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313-2022 公路工程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41/T 2313-2022 公路工程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
5机制砂混凝士配合比设计
5.1.1C5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主宜采用1类机制砂配制,C30~C45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采用1类 及以上机制砂配制,C25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采用IⅢI类及以上机制砂配制。 5.1.2应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施工技术条件要求,以及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设计要求。 5.1.3配制预应力混凝土时,应考虑机制砂及所含石粉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徐变和收缩值的影响;配 制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时,宜通过掺入适量引气剂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性。 5.1.4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时,应进行温控设计计算。
灌溉水质标准DB41/T 23132022
机制砂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按GB175的规定执行,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按相应标准规定执行; b 粗集料按GB/T14685的规定执行; 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按GB/T51003的规定执行; d 外加剂按GB8076和GB50119的规定执行; 拌和用水按JGJ63的规定执行。
5.3机制砂混凝土性能
5.3.1机制砂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具有适宜施工的落度; b) 凝结时间满足工程要求; c) 不出现离析、泌水问题。 5.3.2 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按GB50164的规定执行。 5.3.3 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试验方法具体如下: 拌合物性能试验按GB/T50080的规定执行; b)力学性能试验按GB/T50081的规定执行; c)耐久性能试验按GB/T50082的规定执行。
5.4.1配合比设计方法按JGJ55的规定执行。 5.4.2采用质量法时,假定质量宜取2370kg/m~2470kg/m。 5.4.3砂率的选取应充分考虑机制砂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石粉含量等因素,较天然砂混 宜提高2%~4%。
5.5.1在计算得出的配合比基础上,保持计算水胶比不变,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拌合物性能符 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得到试拌配合比。 5.5.2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试配,其中一个为5.4.1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 的水胶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砂率分别增加和减少2%,从中选取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经济性俱 佳的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 5.5.3按JGJ55的规定,对基准配合比每立方米原材料用量进行校正,并进行设计要求的耐久性和其 他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5.5.4结合拌合站进行试生产,对基准配合比进行生产适应性调整,最终确定生产配合比。 5.5.5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变化超过土2%、细度模数变化超过土0.2时,及时通过试验进行配合比调整,
6.1生产前测定各类集料的含水率,并根据测定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6.2搅拌时间宜控制在2min~3min。 6.3应加强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1d~3d养护时间,
机制砂混凝土施工按JTG/T3650的规定执行
DB41/T23132022
.1.1机制砂材料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进场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片状颗粒含量、泥块含量、压碎 值和空隙率,检验频率每检验批不少于1次,必要时可增加检验次数; b 生产厂家、类别、规格和批次均相同的机制砂按每400m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不同批次 或非连续供应的不足一个检验批量的机制砂按一个检验批计; C 检验结果应符合4的规定。 .1.2其他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7.1.1机制砂材料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进场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片状颗粒含量、泥块含量、压碎 值和空隙率,检验频率每检验批不少于1次,必要时可增加检验次数; b 生产厂家、类别、规格和批次均相同的机制砂按每400m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不同批次 或非连续供应的不足一个检验批量的机制砂按一个检验批计; C 检验结果应符合4的规定。 7.1.2其他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7.2机制砂混凝土性能检验与验收
应符合GB50164与.JTGF80/1的规定。
7.3机制砂混凝士工程验收
应符合JTGF80/1的规定。
DB41/T 23132022
A.1.1选址宜距离生活区300m、爆破区200m以上,用地面积宜不少于10亩,周围无潜在地质灾害和 洪涝灾害。 A.1.2生产区、原料区、成品区和控制室分区合理,材料堆放应搭设雨棚并设置标识牌,场内地面和 道路进行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完善并具备雨污分离系统。 A.1.3配备雾化、喷淋、洒水等扬尘控制设施 A.1.4施工单位自行组织生产时,应充分考虑集约化生产要求,优先采用永临结合方式,可与拌和站 养护工区等合建。
A.1.1选址宜距离生活区300m、爆破区200m以上,用地面积宜不少于10亩,周围无潜在地质灾害和 共涝灾害。 A.1.2生产区、原料区、成品区和控制室分区合理,材料堆放应搭设雨棚并设置标识牌,场内地面和 道路进行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完善并具备雨污分离系统。 A.1.3配备雾化、喷淋、洒水等扬尘控制设施。 A.1.4施工单位自行组织生产时,应充分考虑集约化生产要求,优先采用永临结合方式,可与拌和站、 养护工区等合建。
A.2.1应包括给料设备、破碎设备、筛分设备、输送设备、除尘设备。 A.2.2宜根据母岩性质、制砂工艺选择生产机制砂球体类似度较好的先进设备,满足噪声、扬尘控制 等环保要求,生产能力不宜小于45t/h。 A.2.3给料设备宜采用具备调速功能的算式振动给料机,算条之间的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 宜小于50mm A.2.4粗碎宜采用额式破碎机、申碎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细碎宜选用冲击式破碎机 或棒磨机等,不宜采用锤式破碎机。 A.2.5筛分设备宜采用方孔振动筛,筛网宜根据振动筛长度和倾角选择合适尺寸,使机制砂级配满足 要求。 A.2.6输送设备宜采用带式输送机,其向上允许倾角不宜超过20°,向下允许倾角不宜超过15°,出 料口落差不宜高于3m。 A.2.7除尘设备的除尘效果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且除尘后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应符合4.1的规 定。
A.2.1应包括给料设备、破碎设备、筛分设备、输送设备、除尘设备。 A.2.2宜根据母岩性质、制砂工艺选择生产机制砂球体类似度较好的先进设备,满足噪声、扬尘控制 等环保要求,生产能力不宜小于45t/h。 A.2.3给料设备宜采用具备调速功能的算式振动给料机,算条之间的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 宜小于50mm A.2.4粗碎宣采用额式破碎机、申碎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细碎宜选用冲击式破碎机 或棒磨机等,不宜采用锤式破碎机。 A.2.5筛分设备宜采用方孔振动筛,筛网宜根据振动筛长度和倾角选择合适尺寸,使机制砂级配满足 要求。 A.2.6输送设备宜采用带式输送机,其向上允许倾角不宜超过20°,向下允许倾角不宜超过15°,出 料口落差不宜高于3m。 A.2.7除尘设备的除尘效果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且除尘后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应符合4.1的规 定。
A.3.1用于生产机制砂的原材料粒径不宜小于
DB41/T23132022
图A.1机制砂专用生产场地生产工艺流程
图A.2机制砂配套联合作业生产工艺流程
DB41/T23132022
B.1.1鼓风干燥箱,能够使温度控制在(105土5)℃。 B.1.2条形孔筛,筛框内径均为300mm,筛孔尺寸分别为0.8mm×15mm、间距1.5mm,1.6mm×15 m、间距1.6mm,3.2mm×20mm、间距2mm。筛孔尺寸为0.8mm×15mm、间距1.5mm的条形孔筛示意 图见图B.1。
灭火系统标准规范范本图B.1条形孔筛示意图
B.1.3方孔筛,孔径为1.18mm、2.36mm、4.75mm、9.5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 内径为300mm)。 B.1.4电动摇筛机。 B.1.5天平,量程不小于2000g,感量不大于0.1g。 B.1.6糖瓷盆,毛刷等。
B.2.1按GB/T14684的规定进行机制砂取样,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烘干。 B.2.2机制砂烘干后冷却至室温,取500.0g作为试样。 B.2.3方孔套筛(附筛底)按孔径1.18mm、2.36mm、4.75mm从下到上组合置于摇筛机上后,倒入机 制砂试样进行筛分。
DB41/T23132022
3.2.4将筛分后粒径在1.18mm~2.36mm、2.36mm~4.75mm、4.75mm~9.50mm的颗粒,分别放入 宽为0.8mm、1.6mm和3.2mm的条形孔筛上分别进行筛分,称取各条形孔筛筛下颗粒质量,并累加得 到机制砂片状颗粒总质量。
B.3片状颗粒含量计算
B.3.1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按式(B.1)计算给排水管理,精确至1%:
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按式(B.1)计算,精确至1%
式中: Fs一片状颗粒含量; G一粒径在1.18mm~9.50mm内,试样所含片状颗粒总质量,单位为克(g)。 B.3.2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取3次 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