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36—2022 公路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33/T9362022
6.3.2.1桥梁整体顶升后平面和纵断面线形指标应符合JTGD20的相关要求并与前后段顺接,顶升后 桥梁平面中心线应与原桥一致。 6.3.2.2对需与顶升桥梁进行衔接的新建桥梁,特别对于桥梁宽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应做好平面衔接 设计。 6.3.2.3对调坡顶升,顶升桥梁改造完成后与既有前后利用段间会形成折点,可通过桥面加铺调整桥 梁纵断面线形,使竖曲线半径、坡长等符合JTGD20相关要求。 6.3.2.4根据桥梁顶升后平面和纵断面要求,对桥梁下部结构及基础、上部结构、附属结构、临时结 构、前后衔接段等进行相应设计
6.3.3桥墩改造设计
3.3.1桥墩改造设计包括对基础利用和墩柱接高的设计。 3.3.2宜直接利用桥墩基础,并根据改造后的桥梁荷载对桥墩基础进行验算。 3.3.3墩柱接高可采用断柱接高和支座垫石接高两种方式,应根据顶升高度确定墩柱接高方式。 3.3.4断柱接高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a 接高段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原墩柱混凝土至少一个标号电气安全标准,并宜采用便于灌注和成型的细石微 膨胀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接高段混凝土应一次性浇筑完成; 接高段主筋直径不应小于原墩柱主筋直径,主筋数量不应少于原墩柱主筋根数,箍筋间距应按 不大于100mm加密设置;断口处墩柱表面应做凿除处理,露出受力主筋,长度应满足JTG/T3650 要求;被切断的墩柱主筋外露最小长度应综合考虑套筒连接的工艺要求、钢筋锚固长度等要求; C 主筋连接可采用焊接、机械连接等工艺,同一断面的接头比例应符合JTG/T3650要求,当切 断面在受压区且机械挤压接头符合1级接头要求时,接头数量比例可不受限制: 桥墩采用切断顶升施工工艺时,在墩柱接高后,应根据结构受力需要按JTG/TJ22的相关要求 做加固处理; e 墩柱切割位置的选择应避开钢筋密集区域,并应满足墩柱钢筋连接接长的需要。切割位置宜选 择在顶升基础顶面以上2m范围内。 3.3.5对设置顶系梁的花瓶型桥墩宜断柱后单独顶升接高利用,可将顶系梁下方做调平处理后作为
6. 3.4桥台改造设计
6.3.4.1桥台改造设计分桥台接高和台改
3.4.1桥台改造设计分桥台接高和台改墩。 3.4.2桥台接高可采用支座垫石接高和台身改造接高两种方式,应根据顶升高度确定桥台接高方式: a 采用支座垫石接高时,应同时对耳背墙、挡块等进行接高设计,并考虑台后土压力变化造成的 影响; b 当支座垫石接高无法满足承载力及稳定性要求时,应采用台身改造接高。采用台身改造接高时, 应根据台身荷载变化对承台桩基进行验算。 3.4.3典型的台改墩按类型分桩接台帽改造为柱式墩、桩接台帽改造为盖梁柱式墩、座板台改造为 式墩、U台改造为柱式墩,台改墩施工步骤详见附录A。典型的台改墩示意图见图1图4:
)桩接台帽改造为柱式墩,见图
DB33/T 9362022
b)桩接台帽改造为盖梁柱式墩,见图2:
座板台改造为柱式墩,见图3:
反台改造为柱式墩,见图
图1桩接台帽改造为柱
图2桩接台帽改造为盖梁柱式墩
d)U台改造为柱式墩,见图4:
6.3.4.4台改墩设计符合以下要求:
DB33/T9362022
图3座板台改造为柱式墩
图4U台改造为柱式墩
DB33/T 9362022
a)优先利用旧桩基,需要新建桩基时,新桩基、旧桩基间距应符合JTG3363要求。当旧桩基不 作利用时,新旧桩基间距应满足桩基成孔要求; 新建承台与利用承台的结合部位应进行凿毛、植筋处理; 台改墩后不宜改变原上部结构横桥向支点位置; 临时支撑柱底部与原有盖梁凿除后端部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0.5倍支撑柱柱径(方形柱取柱边 长)且不应小于250mm; 当需要在原台帽下新建承台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新建承台应符合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受力要求; 2) 新建承台设计应考虑原台帽拆除的施工操作空间,并要求后续施工专项方案应明确改造方 案及流程; 3 原有台帽部分凿除后与新建承台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台帽高度,并对台帽进行验算,搭接 横桥向示意图见图5: 上部结构落至新建墩柱,完成体系转换后,应对剩余台帽进行拆除,
6.3.5上部结构设计
图5原有台帽与新建承台搭接横桥向示意图
6.3.5.1当原上部结构需要加固、改造,或桥面系存在顶升施工的制约因素时,需对上部结构进行改 造设计。 6.3.5.2 桥梁上部结构顶升应以联或简支跨为单位,设计应考虑单位整体的位置变化,兼顾相邻单位 的顶升。 6.3.5.3 调坡顶升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根据纵断面设计计算调坡点处不同联(跨)梁端间距,梁体转动时梁端不应发生接触,必要
a 应根据纵断面设计计算调坡点处不同联(跨)梁端间距,梁体转动时梁端不应发生接触,必要 时应对梁端切割方案进行设计,切割时不得损伤梁端预应力及受力主筋; 应根据顶升后梁端断面竖直度的变化,做好前后衔接段设计; 应考虑由梁体水平投影面变化造成的支点相对位置变化,进行相应的结构验算,必要时应进行 加固设计。
DB33/T9362022
6.3.5.4对桥面铺装、护栏等荷载发生变化的顶升桥梁,其上部结构验算应考虑相应的荷载变化。
6.3.6附属结构设讯
3.3.6.1需通过加铺桥面铺装调整桥面线型时,宜采用轻集料混凝土作为加铺材料,或采用内设空心 钢管等方式,减少铺装恒载。
6.3.6.1需通过加铺桥面铺装调整桥面线型时,宜采用轻集料混凝土作为加铺材料,或采用内设空心 钢管等方式,减少铺装恒载。 6.3.6.2顶升后,桥梁护栏需结合调坡段铺装加厚实际情况,进行加高设计,并符合JTGD81的规定 要求。 6.3.6.3桥台改桥墩,应根据前后桥梁联长选取伸缩缝型号。 6.3.6.4调坡顶升附属结构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a)桥梁纵坡改变后需重新考虑桥梁排水设计,纵坡变缓时宜通过增加泄水孔等方式强化桥面排水 能力; b) 应根据铺装厚度变化调整伸缩缝槽口设计: c)应根据梁底坡度变化、楔形块水平位置变化等做好支座垫石改造设计,
.4.1顶升方案设计内
顶升方案的设计内容包括顶升方式的确定及顶升支撑部位选择、利用原结构作为顶升基础、新建顶 升基础、支撑结构设计、分配梁设计、限位结构设计等。
6.4.2顶升方式的确定及顶升支撑部位选择
6.4.2.1桥梁顶升方式分为梁体顶升和断柱顶升。应根据顶升类型、顶升高度、下部结构利用方案、 支撑布置方案选择合理的顶升方式。以下情况宜采用梁体顶升,其他情况宜采用断柱顶升: a)既有下部结构无法利用; b)采用支座垫石接高进行桥墩(台)接高; C 依托下部结构布置千斤顶存在困难(如采用双柱式桥墩的整体式现浇箱梁); d 调坡顶升梁底角度发生变化,会对既有支座造成偏压破坏,存在顶升安全隐患时。 6.4.2.2顶升支撑部位选择: 顶升支撑部位为顶升油缸直接或通过分配梁间接作用于被顶升结构的位置,根据原桥梁结构, 荷载分布情况,宜按桥梁支点、横断面中心线对称布置; b 设计应对顶升支撑部位的桥梁结构根据JTG3362、JTGD64的要求进行受力验算; C 当采用梁体顶升,顶升支撑部位应考虑结构改造所需的范围,根据支撑部位对被顶升结构进行 受力验算。预制空心板梁、T梁、小箱梁、现浇箱梁、钢箱梁、钢混组合梁、系杆拱桥、断柱 顶升法、抱柱梁法等支撑部位选择见附录B
6.4.2.2顶升支撑部位选择
6.4.3利用原结构作为顶升基础
3.4.3.1应根据不同顶升方式选择顶升基础,采用断柱顶升时可选择钢抱箍、抱柱梁、承台等作为顶 升基础,采用直接顶升时可选择盖梁顶、墩柱顶、承台等作为顶升基础。 6.4.3.2宜利用原结构作为顶升基础,包括利用原承台、利用原盖梁或台帽、利用原桩基或墩柱等形 式。当原基础或结构不能直接利用时,宜对其进行改造加固。 6.4.3.3利用原承台,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计: a)原承台平面尺寸及受力能够满足顶升要求时,可直接作为顶升基础; h原承台平面尺寸受五不
6.4.3.3利用原承台,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计
DB33/T 9362022
1)对其进行拓宽、加大截面改造,新增混凝土与原承台通过植筋连接; 2)承台改造后需对其进行承载力和抗冲切验算
a)当盖梁或桥台顶面至被顶升结构之间可以布置千斤顶时,可以将盖梁或桥台顶面作为顶升基 础; b) 当盖梁或桥台顶面至被顶升结构之间不能布置千斤顶时,可参照图7、图8在盖梁或桥台侧面 增设牛腿作为顶升基础,牛腿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盖梁或桥台之间通过植筋连接; 牛腿验算要求如下: 1)当采用钢牛腿时,应根据GB50017等规范的规定进行强度、稳定与变形,以及连接部的 计算; 2)当采用混凝土牛腿时,应根据JTG3362的规定进行抗弯、抗剪、变形等验算,
盖梁侧面设置生腿顶升基
DB33/T9362022
桥台侧面设置生腿顶升
a)桩基或墩柱通常不能直接作为顶升基础,可在桩基或墩柱四周增设抱柱梁或钢抱箍结构作为顶 升基础,图9为钢筋混凝土抱柱梁顶升基础示意图,图10为钢抱箍顶升基础示意图:
图9钢筋混凝土抱柱梁顶升基础示意图
图10钢抱箍顶升基础图示意图
DB33/T 9362022
c)新增混凝土结构与原结构接触面应进行充分的凿毛,必要时植入钢筋以提高承载力。 6.4.3.6因顶升增设的承台拓宽、牛腿、抱柱梁等临时结构,宜在顶升工程完成后进行切除,并对切 割断面进行处理,恢复原样。对于不影响交通安全且不影响美观的临时结构可不做处理。
6.4.4新建顶升基础
4.1无法利用原结构作为顶升基础时,可根据地勘资料和顶升荷载新建顶升基础。 4.2新建顶升基础的形式可根据地质条件、作业环境、支撑布置等现场情况,选择采用桩基、 础或地面硬化,顶升基础承载力应满足受力要求。
6.4.4.3设计及验算要求如下
6.4.5支撑结构设计
.4.5.1顶升支撑结构应根据顶升荷载、顶升高度、桥梁结构特点、施工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综合 考虑。顶升支撑结构形式有钢管柱、钢箱混凝土垫块等,根据顶升高度和基础条件选用相应的支撑形式。 .4.5.2顶升支撑体系设计内容应包含钢管柱、加固杆件等,并符合以下要求: 承载力和稳定性符合GB50017等规范的相关规定,根据可能存在千斤顶失效或不同千斤顶受 力不均衡的情况,适当考虑安全储备; b)与顶升基础及各构件之间竖向、水平向及斜向节点连接可靠; 相对干顶升结构对称布置
6.4.5.3顶升支撑体系应验算以下内容
竖向顶升荷载取值:顶升荷载为被顶升结构自重、固定在被顶升结构上的分配梁自重和千斤项 自重三者之和;当顶升过程处于冬李时,应按GB50009相关规定考虑雪荷载作用: b 水平荷载取值:应考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水平荷载,并不低于竖向顶升荷载总值的2%; C 顶升支撑体系应采用结构计算软件整体建模,计算结果应符合GB50017等规范的相关规定; 当采用钢结构时,应对单支撑按压弯构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强度和稳定性根据GB5001 2017等规范进行验算。
6.4.6.1应根据被顶升结构类型、支撑体系布置等确定是否采用分配梁。当顶升基础与被顶升结构之 间受条件限制布置顶升支撑困难,或为了增加被顶升结构的整体性,可在两者之间设置分配梁,进行受 力体系转换。连续箱梁腹板下方直接布置顶升支撑困难,或对空心板、小箱梁、T梁等预制梁顶升时宜 设置分配梁。
配梁宜采用钢结构形式,图11给出了分配应用
DB33/T9362022
图11分配梁应用示意图
6.4.6.3分配梁应与顶升支撑体系采用结构计算软件整体建模分析,分配梁受力应分别按主动干斤顶 受力和跟随千斤顶受力两种工况进行验算,计算结果应符合GB50017等规范的相关规定。 6.4.6.4分配梁与被顶升结构之间的支撑部位应设置调平块调平,且应避开箱室等空心部位 6.4.6.5分配梁设计时综合考虑顶升荷载、安装条件、成本及通用性等因素。
6.4.7限位结构设计
6.4.7.1为保证被顶升结构平面位置偏移在允许范围内,各类桥梁应设限位结构,包括纵向、横向限 位结构。 6.4.7.2当直接顶升梁体时,可利用桥台、墩柱、盖梁、伸缩缝等设置限位,也可独立于桥梁原结构 设置限位。 6.4.7.3各类限位结构设置要求见附录C。 6.4.7.4限位装置约束被顶升结构的立杆竖直度偏差不应超过1%oH(H为顶升高度) 6.4.7.5限位结构与被顶升结构的间距应根据被顶升结构的位置变化、顶升到位后允许误差等因素进 行确定,除断柱顶升中墩柱格构限位外,其它限位结构与被顶升结构的间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限位结构与被顶升结构的间距要求
DB33/T 9362022
6.4.7.6限位结构应对强度、不同限位方向的结构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按表2进行取值。
表2限位结构水平荷载
7.1.1桥梁顶升工程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专项审查论证,按 照审查意见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7.1.2专项施工方案内应包括同步控制方案(含同步顶升控制、SLHC系统方案),同步控制方案应以 施工图设计顶升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或补充。 7.1.3应制定监测与控制方案,建立顶升监控体系,实施顶升监控工作,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 和重点部位、关键指标进行监测管控。 7.1.4顶升施工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对改造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的堆放、运输及处置均应按JTG/T3650 相关规定处理。 7.1.5顶升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办理桥梁顶升工程开工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正式开始顶升作业。 7.1.6顶升施工中的各道工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控制。各道工序完成后应对隐 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符合相应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1.7施工作业区应按JTGF90规定设置防撞围挡,防范车船撞击支撑体系结构。 7.1.8 顶升施工应协调、平稳,并应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及时修正顶升位移参数。 7.1.9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应凿毛处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凿毛深度不宜少于6mm,清洗干净后,方 可涂界面处理剂。
7.2.1同步顶升控制
7.2.1.1按以下要求制定同步顶升控制:
当全桥顶升高度相同时,可采用全桥整体等高同步升方案; 对于调坡顶升工程,可根据各墩顶升高度、相邻不顶升部分桥梁的影响、顶升前的坡度等因素, 采用先等高顶升再调坡顶升、先调坡顶升再等高顶升或全桥按比例同步顶升方式; c)对于结构类型不同的主桥、引桥可采用分别顶升。 7.2.1.2同步顶升控制区域划分符合以下要求: a 为了保证被顶升结构受力体系基本不变、姿态可控,应按照顶升结构范围,根据位置相近、对
2.1.2同步顶升控制区域划分符合以下要求: a 为了保证被顶升结构受力体系基本不变、姿态可控,应按照顶升结构范围,根据位置相近、对 称和荷载相近的原则将顶升结构进行同步顶升控制区域划分; 1)当全桥采用等高度顶升时,每个墩相对桥梁中线不少于两个同步顶升控制区域; 2)对于连续梁调坡顶升工程,可将中墩按照四个象限划分为四个同步顶升控制区域; 3)当采用排架式顶升,千斤顶线状布置时,可根据控制精度要求适当增加控制区域数量。
7.2.1.2同步顶升控制区域划分符合以下要求
DB33/T9362022
7.2.1.3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顶升行程设计: a) 按照设计顶升高度、支座压缩量和施工所需空间,确定总的顶升高度; 考虑以下因素设定每个行程的顶升量和顶升速度: 1)千斤顶的额定行程; 2)工具式垫块的匹配高度; 3) 总顶升高度。 C 根据单个行程量,确定转换高度。 7.2.1.4按照划分的顶升控制区域,完成顶升高度行程的分解。 7.2.1.5 工具式垫块和转换垫块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工具式垫块应方便施工安装和拆除,其高度应与千斤顶每次顶升设计行程相适应,并根据 高度设计成进阶式,常用高度为0.1m、0.2m、0.5m、1.0m等; b) 按照顶升转换高度进行支撑转换的设计; C 当采用不同管径的支撑进行接高时,不同管径支撑之间应通过转换垫块进行连接,转换垫 别与上管节、下管节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转换垫块的受力应符合要求
7. 2. 2 SLHC 系统方案
2. 2. 1 SLHC 系统方案
a 应在完成同步控制方案后进行SLHC系统方案编制,通过SLHC系统控制每组千斤顶完成单 升行程实现同步顶升,满足同步顶升精度要求: b) 应采用技术先进、信息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的SLHC系统方案 C) 位移传感器精度不低于0.2级,液压传感器精度不低于0.1MPa; d 顶升宜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当受施工空间限制时可采用薄型单作用千斤顶。 7.2.2.2SLHC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a 顶升、暂停顶升、降落各工况均可实施同步控制; b 当同步误差超限或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自动停机且自动关闭液压油路,防止油路失压; C 液压泵站应具备单机操作和同步顶升功能; d 液压千斤顶应具备保压功能,在超高和超重顶升工程中尚需同时具备机械自锁功能; e) 液压干斤顶需配备可转动球头,以保证干斤顶与顶升支撑面全接触,避免局部承压 f) 应能避免顶升过程中因油路失压造成支承失效,宜采用同步跟随装置及其它有效措施; g) 应能控制顶升工况及支撑工况的同步精度。 7.2.2.3千斤顶配置数量按照GB/T51256一2017中式4.3.5进行估算。 7.2.2.4 应结合施工现场,根据控制区域的划分,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布置控制主机、 泵站和液压管路
7.2.2.2 SLHC 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7.3.1.1质开设备使用前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明、标定证书等。 7.3.1.2应按照JTG/T3650的要求完成施工场地的建设,组织施工人员、设备和材料的进场,办理报 验工作,特殊工种应按照相应规定持证上岗或上岗前进行考核,合格后上岗,对施工人员完成安全教育。 7.3.1.3应做好桥梁整体顶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等技术交底工作。 7.3.1.4根据顶升方案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DB33/T 9362022
a)明确千斤顶的详细布设及顶升荷载; D 宜配置顶升跟随保护装置,并应配置符合技术和安全要求的顶升设备,明确进场前的检测、保 养维修和调试计划和要求,确定顶升过程中检查和保养要求; C 应配备临时电源、备用液压泵站、液压干斤顶、位移传感器和液压传感器等 应进行动态评价安全作业,明确风险因素并提出控制措施,确定应急预案并配备应急物资; 顶升作业范围内,应设置警戒线及相应警示标牌,非作业人员未经允许不应出现在警戒范围内 在顶升作业周围应设置通行区,通行区内不应堆放杂物等。 3.1.5建立现场高程和平面控制网,做好顶升施工测量工作
7.3.2桥梁结构加固
7.3.2.1应按设计文件工作内容对工程构件进行加固。 7.3.2.2加固施工、验收应符合设计文件、JTG/T3650、JTGF90、JTG/TJ22、JTGH10等 要求。
7.3.3临时结构施工
a)当利用原承台作为顶升基础,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1) 将原承台顶面支撑点位置用混凝土或灌浆料找平; 2 支撑宜采用植筋方式与承台固定连接; 3)对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进行充分凿毛并冲洗干净,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结构的良好结合; 4) 新旧结构之间的植筋应按JTG/TJ22等有关规范规定施工,并按照要求进行植筋拉拨试验 当利用盖梁或桥台台帽作为顶升基础,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1 若盖梁或桥台台帽顶面不平,可用水泥砂浆或灌浆料找平; 2) 盖梁顶面到被顶升结构底面空间略有不足而将混凝土保护层适当凿除的,应按照设计文件 中明确的凿除和修补方法,完成相应的工作。 c)当利用盖梁或桥台台帽侧面增设牛腿作为顶升基础时,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1 钢牛腿与盖梁或桥台之间通过植筋连接,应按照植筋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2 植筋前用钢筋探测仪探明盖梁或桥台内钢筋分布情况,必要时调整植筋位置,植筋孔位相 对于支撑点对称布置, d)当利用桩基或墩柱在桩基或墩柱四周增设抱柱(桩)结构作为顶升基础,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处理: 1 对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进行充分凿毛并冲洗干净; 2 混凝土浇筑前做好钢支撑地脚螺栓的定位预理。 e 当在墩柱四周增设钢抱箍作为顶升基础时,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1 对钢抱箍体进行验收,检查焊缝饱满度,焊缝厚度、有无脱焊、漏焊; 2 对高强螺栓进行验收,检查有无质量缺陷,垫圈等配套物件是否完全; 3 抱箍安装在墩柱上时与墩柱应密贴。为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 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5mm~10mm厚橡胶垫; 4) 钢抱箍螺栓应首先进行预紧,然后用扭矩扳手进行检测; 5 在施工过程中,应派专人对钢抱箍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顶升支撑安装:
7.3.3.2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顶升支撑安装
DB33/T9362022
1)第一节钢管柱与基础之间使用法兰盘通过地脚螺栓连接,每节钢管柱安装到位后及时与相 邻钢管进行螺栓连接,调直后将所有螺栓拧紧: 2 钢管柱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竖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3%,连接螺栓上满紧; 3 钢管柱与加固杆件通过钢抱箍或连接钢板连接,避免将钢管柱与加固杆件直接连接: 4)节点连接(焊接或栓接)质量应符合要求。 当钢箱垫块作为支撑结构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安装: 1 钢箱垫块支承面要保证平整,平整度允许偏差土1mm,以免因局部受力破坏; 2 每一节垫块安装完成后要保证与相邻垫块之间完全接触、不应出现局部脱空情况,当出现 脱空时用环氧砂浆找平后重新安装。
3)钢管柱与加固杆件通过钢抱箍或连接钢板连接,避免将钢管柱与加固杆件直接连接; 4)节点连接(焊接或栓接)质量应符合要求。 b)当钢箱垫块作为支撑结构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安装: 1 钢箱垫块支承面要保证平整,平整度充许偏差1mm,以免因局部受力破坏: 2) 每一节垫块安装完成后要保证与相邻垫块之间完全接触、不应出现局部脱空情况,当出现 脱空时用环氧砂浆找平后重新安装。 .3.3.3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分配梁安装: a) 分配梁进场后应进行验收,包括尺寸、焊缝质量、支承点位置是否严格按图纸制作等; b 分配梁安装前应检查被顶升结构已按照本文件7.3.2规定完成加固处理(如有); C 被顶升结构按照顶升设计文件做好受力点的位置施工放样工作; d 采用先安装分配梁、后灌注支承垫石的施工顺序,以保证分配梁与被顶升结构在支点位置结合 紧密,采用专用压浆机压注灌浆料,保证支承垫石浇筑密实; e 受桥下空间限制,分配梁可根据自重通常采用倒链、电动葫芦等起重工具进行安装,起重工具 和钢丝绳的选配要满足GB6067的规定。 .3.3.4限位结构施工除应符合GB/T51256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当利用原结构限位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施工: 1)当利用抗震挡块作为限位结构时,应调整抗震挡块与被顶升结构之间的距离,确保其在 10mm以内,并在挡块靠近被顶升结构一侧用10mm厚钢板进行保护,防止挡块损坏;当 挡块高度不足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先行接高; 2 当利用桥台的台背、盖梁作为限位基础,进行限位结构施工时,施工前应对结构物进行检 查,并按照设计文件的规定要求,进行植筋和相应构件的施工。 b 当利用伸缩缝位置进行限位时,施工前对伸缩缝进行检查,清理伸缩缝内杂物,并按照设计文 件的要求,进行植筋和相应构件的施工; c)当利用顶升基础(原承台或抱柱梁)作为限位基础,通过设置格构柱约束墩柱水平位移进行限
7.3.3.3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分配梁安装!
a 分配梁进场后应进行验收,包括尺寸、焊缝质量、支承点位置是否严格按图纸制作等 b) 分配梁安装前应检查被顶升结构已按照本文件7.3.2规定完成加固处理(如有); C 被顶升结构按照顶升设计文件做好受力点的位置施工放样工作; d 采用先安装分配梁、后灌注支承垫石的施工顺序,以保证分配梁与被顶升结构在支点位置结合 紧密,采用专用压浆机压注灌浆料,保证支承垫石浇筑密实: 受桥下空间限制,分配梁可根据自重通常采用倒链、电动葫芦等起重工具进行安装,起重工具 和钢丝绳的选配要满足GB6067的规定。
1)当利用抗震挡块作为限位结构时,应调整抗震挡块与被顶升结构之间的距离,确保其在 10mm以内,并在挡块靠近被顶升结构一侧用10mm厚钢板进行保护,防止挡块损坏;当 挡块高度不足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先行接高; 2 当利用桥台的台背、盖梁作为限位基础,进行限位结构施工时,施工前应对结构物进行检 查,并按照设计文件的规定要求,进行植筋和相应构件的施工。 当利用伸缩缝位置进行限位时,施工前对伸缩缝进行检查,清理伸缩缝内杂物,并按照设计文 件的要求,进行植筋和相应构件的施工: C 当利用顶升基础(原承台或抱柱梁)作为限位基础,通过设置格构柱约束墩柱水平位移进行限 位,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施工: 1)格构柱立杆与墩柱间距离不超过5mm; 2)格构柱的设置不能影响墩柱的切割
7. 3. 4 SLHC 系统安装与调试
7.3.4.1SLHC系统安装包括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安装。液压系统包括千斤顶、液压泵站、液压管路; 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泵站子系统、控制主机、监控显示器安装和数据线敷设。 7.3.4.2液压系统的安装顺序为:千斤顶→液压泵站→液压管路;控制系统安装顺序为:传感器→泵 站子系统→控制主机→监控显示器→数据线。
7.3.4.3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液压系统安装:
DB33/T 9362022
3)遇雨水季节,泵站上方应搭设雨棚或用雨布覆盖。 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液压管路安装: 液压管路包括总油管、接头、分配器、分油管、截止阀安装等,安装路径为:液压泵站→ 总油管一→分配器一→分油管一→截止阀一→千斤顶: 油管、接头等材料进场后要进行验收,包括规格、数量、质量等,不应使用存在缺陷或损 坏的油管或接头,将通过验收的材料按照顶升配置分类整理并进行标记; 3) 由专业液压工按照液压管路安装操作说明文件要求进行安装。
7.3.4.4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控制系统安装
1)控制主机和监控显示器安装位置应避免施工干扰: 2 根据施工条件、顶升周期和顶升规模可在现场设控制室,将控制主机、监控显示器和其它 监控设备集中安装在控制室内。 b) 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数据线敷设和位移传感器安装: 数据线和位移传感器进场后要进行验收,包括规格、数量和外观等: 2) 按照设计文件指定位置、沿桥墩横桥向进行位移传感器安装,传感器应安装牢固、竖直, 数据线由位移传感器、液压泵站和控制主机位置确定; 3 传感器牵引线应采用细钢丝,不应采用弯曲的铁丝或绵线等易于变形、易断或弹性较大的 材料,以免产生虚假位移量; 4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传感器的保护,除了专业工程师外,任何人不应触碰、拆卸。传感器位 置设置醒目标志,以免施工过程中误碰、损坏。 4.5所有系统及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SLHC系统的检查: a)液压顶升系统的王丘顶安装、液压设各安装分别按表3、表4进行检查,
表4液压设备安装检查表
b)SLHC系统安装调试应按表5进行检查
bSLHC系统安装调试应按表5进行检查。
DB33/T9362022
表5同步控制系统检查表
7. 3. 4. 6 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SLHC 系统调试:
检查完毕验收合格,应组织SLHC系统的调试; 顶升系统初始加载由设备工程师会同桥梁工程师共同确定并报顶升负责人,最终由系统操作员 输入SLHC系统,读取控制系统液压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初值后将其归零; C) 应按以下要求对SLHC系统进行保压试验: 1)在液压千斤顶与支撑结构之间预留一定空间(不小于一个行程高度),通过控制中心指令 逐个对液压千斤顶进行出缸和收缸动作,确认千斤顶的位置被正确识别、确认液压泵站与 千斤顶正确连接: 2 人工逐个拉动拉线式位移传感器,观测监控界面对该位移传感器对应的位移数据是否发生 相应的变化,确认对位移传感器的位置正确识别: 3 经过调试确认液压顶升系统控制的所有设备准确显示,安装无误; 按计算荷载的90%加压,进行液压千斤顶的保压试验5h; 5 对整个系统试运行的工作情况、油路情况进行确认
7.3.5顶升前桥梁初始状态确认
a)按照桥梁测量规范要求对桥面标高进行测量,每个测量断面取3个特征点,记录位置及高程; b) 在桥梁中线位置布设平面位置监控点,每跨至少布置一个测点; C 原桥的混凝土桥面、梁体、盖梁、墩柱应调查裂缝、外观,记录以下内容: 1)裂缝应检测并明确裂缝所在的准确位置、长度、宽度,并进行编号和绘制展开图; 2)外观缺陷应明确缺陷的名称、位置、面积及其他特征,并进行编号。 d 对于断柱顶升应记录墩柱的竖直度初始状态; e 如有加固,对加固内容进行确认。
7. 4. 1基本要求
4.1.1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办理桥梁顶升工程开工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正式开始顶升作业。 4.1.2顶升施工工序应按照解除约束、试顶升、正式顶升、结构改造、就位、临时结构与设备指 查验收的顺序进行
DB33/T 9362022
7.4.1.3每次顶升的高度应略高于垫块厚度,方便垫块的安装,不宜超出钢垫块厚度10mm,以避免负 我下降的风险, 7.4.1.4顶升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工作,应指定专人观察整个系统的工作情况。若有异常,直接通知 指挥控制中心,启动应急预案。 7.4.1.5结构顶升空间内不应有障碍物,所有限位装置应安装到位。 7.4.1.6顶升过程中,未经许可非作业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4.2.2如采用断柱顶升,墩柱截断符合以下要求: 桥梁墩(柱)的截断宜采用无震动或震动较小的线切割设备,并在保压平衡状态下切割断开: D 截断顺序应按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截断施工应注意以下内容: 1 截断施工前临时支撑体系应安装完毕,并应检查临时支撑体系的可靠性; 2 临时结构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时方可开始截断施工: 3) 为保证截断时桥梁结构安全,千斤顶油压应维持在90%设计荷载。 截断施工前相关监控设备应安装完毕;施工过程中应密切监控桥墩、临时支撑体系的受力及变 形。 4.2.3顶升前宜根据设计文件桥面系改造内容进行卸载,包括桥面铺装铣刨,防撞墙拆除等。
4.3.2应按照以下要求复核理论荷载: a)应进行称重,复核各顶升点理论顶升荷载; 分级加载至根据位移传感器确定各支点已经分离且顶升荷载趋于稳定,读取各支点顶升荷载并 与理论顶升荷载进行比较,复核干斤顶安全储备是否满足要求, 4.3.3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试顶升和回落: a 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试顶升: 1 试顶升高度不宜大于10mm; 2 顶升时首先加载至实际升荷载的90%,检查液压系统是否有漏油的情况,检查现场传 感器工作是否正常; 3) 分级缓慢进行顶升,每级的顶升高度不应超过2mm,每级顶升完成后持荷不少于10min 检查桥梁各支顶部位和顶升支架有无变形和加载点有无局压破坏; 4) 试顶升应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 b 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回落: 回落时逐级卸载,每级卸载5%; 实施对桥梁姿态、支座系统和下部结构的监测,当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卸载,排除问题后继 续卸载直至回落就位; 3 回落就位后应按照确认的初始状态对被顶升结构进行复查和验收。 4.3.4试顶升过程结束后,应对试顶升作业进行总结,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螺旋钢管标准7.4.3.2应按照以下要求复核理论荷载
DB33/T9362022
a)顶升和回落操作流程及操作参数是否合理; b 顶升作业中的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和相互协调匹配情况; C 指挥人员是否有能力进行现场指挥,班组作业人员操作是否规范、相互之间的配合是否协调; d 实际顶升总荷载及其分布与理论值进行误差对比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e 检查临时结构及被顶升结构是否与初始状态一致; f 检查梁板是否出现新裂缝或老裂缝发展情况。
7. 4.4 正式顶升
7.4.4.1正式顶升前应计算各墩位处顶升速度,以确保梁体的竖向线形不发生改变。 .4.4.2应采用试顶升验证的SLHC系统按以下步骤执行:SLHC系统同步顶升→工具式垫块安装→顶 升至支撑转换高度→支撑转换接高、加固→顶升至设计标高,
7.4.4.3正式顶升符合以下要求
7.4.5.1按照施工图设计和JTG/T3650的规定及以下要求进行结构改造: 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要进行充分凿毛并冲洗干净; b 墩柱接高及截面加大时要严格控制主筋的连接质量、加大截面的植筋质量、混凝土浇筑质量和 墩柱的竖直度; C 支座系统改造时要保证支座垫石混凝土浇筑质量,确保支座水平受力; 墩(柱)截断部位宜采用方形或圆形样口。 7.4.5.2桥台改桥墩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施工: 新增桩基施工时,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条件和安全防护要求合理选择桩机设备; b 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符合设计要求装修标准规范范本,保证新旧结构的共同作用; C 原桥台拆除应采用静力切割设备,降低震动影响 d)作好结构体系转换过程中的监控工作。
....- 相关专题: