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775-2017季冻区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 DB22-T 2775-2017季冻区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20
  • 发 布 人: CHIMU007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地方标准

    5.1.1.1机制砂分级按照JT/T819执行。 5.1.1.2I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60的混凝土,II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35~C55及抗冻、抗渗或其它 要求的混凝土,IⅢI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

    DB22/T 27752017

    5.1.2.1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二种规格,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中砂细 度模数为3.0~2.3。 5.1.2.2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6~2.9之间。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2.2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

    机制砂中的泥块含量以及经亚甲蓝法试验MB值判定后的石粉含量应符合JT/T819的规 含量不满足要求时,根据使用部位和用途,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相关部分 可使用。

    5. 2. 3有害物质

    5. 2. 4压碎指标

    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JT/T819的规定

    5.2.5 母岩抗压强度

    机制砂母岩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且应满足4.1.1要求。对配制C50及以上混凝土的机制 砂,其母岩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

    5.2.6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机制砂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

    6.2.7碱集料反应活性

    机制砂碱集料反应活性应符合JT/T819的规

    机制砂的坚固性应符合JT/T819的志

    6.1.1水泥应符合JTG/TF50申水泥的规定; 道路用硅酸盐水泥应符合GB13693的规定。 6.1.2应选用质量稳定的水泥,不得采用立窑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P·I、P·II)或普通 泥(P·0),其中的混合材料宜为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粉(简称矿渣粉)或粉煤灰。C30~C45混凝

    DB22/T 27752017

    6.2.2矿物掺合料应符合JTG/TF50的规定。 6.2.3粉煤灰应符合GB/T1596中I级粉煤灰的规定。 6.2.4矿渣粉应符合GB/T18046的规定。 6.2.5硅灰宜用于配制特殊高强或高耐磨、抗冻机制砂混凝土, 般应与其他矿物掺和料复合使用, 复合比例应经试验确定。

    6.3.1当采用的机制砂级配不符合本标准5.2.1技术要求,或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时,宜考虑采用混合砂。

    DB22/T 27752017

    6.4.7粗集料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 交替或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 6.4.8粗集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进行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率对混凝 土结构不应超过8%,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应超过5%。 6.4.9粗集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粗集料的有害物质含量

    6.5.1用于机制砂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GB50119的规定。 6.5.2机制砂混凝土宜采用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应在25%以上,30min减水率不应低于20%, 1h落度经时损失不应大于30mm。C55及以上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要求采用低碱、高减水率、保效 果好、低收缩率比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6.5.3当配制具有抗冻、防腐要求的机制砂混凝土时,应采用一定的消泡剂,再采用引气剂进行引气, 消泡剂和引气剂的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5.5.4高性能减水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相容性可采用JC/T1083中净浆流动度法和Marsh 简法进行对比试验,以及采用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能对比试验加以确定,相容性试验结果应满足 工程施工的要求。 6.5.5当混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时,应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容性,并 根据使用环培施工冬件

    7.1.1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TG/TF50的规定。 7.1.2机制砂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5%,预应力混凝土的氯离子总 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DB22/T 27752017

    7.2配合比设计参数取值要求

    7.2.1混凝土的强度主要通过水胶比以及选取不同品 掺量的矿物掺合料进行调节。水胶比应随强 度等级的提高而降低。在降低水胶比的同时,应限制硅酸盐水泥用量,不足的粉料量用矿物掺合料补充, 通常C80混凝土以掺有硅粉的复合矿物掺合料为主,C70混凝土以掺磨细矿渣粉为主,C50C60混凝 土以掺优质I级粉煤灰为主。 7.2.2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按表3的规定进行选择

    2.3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矿物掺 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率宜按表4控制

    表4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率

    DB22/T 27752017

    7.2.5同一配合比用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宜超过土0.2,石粉含量变化范围不宜超过土2.0%, 应对配合比中的砂率进行调整。 7.2.6采用假定容重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时,机制砂混凝土的假定容重应控制在2500土20kg/m。 7.2.7机制砂配制预应力混凝土时,应考虑机制砂及所含石粉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徐变和收缩值的影 响。

    7.3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

    DB22/T 27752017

    3.12当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或施工要求时,则应重新选择水胶比 材料用量或矿物掺合料用量,并按照上述步骤重新试拌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 3.13当混凝土原材料、施工环境温度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3.14结合搅拌站试生产,对理论配合比进行生产适应性调整,最终确定施工配合比。

    8.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符合JTGF30的规定。

    8.2.1机制砂混凝土的拌制宜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不得使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时间应比天然 砂混凝土延长30s,可控制在90s~120S。 8.2.2机制砂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料顺序宜为:粗集料、细集料、水泥、矿物掺和料投入(搅拌约30s) +加拌和水(搅拌约30s)一加入减水剂(搅拌约60s)→出料。当采用其他投料顺序时,应经试验 确定其搅拌时间,保证拌和均匀。 西式

    8.3.1机制砂混凝土的运输应符合JTG/TF50的要求。 8.3.2混凝土从加水拌和到入模的最长时间,应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宜符 合表5的规定。

    表5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间限值

    避无降钢基气族对鹿规工质重 ,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开高(夏季)或受冻(冬李), 将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加上遮盖物或保温隔热材料

    DB22/T 27752017

    8.3.4机制砂混凝土应使用搅拌罐车运送,搅拌罐车装料前应将筒内的积水或粘附的混凝土清除干净。 运输或暂存混凝土的容器内壁应平整光滑、不渗漏、不吸水,每天工作后或浇筑中断30min及以上时 间予以清理干净

    3.3.5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运送已搅拌好的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以2r/min~4r/min的转速搅动。 当搅拌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高速旋转20s~30s后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 斗中。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时,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当确有必要调整混凝土的 丹落度时,严禁向运输车内添加计量外用水,应在专职技术人员指导下,在卸料前加入减水剂(应对加 减水剂的情况做好记录),且加入后高速旋转搅拌罐搅拌90S。 3.3.6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应按JGJ/T10规定执行。

    3.4.1机制砂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JTG/TF50的要求。 3.4.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不应出现露筋、空洞、冷缝、夹渣、 公散等现象,特别是构件棱角处。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接缝严密,防止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浆, 对混凝土表面操作应仔细周到,以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

    8.5.2预应力混凝土梁宜采用附壁式振捣器侧振并辅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方式振捣。 3.5.3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仔细将混 疑土暴露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对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进行抹面时,应至少进行两次搓压,必 要时可增加搓压次数。最后一次搓压应在泌浆结束、初凝前完成。对混凝土的沉降及塑性干缩产生的表 面裂缝,应及时采取二次压光处理。

    8.6.1机制砂混凝土的养生应满足应符合JTG/TF50的要求。 8.6.2混凝土振捣完成初步刮平后,应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 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8.6.3混凝土终凝后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应及时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酒水等措施进行 潮湿养护,覆盖物可选用粗麻布、棉毡、土工布等。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搭 接长度应不小于15cm并相互紧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8.6.4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养护时间宜满足表6的要求。机制砂特别是高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比 天然砂混凝土在施工早期更易发生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开裂,应加强早期的养生并适当延长养生时间2 d3d

    表6不同混凝土湿养生的最低期限

    DB22/T 27752017

    8.7.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JTG/TF50的规定。 8.7.2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个 8.7.3拆模时,结构或构件内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 应大于20℃。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寒冷季节,若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拆模。在炎 热和大风干爆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

    花纹板标准8.7.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JTG/TF50的规定。

    9.1混凝士拌合物质量检验

    9.1.1公路桥涵机制砂混凝土质量检验应符合JTG/TF50的规定。 9.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验应符合JTGF30的规定。 9.1.3混凝土拌合物检验频率应为落度、扩展度、离析、泌水和粘稠性项目每班至少检验2次。 落度经时损失、凝结时间项目24h检验一次, 9.1.4拌合物性能主要包括落度、扩展度、落度经时损失、凝结时间、抗离析泌水等,试验方法 应按GB/T50080的规定执行。 9.1.5出机时拌合物性能宜符合表7的要求,

    DB22/T 27752017

    表7拌合物性能技术要求

    9.2.1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应不低于6.0MPa。 9.2.2硬化混凝土长期性能检验在确定配合比时制作试件,预应力结构混凝土至少收缩两组,徐变 组,非预应力结构混凝土至少收缩一组。耐久性检验按设计提出要求的项目进行检验,在确定配合比时 每个检验项目至少进行一组试验。在施工过程中,同配合比连续生产浇筑的混凝土每个耐久性检验项目 至少进行一组试验,同配合比非连续生产浇筑的混凝土每300m或不足300m的每个重要结构及构件 每个项目至少进行一组试验。 9.2.3干爆收缩和徐变试验方法应按GF 应满足表8的要求

    锅炉标准表8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王缩率和徐变系数限值

    9.2.4耐久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耐久性能技术要求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