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145-2020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技术指南.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地方标准
表5纤维微表处用玻璃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DB22/T 31452020
DB22/T31452020
表6单层纤维微表处通常的材料用量范围
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范本 表7纤维微表处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表7纤维微表处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5.1.1纤维微表处应采用专用摊铺机摊铺,摊铺机的拌和箱应为大功率双轴强制搅拌式,具有精确计 量系统并应记录显示矿料、改性乳化沥青等材料用量。摊铺箱应带有两排布料器。当采用微表处修补车 撤时应配有专用的V字形车撤摊铺槽。 5.1.2纤维微表处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地表温度不应低于20℃,不得在雨天施工,摊铺 后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铲除
5.1.3不得在潮湿积水的路面上进行纤维微表处施工。 5.1.4纤维微表处施工时,施工现场的交通控制符合JTGH30的规定。
DB22/T31452020
工前需优选料源,应进行质量检验并出具检测报告, 难铺车的校准按该车的使用说明书规定方法进行。通过摊铺车的自校准,得出摊铺车各料门开
5.3.2摊铺车的校准按该车的使用说明书规定方法进行。通过摊铺车的自校准,得出摊铺车各料门开 度或泵的设定等与各材料出料量的关系曲线,出具自校准记录。以下情况应进行自校准: 邮使用 a)新机器第一次使用时; b 机器每年的第一次使用时; 新工程开工前; d)原材料改变和配比发生较大变化时。 5.3.3各种施工机械和辅助工具均应备齐,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5.3.4纤维和矿料掺配应选用具有储料、计量和掺配功能的配料设备,并拌合均匀。 m
原路面病害处理应符合JTG5142的规定。根据原路面的车辙病害情况,纤维微表处既可以单层铺
表8车撤病害处置方案
DB22/T31452020
5.5.1止式施工前,应选择合适路段摊铺试验段,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 5.5.2通过试验段的摊铺,检验各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确定最佳施工工艺。 5.5.3根据试验段的摊铺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矿料级配应符合表3规定。 V 5.6铺
5.6.1根据设计路幅宽度,调整摊铺槽宽度,应减少纵向接缝数量,宜使纵向接缝位于车道线附近。 5.6.2将装好料的摊铺车对准控制线,调整摊铺槽,使其周边与原路面贴紧。 5.6.3依次或同时按配比输出已预拌纤维的矿料、填料、水、添加剂和改性乳化沥青,进行拌和。 5.6.4拌好的混合料流入摊铺槽并分布于摊铺槽适量后,开动摊铺车匀速前进,地表温度过高时,可 打开摊铺车下边的喷水管湿润路面。 5.6.5摊铺速度以保持混合料摊铺量与搅拌量基本一致,保持摊铺槽中混合料的体积为摊铺槽容积的 1/2。 5.6.6 应及时使用橡胶耙等工具对刮痕等缺陷及横纵向接缝进行人工找平。 5.6.7摊铺的稀浆混合料需达到合适的稠度,稠度状态判定可见附录C。 5.6.8当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矿料含水量及天气气温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调整摊铺车的 参数,确认材料配比符合设计配比后方可继续摊铺。 5.6.9当摊铺车内任何一种材料将用尽时,应及时关闭所有输送材料的控制开关,搅拌器中的混合料 搅拌摊铺完后,停止摊铺,将摊铺车移出摊铺点清洗。 5.7碾压 5.7.1混合料摊铺后一般不需要压路机碾压。在用于硬路肩、停车场等缺少或者没有行车碾压或者为 了满足某些特殊需要时,宜使用6t~10t轮胎压路机在混合料已破乳并初步成型后进行碾压, 5.7.2双层摊铺或者车辙撤填充后再做纤维微表处施工时,摊铺完第一层后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确 认成型后方可进行第二层摊铺;当没有碾压条件时,也可在摊铺完第一层后先行开放交通,在行车作用
混合料摊铺后一般不需要压路机碾压。在用于硬路肩、停车场等缺少或者没有行车碾压或者 足某些特殊需要时,宜使用6t~10t轮胎压路机在混合料已破乳并初步成型后进行碾压。 双层摊铺或者车辙填充后再做纤维微表处施工时,摊铺完第一层后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型后方可进行第二层摊铺;当没有碾压条件时,也可在摊铺完第一层后先行开放交通,在行车作 型24h,再进行第二层摊铺施工。
原材料的检测项目、检查频率及要求应符合表
9纤维微表处施工过程的材料质量检查与要求
DB22/T31452020
6.2施工中应对混合料和现场质量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检测频率、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应符合 JTG5142中微表处的规定, 6.3纤维微表处混合料油石比应进行校核,可采用以下方法: a方法a:每天记录每车的集料、填料用量和改性乳化沥青用量,计算油石比,每日一次总量 检验: b 方法b:摊铺过程中对混合料取样进行抽提试验,应检测与施工配合比是否相符; C 方法c:每5000m左右,统计一次施工用集料、填料和改性乳化沥青的实际总用量,计算摊 铺混合料的平均油石比。 6.4油石比检验以方法a为准,校核方法采用方法b、方法c。
纤维微表处工程验收应符合JTG5142的规定
DB22/T 31452020
A.1 目的与适用范围
A.2.1水:蒸馏水或纯净水。 不得翻印 A.2.2工程实际使用的改性乳化沥青。 A.2.3 拉伸试验机:测量值在量程的15%~85%之间,精度不低于0.1N。 A.2.4天平:感量不大于0.001g、0.1g各一台。 A.2.5广口盆:直径不低于15cm。 A.2.6 烘箱:带强制通风,温度能控制在60℃土3℃。 A.2.7 秒表, A.2.8 橡胶片:厚度不低于5mm(也可以用其它和沥青粘附好的片材代替)。 A.2.9 其他:剪刀、尺子、夹子、泡沫胶带(10mm宽×2mm厚)、水槽等。
A. 3. 1 试样制备
A.3.1.1将纤维样品剪成150mm长的样段,并称取0.1g土0.01g为一份备用。 A.3.1.2将橡胶片裁成70mm×100mm的长条,用2mm厚泡沫胶带在橡胶片一面围出一个内边长为 50 mm× 50 mm 的正方形的区域,具体如图 A. 1所示。
A.3.1.1将纤维样品剪成150mm长的样段,并称取0.1g土0.01g为一份备用。
A. 3. 2 试验步骤
图A.1纤维粘附性试模尺寸
A.3.2.1将5g土0.5g改性乳化沥青倒入50mm×50mm的正方形的区域内。 A.3.2.2广口盆中盛约500mL水,将称取好的一份纤维样齐并用夹子固定,放入水中浸泡1min, 从水中取出纤维后,立即将一端(长约50mm)纤维浸入橡胶片的乳化沥青区域里,纤维粘附性试件构 成如图A.2所示。
DB22/T31452020
图A.2纤维粘附性试件构成
A.3.2.3将制备好的试件放入鼓风干燥箱内,温度设定为60℃土3℃,加热烘干时间不少于16h。 取出试件冷却至标准室温(23℃土2℃)。 A.3.2.4将试件放入已在室内恒温24h的水槽中浸泡1h,取出后直接进行拉伸试验。 A.3.2.5调整拉伸试验机夹具间距约为100mm,将试样夹在拉伸试验机上,下夹具夹住橡胶板,上夹 具夹住纤维,保持试件中纤维的方向与试验机夹具轴线重合,按30mm/min的拉伸速率进行拉伸,记录 试件拉伸的最大力值
一组试样个数一般不少于3个,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天于标准差的k倍时, 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验数目为3、4、5、6个时,k值分 别为 1. 15、1. 46、1. 67、1. 82。结果准确至 0. 1 N。
DB22/T 31452020
B. 1 且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纤维微表处在拌和施工中纤维的开纤分散情况,从而判断该纤维样品是否适用于 纤维微表处施工。
不得翻印 B.2.1水:蒸馏水或纯净水。 B.2.2矿料:道路工程用粒径小于4.75mm的矿料。 B.2.3拌和锅:容量约1000mL。 B.2.4金属匙。 B.2.5天平:感量不大于0.001g、0.1g各一台。 B.2.6烘箱:带强制通风,温度控制在105℃土5℃。 B.2.7 标准筛:方孔筛筛孔为4.75mm、2.36mm、0.6mm、0.3mm、0.075mm。 B.2.8其他:镊子、烧杯、量筒、秒表、边长不小于30cm的木板等。
B.3.1.1将工程实际使用的级配石料采用水洗法过筛分级,烘箱105℃土5℃烘干,并在室温下摊 开冷却备用。按表B.1的规定分级称取矿料,混合成标准级配矿料100g备用。
B.3.1.1将工程实际使用的级配石料采用水洗法过筛分级,烘箱105℃土5℃烘干,并在室温下摊
1纤维开纤分散试验所需的各粒级试料质量
.2也可直接现场取配比好的级配石料 筛除大于 1.3将纤维用施工设备切割到工程需要的长度,或者使用厂家直接切割好的纤维短纤,备用
B. 3. 2 试验步骤
B.3.2.1用分析天平称取纤维样品约0.3g,精确记录重量ml。 B.3.2.2按表B.1规定,称取各规格石料总计100g,放入拌和锅中,简单拌匀后,将纤维样品投入 混合石料中,以2次/s的速度顺时针拌和100次,注意每拌和20次时将沾在拌和锅壁和金属匙上 纤维刮入拌和锅中。 B.3.2.3在拌和锅中加入10g水,继续拌和,拌和速度为2次/s,拌和200次,每拌20次时将 沾在拌和锅壁和金属匙上纤维刮入拌和锅中。
DB22/T31452020
B.3.2.4将拌和好的混合料摊在木板上,将锅壁和金属匙的纤维刮净,然后用0.6mm的方孔筛扣在 石料上,将木板整体放入烘箱中加热烘干。 B.3.2.5将木板取出,拿下覆盖在石料上的筛子,用镊子将成片的明显没有开纤分散的纤维夹出,放 入烧杯中用水清洗,清洗干净后将仅装有纤维的烧杯放入烘箱中加热烘干,然后取出烧杯里的纤维,用 分析天平称取该纤维重量m2。
W一一纤维开纤分散率,单位为百分比(%) m:一一纤维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m2一 一未分散的纤维质量,单位为克(g)
建筑施工图集DB22/T 31452020
C. 1目的与适用范围
直径为10mm左右的细棍。
在刚刚摊铺出的稀浆混合料上,用直径10mm左右的细棍划出一道划痕,根据稀浆混合料被划痕 状态,判定稠度状态。具体表现为: a)偏稀:用细棍划完后,划痕马上被两边的材料淹没毕业设计,则判定混合料的稠度偏稀; b) 过稠:用细棍划完后,划痕两边的材料不具有流性,无法恢复原状,甚至呈松散状态,判定 混合料过稠,甚至已经破乳; C 适宜:用细棍划完后,划痕能够保持3S~5s后才被周围材料覆盖,周围的材料仍然有一定 的流消性,判定混合料的稠度适宜
迎着光照方向观察刚刚摊铺出的材料层,根据光反射情况,判断稀浆混合料稠度状态。具体表现头 )偏稀:迎着光观察时,稀浆混合料表面有大面积亮光的反光带,判定混合料稠度偏稀; )过稠:如果刚刚摊铺出的稀浆混合料层干涩,迎着光观察时没有反光,判定混合料稠度偏租 适宜:如果刚刚摊铺出的稀浆混合料层迎着光观察时呈现漫反射,判定混合料稠度适宜。
根据C.3中的检验方法,对稀浆混合 时地进行调整处理。对于稠度偏稀 的稀浆混合料,可以通过适当减少用水量的方法提高稠度,从而达到适宜的工作稠度。对于稠度过稠的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