放。对于水环境敏感区,推荐引进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将泥渣、油污、水中悬浮杂质等 与水分离后达标排放。 2隧道建成后,服务区和收费站区厕所冲洗、花木浇灌可综合利用隧道裂隙水。 2.7.4洞口段需要爆破施工且洞口附近对噪声要求比较严格的隧道宜采用卷帘门进 行阻挡,以减少隧道周边的噪声污染

    3.1.8隧道洞口场地应进行混凝王硬化处理,并使用20cm厚石渣垫层,汽车运输通 道应采用20cm厚的不低于C20混凝土作为面层。宜将洞口场地硬化层设置为路面结构 层,永临结合,避免资源浪费 3.1.9洞口前的桥梁、涵洞及路基等相关工程应及时施工.为隧道提供施工场地

    3.2.1洞口土石方开挖 1洞口土石方施工宜避开雨季;确需在雨季施工时,应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和防护措 施,同时应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巡查。 2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 机和施工方法。 3洞口边坡、仰坡土石方的开挖应减少对岩、土体的扰动,不得采用大爆破。应清除 或加固边坡和仰坡上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以及浮石、危石,应将坡面凹凸不平处整修 平顺。 4应在进洞前按设计要求对地表及仰坡进行加固防护。在松软地层开挖边坡、仰坡 时,宜随挖随支护,随时监测、检查坡体稳定情况。当洞口可能出现滑坡、崩塌时,应采取地 表砂浆锚杆、地表注浆、预应力锚杆(索)等措施稳定坡体,确保施工安全。 5偏压洞口施工应在做好支挡、反压回填等工作后再开挖。开挖方法应结合偏压地 形情况选定,不得因人为因素加剧偏压。 6洞口边坡及仰坡采用明挖法施工时,应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开挖。第一阶段挖至 设计临时成洞面,并视围岩情况,结合暗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第二阶段开挖其余部 分,形成永久边仰坡,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口有邻近建(构)筑物时,应采取微 振控制爆破。 7洞口永久性挡护工程应紧跟土石方开挖及早完成。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8洞口仰坡上方洞身范围内不得修建施工用水池。 9边坡、仰坡上方不得堆置奔土、石方。

    1洞外排水工程包括边坡和仰坡外的截水沟、排水沟和洞口排水沟、涵管等组成的排 水系统,所有开挖与铺砌除按图纸施工外,还应符合《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第 二分册路基工程》的有关规定。 2边坡、仰坡外的截水沟或排水沟应于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完成,防止地面水冲刷而导 致边坡、仰坡落石、塌方。截水沟及排水沟的上游进水口应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 地面。下游出水口应妥善引人排水系统。 3边坡、仰坡以外的山体表面,如有坑洼积水时,应按设计要求处理;不得用土石方填 筑,以免堵塞排水沟渠,影响洞口安全。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4路垫两侧边沟应与排水设施顺接,使排水畅通。 3.2.3临时防护 1由于洞口边仰坡开挖成型距洞门完成、永久防护到位间隔时间较长,结合广东省多 雨的气候特点,为防止地表水渗人开挖面,保证洞口坡体的稳定性,应采取锚喷支护的形式 及时进行防护。 2坡面临时防护施工前,应将岩面浮渣及危岩清除干净,并用高压风将坡面清理 干净。 3锚杆施工时,应先在坡面上确定锚杆位置,并控制钻孔方向,孔深和孔径应符合设 计要求。钻孔完毕应将孔内岩粉清除干净。 4坡体含水量较大或有地下水、坡面渗漏水较多时,应增设泄水孔或平孔排水。 3.2.4进洞辅助措施 1超前管棚及超前小导管等辅助措施施工方法应符合本指南第6章的有关规定。 2辅助工程措施所用钢筋、钢管等材质,环向间距、纵向搭接长度、方向等布设参数, 以及锚固所用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采用注浆施工,施工单位应在注浆前认真分析围岩性质,选择合理的注浆设备、材 料和施工工艺。首件工程监理工程师应进行旁站,记录单孔注浆压力和单孔实际注浆量, 记录内容应包含:施作里程范围、小导管(管棚)根数、长度、最大单根注浆量、最小单根注浆 量、总注浆量(注浆量以使用水泥袋数或重量为单位)、注浆控制压力。对小导管、管棚的安 装和注浆,应保留影像资料。 4套拱基础应设置在符合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基 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5应加强套拱内预埋的孔口管定向、定位控制,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其上抬量和角 度,确保钻孔定位准确。 3.2.5明洞工程 1边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洞边墙基础应设置在符合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 求,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不得超挖、回填虚土。 2)偏压和单压明洞的外边墙基底,在垂直路线方向应按设计要求挖成一定坡度、向内 的斜坡,以提高基底的抗滑力。若基底松软,应采取措施增加基底承载力 3)深基础开挖,应注意核查地质条件。如挖至设计高程,发现地质条件不满足设计要 求时,应提出变更设计。 4)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避免雨水侵蚀地基。 2明洞衬砌及防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洞衬砌及防水的施工要点与洞内二次衬砌基本相同,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应连接 良好。 2)明洞拱圈外模拆除应在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进行,及时施作防水层及

    拱脚纵、横向排水管,防水板应向隧道内延伸不小于0.5m,并与暗洞防水板连接良好。 3明洞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洞拱背回填应在外模拆除、拱圈背部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开始。人工回填时,拱 圈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的75%。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设计 强度。 2)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并夯实,回填 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拱顶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0.15m;拱顶 1m以上应采用振动夯实机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2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 0.5m;顶层回填材料宜采用黏土,以利于隔水。 3)石质地层中,墙背与岩壁空隙不大时,可采用与墙身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回填;空隙较 大时,可采用片右混凝土或浆砌片右回填密实。土质地层中,应将墙背坡面开凿成台阶状 用干砌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3.2.6洞口工程 1 隧道洞口应尽可能减弱人工痕迹,洞口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2 洞门基础开挖应注意基坑的支护,基础应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 要求。应做好防水、排水工作,防止基底被水浸泡。基坑废渣、杂物等应清除干净。 3洞门拱墙应与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4 洞门端墙的浇筑(或砌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产生偏压。 5 洞门建筑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坡脚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 6 隧道明洞回填、洞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洞口边坡及仰坡的地表恢复,应符合 环境保护要求,做好水土保持。 7隧道洞门不得粘贴石板材或人造板材

    4.1.1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和技术手段,应将其作为隧道 施工的一道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隧道的长短和地质复杂情况编制超前地质预 报方案。 4.1.2超前地质预报应达到下列主要目的: 1 进一步查清掌子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施工顺利进行。 2为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提供预警。 3 为动态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交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4.1.3超前地质预报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地层岩性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岩性预报。 2 地质构造预报,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构造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 育情况的预报。 3不良地质预报,特别是对岩溶、人为坑洞、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报。 4地下水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 等发育情况的预报。 4.1.4为简化管理程序,减少管理环节,避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出 现管理脱节问题,宜根据隧道长度、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施工安全风险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级 管理。 1对于复杂地质及长、特长隧道,考虑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 复杂性,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执行第三 方预报的隧道不能免除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所规定的施工单位应

    承担的责任。 2对于一般地质条件及中、短隧道,施工单位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责任主体 在隧道开工前,应编制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并报备建设单位后实施 纳人工序管理。 4.1.5建设单位应建立超前预报结果共享互通机制,各方应相互协调、信息传递顺 畅、反馈及时、决策处理迅速。 4.1.6监理工程师应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过程进行监理,负责监督检查预报单 立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地质、物探)数量及能力、设备类型及数量、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数 居采集以及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等。 4.1.7地质预报单位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真实性负责,并及时分析和研究超 前地质预报成果,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情况不符的,要按程序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超前 地质预报成果信息应传递顺畅、反馈及时,应在第一时间将预报成果及建议要求报送施工, 设计、建设及监理等有关各方。应在隧道洞口设资料箱,放置预报文件并指定专人保管,方 更相关人员现场取用。 4.1.8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预报单位做好预报工作,并将预报工作纳人现场施工组 织管理。要积极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当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按变更设计程 提请进行变更设计,并不断完善隧道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做好隧道施工安全工作。

    畅、反馈及时、决策处理迅速

    4.2.1各相关单位应根据隧道开挖揭露的实际地质条件,结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 果,及时调整隧道围岩级别划分,并做出变更设计和优化设计:同时根据不同的地质特性和 预报目的,采取相应的预报方法并适时调整,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4.2.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以地质分析为基础,采用地质调查与物探相结合、长短探 测相结合、洞内与洞外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超前导洞与主洞探测相结合、地质构造 探测与水文探测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提高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相互验证。隧道 通过V级及以上地质条件、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层,宜采用超前钻探钻孔取芯;隧道穿越可 溶岩地层,应结合物探异常情况,钻孔探明隧底岩溶分布。 4.2.3预报单位应及时编制预报成果报告、阶段性报告(月报、年报)和峻工总报告 并分送各相关单位。报告内容应规范、完整,并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地质情况及水文地质情况。 2对照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预报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及对事故的影响程度。 3 预报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及其对施工的影响,以及处理措施。 4 隧道施工中由于措施不当可能造成围岩失稳时,应及时采取的改进措施。 4.2.4预报工作计划应与隧道施工进度相结合,并贯穿施工的全过程,做到全程无缝 隙检测。当施工进度与地质预报发生矛盾时,施工应为超前地质预报让路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4.2.5施工过程中应将实际开挖的地质情况与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总结经 验教训,指导和改进地质预报工作。 4.2.6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优化施工组织,制 订施工安全应急预案、工程变更设计的重要依据,参建各方应高度重视地质预报成果的 应用。 4.2.7施工阶段的超前地质预报不能代替勘察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及施工阶段的补 充地质勘察工作,不得因进行施工阶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而忽视勘察阶段的地质勘察 工作及施工阶段的补充地质勘察工作

    4.3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4.3.1分类与选用原则 超前地质预报可采用地质调查法、超前钻探法(超前地质钻探、加深炮孔探测)、物探法 (TSP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探测、红外探测)和超前导坑预报法等。具体实施中,可根据 上述各种方法对不同探测对象探测精度的高低,单独或联合使用,相互补充、验证。 4.3.2地质调查法 1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 的隧道。 2隧道内地质素描应随隧道开挖及时进行。对地层岩性变化点、构造发育部位、岩溶 发育带附近等重点地段,应每1个开挖循环进行1次,其他一般地段不超过10m/次。 4.3.3超前地质钻探 1超前地质钻探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在富水软弱断层破碎 带、富水岩溶发育区、煤层瓦斯发育区、重大物探异常区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采用。 2断层、节理密集带或其他破碎富水地层每循环钻1~3孔,富水岩溶发育区每循环 钻3~5孔。连续预报时,前后两循环钻孔应重叠5~10m。 3钻探主要采用冲击钻和回转取芯钻,两者应合理搭配使用,并通过孔内成像技术综 合分析,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钻进速度,减少占用开挖工作面的时间。 4.3.4加深炮孔探测 1加深炮孔探测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测,尤其适用于岩溶发育区。 2钻孔深度宜为4~8m(超前爆破孔3m以上),孔数宜根据开挖断面大小和地质复杂 程度确定。 4.3.5TSP或TGP地震波反射法 1TSP或TGP地震波反射法适用于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 享度和范围。 2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一般为100m左右;在岩体完整的硬 责岩石地层,每次可预报150m左右。连续预报时前后应重叠10m以上。探测过程应避免

    4.3.3超前地质钻按

    施工机械噪声干扰。 4.3.6地质雷达探测 1地质雷达探测主要适用于隧道前方和周边的岩溶探测,也可用于断层破碎带、软弱 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的探测。 2硬质地层有效探测距离宜取2030m,泥质和软弱破碎地层、潮湿含水层或岩溶发 育区的有效探测距离宜取10~20m,并结合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 应不小于5m。为保证探测控制范围和精度,一般要求掌子面应布置不少于2条横向水平测 线,有条件的宜布置垂向测线。 4.3.7红外探测 1红外探测适用于定性判断探测点前方有无水体及水体方位,不能定量给出水量大 小等参数。 2红外探测有效探测范围一般是掌子面前方或岩壁外围30m以内。连续预报时前后 两次重叠长度应不小于5m。

    5.1.1应根据隧道长度、跨度、结构形式、掌子面稳定性、地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 方法,并根据开挖方法选择配套的机械设备。应提高隧道开挖机械化施工程度。对于地质 条件较好的长、特长隧道,宜使用多臂凿岩台车进行全断面或微台阶法开挖 5.1.2开挖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合理的开挖步骤和循环进尺,保持各开挖工序相互衔接,均衡施工。变换开挖 方法时,应有过渡措施,且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擅自更改开挖方法。 2开挖作业应保证安全,不得危及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并应保护好量 测用的测点,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3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有效的测量手段控制开挖轮廓线。边沟、电缆 沟及边墙基础应同时开挖。开挖应按图纸标明的开挖线并加入预留沉降量后的尺寸进行 施工。开挖质量应符合设计及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得二次爆破开挖。在开 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适时测定隧道轴线位置和高程。 4开挖前应核实掌子面地质情况,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及时调 整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开挖后应做好围岩地质的核对,若实际围岩级别与设计提供的围 岩级别不相符,应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四方联合现场确定,确定相应的支护方案, 并及时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对于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相应照片或文字描述记载 5清理浮石后应及时进行初喷支护。初喷混凝土厚度应满足设计以及国家和行业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宜控制在2~5cm。开挖爆破作业应在上一循环喷射混凝土终凝不少于 3h后进行。 5.1.3 隧道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必要时可采用预裂爆破技术,推荐采用水压爆破 (附录A.1)。施工中应优化钻爆设计、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减少工料消耗。对不宜

    爆破、挖掘机文难以挖动的软弱围岩以及土质地段,推荐采用铣挖机或悬臂式掘进机配合 装载机进行开挖施工。 5.1.4应有良好的通风、高压风、给排水、供电系统。 5.1.5双向开挖隧道的贯通宜选择在围岩较好的地段。隧道对向开挖的两工作面相 距达到4倍隧道跨度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两工作面不得同时起爆。对土质 和软弱破碎围岩,两开挖面间距离达到3.5倍隧道跨度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对围岩条件较 好地段,两开挖面间距离达到2.5倍隧道跨度时,应改为单向开挖,一端应停止开挖,将人 员机具撤走,并在安全距离处设立警告标志。对采用单向开挖的隧道,开挖出洞方式应采 用有针对性的专项设计方案。 5.1.6双洞开挖时,应根据两洞的轴线间距、洞口里程距离、地质条件及其他自然条 件,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确定好两洞开挖的时间差和距离差,并采取措施,防止后行洞开 挖对先行洞周壁产生不良影响。一洞爆破时,另一洞不得装药 5.1.7隧道爆破作业应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 的规定,应加强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瓦斯地层隧道施工还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 程》和现行《公路工程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3374)的有关规定。 5.1.8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过程的测量,保证隧道按设计方向和坡度施工,使开挖断 面符合图纸所示尺寸,尽量做到不欠挖和不超挖。洞内应每隔50m设置一个水准点,每 10m在边墙位置标记里程。 5.1.9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对开挖面的直接观察、对围岩变形的量测结 果,辅以超前地质预报,结合岩层构造、岩性及地下水情况,判定隧道围岩稳定性。如有异 常情况,应及时提出围岩分级修改意见及相应处理措施。 5.1.10隧道开挖过程中应按规定设置逃生管道 5.1.11监理单位应组织各方对爆破工艺进行总结,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重点监督 检查施工单位开挖工法、工序的规范性。 5.1.12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隧道洞渣的管理,分类堆放,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加强 核查。

    5.2.1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开挖断面和围岩稳定情况等选择开挖方法。不同围岩 件和开挖断面适宜的开挖方法见表5.2.1。

    不同围岩条件和开挖断面适宜的开挖方法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第五分册 厂隧道工程

    5.2.2全断面开挖法

    图5.2.2全断面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图5.2.3台阶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2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台阶数量和台阶高度应综合考虑隧道断面高度、机械设备及围岩稳定性因素确定。 个开挖高度宜为2.5~3.5m。台阶数量可采用2或3,不宜大于3。上、下台阶之间的距

    离尽可能满足机具正常作业,减少翻渣工作量。 2)上台阶开挖每循环进尺:Ⅲ级围岩宜不大于3m,IV级围岩宜不大于2榻钢架间距 V级围岩宜不大于1榻钢架间距。V、V级围岩下台阶每循环进尺不大于2榻钢架间距 下台阶单侧拉槽长度不宜超过15m。 3)下台阶左、右侧开挖宜前后错开3~5m,同一榻钢架两侧不得同时悬空。 4)施工应先护后挖,宜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钢管辅助施工措施。开挖应尽量采用微 振光面爆破技术。 5)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上台阶施工时,钢架底脚应设锁脚锚杆(管),保证下台阶开 挖安全。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开挖。 6)在不设仰拱条件下,隧道两侧的沟槽及铺底部分应和下台阶一次开挖成型

    5.2.4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图5.2.4环形开挖留核心士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2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台 阶开挖高度宜为2.5~3.5m;开挖每循环进尺,V级围岩宜不大于1榻钢架间距,IV级围岩 宜不大于2榻钢架间距。中、下台阶每循环进尺不得大于2榻钢架间距。核心土面积宜不 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长度宜为3~5m,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上部宜 超前中部3~5m,中部宜超前下部3~5m,下部宜超前底部10m左右,中、下台阶左右侧应 错开3~5m。 2)核心土与下台阶开挖应在上台阶支护完成后、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 后进行。为防止上台阶初期支护下沉、变形,钢架底部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锁脚锚杆。 3)每一台阶开挖完成后,应及时喷射4cm厚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封闭,设立型钢钢架及 锁脚锚杆,分层复喷混凝土到设计厚度,必要时各台阶设临时仰拱加强支护,完成一个开挖 循环。 4)各台阶核心土开挖每循环进尺宜与其他部分循环进尺一致。对土质的隧道,必要时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淮化指南

    图5.2.5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图5.2.6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2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部导坑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榻钢架间距,下部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仰拱一次开挖长度应依据监控量测结果、地质情况综合确定。 2)中间支护系统的拆除时间应考虑其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应当在围岩变形处于设计 允许的范围之内,且严格考证拆除的安全性之后,方可拆除。拆除中隔壁混凝土时,要防止 对初期支护系统造成大的振动和扰动。 3)中隔壁的拆除时间应同CD法。 4)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照度标准5.2.7双侧壁导坑法

    图5.2.7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围岩开挖应尽量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无爆破施工。局部需爆破施工时,宜弱爆破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施工,尽量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2)开挖中应严格按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做好监控量测工作,随时掌握围岩及支护 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修正支护参数,改变施工方法;同时,应有较准确的超前地质预报。 3)开挖时,应保证排水畅通。应对两侧临时排水沟铺砌抹面,防止钢支撑基底软化。 4)侧壁导坑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并尽早形成封闭环。侧壁导坑断面应近于椭 圆形,导坑跨度宜为整个隧道跨度的1/3。侧壁导坑、中槽部位开挖应采用短台阶,台阶长 变3~5m,必要时应预留核心土。左右导坑施工时,前后拉开距离不宜小于15m;导坑与中 间土体同时施工时,导坑应超前30~50m

    5.3.1超欠挖控制 1应严格控制欠挖,拱、墙脚以上1m范围内及净空图折角对应位置不得欠挖 2宜减少超挖,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超挖控制值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3应采用光面爆破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采取提高钻眼精度、严格控制单响药量等措施,加强对作业人员 的管理并提高其技术水平。 4开挖后应采用断面仪、激光投影仪或三维激光扫描仪直接测定开挖断面尺寸,并绘 制断面图,及时反馈信息,为后续爆破施工提供指导意见。采用断面仪、激光投影仪进行超 欠挖检测,每10m检查1个断面;有条件的宜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全断面检测。 5隧道的开挖轮廓应按设计与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要求预留变形量,并根据现 场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结果进行调整,确保衬砌厚度。 6超挖应回填密实。超挖回填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没有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拱部塌形成的超挖,应编制方案,经审批后按方案处理。 2)对沿设计轮廓线的均匀超挖,有钢架时,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或增大钢架支护断 面尺寸,使钢架贴近开挖轮廓,在施工二次衬砌时,以二次衬砌混凝土回填;无钢架时,可在 施工二次衬砌时,以二次衬砌混凝土回填。 3)局部超挖,超挖量不超过200mm时,宜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密实。 4)边墙部位超挖,可采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回填。 5.3.2钻爆设计 1隧道掘进施工前,应进行专门钻爆设计,并进行试爆,根据试爆结果合理调整各项 参数。 2石质隧道的爆破作业,应采用光面爆破,推荐采用水压爆破。 3不耦合系数、周边眼间距、最小抵抗线、相对距和装药集中度等光面爆破参数,应采 用工程类比或根据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合理选用,并根据实际爆破 效果对光爆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理想效果

    4周边眼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保证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硬岩开眼位置在开 挖轮廓线上,软岩可向内偏5~10cm。 5对于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以及地表周围有建(构)筑物的浅埋隧道,应在开挖过程 中监测围岩爆破影响深度以及爆破振动对周围其他建(构)筑物的破坏程度,周围其他建 (构)筑物及新浇混凝土的振动速度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