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235-2015水泥冷再生.pdf

  • DB22-T 2235-2015水泥冷再生.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20
  • 发 布 人: CHIMU007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地方标准

    DB22/T 22352015

    5.3.1普通饮用自来水或者不含有害物质而且清洁的井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 5.3.2不得使用沼泽水、泥炭地水、工厂废水等。 5.4新粒料 5.4.1 需要添加新粒料时,粒料指标要达到原路面材料标准或设计标准。 5.4.2新粒料的粒径和添加量应根据再生混合料设计确定。 文供内部依 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应按照JTJ034水泥稳定土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混合料设计。 6.1.2用于特重和重交通公路底基层时,再生混合料级配宜满足表1中1号级配范围要求;用 重和重交通的二级及以下公路基层或底基层时,再生混合料级配宜满足表1中2号级配范围要求

    表1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

    精装修标准规范范本表2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

    注1:设计累计标准轴次小于12×10°的公路可采用低限值;超过12×10°的公路可用中值;主要行驶重 的公路应用高限值。某一具体公路应用一个值,而不是某一范围。 注2:二级以下公路可取低限值;行驶重载车辆的公路,应取较高的值;二级公路可取中值;行驶重载 二级公路应取高限值。某一具体公路应用一个值,而不是某一范围。

    6.1.4设计单位应在进行路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取样,通过试验确定路面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

    设计单位应在进行路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取样,通过试验确定路面冷再生混合料配合 不满足要求时应加入新粒料, 旧路面结构不同时,应分别取样进行试验和配合比设计

    6.2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主要步骤及方法

    6.2.1旧沥青路面材料取样与试验:

    DB22/T22352015

    a)、使用小型铣刨机铣刨获得拟进行就地冷再生的旧沥青路面回收料(以下简称旧料)供室内试验 使用,每个取样点的取样数量应符合JTGE51各项试验所需数量的要求。在拟就地冷再生的路 段上均匀布点取样,点数应大于等于所要求的平行试验数(试件数); b 对旧料进行试验、检验,主要包括旧料级配、含水量、沥青层厚度(如果旧路面面层和基层 起再生)等。 6.2.2 确定冷再生混合料级配: a 对旧料进行筛分试验,得出级配曲线。将级配曲线与表2中相应的级配范围进行对比,若级配 曲线在其范围内,无需调整级配,否则应加入新粒料,提出目标级配; b) 确定新粒料用量与级配。若级配不在要求范围内,可通过添加新粒料调整级配。在施工过程中 还可通过调整再生机行进速度和铣刨机转速微调级配。 6.2.3 确定水泥最佳用量: a 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确定后,选择几个不同的水泥掺加剂量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出最佳含水量和 最大干密度: b) 按照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出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C 按照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出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 数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6.2.3确定水泥最佳用量

    表3抗压强度试验最少试件数量

    d)试件在规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养生6d,浸水24h后,按照JTGE51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e) 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如果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表3中规定 的数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变异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根据表3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R应 符合公式(1)的要求:

    手翻印 式中: R。一一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抗压强度(表2); S一一试验结果的标准差(以小数计); Z。——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二级及以下公路:保证率90%,Z。 1.282。 g 施工最大水泥剂量不应超过5.5%,如水泥剂量达到5.5%时,还达不到强度标准,要考虑采用 增加骨料、改善材料级配等提高强度的措施; 6.2.4 确定最佳加水量:

    6.2.4确定最佳加水量

    )根据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最佳含水量与旧料的实际含水量之差即为水的最佳添加量:

    DB22/T 22352015

    考虑到施工时水的散失,蒸发量大时应适当提高加水量

    应对含有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结构设计和验算。 对于沥青路面标高受到限制的公路,当拟只对基层进行就地冷再生而不增加新基层时,应事 生后路面结构整体强度进行预评估,检验其是否满足要求,否则不应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方案

    7.2路面结构材料参数

    7.2.1含有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参数,除再生层外,按JTGD50规定取值

    7.3下承层综合回弹模量

    7.4路面结构厚度设计与验算

    7.4.1含有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设计和验算按JTGD50方法执行 7.4.2含有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的大修设计年限按表4规定执行。

    7.4.1含有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设计和验算按JTGD50方法执

    表4沥青路面大修设计年限

    DB22/T22352015

    表5压实度要求(%)

    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8.1.6冷再生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8.1.7必须保湿养生,不使水泥冷再生表面干燥,也不应忽干忽湿。 8.1.8冷再生基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除施工车辆可慢速(不超过30km/h)通行外,禁止一切机 动车辆通行。

    8.1.9就地冷再生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工作装置的切削深度可精确控制; 工作宽度一般不应小于2.0m; 6 C 喷洒水泥浆计量精确可调,并与切削深度、施工速度、材料密度等联动:喷嘴在工作宽度范围 内均匀分布,各喷嘴可独立开启与关闭。

    8. 2. 1人员准备

    开工前,所有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均应到位,关键岗位人员(如冷再生机操作手)应做好替换准备 所有上岗人员需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

    3.2.2.1冷再生机1台、水泥稀浆车1台、26t振动压路机1台、22吨振动压路机1台、18/21吨光 轮压路机1台、胶轮压路机1台、平地机1台、水车若干台。 8.2.2.2冷再生施工中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要全部到位,并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8.2.3.1应事先储备好冷再生所需水泥。如果需要添加新材料,应在开工前准备就绪。 8.2.3.2应事先计算好材料的日需要量,安排好材料的撒布以确保连续施工。

    8.2.4交通安全管理

    8.2.4.1施工前应制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公共交通疏导详细方案。 8.2.4.2应有专人负责,对施工人员特别是机械操作人员要实行上岗前安全培训。 8.2.4.3施工路段两端要按照有关规程规定设立施工标志。 3.2.4.4对不能封闭交通进行施工的路段,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交通疏导措施。 3.2.4.5对双向双车道施工路段,不宜单幅长距离连续施工,应在适当距离预留停车、错车路段,待 已经施工的冷再生路段达到养生强度后,再将停车、错车路段进行再生,

    8. 2. 5旧路准备

    DB22/T 22352015

    8.2.5.3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将强度薄弱点周围底基层挖开,进行补强处理。若出现大量设计文件中 未列出的薄弱点,应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 8.2.5.4严重变形的路面在再生前应进行必要处治。超过再生层厚度的沉降或坡度变化,必须在再生 前单独处理。 8.2.5.5 路面两侧有路缘石,需将路缘石移开冷再生施工范围;对两侧路肩路面基层上的路肩土要清 除干净。

    8.2. 6建立工地试验室

    要根据水泥冷再生施工检测需求,按照规定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完善的检测设备,建立符合标 的养生室。

    8.2.7 试验段施工

    工程止式开工前,应选取不小于200m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对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 a 检验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试验路段,及时查找、完善施工工艺方案 和施工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b 检查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施工中各种设备的匹配情况,确定合适的冷再生设备行走速度、转 速,水泥(水泥浆)的准确用量,平地机的刮平工艺,压路机碾压方式和碾压遍数; 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确定合适的压实系数和合格的接缝方法; e 确定正常施工速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并以此制定各种设备、材料需求数量。合理确 定每个施工人员的职责。

    8.3.1检测旧路含水量

    按照每幅每公里1点的频率对旧路含水量进行检测,下雨过后,对旧路表面局部有病害的 检测,提供旧路材料的含水量数据,以便随时调整用水量。

    主两侧路面基层外边缘,直线段每隔15m~20m,曲线段每隔10m15m设立之桩,标出冷再生 外边缘。在边缘桩上用明显标记标示出冷再生层拌合后刮平标高。

    8.3.3撒布新添加材料

    8.3.3.1需要添加新材料调整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应在冷再生机前将新添加材料均匀的撒布在原路 面上。 8.3.3.2原路面需要预先整型,应撒布在整型后的材料层上面

    8.3.4确定每个作业段的长度

    3.3.4.1对双向双车道施工路段,单幅连续施工长度适宜200m 3.3.4.2应在适当距离预留停车错车路段,路段长度宜200m

    8.3.4.1对双向双车道施工路段,单幅连续施

    DB22/T 22352015

    8.3.5.1在施工起点处将各所需施工机具顺次首尾连接,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转速及行进速度,启动 施工设备,按照设定再生深度对路面进行铣刨、拌合。再生机组必须缓慢、均匀、连续地进行再生作业, 不得随意变更速度或者中途停顿,再生施工速度宜为4m/min~10m/min。 3.3.5.2用人工撒布水泥时,应将路面划分成大小一致的方格,保证每个方格中的水泥数量相同,厚 度均匀。用水泥浆车添加时,应经常检查车中水泥、水的数量、管路是否堵塞。当厚度变化时,应及时 调整数量;对旧路病害部位因为下雨等原因,造成含水量出现变化,也应随时调整添加水的数量。 8.3.5.3拌合开始后,技术人员应对施工状况进行检查。 8.3.5.4施工过程中,对重要部位应设立专人负责进行监督与检测。检测材料级配、再生厚度是否满 足设计要求。当旧路结构变化时,应根据结构的不同及时调整机械转速和刀头。遇坚硬的基层时,除使 用水泥力头外,还应考虑采用分层铣刨的方法,第产次先用冷再生机不掺加水泥铣刨厚度的一半,第二 次掺加水泥铣刨全厚度;遇到破碎后的粒径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及时调整行驶速度和转速。 8.3.5.5纵向接缝位置应尽可能避开车辆行驶的轮迹处。纵向接缝处相邻两幅作业面间的重叠量不宜 小王100mm

    平前必须预压实松散的再生混合料,使横断面范围内具有相同的密实程度,方可整平。

    8.3.7.1平地机整平

    8.3.7.1.1完成一个作业段的预压后,立即用平地机整平。按照放样时确定的高程和设计的路拱度(曲 线处还应考虑超过因素)整平。横向接缝处发生纵向材料不均匀现象时,应使用平地机调整。应控制平 地机刮平次数。V不 8.3.7.1.2用平地机整形,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整形后的再生层表面应无明显的再生机轮迹和集 料离析现象 人

    8. 3. 7. 2人工整平

    3.7.2.1出现平地机无法完成整平情况、横缝和纵缝部位,应人工进行局部处理、整平。 3.7.2.2碾压完成后仍不平的地方,不得采用补贴找平方法,应按照规定将压实的再生料耙松 度后,再碾压压实。

    根据再生层厚度、压实度要求,配备足够数量、吨位的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按照试验段确定 压实工艺进行碾压,保证压实后的再生层符合压实度和平整度要求。 碾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碾压时如发现局部混合料有“弹簧”、松散、起皮或开裂等现象,应挖除并换补新料,找平后 继续碾压密实,修补处应保证路面平整; b 碾压过程中冷再生混合料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根据天气及再生料含水 量的实际情况,及时补酒少量的水,严禁洒大水碾压; C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d 碾压时要从路边缘向路中间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要保持压路机匀速前进; e 宜在水泥初凝之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 的轮迹。

    DB22/T22352015

    8.3. 9.1横向接逢

    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停机次数,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对所形成的横缝进行局部处理。

    8. 3. 9. 2 纵向接缝

    纵向接缝的预留和处理应与路面的宽度、几何形状统筹考虑,应尽量减少纵缝数量。连续 缝最小搭接宽度为100mm。纵向接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重型车辆的轮迹带。当路面宽度小于7 考虑全幅尽快施工,不宜半幅施工。

    8.3.10养生及交通管制

    8.3.10.1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方法养生,塑 料薄膜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搭接处和中间适当位置用砂土压实。 8.3.10.2应设置隔离物,阻止车辆在处于养生期的基层上行驶。 8.3.10.3养生时间不宜少于7d,养生期内再生层表面应保持潮湿状态。养生期少于7d即铺筑上层 结构层时,应限制重型车辆通行。 8.3.10.4养生期间不能封闭交通的平交道口等位置,应在再生基层上铺盖较厚的砂土,并限制车辆行 驶速度不超过30km/h。

    应对施工过程中再生机的行走路线及重叠宽度、再生深度及再生层标高、水和水泥用量、再生混 配、拌合质量、接缝、压实度等进行现场及时检验。

    .1原材料质量控制和检查项目、频度等应满

    麦6施工前材料的检查

    表7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项目、频度和要求

    DB22/T22352015

    表8施工过程的外观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要求

    注1:检验方法按照JTGF80/1执行。 注2:当再生层用手土级公路底基层,或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时,纵断面高程控制要求可适当放宽至±15

    9.3.1就地冷再生工程完工后市政图纸、图集,应将全线以1km~3k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照表9的要求进行质量 检查和验收。

    表9检查验收项目、频度和要求

    DB22/T22352015

    9.3.2外观鉴定应:

    焊接钢管标准3.2外观鉴定应: a)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 b)施工接缝平整、稳定。

    9.3.2外观鉴定应: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