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批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地方标准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highmodulusmixtur
岩沥青混合料rockasphaltmixture RAC 采用天然岩沥青作为添加剂与沥青、集料拌和成型,具有抗车辙性能好、强度高等特点,用于路面 抗车辙层的混合料
岩沥青混合料rockasphaltmixture RAC 采用天然岩沥青作为添加剂与沥青、集 抗车辙层的混合料
天然岩沥青作为添加剂与沥青、集料拌和成型,具有抗车辙性能好、强度高等特点,用于路面 的混合料。
花纹板标准VCA: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VCApRc: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 VCAnix: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VFA: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 VM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 VV: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5.1应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合适的结构和材 鼓励采用经试验和实践检验的新技术 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5.2应执行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 5.3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5.4试验检测的试验室和试验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质,仪器设备应检定合格
应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合适的结构和材 科、新设备、新工艺。 应执行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 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试验检测的试验室和试验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质,仪器设备应检定合格
6.1.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宜采用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 6.1.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各类基层的适用条件,可选择其他的基层类型,如密级配沥青碎石基层, 开级配沥青碎石基层等。
开级配沥肯碎石基层等 3.1.3可采用双层连铺或整层一次性全厚度摊铺施工。 注1:双层连铺是指在施工完下基层适当长度后,即刻施工上基层的一种施工方式, 注2:整层一次性全厚度摊铺是指采用大功率摊铺机一次性摊铺两层基层,并碾压成型至基层设计厚度的一种施工 方式。 6.1.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底基层宜采用抗裂嵌挤型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可采用厂拌水泥再生碎石、 级配碎石等。 6.1.5厂拌水泥再生碎石底基层,应按照JTG/T5521的有关规定执行。 6.1.6应控制基层、底基层厚度和高程,其横坡应与面层一致。基层、底基层表面高出设计标高部分 应铣刨处理:局部标高低于验收标准,应铣创重铺
6.2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
6. 2. 1一般要求
6.2.1.4应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应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 6.2.1.5雨季施工时,应避免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遭雨淋。 6.2.1.6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在施工中出现离析和开裂现象 对已经出现的离析和开裂应进行处理
6. 2. 2 材料要求
6. 2. 2. 1水泥
2.2.1.1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和抗裂嵌挤型水 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缓凝水泥,水泥初凝、终凝时间应符合表1规定 指标应符合JTGE30与GB/T1346的规定。 2.2.1.2采用散装水泥,安定性应检测合格后入罐使用,水泥温度应不高于50℃
6. 2. 2. 2集料
6. 2. 2. 2集料
6.2.2.2.1集料的最大粒径为31.5mm,4.75mm及以上为粗集料、4.75mm以下为细集料。宜按四种及 以上规格备料,备料规格应符合表2的规定。
6. 2. 2. 3 水
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拌和与养生用水。非饮用水技术要求应符合JGI63的规定。
6.2.3机械与试验仪器
6. 2. 4 配合比设计
6.2.4. 1一般规定
6.2.4.1.1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与生产配合比设计。 6.2.4.1.2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 最佳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6.2.4.1.3为减少基层裂缝,应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同时限制组 集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施工中水泥剂量宜不大于4.2%,合成集料级配中0.075ml 以下颗粒含量宜不大于4%
b 级配应符合表5混合料级配要求或施工图设计要求; 采用静压成型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强度代表值不应小于3.0MPa或满足施工图设计 要求;采用振动成型强度代表值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6.2.4.1.6底基层采用抗裂嵌挤型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剂量宜控制在1.8%~2.8%范围内; b 级配应符合表5或施工图设计要求; C 采用静压成型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强度代表值宜为1.5MPa~3.0MPa或满足施工图 设计要求,采用振动成型强度代表值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6.2.4.2且标配合比设计
裂嵌挤型(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
6.2.4.2.2取工地使用的水泥,按不同水泥剂量分组试验。一般水泥剂量按1.5%~4.5%范围,分别取 5种比例制备混合料,采用振动压实法和重型击实法分别确定各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目标配合比应进行对比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的转换系数,转换系数一般为1.02~1.03, 3.2.4.2.3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拌和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振动压实法确定最大 干密度,按压实标准(振动压实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的98%)分别采用振动成型法和静压法制备混合料 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取出,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2.4.2.4试件室内试验结果
式中: R代一抗压强度代表值,单位为兆帕(MPa); R一该组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Z一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保证率95%,此时Z。=1.645; C一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4.2.5强度数据处理时,宜按3倍标准差的标准剔除异常值,且同一组试验样本异常值剔除应不
式中: R代一抗压强度代表值,单位为兆帕(MPa); R一该组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Z一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保证率95%,此时Z。=1.645 G一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6.2.4.3生产配合比设计
2.4.3.1生产配合比级配应接近目标配合比级配
斗称量精度和拌和机加水量的标定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绘制不少于5个点的水泥剂量标定曲线; 6) 按各档材料的比例关系,设定相应的称量参数,调整拌和设备各个料仓的进料速度; C 按设定好的施工参数进行试拌,并取样、试验,验证生产级配。通过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的 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通过混合料中实际水泥剂量的测定,确定施工 过程中水泥计量称的相关技术参数,
6.2.5.1料场及材料准备
5.2.5.2下承层的检查
6.2.5.3施工前要求
6.2.5.3.1应清除下承层作业面表面的浮土、积水等。 6.2.5.3.2摊铺前进行测量放样,直线段宜每10m设一个中桩,平曲线段每5m设一个中桩,在两侧路 肩外缘设置指示桩,根据松铺系数计算松铺厚度,确定控制线高度,设置控制线。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 不小于800N。 6.2.5.3.3下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施工结束7天或可取出完整芯样后即可进行上层的施工。两层施 工应加强层间粘结处理,间隔不宜长于30天。
6. 2. 6 首件工程
6.2.6.1正式开工之前,应进行首件工程施工。首件工程应选择在验收合格的主线下承层上进行,首 牛工程长度宜为300m~400m,可采用两种不同的碾压方案进行试铺,每种方案试铺150m~200m。 6.2.6.2原材料和混合料应符合要求,根据试铺段确定施工机械组合和施工方法,试铺段各检测结果 等合规定后,编写试铺总结,经批准后作为申报正常路段开工依据。 6.2.6.3经检验合格的试铺段作为正常路段的一部分。若不符合要求,经采取补救措施后仍无法满足 使用功能的路段应铣创重铺。
6.2.6.4首件工程应确定以下内容
& 调试拌和机,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b) 调整拌和产量,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C 检查混合料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d 确定合适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e 确定速度、摊铺厚度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间距等; f 含水量的调整和控制方法; g 压路机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h 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的协调和配合; i 确定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1 首件工程的检验方法和标准见表11,其中检验频率应是表中规定的2倍~3倍。
6. 2. 7. 1拌和
6.2.7.1.1每日拌和前,应检查场内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 总和应比最佳含水量略高。不应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基层、底基层强度。 6.2.7.1.2每日拌和之后,按规定取混合料试样检查级配和水泥剂量;随时在线检查配比、含水量是 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应有区别,并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5.2.7.1.3拌和机出料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成品混合料先装入料仓内,由漏斗出料装车运输 装车时车辆应至少分“前、后、中”三次装料。
6. 2. 7. 2 运输
6.2.7.2.1在每日开工前,应检查运输车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相清洗干净,运输车辆数 拌和、运输与摊铺需要。
6. 2. 7.3 销
6.2.7.3.1摊铺底基层前应将路基洒水湿润;摊铺基层前,应均匀喷洒水泥净浆,按水泥质量计宜不 少于1.0kg/m1.5kg/m。洒布长度宜在摊铺机前30m~40m, 6.2.7.3.2每日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运转情况。 6.2.7.3.3应控制基层、底基层厚度和高程,使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6.2.7.3.4摊铺机应连续摊铺,不应停机待料,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宜在1m/min左右。 6.2.7.3.5基层混合料摊铺宜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速度、摊铺厚度、松铺系数、路拱坡度、摊 铺平整度、振动频率等应一致,两机摊铺接缝应平整。 6.2.7.3.6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料位应大于2/3。 6.2.7.3.7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离析现象,铲除局部粗集料集中部位,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6. 2. 7.4 碾压
6.2.7.4.1可选择双钢轮压路机稳压2遍~3遍,单钢轮压路机振压4遍~5遍,25t以上轮胎压路机 碾压2遍~3遍。 6.2.7.4.2压路机应紧跟碾压,碾压长度宜为50m~80m,在显著位置设置分界标志。 6.2.7.4.3应遵循试铺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稳压应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完成后用灌 砂法检测压实度,压实度控制所用的标准密度应采用振动击实最大干密度。 6.2.7.4.4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3轮宽。 6.2.7.4.5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换挡应轻且平顺,不应拉动下承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 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宜成齿状,出现个 别拥包时,应铲平处理。 6.2.7.4.6压路机碾压时的行驶速度,前2遍为1.5km/h~1.7km/h,以后各遍应为1.8km/h~2.2km/h。 6.2.7.4.7压路机停车应错开,相隔间距不小于3m,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6.2.7.4.8不应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6.2.7.4.9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6.2.7.4.10边缘应采用型钢模板或方木支撑,且牢固稳定,宜有不小于100mm的超宽,模板高度宜小 于压实层厚10mm以上。边缘在摊铺和初压后各灌洒一遍水泥净浆。 6.2.7.4.11应避免碾压时出现推移和弹簧现象。
6.2.7.5接缝处理
3.2.7.5.1两台摊铺机梯队施工时的纵向接缝应采用斜接缝,压路机跨缝碾压时一次碾压密实。 6.2.7.5.2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 逢,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应设置横缝。 6.2.7.5.3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 6.2.7.5.4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放,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 的路基上,用三米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三来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挖除 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6.2.7.5.5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正常碾压。 62756碾压完毕,接缝外纵向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 2. 7. 6 养生及交通管制
6.2.7.6.1碾压完毕,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立即开始养生。 6.2.7.6.2宜采用土工布覆盖养生,先人工将土工布覆盖在碾压完成的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 料层顶面,洒水车洒水养生。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14d~28d内正常养护(每天酒水1 次~2次,具体由天气情况而定)。 5.2.7.6.3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应在对面半幅行驶,喷头应用喷雾式,不应使用高压式喷管: 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基层、底基层表面湿润。 6.2.7.6.4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6. 3. 1一般规定
6.3.1.1基层采用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ATB)时,压实厚度宜为8cm~12cm 6.3.1.2沥青碎石基层与下承层之间应设置下封层。 6.3.1.3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离析。
6. 3. 2配合比设计
表6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
7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大马歇尔试验设计要
5.3.2.2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采用大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有条 也可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按体积法设计
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采用天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地方 转压实成型按体积法设计
6.3.2.3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6的规定,大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 规定。 6.3.2.4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应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验证三个阶段进 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实例见附录C。
6.3.3.1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的试拌、试铺、运输、摊铺、碾压等各项工艺的要求参照第9章 规定执行。
6. 4. 1一般规定
5.4.1.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时,压实厚度宜为15cm~20cm。
6. 4. 2 材料要求
6.4.2.1级配碎石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的集料。应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
6.4.2.1级配碎石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的集料。应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
表8级配碎石底基层用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6.4. 3. 1一般要求
卒石级配应符合表9规定,底基层级配碎石CBR值
表9级配碎石级配组成范围
6. 4. 3. 2 级配碎石组成设计步骤
4.3.2.1按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在表9规定的范围内按4 孔的通过率调配出粗、中、细三种级配。
3.2.2对每种级配选取5个含水量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 3.2.3在最佳含水量下成型试件,进行级配碎石浸水4d的CBR试验。在满足CBR值要求的级配中 CBR值最大者作为设计级配。
6. 4. 4 首件工程
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工程质量检查结果应符合表12的规定,其检查频率应是标准中规定 倍~3倍。
6. 4. 5. 1一般要求
6.4.5.1.1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积水等。 6.4.5.1.2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做出标记,设置导向控制 线支架。根据松铺厚度,确定导向控制线高度,挂好导向控制线。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
6. 4. 5. 2拌和
6.4.5.2.1止式施工前,材料储量应至少满足5d~7d连续施工的需要。 3.4.5.2.2每天开始拌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外加水量。外加水与天然含 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根据天气情况,拌和含水量应适当调整。潮湿天气宜提高0.5%~1%, 气温高、干燥天气宜提高1%~2%,不应超过最佳含水量的2%。 3.4.5.2.3每天开始拌和时,要取样检查出料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正式生产期间,每1h~2h检 查一次拌和情况,检测其配比、含水量。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根据温度变化调 整。 6.4.5.2.4拌和机出料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成品混合料先装入料仓内,由漏斗出料装车运输, 装车时车辆应至少分“前、后、中”三次装料
6. 4. 5. 3运输
5.4.5.3.1运输车辆在每日开工前,应检查运输车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清洗干净,运输车辆数 量应满足拌和、运输与摊铺需求。 6.4.5.3.2运输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
6. 4. 5. 4辅
6.4.5.4.1摊铺底基层前应将路基洒水湿润。 6.4.5.4.2每日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运转情况。 6.4.5.4.3摊铺机应连续摊铺不应停机待料,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宜在1m/min左右。 6.4.5.4.4混合料摊铺宜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速度、摊铺厚度、松铺系数、路拱坡度、摊铺平 整度、振动频率等应一致,两机摊铺接缝应平整。 6.4.5.4.5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料位应大于2/3。 6.4.5.4.6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离析现象,铲除局部粗集料集中部位,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6. 4. 5. 5 碾压
5.5.1每台摊铺机后面,应紧跟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长度宜为50m~80m,在显著位置设置分
6.4.5.5.2应遵循试铺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稳压应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完成后用灌 砂法检测压实度,压实度控制所用的标准密度应采用振动击实最大干密度。 6.4.5.5.3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3轮宽。 6.4.5.5.4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换挡应轻且平顺,不应拉动下承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 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宜成齿状,出现个 别拥包时,应铲平处理。 6.4.5.5.5压路机碾压时的行驶速度,前2遍为1.5km/h~1.7km/h,以后各遍应为1.8km/h~2.2km/h。 6.4.5.5.6压路机停车应错开,相隔间距不小于3m,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6.4.5.5.7压路机不应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6.4.5.5.8应有100mm的超宽,确保底基层边缘压实度符合要求;用型钢模板或方木支撑时,也应有 定超宽。 6.4.5.5.9应避免碾压时出现推移和弹簧现象。 6.4.5.5.10两侧边缘处应多压2~3遍。 6.4.5.5.11现场发现含水量不足时,可适当酒水
6.4.5.6接缝处理
应采取措施,保证接缝处平整密实。
应采取措施,保证接缝处平整密实。
6. 4. 5. 7 养生
碾压完毕后,禁止车辆通行。如果过冬,应采
6.5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6.5.1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
2018标准规范范本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基
6.5.1.1质量管理
K泥、集料质量检测项目及频率应符合表10的规
表10水泥、集料的质量标准
6.5.1.1.2混合料级配检验在拌和机运输皮带上取样,抗压强度检验在料车上取样。 6.5.1.1.3水泥剂量的测定用料应在拌和机拌和后取样,宜在10分钟之内送到工地试验室进行滴定试 验。 6.5.1.1.4水泥用量除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要求外,还应进行总量控制检测。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 用量、集料用量和实际工程量,计算分析实际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的一致性。 6.5.1.1.5碾压结束后进行压实度检查,对于小于规定值的测点应立即进行复压,直到测点全部符合 要求为止。 6.5.1.1.6施工过程中压实度检测所采用的最大干密度应每天做一次试验,与生产配合比确定的最大 干密度差值进行验证。当差值不大于0.02g/cm时,仍采用生产配合比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当差值大于 0.02g/cm时,应分析原因,论证后取值。 6.5.1.1.7施工过程中对水泥、钻取芯样进行留样。 6.5.1.1.8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7天龄期应能取出完整的芯样(试件不松散、不断裂;取芯时上 下两层应联结)。特殊材料和特殊季节施工,应按试铺总结确定时间进行取芯。 6.5.1.1.9对于双向四车道,检查频率应符合表11的规定。对于双向六车道、双向八车道,平整度 纵横高程、厚度的检查频率,按照车道数比例增加。 6.5.1.1.10计算压实度的最大干密度值宜采用振动压实法获得,条件不具备时,采用重型击实法得到 的最大干密度可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系数进行转换。 6. 5. 1. 1. 11 基层、底基层的 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质量控制标准
公路工程6. 5. 3.2检查验收
6.5.3.2检查验收
6.5.3.2.1判定路面结构层质量是否合格时,以1km长的路段(双幅)为评定单位。检查施 录,对施工质量做初步判定。 6.5.3.2.2验收采取随机抽样检查。抽样检查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应符合JTGF80/1的规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