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TGT 5214—2022).pdf

  • 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TGT 5214—2022).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3.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9-13
  • 发 布 人: CHIMU007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22年规范

    3.3.1~3.3.6依据现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5120)的规定,桥梁检查需 填写桥梁基本状况卡片,经常检查需现场填写经常检查记录表,定期检查需填写桥梁技 术状况评定表并按一桥一报告原则编制定期检查报告,特殊检查需编制特殊检查报告。 初始检查由于涉及交竣工验收等相关规定,涉及桥梁定期检查和部分特殊检查内容,初 始检查报告参照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有关要求编制。

    现场检测记录与编码规

    4.1.1现场检测各类病害记录宜按本规程提供的相关附录进行记录。重要病害的连 续观测应采用本规程提供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表格。对于本规程未提及的现场检测项目 其记录表格可参照本规程的相关表格由检测单位进行自行设计。

    本规程对于常用的桥梁现场检测项目提供了相应的记录表格行业分类标准,现场检测时按照相应 表格进行记录。对于其他一些本规程未提及的现场检测项目,检测单位参照本规程的相 关表格进行自行设计时,记录表格中需要涵盖该检测项目要记录的相关现场检测信息 并保证记录表格清晰明确、规范易用。对于病害的连续观测,考虑到需进行观测数据的 持续对比与分析,本规程规定采用统一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表格。 412现场检测数 在错逗成黑温时

    原始记录表如采用传统的人工记录的方式,检测和记录人员要进行现场签字,并 始记录表进行存档。在智能化的检测设备和软件应用越来越多以及倡导无纸化办公 景下,对于智能化检测设备和软件出具的检测表格,提倡采用电子签名和电子存档 式进行签字确认和存档

    则》(JT/T132)和《公路桥梁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T11708)进行编码。

    号。对于双幅桥梁,如果上、下部结构完全分离,则宜分别进行编号和技术状况 评定。如果上部结构分幅,下部结构是整体式的,可按一座桥梁进行统一编号和 技术状况评定。

    在定期检查过程中,一座桥梁可能包括了多种结构形式,这种情况要根据结构形式 划分为多座桥梁,分别进行编号,避免编号和进一步技术状况评定的混乱。

    现场检测记录与编码规则

    人工目视检查的辅助工具主要包括望远镜、刻度放大镜、比对卡、钢尺、卷尺、塞 尺和测距装置等;图像采集装置主要包括摄像摄影设备、无人机、爬索机器人、水下机 器人等各类专用的病害检测装置等, 5.1.2初始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时,宜利用专用养护通道、桥检车等常规检

    器人等各类专用的病害检测装置等 5.1.2初始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时,宜利用专用养护通道、桥检车等常规检 则平台接近构件表面进行表观病害检测对常规检测平台不易到达的区域,可采用图像 采集装置等进行辅助检查 条文说明 常规检测平台不易到达的区域一般包括高墩、塔柱、拉吊索、大跨拱桥拱圈和水下 结构物等十 5.1.3初始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时,表观病害宜进行逐构件全数现场检测, 对影响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典型病害及需要进行维修处治的表观病害,应进行详细记 录和拍照。

    开展拉索护套表观病害、水下基础表观病害等特殊检查时,需要按照检查内容和 要求进行全数检查,如近期已有相关定期检查数据,可以在定期检查基础上进行补 测

    5.1.4表观病害照片信息宜包含尺寸标注或参照物,并能体现病害局部特征及病 结构或构件上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5.1.4表观病害照片信息宜包含尺寸标注或参照物,并能体现病害局

    5.2混凝土结构表观病害检测

    5.2.1混凝土结构表观病害检测对象宜包括蜂窝、麻面、剥落、掉角、空洞、孔洞、 露筋、腐蚀、渗水、泛碱等。

    本条列出的表观病害类型未包括混凝土裂缝。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的典型病害 混凝土结构表观病害检查的重点内容。由于裂缝在混凝土表面和混凝土内部同 兼具表观病害和内部损伤的双重属性,其检测、记录、评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程将混凝土裂缝检测纳入第5.3节专门规定,

    5.2.2混凝土结构表观病害可按下列方法进行现场检测和记录

    表5.2.2常见表观病害现场记录参数和记录精

    5.3.1混凝土裂缝检测宜包括裂缝位置、分布、走向、宽度、深度和类

    5.3.1混凝土裂缝检测宜包括裂缝位置、分布、走向、宽度、深度和数量等内容

    裂缝位置、分布、走向是判断裂缝性质的主要指标,裂缝宽度、深度和数量是判 缝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结构性裂缝是由外荷载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典型的结构性裂缝包括弯曲裂经 裂缝和剪扭裂缝等;非结构性裂缝是由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钢筋锈胀等原园 裂缝,典型的非结构性裂缝包括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和锈胀裂缝等。现场检测时 衣据裂缝位置、分布、走向等指标来区分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

    5.3.3混凝土裂缝检查时,应重点测量影响结构安全的结构性裂缝和影响结构耐久 生的典型非结构性裂缝,记录裂缝的位置、分布、走向、宽度和数量,并宜选择结构性 裂缝进行深度测量。 条文说明 影响结构安全的结构性裂缝,主要是指分布在结构主要受力部位或主要承重构件上 的具有受力活动性特征的结构性裂缝。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典型非结构性裂缝,主要是指 开裂严重或使用条件恶劣,不及时处理将导致结构性能衰退并降低使用寿命的非结构性 裂缝。裂缝深度测量选取的开裂严重裂缝,一般是指裂缝表口宽度较宽、长度较长的主 裂缝。

    5.3.3混凝土裂缝检查时

    影响结构安全的结构性裂缝,主要是指分布在结构主要受力部位或主要承重构件 具有受力活动性特征的结构性裂缝。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典型非结构性裂缝,主要是 裂严重或使用条件恶劣,不及时处理将导致结构性能衰退并降低使用寿命的非结构 缝。裂缝深度测量选取的开裂严重裂缝,一般是指裂缝表口宽度较宽、长度较长的 缝。

    5.3.4混凝土裂缝检测应包括下列重点部位和构件

    主要承重构件和结构重要部位; 2 结构受力复杂和构造薄弱部位: 结构发生异常变形部位; 4 曾出现过结构性裂缝的构件或部位

    5.3.5常见桥型的混凝土裂缝重点检测部位和典型裂缝特征可按表5.3

    常见桥型的混凝土裂缝重点检测部位和典型裂缝特征可按表5.3.5确定

    见桥型的混凝土裂缝重点检测部位和典型裂缝特

    6混凝土裂缝现场检测和记录方法宜符合

    接近构件表面,逐构件进行裂缝观测。

    生表面,逐构件进行裂

    现场检测时需要在构件表面进行标记的重点裂缝是指影响结构安全的结构性裂缝和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典型非结构性裂缝。

    结构性裂缝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结构受力性能变化的重要指征,因此,对影响结构 安全的结构性裂缝进行定期跟踪观测是非常必要的。连续观测的内容包括裂缝长度、最 大宽度和深度的变化情沉,观测时要保证测量位置、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的一致性。根 据连续观测裂缝检测参数的变化情况,确定下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5.3.8裂缝深度测量可采用超声单面平测方法,参照《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

    5.3.8裂缝深度测量可采用超声单面平测方法,参照《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 (GB/T50784一2013)附录E进行测量,必要时可钻取芯样进行确认

    对超声测量结果有疑义,裂缝类型判定困难,或需对工程质量进行判定情况下,一 般通过钻芯取样的方式对裂缝深度进行精确测量。芯样直径和深度,根据超声无损的检 测情况,以对结构受力影响最小为原则确定。

    .4钢结构表观病害检测

    部变形、铆钉和螺栓松动或脱落等。

    表5.4.2钢结构表观病害重点检测部位

    5.4.4钢结构锈蚀的现场检测,宜按下列方法检测和记录:

    查阅设计资料和以往检测报告等,了解钢结构设计参数并确定重点检测部位。 现场检测主要通过目视观察判断钢结构锈蚀的位置和区域。 3 利用直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锈蚀位置和劣化面积,参照桥梁表观病害检查讯

    钢材的锈蚀是造成钢桥使用寿命折减的重要因素,钢材的锈蚀检查主要通过目测的 方法进行,并借助钢尺或激光测距仪等简单工具,测量钢材锈蚀面积。参照《涂覆涂 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 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8923.1—2011),针对锈蚀等 级为D级(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剥落,并且在正常视力观察下可见普遍发生点蚀的钢材 表面)的情况,采用超声测厚仪检测钢材的锈蚀深度。

    检查,并注意现场照明情况。现场检测时,对以往检测报告已记录的重要裂纹的发展情 况进行重点核查和检测。焊缝处漆膜有明显痕迹或流锈等裂纹指征时,去除漆膜进行目 现检查。裂纹起止位置判断困难时,借助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磁 粉检测可以检测表面裂纹和表面开口裂纹;渗透检测只能检测表面开口裂纹,但操作简 单。焊缝处漆膜有轻微裂纹痕迹时,用超声探伤仪进行扫查。对结构安全性有重大影响 的裂纹(如可能引起构件断裂的裂纹),进一步采用超声时差衍射法(TOFD)或超声 相控阵(PAUT)的技术手段对裂缝深度进行定量检测,

    5.5缆索结构表观病害检测

    5.5.1缆索结构表观病害检测对象宜包括拉吊索护套、锚具、锚头、索鞍、锚 观病害现场检测部位与典型表观病害类型可按表5.5.1进行

    表5.5.1表观病害现场检测部位与典型表观病害类型(缆索结构

    索夹 螺栓缺失、损伤、松动;索夹面漆起皮脱落;裂缝及锈蚀;密封填料损坏;索夹 滑移 主索鞍、散索鞍 卡死;辊轴歪斜;鞍座螺杆、锚栓松动;主缆和索鞍相对滑移 锚、主塔 裂缝;空洞;沉降;锚锭水平位移;渗漏水;积水;温湿度;除湿设备运行情况 索股锚杆 涂层劣化;锈蚀;裂纹 耳板 锈蚀 5.5.2缆索结构的钢构件涂层劣化、锈蚀、裂纹和螺栓的检测,应按本规程第5.4 节执行;混凝土索塔和锚的检测应按本规程第5.2节和第5.3节执行。 条文说明 斜拉桥拉索锚固区钢构件(钢锚箱、锚拉板等),悬索桥索夹、索鞍、和索股锚杆 的表观病害检测,以及索夹螺栓的检测,按本规程第5.4节执行。 X 5.5.3拉(吊)索护套的外观检测,宜采用爬索机器人进行全面检测;条件受限 时,可通过目测、望远镜观测红外温差仪观测、无人机搭载检测装置等方式进行初步 检查。护套开裂、损伤严重部位,宜借助吊篮、支架进行进一步的详细靠近检查。 条文说明 通过对国内外诸多拉吊索桥梁的调研发现,拉吊索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防护体 系破坏,致使水分进入其内部,导致拉吊索钢丝的锈蚀。大跨径斜拉桥斜拉索、悬索桥 吊杆、拱桥吊杆的护套外观检查,条件允许时优先采用爬索机器人进行全面检测。条件 受限时可通过望远镜、无人机等进行初步检查和总体判断,确定拉索外观病害的总体状 况。对于发现的开裂、损伤等较严重部位,不贴近表面难以对病害进行准确的判断,一 般通过吊篮、支架等接近拉(吊)索护套表面进行进一步详细检查。 5.5.4采用爬索机器人对拉(吊)索进行外观检测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首先检查爬索机器人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2根据拉索直径、护套防护材料类型安装机器,检测机器人能平顺沿拉索上下爬 行,爬行时所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与拉索接触良好,防止爬索机器人对拉(吊)索护套 或缠绕线造成损伤。 3安装完毕后,连接好电机电源线,检查遥控器能否准确地控制机器人的上下爬 行;检查摄像头位置和焦距是否合适,视频是否清晰。

    5.5.4采用爬索机器人对拉(吊)索进行外观检测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首先检查爬索机器人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2根据拉索直径、护套防护材料类型安装机器,检测机器人能平顺沿拉索上下爬 行,爬行时所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与拉索接触良好,防止爬索机器人对拉(吊)索护套 或缠绕线造成损伤。 3安装完毕后,连接好电机电源线,检查遥控器能否准确地控制机器人的上下爬 行:检查摄像头位置和焦距是否合适,视频是否清晰。

    4爬索机器人安装、检查完毕后,视频接收的电脑软件开始自动采集视频。 5在机器人爬升过程中,时刻注意采集的视频,发现机器人卡住,停止机器人 爬升。 6机器人爬升到拉索塔端、拱肋或主缆附近时,及时停止爬升,以免机器人撞上 塔身等结构。 7在机器人下降到接近梁端时,及时停止下降,结束外观视频采集。

    爬索机器人取代人员高空检测作业目前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保证 安全高效的开展。爬索机器人需要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拉索,并可以跨越缠绕线 障碍并不对缠绕线造成损伤,还能同步记录索号和每个病害的位置信息。

    5.5.5拉(吊)索上、下锚头宜进行近距离检查,封锚混凝土破损、开裂、渗水 凝土锚头,应凿开封锚混凝土检查;锚罩有滴油、渗水等表观病害时,应打开锚罩 锚头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应即时处理、安装锚罩并恢复封锚混凝土。

    拉(吊)索上锚头远离桥面不易靠近,不能因为高或隐蔽而不检查,需要专用设 备和搭设支架。斜拉桥、部分拱桥上下锚头采用锚罩、锚箱防护,混凝土拱肋和部分钢 管混凝土拱肋锚头采用混凝土封锚。对防水措施完好,上导管下端无渗水痕迹的封锚 可以不打开检查或少量抽检,对防水失效或上导管下端有渗水痕迹的封锚要打开检查。 5.5.6检测发现拉(吊)索上锚头渗水、护套开裂或损伤较严重等现象,疑似有雨 水或冷凝水进人时,应按本规程第6.6节进行内部锈蚀断丝无损检测。

    对上锚头渗水或护套已老化开裂或损伤的拉(吊)索,有水渗入的可能性很为 易发生拉索锈蚀。

    5.5.7主缆防护系统可采用目测、高倍望远镜或爬缆机器人、无人机等沿主缆全长 查,重点检查散索鞍连接段、主缆鞍座进出口段、主缆跨中最低点及索夹两侧。发现 防护系统损伤严重时,应在破坏处和主缆最低点打开缠丝,检查主缆钢丝锈蚀程度

    悬索桥的主缆防护系统,借助目测、高倍望远镜或爬缆机器人、无人机等沿主缆 检查。大跨径悬索桥主缆设有检查通道,有条件对重点部位进行人工靠近检查。主

    涂膜严重破坏或缠丝严重锈蚀或断裂时,报请主管部门同意后对主缆防护打开检查,检 查时采取措施防止雨露及冷凝水进入,在复原时确保钢丝干燥

    5.6亏工结构表观病害检测

    5.6.1除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表观病害外,工结构表观病害检测还宜包括灰缝松 落、砌块断裂与脱落、风化等。

    工结构分为砖石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主要包括拱桥、墩台、涵洞、挡土墙、护墙 和护坡等。工结构表观病害类型除了包括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表观病害外(不包括露 筋和钢筋锈胀),还包括灰缝松散脱落、砌块断裂与脱落、风化等。

    5.6.2工混凝土结构的常见表观病害和检测方法应按本规程第5.2节和第5.3 行。工混凝土结构的重点检查部位和典型病害特征见表5.6.2。

    表5.6.2亏工混凝土结构的重点检查部位和典

    公路桥梁工混凝土结构的常见表观病害,如蜂窝与麻面、剥落与掉角、空洞与孔 洞、露筋等,其检测方法按本规程第5.2节执行,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检测按本规程 第5.3节执行

    5.6.3公路桥梁工结构灰缝松散脱落类表观病害的现场检测和记录宜按下列方法 进行: 1 剔凿掉松散的砖石灰缝。 2用钢尺、卷尺或激光测距仪量测灰缝脱落的位置和长度,测量精度精确到1cm。 3根据现场条件,用记号笔标记灰缝脱落位置和走向

    砌缝材料自身强度低,辅以汽车冲击力、雨水侵蚀或风化导致砌筑材料松散脱落, 比类病害是公路桥梁砖石结构的常见表观病害,对结构受力和耐久性有较大影响。现场 检测主要通过目视进行贴近检查,并用手锤剔凿掉松散的砖石灰缝,并记录病害发生位 置和灰缝脱落长度。当缺陷分布范围较广,且灰缝松散脱落沿砖石结构呈折线分布,用 文字记录描述不清,则通过缺陷分布图进行记录。

    5.6.4工结构砌块断裂与脱落类表观病害的现场检测和记录宜按下列方法进行:

    剔凿掉砌体表面风化剥落层。 2用钢尺、卷尺或激光测距仪量测风化缺陷分布范围,精确到1cm,参照表B 行现场记录。 3按本规程第5.1.3条和第5.1.4条的规定进行拍照。

    内部病害检测项目宜包括混凝土结构内部病害检测、预应力管道注浆密实度 页应力锚头锈蚀检测、钢管混凝土填充密实度检测及钢结构焊缝内部病害检

    6.1.1内部病害检测项目宜包括混凝土结构内部病害检测、预应力管道注浆密实度 检测、预应力锚头锈蚀检测、钢管混凝土填充密实度检测及钢结构焊缝内部病害检 测等。

    6.2混凝土结构内部病害检测

    6.2.2混凝土内部病害可采用超声法、冲击回波法、层析扫描法(CT)和电磁波法 雷达法)等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敲击锤、内窥镜等辅助检测工具可配合无损检测 方法使用,

    6.2.3混凝土结构内部病害的检测方法可按表6.2.3确定

    表6.2.3桥梁混凝土结构内部病害检测方法

    6.2.4超声法检测桥梁混凝土内部空洞、不密实、不良结合面等缺陷,可参照《混 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附录D执行。 6.2.5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病害,可参照现行《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技术规程》(JGJ/T411)的相关规定进行。V 6.2.6雷达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病害,可参照现行《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 准》(JGJ/T456)的相关规定进行。 6.2.7对于判别困难与构造复杂的区域,可采用局部破损方法对无损检测结果进行 验证。采用钻芯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芯取样位置要选择在受力较小的部位,避开主筋、预埋件、管线的位置,并 便于安装钻芯机。 2根据构件的特点与检测目的,选取合适的机具进行钻芯取样。 3利用钢尺、游标卡尺、内窥镜等工具进行检测。 4钻取的芯样应拍照记录,芯样记录表一般包括构件编号、芯样编号、测点位置 芯样尺寸、芯样描述、孔内状况和照片编号等

    本条规定了采用破损检测(钻芯或剔凿)的适用条件,并对破损验证测点位置的 ,操作步骤,结果记录等方面进行了规定。钻芯法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病害结果直双

    可靠、准确,但费用较高、费时较长且对混凝土会造成损伤,因而不可能大量的钻芯取 样,只能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配合使用,或是通过钻芯取样检测验证其他无损检测方法 的检测结果

    6.3.1体内预应力体系检测宜包括预应力管道注浆密实度检测和预应力销 检测。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体内预应力体系检测的主要内容。体外预应力体系外观质量与索力测试 6.3.2预应力管道注浆密实度检测可采用下列方法和步骤进行: 1依据设计、施工等资料,结合病害特征和现场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梁段 先确定拟检测预应力管道的基本位置。 2采用雷达或超声等设备,对预应力管道进行现场定位,绘制被测预应力管道走向。 3使用冲击回波法检测设备在注浆密实管道或无管道混凝土位置进行标定。 4沿预应力管道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注浆密实度的检测。 5进行检测数据的分析和判定,确定缺陷位置和范围, 6对于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判定的区域,可开孔并采用内窥镜进行检测。钻孔时应 壁开构件内的普通钢筋,且不得损坏预应力钢筋。 7采用内窥镜进行注浆质量的观测,并对缺陷端部、中部进行多角度拍照,全面 反映注浆缺陷情况 6.3.3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预应力管道注浆密实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时要求测试对象表面平整,无缺陷、浮浆及其他杂物,以保证检测效果。 2在标识的管道中心线上布置测点,测点间距宜为10~20cm,传感器应安装在测 点上,测试方向竖直时激振点宜在孔道中心线上,测试方向水平时激振点宜高于孔道中 心线1/4孔道直径,激振点离传感器距离宜为被测对象厚度的1/4。 3排除管道上方有缺陷、混凝土与管道外壁黏结不良等情况。 4采用冲击回波方法检测时应进行现场标定。标定时选择注浆密实的预应力管道 或无预应力管道位置处的混凝土。标定时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测点布置和现场测试要 求见本规程第6.3.3条。 5标定之后,采用同样的方式对拟检测的预应力管道进行密实度检测。 6如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浆密实度进行检测,检测前应保证注浆材料强度达到设 计强度的70%以上。

    7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结果判定等应按现行《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 规程》(JGJ/T411)的相关规定进行。

    本条规定了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预应力管道注浆密实度检测的具体要求。其中对于 底板、顶板等不平整结构,当测试效果不理想时,可采取打磨处理。采用冲击回波方法 时现场标定的目的在于减小预应力管道的大小、混凝土板的截面形式(高宽比)、管道 理深、管道间距、预应力钢束放置情况及波纹管材质等因素等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现场标定时,在注浆密实孔道或无孔道混凝土位置,测试一条与密实度测试线长度和方 向一致的测线,作为孔道密实度测试的判断基准。如对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管道压浆密 实度进行检测,需在注浆材料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检测,

    6.3.4预应力锚头内部情况检测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查看锚头周围是否存在裂缝、渗漏水、崩块等病害。 对封锚混凝土进行钻孔检测。 3 钻孔后,采用内窥镜探入锚头内部,对锚具及预应力筋锈蚀情况进行查看, 4 必要时可打开封锚混凝土,对整个锚头锈蚀情况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检测

    4必要时可打开封锚混凝土,对个锚头锈蚀情况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检测。 6.4钢管混凝土填充密实度检测 6.4.1年 钢管混凝土填充密实度可采用人工敲击与超声波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6.4.2沿钢管周边选取等距离的若干点,从拱脚向拱顶方向,用木锤进行人工敲击 险测,发现异常时应加大检测密度,用超声波进一步检测。 6.4.3钢管混凝土超声波检测宜采用径向对测的方法,如图6.4.3所示

    6.4钢管混凝土填充密实度检测

    图6.4.3钢管混凝土超声波检测示意图

    6.4.4超声波检测时应选择钢管与混凝土胶结良好、表面无锈蚀的部位布置测点。 布置测点时可先测量钢管实际周长,再将圆周等分,在钢管测试部位画出若干根母线和 等间距的环向线,线间距宜为15~30cm。 6.4.5超声波检测时可先做径向对测,在钢管混凝土每一环线上保持T、R换能器 连线通过圆心,沿环向测试,逐点读取声时、波幅和主频。 6.4.6当同一测位的测试数据离散性较大或数据较少时,可将怀疑部位的声速、波 幅、主频与相同直径钢管混凝土的质量正常部位的声学参数相比较,综合分析判断所测 部位的内部质量。 6.4.7当超声波检测发现异常时,必要时应进行钻孔复检 6.5钢结构焊缝内部病害检测 6.5.1钢结构焊缝内部病害无损检测宜采用超声波检测[包含超声相控阵(PAUT) 和超声时差衍射法(TOFD)],当超声波检测无法作出判读时,应采用射线检测(厚度 X 6.5.2钢结构焊缝内部病害检测仪器性能和操作应符合现行《焊缝无损检测超声 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1345)或《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 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GB/T3323.1)的规定。 条文说明人 钢结构桥梁焊缝检测结果,应根据缺陷种类、大小以检测报告的形式记录。如遇到 超声波无法定量或无法检测的部位,应采用超声相控阵(PAUT)或超声时差衍射法 (TOFD)进行补充检测。

    6.4.4超声波检测时应选择钢管与混凝土胶结良好、表面无锈蚀的部位布置测点。 布置测点时可先测量钢管实际周长,再将圆周等分,在钢管测试部位画出若干根母线和 等间距的环向线,线间距宜为15~30cm。 6.4.5超声波检测时可先做径向对测,在钢管混凝土每一环线上保持T、R换能器 连线通过圆心,沿环向测试,逐点读取声时、波幅和主频。 6.4.6当同一测位的测试数据离散性较大或数据较少时,可将怀疑部位的声速、波 幅、主频与相同直径钢管混凝土的质量正常部位的声学参数相比较,综合分析判断所测 部位的内部质量

    6.5钢结构焊缝内部病害检测

    6.5.1钢结构焊缝内部病害无损检测宜采用超声波检测[包含超声相控阵(PAUT) 和超声时差衍射法(TOFD),当超声波检测无法作出判读时,应采用射线检测(厚度 小于8mm钢材的对接焊缝)。 6.5.2钢结构焊缝内部病害检测仪器性能和操作应符合现行《焊缝无损检测超声 验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1345)或《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 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GB/T3323.1)的规定。 条文说明 钢结构桥梁焊缝检测结果,应根据缺陷种类、大小以检测报告的形式记录。如遇到 超声波无法定量或无法检测的部位,应采用超声相控阵(PAUT)或超声时差衍射法 (TOFD)进行补充检测。

    6.6索结构锈蚀断丝检测

    建筑工程标准规范范本为内部锈蚀断丝宜采用磁致伸缩导波法进行

    条文说明 通过现有技术的综合比较,采用磁致伸缩导波法其有隐蔽区域远距离检测的优点 可以探明拉(吊)索全索范围,尤其是桥面以下下锚头附近区域索体的锈蚀断丝状况 磁致伸缩导波检测传感器包括激励线图、检测线圈和提供偏置磁场的磁化器三个部分

    在进行检测时,首先向激励线圈通入大电流脉冲,产生交变磁场;激励线圈附近的铁磁 材料由于磁致伸缩效应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从而激励出超声波脉冲;超声脉冲沿被检构 牛轴线传播时,不断在构件内部发生反射、折射和模式转换,经过复杂的干涉与叠加, 最终形成稳定的导波模态。当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时,导波将在缺陷处被反射返回;当反 射回来的应力波通过检测线圈时,由于逆磁致伸缩效应会引起通过检测线圈的磁通量发 生变化,检测线圈将磁通量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通过测量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就可 以间接测量反射回来的超声导波信号的时间和幅度,从而获取缺陷的位置和大小等 信息。

    件轴线传播时,不断在构件内部发生反射、折射和模式转换,经过复杂的干涉与叠加 最终形成稳定的导波模态。当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时,导波将在缺陷处被反射返回;当反 射回来的应力波通过检测线圈时,由于逆磁致伸缩效应会引起通过检测线圈的磁通量发 生变化,检测线圈将磁通量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通过测量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就可 以间接测量反射回来的超声导波信号的时间和幅度,从而获取缺陷的位置和大小等 信息。 6.6.2采用磁致伸缩导波法进行索结构内部锈蚀断丝检测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通过市政用电或设备电池等提供电源,检查设备情况并确保电源供电稳定,噪 声对检测无影响。 2将激励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安装在待测桥梁拉(吊)索上,记录传感器安装位 置,再利用便携计算机控制信号发生单元产生激励信号。 3检测信息通过信号采集端口进入数据采集单元,经其中的A/D转换器后进入计 算机,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桥梁拉(吊)索检测数据及对应波速。 4根据检测数据并结合对应波速初步判断分析桥梁拉(吊)索的损伤位置和损伤 程度。 X 5对存在异常的桥梁拉(吊)》>索,根据现场情况改变激励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安 装位置,进行步骤2至步骤4的工作流程,进一步判断分析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6数据保存整理。对有历史检测数据的桥梁拉(吊)索可通过历史数据对比进行 进一步分析。 7根据现场情况建议对可能存在损伤或有必要进一步验证的索体进行局部开窗检 测,一般在拉吊索下端开窗检查,开窗部位检查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封闭。

    无损检测信号存在异常时,可以在适当位置将拉(吊)索防护套管开窗,进一步 检查索内潮湿、积水、钢丝锈蚀情况。根据拉(吊)索结构特点分析和对国内外诸多 拉吊索桥梁的调研发现,拉吊索锈蚀断丝病害普遍呈现上轻下重的现象,因此一般在拉 吊索下端进行开窗检查,开窗部位检查后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封闭

    无损检测信号存在异常时,可以在适当位置将拉(吊)索防护套管开窗,进一 查索内潮湿、积水、钢丝锈蚀情况。根据拉(吊)索结构特点分析和对国内外诸 吊索桥梁的调研发现布线标准,拉吊索锈蚀断丝病害普遍呈现上轻下重的现象,因此一般在 索下端进行开窗检查,开窗部位检查后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封闭

    7 材质状况与耐久性参数检测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