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3370.1-2018 .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隧道设计规范
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一20
遂道内供故障车辆、巡检车辆等临时停车的
2. 1. 10竖并 vertical shaf
为改善运营通风或施工条件,垂直设置的通道
焊接标准2.1.11斜井inclinedshaf
2.1.12小净距隧道
2.1.20变形压力deformedpressure
2. 1.21围岩压力
2.1.21围岩压力surroundingrockpres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3370.1
2.1.22偏压unsymmetricalpressure
作用于隧道衬砌结构上的不对称荷载。
为支挡和防护隧道洞口仰坡岩土而设置的结构物
为支挡和防护隧道洞口仰坡岩土而设置的结构物
2.1.24端墙式洞门
2.1.24端墙式洞门
为支挡隧道洞口仰坡土压力而设置的挡墙
2. 1. 25明洞式洞
2. 1. 26 衬砌 lining
2.1.27仰拱invert
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衬砌结构
2.1.28喷锚衬砌shotcreteandrockbohslining
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单独或组合使用的隧道围岩支护结构。
2.1.29整体式衬码
2.1.29整体式衬砌
由喷锚衬砌、防水层和模注混凝土衬砌构成的复合衬砌结构。
2.1.31超前导坑advancingdrift
用模注混凝土或砌体修建的隧道衬砌结构
2.1.32超前地质预报advanced geological forecast
采用物探、钻探等手段,对隧道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进行探测、分析与 舌动。
2.1.33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3隧道施工监控量测monitoringmeasure
2.1.34高地应力highgroundstress
2.1.34高地应力highground stress
在隧道开挖后,在地层原始应力作用下,使硬质围岩地层产生岩爆、岩层剥离 软质围岩地层发生大变形、开挖净空显著变小的地应力场。
遂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一2018)
.2应搜集社会人文、社会环境和有关法
5查明有害气体或有害矿体地层、分布范围、有害成分和含量,并预测和评价其 对施工、运营的影响。 6按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规定或经地震部门鉴定,确 定隧道所处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3.3.4地形、地质调查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隧道地区存在区域性断裂构造时,特别是存在全新活动的断裂和发震断层时, 应调查新构造活动的痕迹、特点和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查明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程度。 2当隧址区存在影响隧道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情况时,应进一步搜集 调查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预测隧道开挖后可能出现塌方、滑动、高地应力、岩溶、突 水突泥、流沙及有害气体溢出等地段,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除应按一般隧道进行调查、勘探、试验外,必要时还 应进行水文地质动态观测或进行专题研究。 4沿河山地段的隧道,应调查分析斜坡地质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水流冲刷对 山体及洞身稳定的影响。 5濒临水库的隧道,应查明岸坡的稳定性、水库库容及水位(含浪高和水高) 等。当隧道洞口位于岩溶洼地或冲沟谷底时,应查明洼地或谷底季节性雍水的最高水位
5查明有害气体或有害矿体地层、分布范围、有害成分和含量,并预测和评价其 对施工、运营的影响。 6按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规定或经地震部门鉴定,确 定隧道所处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3.3.5施工中的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根据施工中开挖揭露的围岩情况,核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分 折判定实际围岩级别。 2探测和预报隧道开挖前方可能出现的围岩条件,不良地质条件及其位置、性质、 规模等。
3.4.1气象调查的内容应包括隧址区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积雪 雪线、冰川特征、冻结深度、降雾的程度和天数等,其中气温、风速、降雨、积雪儿 查其极端值,以及历史上气象灾害情况等
3.4.2必要时宜在隧址处设立气象观测点(站)进行观测,持续搜集
2必要时宜在隧址处设立气象观测点(站)进行观测,持续搜集当地气象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3370.1—2
泊、植被、矿产资源以及动植物生态等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调查。
3.5.2应对场区内土地使用情况、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等进行 调查。对场区内公园、保护林、文化遗址、纪念建筑等重要地物应调查其现状,并应评 估隧道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应对施工和运营中地下水流失可能造成地表沉降、塌陷、地 面建筑物破坏、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枯竭等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和预测。
1当R。>90K.+30时,应以R=90K,+30和K.代人计算BQ值 2当K,>0.04R。+0.4时,应以K,=0.04R。+0.4和R。代人计算BQ值。 R.、K.值,可分别按本规范第A.0.1条和第A.0.2条确定。
1当R.>90K.+30时,应以R.=90K.+30和K.代人计算B0值。 2当K,>0.04R。+0.4时,应以K,=0.04R。+0.4和R。代人计算BQ值。 R.、K.值,可分别按本规范第A.0.1条和第A.0.2条确定。
3.6.3岩质围岩详细定级时,应根据地下水、主要软弱结构面、初始应力状态的 程度,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修正,按式(3.6.3)计算:
代中:【BQ]— 岩体修正质量指标;
遂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
3.6.6各级围岩的自稳能力,可根据围岩变形量测和理论计算分 3.6.6判定。
表3.6.6隧道各级围岩自稳能力判断
:1.小塌方:塌方高度<3m,或塌方体积<30m。 2.中塌方:塌方高度3~6m,或塌方体积30~100m 3.大塌方:塌方高度>6m,或塌方体积>100m。
4.1.1隧道设计应满足公路规划、公路功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要求,平纵线形、建筑限界、净空断面、通风、照明和交通监控等设施应与公路等级相 适应。
4.1.3隧道总体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隧道位置应满足公路功能和发展的需要,符合路线总体要求。 2在地形、地貌、地质、气象、社会和人文环境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 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形、洞口位置、洞外接线条件等,提出推荐方案, 3根据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建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要求的前 是下,确定经济合理的隧道内轮廓。 4隧道洞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顺畅,满足行车安全和舒适要求。 5根据隧道长度、平面布置、交通量及其组成、环境保护和安全运营要求等,选 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防灾救援等设施的设置规模。 6应结合公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运营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 系统、辅助通道、弃渣处理、交通工程设施、管理设施、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设计。 7应考虑隧道与相邻既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相互影响。 8隧道总体设计应考虑节能降耗、方便维修和养护。
4.2.1隧道位置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 及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切实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
4.2.2穿越山岭的长、特长隧道,应在较大范围地质测绘和综合地质勘探的基码 拟订不同的越岭高程及其相应的展线方案,结合两端路线接线条件及施工、运营条 因素,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路线走向和隧道平面位置。
遂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
4.2.3路线沿河傍山地段以隧道通过时,应对长隧道方案与短隧道群或桥隧群方案、 高边坡与棚洞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4隧道洞口位置不宜设在滑坡、崩、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 以及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处和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
4.2.5濒临水库、沿河、沿溪的隧道,其洞口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计算洪水位(含 浪高和雍水高)不小于0.5m。长期浸泡造成岸坡塌对隧道稳定有不利影响时,应采 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表4.3.1隧道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m)
3.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向行驶的双洞隧道,双洞隧道 分离式隧道布置。下列情况可按其他形式布置:
1洞口地形狭窄、桥隧相连、连续隧道群、周边建筑物限制或为减少洞外占地的 短隧道、中隧道,可按小净距隧道布置。 2洞口地形狭窄、周边建筑物限制展线特别困难的短隧道,可按连拱隧道 布置。 3桥隧相连、洞口地形狭窄或有特殊要求的长隧道、特长隧道的洞口局部地段 可按分岔隧道布置。
4.3.4隧道纵坡形式
程长度范围的平、纵线形应一致。特殊困难地段,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洞口内 曲线可以采用缓和曲线,但应加强线形诱导设施
4.3.7间隔100m以内的连续隧道,宜整体考虑其平、纵线形技术指标。
4.3.7间隔100m以内的连续隧道,宜整体考虑其平、纵线形技术指
4.4.1各级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如图4.4.1所示,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土建 部件侵入。各级公路两车道隧道建筑限界宽度应不小于表4.4.1的基本宽度,并应
下列规定: 1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0m;三、四级公路 取4.5mo 2设检修道或人行道时,检修道或人行道宜包含余宽;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 应设不小于0.25m的余宽。 3隧道路面横坡:隧道为单向交通时,应设置为单面坡;隧道为双向交通时,可 设置为双面坡;横坡坡率可采用1.5%~2.0%,宜与洞外路面横坡坡率一致。 4路面采用单面坡时,建筑限界底边线与路面重合;采用双面坡时,建筑限界底 边线应水平置于路面最高处。
图4.4.1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尺寸单位:cm)
表4.4.1两车道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组成及基本宽度(m
注:三车道、四车道隧道除增加车道数外其他宽度同表4.4.1:增加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
4.4.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隧道应在两侧设置检修道,二级、三级公路隧道应在两 则设置人行道并兼作检修道,检修道或人行道宽度应符合表4.4.1的规定;连拱隧道行 车方向左侧、四级公路隧道可不设检修道或人行道,但应保留不小于0.25m的余宽: 没计速度大于100km/h时,余宽应不小于0.5m。检修道或人行道的高度可按250~ 00mm取值,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检修人员或行人步行时的安全。 2满足其下放置电缆、给水管等的空间尺寸要求,以及电缆沟排水空间要求。 3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拿取消防设备方便。
。4.3隧道内轮廓净空断面应符合下列要
满足隧道建筑限界所需空间,并预留不小于50mm的富余量。 2 满足洞内装饰所需空间。 满足通风、照明、消防、监控、指示标志等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所需空间 断面形状有利于围岩稳定、结构受力。 隧道内轮廓断形状及尺寸可参照附录B拟定
4.4.4隧道内路侧边沟应结合检修道、侧向宽度、余宽等,布置于车道两
4.4.5特长隧道、长隧道内不设硬路肩或硬路肩宽度小于2.5m时,单洞两车道隧道 应设紧急停车带,单洞三车道隧道宜设紧急停车带,单洞四车道隧道可不设紧急停车带。
4.4.6紧急停车带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紧急停车带宽度为向行军方向右侧加宽不小于3.0m,且紧急停军带宽度与右侧 侧向宽度(L)之和不应小于3.5m。 2紧急停车带长度不宜小于50m,其中有效长度不应小于40m。 3 紧急停车带横坡可取0~1.0%。 4 单向行车隧道紧急停车带设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并不应大于1000m。 5双向行车隧道紧急停车带应两侧交错设置,同一侧间距宜采用800~1200mm, 并不应大于1500m。 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的构成如图4.4.6所示,具体尺寸按本规范第4.4.1条和第 4.4.2条规定执行。
4.4.7不设检修道、人行道的隧道,应在隧道两侧交错布置行人避车洞。行人避 同一侧间距不宜大于500m,宽不应小于1.5m、高不应小于2.2m、深不应小于0.75m
4.4.8四车道高速公路上的短隧道,独立设置的明洞或棚洞,城市出入 隧道,宜与路基同宽。
图4.5.1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尺寸单位:cm)
2人行横通道设置间距宜为250m,并不应大于350m。 3车行横通道设置间距宜为750m,并不应大于1000m;中、短隧道可不设。 4车行横通道路缘高度d宜与隧道行车方向左侧检修道高度 一致
5.2单洞双同行车的特长隧道宜设置 一通通。 平行通道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靠近主隧道沿主隧道轴线通长设置;当条件受限时,可局部设置。 断面不应小于人行横通道断面。 与主隧道之间应设人行横通道,间距宜采用250~500m。 4 排水底面高程宜低于主隧道排水底面高程0.2~0.6m。
4.7.1隧道设计应制订施工计划 期 施工方法、工区
临时设施、施工便道、弃渣场、污水处理和监控量测方案、超前地质预报的要求等。施 工计划制订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根据隧道长度、布置、断面、工期、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等,确定合理 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2工区划分应考虑隧道纵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渣场和便道修建条件以 及土石方平衡等综合因素。 3应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方法、施工以及运营通风方式等,对设置辅 助通道的目的、作用、必要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4根据隧道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等,应对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套设施的技术
指标提出要求。 5临时设施应根据工程规模、洞口条件,遵循满足施工需要、减少周边干扰和破 坏、便于恢复利用的原则进行布置
1. 隧道工程常用的各类建筑材科,可选用下列强度等级: 混凝土:C50、C40、C30、C25、C20、C15; / 石材:MU100、MU80、MU60、MU50、MU40; 水泥砂浆:M25、M20、M15、M10、M7.5; 喷射混凝土:C40、C30、C25、C20; S 混凝土砌块:MU30、MU20; 6 钢筋:HPB300、HRB400、HRB500
电梯标准规范范本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一2018)
注:1.护坡材料可采用C20喷射混凝土
5.1.3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下列规定: 1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 水泥。 2粗集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不得使用碱活性材料;喷射混凝土中的 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6mm,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0mm;集料级配 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集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砂的含 水率宜控制在5%~7%。 3砂浆锚杆杆体材料宜采用HRB400、HRB500热轧带肋钢筋
4中空锚杆材料宜采用Q345结构用无缝钢管,杆体断后伸长率A不应小于16%, 并应符合现行《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的规定。 5组合中空锚杆杆体材料应符合本条第3、4款规定。 6 锚杆垫板材料宜采用Q235热轧钢板。 7 钢筋网材料可采用HPB300热轧光圆钢筋
5.1.11注浆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浆液应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 2浆液黏度低,流动性好,可注性强,凝结时间可按要求控制。 3浆液固化体稳定性好,能满足注浆工程的使用寿命要求。 4浆液应对注浆设备、管路及混凝土结构物无腐蚀性,易于清洗
5.1.12防水卷材宜采用乙烯
物(ECB)、聚乙烯(PE)或其他性能相似的材料镀锌电焊网标准,也可选用预铺反粘类防水卷材 体防排水板等新型防水材料。卷材及其胶黏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束 主、耐腐蚀性和耐菌性。
....- 相关专题: 公路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