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092-2014公路工程火山灰材料应用技术指南.pdf

  • DB22-T 2092-2014公路工程火山灰材料应用技术指南.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20
  • 发 布 人: CHIMU007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地方标准

    4. 3.3挖方路基施工

    3.1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 应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 线前,应预留一定宽度,保证刷坡过程中

    DB22/T20922014

    4.3.3.2开挖至零填、路垫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应在设计路床标 高以上预留300mm厚的保护层。 4.3.3.3路堑施工要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尤其是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严禁施工场地积水,以免造成 地表水下渗破坏路堑基底承载力。

    监理标准规范范本4.3.4.1防护工程总体要求

    4.3.4.2粘士包边防护的施工要求

    粘土包边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施工前应先计算出每延米包边土土方量,采用钢尺及坡度仪按设计的宽度和坡度进行放样,挂 线施工; 从坡角开始,每填筑0.1m厚粘土,用石夯(底面积0.3mx0.3m)夯打8遍~9遍,每填高0.3 m,用石夯将坡面按控制线夯拍平整、密实。粘土在垂直边坡方向的厚度为0.2m;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粘土质量、含水率及夯拍次数,以确保包坡粘土的密实性,且要防止粘土 混入火山灰中造成路基整体结构破坏。

    4.3.4.3植草防护的施工要求

    植草防护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坡面应平整、密实、湿润;铺、种植物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等养护管理,直至植物成活覆 盖坡面;不 b 种草防护时草籽应均匀撒布在已处理好的坡面上,同时做好保护措施; C 养护用水应无油、无酸、无碱、无盐和无有碍草木生长的成分。

    4.3.4.4铺草皮防护的施工要求

    铺草皮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移植草皮时应选定草皮来源,做到供应方便、不破坏当地生态; b 施工前按0.3mx0.5m的尺寸小心切割,放置于利于生长的地方,待路基边坡形成后铺筑; 运输时用木板放置2层~3层,装卸中防止破碎,保护好根系; C d 铺植时,挖方边坡优先铺筑,剩余草皮用于填方边坡绿化防护,顺序为由上至下至边沟上边缘, 草皮应与坡面密贴,用木把草皮的斜边拍平,每块草皮用2个木尖桩钉固定,长度0.5m, 直径20mm~30mm,尖桩应与坡面垂直,露出草皮的高度不应超过20mm; e) 草皮铺植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喷灌浇水。

    4.3.4.5干砌石防护的施工要求

    干砌石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不得使用有尖角或薄边的石料砌筑,石料最小边尺寸不宜小于20mm; b 砌石应垫稳填实,与周边砌石靠紧,严禁架空;严禁出现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不得在外 露面用块石砌筑,而中间以小石填心;不得在砌筑层面以小块石、片石找平;路堤顶部应以大 石块或混凝土预制块压顶; C 砌石前均匀撒布薄层粘土。

    DB22/I20922014

    4.3.4.6三维植被网防护的施工要求

    三维植被网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三维植被网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底层网纵、横向拉伸强度应大于2kN/m; 铺设前应清除边坡上的杂草、碎石等杂物,按照从坡顶至坡脚的顺序进行; C 网垫应保持端正,并与坡面紧贴,禁止悬空、歪斜或褶皱。相邻网垫之间应搭接,搭接宽度应 大于50mm: d 网垫应采用专用的竹钉或U形钉呈梅花型固定,网垫左右搭接及上下连接处固定需加密; P 铺设完成后应以细土由上至下依次回填,厚度以覆盖住网垫为宜; 十 喷洒草籽时应根据土壤结构少量多次重复喷洒,使草籽均匀分布,避免顺坡面下流滑动。喷洒 草籽后应及时覆盖一层细土,并清除杂物和土块。覆土厚度不得超过10mm,以覆盖住草籽为 宜; )施工完毕后,应做好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

    4.3.4.7叠拱防护的施工要求

    叠拱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叠拱的厚度不宜小于250mm;用来填筑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10。砌体必须紧密、错缝,禁 止出现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勾缝要牢固、密实、美观; 门 为防止烈日曝晒和暴雨冲刷对叠拱造成损坏,砂浆初凝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7d内要保持 湿润状态; 在冻胀变化相对较大的路基边坡上,护坡底面应铺设100mm~150m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 1 叠拱护坡每10m~15m应留一条伸缩缝,缝宽20mm~30mm。在基底地质有变化处,应设沉 降缝,可将伸缩缝与沉降缝合并设置。

    4.3.5.1火山灰路基施工中摊铺遇雨,应及时抢压数遍,减少雨水过量浸入造成路基翻浆。 4.3.5.2雨季施工应注意路拱维护并及时修筑和修补临时泄水槽与临时边坡,避免路基积水和雨水冲 刷边坡。

    4.3.6.1运输火山灰和填土车辆要用蓬布遮盖严实,防止遗酒、扬尘污染周围环境。 4.3.6.2施工作业面应进行养护、洒水、清扫,减少尘土飞扬。

    4.3.6.1运输火山灰和填土车辆要用蓬布遮盖严实,防止遗洒、扬尘污染周围环境。

    4.3.7质量检测及质量管理

    4.3.7.1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b 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c)对火山灰弃取的位置布置要适当、整齐,做到因地制宜,且无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情况 ,3. 7.2实测项目应满足表 6 的要求

    DB22/T20922014

    表6火山灰路基施工标准

    5火山灰稳定类基层设计与施工

    5.1.1火山灰稳定类材料可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底基层, 5.1.2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应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良好的抗收缩性能,在中冻、重 冻地区应检验其抗冻性。 5.1.3火山细灰可做结合料、火山渣可做集料用于基层、底基层混合料中。 5.1.4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拌合方式宜采用集中厂拌法

    .1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中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和标准应满足本标准及部颁标准的要求和 各种火山灰材料都可以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具体要求如下: a 作为结合料使用的火山细灰,其S:02、A120:和Fe20s的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12%, 宜和石灰综合稳定集料; b 作为骨料使用的火山渣应用于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时,其压碎值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 求: 基层: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不大于35% 底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不大于35%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不大于40% C 可根据设计的强度要求在火山灰中掺配一定比例的碎石,火山灰混合料的级配应满足要求。

    DB22/T20922014

    5.2.3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中所使用的石灰宜采用充分消解的消石灰,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所 用石灰应满足IⅡI级灰的要求,技术指标应符合DB22/T470一2009中的规定,且不允许混有杂质。消石 灰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7d,同时应采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5.2.4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中可掺加1%~2%的强度等级为42.5的合格水泥,以提高火山灰稳 定类基层、底基层的早期强度。 5.2.5凡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一般均可用于施工使用。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设计参数

    5.3.1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设计前应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混合料设计参 数和施工控制指标,合理选定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应变、温缩应变和抗冻性指标,如不具备试验 条件,可参照表7中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技术指标进行设计和施工控制。

    表7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技术指标

    火山灰稳定类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抗压强度和抗劈裂强度试验测定方法见JTGE51一2009, 变测定方法见本标准附录B,温缩应变测定方法见附录C。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 火山灰稳定类材料组成设计应根据基层、底基层设计指标、原材料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进行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试件宜用标准养生法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 各种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均方差,根据表7提出的材料设计强度标准,选择满足式(2)强 且均方差较小的混合料配合比。

    5.3.2火山灰稳定类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抗压强度和抗劈裂强度试验测定方法见JTGE51一2009,干 缩应变测定方法见本标准附录B,温缩应变测定方法见附录C。

    5.4.1火山灰稳定类材料组成设计应根据基层、底基层设计指标、原材料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进行。 5.4.2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试件宜用标准养生法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 计算各种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均方差,根据表7提出的材料设计强度标准,选择满足式(2)强度 要求且均方差较小的混合料配合比,

    R, ≥Ry(L) +Z.S

    R, ≥Ry() +Z.S

    R,一一混合料试验强度的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Rru,一设计要求的混合料极限抗压强度或极限劈裂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Z。一一设计要求的强度保证率系数,高速、一级公路取2.000,二级及以下公路取1.645; 一一同一种配合比的混合料试验强度均方差。 .4.3采用石灰、水泥、火山灰综合稳定碎石时,石灰、水泥、火山灰、碎石的比例宜选择2:10:28~

    DB22/T20922014

    5.4.4通过击实试验确定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最大十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时,混合料的 最佳含水率可参考同类密度土质材料试验数据确定。 5.4.5火山灰稳定类材料用于基层、底基层时,火山灰和石料的混合材料级配组成应控制在表8、表9 要求的范围内。

    表8基层火山灰混合材料的级配组成范围

    表9底基层火山灰混合材料的级配组成范围

    5.4.6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原材料指标试验包括以下内容:

    a 石灰:钙镁含量、残渣含量、含水率、细度 b) 火山灰:粗颗粒压碎值、级配组成、含水率、粗颗粒压碎值、堆积密度、振实密度 呼翻日 石料:压碎值、视密度、堆积密度、振实密度; 水泥:强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 水及其它材料:根据材料情况和设计要求试验。

    5.5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

    5.5.1为保证路面施工质量,作为填筑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火山灰稳定类材料,必须保证施工时的温 度,严格控制施工期。施工期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气候条件、施工工艺及材料状况确定,并应符合以 下要求: a)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须在气温稳定达到日最低气温5℃、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开始 施工:

    DB22/T20922014

    b 根据季冻区气候特点,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应在初冻前30天结束施工以保证施工 质量;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在雨季施工时,混合料应防止淋雨;遇雨时应停止混合料铺筑;已 铺筑的应快速压实;过湿混合料应待多余水分散发后再行压实,无法压实时应挖除。掺加水泥 早强剂的混合料,遭雨水冲刷后应挖出。 5.5.2用于基层、底基层的火山灰稳定材料在配料时,必须经过试验准确得出各原材料比例,且要按 比例准确掺配,不得套用以往试验数据等资料。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拌合、摊铺应均匀一致,严格控制各层每次铺筑厚度、标高、路拱纵、 横坡及其它各项技术指标要求。 5.5.3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铺筑前,应对下承层的弯沉值、压实度、高程、平整度和横 坡度等质量指标及外观(坑槽、搓板、裂缝与局部松散等)状况进行检查。如不符合要求,针对不同情 况加以处理,达到标准方可运料铺筑。 5.5.4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铺筑前,下承层应提前洒水润湿。铺筑前不得积水。 5.5.5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填筑基层、底基层时,应保证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率状态。 5.5.6培路肩或挖路槽铺筑基层、底基层混合料时,应在路肩每隔5m~10m间距交错挖出泄水沟和 做出砂石渗沟。 5.5.7在施工时对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拌合可选择适当地点集中厂拌。 5.5.8集中厂拌混合料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额定产量应满足质量、进度要求,做好维护保养和操作 技术培训工作: a)厂拌机械应选择包括拌合主机、石料、石灰、火山灰、水泥、水、外加剂配给系统,混合料储 存、计量控制及皮带、螺旋输送系统等全部配套完备的多用途机组。可以是间歇式或连续式拌 合系统,计量设备可为容积式或质量式; b 配料料斗或料仓应按材料规格种类配足数量和容量,并宜有一个备用料斗(仓)。石料料斗 般不少于三个,火山灰料斗或料仓二个,石灰料斗或料仓一个,水泥料斗或料仓一个,储水箱 (罐)及供水系统,外加剂设备等,这些配料设备必须保持正常工作,准确供料; C 各种配料计量系统要经常测试检定,保持配料准确稳定。计量器宜直接显示用量或微机屏幕显 示; d)皮带给料机应安装调试准确,作业中应经常检查,发生跑偏要立即停机调正。 5.5.9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应根据理论配合比做出施工配合比,测定拌合时现场石灰、 火山灰和集料的含水率,调整增减;测定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如低于设计要求值,应调整施工配合比 以此调控装置的流量传感器、质量传感器、皮带速度、流量表等计量装置。拌合中遇有材料含水率变化, 5.5.10拌合火山灰混合料时,必须严格控制各种材料及各不同粒径集料在计量前相混。装载机铲料时 不得混装;不同材料配料斗之间应隔断,不得相互溢混。料斗(仓)下料连续均匀,不得出现蓬堵现象: 料斗宽度应大于装料机铲斗宽度,计量装置必须准确无误,严格控制出料口流量、给料皮带速度和计量 传感器的显示值一致。 5.5.11加水应用装有流量计的管路系统。严格控制加水量,确保最佳含水率。 5.5.12拌合后的混合料宜直接装车运至路段铺筑,如有用混合料储存仓,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4h。也 可由传送带堆卸于拌合机旁储存,落料、堆料高度不宜超过3m。掺有早强剂的混合料不宜存放,其中 参有水泥的混合料从拌合到摊铺完成不得超过4h。 5.5.13出厂混合料应逐车称重,签发运料单,每日用运输质量校对计划数与实铺数、混合料铺筑的平 均厚度是否一致。

    DB22/T2092—2014a)混合料运输车的车箱长度及宽度应与摊铺机接收料斗相匹配,装载重量15t以上;b)混合料装入运输车时,应移动3个~5个位置,即前、后及中间或前、后、中、2/5及4/5位置;从上方落料高度不宜大于2m,车上装料高度不宜大于1.8m;每车装料量大致相等;c)混合料运输中应用苦布覆盖,尤其高温、大风天、雨天,防止表面失水和增水;d)运输车向接收料斗卸料时,车箱中线与料斗中线应对准,使车箱两侧与料斗边缘距离一致;运料车先停于摊铺机前0.15m~0.2m挂空档,由摊铺机前行推动车轮时开始卸料。5.5.15集中厂拌基层混合料可使用摊铺机或平地机、人工等进行摊铺,并按以下要求施工:除用摊铺机摊铺外,铺前应根据铺筑层的松铺厚度和要求达到的压实度,计算出每车混合料的可铺筑面积;b)将混合料运至铺筑路段,按等距离分为两行或一行卸在下承层上,摊铺推运宽度不宜大于7m,长度不宜大于10m;c)月用摊铺机械或人工按两侧挂线控制高度及边线,进行均匀地摊铺找平。摊铺宜2次~3次达到标准;铺筑基层、底基层宜采用短段作业,一般分段长度10m~20m,人工作业长度可为5m~10m,严格按照摊铺、整平、成型、碾压的施工顺序进行;e)应配备专人在摊铺后碾压前,对离析区域、低洼、高凸处,进行挖除,补填新料,重新拌合整平处理;f)3平地机整平碾压后,要做到宁刮勿补。5.5.16火山灰混合料采用多场地集中拌合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a)宜在基层、底基层铺筑路段附近,主要材料料场、路边宽地域及进料方便场地设置可拌一定数量的混合料场地;b)可用简易厂拌机、稳定土路拌机、机械或人工在不同场地分批集中拌合混合料,随拌随运到就近路段铺筑。拌完一个场地料后,机械移到下个场地拌合;c)多场地集中拌合方法只可用于公路等级较低、工程量较小的工程中,而且应加强质量控制和操5.5.17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碾压应根据公路等级、混合料类型性质、颗粒组成及含水率、碾压层厚度、工程量大小、工程进度计划及施工现场条件,选择适应的压路机,根据铺筑试验段确定碾压工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压实度不低于97%,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压实度不低于95%。5.5.18对于公路等级较低的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首先用6吨~8吨双轮压路机错轮静压2遍,使基层初步形成板体,然后用振动压路机错轮复压3遍~4遍,一般经过以上碾压步骤就能够达到要求的压实标准。5.5.19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碾压厚度较大时,可采用分层铺筑,分层碾压的方法,下层压实达到要求后,及时铺筑上层并压实,两层间隔碾压时间不宜过长。5.5.20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碾压完成后,宜在24h前开始洒水养生,每次洒水量以保持表面经常湿润为准,一般2kg/m~3kg/m,洒水间隔时间白天2h~4h一次,夜间3h~6h一次,14d后可适当减少洒水次数。5.5.21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宜在表面先洒水湿润再覆盖塑料薄膜养生。覆盖薄膜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塑料薄膜不得损坏,且养生期不宜低于14d,如提前结束,应进行强度检测,对不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应加以分析,必要时采取措施。5.5.22气温10℃以下时,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宜少量洒水或停止洒水养护,对没达到养生期的,应用塑料膜及150mm以上素土覆盖,并加强维护,至次年气温10℃时方可清除。5.5.23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养生期内应封闭交通,控制重型施工车辆通行。13

    DB22/T20922014

    5.6基层、底基层质量检测

    施工均匀性检验,技术指标检验验证,试铺路段全面指标检验及施工中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5.6.2基层、底基层质量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混合料配合比应准确,石灰、火山灰、水泥和碎石等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石灰须经充 分消解才能使用,不得含有灰团和生石灰块: b 混合料摊铺时应注意消除离析现象,碾压须按要求达到设计压实度,还应注意加强养生,施工 工艺和养生方法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5.6.3火山灰稳定类基层铺筑后,必须钻孔取芯检验其强度及整体性,取芯时龄期一般为28d。销

    Φ150mm的完好钻头。钻孔时钻机应放平、垂直及稳定,高速钻进。对钻孔整体性应具体分析 )取出厚度70%以上的芯样,表明基层已有较高强度;人 取出少量芯样或取不到完整芯样,应检查孔洞,如孔壁光滑坚硬,表明基层强度可以满足要习 孔壁粗糙,较松软,表明强度不足,如没有完整的孔壁,表明没有形成强度。 如强度不足应加强洒水养护,强度可增长,如在标准龄期内未形成强度,应返工重铺。 对取出的芯样,应检验其厚度、密度(压实度)和试验抗压强度,也可观测离析、密实状况。 必要时可对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挖验,检验火山灰混合料的整体性、强度、集料离析 率等状况,试验分析其是否合格,预测后期强度

    5.6.5试验路段铺筑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在止式开工之前,应做不小于200Ⅲ长的试验路段,验证火山灰混 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拌合、摊铺及碾压等工艺方法的合理性,检验各项质量指标所达 到的水平 b 通过试铺路段验证室内所做的火山灰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各种材料比例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则 通过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试拌确定所用拌合机及工艺参数,准确控制结合料、被稳定材料数量 及含水率,控制拌合的均匀性;人 d) 通过试铺对摊铺机械及工艺技术加以验证,对松铺系数、铺筑厚度、宽度、长度及机械参数复 核选定; e 通过试铺碾压试验,对压路机性能、参数取用、碾压工艺及压实效果、效率做出评价和改进; f 试铺后应对混合料技术指标及所铺基层、底基层质量进行全面检验评定,提出改进措施; 名 试铺路段铺筑后必须写试验段报告,明确选用的施工配合比,确定使用的机械性能、参数设定 及台数,制定标准的工艺方法和操作要求。 .6.6 火山灰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应按JTGF80一2004中的有关规定建立质量管理、质量检查 验收制度,遵照执行;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必须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相应的试验检测设备,对火山灰稳 定类基层、底基层各项目及时进行试验检测; C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必须设专职人员跟踪检测,做到项目数据齐全、真实可信; d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各层铺筑后,均应按本标准要求检查验收。对强度等指标没达到 规定值的基层、底基层,应查出原因,加以处理,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上层铺筑;凡经检 验不符合本标准规定质量标准要求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要求。

    6火山灰掺料用于水泥混凝士中的设计与施工

    DB22/T2092—20146.1一般规定6.1.1火山灰掺料可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下面层及桥涵下部结构水泥混凝土中。6.1.2火山灰掺料使用前应根据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抗渗等级等因素,通过试配检验确定其掺量。掺用火山灰掺料的混凝土应符合设计、施工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1.3火山灰掺料使用时应保证其产品品质稳定。火山灰掺料在运输与存贮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它材料混淆。严禁使用已结硬、结团的或失效的火山灰掺料。内部使用6.2原材料技术要求6.2.1火山灰掺料火山灰掺料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0、表11的规定。表10路面水泥混凝土火山灰掺料技术指标要求技术要求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极重、特重、重交通路面中、轻交通路面细度(45μm,筛余量)≤20≤20VGB/T1596比表面积≥350GB/T 8074—2008m/kg烧失量≤3≤5%游离Cao含量≤1≤1.5MgO含量≤5≤6%GB/T 176SO:≤4%含水率%28d干缩率≤0.09≤0. 1%GB 13693耐磨性≤3.6kg/m注:45um气流筛的筛余量换算为80um水泥筛的筛余量时换算系数约为2.4。表11桥涵水泥混凝土火山灰掺料技术指标要求技术要求项目检验标准C30以下混凝土C30及以上混凝土细度(45um,筛余量)≤25≤12GB/T 1596%比表面积≥350GB/T 8074—2008m"/kg烧失量M5≤3CaO含量≤10(硫酸盐侵蚀环境)GB/T 176%游离CaO含量≤1%15

    DB22/T20922014

    6.2.2.1应采用旋窑生产的强度等级为42.5及其以上的硅酸盐类水泥。水泥混凝土路面宜采用I型硅 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不应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除冬期施工或其它有早 强要求的工程外,一般不宜使用R型水泥。 6.2.2.2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宜小于350m/kg,其它水泥的80μm方孔筛 筛余不宜大于10%且不小于2%。 6.2.2.3氯盐环境与硫酸盐环境中,不得使用掺加石灰岩粉的Ⅱ型硅酸盐水泥和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 氯盐环境中不宜使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6. 2. 3 粗集料

    6.2.3.1粗集料应采用II级或II级以上,并满足表12的规定,且一般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大粒径 不宜超过31.5mm,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下面层、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9.0mm

    表12粗集料技术要求

    注1:表中试验方法参照JTGE42一2005的规定。 注2:设计基准期为100年的针片状含量应小于5%。 注3:表中空隙率是指自然堆积状态(松散状态)的空隙率。按T0309进行试验与计算,但计算时将揭实法测定 堆积密度用自然堆积密度替代,

    注1:表中试验方法参照JTGE42一2005的规定。 注2:设计基准期为100年的针片状含量应小于5%。 注3:表中空隙率是指自然堆积状态(松散状态)的空隙率。按T0309进行试验与计算,但计算时将揭实 堆积密度用自然堆积密度替代,

    3.2对于石灰岩碎石,当用于氯盐冻融环境与硫酸盐环境时,石灰岩粉含量应小于0.5%。重要 进行石灰岩低温抗硫酸盐腐蚀试验,验证其可行性。

    DB22/T20922014

    表13细集料技术要求

    6.2.4.2对于石灰岩机制砂,当用于有盐坏境时,石灰岩粉含量应小于1%。重要工程应进行石灰岩 低温抗硫酸盐腐蚀试验,验证其可行性。

    6.3.1火山灰掺料掺量

    火山灰掺料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涵混凝土最大掺量不宜超过15%,复合 水泥混凝土下面层掺量不宜超过25%,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掺量不宜超过30%。应采取有效措 由于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6.3.2胶凝材料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胶凝材料用量不应小于320kg/m,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应小于310kg/m 式路面水泥混凝土下面层不应小于170kg/m;桥涵水泥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260kg 宜大于400kg/m(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350kg/m)

    6.3.3外加剂的使用

    根据公路工程结构功能和施工条件的不同要求,火山灰掺料可与各类外加剂同时使用,外加剂掺量 应以水泥加火山灰掺料的胶凝材料总量百分率表示,外加剂的适应性和最佳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有抗 冰冻、抗盐冻要求的火山灰掺料水泥混凝土,应加大引气剂掺量。

    6.3.4火山灰掺料水泥混凝土性能指标要求

    DB22/T20922014

    掺入火山灰掺料的水泥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环境作用、耐久性、工程特点及工作性等要求 配制,并应进行弯拉强度、抗磨性、抗冻性等技术指标试验检测,以满足规范JTGD40一2011、JTGF30 2003、JTGF50—2011、JTGD62—2004及表14的要求。如不满足设计要求须重新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表14火山灰掺料水泥混凝土的抗冻等级要求

    水泥混凝土的冻融环境等级应根据环境条件按表15确定。

    表15水泥混凝士的冻融环境等级

    注1:中度饱水指冰冻前偶受水或受潮,混凝土内饱水程度不高。高度饱水指冰冻前长期或频繁接触水或润湿土体 混凝土内饱水程度高。一 注2:有盐环境指冻结的水中含有氯盐类,包括除冰盐、海水、盐渍土或其它含有氯化物的环境。 注3:位于冰冻线以上土中的混凝土构件,其冻融环境等级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经验适当降低,但混凝土抗冻等 级不应低于F100。 注4:偶尔浸水的混凝土构件,其冻融环境等级可按表中中度饱水的规定适当降低,但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应低于 F100。 注5:本表指阳光可经常照射的混凝土构件,对于阳光较少照射到的混凝土构件,冻融环境等级可适当降低;对于 阳光照射不到的混凝土构件,其受到的冻融循环次数远低于外露表面,故其冻融环境等级可适当降低,但混 凝土抗冻等级不应低于F100。

    6.4.1火山灰掺料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气温不应低于10℃,覆盖保湿时间不得少于21d,并应避免早期 干燥的低温寒潮。 6.4.2施工现场搅拌楼应配备1个火山灰掺料罐仓,严禁火山灰掺料与水泥混罐,并确保施工期间的 火山灰掺料供应,存放仓库应做好防水防潮。 6.4.3掺加火山灰掺料的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拌合,拌制混凝土配料时,火山灰掺料宜采用自动计量 装置,衡器精度符合要求,计量应准确。 6.4.4各种水泥在进入混凝土搅拌机前的温度不宜高于60℃,对于夏季施工的混凝土路面、桥面铺装 层、大体积混凝土等不宜高于50℃

    DB22/T20922014

    6.4.5掺加火山灰掺料的混凝土拌合时间应延长20s~30s。当同时掺用引气剂时,宜通过试验适当增 大引气剂掺量,以达到规定的含气量。 6.4.6掺加火山灰掺料的混凝土宜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发生离析、漏浆、 亚重泌水及落度损失超过要求等现象。 6.4.7在气温高、风速大的季节施工,应保证养护中掺加火山灰掺料的水泥混凝土的需水量,避免混 疑土内、表的水分过快蒸发。

    火山灰掺料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检验频率和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6的规定。并应预留90d长龄期试 件备查。

    7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7.1.1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各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单一改性沥青混合料(仅采 用火山灰填料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宜用于中、轻交通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中、下面层、基层以及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沥青结构层;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与其它改性剂共同 作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宜用于特重交通、重交通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上、中面层。 7.1.2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 能和抗疲劳性能,用于路面上面层时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耐久性; 7.1.3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掺配比例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气候特点以及使用层位等综合确定。

    7.2.1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技术指标要求

    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7中相关指

    L灰填料型改性剂性能指

    DB22/T2092—2014表17(续)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碱性化合物含量(K.0和Naz0)≥3电感耦合放射光谱分析试%验(ICP)过渡金属元素含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试验≥3(XPS)注1:过渡金属元素包括Fe、Ti、Mn*、Cu*、Vi+、Zn等。注2:火山灰比表面积测定方法见附录D。7. 2. 2粗集料性能指标要求7.2.2.1粗集应使用石质坚硬、具有棱角、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的破碎集料,必须严格控制其针片状含量,且应具有较高的抗压碎能力,其质量应符合表18的规定。表18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技术要求项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试验二级公路方法表面层其它层位石料压碎值≤18≤20≤26T0136%洛杉矶磨耗损失%≤20≤25≤28T0317视密度t/m≥2.70≥2.65≥2.60T0304吸水率》≤1.8≤2.0≤2.0T0304与沥青的粘附性T丛 ≥5≥4≥4T0616级坚固性≤10≤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15 (12)≤18(15)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M1T0310%软弱颗粒含量≤1≤1≤3T0320%石料磨光值BPN≥42≥38T0321注:表中试验方法参照JTGE42一2005的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宜小于12%,严禁超过15%。二级公路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宜小于15%,严禁超过18%,7.2.2.2粗集料应采用碎石,当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破碎砾石,并宜掺加一定量的优质碎石。破碎砾石必须至少有一个破碎面,且有两个破碎面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破碎面粗糙:用于生产破碎砾石的原料粒径必须大于50mm,且石质必须坚硬。7.2.3细集料性能指标要求7.2.3.1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一定的棱角。20

    DB22/T20922014

    7.2.3.2细集料应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须采用石灰岩机制砂。当应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时, 如采用石屑则其0.075mm以下含量不应超过15%。 7.2.3.3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表19的规定。

    表19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7.2.4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沥青应具有较高的粘度和良好的感温性能,并应符合JTGF40一2004的规定。 7.3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式中: M 火山灰占矿料的质量百分比,单位为百分比(%); 不得翻 矿粉在占矿料的质量百分比,单位为百分比(%); 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矿粉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P矿一 7.3.2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掺加方式是等量替代填料,其掺量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交通量大小、应 用层位等综合确定,重交通以上路面可完全替代填料,中、轻交通可等量替代50%以上。 7.3.3火山灰沥青胶浆高、低温流变性能宜满足表20中相关要求,

    表20火山灰沥青胶浆高、低温流变性能指标要习

    DB22/T20922014

    )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MAC结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应满足表23中的规定。

    表23MAC结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术标准

    K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SMA结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SMA结构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体积指标要求按JTGF40一2004中 执行。 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SMA结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应满足表24中的规定

    表24SMA结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术标准

    7.4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

    7. 4. 1一般规定

    7.4.1.1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路面宜在夏季高温季节施工。 7.4.1.2当环境气温低于10℃,不得摊铺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 7.4.1.3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路面在雨季施工时,混合料应防止淋雨;施工遇雨时,立即停 止混合料拌合和混合料摊铺,摊铺后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重新铺筑。

    7.4.2施工准备工作

    4.2.1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装饰装修标准规范范本DB22/T20922014

    DB22/T20922014

    7.4.2.2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 厚度确定,可参见表25、表26。

    表25单一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DB22/T20922014

    7.4.3.1、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具有准确计量控制的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拌 制。拌和机产量必须达到320t/h,拌和机内至少要具备贮存5种规格集料的热料仓,冷料仓不少于6 个。拌和站中各种计量器具应定期标定,保证计量精度为沥青计量误差不大于0.33%,矿料计量误差不 大于0.5%。V不 7.4.3.2沥青拌和站的配套设施应完善,能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沥青储罐的储存能力应不小于500t, 诸罐内必须配备自动搅拌设备。沥青拌和站场地内料场必须硬化,料堆必须隔离不能混料,同时做好苦 盖和排水设施。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必须有专用的储藏室,避免潮湿结团。 7.4.3.3拌和机内应具有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贮料仓,且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 起拱。如需添加其它外掺剂时,宜增加粉料仓,也可由专用管线和螺旋升送器直接加入拌和锅,若与火 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混合使用时应注意二者因密度不同发生离析。 7.4.3.4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完成后应对混合料的工作性能进行检测,保证混合 料均匀一致,所有矿料颗粒表面必须全部由沥青膜裹覆,不得出现花白、团块、粗细集料分离等现象。 根据混合料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 7.4.3.5拌和机内必须配备相应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同时应对采集系统采集设备进行标定,如质量 温度等采集设备,保证采集的数据为真实数据。实际拌和时应打印并保存每盘沥青混合料的所有采集纪 录,并存档。

    确保原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b)控制好冷料仓的上料比例; 热料仓的下料比例必须正确; 对材料、混合料的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测螺钉标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材料规格、矿料级配等发生 较大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7.4.4.5运料车到达现场后必须按规定排队等候,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